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看

若生起愤怒之心,任何东西都无法保护自己

佛学入门 2016-12-20

如果内心执守憎恨之念,

我的心灵就不能得宁静。

我也感受不到喜悦快乐;

内心只有烦躁夜不成眠。

这首诗里描绘出憎恨心的毁灭性效应,全都是清晰可见又立即直接的。例如说,当一股强烈的憎恨意念生起时,它马上就会以排山倒海之势完全压制个人,破坏内心的宁和镇静。当怨恨思绪驻存心头时,它会使人感到情绪亢奋急躁,失去食欲,进而夜难成眠等副作用都会出现。

平心而论,人类存在的目的是为了追寻幸福和满足。即使是从佛教徒的观点来看,当我们谈到快乐的四项因,或是完满的四因时,前两项指的仍是得到世俗意义上的幸福和喜悦,而暂把宗教或灵修上的终极目标,如解脱或开悟等先放在一边。而前面这两项追求喜悦与快乐的要素,也就是世俗所了解的意涵。要能更完全地体验喜悦和快乐的境界,关键在于个人的心灵层次。然而在追求喜悦与快乐的道路上,会受到众多因素影响,其中又包含我们一般所认为的快乐根源,那就是要具备健康的身体,因为这被视为快乐人生的必要条件。另一项要素是财富的累积,一般世人也视此为快乐和幸福的来源。第三项因素为有朋友或同伴为伍;一般咸认人生若要圆满幸福,就应该有些能信赖和倾吐的朋友为伴。

以上诸项因素确实都是快乐之源,但若希望能充分利用这些条件、达到享受幸福及美满人生的目标,那还需加上个人心境层次的考量。如果一个人内心存驻着憎恨思绪或强烈愤怒,就会摧毁健康,也抵消了其他正面因素。即使某人家财万贯,但若心境处于强烈愤恨的狂飙状态,也会对财富不屑一顾,只想弃之而后快。因此单凭坐拥财富,并不能保证就能得到喜悦或满足。同样的,当人处于嗔恨心境时,就连看到密友都会觉得「不顺眼」,觉得人家冷淡而陌生,或是「相当讨厌」。

这些指的都是:一个人能否获得喜悦和快乐,取决于个人的心境如何。所以我们先撇开修行法门的观点,就世俗的意义而言,就我们享受每天快乐生活的层面而言,愈能保持心灵宁静的人,就愈能享受快乐和喜悦的生命。

然而,在谈心灵宁和状态或内心平静时,切勿将其与完全漠然无动于衷的心灵痲痹状态混为一谈,因为后者是种无感情,类似「失心」或完全空洞的情形,这跟我们所谓的保持心灵平静宁和大不相同。

真正的内心平静乃植基于慈心和悲心。这其中蕴涵着极精细的灵敏度和情感。一旦我们缺乏内心修炼,无法维系心灵之宁静,那么无论外在条件如何有利,也绝对无法寻得喜悦和快乐感。另一方面来说,若是我们拥有内在心灵宁静的质素,以及某种程度的内在沉稳,那么就算外在物质条件极为不足,我们仍能拥有幸福喜悦的生活。

如果仔细省视我们内心生起的愤怒或憎恨之情,就会发现它是出自于受伤害感,是我们感觉无法得到他人预期的对待时所产生的挫折感。如果我们在当下就仔细检视这股愤怒生起的方式,就会隐约感到它其实是以保护者姿态,像个朋友般出现,来帮助我们对抗或报复那些伤害我们的人。所以当愤怒或憎恨之情由内心生起时,它看来有护盾或保护者的面貌。但事实上这只是幻影,它是在非常妄谬心境下的产物。

月称在《入中论》中提到,如果以牙还牙的报复手段,能够在某方面有所帮助,或能避免、降低已造成的伤害时,采用此策略或许还有些道理。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若是伤害已造成,那它就是发生过的事了。所以无论如何,采取报复手段都不可能减低或避免伤害之形成,因为这一切都已是既成事实了。

反过来说,若是不以容忍而用一种负面方式来回应困境,这么做非但不会有立即好处,反而会为将来的挫败预先埋下种子。从佛教观点来看,采取报复行为的后果只能由当事人来承担,所以生起嗔怒心不仅没好处,还会对个人的未来造成伤害。

然而,若是有一方受到极不人道、简直残酷到难以言喻的虐待,那么这个加害者本身可能会受到极严厉的果报。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采取反制行动。在此清况下,心怀慈悲而不带嗔恨地采取实际行动与之对抗,是有可能的。事实上,在佛陀誓愿中就有一项看法是,当情况迫不得已时,就要采取激烈的反制手段。而若是在情况需要时,一位菩萨没有采取强烈对抗手段,那他就算是违背了自己当初修行时的誓愿。

此外,正如《入中论》中所指出的,生起嗔恨心不仅会导致诸来生堕入「三恶道」﹙指畜生、饿鬼、地狱三道﹚,而且在嗔念炽旺、怒火攻心的瞬间,无论一个人怎么努力维持体面样态,那副憎恶的怒容都是十分丑陋的,那是种令人不愉快的表情,而且生气的人身上所散发出的磁波力也极具敌意。这些力量周围的人都能感受得到,其明显程度犹如我们感受到有一股股蒸气由那人体内散逸而出。这些微妙的情绪波动不仅人类能够感知,甚至连宠物或其他动物都会在那刻间尽量避开怒火中烧的人。

嗔恨心的产生带来许多立即后果,它会使发怒者的外形变得面目可憎。此外,当内心产生很强烈愤怒和恨意时,就会使我们脑中辨别是非、评估事情后果的部位,变得完全无法运作。盛怒之下的人,脑子根本无法发挥功用,就好像陷入疯狂状态似的。这些都是内心产生愤怒和憎恨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当思及嗔怒的负面及毁灭性后果,心中就了悟到,应该要让自己跟这种爆发性的情绪发泄保持距离。

若就嗔恨心所造成的毁灭性后果来考量,即使你是个百万富翁,也无法因财富而得到保护,你仍会受这些嗔恨力量的辖制,而知识也无法使人免受这些伤害。同样道理,法律或甚至核武都不可能保证你能受到庇护,无论防御系统是如何精细,也不可能使人受到保护,免于愤怒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更新于:2016-12-20 1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