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知正念就是随时随地看护自己的身语意,使它们不偏离佛教的见解。
佛陀当年为弟子们开示的四念处法门,是很好的修习正念的法门。观身如身、观受如受、观心如心、观法如法。如实地观照身体、感受、心念以及一切事物、现象,不经由概念、解释,不预设结论,只是纯然、如实地观察、体验,慢慢看见真相,放下执取。这是四念处最初的含义。
这种方法更适合于生活环境和内心比较单纯、质朴的人,他们对事物的体验比较直接,没有太多概念、成见的束缚,所以当被教以“如实观照”时,他们能知道怎样是如实观照。
可是对于另一类人,比如现代社会的大部分人,如实观照的方法或许并不是最有效的,因为内心太浮躁,成见太深,概念太多,被各种各样的潮流、价值观洗脑得太厉害,四面八方潮涌而来的信息太多,让他“如实观照”,他一定是大玩概念游戏而不自知,烦恼不但没减轻,反而颠倒得更加自以为是、理直气壮。
曾有一位老喇嘛,第一次去到一个大城市,看见路上各种车辆气势汹汹地穿梭,浓妆艳抹、面目可怖的女子在身边走过,他想:“自己肯定是死了,中阴境界现前了,听见巨大、嘈杂的声音,看见光怪陆离的景象,还有张着血盆大口、令人恐惧的罗刹女,可不同书上描述的一样嘛!唉,上师不在身边引导,太不幸了!只好自己引导自己吧。”于是,他赶紧就地坐下来,拿出随身带的法本,开始大声念诵中阴救度文。
你说这位老喇嘛“乡下人进城,少见多怪”也好,说他正知正念也好,这不是我们在这里要讨论的重点。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久居城市的人大都对令老喇嘛惊恐的景象习以为常,甚至以之为美,同样的对境,反应却如此不同!
从佛法修行的角度说,如果太习惯于浮躁和成见,觉察力以及对简单事物的感受力就会越来越弱。这种情况下,很难做到“什么也不做,只是觉察、贴近纯然的体验”,更不用说由此而看到事物的真相。
如果一个人从小接触到的文化和价值观是以貌取人、以色相取悦于人,家里的大人、周围的人,都在这么做,那么潜移默化,他长大后对身体、色相的崇尚迷恋就会极其坚固。这就像是观修,他从小到大一直做“身体干净美好”的观想,而且修得很成功。现在你让他去“如实”观察身体的构成和运作,他不可能得出“身不净”的结论,他很真诚地认为身体的真相就是美加净。
同样的,对爱情、享乐等情感、感受的过度美化和强调,也是一种全民观修,大家每天接触的信息都在强化内心对这些的执著。
这辈子做了几十年“常、乐、我、净”的观想,突然要不观想了,很难,所以对我们来说,狭义的四念处修法更具可操作性,即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做反向的观想,先建立正确的见解,然后去串习。
我们对世间万象的实有执著,追根溯源都可以归结到对自我的执著上。“自我”由色、受、想、行、识这五蕴构成。其中,色就是这个身体。一般人都贪爱身体,觉得它很可爱,总想把它养得更好,更美一些,更健康一些,在这个过程中,也不断产生着烦恼。
身体是工具,在我们还能利用它时,不要故意去毁坏它,但也不要对它太执著迷恋,那样它就不再是工具而成为障碍了。
对治对身体的执著,应从不净观开始。反复观察人的身体是如何由皮、肉、骨、内脏、秽物等三十多种不净物组成,从而逐渐淡化对身体和外表的迷恋。
现在少有人提倡不净观,因为它太直接,令习惯于温情脉脉二手体验的人们很难接受。不过,越是难以接受,越说明执著深,也就越需要去正视和对治。
不净观可用于观察自己的身体,以减轻对自身的贪恋;也可以用于观察自己贪爱的某个人,以减轻对他的执著。现代人的苦恼很多都是由这两方面而来,为色相、情爱所困,痛苦不堪,非常需要修不净观。
但是,仅仅知道人体由各种不净物组成,并不能自然而然减轻烦恼,否则大家上一堂生理卫生课或者学一点解剖学的知识,就不会有苦恼了,又何必修不净观呢?
理解是一回事,观修又是一回事。知识爆炸的时代,人们太容易把知识当成经验了。然而,把菜谱背下来并不等于就能把菜做出来。观身不净不能止于知识层面的了解,也不能止于泛泛地一想而过。应该非常仔细地观想身体的每一部分,在脑海中将身体分解成三十几种不净物,各自摆放一堆。对于这一堆堆心、脑、肝、肺、指甲、毛发、津液、血液、筋、骨、皮、肉、肠、膜、大小便等,观想越鲜明越好,如在目前。除令人生厌的外观之外,这些不净物还散发着腥臭的气味。事实就是这样,只不过平时被一层皮肤包裹起来,看不见罢了。而这层遮挡真相的皮肤极为脆弱,稍有擦碰就破了,皮开肉绽的样子多么恐怖不必说,即使只是一点点破皮流血,那血液流出来,人看见,自然的反应也是害怕、恶心。
经由这个身体出来的东西,口水、指甲、汗、痰、屎、尿、呕吐物,不管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都没法让人喜爱。如果把它们装进一个塑料袋里,哪怕这个塑料袋再漂亮,估计也没人愿意拎着到处走。奇怪的是,我们每天实际上都带着一大袋这些东西,游来晃去、跑跳哭闹的,不但不介意,反而沾沾自喜,还总想把这个袋子弄得好看一点。
米拉日巴尊者曾说:“令人生畏的尸体,不就是现在的身体吗?”在现代人的经历中,生命更为直接的诸多面貌被遮掩、弱化了,我们没有什么机会去认识生命不太讨喜而实际无从逃避的另一面。
当有人死去,尸体往往是从医院的病房、手术室到太平间,到焚化炉,其他人远远看一眼,再看见的就是一个装饰美丽的小方盒了。你很难有机会近距离地观察一具尸体,所以也很难强烈地体会到这个平时爱护有加的身体原来也可以是这副模样。不过,去菜场、肉铺看看,那一扇扇胴体,一堆堆七零八落的骨肉内脏,应该也能有些感受。
有人说:“我爱对方就是爱他的一切,他的皮肉血骨我都爱,修不净观也不会有用。”这是没有真正去观修才会有的想法。你对他的爱不是天生的,也是长期串习的结果。难道不是吗?在你和他相识之前,你都不知道有这么个人存在,后来认识了,有了好感,接着天天观想串习,爱得死去活来。现在反过来串习,同样认真努力的话,量够了,应该就会有效果的。固有恒一的东西,我们没法改变,但既然这感情本是从无到有、人为增强的,那么就能人为削弱。方法是同一个:串习。
生活当中,我们对人对事,可不一直都在观想串习吗?来来回回串。一会儿这个好,一会儿那个好,一会儿高兴,一会儿不高兴,一会儿加,一会儿减,一会儿归零。
修不净观的目的是为了削弱对身体的贪执,并为进一步修人无我做铺垫,与慈悲并不相违。念身不净,对此有深切的感受之后,一方面,对身体的贪恋会削弱,另一方面,看到人们无视身体的真相,枉自贪著、受苦,心中愈发生出悲悯。
寂天菩萨在《入行论》中就把不净观作为入大乘菩萨行的一个基础修法。他还在书中幽默地说:有人说美化自己是为了让别人高兴,让人赏心悦目,既是这样,何不直接去美化别人的身体呢?相信那样也会让他高兴,甚至更高兴。
讲到不净观,或许有人会觉得这是小乘的修法,与大乘显宗的空观和密宗的清净观是否矛盾呢?
不净观是小乘行者的重要修法,但它不限于小乘,比如麦彭仁波切在他指导实修的显宗著作《净心法要》和《净心引导》中,首要讲到不净观,由不净观开始,一步步修到空性。
不净观的确与密宗的清净观不同。前者是教你如何对治烦恼,后者是直接告诉你烦恼本自清净。比如你走进一间光线微弱的房间,看见地上盘曲的花绳,误认为是蛇而感到万分恐惧,不净观相当于把“蛇”挑开,这样你就不怕了,而清净观相当于把灯打开,让你亲眼看见地上是绳非蛇,这样你也不怕了。
普通人眼中娑婆世界荆棘、沙砾、丘林、坑坎遍布的大地,实际上广大清净妙庄严,这在大乘显宗是八地以上的菩萨才能见到的,而密宗修行者一开始就如此观修。把一切都观为平等清净,这种修法的前提条件是:对上师三宝有不可动摇的信心,对空性有定解,二者当中至少要有一个,才谈得上修清净观。
密宗的上师或许会告诉弟子:他们看见的粪土实际上是黄金珠宝严饰的宫殿。如果这位弟子对空性的见解有所了解和体会,他会知道为什么粪土可以是黄金殿堂,虽然他还不能亲眼见到宫殿,但他有见解作基础,观修起来会比较容易。
或者这位弟子并不懂空性的道理,他不知道为什么粪土实际上是殊妙的宫殿,但他对上师的话深信不疑,既然上师说是,那么粪土就是黄金珠宝是宫殿,毫无疑问,只是由于自己的烦恼障蔽而暂时不能亲眼见到罢了。
这两种人修清净观都是可行的,而且我们可以看出来,后一种人,也就是依靠信心的那种,更加厉害,因为他的正见是直接建立在对境上,中间跳过了知识概念转换这一层,他的清净观受知见的干扰小。就像幼儿学习辨认事物时,大人直接拿个苹果给他看,说“这是苹果”,他或许没有什么“圆的”、“红的”、“香甜”的概念,但他知道这个东西就是苹果。
《杰珍大圆满》中说,密宗的根器在信心、精进、念、定、慧当中,最主要的是信心,信心越大,根器越利。学密宗要依止一位真正的具德上师,然后依教奉行,不疑不悔。如果对上师的言教并没有毫不犹豫全盘接受的坚定信心,一听他说:连污泥粪土等都本是清净庄严的坛城,世智聪辩的习气马上就跳出来:“那么脏的东西怎么会是清净的坛城?根本就是完全不同的嘛!”尽管嘴上不说,或者也跟着说“一切都是清净的坛城”,但内心深处的那个观念没有转过来。密宗修行者往往要依靠对上师三宝的信心,以这种信心不可思议的力量来降服自己的分别成见。
现在是密法广弘的时期,学密宗的人很多,可是一些人却忽视了密法对信心、菩提心、以及忏悔、前行、次第的强调,倒是喜欢断章取义地解释、演绎和实践密宗的一些概念。密法中讲清净观,他们就以为“修密法不必遣除烦恼,因为都是清净的嘛,贪、嗔、痴当然也是清净的。不仅不必遣除烦恼,反而烦恼是可爱的。”“我就是佛,学佛就是学我,修行就是我行我素。”……
密法的智慧善巧,一般人看不懂。观万事万物为清净庄严的坛城,不仅因为那是更接近究竟实相的,在《大幻化网》等密续中有诸多关于这一点的教证、理证;而且,从观眼前的泥土为庄严坛城,到观整个大地山河为坛城,观一切尘埃为坛城,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概念的偏执,对贵贱、净垢的分别、希惧,不知不觉间就淡化了。
观身体为佛的坛城,是要你慢慢去体悟年轻和衰老、美和丑、疾病和健康、香洁和污臭、自身和他人和众生的分别都只是我们的烦恼和业力因缘使然,它们在本质上没有区别。如果说,我的身体是坛城,值得珍爱,那么所有众生的身体都是坛城,都值得恭敬爱惜;年轻健康的身体是坛城,那么衰老多病的身体也是坛城。这样的观修是在不知不觉间削弱对自我、外表、差异的贪爱和偏执。
如果对密宗的清净观缺乏这种基本认识,也没有真正的明师引导和加持,仅凭自己的想当然,是很难修清净观的。
不净观则比较容易入手。这也是为什么大圆满祖师麦彭仁波切和其他许多大德在指导显宗的实修时,都讲到不净观,以此为切入点,进入无我、无常、苦、空的修持。
不仅我们的身体不像想象的那么可爱,我们的感受也是。感受分为苦、乐、舍(不苦不乐)三种。为什么说观受是苦呢?
感受是刹那不住、相续迁流的,没有一体不变的感受。现在是乐或舍的感受,接下去第二刹那,乐受或舍受的因缘具足,还是乐或舍的感受,第三刹那也是,第四刹那也是……如此接续下去,总会出现苦受的刹那。因为依靠前前的刹那产生后后的刹那,前面任何一个刹那缺失,都会障碍产生后面的果,因此,苦受出现前每一个乐受或舍受的刹那都是苦受的因。
道理讲起来就是这样,很简单,重要的是观察和反省,看“诸受是苦”到底是怎样在自己身上发生的。
“心”的范畴比“受”广,包括受、想、行、识,简单说就是观念、概念、思想、各种各样的念头。观心无常,越明确越细节化越好。比如,看见一件衣服,产生美、丑、或者不美不丑的想法,对衣服的不同部分又会有好、中、坏等想法,乃至对接触到的所有东西都会产生类似的判断,这都属于“想”。可知“想”非铁板一块,而是有种种想,衣服的美想、衣服的丑想、桌子的低劣想、车的中等想,并且每一种想又可一再细分。行、识亦复如是。
在《大宝积经》中,佛陀告诉迦叶:“心如河流,生灭不住。心如灯光,因缘所起。心如闪电,刹那不住。”
受、想、行、识皆是刹那不住、生而即灭的,如同流水和灯焰一般,看似持续不间断,实际上每一刹那都不同。“诸受类浮泡,诸想同阳焰,诸行喻芭蕉,诸识犹幻事。”当心里肯定“自己确实是如此”而生起定解时,在不忘失的状态中尽量安住。
如果前三种观察抉择做得好,以其修习力,观法无我便能比较容易。
如上所述,“了了分明地觉察此时此地”就是这样,是在正见摄持下的觉察了知。
——希阿荣博堪布《透过佛法看世界》
过去的已经过去,无法追回,而未来却掌握在我们手中。放下过去,立足现实,面向未来,这是我们对待命运唯一积极的态度。每个人就自身而言,最关心、最难捉摸的问题,莫过于命运。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2
布施的重点是指要自然生起给予的心,而不是指外在所给予的东西。戒律即是要能够守规矩。就好像在座有很多学生,学生们在学校守持校规,而在家的善男信女们尽到自己的责任,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19
在有些人的观念中,之所以选择修行佛法,大部分是因为生活出现了问题。他们认为,有的人突遭不幸,心情郁郁,学佛是想找寻一个心灵的寄托;有的人脾气不好,难以改变,是想
佛答时间:2024-12-19
对话如月草堂徐楚峰 揭秘沉香与生活沉香自古以来,即被列为众香之首,而大多数人只知沉香价格高昂,并不了解沉香背后的历史文化。近日,如月草堂香道文化的创始人徐楚峰接
沉香文化时间:2024-12-14
几年前,第一次看同修们推荐《僧伽吒经》。当时就好奇地浏览了一下,因为经中开头,用很长的篇幅,说读诵抄写此经的福德,如何如何不可思议。满脑子科学逻辑的我看完后狐疑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1
宋明一大雅沉香在文化中实属大端。宋明士人以焚香为常事,燕居而求幽玄霞举,沉香是不可或缺之物。既有刘克庄所谓沉水一铢消永昼,蠹书数叶伴残更,更 有曾几《东轩小室即
香道资讯时间:2024-12-08
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沙弥别行篇》解读第一章 出家的意义济群沙弥是出家身份的起点。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个人来说,当好如法的沙弥,将给未来僧伽生涯奠定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6
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沙弥别行篇》解读第一章 出家的意义济群第二节 劝说出家的利益这一部分,律祖引用《华手经》、《大智度论》等经论,进一步阐述劝说或辅佐他人出家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5
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沙弥别行篇》解读第一章 出家的意义济群第五节 出家者之凡福行谓有比丘出家已后,但知持戒,不志尚道。以戒为上,余悉不为。用为非道,内多嗔怒。自污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5
信众:我家里有一个亲戚以前学佛非常精进,可是他现在也不吃素了,也不念经了,请问师父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让他恢复精进的心。传喜法师:很多学佛的,偶尔的一个机会对佛有兴趣了,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3
梦参长老,当代高僧,出生于1915年,现在五台山真容寺静修。1931年在北京出家,法名“觉醒”,他认为自己没有觉也没有醒,再加上是作梦因缘出家,遂自己取名为“梦参”。梦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20
上师教言集:并非我有神通,不过我确实可以通过一个人说话做事等各方面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佛陀也曾说过,有烟之处必有火。想知道自己前世是什么,只要看看今生过得是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6
达真堪布:怎样对治盲修瞎练的风气学佛、修行一定要有方法。如果真想解脱、真想成佛,你修的法要具足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一个也不能缺少,如果缺少了,修行就不圆满、不完
谈佛说禅悟人生时间:2024-10-29
第一,闻香云。就是当一缕青烟飘过来的时候,我们可以凑着鼻子去吮吸它的芳香,轻轻的吸入,慢慢的品尝它的美味。第二。闻香韵。就是品尝一下香盒四周洋溢着的香韵,香韵和
香道历史时间:2024-10-23
香道讲究静观不语需要人们随着袅袅升起的轻烟静静地感悟其中的人生道理古人焚香是为了享受高雅也是宫廷贵族们显示身份的象征而在现代喧闹的都市生活中也需要这种动中求静的
香道道具时间:2024-10-21
贾宁燕老师是国家一级茶艺师,著名香文化推动者,香道课讲师。她和著名的茶艺大师乔木森老师学习香道多年。为什么香道课要让茶艺老师来教呢?慢与静,是品茶与品香的共需。
香道培训时间:2024-10-17
第四章、究竟应当怎样修行佛法不离佛法行世法,不废世法证佛法。佛法之修行,被蒙上了太多的神秘色彩。结果,不仅佛门之外的人如堕五里云中,难明真象,而且连诸多佛门之内的人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第九章 在见性中实现生活云月是同,溪山各异,万福万福,是一是二。宋无门和尚禅的本质是示导见性。禅家说,见性成佛。见性是真我的自然流露,不是凡我的放纵与浪漫。禅的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1
前几天,有一个居士有个附身的,来见我,见了我之后他跪在地下告诉我,他不是狐仙,他是黄鼠狼。为什么缠在这个人身上?这个人在过去生中伤害他们家十几口。也就是黄鼠狼,
向生净土时间:2024-10-01
2011年5月13日至16日,首届河北赵州禅临济禅生活禅学术论坛在石家庄市召开。山东大学哲学系教授陈坚在论坛中提出:禅宗的本质就是生活禅,而生活禅直接目的就是使平凡的日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9
觉悟与奉献新世纪佛教的修行与生活理念华方田说到觉悟与奉献,极易使人想起多少年来我们所经历的思想教育。这里我所说的觉悟与奉献是佛教对人生的阐释,是现代佛教徒所应提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8
鼓是怎样成为佛教法器的 鼓是怎样成为佛教法器的鼓是民间常见的打击乐器。世界各地鼓的种类、形状和称呼有很多,用于各种场合和仪式之中,如战场、殿堂、庙宇、舞台等等,
谈佛说禅悟人生时间:2024-09-24
人间佛教近几十年来的发展,既是中国佛教信仰传统的继承与光大,同时也是当代中国人间佛教新传统的建构。其中,净慧长老于1993年提出的生活禅信仰理念及其20年来的刻苦实践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0
从古到今,很多艺术家都将参禅打坐作为一种特殊的创作训练,因为禅意通常能给人带来参透人生的智慧。禅家认为,心与宇宙合一,人回归自然之后的艺术创作,才能真正展现心境
文化漫谈时间:2024-09-20
生活中的佛教蕅益大师的九华山胜缘智旭(15991655)大师,字蕅益,是明末清初高僧,后人尊为净土宗九祖。大师一生淹贯内外典籍,著作等身,严净毗尼,极阐净土。大师与九华山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6
诚心诚意的念,就有感应。念佛不是口念,「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念佛最重要的是要学佛的行宜。佛的行宜要怎么学?一部《无量寿经》就是阿弥陀佛的行宜,我们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1
怎样调试佛教与经济世俗性的平衡?周齐斋田是寺院的一个基本生资来源,不过,并非佛教寺院经济的唯一内容和形式。曾几何时,佛教寺院还被允许从事一些商业经营。尤其是"长生库"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09
大千世界,人来人往,人与人相遇,皆因缘分。但每个人身上都有磁场,会吸引磁场相同的人来到身旁。你是什么人,就会遇见什么人,你会遇见谁,取决于你是谁!1、你讨厌的人
佛答时间:2024-09-09
食物五行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来讲一讲吃东西,我相信很多人都欢喜听这个,因为人人都要吃东西。“食色性也”,我们欢喜吃东西,欢喜看好颜色,这是与生俱来的一种习气。你看
宣化上人时间:2024-09-01
问:我的朋友已经皈依了三宝,但是从皈依了三宝之后,常常有自杀的念头,一念经就会发狂,请问长老我应该怎么样处理?答:皈依三宝之后,常常有自杀的念头,一念经就会发狂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8-30
正念获得动力(MINDFULNESS GAINS MOMENTUM) 德加尼亚尊者 Ashin Tejaniya当你对于正念练习还是新手的时候,你不得不经常提醒自己保持觉察。开始的时候,你对于意识到失去觉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9
陆、福慧双修问:如何无我?答:只要不断培养觉性,觉性越高,我执就自然逐渐减少了。问:无我跟空一样或不一样?空是大乘后来传承的,一直强调空。在此一直强调活在当下,究竟是指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8
伍.练习境界问:何谓见法?见法意谓着所见的事物不同于世俗所见吗?答:见法是见到法,是要真正来练习,实际来修行的人,才见得到法。否则,就算我们跟别人讲,别人也听不懂。一般的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8
二、如何开悟?古来能证悟的高僧大德很多,开悟的方法更是千奇百样,其中有不少是看到自然界更递兴衰的现象而开悟的。譬如:灵云志勤禅师看到桃花落地而开悟,并且做了一首
星云法师时间:2024-08-28
\开启解脱大门之钥心纯粹接受的状态是非常短暂的思考过程,人们几乎无法察觉到。培养「念」的方法,是为展现心的潜力,注意力多强,「全然专注」即维持多久。「全然专注」因此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0
修行,不一定要到寺院,也不一定要像老僧入定,其实在我们的生活里,做人处事都应该要有修行,有修养。日常生活的修行包括:一、衣食住行的修行:例如,穿衣只要朴素、保暖
佛答时间:2024-08-18
文:成刚法师我们在家居士为了生活,还得有个生活手段,所以每天要上班,各自不同的职业,维持家庭生活。回家还有很多家务,大部分身心都得用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只能忙里
佛答时间:2024-08-18
我们在人生中如果有了烦恼,生起猛烈的贪嗔之心,此时应该如何对治呢?佛教中有许许多多的方法和智慧。我们身体上的疾病,可以到医院去治疗,而心里的这些疾病,就需要借助
清净的本源时间:2024-08-09
生活禅为赵州柏林禅寺净慧法师所提倡,是禅宗思想在现实生活条件中的具体表现,它默契了人间佛教思想,强调了禅最精要的内容:在生活中体味禅悦,在禅悦中落实生活。茶道是
行业资讯时间:2024-08-08
普洱茶可按高、中、低档分等级。高档次茶如:金瓜贡茶、极品砖(饼)茶、7266七子饼、宫廷、礼茶、特级;中档次茶如:7576熟饼、7432青饼,一级、三级砖茶,沱茶、一级到五级
禅茶文化时间:2024-08-05
1 念佛要怎样念?每天念多少?对于那些初发心和工作繁忙的同学,我教他十念法——尽一口气念十句,一口气叫一念,十口气,一天念九次,一次只要一分钟。2 念十句阿弥陀佛,一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04
达真堪布:生活是种修行佛法是种活法,生活是种修行。学佛修行能让人轻松自在,快乐幸福,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工作顺利,心想事成。我们明理了,心里就没有烦恼,没有痛苦
为人处世时间:2024-08-02
成刚法师答:念佛成片,究竟怎样才能达到成片呢?问:念佛成片,究竟怎样才能达到成片呢?师父:佛在阿弥陀经里,首先说极乐世界但有诸乐,没有众苦,说极乐世界的依、正二报,正报,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23
怎样挽回老公,是很多人在面对婚姻问题时迫切想要知道的。挽回老公,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人心易变,想要挽回老公,我们必须掌握他的心理活动,知
风水知识时间:2024-07-14
情侣之间很容易因为一时的争吵就分手,没过多久又会开始后悔自己的冲动。特别是男生在爱情中往往比女生更容易意气用事。复合是一门学问,不能随意对待。更不能操之过急。下
风水知识时间:2024-07-14
爱情总是会让一个人迷茫,很多的时候,自己月爱一个人,就越容易失去自己的本心,在相处和挽回的时候就没有办法做出正确的判断,最后以分手为结果。其实想要分手后想要挽回
风水知识时间:2024-07-12
生死是每个人都要去面对的自然规律。中国文化对于生与死的态度,自古以来真的是太沉重了,太不应该,也有些太落泊、太悲观了。世事本来无常,这些不必要的想法无形之中在每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12
很多时候,情侣之间的分手后,女生是在等男生先低头认错,等着男生来安慰哄自己。但是很多的 男生对于这些并不擅长,有的是把比女生惹的更加生气,有的则是根本看不出女生
风水知识时间:2024-07-11
很多时候,人只有在知道自己真正失去某个人的时候才会发现,原来这个人的对自己是有多么重要,才会知道自己对这个人的感情有多深。但是两人已经分手,想挽回娶不知道该怎么
风水知识时间:2024-07-11
很多时候,当自己和老公大吵一架冷静后才发现,你们之间的矛盾其实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生活的压力太大,自己有每天都围绕着柴米油盐酱醋茶打转,自己身为一个妻子的指责都
风水知识时间:2024-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