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定慧”三个字,不是写在供桌的茶杯上就算完了。我看到内地很多佛弟子,把写有“戒定慧”的杯子或牌子放在佛龛上拿来拜。“戒定慧”属于证教,是需要修的。
在藏传佛教的学修过程中,法师们除了为你讲解经律论三藏的内容,还会给你布置有次第的实修功课,从皈依开始,莲师心咒修120万遍,皈依、发菩提心10万遍,大礼拜10万遍,金刚萨埵百字明10万遍,供曼扎10万遍,上师瑜伽10万遍等等,永远有做不完的功课。这些都是让你开始学会约束自己的戒律,逐渐培养你的定力和智慧,是“戒定慧”的实修。
闻思修“经律论”是言教;“戒定慧”的实修是证教,言教和证教合一,是一个真正的虔诚佛子必须去做的,否则仅靠理论很难成就,实践最为重要。
我们学西方人用刀叉,左叉右刀,就这么简单,却要重复实践很多次,才能熟练。反过来,西方人用我们的筷子,就两根木棍夹东西,他们做起来却觉得非常难,可见证教是多么不容易啊。
在家居士不要拘泥于言教,学习一些基本理论知识,你又不是要去当三藏法师跟人家讲经说法,所以不用要求自己精通三藏,学一些历代传承上师总结的佛法精华,再加上师父们传授的修行经验,就可以了。可到了自己实践的时候,不重复不行啊,重复再重复,才能取得成就。
不是说我们这些藏传佛教的师父都像虐待狂一样,来个弟子就5个10万遍,多少个100万遍,你觉得好像做完了可以松一口气,师父又说:“再继续做!”其实,我们都是这样修过来的。师父知道你到了什么程度,知道你现在是什么阶段,知道你需要重复多少遍!在不断的重复中,如果你发现,自己的业障还是那么深重,怎么办?继续重复,继续努力!
我们的经验是这样的,用筷子和刀叉,一定是用得越多越熟练。我们不能保证你用了100次就好了,依然会告诉你,你最好用1000次,如果你用10万次,刀叉和筷子应该可以用得很好。
学什么都是一样的,世界上各个领域的专家,你去看看他们的奋斗历史,每个研究课题都要重复再重复,直到成功。当所有人都觉得他是个傻子的时候,他只要继续坚持下去,迎接他的可能就是成功。依靠重复得来的经验,造就了世间很多成功者,要想修行有所成就,也只能靠重复。
你们不要以为藏传佛教听说很快,法师们就好像坐着火箭成就的。你有多少信心认为自己能坐着火箭成就呢?这个世界上没有投机取巧的法,别人的火箭是在不断重复的经验中坐上去的,你要想成功,也得自己努力重复再重复,根据别人的经验,成就自己的经验。所以,重复是修行唯一的诀窍。
进入金刚乘密法的学习,好比进入大学去学习,你可以有比在小学、初中、高中更多的选择机会。你可以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成为学士、硕士或博士。但如果你还在读小学,则根本没有选择,老师说什么你就得做什么。小学生想研究博士的课本,不可能看得懂,不想经过那么多学习和考试,直接博士毕业,可能吗?
可现在大部分人都认为自己是博士的材料,刚入门就妄自尊大想要马上毕业的比比皆是。修行没有快餐,只能一顿顿吃;实修不能跳级,只能一步步学;闻思修佛法的窍决就是重复再重复,别无他法。
运用改变因果的诀窍,就能避免恶因产生果报我们如果了解了改变因果的原理,就可以知道如何做才能逐步改善目前我们所处的境遇,让自己的果报越来越好。 当然改变因果还是有
谈佛说禅悟人生时间:2025-01-15
美国波特兰开示——改变命运的诀窍2013.04.19学佛求离苦得乐佛法讲因缘啊,我们从凡夫也想转凡成圣,也是一种因缘。从《心经》的角度上说,佛的风光是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3
在婚姻中,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事情等着你解决。但是时间久了很多人会对于结局问题开始厌烦,夫妻之间的感情就会被这些问题一次又一次的撞击伤害。当婚姻与到感情危机的时候
风水知识时间:2024-07-10
辟谷有许多个流派,其中一个流派就是意念辟谷。它是一种高级形式的辟谷方法,通过意念控制人的食欲,达到想吃就吃,不想吃就不吃,不吃不饿的境界。虽然看起来很玄乎,但却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15
黄润田是中国医家秘传气功的唯一传人,他的气功基础深厚,因此在辟谷养生这件事情上,他主张将气功融合到辟谷中,让气功辅助辟谷,达到自然不思吃喝的境界。他认为进行辟谷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13
养生是当今社会比较热门的话题,因为受环境和不良习惯的影响,很多的病痛越来越年轻化。为了保障有一个好的身体,了解一些简单的养生方法是很有必要的。一周辟谷食谱,可以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11
一九九六年六月讲于济南元音白叟开示成佛的诀窍我们修法的目的,是为了打开本来见到本性。心中间法是密法的心髓部。密法含九乘次序递次,就是外三乘、内三乘、密三乘。心中
藏传佛教时间:2024-04-08
这个世界上,什么是我们绝对的唯一? 工作可以跳槽,爱情可以选择,房子可以买卖,父母却是我们绝对的唯一。天底下只有这两个人给予了我们生命,并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育。人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03-28
达真堪布:自己的善根是临终时唯一的依怙我们的寿命就像一桶水,有些人是满的,有些人只剩半桶水,还有些人只剩下一点点,但桶都是漏的,里面的水一直不停地向外流。我们的
金玉良言时间:2023-12-14
达真堪布:为什么福报只能修不能求?问:请问上师为什么福报只能修不能求?当今社会有很多人烧高香,磕大头,求佛祖菩萨保佑升官发财,请问这样求有意义吗?再次恭请请上师开
佛学常识时间:2023-09-11
什么是脂肪肝?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干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脂肪性肝病已经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疾病,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脂肪肝是一
内分泌系统时间:2023-08-30
春去春又来(Spring, Summer, Fall, Winter and Spring Again)又是小沙弥的故事 -- 重复犯错误重复犯错误山谷里春意正浓。小溪旁,各种各样的树木和花草都伸展着腰肢,绿
佛教故事:春去春又来时间:2023-08-07
一位著名的推销大师,他在城中最大的体育馆,做告别职业生涯的演说。那天,会场座无虚席,人们在急切地等待着这位伟大推销员的精彩演讲。大幕徐徐拉开,舞台的正中央吊着一个巨
佛教故事:智慧故事时间:2023-08-04
满深法师:人人心里都有个心地宝藏开发的唯一方法在这里曾有网友向师父请教:为什么只有地藏菩萨是“孝”的化身,难道其他菩萨都不孝顺吗? 满深法师说:从地藏菩萨的两个字
佛学常识时间:2023-07-28
第二节 我唯一的希望就是要发现人生的真理。/悉达多太子耶输陀罗端来一盆水,准备丈夫洗脚时,太子说道:「耶输陀罗,你不要洗我的脚,你还是我的手洗一洗吧,把我的右手先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时间:2023-07-27
第十九节 求证极乐的唯一途径不执着一事一物,也不被一事物所束缚无牵无挂,这就是求证极乐的唯一途径。/佛陀位于恒河旁的柯沙毗城南一百多里的地方,就是舍卫城。此城就坐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时间:2023-07-27
黄念祖居士:闭关的时念佛的诀窍(持咒亦是同理) 黄念祖老居士主讲以一九八八年于北京居士林念佛七道场录音为基础 《净语》是先师夏莲居老居士的净土诗集,原名《欢喜念佛斋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16
闭关实修时,有没有可以遣除违缘的诀窍? 问:闭关实修时,有没有可以遣除违缘的诀窍?索达吉堪布答:一是修行人应当远离一切贪心与嗔心之境,安住静处,这就称为外闭关。
佛学常识时间:2023-07-07
打坐念佛的正确方法无论行、住、坐、卧,各种形式都可以念佛,其中打坐念佛比较普遍,比较容易收摄身心,而且打坐念佛本身就是很好的一种放松自我的休息方式。会打坐的人不
在家修行时间:2023-06-20
异彩纷呈,宝贵借鉴!——古来大德们的念佛诀窍善导大师——长跪念佛,力竭方休,隆冬亦须流汗唐代善导大师,莲宗二祖也。因见道绰禅师净土九品道场,喜曰:“此真入佛津要
念佛感应时间:2023-06-20
修行感应:【我是一名在家弟子,几年前媳妇儿得了疾病,找了几次大医院,都无法治疗。即使治疗成功了,可是还是怀不上。最后偶然的机会来到了寺院,他们宣扬菩萨的威神。然
了凡地藏共修网时间:2022-08-12
回向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回向净土为唯一不二之最妙法?回向有三种义:一、回向真如实际,心心契合。二、回向佛果菩提,念念圆满。三、回向法界众生,同生净土。回向之法
净律社时间:2022-08-04
淤泥生:《卖油翁的故事——熟能生巧》这篇文章非常重要,若没有看懂的话,修学容易走弯路。神箭手在战场,不是你死,即是我亡,为了杀敌才练习箭法,自然杀人的箭法熟能生
往生日志时间:2022-06-15
学佛修行的一条核心就是——“自利利他”,回向就是如此,使自己与众生都能获益。回向,是指诵经、念佛、放生、法会等等结束时,将自己所修的功德,分享到一个明确方向去。
素食学习时间:2022-04-27
杏林秘笈,美好生活分享中医智慧,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杏林秘笈弘扬国医国粹,分享中医基础知识和精彩资讯,让学习中医变得更简单。公众号点击上方名片添加关注食品安全,是
素食素友时间:2022-04-21
1、晨起:为如母众生发菩提心愿每个人都习惯了一日三餐,养足体力做好一天的事情,早晚刷牙洗脸,以良好的精神面貌面对他人。给肉体的补给很足,给精神的补给是不是足够呢
嘎玛仁波切时间:2021-10-16
记得十几年前,我曾经在父母面前炫耀:30岁以前用命换钱,大不了30岁以后用钱换命,争取40岁退休。这是那个年代较为流行的豪言壮语。殊不知,就在欲望被满足的同时,自己的
其他文章时间:2021-09-03
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需求和贪著。有的人偏向财富,有的人偏向事业,有的人偏向权力。因为需求,就会展开追求;在追求过程中,又会进一步强化贪著。而这种贪著,会使需求不断
济群法师时间:2021-07-12
《维摩经》上面所说的,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这其实也很符合因果规律,你现在的心清净,现在是清净心,现在的清净心就是因,你将来生到清净的佛
大愿法师时间:2021-07-01
问:现在法师众多,初学应该如何选择,是否只尊奉一个老师,才不是掺杂?大安法师答:我们学佛,应该常随佛学,要按照佛的教化来修行。佛从来没有说只能尊奉一个人。如果只
大安法师时间:2021-06-20
如果你在临命终时还会想家亲眷属,说明你这个厌离娑婆这个厌离就没有做到。你又怕阿弥陀佛来,来了接自己走可不是死了吗,又怕阿弥陀佛不来到三恶道里面去,怕来怕去,来也
大安法师时间:2021-05-25
难屠替一位富翁看顾牛只,虽然只是个牧牛人,但他尽可能存钱。有机会,他就到富翁的家去,也因此有些机会能够遇见佛陀,并且聆听佛陀说法。难屠也曾邀请佛陀到他家去,但佛
其他文章时间:2021-04-12
江南的冬忽然来临,干燥而寒冷,人们纷纷口鼻上火,这是身体对外境的适应措施,在泄内火,不是病,也不须刻意治疗,多喝水,吃点儿糖醋萝卜,一日三餐清清淡淡,凡事莫着急
超然法师时间:2021-01-04
问:陀罗尼被(往生被)能否重复使用?慧律法师答:洗干净,洒上香水可以重复使用。如果沾上不净物无法处理,就用恭敬心火化。
佛学入门时间:2014-01-10
无论如何,某些东西会跟随人类穿越死亡之门,这就是业(kamma):行为的结果。我们的善恶业会如影随形,即使想摆脱也无法如愿。相信业是你唯一的财产,会生起想去修习佛法
佛学入门时间:2014-01-24
问:请问何以佛经中重复的字句很多?净空法师答:佛法的教学不怕重复,不断的重复,多次的重复,不厌其烦的重复,主要是接受教化的人没有开悟。‘重复’是中国人所谓‘苦口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09
有人问我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我告诉他:修行是生命中唯一有意义的事情!因为我们这个世界和我们这个身体都是由我们的业构成的,业的善恶好坏决定了我们这个世界和身心的好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17
这个净土法门的特点就往生这一点,是全靠佛力。这是净土法门不共之(特)点。那么全凭佛力,看看佛力能不能靠得上,佛有不有那么大的力量解决我们的问题。《观经》的九品往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20
佛教的史册中,没有一页曾冒着宗教裁判所那种阴森森的火光;没有一页曾被燃烧中的异教徒城市的滚滚浓烟所笼罩;也没有一页曾被宗教仇恨的无辜受害者的鲜血所染红。佛教只佩
佛学入门时间:2014-06-02
宁静、快乐、自在、觉悟、幸福、佛性——我们所寻找的这一切,只能在当下发现。为了在未来寻找这些东西而放弃当下,就是放弃了实物而去捕捉影子。——一行禅师
南传法师时间:2014-06-09
人生中唯一不变的,就是什么都在变。位高权重的,突然会一落千丈;生死相许的,竟然会势同水火;合家欢聚的,终究会曲终人散;寿比南山的,迟早会撒手人寰。所以,一切的美好
藏传法师时间:2014-06-13
《佛的足迹》是一组表现中国佛教文化的影像艺术作品。作者历时九年深入佛门,与僧侣同吃住,与法师共悟禅,将深奥的佛境教义通过影像艺术的形式得以传达,以期带给观众一种
新闻资讯时间:2014-09-29
很多年前,有一天我对法王(阿秋喇嘛仁波切)说:“上师啊,别人对我怎样诋毁我都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别人打我骂我我都可以忍受,可是,如果我听到有人讲我的金刚上师比如
藏传法师时间:2014-10-25
《2014净土大经科注》学习班第97集2014年11月4日讲于香港“迷惑”有三大类:大乘教里把它说作“无明”是一类。无明烦恼,这迷失了自性。“尘沙”是一类。“尘沙”是比喻,
汉传法师时间:2014-11-07
知见很重要,它是眼目,你能辨清方向。听经闻法在现在是唯一能够帮助我们平平安安度过一生的方法,避免造业,能够坚定不移的求生净土。求生净土必须要通达净土经教,尤其是
汉传法师时间:2014-11-13
一个人在一生中,会做很多各种各样愚昧的事情。有时候,静下心来,认真反省自己过去曾经有过的一些想法、言论与行为,自己都会觉得可笑。对我来说,我觉得一生中所做过的最
其他文章时间:2014-11-17
我们这一生能够遇到佛法,就证明你多生多劫曾经供养无量如来,这经上说的。你这一生能遇到,当然还是有障碍,这个障碍是累劫不善习气所造成的,一般讲业障。知道之后,业障
佛学入门时间:2014-11-17
所以成了佛还是有因果,而且这个因果不能互相代替,你造什么因你就一定要得什么果报,不能互相代替,善就是善,恶就是恶,不能互相代替。怎么去转变?只能在缘的上面去做个
汉传法师时间:2014-11-23
人应该储存的是福报,有福报,走到哪里都有的吃,做什么行业都能赚钱,因为福报在的缘故。没有福报,钱也守不住。而且钱只能这辈子用,那福报呢,可以生生世世都可以用的到
佛教故事时间:2014-12-13
佛教经典中,明确记载女众一生只能出家一次,而男众能出家七次,使得不少人认为,佛教好像重男轻女,有歧视女性之嫌。事实如何呢,佛为什么要这样规定呢?首先,产生这种男
佛学入门时间:201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