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前,蒋勋搬进台湾池上(图:台湾好基金会)
常有人说时代混乱,究竟背后有何思考?若问蒋勋,他大概会回答,人心浮躁不安,却又天地有大美。身兼作家、画家、诗人,他的名字,早已跟美这个概念牢牢紧扣。生活感悟,是他提炼人生美学的精纯能源;《孤独六讲》及《梦红楼‧微尘众》系列,是他布道的材料,教晓我们如何在生存及生活间自在摆荡。一年多前搬进池上,接上台湾浓厚的乡镇情怀,挥笔而下的,是一道向硕果仅存的土地伦理致敬的宣言。
社会越动荡 越要做功课
外在环境总会让我们恐惧、害怕。没有人晓得下一刻会否发生地震、战争、饥荒。可以猜想,二千五百年前,惊、怖、畏已是常态,否则佛陀不会宣讲《金刚经》。有情众生担忧的是甚么呢?生老病死──身体哪一天决定要死亡的话,我们没法控制。蒋勋父亲离世时,他觉得惊慌;母亲往生时,则感到痛苦。
这些情绪反应,让他意会到内在状态很脆弱,修行仍有不足之处。所以他每天坚持读四十五分钟《金刚经》。有人问他,既然已经烂熟于胸,为何还要如此。他说,会背、会念,跟做不做到,是两码子事。“佛经说‘信受奉行’,你相信、感受、尊奉,最后在生活裏实践。修行路很漫长,各有快慢迟早;如果身边偶尔有朋友不进反退,感觉好像他堕落了,也不应该嘲笑,毕竟要怎样的因缘具足才能让人在修行路上走得更稳,我们都无法判断。应该多点鼓励,互相彼此扶持。”
越动荡的社会,越是做功课的好时机。
人生太顺利,一生没多大波折磨的人,难得道果。蒋勋非常欣赏刚去世的作家杨绛,从她的《干校六记》、《洗澡》、《将饮茶》等作品,读到诸般关于***时期的描述。说实话他连想像也不敢,“一个被污辱到那种程度的女人,换了是我,被剃光头发,每天给拖出去批斗,能不愤怒吗?”近年杨绛的书给他无比力量。即使承受謾骂、遭折磨 ,她仍然保持安定。
他联想到《金刚经》中佛陀忆往昔为忍辱仙人时,歌利王割截其身体──“我于尔时, 无我相、无人相、 无众生相、 无寿者相。 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瞋恨。”身体一段段被切开,却了无瞋心,坦然承受,在蒋勋看来,是了不起的功课。“任何打算在修行路上前进的朋友,不能对社会抱有怨恨;而是面对动荡的大环境,仍能抚心自问:我的功课做得够不够好?”
佛陀在菩提树悟道,到鹿野苑初转法轮。蒋勋一直觉得那是个美丽的地方。首次去印度时,他给吓倒了。无数人在瓦拉纳西(Varanasi,古时鹿野苑所在之处)的恒河河畔进行火葬仪式,他坐在船上,到处是人和猫狗的尸体。佛陀当时正正在这种环境下传法,相较之下现在有漂亮的课室,设备充足。“我敢不敢在殡仪馆上课、在医院的临终关怀病房上课?敢不敢到人性最败坏的地方去?佛陀给我最大的鼓励,是我的修行能更靠近他所做的。”
是身如焰 油画,116 x 80公分(图:台湾好基金会)
修行是你一无所得
年轻的蒋勋,会到寺庙闭关,他觉得这样和出家人一起,很了不起。今天回望,那只是自以为成功,是虚妄的。“一下山我便动心了。”修行不应和生活割裂,是他反覆强调并坚信的。两年前台北捷运的随机杀人事件,四死二十四伤,震惊世界。民众愤恨难平,4月底法院判凶手郑捷死刑,5月执行。
蒋勋说,念《金刚经》念得最慎重的,是郑捷枪决当天。听到消息后,他顿然觉得有很多东西放不下,然后为他念了一遍。“大家相信枪决能解决问题,其实并没有。我们没有能力根治人性深处最跟自己过不去的部分。只看到逝者痛苦,却不知行凶者在受甚么苦,也许他忍受的苦更大。我很同情死伤者家属,但最后还是要回归到,‘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这是修行的核心价值。”
他中学时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也喜欢读《圣经》,到现在亲近佛经,慢慢了悟到即使没有神在面前,还是要修行。“‘如来在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佛陀过去生跟从燃灯佛,形容自己是一无所得,仍然得到授记。这很了不起,试想像你在大学努力念书,然后跟教授说,其实甚么也没学到,就这样去拿毕业证书。”
“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少年蒋勋读不懂,因为那时还未谦虚到能够帮任何一个人的忙。《金刚经》在他眼中,彻底得近乎不可思议。若以为有所收获,反倒成了自大。他分析“佛”这个字作为Buddha (觉者)的翻译,那代表着人的否定。修行时我们暂时是人身,可一旦到达涅槃,一切都得消失。
蒋勋认为,很多人虽然读《金刚经》,但执着跟放下的微妙界线,很难拿捏得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本身就是矛盾的--不要执着,却又随时身处爱恨当中。这部经典的伟大处,在于它太了解人生本身流动的状态,要求我们不断修正、思考自己。修行是永远对自己的超越。”
《金刚经》有一段四果离相的对话,朋友常对他说,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及阿罗汉四种果位很难理解。“那是一段永无止境的路。”他提到存在主义受佛教的影响,强调个人迈向超越,如同菩萨一样,从初果、二果,一直到菩萨,最后成佛。若以为得到甚么东西,达到甚么地位,其实那刻你已经死亡了,再也没法往前走。“一旦得意于某种事物,很快便会失去意义。‘烦恼即菩提’,智慧是要在烦恼中寻找的。倘若我今天没有爱恨,甚么也感觉不到,也自然没有修行的意义。”
芒花 油画,64x 111公分(图:台湾好基金会)
在烦恼泥浆裏找佛法
世间无常,天灾无情。不久前远方发生大地震,蒋勋看见灾民脸上痛苦的神情,不由得想起《维摩诘经》有云,“烦恼泥中,乃有众生起佛法耳。”众生要陷入泥浆裏才会渴求佛法。德国作家赫曼.赫塞(Hermann Hesse)撰写的《流浪者之歌》(Siddhartha),主人翁悉达多,其实就是暗喻佛陀。小说裏有赌场、妓院,悉达多更曾退失道心,沉迷女色,聚妻生子。“东方人不敢这样写佛陀。作品当时很震撼,影响非常大。佛陀不通过逃避人生来修行。我们则太容易便逃避了,找个山头,闭关七天、十天,然后自我感觉良好。”
可是一出门,随时会有像“小灯泡”那样可爱的小女孩,头颅无故被砍断。蒋勋着我们反躬自问,面对这种世界,应该如何修行?“日本人的地藏信仰比观音信仰还要深,因为地藏菩萨发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这话很美学。可是看看我们,先不谈发愿,连到医院、监狱修行都不敢。那个距离还很远。”莫可名状的诡事、层出不穷的杀人事件;伤痛和悲愤与民众伴行。台湾过去两年的发展让蒋勋颇感不安,一次又一次见证人类内心深处最受苦的部分被诱发出来。“如果单纯因仇恨而杀人,还是容易防范的。”但找不到原因的、随机发生的悲剧,仿佛越来越根深蒂固于人性中,我们又何从理解?
池上的温暖 肉身的触感
大自然怀抱中的乡村,同时也是人文育成的基地。2014年底,台湾好基金会邀请蒋勋到台东县池上乡担任“池上艺术村”的总顾问及首位驻村艺术家。一年半过去,他创作了二十九件作品。碧绿的林木草苗,粉艳的野际炎阳,一大抹金黄欲滴的油菜花海,收摄无尽自由的乡土风光。《池上日记》及 《池上印象》新书系列,纪录了他师从大自然的心灵感动。
蒋勋说,池上的人口大概六千到八千多人,因为没有高中,十五岁以上的学生都会离开池上,人口是一直减少的。初到池上,他来到一所旧教师宿舍,跟童年的家很像,勾起儿时珍贵的回忆,于是二话不说搬进去,准备画画。第一晚他工作到晚上八、九点左右,肚子饿了,打算上街用餐,怎料一家店都没有开。居民问他,怎么这个时候才来,餐厅七点都已经关门了!他体验到农村跟都市截然不同的生活模式,池上乡民的人生跟太阳连系在一起,原来小时候在书上读到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是如此真实不虚。
“过去农业社会很重视二十四节气,可是如今生活在大都市的人根本不知道是甚么一回事,不再理会春分、秋分的分别是甚么。我曾到埃及阿斯旺(Aswan),纪念拉美西斯二世(Ramesses II)的阿布辛贝神殿(Abu Simbel)有一道长廊,每逢春分跟秋分这两天,阳光会精准投射在法老王的像上。古埃及人很清楚太阳在黄道上的移动变化,了解大自然与人之间的秩序。”
云淡风轻 油画,161 x 227公分(图:台湾好基金会)
池上农民大概在立春后开始插秧。那段日子多数会下雨,泥土湿润,是最佳时机。农民会互相帮忙,合作把事情办好。蒋勋深受这种守望相助的精神感动,没有人是自私的。到秋天时大家要抢着收割,因为时间同样紧凑,慢一点的,稻作便会腐烂。“这种土地伦理关系,在台北已经殆尽,大家认为只要自己活着,便已足够。”
他回忆童年时,家门都不用关,跑来跑去,安全得很;可惜现在,一有人靠近身边便害怕,因为不晓得他会否是另一个郑捷。大众活在恐慌当中,要到处防备。“在池上生活自有一套规则,我要尊重那裏的自然秩序。”后来当他清晨起床,常常发现宿舍门外放了一大堆丝瓜青菜。追问邻舍,大家都不知道是谁放的。没多久便有人“骂”他这台北人真奇怪,家裏种多了瓜菜,很自然会分给邻居,他只管享用就是了,还要寻根问底?
“不论台北也好,香港也好,我们已没有在土地劳动后分享成果的习惯了。更痛苦一点说,连亲人之间也不再如此。像早前有少年竟然为了六万新台币,将母亲割喉杀害,人与人的温情、伦理,一下子丧失了。”蒋勋还记得二十五岁去巴黎留学前,所有饭菜是母亲煮的,家中六个小孩的衣服是她做的,连被也是她亲自绣的。
到了他差不多五十岁,已经成为东海大学的系主任,有一次母亲来探他,竟然在学生面前直呼他的小名“弟弟”,还说:“你趟下来,我帮你挖耳朵。”“耳朵是很敏感的部位,不能随便让人家碰。儿时我很享受让她挖,还很快便睡着。那一刻我真觉得她有点离谱,但像她这样在乡土生活惯的人,反而奇怪,儿子你干嘛要端架子?人就不能用最温暖的方式接触吗?”后来那批见证他母亲挖耳朵的学生,跟他关系好得不得了,“他们都笑翻了,老师的形象完全被颠覆。”
蒋勋相信这是民间智慧的体现。他在关于身体美学的着作中,常谈到拥抱这个概念。在儒家文化的氛围下,touch (身体的接触)是不大可能的动作,可是明明五感又得依靠触觉方可达到彰显亲密感情的高度。“台语有时会叫太太做‘牵手’(khan1-tshiu2),因为互相touch 的才可以做亲人。”母亲去世时,他特别痛苦,因为跟她的touch 很多;而父亲是严肃的人,他们较少身体接触。“在华人社会,孩子多亲近母亲。这种touch 不是讲求逻辑的。”
“拥抱”这个词语,蒋勋赞不绝口──那是手的包容。政客最爱谈包容、求同存异、放弃对立,他觉得这些都是假的:一个人把对方抱在怀裏,不讲一句大道理,那才是真包容。我们能否在别人最无力、最需要安慰的时候,把体温分享给他?“其实并不是大家现在不touch,只是关系换了跟手机发生。”在池上那段日子,他看到乡民互相拍来拍去、打来打去。那种数量丰富的touch,教他领悟到,也许现代人要修的不只是知识理论、思维能力,而是学会从身体行为中找回人际关系最本质的东西。
儒家太强调思维和理性了,古印度早在佛陀之前已探讨感官系统的巨大力量,西方哲人也是如此。“佛教是最现代的哲学,它并不只是教导我们要跪在寺庙裏五体投地。”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时代,因果纠结丝连,无由分判。诚如蒋勋所言,如何坐在像郑捷这样心灵痛苦的人身旁念《金刚经》,才是我们最逼切要思考的课题。
民国二年(1913年),北京法源寺住持道阶法师做佛诞纪念会,以释迦佛像为徽章,去参加纪念会的人都佩戴一枚。这是国内第一次以佛像做徽章。事后道阶法师来普陀山,送给印光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4
老子说:天道无亲,唯亲善人。一般人对这句话很难理解,现在我们用养育孩子来做比喻。很多人去堕胎,有个原因,怕养不起孩子。养一个孩子都很累,更何况再来一个。我们潜意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3
虚云老和尚:若不持戒而修行,无有是处用功办道首要持戒。戒是无上菩提之本,因戒才可以生定,因定才可以发慧。若不持戒而修行,无有是处。《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告诉我们,不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1
答净土四十八问[明]莲池大师 著答四十八问序净土之教,因地于法藏,肇端于韦提,开陈于灵鹫教主之金言,流衍于匡庐大士之莲社。专一心而向往,历三界以横超,诚哉末法之要津矣!然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0
问:迦叶身光,映蔽余光,使不现故,名曰饮光。何故云色?若吞余色,应云饮色。何况色不可吞。以色对光,逾明显故。莲池大师答:由色有光。无金色者,光从何来?色不可吞,光独可吞耶?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0
趺坐向西归净土,莲池浴体证无生枯肠欲断只呼天,痛惜禅人殒少年,数载名山参偈遍。归来念佛荷锄边;助兴梵刹同艰苦,密行功圆上品莲,燃臂药王真供养,孔悲颜殁尚凄然。活到于今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0
莲池大师:弥陀疏钞续问答有当问,而前问不及。自设为或问如左。问:《大本》、此经一体,既闻命矣。然《大本》三事,此经似无。一、因地六八大愿;二、愿后广修诸行;三、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0
[明]莲池大师 撰普劝为人必修净土天如《净土或问》云:今禅者见修净土,鄙之为愚夫愚妇。此非鄙愚夫愚妇也,乃鄙文殊、普贤、马鸣、龙树也。其言痛切如此,犹有未信者。因为考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9
损福行为:1. 【大慎】爸妈责备发怒, 子女生嗔恨是一过, 抵触顶撞是十过.2. 工作不竭忠尽力, 一事为一过3. 【大慎】不尊敬先贤和长辈, 一日为一过4. 【大慎】堕胎为二十过5.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9
我在少年时侯,见有前贤排斥佛教,遂以先入之言为主,也随着藐视佛法,这是无知啊。后来偶然在某戒坛经书流通处请得数卷佛经阅读,这才大吃一惊,不禁叹道:假如没有读到这些佛经,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9
经言:人之谤我也,出初一字时,后字未生;出后一字时,初字已灭。是乃风气鼓动,全无真实。若因此发嗔,则鹊噪鸦鸣,皆应发嗔矣!其说甚妙。而或谓: 设彼作为谤书,则一览之下,字字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9
救麂免难黄广文文登上记载:广西贵县西乡,有张某夫妇,一向爱好行善,尤其对物命,从不加以轻贱或伤害。有一天,猎人追杀一只麂,麂惊慌恐怖,躲入张某家中,张妇急忙用旧衣,掩盖保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8
程氏夫妇平素喜吃鳖肉。有一次偶然买回一只大鳖,吩咐厨婢宰割烹煮,当时夫妇有事暂时外出。厨婢心想:由我亲手宰杀的鳖命,已经不可计数。今日我决定要释放这只大鳖,甘愿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8
钱梅溪孽报谈记载:钱梅溪的邻居薛庆官司,从事宰羊卖肉为业,家境相当富裕。薛庆官到了四十多岁时,忽然害了一场大病,疾病痊愈后,脸型突然变成羊脸形状。后来到安徽贩卖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8
第六章 生命一、生命的价值我们虽然知道自己的生命并不长久,却沉迷于没有意义的事情上为自己带来烦恼,还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受苦。我们应该自我反省自问,倒数时光,我们
温暖之家时间:2024-11-08
慧能大师与中国禅宗蔡惠明慧能大师(六三八—七一三)俗姓卢,原籍河北范阳,因他父亲被贬官岭南,就落户在广东新兴。他是中国禅宗南宗的创始人,世称禅宗六祖。据“续高僧传卷八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7
从前有位虔诚的佛弟子,每天都从自己的花园里摘来鲜花用以供佛,法师见了,非常欣喜地告诉她,常常用香花供佛的人,来世会有庄严的相貌。这位佛弟子听了也很欢喜,她说:这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7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正月初三,李世民为庆祝自己的全面胜利,借春节之时宴请文武百官,并命乐工高歌猛奏《秦王破阵乐》。贞观七年(公元633年),李世民根据多年戎马生涯
玄奘精神时间:2024-11-06
第十一章 胜任生命中的每一个角色于危难时方显英雄本色,勇气与责任,玄奘挺身而出!一个人只有为自己的事业、国家、民族感到自豪,才能赢得全世界的尊重;是顶峰,也是刀
玄奘精神时间:2024-11-06
唐代天台宗高僧。俗姓戚,常州晋陵荆溪(今江苏宜兴县)人,其家世习儒学,幼年便超然有迈俗志。玄宗开元十五年(727),他年十七岁,游浙东,寻师访道。至十八年(730),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3
药师山近期发现有些修行人,因为因果业障关系,修行上无法突破,又急于上求佛道以致于身心俱疲。由于佛菩萨的慈悲心,故而以方便法协助修行人有一个身心的避风港。这就是净土法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1
姜见龙居士,字元标,江苏吴县人。曾经提倡设置免费提供贫民埋葬的义冢,以埋葬许多暴露于外的尸骨。有一年饥荒,损献钱财以赈灾,家道于是中衰,后来学习眼科来养活生计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29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瞋恚,就是很大脾气,很大的无明;这种无明,就是前生造罪业的根,所以才说:“无明火,老虎神,这是前生的罪孽根。”什么叫老虎神?老虎本来已经很厉害,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26
佛教经典中常赞叹佛陀有三十二种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所以我们在佛教寺院中看到的佛像或菩萨像,不仅身形健硕、相貌庄严,而且神情愉悦、慈祥,这实际上反映了佛教对于健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打破五蕴烦恼尘劳你想要有真正般若,必须要先照见五蕴皆空;没有烦恼,没有尘劳。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你应该用你的大智慧,不要用小智慧。大智慧才能打破五蕴的烦恼尘劳,小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25
三、中国禅门的主要旨趣禅宗的精神以对生命的智慧有哪些教益?我们可以从禅宗的一些文本和故事中,自然领悟到很多非常有趣的东西。禅宗在中国佛教各大宗派的发展中,我个人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2
十二祖红螺资福彻悟大师彻悟大师(公元1741~1810年),讳际醒,一字讷堂,又号梦东,京东丰润人,俗姓马。大师幼而颖异,长喜读书,经史群籍,无不博览。二十二岁时因大病
净土大德故事时间:2024-10-22
香道讲究静观不语需要人们随着袅袅升起的轻烟静静地感悟其中的人生道理古人焚香是为了享受高雅也是宫廷贵族们显示身份的象征而在现代喧闹的都市生活中也需要这种动中求静的
香道道具时间:2024-10-21
"无"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世间上的人总是在“有”上求,有车、有子、有钱、有名等,其实“有”还是有限、有量、有穷、有尽。佛法教我们从另外一个“无”上去思考,你“无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10-18
修行人应该是有感情的,我想,我们应该是容易被感动,被感化的。很多人学佛后,懂了因果报应,结果别人遇到了危难,遭到了报应,就用因果来衡量别人。好像他遇到灾难是罪有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7
第四章、究竟应当怎样修行佛法不离佛法行世法,不废世法证佛法。佛法之修行,被蒙上了太多的神秘色彩。结果,不仅佛门之外的人如堕五里云中,难明真象,而且连诸多佛门之内的人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真谛所译的《婆薮盘豆法师传》记载了瑜伽行派的两位大师无着(asanga)、世亲(vasubandhu)的家世生平以及修学弘化的经历,是一部珍贵的佛教史文献。本文依据《婆薮盘豆法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5
第八章 空与智慧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宋无德禅师就佛学而言,当一个人把种种罣碍、尘劳和烦恼洗净之后,自己的心智获得自|由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2
第九章 在见性中实现生活云月是同,溪山各异,万福万福,是一是二。宋无门和尚禅的本质是示导见性。禅家说,见性成佛。见性是真我的自然流露,不是凡我的放纵与浪漫。禅的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1
香在佛教修行中的作用烧香是佛教信众随缘而行的正常行为,早起一炷香,诵经礼佛要上香,节日要上香。但是到底为什么要烧香,烧香的真正作用是什么?有多少人在思考这个问题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8
无著大师以前,印度的佛法极为昌盛,后来因为外道的势力进入了印度,大规模迫害佛教徒,曾经三次摧毁佛教。因为佛教徒以慈悲忍辱为上,不与争战,所以很多佛教徒被杀,寺庙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6
一个青年去寻访住在深山里的智者,想向他请教一些人生问题。“请问大师,在人的一生中哪一天最重要?是生日还是死日?是初恋开始的那一天,还是事业成功的那一天?”青年问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6
现在已入秋,大家知道,秋天属燥,故要特别小心火灾,说到火灾,刚才我无意中读到一篇文章,才知历史上单房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火灾悲剧竟是发生在广州:道光25年4月20日(18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5
前一段时间我也讲过,虽然自己修得不好,但二十多年来基本上没有中断过念《普贤行愿品》。希望道友们今后也要坚持念《普贤行愿品》。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最好是借助共修的
文殊花开时间:2024-10-02
与茅静远居士书曰:居士造桥事毕,可谓莫大之功,然居士之心,好善无倦,一善甫完,复作一善,美则美矣,其如生死大事何?苟不以生死大事为急,而孳孳为善,所作善事如须弥山,皆生死业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01
觉悟与奉献新世纪佛教的修行与生活理念华方田说到觉悟与奉献,极易使人想起多少年来我们所经历的思想教育。这里我所说的觉悟与奉献是佛教对人生的阐释,是现代佛教徒所应提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8
我们初信佛的人有什么毛病呢?太贪心,贪大,贪多。看着《普门品》,你就念《普门品》了。一看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这也好,也念。《金刚经》也好,我要生极乐世界,又念《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7
“信佛就是指信你自己的心”,但这个心,应是清净不染心,不是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指信自己的心,也就是自皈依。‘善知识!自心归依自性,是皈依真佛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6
问:“佛菩萨还受不受因果报应?”答:这个问题,过去百丈大师遇到老狐狸曾经问过,问的话就是“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跟你这话的意思完全相同。老狐狸过去生中是讲经说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0
感恩是佛学、佛教对信众主张的一种基本生活态度。佛学理义中有报四重恩的教理,即:报佛恩;报父母恩;报国土恩;报众生恩。感恩一词,也极容易理解,莫说有点文化,即便是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7
当阳玉泉寺 智者大师的隐居之处玉泉寺是驰名中外的佛教圣地,也是全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座落于绿树丛林的玉泉山东麓。东汉建安二十四年,普净禅师结茅玉泉山下,为玉泉寺
佛教建筑时间:2024-09-15
天台智顗的心灵哲学天台三大部所反映的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五、净心具足诸法吴汝钧上面讨论的一念心具足诸法,是就平常的一念心而言,而人的平常的一念心,总是倾向于染污方面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1
达真堪布:不取舍因果,哪里还有修行呢?只有佛法才能解决一切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佛讲出了三世因果的道理,通过这些因果关系,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前世不修今生苦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09-06
文革时,一女被剃了阴阳头,公众批斗,当众羞辱,该女是一位有身份的人,虽学佛多年,但还是难忍如此大辱,当时死的念头都有了。禅门大师贾题韬当时递一纸条,该女豁然开朗
佛教知识时间:2024-09-06
三、附 编太虚大师答徐恒志问(二则)问一:显教说成佛须三大阿僧祇,而密教说即身成佛,其异同处何在?凡夫慧照观心,有即身成佛之可能否?答一:密教外,禅宗亦言即身成佛,华严宗亦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