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会有很多的过失:饮酒有可能破坏家庭,饮酒有可能影响身体健康,饮酒有可能危害工作。所以说佛陀制酒戒,无论是大乘小乘,无论是道俗七众,对饮酒这个事情都是必须节制的。在《大毗婆论》里边第十三卷就介绍了饮酒的三十五种过失。
饮酒会使人覆没智慧
第一,饮酒会导致现世财物的虚竭。你现在虽然生活很富有,但是饮酒虚耗、浪费你的家财。
第二,饮酒是众病之门。很多的病都是由于饮酒引起的,甚至有些人饮酒暴死。
第三,饮酒是斗争之本。饮了酒就容易产生斗争,大的斗争就是战乱,小的斗争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争论,人与人之间的互不相让。
第四,饮酒会使人裸露无耻。喝了酒的人是非常放荡、放逸的,不只是形体的裸露,还包括心态的裸露。自己的私心、私欲都能在饮酒的过程中、在饮酒之后裸露出来,表现得是那样的无耻。
第五,饮酒会使人有丑名恶声,人所不敬。喝了酒的人都有丑名、恶声,喝酒的人被叫做“酒鬼”,恶声流布,人所不敬。
第六,饮酒会使人覆没智慧。我们学佛是为了开发智慧,我们要想更好地生活、更好地工作也需要有智慧。没有智慧的人、智慧不够的人,从生活的角度来讲,从佛法的人道、人乘来讲,他就不会那样的优越,就不会占有那样的优势,何况我们是为了求出世的智慧呢?饮酒覆没智慧是非常危险的。
饮酒使人种种事业废不成办
第七,饮酒会使人应得之物不能得,已得之物将散失。这个说得很好,别人本来想跟你谈一个生意,因为你喝酒就不愿跟你谈了,不愿跟你合作。你虽然已经得到财物了却容易散失,为什么呢,就像第一条一样,饮酒会使现世之财物虚竭。
第八,须隐匿之事尽向人说。喝了酒了就容易“酒后见真言”。那么这个真言不是妄语,不是很好吗?我们要有智慧地来生活,国学大师季羡林对佛教有很深刻的研究和体会,他说“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作为一个凡夫,一个一般的民众,难免有一些隐匿之事,这些隐匿之事是需要我们来自己消化的,通过这些隐匿之事,来给我们的正信、正行带来不同的动力。这些事呢就不便相互说,这叫智慧地生活。你喝了酒以后就失去了智慧,不该说的话你都说了,这样是很不理智的,不能受到尊重的。
第九,饮酒使人种种事业废不成办。我们所说的事业也好,学业也好,当然,我们修行人的道业也好,由于饮酒就荒废了,就不能专注这个方面了,就容易放荡、放逸了。
酒不能消愁,而是聚愁
第十,醉为愁本。因醉中多失误,故醒后惭愧忧悔。都说“以酒消愁”,其实不然,酒能聚愁。为什么呢?因为你醉了以后多失误,你的举止有失误,你的言语有失误,你失误了以后怎么办呢,醒了以后知道失误了就后悔,那么后悔这个状态跟“愁”的这个状态是一致的。所以说酒不能消愁,酒能聚愁。
第十一、十二,饮酒使人体力转少。喝酒影响健康,使色身坏。喝酒容易伤肝,肝受到伤害之后人的面色容易灰沉、灰暗,色身就坏了。
学会以般若为眼目
第十三至第二十一,说的是由于饮酒就不知敬父、敬母、敬沙门、不尊敬叔伯师长,不知敬三宝,这就是愚痴的因。父母养育了我们,我们不知尊敬,父母的言教是为了启发我们更好地生活,我们不尊敬不重视。沙门是善知识,善知识是来传播正能量、来传播道德的修行人、教师,酒后不知尊重这样的人,不知道这样的人为了真理来奉献来献身的这种精神,这就是没有智慧,跟动物差不多。当然,不能尊敬自己的叔伯尊长以及不尊敬佛法僧三宝,这都是愚痴的表现。没有智慧是很可怕的,佛教的中心、佛教最大的优势就是来倡导般若。净慧老和尚讲“以般若为眼目”,那么般若就是智慧。这个智慧是高尚的智慧,是无漏的慧,无漏的慧要从普通的慧来做起,我们尊重父母、尊重师长,这有助于开发我们普通的慧。我们尊敬佛法僧三宝,就可以来开发高层面的慧,是叫无漏慧。只要是以般若为眼目的就不会给人类带来不安宁,因为智慧、般若是理智的。没有智慧就容易交结朋党恶人,和恶人为伍,和恶人交友。
蜜蜂的情怀?苍蝇的情怀?
第二十二,就叫疏远贤善。因为你和恶人来结朋结党了,肯定贤善就疏远了。每一个人的生活有自己选择的空间,比喻来说,在蜜蜂的眼里到处都是鲜花,在苍蝇的眼里到处都有垃圾。固然说这个世界既有垃圾又有鲜花,如果说人的品行像蜜蜂一样,一年四季都有鲜花,那就生活在鲜花的天地里;如果说人的品行像苍蝇一样,即使是百花盛开,那看到的就是垃圾。所以我们要朋党恶人呢,那肯定就疏远贤善;如果亲近贤善,那恶人肯定就疏远了。这就是我们的选择,这个选择不是我们说一句话“我要选择鲜花”,就生活在鲜花的天地里了。你要选择鲜花,却没有蜜蜂的情怀,同样感受不到鲜花的芬芳。你是苍蝇的胸怀,那么在苍蝇的眼里对鲜花是没感觉的。
戒是你的保护墙
第二十三是说喝了酒就容易破戒。为什么呢,戒是一个保护墙,是一个防盗门,你没有防盗门了,没有保护墙了,那么就容易丧失你的法财、你的功德法财,那么就容易破戒。当然,这个戒是广义的。对恶的事来讲,我们叫止,就是持戒,对善事来讲,我们做,才算是持戒。饮酒你可能对善事不乐意做,犯菩萨戒;那么你对恶事愿意来做,你就犯其它的戒。因为饮了酒,就容易颠倒,容易放逸,对不应该的事情去做了,这就是犯戒;对应该做的事情你没有勇气来做,这同样也是犯戒。
心里的土壤要松软,无惭无愧的心是坚硬的石板
第二十四呢就是无惭无愧。无惭无愧就不堪修道,进一步来讲,无惭无愧就不堪做人。因为人是很高尚的,人之所以不同于动物,人之所以是高级动物,我想高级的最突出的表现无外乎有惭有愧。无惭无愧是普通动物的表现,高级动物就应该有惭有愧。无惭无愧不堪修道,无惭无愧也不堪做人的。
那么惭愧是一个什么状态呢?惭愧就是我们心里的土壤要松软,心里的土壤能松软就可以接受阳光的滋养,接受雨露、水分的滋养,土地才有可能肥沃,才是种子植物生长的前提。无惭无愧就是坚硬的,好比石板,在石板上是不能生长植物、不能生长庄稼的。坚硬的石头就没有吸收阳光雨露的条件,当然也就不能来孕育植物生命。心地有惭有愧就是说把心地的土壤变得松软,接受外界的善的力量对我们的滋养,我们不能成为硬的冷冰冰的石板,要成为肥沃的土地。喝酒就容易是反面的。
不能纵逸,不能放逸
第二十五、第二十六就是不守六情、纵色放逸。传统地来讲喜怒哀乐悲苦忧,有讲七情,有讲六情的。无论是几情,要来守固情感,不能让它流失。一个是养生的需要,也是道德的需要,当然,也是生命的需要。如果我们的情感流失了,就等于我们的精气神不守固了,生命就不坚强了,不稳固了。从道德修行的角度来讲,我们的感情也要来守固,不能纵逸,不能放逸,纵逸、放逸就会顺贪嗔痴,六情顺贪嗔痴的流放就是不守六情。喝了酒就容易纵逸,就容易放逸,就不能守六情,不守六情就是任六情随贪嗔痴来流放、来释放,纵色放逸。
第二十七是他人憎恶,不喜见之。你没有守酒戒,你说你有功德法财你有修行你有功德,你布施了很多,持戒忍辱六度四摄都在修,修了半天你没有保护措施,大家也不会相信你的。当然,大家不相信是一方面,你自己确实守固不住这是一个最大的问题。你会挣钱、会修功德,但是你不会维护这个功德,这样的人,他人就厌烦,他人就憎恶,就不喜见之。
第二十八,为亲属及诸知识摈弃。由于你喝酒,人不喜见之,那么你的家属和你的朋友以及你的善知识也同样的不喜欢见你。你一喝酒,一切东西都完了,一切的言行、一切的承诺都没有保障了。
人乎?“鬼”乎?
第二十九就是行不善法。为什么叫“酒鬼”呢?常喝酒的人,被称为“鬼”,鬼就不是人了,不好的人才称之为鬼。当然酒鬼就是喝了酒的人鬼祟,可以这样理解,毕竟他是人,鬼祟的人,就容易行不善法,赌博、贩毒、贩私等等,就容易行不善法,弃舍善法。
第三十一,名人智士所不信用。名人智士就是明白事项的、有智慧的人,不会信任喝酒的你。不是他不信任你,是因为你做出了令人不信任的事了。因为你喝了酒有很多失误,言行失误,言行放荡,隐匿之事向人随便说,那人家怎么能信任你啊。
第三十二就是远离涅槃。远离涅槃,涅槃就是一种完全解脱的状态,远离涅槃就是远离了解脱,远离了解脱就是来亲近了束缚、约束。解脱就相当于一个罪犯人,用绳子把你绑起来,如果把绳子解开那就是解脱。那么远离解脱就等于更加紧密地把你捆绑起来。
第三十三就是种狂痴的因缘。有些人是狂的,有些人是痴的,狂痴的人就是精神失常的人。这是什么因呢?就是过去饮酒的因。所以饮酒种狂痴的因缘。
第三十四就是身坏命终堕恶道泥梨。佛教认为有一些有异味的、有腥膻味的动物,也有一些人有异味的,这个因都跟过去的喝酒有关。喝酒的人闻到酒气是香的,苍蝇闻到垃圾也是香的,所以苍蝇就见不到鲜花。烟和酒是一致的。有烟味的人、有酒味的人,确实令清净的人产生厌烦。本来想跟你聊一聊的,结果你有酒味,你有烟味,那么这种善的因缘就流失了。在人道、畜生道里边是这样的,在饿鬼道里边也有这样的,有屎尿地狱,有腥膻地狱,这都跟饮酒有关系。所以这个身坏命终就容易堕入到恶道泥梨里边去。
第三十五,若得为人,所生之处常当狂騃。常饮酒的人不能守住六情,容易痴狂、发狂,精神痴狂。不止是你,你所生之处还有这样的伴侣,互相地推动、互相地促进,那么也有可能会引起很多的,像战争啊,其它的这种违反法律的事件啊等等。
饮酒在现在社会非常普遍,有些饮酒的人是很极端的,好酒成性,闻到酒味看到酒的广告他就受不了,他找各种的因缘喝酒,这非常地危险,致使很多的人因酒身亡的,很多很多。这就是他过去的恶因,加上今生的这种缘,不敬父母的,不知道向善法的,没有勇气的,没有禅慧的,那么这些缘,就导致这样的人,这样的人也非常地可怜。也被亲属及善知识抛弃,疏远贤善,朋党恶人,也非常地可怜。
转烦恼成菩提 转愚痴向智慧
还有一部分人饮酒并无兴趣,但是由于工作生活的压力也不得不应付,应付了就后悔,过了一段又需要应付,这个后悔的心态也丢失了。这样的人通过学佛、通过一些善巧可以逐步地来扭转。我们的修行其实用一个“转”这个字眼这个词非常好。转烦恼成菩提,转凡成圣,转恶向善,转愚痴向智慧,转忿恨向慈悲,要来转。就是这个“转”我们要找到一个契机,在有一定决心的前提下,有契机再来“转”。转的前提是充分认识饮酒的。
没有信仰就有危机,没有信仰的人格就危险
社会上有一句话:为了活得轻松可以没有信仰。但是为了活得有意义,一定要有信仰。信仰这个字眼这个词目前在我们社会上得到了广泛的关注,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信仰。没有信仰这个社会就危机,没有信仰的人格就危险。我们为了生活得有意义、活得有意义,一定要有信仰。要知道,有一个良好的人品,自己会自豪、会欢喜,别人会敬仰、会爱慕,这样的气氛是最吉祥的。反过来讲,人品不够,自己心里总是鬼鬼祟祟,在外界、在社会上、在朋友中,你的人品人家都来指责、远离,这种内忧就是内部的鬼祟,外患就是外部对你的冷漠,这种的生活状态那是没有一点吉祥的状态。
理解了饮酒的过失,再来努力落实不饮酒,最后都要来证得,叫“信解行证”,是我们修行的步骤。君子坦荡荡,我们有一个坦荡的情怀,那是最大的吉祥。
【酒】 (物名)梵语苏罗Sur,僧俗之戒,通严禁酒。五戒之第五。十戒之第五。《智度论》列三十五过。《俱舍论》十四曰:‘契经说:诸有苾刍称我为师,不应饮酒,乃至极少如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3
乐于睡眠的二十种过失《大宝积经》中,佛陀对弥勒佛说:应当观察喜欢睡觉的人的二十种过失:“弥勒,云何名为,乐于睡眠,二十种过:一者、懈怠懒惰。二者、身体沉重。三者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9
世话、戏论、愦闹的二十种过失《大宝积经》云:菩萨应舍愦闹乐于寂静,舍诸世话观于实义,舍于众务及诸戏论,修出世道慈念众生。佛言:“弥勒,初业菩萨应当观察,愦闹过失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8
达真堪布:不要说他人的过失,从因果的角度来讲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不要谈论他人的过失,也不要思量他人的过失。第一,说他人身体欠缺。每个人的习气不同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09-06
《十住毗婆沙论》亦云:“内有功德慧,外现无威仪,游行无知者,如以灰覆火。”有些上师内在具有殊胜的智慧,但外面的威仪不一定如法,这个时候,没有智慧的人若轻贱他、诽
藏传佛教Buddhism时间:2024-08-18
1 佛教我们善护三业,第一句话就是“善护口业,不讥他过”。不要讥笑别人,不要说人家的过失,要从这里做起。2 别人说我们的过失,侮辱我们、毁谤我们、陷害我们,乃至于杀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16
佛教是反对饮酒的,无论在家、出家,戒律上都一律禁止饮用。对于酒的定义和分类,经、论、戒典多有详说。据《俱舍论》卷十四载,酒有三种:由米麦等谷类酿成的穴罗(梵语s1
佛教知识时间:2024-07-16
小过失成大过错自古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这似乎已成了亘古不变的真理。不可小视恶业,不要以为「我不受恶报」,要知道,点滴之水也可充满水瓶;同理,愚痴的人虽然少许少许作
佛典故事时间:2024-06-17
达真堪布:同修道友之间,如果发现对方有过失,应该指出吗?主要是观察自己的发心。你出于一个好心,没有什么恶念,对方也能接受,至少不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这样的情况下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3-11-05
道德经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佛、道、基督教中如何解读“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世界文化名著总销量除了《圣经》以外就是《道德经》。”中国道家学说的书籍虽然
近现代往生纪实时间:2023-10-13
索达吉堪布:解释佛经观点时解释错了,过失大不大?问:为别人解释佛经的观点时,由于自己理解有误解释错了,这个过失大不大? 索达吉堪布:做任何事情的过程中,无心犯下的
佛学常识时间:2023-09-02
戒饮酒的故事 (kumbha jataka (jataka no. 512))有一次,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祗园精舍。毗舍佉,一位富有而虔诚的优婆夷,被五百位舍卫国的妇女邀请去参加城里的节日庆祝。毗
佛教故事:五戒的故事时间:2023-08-31
达真堪布:发现别人的过失怎么办?问:发现别人的过失怎么办? 答:我们最初修行的时候,也许会发现他人的一些过失,但都要视之为自己的。“不是他们的错,是我的错!不怪他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31
达真堪布:同修之间如果发现对方有过失,应该指出吗?问:同修道友之间,如果发现对方有过失,应该指出吗?达真堪布答:主要是观察自己的发心。你出于一个好心,没有什么恶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30
达真堪布:失言有什么过失?问:曾经答应过几个人要送他们一些自己画的画,可如今对画画根本不感兴趣,觉着画画是在浪费时间,还不如学佛修行,所以一直拖延好几年还没送给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28
达真堪布:如果发现同修有过失,应该指出吗? 同修道友之间,如果发现对方有过失,应该指出吗?达真堪布答:主要是观察自己的发心。你出于一个好心,没有什么恶念,对方也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26
索达吉堪布:在我帮助这个人的过程中,他伤害了别的人,我有过失吗 问:故意作的业和不是故意作的业,在果报上有区别吗?索达吉堪布答:有区别。详细的道理,你可以从《业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25
索达吉堪布:卖佛像、佛经、佛塔的过失极为严重现在有些佛教徒以高价贩卖经书,美其名曰是在弘扬佛法,但实际上将所得利润用来买房子、买轿车,这种行为有过失吗?应该如何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24
学佛要懂得把握自己的心志方向,坚持善行,断除恶行;如此才能保持身心清净,成就信实诚正的品格。佛陀在世时,曾于某年的“结夏安居”结束后带著弟子们游化各地;他们到达
因果报应时间:2023-08-11
达真堪布:怎样避免毁坏佛像、佛经、佛塔的过失 问:怎样避免毁坏佛像、佛经、佛塔的过失?达真堪布答:佛曾亲自讲过,佛像代表佛身,佛经代表佛语,佛塔代表佛意。佛像、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09
生西法师答:躺着阅读佛经有没有过失?问:顶礼法师!晚上关灯睡觉前,我喜欢躺在床上看一会手机里的电子版的佛经,请问这样会不会有过失? 生西法师答:有些大德讲,应该以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04
生西法师:当面指出别人的错误属于说他人过失吗? 问:顶礼法师!请问如果当面说出别人的问题,应该不会是说过失吧?生西法师答:说过失有当面说和背后说两种,说过失不一定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04
【广东东莞】陈妙音2007-5-10末学几年前也曾读诵过《地藏菩萨本愿经》,但那时只是断断续续地读诵,没有持久之心。今年四月中旬我开始持续读诵《地藏经》。一个星期前,因
念佛感应时间:2023-07-25
达真堪布:自己发心清净别人起烦恼,有过失吗?问:做事情时自己发心清净,但是别人不理解起烦恼,这样有过失吗? 上师答:发心清净很难,若是你缺乏智慧的话,是不是真正清
佛学常识时间:2023-07-22
释迦牟尼佛主张不饮酒的意义何在? 问:释迦牟尼佛主张不饮酒的意义何在? 如本法师答:俱有酒色、酒香、酒味,饮后晕醉放逸之饮料,名之为酒(梵语sura)。甚至注速赐康、吗
佛学常识时间:2023-07-10
阿姜查:不慎杀了蚊虫是否有过失问:不慎杀了蚊虫是否有过失? 答:戒律和道德是修行的基石,但不可盲目地执着条文。关于不杀生或者持其他的戒条,重要的是其动机,对自己的
佛学常识时间:2023-07-04
一、戒穿缺。那么第一个这个法师的戒有过失,不过当然这个地方宗大师强调,这个戒的穿缺,他不能破根本重戒。善知识破了根本重戒,这个人就不是善知识了。因为它是一个指标
净律社时间:2022-11-30
我们菩提心生起来以后,要注意瞋恚的问题,你说我发了菩提心,但是我很喜欢吃巧克力蛋糕——乱不了!你对饮食的贪爱,不障碍菩提心;但是你经常发脾气,你要小心了,要小心
净律社时间:2022-10-26
问:在家居士说出家师父的过失有什么果报?请师父详细指点,以免初学弟子犯错。答:在家居士首先要恭敬僧宝。尤其是在佛灭度后,佛宝法宝完全依靠僧宝来传递,离开僧宝一切
般若电影时间:2022-08-19
听经前我们要先发菩提心,菩提心发好之后,还要防止三种过失:第一,耳不注如覆器之过这个茶杯如果把它口朝下扣在桌子上,这里面还能倒进水吗?听法亦如是。不能贡高我慢,
素食大全菜谱时间:2022-05-14
佛言人于世间。喜饮酒醉。得三十六失。何等三十六失:一者人饮酒醉。使子不敬父母。臣不敬君。君臣父子。无有上下。(没大没小)二者语言多乱误。(语无伦次)三者醉便两舌
其他文章时间:2022-03-14
我们不要总说人过失,因为我们是凡夫,内心所呈现的,大多是不清净的显现。有些人常看别人不顺眼,说起别人的过失真的是“天才”,再难听的语言也说得出来,让人听都不敢
愿生彼国时间:2022-02-10
佛言:弥勒,初业菩萨应当观察睡眠过失有二十种。若观察时,能令菩萨发起精进,意乐无倦。弥勒,云何名为乐于睡眠二十种过?一者懈怠懒惰;二者身体沉重;三者颜色憔悴;四
其他文章时间:2021-10-29
现在很多人虽然皈依佛门很久了,但有的法没有很好地听过,不知道怎样如理地听法,在这里我就稍微多讲一点。听经前我们要先发菩提心,菩提心发好之后,还要防止三种过失:第
传喜法师时间:2021-10-24
问:佛法修行人为什么不能宣扬他人的过失?索达吉堪布答:憨山大师在《醒世歌》中曾言:休将自己心田昧,莫把他人过失扬。我们作为佛教徒,有能力则应宣扬佛教的崇高精神,
索达吉堪布时间:2021-10-06
凡夫之人,那能无过。除非入正定聚的圣人,就不会有过失。因为常常在定中,故能无过。刘明有这样一个朋友,性情暴燥,说话高声大叫,对人礼貌不好。他经常得罪人,刘明也不
方海权时间:2021-10-04
功过是不能抵销的,我们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来做比喻,瓜的因不好,代表恶,豆代表善。我的瓜种下去了,现在知道错了,我现在豆种得很多,瓜会不会变成豆?不会!瓜还是结
其他文章时间:2021-09-21
不责备别人的小错,不揭发别人的隐私,不惦念以前的嫌隙,这三者不仅可以培养德行,还能让自己远离祸害。俗话说得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点过失都没有的人,世间上是找
其他文章时间:2021-09-19
我们首先应当承认,中国的佛教,尤其是在近世以来,根本是谈不上律制的。所以僧人少有如律而行的,俗人(在家佛子)也就更不懂得律制了。僧人多不崇律,生活仪节不能没有失
圣严法师时间:2021-08-21
【莫饮过量之酒。】这个莫字,就是劝我们这些事不可以做。我们学习圣贤教育,要形成判断力,有智慧可以判断是非、善恶、利害。什么东西对自己有利,要懂得亲近,懂得掌握;
其他文章时间:2021-08-01
《永明延寿禅师全书》:若割心肝如木石相似,便可食肉;若饮酒如屎尿相似,便可饮酒;若见端正男女如死尸相似,便可行淫;若见己财如粪土相似,便可偷盗。饶尔炼得至此田地
其他文章时间:2021-07-16
其实学佛修行就是在对境中学修,最后才可以解脱成佛,这是最好的对境,也是学佛修行良好的机会,是提高自己、成就自己的助缘。当我们面对怨敌或者逆境时,需要修安忍。如何
达真堪布时间:2021-07-07
还有「此法为菩萨说,此法为声闻说」这部经是给谁谁谁讲的,那部经是给谁谁谁讲的。「作是说者,亦名谤法」有个实例,滨州有一家信佛的,她妈妈和她妹妹是一种理念,她这个
仁清法师时间:2021-06-28
目前吸烟、酗酒或吸毒现象日趋严重,有害我们的智力,使我们的大脑反应迟钝,很容易引起混乱,容易被情欲吸引。所以佛陀告诫人们不要饮酒,它将会麻醉我们的神经,使我们的
净因法师时间:2021-06-10
世间有很多东西是非常诱惑人的,如果不去克制自己,就很容易被诱惑。我们常常说境不迷人人自迷。如果说境迷人,是因为我们的心被境所转了。我们在初修行的时候,就要离开那
如瑞法师时间:2021-06-07
汝等当知,食肉之人,纵得心开,有多闻的智慧、少分的禅定,皆大罗刹。---《楞严经》就是你吃肉吃久了,酒肉穿肠过,不是佛在心中坐,是罗刹在心中坐!你的心态会改变,那
净界法师时间:2021-03-31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时,有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上万名诸大菩萨常跟随在一旁。当时,在须耶越国有个穷人,受人雇用替小孩剃头,他和被剃头的小孩父母约定:
其他文章时间:2021-03-23
问:弟子已受过五戒,但在年终的年会上不得已喝了酒,请问法师是否需要重新受,还是怎样?感恩法师。容通法师答:我们受了五戒,本来是没有任何理由再去喝酒的,但是到了年
容通法师时间:2021-03-17
丑三、治失坏因 分二:寅一、明立定慧;寅二、随释此因寅一、明立定慧为欲对治虽已发趣不复退还而失坏因,故立定、慧波罗蜜多。寅二、随释此因失坏因者,谓诸散动及邪恶慧
净界法师时间:2021-03-04
《大智度论》当中,有一个小故事,说明多欲的过失。这个故事是说,有一个工人,他是为国王整理花园的,这天早上他来到这个花园的树下,发现有一个特殊的水果在地上,这个水
净界法师时间:202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