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看

费勇:佛门虽空 也难免人间烟火

其他文章 2017-12-23

佛门虽空 人间烟火(图源:网络)

五祖忽然来到回廊,见到慧能的偈,知道慧能已经悟到了佛法的根本。但仍装作不在乎的样子说:“这首偈也没有得到最终的觉悟。”

到了三更半夜,五祖把慧能叫到屋里,向他讲授《金刚经》。慧能听了,立即就明白。当天夜里,接受五祖的教授,大家都不知道,五祖传给慧能顿教的法门和代表宗门的法衣,成为第六代的祖师。衣服作为一种信物,一代一代相传,用以心传心的方法,使得每个人自己觉悟,延续禅宗的法门。五祖说:“慧能,自古以来,传法的人,生命都像悬着的丝,随时有危险。如果你住在这里,恐怕有人会害你,还是快快离开!”

慧能得到法衣,连夜出发。五祖一直把他送到九江驿站,才相互道别。临别时五祖又交代:“好好努力,把顿教的宗旨传向南方,三年内不要在这里宣扬。等到灾难过去以后,再出来弘法,如果你善于诱导,使得迷失的人心开悟解,那么他们也就达到悟境了。”慧能听了师傅的教诲,便一路向南而去。

惠能叫人把自己的偈写在墙上,就自个儿回去了,照旧烧饭、洗碗,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然后,五祖弘忍看到了这首偈。

经文写的很有意思,说弘忍看到这首偈就知道惠能已经彻底觉悟了,但又说仍然假装并不重视这首偈,说“此亦未得了。”

出家人不是不能说假话吗?

为什么呢?

答案在弘忍当天夜里对惠能说的一句话。

当天夜里,五祖悄悄到惠能房间,把袈裟传授了给他,并让他赶紧离开黄梅,向着南方回去。临行前,弘忍说了一番话,核心是“自古传法,命若悬丝。”

弘忍的话揭开了禅宗历史的另外一面。

先看达摩。达摩在洛阳一带弘法的时候,引起其他佛教徒的嫉妒,据说六次投毒害他。到底几次很难考证,但达摩确实因被人下毒而去世。

再看第二祖慧可,也是因为佛门中的人嫉妒,以诬陷令慧可遭受官府迫害,不幸遇难。

胡适先生曾经考证,坛经里的这一段,其实隐藏着一段风云激荡。

五祖当年在确定继承人的过程中,应该是经历了一番曲折和斗争。一直到六祖惠能去世后很多年,北方的禅宗还是尊神秀为六祖。

六祖之后,为什么后来没有再传下去,没有七祖、八祖什么的,恐怕和这个“争斗”有关。

一旦要以一个个人继承,就会引发争斗,所以,后来,禅宗都是靠自己,都是随缘遇师傅,而惠能,大概深知这种在形式上争斗的弊端,所以,坛经里他特别强调,出了家,穿上了袈裟,并不等于你就觉悟了,并不等于你就在“西方”了。

佛门虽空 人间烟火(图源:网络)

如果你出了家穿了袈裟,还心怀恶念,那么,你还是在“东方”(世俗境界);

反之,你是一个普通人,但心怀善念,那么,你就是在“西方”(清净境界)。

所以,对于现实世界里的一切引导着人类走向终极境界的、向善的宗教形式,我们应当保持敬畏,但同时,又要保持着平常心,没有必要盲从膜拜。

因为一切现实里的形式,不过是一种世俗的方便。

我们见到的一切,其实和我们一样,都是人,都是人心的变幻。

即使是佛陀,我猜想,他老人家来到我们中间,并不希望我们向他跪拜,他也许更希望我们像见到一个我们熟悉的亲人,问问他“日子过得怎么样”“吃得怎么样”“睡得怎么样”,也许更希望我们和他一起坐下来,喝喝茶,聊聊世间的好玩事,聊聊今天的太阳真好。

思考一句话:一切现实里的形式,不过是一种世俗的方便。

联系日常生活,你认同这句话吗?

更新于:2017-12-23 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