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法绝不只意味着物质的供养,护法是佛法的相互增上。
所以在护法时不要观念不清,以至把目标弄错……
把世间的斗争、群体性和封闭性全放到佛门来。
观念要正确
护法是你“自己本身”的意愿,并不是师父求你护持,或看师父可怜,所以你“才来”帮忙。
四年前,台中有个“三宝护持会”。开始,他们护持的观念狭隘,态度不正确,目标也太低劣──以为护持三宝就只是在“行布施”,在“施舍”给谁。其实护持三宝是自己在成长,得利益的是自己,大家千万不要搞错!居士不应把目标模糊,以为护持三宝,就是某位师父演讲,就弄个场面出来;哪位师父要盖庙,就帮他办个法会支持他。护法,是要透过自己的护法过程,从中了解法的存在与修持!护法,就是自己的修行,从中了解什么是“法”?如何护“法”?为什么要这样护?护完之后,应该如何成长?是用所护的“法”,与所护的“对象”交流,而不只是金钱或体力无意识的付出。所谓“护法会”,并不意味着一群“到处化缘的部队”。但很多人认为就是这样──一支有组织、有纪律、“滴水不漏”的“部队”。若是做成那样,我想以后大家一定视护法会为逃避对象,见到护法委员就要起烦恼了。
自我修道的增上
在某种程度上,护法会固然包含金钱上的协助。但这种协助绝对是协助你“自己”,而非协助“他人”。你欢欢喜喜的把钱用在一种期盼、随喜,也用在自我增上的修行。因为在护法的过程中,要“期许”自己,能够舍悭贪,能够“随喜”师父修道,并使自己的修行不断增上。必须这样想:师父的精进修行能饶益众生,而我却不能自在的自利利他。虽然一时做不到,但期许自己将来也能这样做,这就是一种自我增上。在捐一千元、一万元时,所带来的是这种自我观照,一种自我修道上的期盼。能够这么想,在布施的刹那,就已经增上了自己。绝不意味着每个月缴一千元,自己就少一千元的花费。每一次把钱交出去,每一次有机会去寺院,或所护持的对象来到面前时,要想:看到这么多师父在用功,大家同心协力的投入,多么庄严的佛宝、法宝与僧宝啊!这样,将自己的惭愧心与随喜心庄严起来。一方面,看自己仍在无明中而产生“惭愧”;一方面,看到自己所做功德与增上而生起“随喜”,这就度了自己的悭贪和嫉妒。看到师父清净的庄严相,生起一种随喜之心。平常,你随喜别人赚钱,随喜别人(如竞选时)骂来骂去,帮别人拿旗子、发传单骂对方,只是随喜恶法。现在,透过护法学习随喜善法,这不是修行吗?
护法,点点滴滴都是修行!是随喜的修行。此外,当你看到出家人一批批从佛学院毕业,看到同学一批批从在家而后出家,你发现他们增上了,就反看自己──去年参加护法会,今年又参加,我了解佛法有多少?这就是你的自我反省,看看自己进步太少,很惭愧!然后觉得需要增上,这不就是“精进”吗?之前你只是布施,现在你却在修精进。所以,护法工作正是在行六度。
从每个过程中认识法
护法绝不只意味着物质的供养,护法是佛法的相互增上,首先要把这个观念厘清。所以在护法时不要观念不清,以至把目标弄错。此外,也有些居士护持三宝的作风不正确,他们常常是:师父怎么说,就马上一切搞定,好象很积极热诚。要办法会,好!马上借场地、安排交通……大家为了把事情办好,你吵、我吵,吵着把事情搞定,立刻到师父那里去邀功。邀完功后,师父赞美你两句,很高兴回来,一切功德就这样用光了。作风不对,方向也错了。他们不知道,从护法过程中去认识法,在付出的每个当下,都是为了庄严自己、庄严三宝,而不是讨好谁。也不是因为“我”在某某护法会,所以才要护某某的法,这样就变成山头主义──分别圆光会、慈济会,等等。师父之间本来没分裂,却常常被信徒搞到分裂──你们师父、我们师父……把世间的斗争、世间的群体性和封闭性全放到佛门里来。这是把目标弄错了!
有些护法居士,请他来听经,却一推再推,推不掉了,年底才来,来了之后就打瞌睡。能来已经算不错了,算是庄严道场。有些是缴了钱就大事已毕,所作皆办,以为讲经说法是院长的事,听经闻法是佛学院学僧的事,与我何干?当我们说要修行增上时,他说:“好啊!师父您赶快修行增上,我护您的法,您赶快啊!”然而,他却忘了自己也要修行增上。
举个例子说明:你和师父们住在一座房子里,突然着火了,内房的人都不知房子已经着火,而你和师父在外房却看得分明。师父说:“赶快!帮我拿梯子,我先背其他人,到时候你跟我一起出去,知道吧!”你说:“没问题!师父您背人出去,我留在这里行菩萨道,在这里被烧死也没关系。”你就是这种人。师父在娑婆三界内,感觉如火宅一般,而那些在世间忙着烤肉、郊游、玩乐和斗争的人,就是身处火宅却不自知的内房之人。师父发菩提心,舍世间利益,自利利他,所以赶快要背人出来。你帮忙搬梯子,就是护持师父帮助众生。但师父背人出去时,你却不让他把你也背出去。师父已指引你往楼梯走(解脱之路),你却说:“我很忙,没有时间出去。”检讨一下,自己是否正如上述例子一样?把修行、度众生当成是师父的事,一切都与你无关?最起码,你也要自己度自己吧!
情不重不生娑婆很多护法想:往生极乐?很好啊!那赶快缴钱,缴到“西方银行”去,往生时师父一定会来助念帮我往生。但是,纵有师父助念及阿弥陀佛来接引,因为你的心未打开,弥陀之愿力你还是没能接收到!你平常只想着:金钱、名利、贪爱,从未在护法过程中去除自己的贪爱,舍弃自己的憎恨,放淡你那浓烈的感情。情不重不生娑婆,因情重而生娑婆,放不下情,故只是缴钱而不肯修行,从头到尾只是结缘而已,又如何能够往生?
护法不是一种买卖,更不是一种交换,护法是你自己“修行的投入”!
众生根机因缘差别
护持三宝以“尊佛”、“护法”、“敬僧”为根本,号称“护法”但不敬僧,轻易质疑出家人办学的成效,这不是正确的心态。就算是自己的孩子,也不可能个个优秀,都当博士,个个都孝顺啊!所以我们也不可能要求出家的师父,个个都当祖师,每个都当住持!
护法当然少不了供养,但一切供养中以法供养为最,以法供养为上。而法供养则以实践为根本,大家对法有想增上的心,才是真供养、真护法。道在人弘,且由僧宝来弘扬。唯有在僧宝身上,才能看到佛法的流传、功德和力量。因此,护持三宝要以“敬僧”为根本!现代居士的普遍问题,在于和师父太接近了,这样容易生起轻慢心。结果护法护到最后,却变成谤法、慢僧,这不是真正的护法。真正的护法,必须是“但见己过,观师功德”。如此,才能使我们真正地修行增上。
什么是“佛”?真正利益他人,达到究竟圆满就是“佛”,所以护法就要发心真正利益他人,这是成就佛道的愿力,也就是发菩提心。发菩提心的人,学佛是为利益众生而学,成佛也是为利益众生而成就,决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有了这种正确观念,才会真正尊重僧伽。如果是为利益一切众生而护持三宝,才真正由自身心行展现出佛法内涵,以此供养三宝,才是最上、最妙的供养!
欢喜地行菩萨道
此外,参加护法会除物质上的布施供养,也是心理的欢喜供养──法供养。请别人参加护法会,让别人有机会学佛、种福田,也是行菩萨道。在邀请别人加入的过程中,你必须同时学习谦卑、耐性与智慧。让一个未学佛的人,因你的善巧介绍而参加护法工作,这是你在利益众生,远比替政客拉选票更有意义。在护法时要清楚地知道,这是为自己的修行增上而做,是为一切众生而做,要欢欢喜喜的行菩萨道,而不是为希求师父赞叹,更不是想从师父那里得到什么利益。在寺院中,有时因举止不如法被师父说两句,可不能因为供养了多少,拉了多少信徒而生起贡高,怪师父不该批评你。我们护法、供养,功德都是自己的。当师父指点我们的过错时,正是你的功德显现!因为师父是在教你正确修行,会指正错误的师父,正是我们的善知识。护法时,一定要珍惜师父助你增上的机会。
修行及护法真正功德所在
总之,尊佛、敬僧、发菩提心,圆满整个过程才叫“护法”。再重复一遍,所谓护法有两大工作:首先使自己成为一个修道人,成为能理解佛法、实践佛法、于法增上的人。因此,护法要在修行上振作起来,有决心实践佛法,并随喜他人的修行。其次,护法是一种实际行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敬法,是以法的实践来庄严佛、庄严法,不仅是身口的表现而已(指出钱、出力)。在意上勿贡高我慢,才能真正以身、口、意圆满护法。打从心里做起,认识法、修行法、展现法,以法来与师父相应,唯有如此,身口的实践才能如法。师长有事,弟子必服其劳。例如以金钱护持,并非师父需要,我们才供养,而是要时时心念三宝的存在。据说从前在西藏请一尊佛像,佛像多高,金块就必须叠多高。这并不是造佛像的师父爱钱,而是要你用金子(你最爱的东西)来表现内心对三宝的敬意。由此可知,护法绝对离不开“诚恳”,其主要意义在于身、口、意的恭敬供养。
说到护法,就必须谈到敬僧,观念主要有三:
(一)但观功德、不见师过:了解师父的功德(即清净幢相功德)、持戒的功德(内心断恶从善、自净其意)。
(二)忖己能力、恭敬护持:忖己能力,就是先照顾好自己的家庭。护法是从家庭美满开始,要让整个家庭因你的护法而增上。在金钱方面一定要忖己能力,勿比面子。但心态必须正确,护持态度一定要恭敬。孟子曾说:孝顺父母,只是供养饮食、衣物而无恭敬心,如同养畜生一般,不可名为“孝顺”。所以,恭敬心是最重要的,法就是从恭敬中求来。
(三)以道相见、不以情牵:敬僧不是将师父占为己有,亲近师父不是有世俗目的。修行的路要自己去走,并非与师父建立情感以求得任何保障。
结 语
尊佛,以发菩提心、忆念佛陀功德为主;而护法、敬僧本身就是在尊佛,依此而能生起种种自利利他的方便,这就是“护法”。基本上,护法工作不应只视为居士的“责任”或“义务”,亦应视为居士学佛、行佛、修福、修慧的重要修持与功课之一。如此护持三宝,庶几于因果无昧,修行无违,解脱不悖;于自他则两利,于教团则永固,于人天则共赞,于福慧则圆成,诚可谓善于护法者。
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 - 因缘与一厢情愿近年来,宗教对国内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生活、工作中常有人谈起应以「因缘观」面对周遭的一切,或以「因缘观」解释个人的想法或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1
为了区分品质高低,沉香经常被划分成多个等级,这是在市场中沉香较难以辨别的原因之一。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分级杂乱,甚至不同品类之间也有很大差异。那么,常见的分
沉香知识时间:2024-12-21
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 - 觉察自己的偏执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觉察自己的偏执人生在世,总有许多烦恼。佛法的根本精神就是要教人断除烦恼,怎么做呢?方法很多。当我们追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0
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 - 请说忍辱一个人会用什么样的心态,面对自己所处的环境?这就要看他「忍辱」的工夫做得够不够。听说在监牢里一关十几二十年的囚犯,很多是带着满腔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0
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 - 何谓菩萨行?要了解什么是「菩萨行」,就得先弄清楚什么是「菩萨」?我们看到经典的记载,菩萨没有一定的身分;释迦牟尼佛成道之前,曾为出家比丘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0
我们此生幸运得到暇满具德的人身,对于细微的取舍道理能把握的到,所以有闲暇与机会去行持。其他生命如畜生等,虽然各自具备了一些特点,但是却没有机会行持细微的取舍。因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20
当谈到“修心”、“调伏自心”时,很多人会带有误解,认为“修持”代表就是放弃俗务、逃避、或“所有事情通通都不用做了”。另外的误解,则是认为修行是在“压抑痛苦”,当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19
弟子:如何能在每个当下、在在处处都能直入解脱境?上师:时时都能说是“解脱处”,就是进入到一个“很平静的状态”,你首先在座上要多下些功夫。这两天也有很多人都在问:
文殊花开时间:2024-12-19
所以你看过去祖师们说,「你只要听到一句法,就要付诸实修」。很多人觉得修行就是一种舒舒服服的、身心暖暖的、懒懒的、松松的,好像修行是这样;有些人在城市中工作很繁忙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18
观音是爱与慈悲的化身。我们的内在已经具备了爱与慈悲的种子─爱自己以及他人!爱与慈悲之种的反面就是仇恨之种,如果我们要对两者加以区分的话,可以说仇恨是破坏性的,而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17
如何诵经 梦参你若是读《普门品》,《普门品》是赞叹观世音菩萨功德,赞叹观世音菩萨说,你遇到什么灾难,只要一念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就能救苦救难。经文上是这样说,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2-17
女人多数都怨恨丈夫,不怨恨丈夫的少。男人也许会说:我媳妇还恨我啊,我还不知道呢。我告诉你,爱有多深,恨就有多深。女人为什么抱怨的多?因为女人从嫁给男人的那一刻起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2
无论今生我们以何种方式与佛法结缘,归根结底都会是一种福报的延续和显现。一份2500年经历无数风雨洗礼的真知灼见留存至今,点滴的教化与谆谆教导,并非是为了像其它的历史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0
达真堪布:苦修不是痛苦的修行有些学佛的人,没有一个完整的修持方法,没有一个正确的目标与方向。今天学这个,明天修那个,什么都没有精通,都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脑子
谈佛说禅悟人生时间:2024-12-08
黄念祖:念佛时散乱、妄想多,如何对治?问:念佛时散乱、妄想多,如何对治? 黄老答:现在念佛散乱,这也是必然的。这个不要怕,夏老师有两句诗:“任他妄想纷飞,听我念佛
为人处世时间:2024-12-08
如何发起愿菩提心愿菩提心,就是我要帮助一切众生出离轮回的愿望。对凡夫来说,这一愿望并不容易生起。可以说,我们从来不曾有过这样的愿望。当然,这不是说我们从未帮助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7
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然则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复次净心之要。亦无
净土法门时间:2024-12-03
来: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痛苦,有身体上的、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痛苦。所以我们要给人体贴的爱和关心,因为你所散发出的关怀和喜乐会带给身处痛苦之中的人极大的安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1
《堪布阿琼仁波切密传》堪布阿琼仁波切 著丹增嘉措活佛 译大堪布阿格旺波,又称堪布阿琼,生于公元1878年。乃圣地大班智达贝玛米札和雪域智者之王遍知者龙钦饶降巴的再显化
文殊花开时间:2024-11-27
每天诵一遍净行品这就是修行如果念净行品,你一天上厕所也好、吃饭也好,一举心一动念,把文殊师利菩萨教导的“善用其心”用上,你就入法界了。看着很难,这是你能做得到的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11-27
人,为什么会痛苦?为什么会烦恼?我们认为金钱可以代表地位,但金钱带给我们的烦恼也很多。我们认为赌博可以带来快乐,但为了赌博自杀或家庭破碎的事,却时有所闻。谈恋爱卿卿我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7
信众:阿弥陀佛!师父您好。就是我想问一下,每年过年我会念《地藏经》,念到清明这段时间,念几十遍回向给我去世的亲人。今年就是前天念到四十九遍,我听说念完《地藏经》还要有
地藏经感应时间:2024-11-27
念〈大悲咒〉、修持大悲法的人,切记不要生那种 desire(欲念)的妄想。护法善神都跟着修持的人,你一生那种的思想,他都知道:“这个人……,嘿!我不可以保护他!这么样子!这
宣化上人时间:2024-11-24
护持三宝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定位要准确。居士要把自己放在护持位上,恭恭敬敬的对待三宝,尽心尽力的做好该做的一切。三宝给了我们成就的机会,给了我们因缘,是我们的福田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11-24
梦参长老,当代高僧,出生于1915年,现在五台山真容寺静修。1931年在北京出家,法名“觉醒”,他认为自己没有觉也没有醒,再加上是作梦因缘出家,遂自己取名为“梦参”。梦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20
要如何修行?有几个重要的观点是我们应当要先认识的。一般来说,我们所谓的修行都是礼忏、念经、念佛,或者上早、晚课。其实这样的修行是不够的,我们往往忽略了现前的境界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20
1、如何拜佛?礼拜时要注意,如果礼拜时很轻慢,怀着我慢心礼拜是不可以的,我的老师教我,绝不蹲摆拜垫,所以我们磕头都是往地下磕。弘一法师说礼佛还要摆个架子,这叫我慢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17
东台市观音禅寺祈愿:正法久住,法轮常转!供养地藏像就能得到这样大利益◎节选自《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梦参老和尚2007年于普寿寺【 世尊。我观未来及现在众生。于所住处。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17
这被称为最美寺院,僧人闭关修行9年足不出户,连活佛都不得入内佛教在藏区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在整个青藏高原上,随处可见各式的寺庙。然而在众多的寺院中,这一座因其优
金玉良言时间:2024-11-16
第四章 马哈咖沙巴如何遇上佛陀继续我们的故事,现在要回来看马哈咖沙巴(Mahakassapa)。㈠在他来到十字路口之后,他去了哪里?如前述,当两个沙门分手时,大地被他们的出离
佛陀的圣弟子传时间:2024-11-14
弘一法师:如何改习惯?吾人因多生以来之夙习,及以今生自幼所受环境之熏染,而自然现于身口者,名曰习惯。习惯有善有不善,今且言其不善者。常人对于不善之习惯,而略称之曰习惯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2
虚云老和尚:若不持戒而修行,无有是处用功办道首要持戒。戒是无上菩提之本,因戒才可以生定,因定才可以发慧。若不持戒而修行,无有是处。《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告诉我们,不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1
我在少年时侯,见有前贤排斥佛教,遂以先入之言为主,也随着藐视佛法,这是无知啊。后来偶然在某戒坛经书流通处请得数卷佛经阅读,这才大吃一惊,不禁叹道:假如没有读到这些佛经,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9
经言:人之谤我也,出初一字时,后字未生;出后一字时,初字已灭。是乃风气鼓动,全无真实。若因此发嗔,则鹊噪鸦鸣,皆应发嗔矣!其说甚妙。而或谓: 设彼作为谤书,则一览之下,字字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9
从前有位虔诚的佛弟子,每天都从自己的花园里摘来鲜花用以供佛,法师见了,非常欣喜地告诉她,常常用香花供佛的人,来世会有庄严的相貌。这位佛弟子听了也很欢喜,她说:这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7
请看世尊往昔是如何放生救生的 金光明经卷第四流水长者子品第十六 佛告树神。尔时流水长者子。于天自在光王国内。治一切众生无量苦患已。令其身体平复如本。受诸快乐。以
戒杀放生时间:2024-11-05
首先,你必须认清一点,香道不是香薰,不是买一盒你最喜欢的香水或精油来熏房子的,香道是品尝各种天然香木发出的香味的变化的。所以只要是沉檀原味香,都是可以值得买来慢
香道道具时间:2024-11-02
药师山近期发现有些修行人,因为因果业障关系,修行上无法突破,又急于上求佛道以致于身心俱疲。由于佛菩萨的慈悲心,故而以方便法协助修行人有一个身心的避风港。这就是净土法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1
姜见龙居士,字元标,江苏吴县人。曾经提倡设置免费提供贫民埋葬的义冢,以埋葬许多暴露于外的尸骨。有一年饥荒,损献钱财以赈灾,家道于是中衰,后来学习眼科来养活生计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29
单品香要选择用料纯正,不含化学粘合剂等化学成份的为好。真正的天然单品香在燃烧的过程中没有明显的香气,不使用亮丽的色彩(染料中含有甲醛)。从传统香品制作工艺及功效
香道培训时间:2024-10-27
五欲把灵魂弄丢了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世人都迷于财色名食睡,岂知那是地狱五条根。第一是嗜财如命,刚才已讲过。第二是好色。在很多家庭里,丈夫有不少女朋友,妻子也结交很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27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瞋恚,就是很大脾气,很大的无明;这种无明,就是前生造罪业的根,所以才说:“无明火,老虎神,这是前生的罪孽根。”什么叫老虎神?老虎本来已经很厉害,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26
打破五蕴烦恼尘劳你想要有真正般若,必须要先照见五蕴皆空;没有烦恼,没有尘劳。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你应该用你的大智慧,不要用小智慧。大智慧才能打破五蕴的烦恼尘劳,小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25
香道,亦如茶道般,有一套繁琐的工具与礼节。其实,焚香是一件简单的事,但是如果进入欣赏的层次,甚或成为纯粹的艺术,就会变得严肃起来。繁复的香道仪式不仅成为了一门艺
香道与生活时间:2024-10-21
觅善知识,得有缘!你若想希望什么样才算是善知识?佛在世的时候,以佛所说的历来因缘,一个字,自己不认识,问到别人,别人跟我说,这就是善知识;一件事我自己不明了,别人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0-20
"无"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世间上的人总是在“有”上求,有车、有子、有钱、有名等,其实“有”还是有限、有量、有穷、有尽。佛法教我们从另外一个“无”上去思考,你“无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10-18
修行人应该是有感情的,我想,我们应该是容易被感动,被感化的。很多人学佛后,懂了因果报应,结果别人遇到了危难,遭到了报应,就用因果来衡量别人。好像他遇到灾难是罪有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7
第四章、究竟应当怎样修行佛法不离佛法行世法,不废世法证佛法。佛法之修行,被蒙上了太多的神秘色彩。结果,不仅佛门之外的人如堕五里云中,难明真象,而且连诸多佛门之内的人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第一章、佛教如何看待宇宙有乃空现,莫讳空而执有;空在有中,非灭有以明空。本章副标题中的后一句(空在有中,非灭有以明空),是江味农居士所著《金刚经讲义》卷三第37页的一句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问题】顶礼嘎玛仁波切!请活佛开示,从佛法因果角度来看,应该如何理解犯太岁和本命年?【嘎玛仁波切答】总体来讲,犯太岁、伤太岁等,是依照道教的说法。藏传佛教里面,一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