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昔,佛陀游化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波斯匿王、毗沙王、优填王、恶生王、优陀延王,这五大国王以波斯匿王为首,会集于园观之中。
此时,五位国王聚集一处,各作此论:诸位贤达当知,如来所说五欲,是哪五欲呢?如眼睛见到色境而产生非常爱乐之念,这就是世人所希望的。如耳朵听音声、如鼻子闻香气、如舌头尝知味道、如身体能感受细滑,这五事即是如来所说的五欲。而此五欲中,何者最妙?是眼睛见到色境最妙?耳朵听音声最妙?鼻子闻香气最妙?舌头尝知味道最妙?还是身体细滑之触最妙?这五事到底哪一事为最妙?
其中优陀延王说:色境最妙。优填王认为:音声最为妙。恶生王论说:香气最为优胜。波斯匿王则论说:味道最为妙。而毗沙王则说:细滑的身触才是最胜。
这时五位国王说道:我们共同论说五欲,然而却不知哪个才是最妙?于是,波斯匿王向四位国王说:现在佛陀就近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中,我们可以一起前往世尊所在之处,询问五欲之义。如果世尊有所教导开示,我们当共同依教奉行。诸位国王听从波斯匿王所说,一起来到世尊处所,顶礼佛足,各坐于一旁。波斯匿王将刚才他们共论五欲之事,具向佛陀禀白。
世尊便向五位国王开示:诸位国王都是随着各自的喜好而作此论说。如果这个人的习性对色境染着甚深,怎么看也不会厌倦、不会满足,这种人会认为色境最妙、最上,没有能够超越它的,自然不会另外贪著于声、香、味、细滑之法,于是在五欲之中,自然将色境当成是最妙的。
如果这人的习性对音声有所染着,他听到音声便感到极度欢喜,而不觉得厌倦、不会满足,认为它是最妙、最上,自然会将五欲当中的音声当成是最妙的。如果有人的习性对香气有所染着,嗅闻到香气后感到极度欢喜,而不觉得厌倦、不曾满足,认为它是最妙、最上,自然会将五欲当中的香气当成是最妙的。又,如果有人的习性对味道有所染着,舌头尝到味道后感到极度欢喜,而不觉得厌倦、不知满足,认为它是最妙、最上,自然会将五欲当中的味道当成是最妙的。如果有人的习性对细滑之触有所染着,对细滑的触受感到极度欢喜,不会有所厌足,认为它是最妙、最上,自然会将五欲当中的细滑触受视为最妙。
再者,如果那个人的心正染着在色境当中时,那时就不会住着在声、香、味、细滑之境上;如果那个人的习性正染着在音声当中时,那时就不会住着在色、香、味、细滑之境上;如果那个人的习性正染着在香气当中时,那时就不会住着在色、声、味、细滑之境上;如果那个人的习性正染着在味道中,那时就不会住着在色、声、香、细滑之境上;如果那个人的习性正染着在细滑的触受当中时,那时就不会住着在色、声、香、味之境上。
于是,世尊便以偈颂宣说:
欲意炽盛时,所欲必可克,得已倍欢喜,所愿无有疑。
彼以得此欲,贪欲意不解,以此为欢喜,缘之最为妙。
若复听声时,所欲必可克,闻已倍欢喜,所愿无有疑。
彼以得此声,贪之意不解,以此为欢喜,从之最为妙。
若复嗅香时,所欲必可克,嗅已倍欢喜,所欲无有疑。
彼以得此香,贪之意不解,以此为欢喜,从之最为妙。
若复得味时,所欲必可克,得已倍欢喜,所欲无有疑。
彼以得此味,贪之意不解,以此为欢喜,从之最为妙。
若得细滑时,所欲必可克,得已倍欢喜,所欲无疑难。
彼以得细滑,贪之意不解,以此为欢喜,从之最为妙。
是故,大王!若说色境最妙,当平等而论之,怎么说呢?因为对色境有贪爱的习气。如果对色境没有贪爱,就不会有所染着。由于贪爱色境,这种人便会认为在五欲当中,色境最妙。然而贪爱色境会产生种种过患,如果贪爱色境不会产生过患,众生就永远不会有厌离之心。正是因为贪爱色境会产生过患,所以众生才会对它产生厌离之心。色境的过患具有启发人出离的要义,若无法启发人心生出离,那么众生不得出离生死苦海。因为色境的过患能让众生发出离心,精勤修行得至无畏涅槃城中。如以上所说,色境在五欲尘境中就是最妙。
大王!如果说音声,或香气,或味道,或细滑之触是最妙的,都应当以平等之心而论。觉得音声,或香气,或味道,或细滑之触最妙,是因为对音声,或香气,或味道,或细滑之触有贪爱的习气。如果没有贪爱,就不会有所染着。由于贪爱音声,或香气,或味道,或细滑之触,这种人便会认为在五欲当中,音声,或香气,或味道,或细滑之触最妙。
然而贪爱音声,或香气,或味道,或细滑之触都会产生种种过患,如果不会产生过患,众生就永远不会有厌离之心;正是因为贪爱音声,或香气,或味道,或细滑之触会产生过患,所以众生才会对它产生厌离之心。
所以,音声,或香气,或味道,或细滑之触所产生的过患,也具有启发人出离的要义,若这些过患的境界无法启发人生出离心,则众生不得出离生死苦海。因为音声,或香气,或味道,或细滑之触的过患,能让众生发出离心,得至无畏涅槃城中,所以音声,或香气,或味道,或细滑之触在五欲尘境中就是最妙。因此,大王!众生所乐之处,心即受其染着,受其染着则受苦患,就是这个道理。大王!当以此为知见。
五位国王听完佛陀的开示,皆欢喜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五·五王品第三十三(一)》
省思:
众生将四大假合的色身及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执以为我,向外攀缘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之境,因贪着爱染心中不能作主,而动诸身口意造业、受苦,流转轮回。所以想远离诸苦,须知六尘境界实为贼人,以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为媒,劫取自性功德法财,是故修行当以六根六尘为入处。六根接触六尘之际,时时刻刻保持觉性,反省检讨,收摄身心,起观觉照,不起贪爱、烦恼、执着,如此收摄用功,生活中落实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的行持,身口意便得清净,日久,就能够回复本自清净的菩提心,踏上解脱自在的涅槃路。
五欲之害虚云《楞严经》上佛说:“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我们和佛就如此不同。《楞严》一经,由阿难发起,做我们的模范。全经着重说“淫”字,由这淫字说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1
五欲把灵魂弄丢了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世人都迷于财色名食睡,岂知那是地狱五条根。第一是嗜财如命,刚才已讲过。第二是好色。在很多家庭里,丈夫有不少女朋友,妻子也结交很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27
佛拿这些个形容的,说你那烦恼很重,你二乘法没学,就说你防范没有,等于没有盔甲一样的,你上阵去打仗能行吗?说你连二乘法都没学,你有智慧吗?贪嗔痴烦恼苦恼满都俱足的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5
闰三月十二日开示古人为生死大事,寻师访友,不惮登山涉水,劳碌奔波。吾人从无始来,被妄想遮盖,尘劳缚着,迷失本来面目。比喻镜子,本来有光明,可以照天照地,但被尘垢
佛经论著时间:2024-01-10
2008年2月的寒冬,众所周知是中国五十年难遇的大雪灾,不少人在回家过年的半途受困,饥寒交迫,饱受天灾的折磨,因我诚心念地藏菩萨圣号,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一行人因祸
念佛感应时间:2023-07-17
五欲(佛教解释)在佛学中指财、色、名、食、睡五种欲望。《本草纲目》五欲《本草纲目》:五欲:肝欲酸,心欲苦,脾欲甘,肺欲辛,肾欲咸,此五味合五脏之气也。佛学基础概
佛教名词时间:2023-07-10
有一青年叫林铁双,仗着叔父为官之势,挣了不少钱。一发大财顿忘结发妻子之艰辛,另结新欢舍弃前妻,终日酒色淫赌无度,贪着五欲之乐越来越剧。日常忙于五欲贪乐,事业一落
方海权时间:2021-10-30
人为何受轮回?就因七情五欲太重了。被七情五欲所迷,整天就是为财色名食睡,烦恼也就而至,业也就这样造出来了。轮回是有的,不要以为没有,很苦。以前寒山拾得看到人家办
广钦老和尚时间:2021-09-20
在佛法中主张人们要在生活中对名利、物质上的追求要时刻而止,即做到知足;在生活中无论是已经得到的,或者是没有得到的都能顺其自然,即学会 放下。然而由于物质的诱惑和
理净法师时间:2021-07-26
往昔,佛陀游化于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波斯匿王、毗沙王、优填王、恶生王、优陀延王,这五大国王以波斯匿王为首,会集于园观之中。此时,五位国王聚集一处,各作此论:诸
其他文章时间:2021-07-19
佛一代时教所说的大乘经典,特别是般若系经典都是要让我们厌离五欲,因为众生常常一生就是为财、色、名、食、睡这五欲去奋斗,被这五欲所困厄,从而在娑婆世界轮回不休。无
大安法师时间:2021-06-18
一位国王,为了抵御邻国侵扰,而训练一批精锐的良马,邻国自知不敌良马而退散。国王便想:当初饲养良马,是为了退怯敌军,现在目的达到了,这批良马已无用武之地,应该物尽
其他文章时间:2021-02-28
你受的是皈依,如果不修行,不可靠的。你没有慧、没有定,皈依所受的效果很小,容易动摇。你碰见一个有神通的人说:我能使你发财。或者你另外又找女人,你太太跟你吵架,他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1-02-12
我们业力凡夫无始劫以来,都有一个特点:被这个五欲所缠缚。五欲就是财色名食睡。在这个世间,谁能摆脱财色名食睡呀?财,对这个金钱的这种贪恋执著,尤其在这个所谓的市场
大安法师时间:2020-12-03
无量劫以来我们在五欲六尘打滚,你说对五欲六尘能够通体放下,这是大丈夫气概,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他做不到,虽然也念念佛,也修点行,还是把五欲六尘,享五欲的快乐作为
大安法师时间:2020-11-14
问:在对禅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当时为解脱麻烦而参加打七。老师打板的当时,我也进入了无量无边的境界。当我入佛门选择了净土法门之后,才知道此事之大,怕妄语不该说,身边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03
以业力而深陷轮回泥坑无力自拔(图片来源:资料图片)心识散乱于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上,是流转轮回之因。众生无始以来一直沉溺轮回不得解脱,主要原因就是心识不得自在,对
藏传法师时间:2014-09-11
《楞严经》上佛说:“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我们和佛就如此不同。《楞严》一经,由阿难发起,做我们的模范。全经着重说“淫”字,由这淫字说出很多文
汉传法师时间:2014-11-25
手书备悉。食肉一事,关系治乱升沈。欲了生死出轮回者,当凛凛于此事,庶有希望。密宗法门,不可思议,而今之传者学者,多失其宗。以持咒三密之功,消除烦惑,则为正义。而
汉传法师时间:2015-01-05
一切佛法都讲因果,学佛想要增长福慧,就必须依法修行,不断播种善因,远离一切恶因,正所谓一分功德,一分成就。在日常学佛修行中,有一件每位佛弟天天都在做的事情,但又
佛学入门时间:2015-02-22
前段时间,学习蕅益大师的一段开示感触颇深。蕅祖云:“常想病时,则尘心渐灭;常想死时,则道念自生。夫病、死正现前时,有何我相可恃,五欲可贪?”显而易见,人生八苦中
佛学入门时间:2015-03-27
人为何受轮回?因为七情五欲太重文:广钦老和尚人为何受轮回?就因七情五欲太重了。被七情五欲所迷,整天就是为财色名食睡,烦恼也就而至,业也就这样造出来了。轮回是有的
汉传法师时间:2016-07-16
人为何受轮回?就因七情五欲太重了。被七情五欲所迷,整天就是为财色名食睡,烦恼也就而至,业也就这样造出来了。轮回是有的,不要以为没有,很苦。以前寒山拾得看到人家办
汉传法师时间:2016-07-22
【经典原文】五欲乐为甘美味,方法杂多搅乱心,见五种欲有过患,应如犀牛任独行。——《经集》【白话解】世间财富、名誉、色欲、食物、睡眠等五欲带来的色、声、香、味、触
其他文章时间:2016-12-05
我们佛教不主张禁欲,也反对纵欲。欲是一种需求,基本的需求应该满足,我们要合理地对待欲望。生活中,用心感受一下,随时都会有欲望滋生。前天中午吃完饭后想喝口水,喝着
菩提书院时间:2017-04-06
佛一代时教所说的大乘经典,特别是般若系经典都是要让我们厌离五欲,因为众生常常一生就是为财、色、名、食、睡这五欲去奋斗,被这五欲所困厄,从而在娑婆世界轮回不休。无
汉传法师时间:2017-06-11
对于欲望我们怎么控制?要观照它的过患。不要以为欲望就是幸福之源,一定要观照它苦难的一种本质。佛经常常用各种比喻:人追求五欲,就像狗啃那块骨头一样,啃得是津津有味
汉传法师时间:2017-06-26
非浊者,云有则不受一尘。非清者,云无则不舍一法。无背者,纵之则无所从去。无向者,迎之则无所从来。言即此灵明湛寂者,不可以清浊向背求也。举清浊向背,意该善恶、圣凡
大安法师时间:2020-02-27
行法中如何度偷心过三关 一、般舟是发心成就,于细微处发不偷懒、不懈怠的心。细微处指不坐、不卧,不坐、不卧是对行法者最好的保护。想坐、想卧的偷心最难度。般舟行法中
界定法师时间:2020-04-12
佛学视频时间:2020-05-13
对治我执的界分别观界分别观,又称界差别观。界,是差别界限、类别的分际。一切现象乃至观念,都有其名、相、体、用,也均有它的界限、范围,故称为界。界分别观是观想构成
更多文章时间:2020-07-21
无量劫以来我们在五欲六尘打滚,你说对五欲六尘能够通体放下,这是大丈夫气概,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他做不到,虽然也念念佛,也修点行,还是把五欲六尘,享五欲的快乐作为
大安法师时间:2020-07-27
每个人都想要健康长寿,但是其中的过程却又漫长而又艰苦。只是大家或许不知道,常做一事竟能让你“返老还童”!大家知道有哪些伤害身心的坏习惯吗,什么习惯让人长寿那?接下
健康知识时间:2016-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