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看

恢复身体的清净和灵敏度,自然就无病

其他文章 2016-04-12

要修道,就要懂些生命科学。很多人对佛法没有信心,是因为他对生命科学,对中医的了解太少的缘故。如果你懂了生命科学,你对佛法讲的业障,就很有体验了。

像养生法,你懂了,不一定能做到,条件也不一定允许。因为业障缘故。很简单,每个人都想着晚上早点睡,可有些人就有事情干扰,比如孩子哭闹,或者上火,晚上就睡不着。可你不相信是业障。

现在人的病,杀业,邪淫业,占用别人财产的业,这三样导致人病苦一直在。你靠什么医药都没有用了。后来我提出了,你要吃素,诵经。慢慢你身体有智慧了,小病就能觉察了。跟各位讲,杀鱼业,吃鱼业,造成体内血管堵塞。邪淫业导致肾脏,膀胱等结石的病苦。还有骗取他们财产,导致精气神流失的业,这三类病,不管中医,西医,藏医都没有用了。这个是老天爷要来惩罚人了。

凡是遇到这类病,如果当做是恶报现前,能忏悔,其实这类病都造不成多大的问题。关键是,你很难想到是业障,就会想到化疗、放疗。而这类方法,是最快损坏人的免疫系统。为什么会使用这类治病方式?因为业障驱使你去的。父母要是生病了,你父母要求化疗,你做不了主的。

现在人养生进入一个很大的误区,强制性用外力排毒,经常吃药,还有酵素,或者按摩,推拿,针灸,艾灸,都属于强制性排毒的。这类排毒也很快,你看起来很有精神了。但会上瘾,他去的快,可是这些毒素回来的更快。像经常按摩,艾灸的人,人体的敏感度越来越小。所以药会越吃越重,按摩会力度越来越大。这类看起来好的很快的,是不好的。

正确的方式,是恢复人体的敏感度,让体内的毒素自然就排出来,根本不需要药物。现在人对各种疾病,乃至体内有肿瘤,物块,肠胃有垃圾,都不敏感了。从吃上就知道,口味越来越重。像吃橄榄菜,老干妈辣椒,这些重口味,就是体内太脏。身体很脏,本来的智慧,自我恢复的能力就越来越差。

修道要改变色身。凡夫的色身是粗重的,静下来就知道,喘气很大。这样子身体根本就静不下来。想要修定,是不可能的。体内有阴性众生,也有浊气,这些浊气没有排出去,你智慧也很难开发。凡夫讲的,你要开窍就难。你一念经,就昏沉,打妄想。喘气到很细微时,身体整个频率很稳定,身心就显得很安详。

修行就要修出安详。佛陀在世时,他去托钵乞食,整个就很安详,这些你在南传佛教那里,还能看到佛陀当年的足迹。佛陀留下的上座部的修法,还有大乘度众生的修法,是两个遗产。在菩提心度众生上,汉地佛教发挥的很好。但在上座部的修定的法门中,目前慢慢在流失,很多人都坐不住,心静不下来。跑跑慈善,搞搞热闹法会,大家都在行。真静下来修安详,很少,尤其是在大城市中。现在要如何修定呢,建议以诵经的方式来入定。但靠打坐的力量,我感觉不够,一定以讽诵大乘的方式,还比较适合现代人切入。

诵经,像金刚经,法华经,药师经,地藏经,这类经典的好处,第一,能把你体内的阴性的众生,吃过的鱼类,动物类,都附在你五脏六腑,要通通超度。他们脱离你身体后,你身体就清净了。这也是我为什么说,你艾灸,针灸,拔罐,吃药,这都属于很强硬的排毒方法呢。这些毒素,你看起来是毒,其实你人体的阴性众生。它们被赶走,但没有被超度走,你身体还是好不起来。

禅宗中,能通过打坐了生死的,在以前很多。但现在很少了。以前人,自己种田自己吃,不用常住供养,现在人不一样,吃的用的,都是信众供养,就背负了信众部分业障。用信众的钱来盖庙,盖得过于豪华,超过福报承载量,自己享用,就变成业障。那了生死也很难。所以许多老禅师,病的还是病,很苦。多念《法华经》和《金刚经》,偶尔打打坐,这对了生死比较有把握。

有些人担心营养不良,就拼命补,其实差不多就好了。色身健康与否,是看业障清净。色身庄严与否,是看福报足不足。福报不大,你怎么吃,他吸收不了,哪怕能吸收,来了一场病,又通通还回去了。这就是福报的原因。

现在人养小孩,就担心营养不良,所以拼命补。小孩不适合过补。你越补,而且都是肉类的补,他越快进入后天,第二性征发育就加快,月经来的快。早熟必定是早衰。还有一种怎么吃都长不结实,这就是福报不足,不是营养不良。

要恢复身体灵感度,就要先吃素,减少食物进来的垃圾。第二类,就是要念经。念经是超度体内阴性的众生,他们排出身体后,你体内干净了,灵敏度就增加。不然你看起来很健康,其实是报警系统坏了,敌人进来都没有察觉。第三类,杀业,邪淫,占便宜的恶业,要断除。

人体内除了有形的污染,像食物污染,还有无形的邪气污染。像你杀生,心中没有仁,没有正气,或者邪淫,这都是体内有邪气在作用。这类是由邪念,产生邪物质,无形变有形。这也会污染人的身体。

所以修行人,身体要很清净。你自然病就少了。我们现在忽略了身体的智慧。可是这个智慧,要清净时,才能发生。你不清净,身体的智慧发不起来,就无法健康。你身体的智慧都起不了,大脑的智慧也起不了。所以一念经就头晕,根本静不下来。其实静不下来,才是大业障啊。

更新于:2016-04-12 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