经藏侧重于定,律藏侧重于戒,论藏侧重于慧,但律藏与经藏、论藏相比,还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佛在涅槃之前,阿难尊者问佛,佛灭度后,以谁为师,在汉文的经典中讲是“以戒为师”,藏文经典中的记载更具体些:“经藏和论藏代表了教法,律藏不但代表了教法,还代表导师。”由此都可见律藏相比于经藏、论藏的重要性。因为经藏、论藏讲述的是空性、光明等甚深教理,而律藏则直接说明身口意三门的取舍标准,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违反后获罪如何,这就像一位导师,在弟子身边直接指导、规范他的发心与行为。
《佛遗教经》中记载,佛涅槃最后一次说法中说:“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暗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波罗提木叉是梵语,意即为别解脱戒。佛陀教示,佛陀已不住世的时代,只要佛弟子能守持清净的戒律,以戒为师,佛法的光辉仍能照耀世间。总之,守持清净戒律是佛陀最殷切的教诲。
佛曾经在《杂阿含经》中说过,佛法是否住世,关键就在于佛的弟子是否尊重、受持清净的戒律,在哪个地方有佛的四众弟子做羯磨,受持清净戒律,那个地方就有佛法住世,反之,佛法就会趋于衰灭。
佛在《涅槃经》中说:“一切众生,虽有佛性,要因持戒,然后乃见。”《涅槃经》是显宗中最了义的经典之一,从佛的这句开示中可以看出,无论修学什么了义佛法,都必需以持戒作为基础。
在龙树菩萨的《亲友书》中有:“有如万物依大地,一切功德依于戒。”意即世上的万物,无论是人类、动物还是植物等都依靠于大地,同理,一切功德只有在净戒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同样澫益大师也云:“持戒如地,万物由此而生成;持戒如城,魔障藉此而远离”,即从善根而言,持净戒所获的功德如大地上的万物一样无量无边,一方面则从遣除违缘魔障而言,有如坚固的城墙能抵抗外敌的入侵,若持净戒,则能远离一切魔障。
在藏地,智者们对佛法有如是的评价:佛法的基础为戒律,佛法的精华为般若波罗蜜多,佛法的极密精华是密宗大幻化网。此也说明佛法的基础为戒律。
以前藏地有的学法人去印度学梵文,以期翻译佛典的时候,许多智者都祈请他们多翻译戒律,因为这些智者在实际修持、领众的经验中,感觉到了戒律的重要。
清净持戒的人也会感得梵天与帝释的护持,因为经书中说梵天、帝释特别喜好忏悔罪业、积累善根守持净戒的三宝弟子。汉地古书中的“天有好生之德”的话同样也表达了上天喜欢积德行善的人这个意思。
三十三天(忉利天)有一面很大的天鼓,在天人战胜阿修罗之时,天鼓就会自动出声音,声音中宣说佛法中的四法印,这天鼓就是三十三天的天人们前世共同守持清净戒律而自然感得的殊胜果报。
世亲菩萨在《俱舍论》中说:“欲得生善趣,最重要的是戒律,欲得到解脱,最重要的是修行。”可见,欲望得生善趣,需要守持净戒,而修行又是建立在戒律的基础上的,这样,无论为得到世间的善趣功德,还是为得到出世的解脱功德,都必须以清净的戒律为前导。并且佛在《十地经》中、月称菩萨在《入中论》中也都阐明了这个概念。《入中论》中说:
诸异生及佛语生,自证菩提与佛子,增上生及决定胜,其因除戒定无余。
“异生”是凡夫,“佛语生”是声闻,“自证菩提”是独觉,“佛子”是大乘菩萨,“增上生”是善趣,“决定胜”是解脱,这一切的功德都来源于守持清净的戒律。
如意宝1987年在朝拜圣地五台山,现见了文殊菩萨后,从智慧海中现出的《忠言心之明点》,也提到了受持清净戒律的教诲:
犹欲空中建花园,增上定胜诸圆满,无戒无此机会故,念知谨慎调自续。
就是说,如不受持净戒,而想得到圆满的世间安乐和出世的解脱,就如同希望在空中建造一座美丽的花园一样,是不可能办到的。因此我们应恒时以正知正念,谨慎地调伏自己的相续,受持净戒。
持戒清净的人,因为抛弃了对五欲的贪求,不再与世人相争,因此时刻处在最安乐、自然的状态中,此时在世人的眼里,他已是非常高尚、可敬的人了。人们接触、了解他之后,对他的崇敬之心会油然生长,自然想去亲近他。因此,对他德业的感召,人们渐渐聚集在他的周围,他的弘法利生事业自然就兴盛起来。曾经有弟子向宗喀巴大师请教获得大福报与自在的大事业的方法,宗喀巴大师告诉他的窍诀就是“从清净持戒做起”。历史上的释迦牟尼佛、德光尊者、静命菩萨,宗喀巴大师等正是以清净戒律为基础,留下了彪炳千秋的宏伟事业,现在我们的上师法王如意宝等高僧大德,也同样是基于清净的戒律,而使佛法在末法时代得以发扬光大。
根据不同众生的界根意乐等等原因,密宗和显宗在不同时代的弘扬情况(也即是教期)是不同的。密乘续典中授记,随着(显宗)末法时代的黑暗越来越重,无上大圆满的光明反而越来越增上。而显宗的经典是以佛弟子对戒律是否恭敬,重视,来确定佛法是否住世。
如果佛弟子不清净持戒,那么高僧大德也会不再住世而圆寂。如世亲菩萨,有一次他来到尼泊尔大塔旁边时,见到—个出家僧人在种地,没有如理守持清净戒律,就知道末法时代已真正来了,清净戒律的修行人也没有了,当下便圆寂了。故学院里从法王到大管家,到讲法的堪布都在一再强调戒律,我们对此也要认真、精进地学习,把戒律深深印到自己心中。无论出家,还是在家,各位金刚道友—定要持戒清净,团结和合,依教奉行,那么我们的金刚上师不用祈请和遣除违缘也会长久住世,常转深广法-轮。
佛陀在《律本事》中指出:学法的目的就是得到解脱,消除自己和众生的一切烦恼,而烦恼的来源为无明业障,它们之间又互为因果。欲消除业障,最殊胜最究竟的对治方法是出世的胜观智慧,胜观智慧主要依三摩地(定)产生,也可以说若无稳固的三摩地,就不会有真正的出世胜观智慧,而三摩地则必需建立在清净戒律的基础上,也就是戒生定、定生慧。反之若破了根本戒,则不会修得三摩地,也就是失去了产生出世胜观智慧之机会了。若把佛法比作一棵大树,戒律有如大树之树根,胜观智慧有如果实,若树无根又怎会结出果实呢?
因此严格持戒非常重要,对此我们应再三思维、观察,取得明确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凡有所行事之前都会做认真的观察,对于学佛这样的终生大事,更应作详细的洞察,如理如法地确定修学的步骤和方向。
上师如意宝规定,凡想长住五明佛学院的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戒律清净;2、团结和合;3、精进闻思修行。戒律清净被放在了首位,由此也可见戒律对修行的重要性。在学院里,凡已破了三乘根本戒的,不管是活佛,堪布,还是刚入院的小喇嘛,一律摒除出僧团,乃至今后学院里的讲法、法会等都已无资格参加。在戒律清净的基础上,再要求四众弟子团结和合,凡有打架、吵闹或相互有矛盾导致不说话,必须在当夜之前相互道歉、忏悔,消除芥蒂,否则也将被开除。因为僧众不和合,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就无从建立。这两条已保证了学法的顺缘,在这良好戒律的基础上,再精进闻思修,佛法的功德就会迅速生起。这也是法王的根本上师托嘎如意宝当年对弟子所作出的严格规定。
不少初学者都自以为很贫穷,福报浅薄,故无法供养上师三宝。若将每天守持净戒的功德供养上师三宝,这是任何财富都无法相比的上品供养,且是最了义的供养,佛在经续中所赞叹的上品供养就是守持净戒,如理如法地修持,忏罪积资。
什么是文化?常闻这人文化高,那人没文化。到底什么是文化呢?文是指人类的智慧、道德、修养和人格。在欲望与愚痴的黑暗中,文就如太阳一样明亮,光照大千,所以称文明。化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善知识。大家岂不道。众生无边誓愿度。恁么道。且不是惠能度。善知识。心中众生。所谓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如是等心。尽是众生。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1
那么《阿弥陀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那怎么理解这句话?对这句话一般人会理解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定要多善根多福德,才能往生。他这样理解的时候,马上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6
【经典原文】是阎浮提行善之人,临命终时,亦有百千恶道鬼神,或变作父母乃至诸眷属,引接亡人令落恶道,何况本造恶者!世尊!如是阎浮提男子、女人临命终时,神识惛昧,不辨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1
这就是那个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的大佛寺有一天周末,闲着没事,女儿说要逛寺庙,要逛有很大很大大佛的寺庙。俺转念一想,杭州的寺庙基本都逛遍了,也没啥好逛的了,去哪
为人处世时间:2024-12-31
雍正四年,江南举人考试,当时聘为房考官的,都是近省进士出身的官员,个个少年英俊。有个叫张垒的,中进士年份很久了,自以为是前辈,性格尤其迂腐迟滞。每天晚上,他必定
佛教知识时间:2024-12-30
【提要】:家庭是道场,生活作佛串。慈悲感恩和为贵,忍辱包容是妙方。身体是寺院,心灵是佛像,两耳钟鼓齐鸣,呼吸梵音嘹亮。我们能如此对待家庭,对待生活,还有什么地方不能作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5
有时会听到一些香友念叨一个词:惠安水沉香,听到这我们世纪沉香坊就得多说一句,这个词其实有两个定义,一种是按照沉香结香的方式来定义,在沼泽或水中形成的沉香,称之为
沉香文化时间:2024-12-25
人生除了生活以外,没有第二件事。穿衣、吃饭、人来客往、工作上班,乃至起心动念都是生活的表现。处在迷惑的状态下,生活就是烦恼,而在生活中转烦恼为菩提,就是生活禅。工作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3
争是胜负心,与道相违背,便生四相心,由何得三昧。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六祖大师,开示一切众生说,各位善知识,我这个顿教的法门,以定和慧做根本、做基础。你们既然是善知
宣化上人时间:2024-12-20
如何广修供养我们要念经、要修行的时候,就得要供香、供花、供灯、供涂(即香油涂身),有好多要供养。但是,你没有,就量你的力量所及,要是都没有了,你合起掌来供养,你念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12-19
《地藏经》是一部荐亡易诵的经典,在教界有佛门孝经的美誉,是佛陀在忉利天为其生母摩耶夫人所宣说的经典,主要内容是叙说地藏菩萨「因地」的孝行故事;本生的大愿大行--
地藏经感应时间:2024-12-13
有人担心说,如果讲佛会帮我背业,可能有些人就会觉得,反正佛会帮我背业,就可以尽量放心去造业。认为佛会帮我背业,所以就放心造业,这就好像,知道船能够载行李,就尽量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2
先品禅茶香,再鉴诗书画。沉下心来,打一炉香篆,你自己即是佛,自然会按佛的智慧、标准去要求自己。拜佛念佛只为忆起自己就是佛。走过这个古刹,又走过了那个庙宇,还未停
香道资讯时间:2024-12-11
第三大愿:广修供养复次善男子,言广修供养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种种菩萨海会围绕。我以普贤行愿力故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8
世尊。我观未来及现在众生。于所住处。于南方清洁之地。以土石竹木作其龛室。是中能塑画。乃至金银铜铁作地藏形像。烧香供养。瞻礼赞叹。是人居处。即得十种利益。何等为十
地藏经感应时间:2024-12-06
地藏菩萨的威神力量实在不可思议,如果有按照上面所说断恶修善的善男子善女人听到这部《地藏经》及地藏菩萨的名号,或者是恭恭敬敬瞻仰,经常的诚心毕恭毕敬礼拜地藏王菩
佛教知识时间:2024-12-03
解脱生死的确是身为佛教徒,无论出家在家都应慎重面对的根本大事。此语并非表示佛教徒是出世的、是逃避社会责任的;相反的,身为一个佛教徒,更应该作为表率,尽心尽力去,一般公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8
每天诵一遍净行品这就是修行如果念净行品,你一天上厕所也好、吃饭也好,一举心一动念,把文殊师利菩萨教导的“善用其心”用上,你就入法界了。看着很难,这是你能做得到的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11-27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为欲满足六波罗蜜,勤行布施,心无吝惜,象马七珍、国城妻子、奴婢仆从、头目髓脑、身肉手足,不惜躯命。”“为欲满足六波罗蜜”:为了想要满足这六种
宣化上人时间:2024-11-21
持戒就是修福!一切不利于众生的事不作,不利于众生的话不说,一切伤害别人的思想不想。清淨三业多作对众生有益的事。自心若不贪恋执着,烦恼就会轻一点!你现行的烦恼哪一样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19
东台市观音禅寺祈愿:正法久住,法轮常转!供养地藏像就能得到这样大利益◎节选自《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梦参老和尚2007年于普寿寺【 世尊。我观未来及现在众生。于所住处。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17
平常心就是道,平常心就是禅唐代的李翱十分崇尚唯严禅师的德行。他在任朗州刺史时,曾多次邀请唯严禅师下山参禅论道,然而都被唯严禅师婉言谢绝了。没办法,李翱只得亲身去
放下就是快乐时间:2024-11-08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10-22
周六下午,一到道场,某女莲友笑嘻嘻地对我说:“给我女儿的宝宝挂个往生牌位。” 我心里咯噔一下,因为我知道她的女儿并没有生孩子,所以她所指的宝宝应该是流产或堕胎的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5
走过这个古刹,又走过了那个庙宇,还未停息的行者,你可否知道?你所找寻的佛,除了由你自己来做,谁能让他真的出现在你面前?拜访了这位高僧,又拜访了那位大德,还未停下的
文化漫谈时间:2024-10-04
佛陀在世时,有一户大富人家,一家六口不仅和乐融融,而且家财万贯,奴婢随从众多,不可胜数。一天,佛陀与阿难到城里托钵,行至这户人家时,全家人都非常欢喜,于是乞请佛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4
我们现在念“南无阿弥陀佛”,这就是每一个人造就自己的极乐世界,每一个人庄严自己的极乐世界,每一个人成就自己的极乐世界。这个极乐世界并没有十万亿佛土那么远,这个极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01
2011年5月13日至16日,首届河北赵州禅临济禅生活禅学术论坛在石家庄市召开。山东大学哲学系教授陈坚在论坛中提出:禅宗的本质就是生活禅,而生活禅直接目的就是使平凡的日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9
邪YIN中的婚外恋、婚外情就是男女迷失走向绝路!凡是有婚外恋倾向的男女一般婚姻不幸福,极少数人是幸福的寂寞。 婚姻是一个过程,是一个耐得寂寞的过程。 婚外恋本身就是
戒邪淫故事时间:2024-09-21
一切一切的道理,都在摄念和离欲。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怎样能离欲?就要摄念。什么是摄念?就是摄持心念。也就是摄心、令心不跑。所谓“心猿意马”,要看守它们不要向外跑。如
宣化上人时间:2024-09-04
六道轮回“诸恶不作”,这就是修慧;“众善奉行”,这就是修福。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我们人为何颠倒?即是无智慧。为何背觉合尘?也是因为无智慧。为何总在六道中轮回?也是因为
宣化上人时间:2024-09-04
“十二因缘”这一连串的关系若都没有了,就好像万里晴空一样,又好像水清月现。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心经》中的“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这是说“
宣化上人时间:2024-09-03
我们人为何颠倒?即是无智慧。为何背觉合尘?也是因为无智慧。为何总在六道中轮回?也是因为无智慧。所以修道,应该以智慧为首。所以佛要修福修慧,修到福慧双圆,便成无上
宣化上人时间:2024-09-03
心要正,行就正。心是体,行是起用。起心动念是心的行为,言语是口的行为,身体动作是身的行为,行为无量无边,总不出身、口、意这三业。心行不正就是六道,心行正了就超越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28
基本佛法 3布施供养法增比丘(Bhikkhu Dhammavaro)布施是以自己所拥有的物品施与他人,这是舍与的思念(cetanā),在执行时能消除对布施物的执著,在业报上是能获得财富。布施能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3
1:我今天以香花、水果来供佛,希望佛保佑我发财,你说佛接不接受?这个条件很苛刻,佛不敢接受。为什么?接受你供养,要保佑你发财,佛不愿意保佑你发财,所以他也不接受你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20
辐轮王率众供养如来 辐轮王率众供养如来有一大菩萨名叫寂慧问佛说:“世尊,其他诸佛刹土清净离垢,远离一切污浊,具种种功德庄严。唯有圆满功德、具安乐之大菩萨,而无声
谈佛说禅悟人生时间:2024-08-20
我们今天讲念佛就能往生,那我们善根福德因缘不够,这个地方补出来了。念阿弥陀佛就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显示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让我们放心了。过去生中确实有善根,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18
文:一诚长老佛不是万能的,拜佛也不是实现愿望的方便快捷的法门。佛存在的意义就是让人发现心中的宝藏,一旦你发现了自己的强大,发现了自我的潜能,那么无论应对什么样的
学佛导航号时间:2024-08-18
生命就是一张福报卡,当我们没有去积累福报,福报卡里就没有积蓄,所以我们才会缺乏钱财。很多人在工作的时候能偷懒就偷懒,心想既然工资已定,就不需要这么卖力。这就是没
佛答时间:2024-08-18
茶,遇水舍己,而成茶饮,是为布施;叶蕴茶香,犹如戒香,是为持戒;忍蒸炒酵,受挤压揉,是为忍辱;除懒去惰,醒神益思,是为精进;和敬清寂,茶味一如,是为禅定;行方便
禅茶文化时间:2024-08-12
供佛的东西,再供养给众生,功德愈大往往有这样的弟子、道友,若他给我一件东西,他的心里想顶好是我用一用,用了他才高兴;我要是把它转到别处,他心里就不大高兴——“我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08-09
什么叫“实相”呢?“实相无相”,实相它没有相,这是头一个解法。又“实相者,无不相也”,所有一切的相,无不都是由这个实相里边生出来的,这是第二个解法。第三个,是“
宣化上人时间:2024-08-08
在泰国这个佛教国家,供养三宝,请出家人到家里用斋,是最平常的事,因为学佛的弟子相信这是累积福报最好的机会。为什么供养法师会有福气呢?因为出家人所做的事情就是佛陀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7
我们现在讲真诚心,大家听起来非常陌生,对真诚心没有概念,为什么?从来就没有用过真诚心。真诚心什么样子?我说个最简单的,没有贪瞋痴慢疑,那就是真诚心,有贪瞋痴慢疑的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06
1 我们自己修行,智慧开了,必须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这是真正离苦得乐。用什么方法?用戒律。真实的智慧,真实的功德,完全落实在戒律,就是落实在日常生活,日常生活就叫做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03
生气,就是自己给自己上刑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我常对你们说:“善人不怨人,怨人的人就是恶人”,你尽怨人,怨天尤人,这是恶人。“富人不占便宜”,真正富的人,有钱的人,
宣化上人时间:2024-08-03
1佛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把心放在一处就是定,定久了就开智慧,智慧开了无事不办。我们接受弥陀的教诲,把心放在名号上。制心一处,这一处在阿弥陀佛。不但真的是制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02
每天与您分享佛法,感悟人生! 欢迎您的加入! 点击日期后面(辽宁省明月禅寺)即可关注 喝茶是一种心情,品茶却是一种心境。真我时刻,手执香茗,心素如简,人淡如茶。人
禅茶文化时间:2024-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