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慈悲之种的反面就是仇恨之种,如果我们要对两者加以区分的话,可以说仇恨是破坏性的,而仁爱则是能带来利益的。
有时候我们会从他人那里感受到敌意,但如果我们反省一下就会发现其中必然会有原因。这里有一个小故事:
在西藏,有一位伟大的瑜伽士名叫密勒日巴,他受到西藏所有佛教学派的尊崇。密勒日巴的故事和印度著名的诗人蚁垤很相似。蚁垤在早年曾是一名专门抢劫朝圣者和旅行者的强盗,他的内心充满愤怒,直到有一天蚁垤碰到了一位身无分文的瑜伽士(悉达)(注:梵文siddha,音译『悉达』,既有成就的佛教修行者,或成就者),蚁垤试图杀害这位瑜伽士。但最后,蚁垤与瑜伽士的相遇成了他人生的转折点。(注:在法王五月二十一日的开示中讲到了这个故事)
密勒日巴在他年轻时也曾犯下了许多恶行。密勒日巴出生在一个偏僻地区的富裕家庭,他的祖先很早就迁徙到这里,并慢慢富裕起来,当地人并不乐于见到他们的成功,人们非常的妒忌他们。密勒日巴有一个妹妹,他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因为重病而去世了。密勒日巴父亲的财产全部落入到他伯父的手里,这些财产原本是应该在密勒日巴长大成人时交还给他的。
关于这个故事有两种说法,其中一个是说当时密勒日巴的母亲只有27岁,他的伯父希望她能够改嫁给他的儿子,但她却不愿意。因为她的拒绝,密勒日巴的伯父开始非常恶劣的对待她。密勒日巴一家只能得到极少的一点衣食,还经常遭到伯父一家的虐待,他们饥饿不堪还被迫要去做苦工。当密勒日巴长大成人可以管理父亲留下的财产时,他的伯父却不愿意还给他。不幸的是,密勒日巴的母亲是个天生心胸狭窄的人,无法原谅他的伯父,她希望能够复仇,于是将密勒日巴送去学习黑巫术。经过诸多艰难困苦,密勒日巴成为了熟练的咒师并杀死了25个人。村庄里的人们非常的难过,并因为密勒日巴的所作所为,人们由原来的同情转变成反对他。
我(注:法王噶玛巴)对双方都能够理解,也明白为什么他们会仇恨对方。但密勒日巴和他的伯父有着巨大的不同:他的伯父对密勒日巴始终怀着仇恨;而密勒日巴在杀死如此多人之后,出于悔恨和愧疚,他放弃了对伯父的仇恨。密勒日巴选择了佛法的道路,开始接受和练习如何去爱所有众生的修持,这样一来他瞋恨的倾向就得到了彻底的消除。
密勒日巴的母亲去世后,他的妹妹仍然遭受着贫穷的折磨却再也没有理由去怀恨了。自从密勒日巴消除了他的仇恨,他伯父的态度也开始变得缓和。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开始明白密勒日巴当初为什么要那样做。在深深的自责下,密勒日巴也努力地去清除自己的罪行,并经历了修行佛法的众多困难。
一日,密勒日巴的姑母前来祈求原谅。那天当她到来时,密勒日巴正在说法。她远远的就被看见了,密勒日巴和他的妹妹开始讨论是否应该让她进来。密勒日巴的妹妹说,这位姑母曾经给他们带来了这么多的痛苦,如果允许姑母进来的话,她就会离开。
关于这一段也是有很多说法,其中一个说法是,密勒日巴很和蔼地回答他的妹妹,说道:『如果你有别的事情,我会答应你离开,而且不让姑母进来。』但是考虑了一小会,基于佛法的观点,密勒日巴决定,不能舍弃他的姑母或者任何众生,无论是亲戚还是敌人,对所有众生都应该一视同仁,包括对他的姑母,也是一样。所以,密勒日巴让他的姑母进来,但他并没有正面看她,而是隔着一块屏风和她说话。一开始,密勒日巴很严厉的提醒他的姑母,当他和妹妹没有食物的时候,她从来都没来过,也没有提供过任何食物,更不承认她是他们的姑母。
当密勒日巴这样说时(注:据《密勒日巴尊者传》记载,密勒日巴当时是以道歌的形式唱出这段话的),她的姑母感到强烈的自责与后悔,并且由于她深深忏悔的力量,使她后来成为了密勒日巴杰出的弟子之一。
这里关键的部分是,即使有人对你非常的仇恨,对你来说最好的是:生起忍耐并在心中为他人创造一些空间。因此,与产生瞋恨相反,我们应该发展的是仁爱和慈悲。如果我们这样去做,将有助于减少我们的敌意和他人心中的怒气。毕竟,仁爱与慈悲是所有众生心中,与生俱来的特质,我们必须珍惜这种特质。如果我们可以生起仁爱与慈悲,并一直延续,这将会给我们自身和他人都带来极大的利益。
但是如果我们持续以敌意和仇恨作为响应,那将会是非常有害并具有破坏性的,这会摧毁爱与慈悲的种子。
假如一个人正在生气,心中充满愤怒,那就不要以愤怒相报复,而应该以利益他们的发心相对待。这些不仅仅是口头上说的话而已,它们来自我的亲身体验。
我是一个佛法小学生,我不能说已经证得圆满,只是在很小及有限的方面我认识到了修持佛法的利益。当我经验到愤怒,我明了外在因素是如何地激发我们的愤怒,然而对于那些令人生气的外尘缘境,其实最好的对待方式即是「一笑置之」,如此我就不会被愤怒和那些外在因素所征服。我会试着不去把愤怒和外在因素看得太重。
假如我们不能在愤怒的状态中解脱,那么我们就应该尝试去辨认它,这样无论它何时出现,都可以让它停止。最好的是可以让它停止,但如果不能,我们也应该试着尽快调整状态。不要让愤怒延长或者在心相续中停留,否则愤怒会伤害到我们的体质。
并不仅仅是因为别人的刺激或者错误,使我们生起愤怒;我们应该知道当愤怒的种子在他人内心生起的同时,这些种子也在我们的内心相应滋生。如果你可以在很长一段时间之中,内心都保持慈悲,那将会非常具有利益。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它主要说明两个问题:1、因果相续,贯通三世,不会中断。我们今生所受吉凶祸福,都是自因自果。明白此理,自然不怨天,不尤人。2
昌臻法师时间:2025-01-14
静波法师:一点亏都不能吃的人最终会如何?“吃些亏处原无碍”,吃了点亏,有什么障碍呢?佛菩萨吃亏吃大了,释迦牟尼佛曾经有过九种灾难,有成就的修行人不也有这样或者那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5-01-13
清明,是我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国传统的清明节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几乎与佛教的历史一样久远。清明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0
编者按:再过几天是清明节,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一天有很多传统习俗,当然主要还是祭奠已故亲人。原本清明节与佛教并无直接联系,但一个孝字将两者紧密相连。虽然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0
体光老和尚禅七开示十二古代的佛教徒,现代的佛教徒,古代的佛教徒他在心地上聪明、有智慧,现在的佛教徒在外边聪明,能说能讲,所得的受益跟古代不同。古代得受益是实际的,现在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7
如何灭堕胎罪问:《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上说,堕胎是罪业极大的杀生罪,果报也重。您写的《现代因果实录》里为何没有这方面的实例?答:做流产(堕胎)是夫妻间的杀生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5-01-07
惟贤法师答:法门很多,但是走的路是相同,目标是相同,佛教在唯识学来说,分为五位: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这五位啊,各宗各派都是贯通的。资粮位就是广集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惟贤法师答:这个你就不要着相,要因机施教,在名句上不要执着,那就是辩才,因机施教就叫辩才。懂文学的人来问,你要跟他说内行话,要通达文学;一个做生意的人来问,你要有商业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5
惟贤法师答:静坐中保持静心,保持真实心,保持如来心,这样就可以起观。以静心、如来心摄持一切,那就小中有大,大中有小,一中有多,多中有一,众人即我,我即众人,空间、时间、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5
佛教讲修行的道路,离不开信解行证,什么是信解行证呢?一、信在佛教四众弟子里边,在家信众约占百分之九十,出家僧众只占百分之十,是少数。出家僧众专门讲修学佛法,就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理搞清楚了,我们相信会有这种现象产生,我们不怀疑了。所以在这个世间,有人衰老得很快,有人衰老得很慢,什么原因?古人有句话说「忧能使人老」。忧虑就是烦恼,有忧虑的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如何发起大悲心?观六道众生受苦如亲人想!大悲心等5种发心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薄伽梵告慈氏菩萨摩诃萨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为有情修大乘行。欲度有情置大涅槃
佛教知识时间:2025-01-01
为了区分品质高低,沉香经常被划分成多个等级,这是在市场中沉香较难以辨别的原因之一。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分级杂乱,甚至不同品类之间也有很大差异。那么,常见的分
沉香知识时间:2024-12-21
我们此生幸运得到暇满具德的人身,对于细微的取舍道理能把握的到,所以有闲暇与机会去行持。其他生命如畜生等,虽然各自具备了一些特点,但是却没有机会行持细微的取舍。因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20
噶玛(karma)是梵文的音,意思是“业”,从造业方面来说有分身、口、意三个部分,从果上面来说,有善业、恶业、无记业三种。从时间方面来说,有造作行为前的动机我们称做“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20
布施的重点是指要自然生起给予的心,而不是指外在所给予的东西。戒律即是要能够守规矩。就好像在座有很多学生,学生们在学校守持校规,而在家的善男信女们尽到自己的责任,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19
当谈到“修心”、“调伏自心”时,很多人会带有误解,认为“修持”代表就是放弃俗务、逃避、或“所有事情通通都不用做了”。另外的误解,则是认为修行是在“压抑痛苦”,当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19
弟子:如何能在每个当下、在在处处都能直入解脱境?上师:时时都能说是“解脱处”,就是进入到一个“很平静的状态”,你首先在座上要多下些功夫。这两天也有很多人都在问:
文殊花开时间:2024-12-19
我希望能谈一下成为素食者的问题。要谈太多关于素食,也就是放弃吃肉的问题并不容易。我认为了解该如何看待吃肉一事,并付诸实际,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我应该要开始说了,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18
所以你看过去祖师们说,「你只要听到一句法,就要付诸实修」。很多人觉得修行就是一种舒舒服服的、身心暖暖的、懒懒的、松松的,好像修行是这样;有些人在城市中工作很繁忙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18
如何诵经 梦参你若是读《普门品》,《普门品》是赞叹观世音菩萨功德,赞叹观世音菩萨说,你遇到什么灾难,只要一念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就能救苦救难。经文上是这样说,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2-17
黄念祖:念佛时散乱、妄想多,如何对治?问:念佛时散乱、妄想多,如何对治? 黄老答:现在念佛散乱,这也是必然的。这个不要怕,夏老师有两句诗:“任他妄想纷飞,听我念佛
为人处世时间:2024-12-08
如何发起愿菩提心愿菩提心,就是我要帮助一切众生出离轮回的愿望。对凡夫来说,这一愿望并不容易生起。可以说,我们从来不曾有过这样的愿望。当然,这不是说我们从未帮助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7
来: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痛苦,有身体上的、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痛苦。所以我们要给人体贴的爱和关心,因为你所散发出的关怀和喜乐会带给身处痛苦之中的人极大的安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1
人,为什么会痛苦?为什么会烦恼?我们认为金钱可以代表地位,但金钱带给我们的烦恼也很多。我们认为赌博可以带来快乐,但为了赌博自杀或家庭破碎的事,却时有所闻。谈恋爱卿卿我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7
信众:阿弥陀佛!师父您好。就是我想问一下,每年过年我会念《地藏经》,念到清明这段时间,念几十遍回向给我去世的亲人。今年就是前天念到四十九遍,我听说念完《地藏经》还要有
地藏经感应时间:2024-11-27
护持三宝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定位要准确。居士要把自己放在护持位上,恭恭敬敬的对待三宝,尽心尽力的做好该做的一切。三宝给了我们成就的机会,给了我们因缘,是我们的福田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11-24
第四章 马哈咖沙巴如何遇上佛陀继续我们的故事,现在要回来看马哈咖沙巴(Mahakassapa)。㈠在他来到十字路口之后,他去了哪里?如前述,当两个沙门分手时,大地被他们的出离
佛陀的圣弟子传时间:2024-11-14
弘一法师:如何改习惯?吾人因多生以来之夙习,及以今生自幼所受环境之熏染,而自然现于身口者,名曰习惯。习惯有善有不善,今且言其不善者。常人对于不善之习惯,而略称之曰习惯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2
经言:人之谤我也,出初一字时,后字未生;出后一字时,初字已灭。是乃风气鼓动,全无真实。若因此发嗔,则鹊噪鸦鸣,皆应发嗔矣!其说甚妙。而或谓: 设彼作为谤书,则一览之下,字字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9
从前有位虔诚的佛弟子,每天都从自己的花园里摘来鲜花用以供佛,法师见了,非常欣喜地告诉她,常常用香花供佛的人,来世会有庄严的相貌。这位佛弟子听了也很欢喜,她说:这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7
请看世尊往昔是如何放生救生的 金光明经卷第四流水长者子品第十六 佛告树神。尔时流水长者子。于天自在光王国内。治一切众生无量苦患已。令其身体平复如本。受诸快乐。以
戒杀放生时间:2024-11-05
首先,你必须认清一点,香道不是香薰,不是买一盒你最喜欢的香水或精油来熏房子的,香道是品尝各种天然香木发出的香味的变化的。所以只要是沉檀原味香,都是可以值得买来慢
香道道具时间:2024-11-02
单品香要选择用料纯正,不含化学粘合剂等化学成份的为好。真正的天然单品香在燃烧的过程中没有明显的香气,不使用亮丽的色彩(染料中含有甲醛)。从传统香品制作工艺及功效
香道培训时间:2024-10-27
五欲把灵魂弄丢了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世人都迷于财色名食睡,岂知那是地狱五条根。第一是嗜财如命,刚才已讲过。第二是好色。在很多家庭里,丈夫有不少女朋友,妻子也结交很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27
香道,亦如茶道般,有一套繁琐的工具与礼节。其实,焚香是一件简单的事,但是如果进入欣赏的层次,甚或成为纯粹的艺术,就会变得严肃起来。繁复的香道仪式不仅成为了一门艺
香道与生活时间:2024-10-21
觅善知识,得有缘!你若想希望什么样才算是善知识?佛在世的时候,以佛所说的历来因缘,一个字,自己不认识,问到别人,别人跟我说,这就是善知识;一件事我自己不明了,别人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0-20
第一章、佛教如何看待宇宙有乃空现,莫讳空而执有;空在有中,非灭有以明空。本章副标题中的后一句(空在有中,非灭有以明空),是江味农居士所著《金刚经讲义》卷三第37页的一句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问题】顶礼嘎玛仁波切!请活佛开示,从佛法因果角度来看,应该如何理解犯太岁和本命年?【嘎玛仁波切答】总体来讲,犯太岁、伤太岁等,是依照道教的说法。藏传佛教里面,一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6
问:三灾到时,天地亦坏,唯四禅天不坏。此时四禅天以下至阿鼻地狱之灵魂如何。范古农答:火灾坏初禅,水灾坏二禅,风灾坏三禅。此火水风三灾,仍自心三毒所感,不从外来。到此之时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07
我们去访问基督教所办的社会慈善福利机构,他们照顾乐龄老人、孤儿,这个功德很大。在佛法来说,如果着相,做这些慈善事业是修三界的福报;如果离相修善,就是无量功德。功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5
你有心想万缘放下、一心念佛,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要放在心上,老老实实一心念佛就行了。如果念佛,还想学这个,还想学那个,你就放不下了。特别是世间最关紧要的,就是是非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5
在学佛之后。很多道友总感觉自己所学的不够。了解的不够透彻。经典看的不够丰富。以念经来说,念一部经嫌少,念两部经又嫌太长,听说《华严经》最圆满,就只念《华严经》。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4
如何拥有幸福的婚姻问:现代人如何拥有幸福的婚姻?大安法师答:首先,夫妻要有共识,爱与慈悲是幸福的能源。耕云先生言:什么是幸福的能源?就是爱与慈悲。爱也是道德的源泉。《
情感世界时间:2024-09-16
1 有个同修在没有学佛之前,曾经堕过几次胎;学了佛之后,知道忏悔,天天念经回向给这些被她杀害的胎儿,希望能化解怨结。但是,其中一个对她一直不谅解,使她感到非常痛苦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4
香隆立嘉措仁波切:如何多情又不留遗恨?清代的书画家中,才艺与品格可圈可点的就属赵之谦,是颇为令人尊重的一位。年少时由于家逢巨变,一时间顿入穷困之境,所以只有靠煮
布衣百姓时间:2024-09-07
茶,解渴之物;茶,禅茶一味。饮茶的经历与心境,有相似也有不同。茶中的六种境界,是在境里还是境外,心中自有答案!境外凡开始喝茶时,茶味都是一个样苦的。茶味单一,味
行业资讯时间:2024-09-05
佛教认为一切有情众生所遇到的顺逆境界等,皆离不开“因缘果报”的支配,《三世因果偈》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我们的命运是随着业力的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09-04
放下心中的执着点其实求学问是一个放下的过程,放下很多的执着点,心里就没有罣碍。心里一没有罣碍,心清净了,就长智慧。假如每一天罣碍的是想吃些什么,想穿些什么,想玩些什么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01
第九章 如何修持三十七道品遇见佛法的众生,首先要安立「戒清净」,修习三十七道品,以证得「预流圣人」的境界。现在,我将简要地描述吾人如何修持三十七道品。修持「七清净道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