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人,由于身体上的缺陷,能力上的平庸,或者社会地位的低劣,甚至日常生活中,某些事情不能如意,遭到挫折,因此产生害羞、退缩、忧郁的自卑感,离群索居,把自己封闭于自建的象牙塔里,孤僻颓丧,毫无快乐。事实上,一个人的人格是否崇高,并不在容貌的俊丑、名位的高下,而在此人对社会人类的爱心有多少?悲愿有多深?况且以貌取人,难免有失之交臂的遗憾,古时丑僧也大有俊道者在,如东晋的道安法师,虽然身躯短小粗黑,其貌不扬,但是影响中国佛教至深至巨。因此因为外在条件的下劣,而自卑沮丧,徒然显示这个人对自己的信心不够而已。
那么,如何才能不自卑、不颓丧呢?首先我们要在精神上建立以下几点观念:
(一)要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
有人或许会说:我明明很痛苦,如何快乐得起来呢?其实,我们之所以感到痛苦,原因乃在于执着想不开,如果我们对事事物物,能够提得起放得下,洒脱不执着,何处不能安身?快乐必然常随左右。
佛陀未出家前的一位兄弟,名叫跋提,受到佛陀的感化之后,抛弃了世俗的荣华富贵,出家修行,有一天,跋提在深山的岩洞中修习禅定,突然发出欢喜赞叹声说:“好快乐啊!好快乐啊!”
旁边同参的人,好奇地问他:“你说快乐,究竟快乐些什么呀!”
“过去我贵为王子之尊,娇生惯养在皇宫中,每天吃的是珍肴美味,但是没有今天托钵来的一碗粗食香甜;穿的是绫罗绸缎,但是比不上一件袈裟的尊贵。过去虽然有成群的护卫,朝夕以刀枪守卫着我,但是我仍然惧怕怨贼歹徒来行刺伤害。现在我独自一人,在空寂的林野中禅坐,没有人保护我,但是我心中对生命一点也不觉得恐慌和忧虑,感到无比的快乐与轻安!”
真正的快乐是内发而不是外铄的,一个人能从内心激发快乐的泉源,纵然住的不是华厦高屋,吃的不是琼浆玉液,穿的不是锦衣狐裘,但是处处感到知足无缺,快乐无比。这种发诸于内心,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二)要认为自己是最健全的人
有的人身体健康无病,四肢健全发达,但是精神上充满了苦恼。随著文明科技的发展,物质需求的充斥,社会上这种精神侏儒、不残而废的人,日益增多。其实,我们如果冷静反省一下,会发现自己是多么的幸福!父母生养我们,有两眼可以看缤纷绚丽的世界,双腿可以到处行走,二手可以做事自如,还有什么感到不足呢?世界上有一些不幸的人,终年躺卧在床榻,全身瘫痪,要使出九牛二虎的力气,才能将头稍微从右边侧转到左边;有的人没有了双手,仍然勤奋向上,以口衔笔,写下苍劲有力的书法。有的人两眼失明,为读书,比我们常人要花费数倍以上的时间,请人念诵,自己再点成盲字,种种不便。如果我们和这些人比较起来,实在没有资格再自我烦恼、自暴自弃。有人说:健康就是财富。我们往往拥有了宝贵的财富,而不知珍惜,以这份财富再创造更多的财富,为人类的性灵增添一些光辉,实在是令人惋惜的憾事!
台湾文坛上的作者郑丰喜先生,从小罹患小儿麻痹症无法行走,以手代足,爬行多年,遭受许多同学无知的欺负,忍耐社会上人们怪异奚落的眼光,终于以坚强的意志,完成高等教育,组织美满的家庭,并且把他一生坎坷的遭遇著作成“汪洋中的一条船”一书,给残障的人莫大的鼓舞与激助,引起社会上的人士,去关怀残障者的幸福。美国的海伦凯勒小姐,一生下来就又聋又哑又瞎,毫无感官方面的声色之乐可言,但是她克服了困难,努力地求知,完成良好的教育,并且周行于世界各地,把伟大的事迹公诸于大众,唤起社会注重盲聋者幽暗已久的心灯,为世间带来了崇高的希望之光!
日本有一位大石顺教比丘尼,在一次灾难之中,牺牲了双手,但是他以坚定的信心、不挫挠的意志力,用自己的脖子,工整地写了一部心经,日本人把它称为“无手的心经”,并且视为国宝,倍受珍重!
由上面感人的事例,启示我们肉体上的不健全,并不表示人生已经绝望,不可改变,只要有坚忍的毅力,仍然可以冲破难关,活得很尊严。人生最可悲的,不是身体上的缺陷,而是心理上的不健全,我们要让自己成为身体健康,心理无疾的人!
(三)要认为自己是最富有的人
我们往往拥有无限的至宝,而却不自知,反而贪心不足,羡慕别人的良田美眷。我们的居住,虽然没有冷暖气的设备,但是热情的太阳,曝晒着我;清凉的和风,吹拂着我;天上的明月、地下的繁花,任我欣赏,峻峭的崖壁、幽静的溪谷,随我遨游,这山河大地的一切,莫不属我所有,我拥有了整个宇宙虚空,一片云彩、一粒砂尘,都蕴藏我全生命的喜悦,世间上还有什么比拥抱全宇宙更富有的事呢?
有的人看到别人有几百万,欣羡不已,假如我也有,那该多好!看到别人有漂亮的衣服、名贵的家俱、豪华的轿车、奢侈的生活享受,升起贪爱的心,想办法去攫取。事实上,这些物质方面的享受,并不是长久不灭的东西,对物质过度的贪求,心灵的束缚则更大。有时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甚至出卖自己人格、陷害朋友的人,历史上比比皆是,因此一个人决心奉献给真理时,首先培养“无欲则刚”的气度,不被外在的欲望所诱惑,而玷辱自己的人格。
春秋时代的齐国隐士黔卢,穷得去世时,布不足以蔽其身,但是先生一生高风亮节,坚决不仕。宋朝的林逋放旷山林,独居西湖孤山,留下梅妻鹤子的佳话。佛教的大德,更多俊逸之士,唐朝大梅法常禅师,以荷叶为衣,杉花为食,自得其乐。近代的弘一大师,洗尽铅华,归投佛教,一生以弘扬律宗为业,一条毛巾使用十数年,破烂不堪,仍然爱惜有加,不以为苦。古德先圣之所以有这种淡泊清高、陶然自得的胸襟,最主要的是他们能把握住内心无限的宝藏,并且充分地将它发挥出来。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座千金难换的无尽宝藏,这座宝藏是盗贼不能抢、贪官不能取,等虚空无量沙界的如来藏,如果我们能将自己这座宝藏的能源,完全开发出来,我们将是宇宙中最富有的人。
(四)要认为自己是世界上第一的人
所谓认为自己是世界上第一的人,也就是要建立知足感恩、敝帚自珍的人生观。
有的人也许会怀疑地问:我既没有金钱,也没有名位,样样不如人,怎么称得上是世界第一的人呢?其实只要稍微转念一想,我们将会发现自己拥有太多世界上的第一头衔。做子女的,要抱持我的父母是天下第一慈祥的人,父母亲是全世界最爱我的人;做父母的,要认为我的孩子是乖巧可爱的孩子。父母慈爱子女,子女敬爱父母,父慈子孝,家庭自然幸福!做先生要认为自己的太太,是世界上最贤慧美丽的女人,对家庭负起责任,让太太过着幸福的生活;做太太的要认为自己的丈夫,是世界上最勤劳尽责的男人,把家庭调理得当,使先生没有后顾之忧,全心全力发展事业。夫妻之间,能够彼此尊重体谅,自然能享受快乐的婚姻生活。做上司的要认为自己的部下,是天下最优秀的人才,极力给予体恤爱护,自然能获得下属的尊敬;做下属的要认为自己的上司,是世界上最贤明的长者,诚心接受指导,上谦下恭,自然能把事务办好。
我们人人如果都能抱着这种:“我是全世界第一的人”的心理,以宽容、赞叹的眼光来看世间,将会发现这世界是多么的美丽!一集小小的蝼蚁,我们也会被它的勤勉所心折;一棵生长于壁缝的小草,我们也会被它的坚毅而感叹不已!能够怀抱欣赏而不挑剔的心,来对待万事万物的人,粗茶淡饭不失其甘美,茆茨村舍不减其安适,败衣弊履不损其欣悦。能够以我是全世界第一幸福的心态,来看世界的人,纵然遭到残酷的迫害,仍然能够泰然处之,毫不动心,因为这是为了降大任于斯人,所给予的磨炼而已。因此如果我们能够培养我是全世界第一快乐、第一健全、第一富有的人生观,不自卑、不懊丧,幸福就不远了!
问:生净土法门如何?月溪禅师答:假如找们在这个世界没有工夫参禅,如在家人士农工商,事务很多,我们不求在这个世界见自性,生在极乐世界,再修见性的法门,如经中说:西方净土有听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23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三者广修供养”:广是广大,修就是要去行,广大去修行这个供养。供养有很多种,有以身供养,有以心供养,有以身心来供养。什么是以身供养?好像出家的
宣化上人时间:2025-02-21
居士:修净土的居士,在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的认识与实践上,应持什么看法、做法,请指示!法师:修净土的居士,首先,要建立一个与净土念佛法门相应的心态与知见,净土法门是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20
问:“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与“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请问法师如何正确理解? 答:前面的一个偈子是古德所开显的,意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7
我们众生都生活在种种幻相当中,分别、执著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破四相的根本首先要破我相。 我们现在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对“我”看不破它的虚幻性。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5
在风水学上,水晶有着风水石之称。水晶生长于地心,凝聚“地气能量”。用科学来解释水晶能量与地球磁场产生互动,从而可以调节人体五行的平衡。人体五行:金、木、水、火、
DIY配饰时间:2025-02-14
《答念佛600问》191、如何理解因果是治理天下和度脱众生之大权?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人每谓现生所享受苦乐吉凶者为命,岂不知乃自己前生所作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13
佛教告诉我们:神通抵不过业力,业力抵不过愿力。不管你信不信佛,都无法逃过因果业力。佛弟子深知,即使学佛之后,也不可能事事都如意,想什么来什么,但是一定会越来越好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5-02-10
怎么样能保持你的清净心?我觉得有一个好方法,止语,就像我刚才说的,少说、不说、无话可说,止语。我老伴在家经常跟我止语。他什么时候止语?犯错误了,说错话了,办错事了
素食健康时间:2025-02-02
佛下山游说佛法,在一家店铺看到一尊佛像,形体逼真,神态安然。佛大悦,欲买之,店铺老板要价5000元,分文不能少,加上见佛如此钟爱它,更加咬定原价不放。佛回到寺里对众僧谈起此
禅宗公案时间:2025-02-02
后面这一句很重要,明白之后就不至於发生误会,没有得一心以为得一心。得一心是什么样子,至少要了解一些。「七日不乱后,更无趋惑造业之事」,这才叫真正得一心。打佛七,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摘自净土法门《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203集 2015年6月24日 我们修净土,真正能得受用是清净心现前,得小受用;平等心现前得大受用。清净心现前,生凡圣同居土;平等心现前生方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问:活佛,我非常想得到即身解脱、大彻大悟的无上大法,请问我该怎么做,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向您求法?去哪里找您?答:所有弟子都非常想得到即身解脱、大彻大悟的无上
生根师父答疑时间:2025-01-26
【2011年农历十月初五讲于广东化州南山寺念佛七法会】佛在鹿野苑三转法轮,为五比丘说法,讲的是四谛法苦、集、灭、道。四中真谛中,第一真谛就是苦谛。我们来到人世,每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3
每年的岁末年初,总能听到很多人谈论“生肖和犯太岁”的话题。提到“太岁”,很多人都会想到“太岁头上动土”“太岁当头坐,无灾恐有祸”等民间流传的老话。在中国几千年的
佛答时间:2025-01-23
在你的生活中,或许见过这样的人:他们的长相不算好看,却会莫名给人带来一种很舒服的感觉,和他们相处会感到一股平静喜悦、简单纯粹的能量。同样,你的生活中或许也遇到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小叶紫檀,海黄,越黄手串珠珠由于木质细腻含油量高,所以不容易变形开裂.盘的时候就不用上任何油了.1)用搓澡巾用力的搓珠子表面.作用其实是清洁珠子表面的腊层和脏色以及进行
紫檀佛珠时间:2025-01-22
“贪求深空”,毛病在贪求上什么叫“深空”?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汝当先觉,不入轮回”:阿难哪!你应该先先地觉悟,不入这个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0
居士甲:初学净土者,应如何下手修学,方得真实利益? 法师:初学净土者,宜以培植坚固信愿为要务。信有事信与理信二种。事信(或曰仰信)是相信二有,即《阿弥陀经》所云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8
问: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无论念佛还是为人处事,常常急功近利,心浮气躁,没有恒心和毅力,最后常常一事无成。请问如何摆脱这种焦躁的心态,真正做到与世无争,与世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7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它主要说明两个问题:1、因果相续,贯通三世,不会中断。我们今生所受吉凶祸福,都是自因自果。明白此理,自然不怨天,不尤人。2
昌臻法师时间:2025-01-14
静波法师:一点亏都不能吃的人最终会如何?“吃些亏处原无碍”,吃了点亏,有什么障碍呢?佛菩萨吃亏吃大了,释迦牟尼佛曾经有过九种灾难,有成就的修行人不也有这样或者那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5-01-13
清明,是我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国传统的清明节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几乎与佛教的历史一样久远。清明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0
编者按:再过几天是清明节,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一天有很多传统习俗,当然主要还是祭奠已故亲人。原本清明节与佛教并无直接联系,但一个孝字将两者紧密相连。虽然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0
体光老和尚禅七开示十二古代的佛教徒,现代的佛教徒,古代的佛教徒他在心地上聪明、有智慧,现在的佛教徒在外边聪明,能说能讲,所得的受益跟古代不同。古代得受益是实际的,现在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7
如何灭堕胎罪问:《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上说,堕胎是罪业极大的杀生罪,果报也重。您写的《现代因果实录》里为何没有这方面的实例?答:做流产(堕胎)是夫妻间的杀生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5-01-07
惟贤法师答:法门很多,但是走的路是相同,目标是相同,佛教在唯识学来说,分为五位: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这五位啊,各宗各派都是贯通的。资粮位就是广集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惟贤法师答:这个你就不要着相,要因机施教,在名句上不要执着,那就是辩才,因机施教就叫辩才。懂文学的人来问,你要跟他说内行话,要通达文学;一个做生意的人来问,你要有商业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5
惟贤法师答:静坐中保持静心,保持真实心,保持如来心,这样就可以起观。以静心、如来心摄持一切,那就小中有大,大中有小,一中有多,多中有一,众人即我,我即众人,空间、时间、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5
佛教讲修行的道路,离不开信解行证,什么是信解行证呢?一、信在佛教四众弟子里边,在家信众约占百分之九十,出家僧众只占百分之十,是少数。出家僧众专门讲修学佛法,就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理搞清楚了,我们相信会有这种现象产生,我们不怀疑了。所以在这个世间,有人衰老得很快,有人衰老得很慢,什么原因?古人有句话说「忧能使人老」。忧虑就是烦恼,有忧虑的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如何发起大悲心?观六道众生受苦如亲人想!大悲心等5种发心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薄伽梵告慈氏菩萨摩诃萨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为有情修大乘行。欲度有情置大涅槃
佛教知识时间:2025-01-01
佛陀开示:多次的播下种子,才能多次的收获果实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早晨,佛陀穿好法衣,不择贫富,依序托钵乞食,由此来到火与婆罗门住所,火与婆罗
佛教知识时间:2024-12-31
为了区分品质高低,沉香经常被划分成多个等级,这是在市场中沉香较难以辨别的原因之一。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分级杂乱,甚至不同品类之间也有很大差异。那么,常见的分
沉香知识时间:2024-12-21
弟子:如何能在每个当下、在在处处都能直入解脱境?上师:时时都能说是“解脱处”,就是进入到一个“很平静的状态”,你首先在座上要多下些功夫。这两天也有很多人都在问:
文殊花开时间:2024-12-19
观音是爱与慈悲的化身。我们的内在已经具备了爱与慈悲的种子─爱自己以及他人!爱与慈悲之种的反面就是仇恨之种,如果我们要对两者加以区分的话,可以说仇恨是破坏性的,而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17
如何诵经 梦参你若是读《普门品》,《普门品》是赞叹观世音菩萨功德,赞叹观世音菩萨说,你遇到什么灾难,只要一念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就能救苦救难。经文上是这样说,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2-17
无论今生我们以何种方式与佛法结缘,归根结底都会是一种福报的延续和显现。一份2500年经历无数风雨洗礼的真知灼见留存至今,点滴的教化与谆谆教导,并非是为了像其它的历史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0
黄念祖:念佛时散乱、妄想多,如何对治?问:念佛时散乱、妄想多,如何对治? 黄老答:现在念佛散乱,这也是必然的。这个不要怕,夏老师有两句诗:“任他妄想纷飞,听我念佛
为人处世时间:2024-12-08
如何发起愿菩提心愿菩提心,就是我要帮助一切众生出离轮回的愿望。对凡夫来说,这一愿望并不容易生起。可以说,我们从来不曾有过这样的愿望。当然,这不是说我们从未帮助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7
来: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痛苦,有身体上的、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痛苦。所以我们要给人体贴的爱和关心,因为你所散发出的关怀和喜乐会带给身处痛苦之中的人极大的安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1
人,为什么会痛苦?为什么会烦恼?我们认为金钱可以代表地位,但金钱带给我们的烦恼也很多。我们认为赌博可以带来快乐,但为了赌博自杀或家庭破碎的事,却时有所闻。谈恋爱卿卿我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7
信众:阿弥陀佛!师父您好。就是我想问一下,每年过年我会念《地藏经》,念到清明这段时间,念几十遍回向给我去世的亲人。今年就是前天念到四十九遍,我听说念完《地藏经》还要有
地藏经感应时间:2024-11-27
护持三宝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定位要准确。居士要把自己放在护持位上,恭恭敬敬的对待三宝,尽心尽力的做好该做的一切。三宝给了我们成就的机会,给了我们因缘,是我们的福田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11-24
第四章 马哈咖沙巴如何遇上佛陀继续我们的故事,现在要回来看马哈咖沙巴(Mahakassapa)。㈠在他来到十字路口之后,他去了哪里?如前述,当两个沙门分手时,大地被他们的出离
佛陀的圣弟子传时间:2024-11-14
弘一法师:如何改习惯?吾人因多生以来之夙习,及以今生自幼所受环境之熏染,而自然现于身口者,名曰习惯。习惯有善有不善,今且言其不善者。常人对于不善之习惯,而略称之曰习惯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2
经言:人之谤我也,出初一字时,后字未生;出后一字时,初字已灭。是乃风气鼓动,全无真实。若因此发嗔,则鹊噪鸦鸣,皆应发嗔矣!其说甚妙。而或谓: 设彼作为谤书,则一览之下,字字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9
从前有位虔诚的佛弟子,每天都从自己的花园里摘来鲜花用以供佛,法师见了,非常欣喜地告诉她,常常用香花供佛的人,来世会有庄严的相貌。这位佛弟子听了也很欢喜,她说:这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7
请看世尊往昔是如何放生救生的 金光明经卷第四流水长者子品第十六 佛告树神。尔时流水长者子。于天自在光王国内。治一切众生无量苦患已。令其身体平复如本。受诸快乐。以
戒杀放生时间:2024-11-05
首先,你必须认清一点,香道不是香薰,不是买一盒你最喜欢的香水或精油来熏房子的,香道是品尝各种天然香木发出的香味的变化的。所以只要是沉檀原味香,都是可以值得买来慢
香道道具时间:2024-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