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学佛者与家人间的矛盾,其实不是学佛与不学佛的矛盾,也谈不上信仰和价值观的冲突,主要是亲人之间缺少正常健康的交流。”——希阿荣博堪布《透过佛法看世界》
在国外快十年了,2014年春,我回到中国,回到了熟悉的城市,和亲爱的妈妈一起住。
我们母女俩的生活是温馨的。我的回归让妈妈喜出望外,虽然我已长大,可在妈妈眼里我还是出国前的小女孩。我也享受着妈妈的爱,每天嗲声嗲气地说:妈妈我起来了,妈妈吃什么,妈妈我睡了,妈妈长、妈妈短……这种被妈溺爱的感觉,久违了。
可有些地方和以前不同了,因为接触到了佛法,遇到了上师,我再也不是那个叛逆的青葱少年。我喜欢诵经礼佛,还爱上了散步。散步的时候,大脑清净、空灵,路过的风景一闪而过,像是人生,再美的画面也不停地切换着。我喜欢一边散步一边观想上师在头顶,心里默默念着心咒。
(一)母女间的隔阂
这样的生活很美好,我以为可以一直这样下去,直到有一天。
我下班回家比较晚了,临睡前,我打开《普贤行愿品》,念道:“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妈妈突然气愤地推开我的房门:“够了,不要念了,往生!往生!我听到就来气,你是想我早点往生吗?你这样念,鬼会跟着你,等你往生!”(外婆去世以后,几次托梦给妈妈,于是妈妈就一直相信有灵魂的存在。但她对佛教一知半解,她觉得“往生”就是“死亡”的别称,所以讳莫如深。)
“妈,往生是活着往生,是内心脱离轮回,不是死的意思。如果有鬼跟着我,那我愿他们都往生极乐世界,多好啊。”
妈完全听不进去:“想什么,来什么,反正你不许再念这个‘往生经’了!”
我听见妈那么胡搅蛮缠,顿时没了耐心:“不是‘往生经’!如果真的有鬼,你这样不让我念,他们才会生气呢!”话一说出口,我就有点后悔了。留意自己的起心动念,说话的时候,已经属于冲动失控状态了。
妈怔了怔,摔门离开。为了不进一步惹火妈妈,我合上了经本,愤愤地关了灯,躺在床上睡了。
(二)矛盾激化
第二天是周末,在外面散步的时候,妈又开始大发雷霆:“散步的时候就散步,不要念佛!”
我试着和妈妈解释,可发现我们完全不在一个频率,说几句又吵起来了。
接二连三的事情,我难过极了,心里委屈,觉得和我妈完全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我甚至在想,为什么我会投胎做妈妈的女儿呢?妈对我好,可她从没走入过我的内心世界……满脑子的负面情绪,大半天我没和妈说一句话。
(三)冰释前嫌
我表面不说话,可心理斗争一直很激烈,内心一遍遍重复上师的教言:每个人都是我们的福田,每个人都是我们的老师,外境都是内心的显现……同时我也觉得内疚:连和自己最亲的人都处不好关系,影响不了他们,只能说我学佛太差了。
午饭的时候,我突然灵光一闪:对了,在国外读书的时候学过“三明治法则”,为什么不用这个方法和妈妈沟通呢?
“三明治法则”是一种沟通方式:简单的说就是提意见的时候,先赞叹对方优点,然后提出希望对方改进的欠缺点,最后再赞叹优点。不过,所有赞叹点和欠缺点都是要符合客观实际的。俗话说:“忠言逆耳”“良药苦口”。而这种提意见的方式,让忠言不再逆耳,像糖衣药丸一样,可以让对方吃了药,又心情愉悦。
我主动和妈妈说:“妈,我们聊一聊,这次用‘三明治法则’沟通。”妈妈也很好奇,马上同意了。她虽然年纪比我大好多,但内在一直是个好奇宝宝。
简单宣布了一下“三明治法则”的规则,我们面对面坐下,沟通开始。
1)我给妈做的“三明治”
赞扬:
1. 妈,我知道你很爱我,很关心我,每天做不同的好吃的给我,我嘴上不说,内心很感动、很温暖。
2. 妈,你是个艺术家,我从小就很骄傲有个会画画的妈妈。
3. 妈,你很善良,很有正义感。记得小时候,你邀请小乞丐去饭店吃饭,小乞丐被饭店老板驱赶,你就生气找老板理论:你说乞丐是你请的客人,谁都不许赶!我当时觉得妈好威风,我特别崇拜你!
妈,如果你能再提高下面的几点,你就完美了。
欠缺点:
1. 这段时间,你动不动就对我发火,我很难过。
2. 妈,昨天晚上我念经的时候,你这样对我大吼,我很伤心。其实你应该先了解一下经文的意思,再说我。
赞扬
1. 妈妈,我很多奇怪的想法、看法,你都会支持我。有时候我想,如果换作别的妈妈一定不会容忍我,这点我很感恩你的宽容。
妈妈双眼泛光,声音微微有些颤抖说:“妈妈知道了,妈妈接受你的建议。”妈是个急性子,像这样完全敞开接受我意见的,印象中真是第一次。
初步交流成功!
2)妈给我做的“三明治”
赞扬:
女儿,你学佛以后变得懂事、体贴。我这辈子最大的礼物就是你了。
……
欠缺点:
你上班的时候我就一个人在家,我很想和你聊聊天。你回家了,我想趁着吃饭的时候和你聊聊,发现你一边吃饭一边戴着耳机在听课。 散步的时候,我和你说话,发现你在念心咒,妈觉得挺孤单的……
没有吃完妈做的 “三明治”,我已热泪盈眶。听到妈说,想和人聊聊天,却被我冷落,顿时一阵揪心:“妈,我错了,我忽略了你的感受,以后我多多和你沟通! ”
我们俩都哭了……
上师说过:“一些学佛者与家人间的矛盾,其实不是学佛与不学佛的矛盾,也谈不上信仰和价值观的冲突,主要是亲人之间缺少正常健康的交流。”
反思:虽然我和妈平常在说话,可潜意识觉得妈妈不会明白我的精神世界,所以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很少。
(四)荒地原来是福田
经过了那次交谈,我开始慢慢尝试和妈妈分享学佛感受。我发现妈妈是信佛的,虽然她对“加持”“感应”这类一律不接受,但她喜欢我用科学的方式解释佛教。
妈妈说,她爱憎分明的性格也不是天生的,由于经历过***年代,人就不知不觉“厉害”起来了。
有时候,我觉得妈妈是位佛菩萨,她那种不轻信的性格对我学佛有很大的帮助。
1)让我对佛法的解释和理解更加科学逻辑化。
比如:一次妈妈问我,为什么要在佛前供花。我回答说:在佛前献花会得到佛的加持,让我们今世、来生相貌庄严。
妈妈立刻说我:迷信,愚昧!
于是,我学会了科学的解释:“向佛献花是一种调节自心的方式。当我们庄严佛像的时候,心也调到了庄严恭敬的状态。久而久之,这个美好的心理状态就会内化,而境由心转,当我们的心习惯性美好庄严,外境也会变得庄严、美好。
“进一步来说,当我们内心庄严,表情也就会庄严,而相貌是凝固的表情,久而久之,我们的相貌也会慢慢变得庄严。如果这种心理状态串习到下一世,自然就感得庄严的外表。”
妈妈听后,满意接受。
平日和妈妈解释这、解释那,我发现最受益的是我自己。以前行佛事已经成了习惯,根本不去想为什么,可被妈妈这么一问,很多问题真的去思考了。谢谢妈妈菩萨。
2)学会察言观色,不到说的时候绝不说。
一次我和妈妈谈起遇到上师三宝后的改变。我说,上师三宝就像我的再生父母。
妈问:“比我的恩德还大吗?”
本想说“是”,突然发现妈妈脸拉得老长——在吃醋。
妈妈看我没说话,猜到我可能要回答上师三宝恩德大,就生气了:“如果你没有父母养大,早饿死了!”
我马上说:“妈,你和佛是不一样的,不能相提并论。佛不止可以帮我,还可以帮助你和所有的人,不止可以帮我们这辈子,还可以帮生生世世。”
妈妈对我的回答还是不太满意,觉得我在偷换重点。
妈妈对我的爱,到底是执着的。但这也不怪她,妈还没有体会到佛法的好处,不可能有同感。
从那以后,我发觉观察对境说话非常有必要。说法的出发点是慈悲,是为了帮助别人,别人暂时不能理解的,就算再对也不能说了。
和妈“说法”,让我学会了不只动嘴,也要留心观察她的喜怒哀乐,一有超越理解范围的迹象,就要马上停止。学佛以来,我没有强迫妈妈做半点她不理解的行为,所以我们相处大部分是和谐的。
因为妈妈菩萨的调教,我几乎没有因为信仰的事和周围人发生过不快。
戒律的尺子,是拿来量自己,不是用来量别人的。只要我们不把自己的观念强加给别人、要求别人,社会上大部分人对学佛人都是有好感、敬重的。
3)分享法义,和妈妈一起长大
妈妈在欧洲住过几个月,很羡慕欧洲人举手投足的优雅。她说,和老外的素质相比,我们都应该自惭形秽。
所以我们母女俩有个约定,谁动作浮躁了,另一个人就要提醒。
所以,在外面散步,走着走着,我后背就会突然被人猛地一击。不用回头就知道,是我妈在用她猛烈的方式提醒我:走路不要驼背。有几次被她吓一跳,忍不住我就吼了:“你不要总盯着我的背了,烦死了!”
而我妈的毛病就是急。洗个碗,厨房里噼里啪啦,冷不防就打碎一只。我常常看不下去:妈,你优雅一点啊。妈,轻拿轻放。妈……她有时也被我弄烦了,对我反抗:“别吵了,到底我是你妈,还是你是我妈!”
一次《入行论》课上,法师分享了上师的一段开示:“由于珍惜和感激,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自然而然心怀恭敬。在这个浮躁散乱的年代里,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庄重而专注地做事,所以我们的生活中少了很多优雅的东西。”
我突然醍醐灌顶似的,恍然大悟。优雅来自珍惜和感恩,整个社会普遍浮躁,因为我们对“感恩”这个词太陌生了。
午饭的时候,我忍不住分享:“妈,我知道我们为什么不优雅了,因为我们不感恩。当感恩的时候,人们珍惜、恭敬,所以内心庄严,心庄严的时候,举止自然就优雅。
我一边说,一边夸张地做祈祷感恩的动作:“你看,感恩的时候,没有一点杂念的,身心庄重,全然打开,你看我是不是很优雅?反之,如果我不感恩、不珍惜,那做事都会随随便便的。”我一边说,一边又做了毛毛草草、东倒西歪的动作。
妈妈看了我绘声绘色的表演,信服地连连点头。
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当即,我们相互承诺,从此要生活在感恩的世界中,并约好从此相互监督。
很快,我和妈妈的对话变了:“感恩你做的菜”“感恩你给我泡的茶”“感恩今天的美景”……不知不觉,无论是心,还是行为语言,我们母女俩都越来越调柔了。
总结
我的妈妈真是一个很可爱的人,虽然她性格急了一点,但是单纯、善良,有一颗赤子之心。虽然她比我大许多,但她那颗想变优秀的心,和我一模一样!在我看来,想变优秀,并用佛法朝那个方向努力,就是在修行了。
我忏悔、后悔自己从青春期开始对她所有的不理解、不礼貌、不耐烦。
如果没有遇到佛法,没有遇到希阿荣博上师,我和妈妈的关系肯定不会那么好。我甚至会把妈妈和佛法对立起来,觉得她在阻碍我的闻思修。现在想想,周围人为什么阻碍我们学佛呢?还不是因为他们不明白佛法的好。我们应该把佛法运用在生活上,身体力行。当周围人看到我们的改变,知道了佛法的好处,自然就会对佛法心悦诚服了。
感恩遍知的上师,弟子的每一份善念都来自您慈悲加持。
文章转自菩提洲网站——佛子心语
四、密教之兴与佛教之灭──『印度之佛教』第十七章──一 秘密思想之滥觞佛元八世纪以降,秘密教日见风行,以身语意三密相应行,求得世出世之成就果也。密咒远源于吠陀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梦参长老,当代高僧,出生于1915年,现在五台山真容寺静修。1931年在北京出家,法名“觉醒”,他认为自己没有觉也没有醒,再加上是作梦因缘出家,遂自己取名为“梦参”。梦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20
要如何修行?有几个重要的观点是我们应当要先认识的。一般来说,我们所谓的修行都是礼忏、念经、念佛,或者上早、晚课。其实这样的修行是不够的,我们往往忽略了现前的境界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20
1、如何拜佛?礼拜时要注意,如果礼拜时很轻慢,怀着我慢心礼拜是不可以的,我的老师教我,绝不蹲摆拜垫,所以我们磕头都是往地下磕。弘一法师说礼佛还要摆个架子,这叫我慢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17
这被称为最美寺院,僧人闭关修行9年足不出户,连活佛都不得入内佛教在藏区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在整个青藏高原上,随处可见各式的寺庙。然而在众多的寺院中,这一座因其优
金玉良言时间:2024-11-16
虚云老和尚:若不持戒而修行,无有是处用功办道首要持戒。戒是无上菩提之本,因戒才可以生定,因定才可以发慧。若不持戒而修行,无有是处。《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告诉我们,不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1
从前有位虔诚的佛弟子,每天都从自己的花园里摘来鲜花用以供佛,法师见了,非常欣喜地告诉她,常常用香花供佛的人,来世会有庄严的相貌。这位佛弟子听了也很欢喜,她说:这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7
药师佛法门小常识药师法以药师如来为本尊﹐为息灾﹑除病﹑延命等目的所修的法门。其中﹐天台密教则以七佛药师为本尊﹐故谓为“七佛药师法”。药师净土药师净土(净琉璃世界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7
药师山近期发现有些修行人,因为因果业障关系,修行上无法突破,又急于上求佛道以致于身心俱疲。由于佛菩萨的慈悲心,故而以方便法协助修行人有一个身心的避风港。这就是净土法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1
姜见龙居士,字元标,江苏吴县人。曾经提倡设置免费提供贫民埋葬的义冢,以埋葬许多暴露于外的尸骨。有一年饥荒,损献钱财以赈灾,家道于是中衰,后来学习眼科来养活生计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29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瞋恚,就是很大脾气,很大的无明;这种无明,就是前生造罪业的根,所以才说:“无明火,老虎神,这是前生的罪孽根。”什么叫老虎神?老虎本来已经很厉害,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26
打破五蕴烦恼尘劳你想要有真正般若,必须要先照见五蕴皆空;没有烦恼,没有尘劳。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你应该用你的大智慧,不要用小智慧。大智慧才能打破五蕴的烦恼尘劳,小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25
虽然从政治和社会的权力关系而言,现代化一重要的意义在于宗教与政治之间形成了政教分离的格局,从而把公共性的社会空间交于俗世性的政治去处理,宗教逐渐从全能性的意识形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2
"无"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世间上的人总是在“有”上求,有车、有子、有钱、有名等,其实“有”还是有限、有量、有穷、有尽。佛法教我们从另外一个“无”上去思考,你“无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10-18
修行人应该是有感情的,我想,我们应该是容易被感动,被感化的。很多人学佛后,懂了因果报应,结果别人遇到了危难,遭到了报应,就用因果来衡量别人。好像他遇到灾难是罪有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7
第三章、佛法究竟主张什么样的人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只顾耕耘,不问收获。尽心尽力,不贪不求,无疚无愧,自在自得。领悟了佛法的宇宙观和因果观,佛法的人生观也就顺理成章了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第四章、究竟应当怎样修行佛法不离佛法行世法,不废世法证佛法。佛法之修行,被蒙上了太多的神秘色彩。结果,不仅佛门之外的人如堕五里云中,难明真象,而且连诸多佛门之内的人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前言佛教,严格地说,并不是一种宗教,因为它不仅不信仰一个至高无上的神灵,而且根本是无神论的。佛教是佛陀的教诲,一定要说它是宗教,也只是意味着它有所宗(宗旨)有所教(教诲)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第一章、佛教如何看待宇宙有乃空现,莫讳空而执有;空在有中,非灭有以明空。本章副标题中的后一句(空在有中,非灭有以明空),是江味农居士所著《金刚经讲义》卷三第37页的一句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问题】顶礼嘎玛仁波切!请活佛开示,从佛法因果角度来看,应该如何理解犯太岁和本命年?【嘎玛仁波切答】总体来讲,犯太岁、伤太岁等,是依照道教的说法。藏传佛教里面,一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6
将谈斯旨,须先声明者二事。一、凡学各有其学之相貌,如一般人有一般人之面貌,瘦者、肥者、白者、黑者不一而足,今欲认识其人。则只认明其人之为白、为黑、为肥、为瘦而已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5
[释了幻]婚姻与佛法:声闻、缘觉乘的离欲观 声闻、缘觉乘的离欲观声闻乘:指听闻佛陀声教而证悟之出家弟子。缘觉乘:不必亲闻佛陀之教说,系独自观察十二因缘之理而获得
悟性时光时间:2024-10-11
黑龙江大庆市佛教协会举办第二届学习佛法交流会交流会现场法喜充满2012年7月14日至15日,黑龙江省大庆市佛教协会第二届学习佛法交流会在大庆市净觉寺隆重举行。大庆市佛教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10-10
香在佛教修行中的作用烧香是佛教信众随缘而行的正常行为,早起一炷香,诵经礼佛要上香,节日要上香。但是到底为什么要烧香,烧香的真正作用是什么?有多少人在思考这个问题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8
前一段时间我也讲过,虽然自己修得不好,但二十多年来基本上没有中断过念《普贤行愿品》。希望道友们今后也要坚持念《普贤行愿品》。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最好是借助共修的
文殊花开时间:2024-10-02
前言根源于佛陀自觉的佛法,自印度南北分传,为了有益于人心,为了解决世间的苦痛,法门竞出:或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或说世间一切善法皆是佛法;或说不净观是甘露门;或说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9
觉悟与奉献新世纪佛教的修行与生活理念华方田说到觉悟与奉献,极易使人想起多少年来我们所经历的思想教育。这里我所说的觉悟与奉献是佛教对人生的阐释,是现代佛教徒所应提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8
我们初信佛的人有什么毛病呢?太贪心,贪大,贪多。看着《普门品》,你就念《普门品》了。一看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这也好,也念。《金刚经》也好,我要生极乐世界,又念《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7
“信佛就是指信你自己的心”,但这个心,应是清净不染心,不是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指信自己的心,也就是自皈依。‘善知识!自心归依自性,是皈依真佛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6
无论谁学佛都想改脾气,为什么改起来那么难,甚至继续挑丈夫或妻子的毛病?想管对方,遇到不同意见的时候还在辩论,总是生不起恭敬心,这一般都是不深信因果造成的,这个因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2
问:“佛菩萨还受不受因果报应?”答:这个问题,过去百丈大师遇到老狐狸曾经问过,问的话就是“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跟你这话的意思完全相同。老狐狸过去生中是讲经说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0
现在在中国谈起佛教,常常会受到别样的眼光。反应常常会是那是迷信、太消极,太保守。把佛教作为智慧之学,最起码作为哲学思想来看的,真是少得可怜。智慧的佛教,教人获得
文化漫谈时间:2024-09-19
佛法在世间(三则)刘先和一、善良与慈悲我长久以来总是认为,善良就是慈悲,慈悲就等于善良。从对妻子的观察中我才得知,二者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妻子心地很善良,极富有同情心,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6
达真堪布:不取舍因果,哪里还有修行呢?只有佛法才能解决一切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佛讲出了三世因果的道理,通过这些因果关系,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前世不修今生苦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09-06
文革时,一女被剃了阴阳头,公众批斗,当众羞辱,该女是一位有身份的人,虽学佛多年,但还是难忍如此大辱,当时死的念头都有了。禅门大师贾题韬当时递一纸条,该女豁然开朗
佛教知识时间:2024-09-06
自古以来,信佛的人很多,而成佛的人很少。仔细检讨一下,不是佛法不灵,而是信佛的人动机不纯。绝大多数人,名义上在学佛,而潜意识里却只想求佛——求佛菩萨保佑我逢凶化
佛答时间:2024-09-04
常想睡觉就是业障,如何克服?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为什么好睡眠呢?就因为饮食不调。或者是吃得很多,就生出一种食困,吃完东西就想要睡觉。你若是把饮食调得恰到好处,吃东西
宣化上人时间:2024-09-02
修行三秘诀若不能谦虚忍让,不肯承认自己的过错,就会有很多障碍。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修行不可各处卖修行,卖广告;一卖修行,就会着魔。有些修行人是诸佛来护持,有的是菩
宣化上人时间:2024-09-02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浅释》◎一九八三年宣化上人讲述于美国加州洛杉矶金轮圣寺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如是我闻”,在
宣化上人时间:2024-09-01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我们想要影响其他人生一种信心,自己就要实实在在地去行持佛法,所谓“依教修行”,依佛所说的教法去修行。这个修行,我们知道一点就修行一点,知道多少
宣化上人时间:2024-08-31
什么叫灵验?古人有句话说,「诚则灵」。法门,《金刚经》上说得很清楚,「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为什么这个人念得灵,那个人念得不灵?不是法门的问题,是诚敬心的问题。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30
不以凡夫衡量佛法至尊上师达真堪布仁波切致佛子们的一封信(连载一)各位佛子大家好: 随喜你们为了父母众生的解脱而精进修行的功德! 随喜你们在各自的生活与工作中为父母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08-29
基本佛法 3布施供养法增比丘(Bhikkhu Dhammavaro)布施是以自己所拥有的物品施与他人,这是舍与的思念(cetanā),在执行时能消除对布施物的执著,在业报上是能获得财富。布施能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3
轮回真实案例:毁谤佛法后世成哑女自从看了邓老师网站上的有关催眠案例后,心里非常激动,一直想联系邓老师,凑巧的是邓老师刚好有空,我便匆匆的赶到邓老师的工作室。第一
因果轮回时间:2024-08-22
佛陀传授给我们许多慈观的方法。有一次,一群僧侣对佛陀说,他们丛林寺院附近有精灵作祟,造成许多困扰。佛陀于是对他们说了《慈经》:希望达到安乐平静的人,应学行正直、谦恭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18
修行人最需要的品质是什么呢?就是知足心。知足,是我们修行必不可少的因缘。我们修行时,会出现不知该如何修行的违缘,但若我们有知足心,则不会出现违缘,反之若没有知足
藏传佛教Buddhism时间:2024-08-18
修行,不一定要到寺院,也不一定要像老僧入定,其实在我们的生活里,做人处事都应该要有修行,有修养。日常生活的修行包括:一、衣食住行的修行:例如,穿衣只要朴素、保暖
佛答时间:2024-08-18
文:成刚法师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
佛答时间:2024-08-18
有的居士具备善知识的特点,可以帮我们更好的修行。而有些居士表面上“学佛”,但实际上却障碍我们!如果你身边有这四种“居士”,一定要注意了!一、跑跑居士跑跑居士,修
佛答时间:2024-08-18
现在的人到寺院,烧烧香、拜拜佛,保佑我发财,保佑我开智慧,你说佛怎么这么倒霉啊?佛就是干这个的?愚痴到了极处了!我们现在做到的话,当下就是了。烧香,烧这么一个又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