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看

佛教是“唯心”主义吗?

佛学入门 2015-10-26

有人说:佛经中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这不是等于佛教承认自己是“唯心”吗?殊不知,“三界唯心”所指的这个“心”,根本不是“心想事成”的那个意识心,而是“第八识”那个非心心!三界是指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界是由认识差别产生的,人在三界中生死循环是由于心的作用而造业,万法唯识是指之所以有万事万物的差别是由于识的作用。

心与物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凡夫只看到一面看不到背面,佛家把硬币当成一体,“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既非“唯心”,亦非“唯物”。无论唯心与唯物,都像是站在马路两边的人相互指责;这边才是对的,你为什么站在那边?

佛教是实证的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正信。学佛人知道,六根是无常的(短短几十年后就入土),六尘是无常的(千变万化,没有固定),根尘相触所生的意识当然也是无常的,既是无常,就不可能天长地久。既然佛家将“根、尘相触而生”的意识心都判定是因缘和合的“假相”,从而否定了意识心之“我”,又怎么能赞成“唯心主义”呢?古往今来,包括许多从事专业研究的专家学者都误会了,不客气地说;学者坐而论道,难免背道而驰。

唯物主义是哲学里与唯心主义相反的一个基本观点,认为物质来决定意识,意识只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也就是说“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反过来说,主张精神意识爲第一性,物质爲第二性;也就是主张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是意识产物的则为唯心主义,比如“我思故我在”。佛家认为一切生命的源头来自每一个生命的如来藏,大千世界的种种物质,包括山川大地乃是由众生的共业化现,只要按照三乘菩提的真实义理修学,人人皆可亲身验证自身如来藏的真实存在。

至于说佛教是唯心主义,其实佛经从来也没有说过离开物质产生认识。反倒说人的意识有赖于根、境,佛经把识分为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等六识,这六识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与六境(色、声、香、味、触、法)相触而从如来藏中流布意识种子而产生的,六根和六尘都属于物质,舍此则无可能出生意识,因为如来藏无思无想,无受无作,没有自我意识,尽管有能藏、所藏、执藏的体性,然而如果没有末那我的牵引,祂永远如如不动,“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说的就是祂,泛指阿罗汉破除我执后的无余涅槃境界。“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是说我们的认识实质是外境的映像在自己内相分中的投射,并无实体进入我们的心里,二是对同一境象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映像,如《杂藏经》说的,同一条河里的水,在人为清水,在饿鬼为脓血,在地狱为炽热的铜汁。我们平常也有这样的体会,对同一事物,心情好与不好引起的反应是不一样的。从而破除人们对妄念的执取,人的心念是虚幻不实的,这样就免得执妄为真,产生我执,循环造业。

所谓的物质和意识是一体两面,无论佛学还是科学,都应当像一面镜子,如实反映大千世界的一切真实,否则就要给它画上引号,社会科学、哲学也是如此,古往今来,一切学说和“主义”都在不停的被改写,每隔几十年或几百年就被新的理论所推翻,为什么?因为都不出人类的意识心范畴,而意识心的特点就是有生有灭,不能永恒,永远处于变化之中,演绎,推理,论证,这样的出的结论就不可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佛法无论经过多少年代都不曾改变,即便是地球毁灭无数次,只要有佛出现于世,还是会宣说“世出世间第一义”,宣说如来藏法义,因为祂是对生命实相的真实描述,经历一代又一代人的亲证,所以是大千世界中的“真实法”。

“唯心”与“唯物”皆属十八界中有为法,相对一时存在而非永久,“意识”只是“八识”之一的第六识,还有第七识末那识,第八识如来藏,所以佛法超出意识范畴,既非“唯心”亦非“唯物”。

总体来说,东西文化的主要区别在于:东方文化重“心”,是内向的、讲究内外统一,表现在言心、言性,以心驭物、求得心物的和谐。西方重“物”,是外向的,也是内外分离的,表现在取相求知、纵我制物、形成人我纷争,优胜劣汰。

究其原因,是因为东方文化受佛学文化几千年的熏染缘故。

更新于:2015-10-26 1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