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无论是世间的道德还是出世间的宗教都对欲望持否定的态度。传统的宋明理学甚至将欲望和道德完全对立起来,提出灭人欲,存天理的主张。以佛法的观点来看,欲望从伦理的角度可分为三性:善的欲望需要发扬;恶的欲望需要压抑;除此而外,还有非善非恶的欲望,如正常的生理需要等等,这些欲望本身虽然没什么过患,但它们一旦和我们的贪嗔痴烦恼相应,就会因介入恶的成分而变质。
发展科技的目的在于改善物质条件,它的进步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便利,但同时也使人类的欲望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升级,造成了很多新的社会问题,如环境保护的问题,道德滑坡的问题。现代青年奉行的是能挣会花的生活原则:拼命地挣钱,拼命地花钱,看起来似乎是工作、享乐两不误,但大家想过没有,大家在享乐中花掉的是什么?花掉的是大家的生命!因为挣钱是要花时间的,而时间就是生命。其实,一个人的基本生活可以用非常简单的条件来解决。
我们今天很多的需要并不是生命的真正需要,只是我们为满足攀比之心而产生的需要,或者说,是社会使我们产生的需要。社会要求你有舒适的住宅,要求你有符合身份的服饰,要求你一掷千金。今天的人活得很累,因为我们还有面子和虚荣需要去照顾,我们已经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迷失了方向。老子说的五音令人耳聋,五色令人目盲,五味令人口爽就是这个道理。
在物质空前丰富的今天,我们没有因为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而获得轻松,相反,我们比以往活得更累。当我们面对一桌丰盛菜肴的时候,我们的味觉已完全被它们所麻醉;当我们面对闪烁着霓虹灯的街道时,我们的视觉已完全被它们所占据我们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挣钱,结果,只是享受了一些我们本可以不需要的东西,这样的交换到底值得么?
我给企业家讲课,我问,你能让兔子拼命吃草吃成羊吗?你能让羊拼命吃草吃成牛吗?你的企业你不去改命,你天天想拼,兔子想拼成羊这行吗?你拼得比其他兔子肥这个是可能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1
问:何谓唯识中道?惟贤法师答:唯识中道,依遍计执、依他起、圆成实三相建立。此三相包括世出世间,染、净、有为无为诸法,实为佛教完整的宇宙观。1.遍计执:谓义相之颠倒妄相,如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7
惟贤法师答:分为几种:有德行好,在道德方面引导的善知识;有佛法广博的善知识;有同行的善知识,在一起同修的互相可以做善知识。当然一般来说,德行学问都好,才叫做善知识,这是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1985年农历九月十九重庆慈云寺(壹)题前概述一、能得到观音菩萨加被的三个条件农历九月十九日是观世音菩萨成道纪念日,慈云寺举办这个观音法会是数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惟贤法师答:不矛盾。佛教讲五明,五明里面就有科学。《瑜伽师地论》讲:菩萨当于五明中求。五明中的内明是佛学,其它医方明、工巧明、声明、因明,都是世间上的,不过,要以佛法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惟贤法师答:法门很多,但是走的路是相同,目标是相同,佛教在唯识学来说,分为五位: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这五位啊,各宗各派都是贯通的。资粮位就是广集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惟贤法师答:这个你就不要着相,要因机施教,在名句上不要执着,那就是辩才,因机施教就叫辩才。懂文学的人来问,你要跟他说内行话,要通达文学;一个做生意的人来问,你要有商业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5
惟贤法师答:静坐中保持静心,保持真实心,保持如来心,这样就可以起观。以静心、如来心摄持一切,那就小中有大,大中有小,一中有多,多中有一,众人即我,我即众人,空间、时间、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5
问:唯识法相所明何事?有何重要意义?惟贤法师答:唯识法相系说明染净因果缘起事,此因果缘起不离于心。佛法重点是指出心灵的修养,达到心灵净化,证得解脱。无论大小显密,尽管修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5
惟贤法师答:容就是心胸要像大海一样,能容纳百川。心胸广大就是佛的境界,就是佛心。能够容纳一切、包容一切,心量要大,心量大所感的果报,容貌上也庄严。因此这个容字有两个含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5
惟贤法师答:善恶是有一定分别的,善恶分明,不能混淆。在佛法里解释,善以利他为前提,恶以害他为前提。能够利他就能够自利、自他两利,那么对眼前和将来都有好处,这就是善。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5
佛教讲修行的道路,离不开信解行证,什么是信解行证呢?一、信在佛教四众弟子里边,在家信众约占百分之九十,出家僧众只占百分之十,是少数。出家僧众专门讲修学佛法,就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正行就是执持名号,六字洪名功德很大,以佛名消除妄想,以佛名净化自己,我念佛,我想成佛,必定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下是两种念佛的方法:(一)口念、心观、耳朵听三结合《观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法字的梵语是达摩(Dharma)。佛教对这个字的解释是:任持自性、轨生物解。任持自性:指法能保持自体的自性(各自的本性)不改变,例如,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自体性相,花草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礼赞大雄降伏四魔称大雄,庄严妙相展慈容;多生受苦修福慧,累世积德立殊功。娑婆度生本悲愿,凌空骑象诞王宫;宫庭歌舞不迷恋,火宅无安似牢笼。四门游历哀苦厄,田野静观悯老农;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七律五首一人间佛教点明灯,历史传承有创新;与时俱进新世纪,迎头赶上换门庭;红旗飘飘舞大地,旭日朗朗照乾坤;社会主义风景好,春光和煦竞繁荣。二百年魔怪早潜形,人间佛教点明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3
悲愿无尽溢诗篇四川重庆慈云寺释惟贤太虚大师精通三藏,学贯古今,智慧圆融,悲心广大。不单是渊博的佛学者,身体力行的有德高僧,而且是妙语如珠,才华横溢的诗僧。其诗从悟境和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3
2007年8月9日在北京佛教居士林开示尊敬的夏林长,各位护法居士:我这次从重庆出来,经由北京到五台山,参加五台山广宗寺修建的法尊法师纪念馆落成开光典礼。法尊法师是我的亲教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3
太虚大师的教导与当今佛学院教育—— 惟贤长老生前对重庆佛学院师生的最后开示【按】 2012年9月19日,受重庆佛学院领导委托,佛学院佛照法师、开智法师、延定法师、照仁法师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3
十八不共法,到了佛的境界,具足十八种不与三乘声闻、独觉、菩萨所共的法,是佛特有的,故名不共。譬如佛的三业清净,就不是声闻、独觉、菩萨所共的,是佛特有的。佛的五分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3
妄计清净外道的心理之解剖(1938年)不久以前,在佛化新闻报曾登有频伽君的一篇文章,名叫妄计清净外道。上面述说某地有两个出家人,因为受人的愚惑,便以妄计清净之行求道,时常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2
太虚大师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典范释惟贤我于上世纪一九三六年至一九四一年在太虚大师创办的重庆汉藏教理院读书,亲自接受了大师的教育。一九四五年抗日战争胜利,又曲开县赴重庆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2
响应“德”治,弘扬传统文化——儒释道三教文化漫谈惟贤法师(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重庆市慈云寺方丈)我今天到这里,很高兴,为什么呢?这里有许多传统文化的图书,现在中国讲“德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2
净土教与庄严国土(1992年5月8日写于重庆慈云寺)一、净土教与净土宗净土教的阐扬源自释迦牟尼佛。根据大乘经的指示,有西方弥陀净土,东方药师佛净土、兜率弥勒净土、毗卢遮那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2
众善奉行——佛教思想与企业的和谐发展惟贤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一.善的定义善者以利他为前提,利他必利已而致自他俱利,性纯净此世后世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2
黄石公园的大光谱温泉从前,有一位妙得彼岸菩萨,住在罗陀国。罗陀国的商人每次出海采宝时,都会将这位菩萨请到船上来,希望借助菩萨的力量,平安抵达目的地。后来,菩萨逐
佛教知识时间:2024-12-26
生命是无常的,这给我们提供一个改造生命、解脱生命的机会;如果生命是常的,它就是不可改变的东西了。要普度众生,就要从爱护大地的每一粒沙、每一块石头、每一棵树苗、每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5
宋朝时,宋郊、宋祁兄弟两人,同在太学读书。有一次,遇见一位高僧,能观人相貌,预知吉凶祸福。特为他们兄弟俩人相命说:“小宋今科将高中状元,大宋虽等科甲,但名位不高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28
惟贤法师答:这是一种很自然的事情,不要执著,也不要害怕,要有平等对待的思想。你白天念佛,晚上念佛,这个念佛的思想一直要保持。保持住,你就不会惊,纵然有邪气,邪不胜正,他战
地藏经感应时间:2024-11-28
惟贤法师答:诵好久要看你自己的功夫怎么样,不要过急,也不要过缓,平平和和的来。《地藏经》是一部报恩经,地藏菩萨由报母恩到发愿报众生恩,尽大孝,要学这个精神。你父
地藏经感应时间:2024-11-28
第六章 生命一、生命的价值我们虽然知道自己的生命并不长久,却沉迷于没有意义的事情上为自己带来烦恼,还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受苦。我们应该自我反省自问,倒数时光,我们
温暖之家时间:2024-11-08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正月初三,李世民为庆祝自己的全面胜利,借春节之时宴请文武百官,并命乐工高歌猛奏《秦王破阵乐》。贞观七年(公元633年),李世民根据多年戎马生涯
玄奘精神时间:2024-11-06
第十一章 胜任生命中的每一个角色于危难时方显英雄本色,勇气与责任,玄奘挺身而出!一个人只有为自己的事业、国家、民族感到自豪,才能赢得全世界的尊重;是顶峰,也是刀
玄奘精神时间:2024-11-06
佛教经典中常赞叹佛陀有三十二种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所以我们在佛教寺院中看到的佛像或菩萨像,不仅身形健硕、相貌庄严,而且神情愉悦、慈祥,这实际上反映了佛教对于健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三、中国禅门的主要旨趣禅宗的精神以对生命的智慧有哪些教益?我们可以从禅宗的一些文本和故事中,自然领悟到很多非常有趣的东西。禅宗在中国佛教各大宗派的发展中,我个人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2
第八章 空与智慧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宋无德禅师就佛学而言,当一个人把种种罣碍、尘劳和烦恼洗净之后,自己的心智获得自|由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2
第九章 在见性中实现生活云月是同,溪山各异,万福万福,是一是二。宋无门和尚禅的本质是示导见性。禅家说,见性成佛。见性是真我的自然流露,不是凡我的放纵与浪漫。禅的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1
一个青年去寻访住在深山里的智者,想向他请教一些人生问题。“请问大师,在人的一生中哪一天最重要?是生日还是死日?是初恋开始的那一天,还是事业成功的那一天?”青年问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6
感恩是佛学、佛教对信众主张的一种基本生活态度。佛学理义中有报四重恩的教理,即:报佛恩;报父母恩;报国土恩;报众生恩。感恩一词,也极容易理解,莫说有点文化,即便是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7
青莲师兄:一经四咒已融入我的生命我是一个70后,父母是那个时代少有的知识分子,从小就是一个安静的女孩子,有3个姐姐1个弟弟,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我却很受父母的宠爱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08-19
生命就是一张福报卡,当我们没有去积累福报,福报卡里就没有积蓄,所以我们才会缺乏钱财。很多人在工作的时候能偷懒就偷懒,心想既然工资已定,就不需要这么卖力。这就是没
佛答时间:2024-08-18
诸比丘,此生命之始不要知。被无明覆盖、被贪欲束缚之有情众生,相续沉浮,轮回世间之最初无可知晓。《相应部》佛教徒不仅把生死轮回看成是一种理论,而且视其为可以被证明的真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17
能看到别人的错误,是清;能看到自己的错误,是醒;能够承认自己的错误,是坦;能够改正自己的错误,是诚;能够发现自己的优点,是聪;能够发现别人的优点,是明;能够学习
禅茶文化时间:2024-08-11
在泰国这个佛教国家,供养三宝,请出家人到家里用斋,是最平常的事,因为学佛的弟子相信这是累积福报最好的机会。为什么供养法师会有福气呢?因为出家人所做的事情就是佛陀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7
依空法师-人间巧喻:66不老的生命波罗奈国的年轻国王登上王位,励精图治,对于国家的内政、外交、财税、农林、粮食等方面施攻,大事改革,一心要把国家建设成富强兵的大国。国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4
达真堪布:生起一刹那的嗔恨,不仅生命缩短了一刹那,心的相续也被染污了一刹那贡高傲慢看不起你,凌辱你的这个人,若是各方面比你优秀,或者你做错了什么,他凌辱你也许能
为人处世时间:2024-08-02
一个屡屡失意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普济寺,慕名寻到老僧释圆,沮丧地对他说:人生总不如意,活着也是苟且,有什么意思呢?释圆静静听着年轻人的叹息和絮叨,末了才吩咐小僧
品茶论禅时间:2024-07-25
咒语,是再科学不过的事了,持咒诵经不仅能让我们接收到宇宙的能量场,领受到不可思议的生命神奇力量,而且还能增长人的智慧,创造幸福的人生。但是,在浩瀚的佛学世界中,
佛教知识时间:2024-07-14
三、从死后的处理说到死亡的观念生死事大,世界各地因为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不同,对于死后的葬仪也各自相异。在尸身的处理上,有土葬、火葬、海葬、天葬、立葬……等不同
星云法师时间:2024-07-01
生命随笔我们每个人都是大海中的一朵浪花,不论我们如何的自以为是,爱恨情仇,互相咒骂打斗,终归是大海的寂静。当放下了“我”的狭隘观念时,当下即是无量时空的宇宙,无始无终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