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三法印,“诸行无常”,无常就是变化;“诸法无我”,无我也是变化的;做到无常,做到无我,内心不躁动了,内心不起烦恼了,那就是“涅槃寂静”。我们内心不能寂静,就是对无常、无我的体会不深刻。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变化的。比如我们今年的四月初八是晴天,去年的四月初八可能下雨,那明年的四月初八、后年的四月初八,有可能天气都是不一样的。
今年的四月初八、去年的四月初八、明年的四月初八,每次人员也不一样,环境也不一样。去年的四月初八我们还在德尘居;今年的四月初八我们到见行堂;到明年的四月初八,我们的东配楼都建好了,环境都在变化。
在变化的过程中,我们怎么来承担责任呢?不论我们的出家法师也好,还是在家义工也好,善男信女也好,来到庙里头,大家想要发心积资粮做事,并且很认真做,也想负责任,但他不知道怎么负责任,也不知道怎么来承担责任。
今天想自己要怎么做,到明天的时候,外在的环境发生变化,那就不知道怎么办了,这是常常发生的事情。比如:我们办一场法会,突然间没有电了怎么办?忽然间刮风了怎么办?忽然间停水了怎么办?人多了怎么办?人少了怎么办?等等。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够使会场整齐有序,大家安心如法,能够受益?参加活动也好,当义工也好,都能够增长资粮。自己要怎么做?怎样跟同行配合?
在法会当中也好,平时也好,我们有承担工作的,负责的这些同行、同学,自己怎么来落实这些工作,怎么来安排?这里面是很有讲究的,都是需要靠佛法的智慧才有办法解决的,不仅仅是靠自己的热情,也不仅仅是凭借自己的兴趣,或者说不是仅凭借自己有信心就可以的。在佛门中发心、承担,需要有信心。但是,光有信心还不够,还要有慈悲心,慈悲才能够包容大家;还要有智慧,有智慧才能够承担责任。
环境也好,人也好,人的思想是会变化的,人的兴趣也是会变化的,客观环境也是会变化的。我们怎么样在变化的过程中,保持自己的发心不变,承担心不变,慈悲心不变,菩提心不变,大悲心不变呢?如果我们一看到外在的环境变化,我们内心就动摇,菩提心、大悲心、信心动摇,就说明我们内在的心会随着外在境界的变化而跟着变化。
有些人觉得自己能力很强,可以做很多事,一件事、两件事、三件事、五件事,而且能做很大的事情。实际上,事情大了自己做不下去了,然后就起烦恼,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这也是我们智慧不够的表现。智慧够就可以把一件事情分成十件事情,然后交给十个人去做,十个人每人再分解成十件事,再交给十个人去做,就把这件事情完成了。那么智慧不够、福德不够、慈悲心不够,做事情就喜欢一个人去做,最后就做不下去、做不好,自己退信心,起烦恼。
有些同修在做事情过程中做不好,这个本来不是你的原因,是因为别人的原因,第二个人、第三个人、别人的问题,那么你总认为是你自己做不好造成的。本来跟你没有关系的,你总是认为这些责任、这些原因都是自己造成的,这样自己内心当中就会有沉重的包袱。一天到头你都在做善事,然后一天到头你总觉得自己好像都在做错事一样,或者你总觉得心里好像会有很大的包袱一样,这些都是因为缺乏智慧,见解有问题。总觉得别人的事情全都是自己造成的,这种思路也不对。
有些人认为,在佛门里自己尽心尽力就行了,反正随缘,别人做一点,自己也跟着做一点,不用心,不操心,不发心。天天做事情,也看不到所做的事到底有多大的意义和功德。时间一久,又觉得在庙里做事情跟在家里做事情没有什么区别,或者说在庙里做事情不如在社会上有效率,这都是人发心的问题。要考虑我做这件事情要有效率,要有效果,做事情要用最短的时间、最简单的条件、最快的速度,做出最好的结果。这都要有智慧,而不是说不讲条件、不讲时间、不讲效果、不讲效率,那都是不用心的一种表现。
在变化当中来承担责任,就是要在无常、无我当中来认识责任,来承担人生的责任。你认为有个生死的“我”,有个生死观念、生死的客观性,人的见解就有问题,就不是无常、无我的这种思想。自己的念头、所有的一切都是有变化的。我们只有守住佛教根本的宗——我们要学佛、要成佛、要发心,以及要学佛、要发愿,只有把这个宗守住,你才不会变。没有把自己的宗守住,人都会变化的。变了之后,就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
那么,在变化的过程当中,怎么来承担人生的责任呢?
做一件事情,我们常常只看眼前,有时候只看眼前这个事情就不容易看清楚。你看一天,你看一年,你看十年,你看一生,从生生世世来看这件事情,从一生来看这件事情,从因缘来看这件事情,从一天来看这件事情,从眼前来看这件事情,结果是不同的。我们常常容易犯的错误和存在的问题,就是什么事情都看眼前,看眼前就不容易看清楚。我们种菜也好,种庄稼也好,种子种下去,菜种下去,那它就要等几十天:三十天、五十天、六十天、八十天、九十天、一百天才有收成;种水果可能需要几年:两年、三年、五年……银杏树是千年,它价值就不同。
人也是一样,所有事情不能从眼前来看有什么价值,那你看不出来。眼前的价值,就跟这些打工的人一样,打一个小时工多少钱:十元钱、二十元钱,就是这样计算时间的。学佛法,功德不是用时间来计算的,是看人的发心,看人的愿力,看人的菩提心,看人做事的动机、目的,看能不能众缘和合。我们既不能把事情做得很大,不切合实际,又不能把事情做得不够,更不能有工作不去做。究竟怎么样来承担这个责任呢?这就是说我们自己有多大的愿力、有多大的发心、有多大的智慧,然后就来承担多少的事情。
不论何时何地,在家里也好,在庙里也好,在单位也好,不论什么时间,无论什么地方,你自己都能做到你自己要做的事情,那这就叫做负责任。这个时候我需要看书,这个时候看书就是负责任;这个时候需要劈柴,劈柴就是负责任;这个时候需要扫地,那扫地就是负责任;这个时候需要浇花,那浇花就是负责任……何时何地,自己要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就是负责任。
人往往就是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把一天的事情和一生的事情搞混淆了,把一生的事情和生生世世的事情搞混淆了。什么是混淆呢?比如今天的事情有没有做好,就会影响到明天,影响到你的未来。人总会给自己找理由说“今天没有做好,明天开始我好好努力”;到了明天的时候又没有做好又说“后天开始好好努力”……就这样,日子一天天地白白过去了,这就是把一天跟一生混淆。有些人会说:“今天的事没有做好,算了!明天也不做了,后天也不做了。”今天不发心,明天也不发心,后天也不发心了,通常这个也是混淆的。
我们学佛法的人做事情做好了,做成功了,或者说做得不理想,那你能不能观察出这件事为什么不能够做得圆满,这件事为什么做得会有欠缺?这件事情做得很不理想,是很多方面的原因,下一次再做这件事情的时候,自己就可以告诉相关的人,事情应该怎么去做、需要怎么调整、大家应该怎么配合,就能够把这件事情办好。做得好的我们能够总结出经验,做得不好的我们也能够总结出教训,这样就在做事的过程当中不断地来提升自己。在做事过程中就非常容易观察得到我们对佛法的体会有多深,有多广。因为一件事需要众缘和合,凝聚众多的缘才能把这件事情做大,做好。如果缘缺乏,这个事情就很难办好。我们发心好,还需要有外在很多善缘的和合。
善缘也需要创造,创造这些因缘。比如说法会期间,时间的变化、地点的调整,或者说我们流程的改变,如果一个指挥的法师也好、义工也好,能在适当的时候跟大家说清楚,你说了一分钟的时间,大家听明白了,马上结果就变化了。如果说你没有及时去宣布,大家就不知道怎么办,那这个就很关键了。我在观察,在法会过程当中,常常有些状况的变化,就是缺乏司令员下命令,没有发布命令,那大家就不知道怎么办。这个命令很重要,什么时候发什么命令很重要。
我们当义工,或者我们庙里面参加法会的居士、善男信女也是一样,我们要适应这种变化的状态,要让寺庙尽最大的可能性来成就大家、利益大家。有些人是住在庙里面的,有些人参加一场活动就走了,那么我们的场地、斋堂、大寮、寮房,都会有很大的伸缩空间,变化会很大。也会随着气候的不同、季节的不同、组织力度的不同,影响到我们法会的人数、规模、质量,这些都是有关系的。
我说的这些,在变化当中承担责任,可以用到庙里面,也可以用到社会上面去。也就是说,不能对一件事情、对一个人看死了。就是说这个人好,他办事情永远办得圆满,那也不一定。如果这个人不行,但他很用心,他可能明天就做得很好。就是不能用很固定的认知来认识客观外在的问题,在这种变化的过程当中来负责任,来积聚资粮。
要积资粮本身就包括福德和智慧,我们如果缺乏智慧,这个资粮也很难积好。比如炒菜的时候,人家让你把这个火烧得小一点,如果你烧得火猛,菜就烧焦了,就不一定积到资粮。在佛堂里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说话,本来只要对方听得清楚就可以,而你一个人说话让所有人听到,就有很大的负面作用,动了大家的念头,这样就不对了。在佛堂、在斋堂不能说话,说话只能让第二个人听到,第三个人都不能听到,否则就不适合了。
在平时也是如此,我们来寺里什么时间做什么事都要掌握好时间。如果你不了解这些状况,事先要搞清楚——进去怎么跪,怎么拜,怎么走,都要搞清楚。自己身体不好要吃点药,或者要请假,或者要靠旁边一点,这样就不会妨碍别人。我们参加法会的这些信众和我们的义工,如果今后逐步在寺院里承担更多的事情,大家就要去认识我们怎样同别人配合与合作,以及这种配合和合作的重要性,才能慢慢地把事情越做越好,才能把事情办得圆满。
大家在社会上也都是做事的,有些人事业也是非常成功的,不等于说谁行谁不行。他知道什么时候去做什么事,最后就会有什么结果,所以每天都要很用心,人就会有智慧。人都是有心的,这就要去发心,用智慧来指导我们的行为,我们才不会迷茫。如果我们迷茫,我们就是缺乏智慧,说明我们内心中没有光明。我们传灯,其目的就是让我们内心智慧的光明、心灯永远不熄灭,多看住我们自己的心,让我们的心不动摇,让我们的心更明亮。这样,我们才有力量来面对种种外境,这也就是我们传灯的目的和意义。
解脱生死的确是身为佛教徒,无论出家在家都应慎重面对的根本大事。此语并非表示佛教徒是出世的、是逃避社会责任的;相反的,身为一个佛教徒,更应该作为表率,尽心尽力去,一般公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8
祭祀祖宗是好事,是尽孝道1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祭祖日子,中国过去儒家的教学,什么最重要?祭祖先最重要,《礼记》你打开第一篇,五礼第一篇是“吉礼”,吉祥的吉,吉是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31
大乘佛教劝导修学者,速发菩提心!有一种说法,发菩提心的第一步是生出离心。许多人对此不理解:“出离心是逃避责任吗?”大菩萨念念不舍众生,逃避责任又怎么会是出离心的
佛答时间:2024-08-09
地藏王菩萨对我们天高地厚的恩德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但于佛法中所为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尘。或毫发许。我渐度脱。使获大利。
宣化上人时间:2024-08-05
随着全球化的到来,当今世界正日益变为一个地球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现代文明给人类带来许多利益的同时,各种全球性的危机也日益突出。本文作者湛如法师,现任中国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21
这位大学生戒YIN前后相貌的巨大变化!从自卑到自信[图] [上图]邪淫前猥亵自卑的相貌!蒙佛力加持净化戒淫后的相貌正气十足[下图] 先介绍一下我的情况我是大概从2003年高三
戒邪淫故事时间:2024-07-18
一说到分手这两个字,很多人下意识的反应,就是可能是女生说出口的,因为女生的性格往往比较急躁,很小的一点不满意,就要闹分手,而男生常常是隐忍的形象。但是,男人主动
风水知识时间:2024-07-06
社会存在的价值,在提供人民自在、快乐、幸福的生活为目的,如果社会能够提供物质满足与心灵建设平衡的发展,即为国家得以永续经营的最大保证。当伟大人民正每日默默耕耘,使国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12
指责别人时,要先承担三倍责任一位后生到寺庙里向方丈求教,谈起世态炎凉,颇有感慨:“大师,大千世界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太复杂了,不是尔虞我诈,就是虚伪以对,实在是没
佛教知识时间:2024-06-12
(1+0.01)的 365 次方等于 37.7834343328(1-0.01)的 365 次方等于 0.0255179644上面的两个算式给予我巨大的警觉 永远不要小看 0.01 引起的变化 ,同样是 0.01 的变化,
学佛受用时间:2024-05-07
什么?年仅 17 岁的“杀鱼弟”喝药自杀,我从电视上看到这则新闻,大吃一惊。17 岁,正是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对人生充满希望的年龄,是什么让他放弃宝贵的生命?记得 2010
学佛受用时间:2024-04-16
信仰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及其悄然发生的变化在西藏,民众的宗教信仰呈现出一种明显的不同特征,它既是精神的,又与实际生活密不可分。西藏的佛教信众会在各自的生活中花费大量
藏传佛教时间:2024-04-13
利踪禅师有一次在深夜里,站在僧堂前大叫道:有贼!有贼!叫声惊动了堂内的大众,这时,刚好有一位学僧从堂内跑出来,利踪禅师就一把抓住他道:纠察师父!我抓住贼了。学僧推拒道:禅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时间:2024-02-04
重石乘船喻:业障由阿弥陀佛承担 我们看下面这一个比喻: 「譬如一粒沙子,入水即沉」:一粒沙子虽然很细,但是,如果放在水里边,「呼」沉底了。 虽然有千万斤的石头,装
近现代往生纪实时间:2023-11-26
达真堪布:出家和在家的修行人各自都有怎样的责任? 出家人和在家修行人各自都有怎样的责任? 达真堪布解答:学佛修行不是必须要出家,也不是必须要在家,这要看缘分。成家
佛学常识时间:2023-09-01
(1+0.01)的365次方等于37.7834343328(1-0.01)的365次方等于0.0255179644上面的两个算式给予我巨大的警觉 永远不要小看0.01 引起的变化 ,同样是0.01的变化,如果方向不
学佛感悟时间:2023-09-01
索达吉堪布:有出离心的人,如何看待对子女和父母的责任? 问:有了出离心的人,如何看待他对子女和父母的责任? 索达吉堪布答:不少人以为,对家人不管不问就是有很强的出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29
索达吉堪布:有出离心的人,怎么看待子女和父母的责任问:有了出离心的人,怎么看待他对子女和父母的责任?索达吉堪布答:不少人以为,对家人不管不问就是有很强的出离心,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29
索达吉堪布:有了出离心的人,怎么看待他对子女和父母的责任? 问:有了出离心的人,怎么看待他对子女和父母的责任?索达吉堪布答:不少人以为,对家人不管不问就是有很强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29
达真堪布:学佛很久身心没有变化是什么原因?问:我学佛很久了,但是在平时生活中,面对对境的时候依然烦恼,身心没有任何的变化。我觉得自己没有进步。请问上师,是我学修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24
陈兵:佛教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资产阶级革命的一大成果,是结束了封建社会政教合一、宗教干预政治的历史,政教分家,成为先进国家的标志之一。近世多种政治体制,包括无产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7
一天,孩子和父亲在朋友家做客,主人等客人就座后为他们沏好茶,把暖水瓶放在桌上,好像又想起了什么,就离开客厅到里屋去了。当。当父子二人正欣赏着窗外美丽的景色时,突然听到
佛教故事:处世哲理时间:2023-08-07
盆景置于静思堂楼梯间的向阳平台上,由下往上仰视,犹如置身于耸入云霄的高峰中,煞是好看。由于盆栽是人工栽培,石缝中的小树需时时给于水分,加以置于室内,因此自拿回后
因果报应时间:2023-08-04
学佛修行者要了解的佛教故事。有一天,拘萨罗国波斯匿王,忽然到只陀林精舍,拜访好久没见面的佛陀。 佛陀问他:「大王!这些日子,你在忙些什麼?」波斯匿王叹
佛教典故时间:2023-07-26
作者简介:李渊百,国立中兴大学动物科学系教授。民国八十一年初,由此「挫鱼」因缘,有心之士全力成立组织,有计划地作长期性的教育宣导,把「爱护生灵,珍惜物命」的观念
素食资讯时间:2023-07-24
动物性食物被大量消费,引发各类慢性病;越来越多追求健康的人士开始积极推崇素食健康饮食。著名的《中国健康调查报告》分析了各种膳食结构与身体健康的关系,鼓励选择植
素食心得时间:2023-07-24
很多佛弟子们都会于香期(初一、十五)吃素,然而一月中吃素一日、二日容易,可长期吃素且能够坚持下来却并不那么简单。其实,不妨给自己制定一个目标,比如坚持吃一个月的
素食资讯时间:2023-07-19
这篇文章,原本想再过几年写,凑足十年再来动笔,多积累一些经验,厚积薄发,但是写作多年又有一个经验,灵感就像天边的云一样稍纵即逝,如果灵感来时候不把它记录下来,
素食心得时间:2023-07-16
从开始放生到现在,大约三年多了。这三年多来,我本身发生了很多变化,尤其是面貌和命运,都有了一定的改变。下面和大家简单的说一说我的放生感受及心得。我是从2010年3月5
戒杀放生时间:2023-07-12
通常人们一提到全球暖化问题时都会马上想到汽车、飞机、能源、煤炭、节能减排等概念,很少有人会想到我们吃的食物对全球暖化也有非常重大的影响。《面对肉类的真相》,这是
素食护生时间:2023-07-04
最近在网络上看到一种很无知、愚痴的说法:“佛弟子犯了戒,佛陀是有责任的”。一个佛教公案众所周知,释迦世尊的弟子提婆达多在刚出家时,修持尚好,但因其贪图名闻利养,
佛门观察时间:2023-06-20
下面是戒了160多天的眼神对比照,这也是我无意中发现的,说明只要我们不造作自己的身体,自身的自愈能力也是很强大的。1、这是21年11月份,未开始戒2、戒了50多天3、戒了10
戒色基地时间:2023-01-27
南无羌佛说《世法哲言》(八十)世界无常故,有情决定死,无情决定灭,因缘和合生,万法如梦幻,离散无名相,善因呈福果,恶为显怖报。南无羌佛的这条明言,专门说明了我们所
佛陀住世时间:2022-09-25
我是一个农民,年轻时在一个建筑公司上班,一直都有学佛之心,以前也不懂,只要听说有什么师父,我就跑去皈依。因为我没有什么文化,也没有什么技术,也不懂得因果的道理,
好好学佛时间:2022-09-03
对于生活的追求是什么?告别苦涩,告别悲观,告别苦难,告别纠缠,奔赴更美的山河,相见更亮的时光,推动生活真正幸福的向前。可以历经辛苦,可以倍经磨难,可以风雨兼程,
海月禅林时间:2022-03-04
今天念地藏王菩萨圣号满1000天了,从接触佛法到现在差不多三年,有一些感悟和体验,现在说给大家听听,所说都是我的亲身经历和体会,没有诳语。我父母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
广州云喜州时间:2021-11-16
有些人在皈依佛门之后,非常迷恋学佛的外在形式,只喜欢念佛、修法等等,对工作变得漠不关心了,对家人也冷淡了。比如说,有些居士只愿意关在佛堂里盘腿念佛,妈妈生病也不
太桥旦曾堪布时间:2021-10-03
我们说,聪明贤能和愚笨低劣也是无常的。一个人并不是曾经聪明,就会永远聪明;曾经愚笨,就一直愚笨下去。无常,不是只往坏的、恶的方向变化,也会往好的、善的方向发展。
嘎玛仁波切时间:2021-09-18
一切法都在刹那刹那当中生灭。我们认为小时候的我、现在的我,昨天的房子、今天的房子都是一个,因为我们不知道它们在刹那刹那生灭。一刹那是最小的时间单位,假设一个人能
达真堪布时间:2021-08-22
佛教对生命实相的观察、透视,无非是让我们知道生命存在的痕迹是可变的,也是不可靠的。既然这样,你就不要去执着它。人的生命现象是非常复杂的,人和人的相貌、因缘等都不
静波法师时间:2021-08-01
大家要常常思惟何为五浊恶世,劫浊,劫是个时间的概念。这个时代各种浊染的法都聚集在一起。从人心来看,自私自利。放纵贪、瞋的欲望,导致了生态、环境、饮食安全、道德、
大安法师时间:2021-05-16
我们讲肉眼看问题,肉眼是我们凡夫所具足的眼睛。从空间的角度来讲,他只能看到视野范围以内的人事物,只能看到人事物的表相;从时间的角度来讲,只能看到当下的状况,以前
本源法师时间:2021-04-05
问:有人说,为病人助念,病人的业力就会转移到助念者身上,要替病人承担病苦。请问这个说法正确吗?答:这个说法是没有经典依据的。吾人以慈悲心为病人助念,是帮助病人提
其他文章时间:2021-04-04
如果一个人常常地打妄想,打什么样的妄想,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语言。有了这样的语言,慢慢就会付诸于行动,行为做多了,就会变成习惯。习惯成为自然,就会改变我们的命运。实
如瑞法师时间:2021-03-09
佛经中说四大苦空。这就是《八大人觉经》的第一觉四大苦空。我们要出离,不要去执着它,但又不能不面对现实。而面对现实,我们又不能去执着它。如果执着它,会越来越麻烦,
静波法师时间:2020-11-08
问:师父曾说往生后,往昔一切恶业不必受,一切由阿弥陀佛承担,此不是违背因果论,往昔禅师误说不落因果,而受五百世狐身,此是否有同此之忧,因为我们也学师父向人说法。
汉传法师时间:2014-01-19
问:今天佛门内有少数同修违背了戒律,横生见解,甚至藉口攻击排遣他人,这非但不能庄严佛净土,而是动摇了同修们的信心,甚至招致世人对佛教的讽刺。古德说‘宁搅千江水,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03
在团体中,要掌握「功德回向他人,责任归于自己」两大原则,有功的时候不要居功,要把功德回向给别人;凡是遇到事情没有做好,领导人要勇敢承担,把责任归于自己,寻求改进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16
因爱而生怨、生恨是很不幸的,从佛法的观点来看,这些都是愚痴的行为,因为真正的爱情要双方你情我愿,有因有缘才能成就,不是自己想要就要。假使对方已经明白拒绝你的感情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16
许多父母认为子女出家,比往生还令人难以接受。他们宁可接受自己的儿女往生,也不愿意让儿女出家。因为如果子女往生,至少不用再为他们操心,不会再有什么牵挂;可是子女出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