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这个《法句经》的两段,把这个一切法正,一切法邪做个总结。
诸法意先导,意主意造作。若以染污意,或语或行业,是则苦随彼,如轮随兽足。
诸法意先导,意主意造作。若以清净意,或语或行业,是则乐随彼,如影不离形。
这个地方讲出了两种生命的结果,那么先讲一个道理说诸法意先导,意主意造作,说我们在佛教里面我们花了很多的时间修了很多的法门,我们也布施也持戒也念佛也持咒,那么谁来引导我这么多的善业呢?意先导,你心里的状态,你的思考模式引导着你所有的善业,由你的思想来做主也是由你的思想来引导它造业。那么假设你今天是以染污意,就是你追求世间的那种杂染的名利,那么或语或行业,是则苦随彼,你总有一天要尝到痛苦,如轮随兽足,就像这个轮子永远跟着前面的动物在走,这个轮子是不能决定的。
那么这个地方我们要解释一下为什么他积集善业最后是痛苦呢?
这有两种可能,如果你学佛得很早,你很年轻学佛,你大概到中晚年你的福报就会现前,这是正常的,佛教就是不断地忏悔业障积集资粮嘛,所以你的生命就很快会改变,你会很快地出现快乐的果报。如果你发菩提心的人,面对这个果报他是不迷、不取、不动的,他继续会往前走,他不会住在这个福报,但是这个福报一定会出现,因为因果法尔如此。但如果你一开始的发心你就为了福报来修善业的,糟糕了,你这福报你就通不过去了,你就住在上面了,然后你就开始享受了,就放逸了,那么你今生就开始放逸,你来生就直接堕落了,因为你善业提前起现行了,所以你在享受福报的时候你的烦恼就开始活动了,福报享尽,你第二生就堕落了,这是第一种情况,你学佛很早,你善业修得很多,到晚年福报现前,因为你发心不正,结果你陷入了福报的陷阱当中。
你不能够说福报害人,因为你自己的发心不对,因为很多人也是福报现前,他走得过去,他追求更好的东西。这个生命是这样,你要拒绝档次低的东西,你后面的东西才会出来,佛法修习是一层一层的,佛法会先给你比较低层的东西,你不要你再往前走,它再给你更高层的,你再不要它再给你更高层的,它是一层一层出现的。如果你学佛得早,你晚年就起现行,这个就考验你的发心了。你发心错了,你今生就直接陷进去了,你第二生就直接堕落了,这是第一种情况。
第二种人他比较晚学佛,他善业相对的修得比较少,他的福报到来生才起现行,那么这种人第三生堕落。来生你会很快乐,但是你跑不掉,这种快乐你跑不掉,你一定陷进去了。因为你第一生你在造善业的时候,你的心就住在这里了,所以第二生福报现前的时候,你一定会放逸,你绝对跑不掉的,然后你是第三生堕落。所以这个痛苦什么时候出现呢?不是马上出现,因为你积集善业怎么会有痛苦呢?它是在善业结束以后出现痛苦,可能是来生,也可能是第三生。当然要怪就怪自己,因为你的一开始的发心档次不高,所以你就容易陷进去。
第二个我们再看看诸法意先导,意主意造作,这个道理跟前面一样,就是说我们的生命所有的行为是由内心来主导的。假设我们以清净的菩提心来发动我们的口业——我们赞叹别人做很多的慈善事业,是则乐随彼,如影不离形。
诸位,如果你发心发的水准高一点,你还是会享受快乐的,但这个快乐不会障碍你,这个叫作自在的快乐,而不是带业的快乐。
你看有些人他人生活得很快乐,但是这个快乐不会让他堕落,他不为所动,他能够很快地从快乐走过去,得到后面更好的东西,他要的是摩尼宝珠,他不会在乎这种路边的生灭的小花。
那么为什么有些人他福报现前的时候他走了过去,有些人走不过去呢?就是你自己的发心不同。我们每一个人学佛一定要先修善,一定要断恶修善,你一定要先有人天乘的基础你才有所谓的出世的功德,所以学佛很矛盾在这里,我们都要修善,但是修善的结果就会出现福报,而出现福报就会让我们迷惑颠倒,这个地方是大问题,那么就跟你刚开始的发心有关系了,如果你发心的时候发得很高,你为了成佛为了求生净土,你很容易从快乐的果报里面轻轻地走过去,福报变成你一种增上,因为你有福报,你更专心的断恶修善度众生,所以福报为你所用,你是主动权,你掌握了福报,福报听你的。
如果你发心错误,你就被福报牵着走,福报牵着你走,你就堕三恶道去了,你要有心理准备,我们一定要经过福报这一关的,但是不是每一个人都过得了,就是看你的调伏力,引导力了。因为你一定要先断恶修善,一定要先修善业,然后才有所谓的修止观,所以说我们往生净土的人我们要知道阿弥陀佛的名号是很大的功德,无量光、无量寿,你在佛号里面操作你会创造广大的功德,但这个功德有很多种可能,你现在就是说你怎么样引导这个佛号趋向于净土,这是我们的关键。
宋代有一个读书人叫刘庭式,他和邻居家的女子订了婚,订婚之后并没有行婚礼,就去上了太学,读了太学又考中了进士。五年之后,等他回来的时候,邻居家的女子却双目失明了,
佛教知识时间:2025-01-29
在佛陀时代,有一天,有一个商人在路上不小心给牛触死了。牛的主人,怕留下这条恶牛,以后将带给他更多的麻烦,因此就贱价地将牛出售。当牛的新主人买牛回家,走到半途中,
佛教知识时间:2025-01-27
公元前538年的一天,孔子对弟子南宫敬叔说:“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周求教,汝愿同去否?”南宫敬叔欣然同意,随即报请鲁国国君。
佛教知识时间:2025-01-27
念这一句咒便能把恶梦解除了(一一四)突悉乏宣化上人慈悲开示:除灭恶梦及不祥 烦恼菩提化清凉破邪显正兴大教 八万毛孔放毫光诵念这一句咒文能远离颠倒梦想,不做一切恶梦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3
八、 佛为何开示蕴、处、界、缘起法门(外道与众生皆于蕴、处见我)第157(45)经(上p157)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云何为五?色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5
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古人常说:人生在世,苦乐参半。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遇到境界来的时候,就看你如何去善用其心了。不要为了一点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9
只要谈到佛教教理,多数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苦”。佛教说“众生皆苦”,释迦牟尼佛也是因为充分感受到人生充满了生、老、病、死等苦,才希望能够藉由修行得到解脱。佛陀开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05
太虚大师的教导与当今佛学院教育—— 惟贤长老生前对重庆佛学院师生的最后开示【按】 2012年9月19日,受重庆佛学院领导委托,佛学院佛照法师、开智法师、延定法师、照仁法师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3
给众生最后一次机会被疾病严重折磨的时候,你至诚去念佛,就能够在弥陀名号当中超越这些,至少会减轻很大的痛苦,绝对不会想去自杀。死刑犯在临刑的时候,跟他讲阿弥陀佛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9
鲁智深嗜酒、打架、不守清规,为何说他是真正的英雄?《浅说水浒》第163期(文/焦目)近年来,可能为了与众不同,从情商、职场、人生甚至阴谋论的角度来解说水浒的人有很多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2-24
黄念祖:万修万人去,但是现在许多佛弟子并没有去,为何?修行人只要能够听到这个法,能够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就必定可以往生。这是人人都可以做得到的事情,是万修万人去
悟性时光时间:2024-12-16
我曾经向一位德行极高的师父请教:“为什么像我这样善良的人还会经常感到痛苦,而那些恶人却活得好好的呢?”师父很慈悲地看着我说:“如果一个人的内心有痛苦,那就说明这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3
达真堪布:苦修不是痛苦的修行有些学佛的人,没有一个完整的修持方法,没有一个正确的目标与方向。今天学这个,明天修那个,什么都没有精通,都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脑子
谈佛说禅悟人生时间:2024-12-08
常常有人质疑自己(或他人)为何行善反遭不如意?包括有些初入门的师兄道友也有此困惑。为了析疑解惑,现推荐阅读下文关于因果的开示:(实在值得诸位经常复习一下!)关于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08
生死不断绝,贪欲嗜味故。养怨入丘冢,唐受诸辛苦。——《大宝积经》【注释】众生都在六道中不断的轮回,不断的生死,受尽诸苦,而这些都是因为我们的贪嗔痴三毒。贪是贪爱
佛教知识时间:2024-12-02
年轻人独身主义,基本上是因为,或许他们也是知道感情是苦的,看到社会上有人这么做,甚至父母,父母的感情如果不快乐, 他也排斥感情、对家庭也没有一个希望,所以他宁可独身。但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9
好!我想,第一个:要求佛菩萨加持!佛力加持,我想要吃素、我想要出家、我想要怎么样,我力量不够!但是如果你自己的动机发愿,我吃素,希望能够回向给众生健康。包括你的先生,你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9
智海法师答:因为我们作为众生来说烦恼是无量无边的,原来我们没有觉悟,对烦恼没有觉察。现在有觉照了,对烦恼察觉到了。修行就是有问题了察觉问题、解决问题,烦恼即菩提,生死
地藏经感应时间:2024-11-27
昨天下午,印顺大和尚接受媒体记者集体采访。深圳商报记者 薛云麾摄【CUTV报道】据深圳新闻网(记者 陈晓薇)消息 “他走的时候像睡着了一样,充满了安详和平静。”昨天下午,本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3
要如何修行?有几个重要的观点是我们应当要先认识的。一般来说,我们所谓的修行都是礼忏、念经、念佛,或者上早、晚课。其实这样的修行是不够的,我们往往忽略了现前的境界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20
因果故事:贤淑端庄的女子,为何无缘无故地被几任丈夫抛弃?摘自《小部.长老尼经》第402-449偈佛陀般涅槃后二百多年,印度阿育王时代。在有“花城”之称的巴嗒厘子城中,居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4
上师教言集:为什么有的人生下来就不漂亮,不健康,很难看?为什么没有福报,怎么努力也挣不到钱?而有的人生下来就漂亮,健康,人见人爱?不是没有原因,有原因的。短短一天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3
十斋日诵《地藏经》功德不同于以往◎梦参老和尚《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复次普广。若未来世众生。于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0-22
1 六道凡夫迷惑颠倒,天天搞名闻利养、贪嗔痴慢,天天搞生死轮回,这是害自己、害众生。2 这个世间众生起心动念善少恶多,这是现在社会普遍的现象。说众生包括我们自己在内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3
光绪二十六年(1900),外敌侵略北京,京城大乱,皇帝、太后、大臣、太监、宫女逃难长安(今西安)。庆亲王闻虚云老和尚是得道高僧,请虚云老和尚伴驾西行,以保平安。当时
佛教知识时间:2024-09-07
龙王三太子为何宁当畜生也要跟唐僧取经?其秘密在唐僧的袈裟上?(蜗牛看西游第2595期)文/牵着蜗牛散步在西游世界里,龙族的地位虽然不高,但也进入了神仙系列。龙王三太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09-07
韩国游客疑惑:飞机降落海南时,为何总要绕“南海观音像”一圈?韩国游客疑惑:飞机降落海南时,为何总要绕“南海观音像”一圈?旅游,越来越深受人们的热爱,以前交通不方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08-27
“般若”是什么?般若是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的核心。他讲了二十二年,这门课。“阿含”十二年,小学;“方等”八年,这中学;“般若”二十二年,这大学;最后“法华”八年,那是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18
南北朝时,齐高帝萧道成礼法愿大师为国师,礼敬供奉甚为殷重。当时的文惠太子萧长懋喜好音乐,有一次到正胜寺拜见法愿国师时,他请教国师:“我用葆吹清铙诸多乐器一同演奏
佛答时间:2024-08-18
七月十五是盂兰盆节。早在佛陀时代,印度就有兴办盂兰盆会的活动。《大盆净土经》记载,当年印度的频婆娑罗王、须达长者和茉莉夫人等,为求灭除七世父母的罪业,都曾经依照
佛教知识时间:2024-08-17
极乐世界不难去,往生经上面,往生经就是净土的经论,三经一论,都告诉我们,要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只要具备三个条件,信、愿、行。你得相信,决定没有怀疑,信心坚定;第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04
一座处在闹市中的商业大厦为何每隔一段时间总会有死人事件发生(例如跳楼,凶杀)有原因吗? (提问者:一缕清茶)体恒法师答:即便总有人在同一座大楼轻生,也不能说明这座楼就与自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29
1佛家在习惯上,一个人过世,十二小时之后才可以碰他,为什么?怕他起嗔恚心。这一起嗔恚心,麻烦大了,最后这一念如果是嗔恚,必定堕恶道,嗔恚堕地狱!2往生的人断气最后这
向生净土时间:2024-07-27
感情是最难令人琢磨不透的。恋爱中的女生会更加没有安全感。喜欢一而三再而三的考验自己的男朋友。有的爱情是经得起考验的,有的爱情却是经不起考验。男友真的和自己分手时
风水知识时间:2024-07-11
阿姜查:人们四处求取功德,为何却总是求不到?求取功德不如寻求断恶之道现在,人们四处求功德,似乎总是会于往返的路程间在巴蓬寺短暂逗留。有些人行色匆匆,我甚至连和他
布衣百姓时间:2024-07-11
为什么夫妻之间随着时间的流逝会有各种各样的矛盾,这就是每个人一生中都要面对的问题,有的夫妻相依为伴、白头偕老,有的夫妻分道扬镳。通过和合术能否化解矛盾,如何挽回
风水知识时间:2024-07-09
当你找到了丈夫出轨的原因,但是你还是想要挽回丈夫的话,你就要学会正确运用挽回技巧,否则可能会弄巧成拙,以下是三个关于挽回丈夫的心的挽回方法。调整自己的心态挽回时
风水知识时间:2024-07-07
感情和合术源自我国道教,是一种难度相对较高的法门,这种秘术是主要是针对婚姻感情而做的法术,具有牵姻缘、催合、增进感情、修复感情以及挽回感情的作用。很多人感情出现
风水知识时间:2024-07-03
文/嘎玛仁波切眼前的苦难,就算你真切感受到,并痛苦难捱,但这些并不究竟、也不永恒,只要打破了它的来源,痛苦就会消失。所有痛苦的根源,是由自我的业力而产生。业有善
因果报应时间:2024-06-25
对于现在很多比较年轻的90后,甚至是00后来说他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老黄历都是比较不熟悉的,尽管他们知道在结婚的时候一定要请专业的师傅帮助他们来进行婚期的专业推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23
古代的人们,遇到嫁娶、出行、开市、动土、祭祀等事情的时候,都需要选一个好日子,目的是什么呢?就是为了趋吉避凶。古代的行军打仗是很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的结合,这是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23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四十四面。我们讲因果同时,借缘显现。从因果的转变的角度,佛教是说,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我们要知道业,你要知道它是怎么来的?怎么会有业?为什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19
净心与净土净界法师宣讲二O一O年八月二十五日于新加坡大悲佛教中心第一讲《净心与净土》。诸位法师慈悲!诸位菩萨阿弥陀佛!好,请放掌。我们这次跟大家共同讨论的主题是“净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18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十)净界法师讲述好!请大家打开讲议第11面第十九章 假真并观前面一章念等本空,说明大乘佛法的修学,身口意应安住在非空非有的中道实相。本章对中道实相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18
第六卷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十一页,【路远难到、根缺不生疑】。净土法门的修学重点在于感应道交,这个地方有二个疑惑,就是我们的心很想跟阿弥陀佛无量光、无量寿的功德感应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18
第二讲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四面。丁二、别示。佛法的生命观叫诸法因缘生。因缘观,佛陀曾经讲出一个譬喻说,生命就像无止境的水流,从过去流到现在,它也会从现在流到未来。我们现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18
佛告大慧。善哉善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大慧白佛。唯然受教。佛告大慧。有无量因缘不应食肉。然我今当为汝略说。(佛说有数不清的理由不应该吃肉。)谓一切众生从
佛教知识时间:2024-06-16
第三章 人类自私的根源为何转染成净、平等性智一、我执的根源在日常生活当中,环绕在吾人周遭一切,皆离不开一个我字,我的家、我的衣服、我的书、我的钱、我的公司、我的,由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11
贵夫人在年前,住在台北市我们十多个男女道友,远去台中慈明寺求受菩萨戒,先后经过七天,过著同出家人一样的生活,这是值得我回忆的一页。有一天上午,我们正在寮房休息,
世间百态时间:2024-06-11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是佛教的盂兰盆节,在道教中称中元节,民间称鬼节、七月半等,是我国重要的祭祀节日。而盂兰盆节在佛教的观念传统当中更添了提倡民族孝道的盂兰盆会意义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