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禅须顿悟本心,直下相应,一切繁兴,常不离此
论到佛法大意,本来头头彰显,不待言说,言说不及。若欲方便开演,则尘说刹说,说之终不能尽,今又安从宣扬起耶?夫佛法虽不单为吾人之需要而施设,亦不单为吾人之需要而存在,但吾人欲信解行证于佛法,必先知吾人于佛法有必须之需要,心志乃能坚切;故今且就吾人之需要上一推论之。
通常所谓吾人者,实唯指此身命而言。失此身命,即无所谓吾人,故吾人以维持保护此身命之生存安全为第一需要,而衣食住等等资生之具,及营谋此资具之事业尚矣。然此身命资具非突焉而集,盖有从之而出生,而长存,而归著之处。故上之则有宗祖父母,下之则有子孙云礽,更自伯叔兄弟,旁及姻娅戚畹而有此大家族,光前裕后,养生送死之需要矣。以今察之,家族又栖寄于群众之社会,使无秩序安宁之社会,则家族亦不能保其团聚传续之繁荣,故秩序安宁之社会,亦成需要。更进而察之,则社会之安宁秩序,又须有强固严整之国政以保持之,故强固严整之国政为尤要。然使国与国常相战争侵伐,则大地莽莽刀兵之劫至无时,国群家资之为身命所需要者,仍无以保全,则太平大同之世界又尚矣。推至太平大同之世界,庶乎完成保持身命之需要矣;然旱潦不时则饥馑洊至,阴阳失调则疾疫流行,其所以困厄身命者犹在,才可寄其希望于化学、农学、物理学、生理学、医学等等进步以免除之耳。藉令刀兵、饥馑、疾疫之三灾皆灭,而人生身命之安全达于极度,但人身生活之命限殊促,上寿百岁,世不数觏,五十今衰,七十古稀,极全世界人类所传承、所创造之智力用以保持之者,卒不过占空间者数尺,占时间者数十年之身命,老死一至,即归澌灭。尧跖同为腐骨,圣愚尽化黄土,草、木、禽、虫,朽亡无择,不亦大可哀欤!或曰:吾人行孝慈于家族,则祖父孙曾之彝德有恒;立忠信于国群,则社会政治之功业可崇;施仁义于世界,则人道文化之言教垂久,使吾人死而不死以常存者,固有此立德、立功、立言之三不朽在焉。然此三者之所以为人称诵不衰,亦只以相续相互能维保于身命而已!微论其保持之者,仍皆为一个一个数十寒暑即消灭之身命,都无价值可言。即就其相续以言,子孙相续,无不灭之家族;君民相续,无不灭之国群;人类相续,亦无不灭之人类,及无不坏之世界。家族、国群、人生、世界皆灭坏之时,此三不朽云者,亦尚能保存而不朽乎?故此之不朽云者,亦不过茍延残喘,慰情聊胜。使吾人仅如此者,其最后之结果,卒不免归于断灭虚无而已。欲求所谓不虚此一生者,终无所得,不尤深可哀欤?
夫既得此生,当求不虚得此生,若使此生终归断绝,则今亦安用维持?由维持此生命而得不虚之真果,于身命乃有维持之必要;故既能满足维持身命之需要,当以求其不虚此一生为尤大之需要。于是探究生生不生、化化不化之本元,或名之曰天命、天性、天理、天主、自然、自在、大道、大梵、太极、真宰、上帝、神我等等,而崇拜皈命之,以冀保存其最高永久之价值,或乘万化而无极,或登九天而永生,则从凡夫又转成外道,认有漏业果为真常觉性,业尽果坏,依然一场落空。至此、则欲求不落空亡而成实效,惟佛法乃成第一需要矣!
佛法最初浅之说,即在能供给凡夫所希望不虚此一生之需要,而发明从惑起业,由业招报,得报又起惑之正因缘生果义,以破除外道之邪因、无因。使先有以发见惑业果三流转不断之生死苦轮,方知外道所崇拜皈命者,正此生死流转之苦果所依起之惑业而已。既知生死流转之苦轮,及见苦果集起之惑业可断,则苦网可得解脱,而当修戒定慧等种种正道以超出之矣。故欲了脱生死,当先了知生死,知苦、即是了知苦惑业苦之牵率流转,修道以断集、证灭,即是了脱生死。凡外且未能了知生死,又安能了脱生死乎?了知生死则便见一言一行之业皆将展转获果招报以相续无尽,已足使吾人得知前无始、后无终、内无中、外无边之业果恒流,价值不灭矣。此为人天业果之教。然或善、或恶、或罪、或福,浮沉不定,升降无主,非修生空慧以根本解脱之,则常处劳作忧虑之中,难免危怖!故三界不啻火宅,而三乘竟出苦门也,此为三乘解脱之教。虽然,三界之苦,招由妄业,妄业之兴,乃依迷惑,迷惑而有、有非真,有如睡心之梦事,譬眚眼之狂华,故彼业果当体空寂,但能智照现前,本来德性圆成,此为大乘般若之教。设非佛法,吾人终末由捐众累而圆万德,故惟佛法为吾人最切之需要。
然佛之法门,方便无量,虽一切皆能得入,而在此邦,则北宋来要以参禅、念佛二门为实践之行。参禅须顿悟本心,直下相应,一切繁兴,常不离此,盖非大力量人一站站住者不能。余虽觉悟,其力未充,尤不免随无始业习暴流以流转,则非以戒定慧法一门深入,久久修习,以转其现业流识不可,此则念佛一法,亦为具足戒定慧法一念中修之妙门矣。然专念阿弥陀佛以求往生极乐净土者,因此方恶缘充满,众苦逼迫,生命呼吸,尤为危险,长劫修行以转识成智,艰难不易!于是本师释迦佛引同十方诸佛,皆恳切示教吾人:在西方有一极乐世界,乃阿弥陀佛本行净愿所成,专以不可思议愿力摄受十方世界沉没在苦海中之众生,使藉登弥陀愿力大船,先诞登安养之地,然后于纯乐无苦诸佛菩萨常会一处之净土,闻法修行,以令有进无退。欲上此愿船者,一、须深信佛所示净土之教,真实不虚;二、须时时发速出娑婆苦海而往生极乐净土之愿;三、须止恶修善,力念阿弥陀佛,俾与佛之本愿及其净业相感应一致,则平日常为摄护,而临终决承接引,不致随杂业流转矣。斯又为吾头出头没于苦海而无力自拔诸众生所最需要之法门!吾人有感觉于佛法为需要者,即当勉力行之!
我们此生幸运得到暇满具德的人身,对于细微的取舍道理能把握的到,所以有闲暇与机会去行持。其他生命如畜生等,虽然各自具备了一些特点,但是却没有机会行持细微的取舍。因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20
第二篇 十字街头好参禅 - 佛法的政治观每当选举时节来临之际,许多候选人、助选人都很希望获得佛教团体的认同或推荐,而关心政治的民众,往往也争相了解佛教团体的想法与作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9
在有些人的观念中,之所以选择修行佛法,大部分是因为生活出现了问题。他们认为,有的人突遭不幸,心情郁郁,学佛是想找寻一个心灵的寄托;有的人脾气不好,难以改变,是想
佛答时间:2024-12-19
一日,洞山良价禅师上堂,座下有僧问:时时勤拂拭,为甚么不得他衣钵?未审甚么人合(应当)得?良价禅师道:不入门者。那僧道:只如不入门者,还得也无?良价禅师道:虽然如此,不得不与
禅宗公案时间:2024-12-18
人生最美的心境一位老先生怀抱我家门前清洁,别人家门前也该干净的心念,每天都去打扫街道。他以实际的行动来爱乡里、爱别人。二、三十年来,不管是刮风、下雨,从未曾间断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辑四 至爱篇人生有爱无憾事罹患癌症的慈诚队队员,在队友的细心照顾下,生理与心理上都获得了一股温馨的暖流。人与人之间,若能彼此扶持、相互关怀,社会便能呈现一片祥和!慈济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五、佛教对欲望的态度佛教对欲望所持的态度是什么呢?同样是遵循中道法门。佛陀不主张偏离中道的禁欲。他通过六年苦行,体会到一味禁欲对修道并无意义。盲目的自苦,既没有理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8
一、什么是欲?欲就是人类的欲望希求,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精神上的希求;二是物质上的希求。前者属于心理欲望,后者属于生理欲望。人类的欲望无穷无尽,所以,经典中将我们这个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8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在我们学习实践当中,最主要是僧宝,先是依僧宝而闻法,以开智慧而见佛。所以佛法一代一代传下来,非常的不容易的,除了内在有浓浓的那份情感,那种信仰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2
解脱生死的确是身为佛教徒,无论出家在家都应慎重面对的根本大事。此语并非表示佛教徒是出世的、是逃避社会责任的;相反的,身为一个佛教徒,更应该作为表率,尽心尽力去,一般公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8
临安府净慈肯堂彦充禅师,东林□庵道颜禅师之法嗣,俗姓盛,於潜(今浙江临安县境内)人。彦充禅师幼时依明空院义堪禅师出家。受具足戒后,彦充禅师即游方参学,先后礼谒过大愚宏
禅宗公案时间:2024-11-26
一、以佛法研究佛法来宝岛一年,对于佛教的近代作品,读了不少,而最使我同情的,引起非常感想的,是这样的一句:「我们应以佛法来研究佛法」。这是绝对的正确!「佛法」,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3
二、佛教之兴起与东方印度一 东方与西方印度文明的开拓者,属于西方移入的阿利安人。印度的每一区域,都曾渗杂了阿利安人的血统;每一思想,都曾受过阿利安传统文化的熏陶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3
四、密教之兴与佛教之灭──『印度之佛教』第十七章──一 秘密思想之滥觞佛元八世纪以降,秘密教日见风行,以身语意三密相应行,求得世出世之成就果也。密咒远源于吠陀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香道茶道花道都为生活的艺术,从贵族拓展到平民生活的细节中,至今仍生机勃勃。香道与茶道和花道并称为三雅道。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茶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
香道与生活时间:2024-11-16
我们推广的是 圣 玄奘大师的如来藏妙义亲爱的朋友,您想了解:什么是真正的佛法?如何快乐学佛?佛法如何让我们断除烦恼?请联系我们电话:151 9580 6515微信:151 9580 65
文化资讯时间:2024-11-15
药师佛法门小常识药师法以药师如来为本尊﹐为息灾﹑除病﹑延命等目的所修的法门。其中﹐天台密教则以七佛药师为本尊﹐故谓为“七佛药师法”。药师净土药师净土(净琉璃世界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7
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浙江崇德(今属桐乡县)人。丰子恺多才多艺,既是著名的画家、木刻家,又是颇有成就的散文家,并擅长书法,精通音乐。丰子恺的散文,在我国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2
邪YIN会毁掉我们的人生的福报我们的福报是:健康,寿命,面貌、事业、名声、家庭、财富等等。 一、健康: 中医认为肾上通于脑,主骨生髓,脑为髓之海。《黄帝内经》中说:“
戒邪淫故事时间:2024-10-26
虽然从政治和社会的权力关系而言,现代化一重要的意义在于宗教与政治之间形成了政教分离的格局,从而把公共性的社会空间交于俗世性的政治去处理,宗教逐渐从全能性的意识形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2
第三章、佛法究竟主张什么样的人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只顾耕耘,不问收获。尽心尽力,不贪不求,无疚无愧,自在自得。领悟了佛法的宇宙观和因果观,佛法的人生观也就顺理成章了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第四章、究竟应当怎样修行佛法不离佛法行世法,不废世法证佛法。佛法之修行,被蒙上了太多的神秘色彩。结果,不仅佛门之外的人如堕五里云中,难明真象,而且连诸多佛门之内的人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前言佛教,严格地说,并不是一种宗教,因为它不仅不信仰一个至高无上的神灵,而且根本是无神论的。佛教是佛陀的教诲,一定要说它是宗教,也只是意味着它有所宗(宗旨)有所教(教诲)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第一章、佛教如何看待宇宙有乃空现,莫讳空而执有;空在有中,非灭有以明空。本章副标题中的后一句(空在有中,非灭有以明空),是江味农居士所著《金刚经讲义》卷三第37页的一句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问题】顶礼嘎玛仁波切!请活佛开示,从佛法因果角度来看,应该如何理解犯太岁和本命年?【嘎玛仁波切答】总体来讲,犯太岁、伤太岁等,是依照道教的说法。藏传佛教里面,一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6
将谈斯旨,须先声明者二事。一、凡学各有其学之相貌,如一般人有一般人之面貌,瘦者、肥者、白者、黑者不一而足,今欲认识其人。则只认明其人之为白、为黑、为肥、为瘦而已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5
[释了幻]婚姻与佛法:声闻、缘觉乘的离欲观 声闻、缘觉乘的离欲观声闻乘:指听闻佛陀声教而证悟之出家弟子。缘觉乘:不必亲闻佛陀之教说,系独自观察十二因缘之理而获得
悟性时光时间:2024-10-11
黑龙江大庆市佛教协会举办第二届学习佛法交流会交流会现场法喜充满2012年7月14日至15日,黑龙江省大庆市佛教协会第二届学习佛法交流会在大庆市净觉寺隆重举行。大庆市佛教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10-10
前言根源于佛陀自觉的佛法,自印度南北分传,为了有益于人心,为了解决世间的苦痛,法门竞出:或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或说世间一切善法皆是佛法;或说不净观是甘露门;或说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9
首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人与自我的矛盾、人与社会的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三大基本矛盾,自古及今,这三大矛盾始终存在着。正是在努力缓解这些矛盾的过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7
世间人常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这是自古以来,大家所体会到的事实真相。为什么会不如意?受业力的支配。什么叫业力?妄想。我们成天想东想西,成天在打妄想,妄想的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6
无论谁学佛都想改脾气,为什么改起来那么难,甚至继续挑丈夫或妻子的毛病?想管对方,遇到不同意见的时候还在辩论,总是生不起恭敬心,这一般都是不深信因果造成的,这个因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2
弘扬律学传统 教化参悟人生荆三隆佛律,汉语意为“灭”或“调伏”,又释为“量”,所谓量罪之大小,轻重,分别犯与不犯。因此对之于律,分别有四名:灭:调伏:解脱:戒。从佛教教义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9
现在在中国谈起佛教,常常会受到别样的眼光。反应常常会是那是迷信、太消极,太保守。把佛教作为智慧之学,最起码作为哲学思想来看的,真是少得可怜。智慧的佛教,教人获得
文化漫谈时间:2024-09-19
关于弥勒菩萨与弥勒净土的倡行,已渐受关注,大抵来自太虚大师执议人生佛教有关,尤其在弥勒菩萨乃是当来下生弥勒尊佛的忆念中,现在兜率陀天内院为补处菩萨,为本师释迦牟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8
佛法在世间(三则)刘先和一、善良与慈悲我长久以来总是认为,善良就是慈悲,慈悲就等于善良。从对妻子的观察中我才得知,二者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妻子心地很善良,极富有同情心,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6
自古以来,信佛的人很多,而成佛的人很少。仔细检讨一下,不是佛法不灵,而是信佛的人动机不纯。绝大多数人,名义上在学佛,而潜意识里却只想求佛——求佛菩萨保佑我逢凶化
佛答时间:2024-09-04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浅释》◎一九八三年宣化上人讲述于美国加州洛杉矶金轮圣寺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如是我闻”,在
宣化上人时间:2024-09-01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我们想要影响其他人生一种信心,自己就要实实在在地去行持佛法,所谓“依教修行”,依佛所说的教法去修行。这个修行,我们知道一点就修行一点,知道多少
宣化上人时间:2024-08-31
什么叫灵验?古人有句话说,「诚则灵」。法门,《金刚经》上说得很清楚,「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为什么这个人念得灵,那个人念得不灵?不是法门的问题,是诚敬心的问题。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30
不以凡夫衡量佛法至尊上师达真堪布仁波切致佛子们的一封信(连载一)各位佛子大家好: 随喜你们为了父母众生的解脱而精进修行的功德! 随喜你们在各自的生活与工作中为父母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08-29
「四不」原则健全我们的人生星云大师我这一生周游世界,云水行脚,到过不少地方,但在今天来到这“第一城”,感到特别荣幸。我虽然还没有仔细参观,就已经感到这第一城的宏
星云法师时间:2024-08-29
要想尽量摆脱痛苦和烦恼,让自己每一天都活得开心自在、了无遗憾,也并不是非常难,只要你相信因果,记住“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句话。几乎每个人的一生,都不会是一帆风
因果报应时间:2024-08-26
基本佛法 3布施供养法增比丘(Bhikkhu Dhammavaro)布施是以自己所拥有的物品施与他人,这是舍与的思念(cetanā),在执行时能消除对布施物的执著,在业报上是能获得财富。布施能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3
轮回真实案例:毁谤佛法后世成哑女自从看了邓老师网站上的有关催眠案例后,心里非常激动,一直想联系邓老师,凑巧的是邓老师刚好有空,我便匆匆的赶到邓老师的工作室。第一
因果轮回时间:2024-08-22
轮回真实案例:人生不幸真是老天不公吗? 笔者:下面两文是笔者转自无量光催眠工作室的博文。可见一个家庭中的成员或同事都不是无缘无故的来到你身边的。为什么?因缘使然
因果轮回时间:2024-08-22
“观自在”是观世音菩萨的另一个名号,但事实上,观自在也不一定是观世音菩萨,而是我们每个人,我们自己就是观自在。你观察自己自在吗?你能自在,就能像观世音菩萨;你观
佛答时间:2024-08-18
第一苦:生作为七苦之首的“生”,就是活着。“生”乃是所有后续苦难的基础,活着就是受苦。正如几何学中的公理一般无需证明。 第二苦:老随着岁月的流逝,曾经的精力、健
佛教知识时间:2024-08-15
现在的人到寺院,烧烧香、拜拜佛,保佑我发财,保佑我开智慧,你说佛怎么这么倒霉啊?佛就是干这个的?愚痴到了极处了!我们现在做到的话,当下就是了。烧香,烧这么一个又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4
顶果钦哲仁波切:佛法,修行重于传授和讨论在过去许多生世中,我们曾经历各种状况,曾经富裕,曾经被敌人战胜,失去一切。我们曾享尽天道的欢娱,也曾是政治迫害的受害者。
禅理故事时间:2024-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