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天道的喜乐人生
——香海禅寺第四十四期感恩禅贤宗法师开示
杨柳整理
一、放下自我,开启人生的多种可能
我们知道从古至今,许许多多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曾与佛教结下不解之缘。刘勰、武则天、顺治、雍正、李叔同等我们熟悉的名人,都曾虔诚亲法、向佛问道。他们或负经纶之才,或在社会中呼风唤雨,或在事业上风生水起,为什么会不约而同地来到寺院呢?
有的人认为寺院就是让老太太来烧烧香、许许愿,让失落的人来逃避自己的地方,这实在是一种误解。如果一味以这种主观的臆想来代替客观的事实,那就永远不可能认清现实。我们说,要放下自我,因为这个“自我”就是认识客观事实的最大障碍。
“自我”只凭借直觉来做判断,一旦认定自己的想法便不愿意再去认识和学习,这在生活中是非常可怕的。比如我的身边有一个朋友在第一次接触古琴的时候就说:“这乐器很枯燥,弹起来索然无味。”他这样一说,便注定此生都没有机会领略到古琴的优雅与古拙之美。我们桐乡有一位非常著名的古琴演奏家,他闲谈时对我说,他一生练琴,每天不下四个小时,才能够达到今天的水平。大家看过《霸王别姬》的电影吧,小楼和蝶衣从小在戏班里接受艰苦的训练,哪一处唱的不好,师父就会用皮鞭抽,用烟杆捅嘴巴、敲牙齿,直到鲜血淋漓为止。唱京剧的要成角儿,不知要付出多少唱念做打的功夫呢!
可见,我们如果想在某一个领域中有所成就,没有长期的坚持和付出是难以成事的。如果仅凭第一印象,就否定一件事物,那就更不可取了。而要有所坚持,首先要做的就是突破“自我”所设定的畛域。
放下自我只是第一步,接着就要坚持和深入地学习。但即使坚持学习,还是会因为天资或方法的差异而得到不同的结果。有些研究佛教的学者,一辈子宗经苦读,俯首案牍,总是在文字上下功夫,有小成而无大效。因为他没有去体验和实践佛教的思想。那么思想就仅仅只是思想,没有办法使人生得到很大的改变。因此,我们主张学佛务必要注意实践。
大家通过种种渠道,有机会亲身体验禅修,有机会实践佛法,真是具有莫大的福报。我们常说,禅修不是老师教给你的知识,也不是记录下来的笔记,而是你内心的体证,是自己看待问题的方式之转换,是人生实际的自我超越。因此,禅宗主张“心印传法”,也就是所谓“不立文字”的心法传承。
禅不是得自外物的,而是依靠内在去觉醒的。就是说,我们要把外在的识见,如“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辨味”等等分别统统关闭掉,才能觉察到自己的内心。
此时此刻你的心是不是混沌稠浊,是不是烦恼无断,是不是挂碍俗事,是不是不得平静?这就是我们要观想和突破的东西。我们何以会有以上的牵绊?就是因为我们的心还不够丰足,我们还有自私狭隘的那一面没有突破。
我常常反思,人为什么总是会遇到逆境?为什么总会心生烦恼?为什么会处处碰壁?我认为,这是因为他还没有找到天人合一的道。举凡那些有所成就的人物,他们的人生总是合道的。这个道是天道,也是人道。有一句古话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说天有自己运行的常道,这种道是不会盈满也不会亏损的,它不会因为善人的善而增加,也不会恶人行恶而减损。正是因为天道有其自身的规则,因此人可以去学习它,效仿它。反过来说,得天道者天助之,失天道者人诛之。我们所说的成道不是乘鹤高翔、羽化成仙,而是使人达成内在理想的圆满境界。
我们心中的理想境界是什么呢?起初的时候,你可能希望要车子、房子、票子、妻子、孩子。当你拥有这些东西的时候,你就满足了吗?这时候你可能会发现,原来这些物质的拥有并不等于幸福的凭临。这时你就会知道,你所想要的是健康、幸福、充裕的时间、悠游的状态,你想要为社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在这一过程中,你就会慢慢体会到,什么才是生命应当追求的本质,什么才是合乎大道的人生?
二、顺天而行的理想境界
为什么我们要提出“人生的理想境界”这个命题呢?可能再有些人看来,这个问题是虚妄的。有些人觉得赚到很多的钱,赢得很好的名声,这就很理想。但是如果人一直以名利为目的来努力追求,最后是无法得到大的收获的。
我认识一位音乐家,她是上海音乐学院的系主任,是国内一位知名教授。但是她一点架子也没有,每次只要我这里一有什么活动,她就会暂时放下手上的工作,来香海为大家演唱。与她谦和的为人相一致的,她的歌声才足以使人动容。当她开嗓演唱的那一个瞬间,你会强烈地感到,她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在歌唱,她整个人都融化在了音乐之中,她是忘我的,甚至是无我的。我相信,要达成这种境界,她心中所想的一定不会是,唱这首歌能为我带来什么好处,而仅仅是想到音乐内在的律动。她所想的,也不会是语言、音准、形体这些外在的形式,而是“感物吟志”的那一份自然。惟其如此,才能够达到乐与人的高度契合。天人合一的艺术作品具有巨大的能量:当作品表达忧伤的时候,你会感到涕泪滂沱;而当它表现欣喜的时候,则会使你不知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音乐是这样,工作和做人是不是也是同样的道理呢?
有一次,我听一个做美容的朋友说,人的脸上有多少块肌肉,多少个穴道,要怎样去给每一个部位做调整,这张脸才能够呈现出最美的样子。这话我只能同意一半,诚然每个人都有权利使自己变得更美,但是如果不按照自己原有的模样,而只是根据某个明星的样子来进行整容,那经过调整的你,即使再漂亮,也不是你了。这世间没有一片相同的叶子,那为什么人要向着一个整齐划一的目标而改变自己的模样呢?
我们经常引用《庄子》中“儵忽凿混沌”的典故来说明人应该要按照自己的自性来生活,不要因为自己是什么样的,就要求别人也一定要像你一样;也不要因为别人拥有某样东西,就一定要使自己千方百计获得同样的东西。
我们为人处世、经营家庭、养身求道,都一定要按照宇宙的规律、事物的自性来加以利用,不要逆天而行。争天斗地,填山造海,最后伤害的还是我们自己子孙的长远利益。这个道理是非常简单,就像我们在河上行船一样:顺流而行,事半功倍;逆流而行,事多龃龉。
但是在生活中,我们不一定都能够找到事物的规律,这个时候,做事就自然会遇到困难。那么我们就要时时抱有一颗平常心、守道的心、宁静的心。一旦我们把自己的心安住,那么我们考虑问题就会非常敏锐而透彻,这样,就能够找到可行的方法,找到事物的规律。
当你在工作中和上司产生矛盾了,当你在家里与你的孩子产生隔阂了,这个时候,我们不要总是把问题推给对方。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安静下来,思考这个问题何以产生。你应该把自己想法的源头和对方想法的出发点都一同做一个详细的思考,把双方的想法进行对接以后,你就能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这时再冷静地和对方进行沟通,就能够取得对方的理解。
冷静、沉淀自己,去除抵触心,就是禅修的部分意义。如果我们能够把这种顺天知命、觉察自我、善待他人的思想运用到生活当中去,那么不仅你的身体会有很大的改变,而且对你的家人、朋友、同事,也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当我们做不好某件事情的时候,总是会去寻找做不好的外在因素,而很难去关注“我为什么做不好”的内因。这样的做法实在是缘木求鱼,会使你离幸福、快乐、和谐的人生越来越远。
鱼翔浅底,鸥鸟高翔,这本来是自然的规律,如果我们一定要按照自己的心意,把鱼抓到岸上,把鸟关进笼子里,这不就是逆天而行吗?这样的做法怎么能得到好的结果呢?我们每一个寺庙的山门前都有一个“放生池”,佛教劝人放生除了教人行善的目的而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劝人要顺天而行,不要违背天意,将这些自然中的生灵作为自己的盘中之餐。
三、教育就是点燃火焰
顺天而行这个命题在教育中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很多父母认为,孩子是我的私有财产,是我自己生养的,他要学什么、不学什么当然是做父母的说了算。父母觉得自己以前读书读得少,就一定要求自己的孩子博学多才;父母喜欢音乐,就一定要让孩子去学钢琴。你们有没有想过,这可能只是一厢情愿呢?孩子只是凭借你们而来,并不是从你们而来;孩子的生活在未来的宅中,是你们远远不能够想见的。只有根据孩子自身的兴趣因势利导,使其自生自长,而不要多加干涉,这才是明智的做法。
在《柏拉图对话集》的《拉刻篇》中,几位雅典贵族希望让自己的孩子去学习格斗,以便使其变得勇敢。于是他们向苏格拉底请教,学习格斗会不会使孩子变得勇敢。在苏格拉底与他们的对话中,这些声名显赫的贵族们发现,他们自己甚至连勇敢的定义都难以厘清,那么又怎样使孩子获得这虚妄的勇敢呢?我们学习一件事情,既有可能使其变好,也有可能使其变坏,这都是很自然的,对于每一个孩子而言,什么是勇敢,怎样获得勇敢,也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古希腊才有这样的名言:“教育是点燃火焰。”这里就隐含了一个意思:你是柴,当然可以用来点燃;但如果你是水,或是石头,是不是就应该另谋他路,而不是以火相逼呢?
尽管我自己并没有孩子,无法真正了解为人父母的心情,无法亲身知道十月怀胎的那种感觉,所以可能你们会觉得我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但我却也是从一个孩子过来的,我不是孙悟空,我也有我的父母,所以我知道孩子心里在想些什么,知道父母应当怎样和孩子进行沟通比较有益。
如果你的孩子很好动,但是你却想引导他去学书法的话,就可以先采用一种试探性的方法。我们都知道,人生而具有模仿的天性。不仅是孩子喜欢模仿,甚至成人也是一样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那些关系亲密的情人或者夫妻在相处一段较长的时间以后,会在不经意间做出一样的动作,甚至流露出一样的表情。有一个侦探就曾经依靠这种模仿理论破解了一个凶手是心理学高手的杀人谜案。
回到孩子的问题上,因为孩子有模仿的天性,因此你不妨带他去参观一些书法现场表演或是展览。在这一过程中,仔细观察孩子的反应。如果他对于书法表演或者书法家的创作过程表现出想要学习的兴趣,这时你就可加以鼓励,及时引导他走上这条艺术之路。当他开始练习书法以后,你还可以帮他报名去参加一些比赛和表演活动,多多勉励他,以加强他的持续心。但如果孩子在一系列的参观中表现出的仅仅是疲倦和调皮,你也不可以指责他,而应该及时调整方向,发现他真正的兴趣所在。
父母在教育的问题上,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及时鼓励而不是反复地唠叨和逼迫,给孩子一个自我的空间,让孩子按照他的兴趣来生活,这样长大的孩子创造性要比严加管束的孩子强很多。
我们在工作中也是一样。如果我们能够培养自己对于工作的兴趣,而不是为了养家糊口而奔波,这样放松地接纳工作,就会在工作上有很大的精进。
这就是说,要学会因势利导,而不是揠苗助长;要学会接受、包容,而不是排斥、抗拒。
四、用心感受,开怀接受
大家来到这里禅修,如果心不在这里,没有接受禅修带来的安详状态,那就不会对人生有多大的助益。我们不会强制你们腿一定要双盘,一定要很严格地做动作,毕竟,大家来这里,不是学戏,不用练习腿功。我们只是希望你们遵守最基本的规范,身体坐直,关注呼吸吐纳,安心当下就好。
我们看到,外面的樱花开得很美,现在正是天朗气清,百鸟齐鸣的季节。但是,你们相不相信,每一个人的心里对于樱花的感受都会有很大的差别。有的人走进来便会赞叹说:“师父,你们的樱花开得好美啊!就像美好的青春一样,欣欣向荣、姹紫嫣红,真是令人动容啊!”有的人愁眉苦脸地走进来,对我说:“这樱花的花期很短。雨一来便落了一地,可惜红颜归于污泥。”这正像《西厢记》里说的:“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她愁肠百转,别说樱花,就是一阵风都足以触动。还有的客人走进来,就对我谈论自己的生意经、子女经,我问他们:“你们不觉得门口的樱花很美吗?”他们回答我说,根本没有注意到呢。
所以,接受是一种开阔的心境,它带来喜乐,带来幸福。这就是我个人对于生活的觉知。
我们知道,如果以自然来与生命作比较,人的生命真是太短暂了。看似弯曲、柔弱的树都尚且有几百年的寿命,而人呢?常常是“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我们的生命既然如此短暂,为何还有纠结于那些不快乐的事情呢?
处在喜乐状态中的生命看待四时变化、气节流转都是美的:春赏百花夏听蝉,秋日静好冬踏雪。每个季节,每一天都有大美蕴含其中,等待洁净的心灵去发现。反过来,很多人总是抱怨冬天太冷,夏天太热,春天躁郁,秋风肃杀,他就会觉得活着真累,时时处处都是负担。
盛夏,有一次我来到法门寺,被太阳炙烤着的水泥地板冒着火气,人一走上去就会感到自己像热锅上快被烤熟的蚂蚁一样。我当时第一个感觉就是排斥,心里想,这未免也太热了吧。但是这个念头一起来,我就马上觉察到应该要转变过来。因为排斥不排斥,我都要走这段路。于是,我就把注意力转移到两旁的花草树木和天上的云朵上来,整个人的心境立刻就扭转过来。炎热不再对我构成威胁,而是一种宝贵的体验。这种微妙的体验裹挟着细腻而清晰的心理感受,现在想起来仍旧好像是昨天一样,此情此景,历历在目。
《周易》有这样的句子:“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自然规律就是如此,我们与其心生抵牾,不如喜乐接受。四时流转不停,构成了我们短暂的人生。
我们现在一碰到逆境,恨不得马上就用最恶毒的言语去消灭给你带来麻烦的人,而很少用开阔的心来接受和面对逆境,将逆境看作一种可贵的人生体验。当我们遇到困难的事情,第一个想法就是逃避,就是远远地躲开。但是当我们越是逃避,人生就越是缺少了体验与挑战。时间一长,就使自己的智慧磨尽,最终“泯然众人”。我们遇到的事情,总是越逃避越难,越是迎头而上就越是简单。
如果你从出生到现在,一路上读书、工作、家庭都很顺利,那我要告诉你,顺利是一种最大的悲哀。它使我们忘记超越自己、升华自己的使命,它使我们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反之,越是经历磨难,对人生的改变就越是显明。
我们建设香海禅寺就是一个充满磨难却意义十足的过程。如果我们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有数不完的资金,十个月就能建成寺院的话,那么现在的一切便不值得我们如此珍惜。正是因为这里的每一棵树、每一块木头都是我们讨价还价,从很远的地方运来的,因此今天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才会如此姗然可爱。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完成了多么伟大的工程,更重要的是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都能够体察当下,感悟事情本身。无论是多么小的一件事情,哪怕是扫地、擦桌子,只要用心体察,就是有收获的人生,也就是喜乐的人生。
五、守持一颗安定的禅心
什么是禅定?“外离相曰禅,内不乱曰定”。在我们的人生中所一直追求的东西,如功名利禄,这些都是外相。外相有止境吗?没有。外相总是千变万化,是你无量世都追求不完的。今天被认为是最新最好的科技产品,两三个月以后,就又落伍了;今年被认为最流行的时装,一两年后便弃掷箱底;现在你的车子是最好的,十年以后便成为破旧不堪的废铜烂铁。
我曾经在网上看到一则报道:一个出身于中国名校的高材生在哈佛竟然残忍地杀死了自己的导师。这些青年学生,以前在中学里面一定是全校乃至全市最优秀的,到了北大清华又算得了什么呢?在北大清华最优秀的学生,到世界一流的大学里又算得了什么呢?每个人都秉持着自己的一种状态和生活,根本不需要去羡慕别人,因为羡慕是没有止境的,富有、权力、学问,都是没有止境的。
与其不断追慕别人,不如好好看住自己的每一个念头,关注当下,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因此,我们反复强调,生活中的喜乐、圆满并不是别人给我们的,而事是需要我们自己通过不断地自我反思而达到的。
“乱”指什么呢?内心恐惧、挂碍、彷徨、迟疑,就是“乱”的表现。你觉得自己今天坐在这里好像很平静,心中也没有任何杂乱的念头。但这还是远远不够的,当一把刀子架在你的脖子上了,或是今天突然被医生宣判死刑了,你们有没有想过,自己还能保持内心不乱吗?我们要修的不是今天一天的禅,而是包括艰难困苦、厄运交加之时的一生的禅。我们对于顺境的控制力可能很强,但是真正逆境到来的时候,才真正是检验你禅定功夫的时刻。
有的人觉得,你给我十万块钱,我可以“视金钱为粪土”;那么如果你面前放着一千万、一个亿呢?你也能岿然不动吗?经过一次考验在人生中有时候时微不足道的,很多人经历了许多真金烈火的考验,仅仅是在一次考验中失败了,那对于整个人生来说,这就是万劫不复。
今天师父对你说的话,你千万不要当作知识来做记录,你所要做的,就是觉知生命之中的每一个过程。
前段时间,我和身边的很多朋友分享了据传假托为仓央嘉措所作的那一首诗歌:“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手里,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默然。相爱。寂静。欢喜。”这首诗与其说表达的是坚贞不渝的爱情,倒不如说它传达了一种佛的意境。因为佛教所说的大彻大悟,不是要我们从恍惚去寻找涅槃的彼岸;也不是从烦恼中去寻找菩提的大道;更不是从染污中去寻找光明的所在。
佛教主张,涅槃、幸福、光明这些人们所苦苦追寻的东西,是本来就为我们所自有的,是不需要我们费尽心力、跋山涉水去找寻的。所以诗歌说:“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的确,爱不在我们所爱者的身上,它不凭借其他任何外物所存在,除了你自己。你本来就具备一切爱,一切光明,一切圆满,一切涅槃,又何苦要去做一个乞丐,向别人乞求这些呢?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我们今天的分享就到此结束:“我本是无尽藏,我本具诸实相。我本有喜乐身,我本自在天堂。”这世上鲜有真富贵与真贫弱者,问题只在于你如何看待生活。
许多人都喜欢问这样一个问题:我怎样做才能让我的人生顺利,让生意顺利,让孩子顺利? 其实,拥有顺利的人生,只要八个字就可以了。按照这八个字去做,你的生命就一定顺利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1
时人以堕胎为小事,不明其危害极大,对人生减损很多福气,有三大要害。一:堕胎等于将自己亲儿女杀害,胎儿怨气太重,会成为怨亲债主,后会找机会来报复。这是第一要害。二: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2
人生最美的心境一位老先生怀抱我家门前清洁,别人家门前也该干净的心念,每天都去打扫街道。他以实际的行动来爱乡里、爱别人。二、三十年来,不管是刮风、下雨,从未曾间断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辑四 至爱篇人生有爱无憾事罹患癌症的慈诚队队员,在队友的细心照顾下,生理与心理上都获得了一股温馨的暖流。人与人之间,若能彼此扶持、相互关怀,社会便能呈现一片祥和!慈济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五、佛教对欲望的态度佛教对欲望所持的态度是什么呢?同样是遵循中道法门。佛陀不主张偏离中道的禁欲。他通过六年苦行,体会到一味禁欲对修道并无意义。盲目的自苦,既没有理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8
一、什么是欲?欲就是人类的欲望希求,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精神上的希求;二是物质上的希求。前者属于心理欲望,后者属于生理欲望。人类的欲望无穷无尽,所以,经典中将我们这个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8
因果循环报应规律的三种形式《涅木经》讲:"业有三报,一现报,现作善恶之报,现受苦乐之报;二生报,或前生作业今生报,或今生作业来生报;三速报,眼前作业,目下受报"。
佛教知识时间:2024-12-04
当有灾难将要发生时,会有凶兆表现在日、月、星这三种之上作者:佚名 在中国每逢朝代变更,都有不祥预兆出现太上老君说:回心趋善,善虽未为,而善神随之;回心向恶,恶虽未
宣化上人时间:2024-11-21
佛宝网讯 近日,著名学者、佛教居士王孺童之新著——《瑜伽师地论》注疏三种,已由宗教文化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全书35万字,收录王孺童先生所撰“《瑜伽师地论释》宗本疏
文化资讯时间:2024-11-20
香道茶道花道都为生活的艺术,从贵族拓展到平民生活的细节中,至今仍生机勃勃。香道与茶道和花道并称为三雅道。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茶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
香道与生活时间:2024-11-16
我们推广的是 圣 玄奘大师的如来藏妙义亲爱的朋友,您想了解:什么是真正的佛法?如何快乐学佛?佛法如何让我们断除烦恼?请联系我们电话:151 9580 6515微信:151 9580 65
文化资讯时间:2024-11-15
今天承诸位善友请我演讲。我以为谈玄说妙虽然极为高尚,但于现在行持终觉了不相涉,所以今天我所讲的,且就常人现在即能实行的约略说之。因为专尚谈玄说妙,譬如那饥饿的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3
上师教言集:为什么有的人生下来就不漂亮,不健康,很难看?为什么没有福报,怎么努力也挣不到钱?而有的人生下来就漂亮,健康,人见人爱?不是没有原因,有原因的。短短一天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3
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浙江崇德(今属桐乡县)人。丰子恺多才多艺,既是著名的画家、木刻家,又是颇有成就的散文家,并擅长书法,精通音乐。丰子恺的散文,在我国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2
邪YIN会毁掉我们的人生的福报我们的福报是:健康,寿命,面貌、事业、名声、家庭、财富等等。 一、健康: 中医认为肾上通于脑,主骨生髓,脑为髓之海。《黄帝内经》中说:“
戒邪淫故事时间:2024-10-26
先吃饱再闻法最大的苦痛和最上的快乐15~7饥为难受病业为最大苦如是如实知涅槃最上乐佛陀在阿拉维村时,有一天看到一个穷人正在寻找走失的公牛。这时村子的人已经开始要供养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1
第三章、佛法究竟主张什么样的人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只顾耕耘,不问收获。尽心尽力,不贪不求,无疚无愧,自在自得。领悟了佛法的宇宙观和因果观,佛法的人生观也就顺理成章了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觉悟与奉献新世纪佛教的修行与生活理念华方田说到觉悟与奉献,极易使人想起多少年来我们所经历的思想教育。这里我所说的觉悟与奉献是佛教对人生的阐释,是现代佛教徒所应提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8
首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人与自我的矛盾、人与社会的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三大基本矛盾,自古及今,这三大矛盾始终存在着。正是在努力缓解这些矛盾的过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7
世间人常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这是自古以来,大家所体会到的事实真相。为什么会不如意?受业力的支配。什么叫业力?妄想。我们成天想东想西,成天在打妄想,妄想的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6
弘扬律学传统 教化参悟人生荆三隆佛律,汉语意为“灭”或“调伏”,又释为“量”,所谓量罪之大小,轻重,分别犯与不犯。因此对之于律,分别有四名:灭:调伏:解脱:戒。从佛教教义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9
关于弥勒菩萨与弥勒净土的倡行,已渐受关注,大抵来自太虚大师执议人生佛教有关,尤其在弥勒菩萨乃是当来下生弥勒尊佛的忆念中,现在兜率陀天内院为补处菩萨,为本师释迦牟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8
「四不」原则健全我们的人生星云大师我这一生周游世界,云水行脚,到过不少地方,但在今天来到这“第一城”,感到特别荣幸。我虽然还没有仔细参观,就已经感到这第一城的宏
星云法师时间:2024-08-29
要想尽量摆脱痛苦和烦恼,让自己每一天都活得开心自在、了无遗憾,也并不是非常难,只要你相信因果,记住“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句话。几乎每个人的一生,都不会是一帆风
因果报应时间:2024-08-26
轮回真实案例:人生不幸真是老天不公吗? 笔者:下面两文是笔者转自无量光催眠工作室的博文。可见一个家庭中的成员或同事都不是无缘无故的来到你身边的。为什么?因缘使然
因果轮回时间:2024-08-22
“观自在”是观世音菩萨的另一个名号,但事实上,观自在也不一定是观世音菩萨,而是我们每个人,我们自己就是观自在。你观察自己自在吗?你能自在,就能像观世音菩萨;你观
佛答时间:2024-08-18
佛、圣对我们最大的好处,就是把快乐给了我们,我们跟他学就会很快乐。这个快乐,与地位不相干,与财富不相干,不是说有钱、有高地位就会快乐,不是的。孔子没有地位,孔子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17
第一苦:生作为七苦之首的“生”,就是活着。“生”乃是所有后续苦难的基础,活着就是受苦。正如几何学中的公理一般无需证明。 第二苦:老随着岁月的流逝,曾经的精力、健
佛教知识时间:2024-08-15
学习奉献自己,要用智慧去奉献自己,把最美好的自己奉献出去,奉献给你最亲爱的人,奉献给在这个世界跟我们有缘的人,甚至奉献给这个世界上我们不喜欢的敌人。这个奉献自己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3
1 佛教是教育,跟宗教没有抵触。佛法固然讲因果报应、固然劝善规过,但这不是主要的目标,主要目的是把宇宙人生真相为我们说明。如果把这个撇开,光讲因果报应、劝善规过,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12
达真堪布:让自己快乐真正修密法的人,无论是对分别念还是对烦恼都不会有恐惧,因为他有方法。当分别念、烦恼生起时,能心平气和地将它转换成菩提,转换成智慧,这样都变成
悟性时光时间:2024-08-12
品茶,品味,品人生。如果茶只是一杯普通饮品,恐怕不会受到那么多人喜爱。茶有内涵,不仅在于茶在水中弥漫的滋味与香气,能在于在这一杯小小的茶中,蕴含着的深刻人生哲理
禅茶文化时间:2024-08-04
慢慢品茶,回味人生,一片小小的茶叶就像人生的沉浮一样。人的生命是一次旅行,犹如一片茶叶,在风雨中同行,根植于土地,亦将回归土地,与天地同眠。在我看来,茶叶的辉煌
品茶论禅时间:2024-08-04
《阿含经》中有个公案,祖孙两人卖艺为生:爷爷顶着一根很高的竹竿,小孙女要在竹竿顶上做各种动作。那个时代,没有保险绳、也没有其他的防护措施,这种表演是很危险的。有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29
每天与您分享佛法,感悟人生! 欢迎您的加入! 点击日期后面(辽宁省明月禅寺)即可关注 喝茶是一种心情,品茶却是一种心境。真我时刻,手执香茗,心素如简,人淡如茶。人
禅茶文化时间:2024-07-28
昨晚听家里人说,老家的蔡伯母过世了。前几年,她的丈夫(蔡伯伯)喝农药自杀了,她一个人住着,最后死在出租屋里,死了都没人知道。她生前有五个儿女,都几乎不管她,来看她
因果报应时间:2024-07-27
一杯茶,品人生沉浮人生如茶,第一道苦如生命,第二道香似爱情,第三道淡如清风,作家三毛说。清清灵灵一撮茶泡在水中,焕如积雪,烨若春敷,顿时沁人心脾的清香味弥漫了整
品茶论禅时间:2024-07-25
人生最大的快乐佛陀对那四个新出家的弟子说:「那位普安国王就是我的前身,而四个国王就是你们四人的前身。你们前世已经讨论过相同的问题,怎么现在还不懂呢?」四个新弟子听了
情感世界时间:2024-07-25
茶是中国最普通的饮品。“香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论茶也。”茶与水的结合才能尽显茶的本色。茶,是叶与水的共生物,是人生与心的半导体。 1、茶之水雪夜,兀自观雪于
茶的知识时间:2024-07-22
人当在出生的时候,就已决定了死亡的命运。所以,生的情景未必可喜,死的情景也未必可哀。以佛法来说,若不出离生死,都是可怜悯者!因此,信佛学佛的人,平日所做的佛事,
佛教知识时间:2024-07-14
人生如茶,总要在沸水里滚一滚,才能沉淀。茶如人生,总要到识货的人那里,才有价值。时间是最好的标准。好茶,依旧如故;好人,依旧如初。生命是一种轮回,你留下最好品质
禅茶文化时间:2024-07-07
如何做个开心快乐人之四 勿忘普贤菩萨之随喜功德 B「嫉妒」往往妨碍我们修行,对治这个嫉妒心,用普贤菩萨十大愿中之第五愿「随喜功德」,最为恰当。普贤菩萨讲述十大愿王时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04
阿弥陀佛!大家好!大家应该明白,自己身体不好,或者一家都有灾难,肯定有做错的地方。没有错的地方,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所以不要认为自己做得很好。亏了孝道不但自己身体容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03
星云大师“人生七十古稀,我年七十为奇。前十幼小,后十衰老,中间只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里过了。算来只有二十五年在世,受尽多少奔波劳苦。”唐伯虎的这句话说明人身难得
星云法师时间:2024-06-28
真正求生净土的人一定要知道,我们的心同佛心,我们的愿同佛愿,我们的行同佛行,我们的德同佛之德,则没有不往生的。如果在这上不认真的学习,跟阿弥陀佛心、愿、行、德还
向生净土时间:2024-06-27
星云大师曾讲过自己一次挨打的经历,这让他众生难忘。那是一次格外特殊的教育。年幼的星云被扬州入门的师父交给南京的一个大师父,入门的师父告诉他,那才是他学佛的好地方
星云法师时间:2024-06-27
择日择吉,就是在恰当的时候做某些事,这样有助于结果。因此,自古以来人生这四件大事一定要择日择吉,这样才可以趋吉避凶,不然不吉利,一起来看看择日择吉四大事都是什么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26
快乐的原理「当你什么都不要的时候,你却拥有了一切。」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它是说:如果我们有办法放弃一切:好!我什么都不要﹑什么都舍掉,连生命没有亦无所谓──把心念、把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24
生而幸福快乐死而平静无惧文/释本性宗教的使命,一是教会人们幸福快乐地活着,二是教会人们平静无惧地死去。今天的社会,已经不缺如何挣钱、为官、搏名、拼利的奥妙,缺的是如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13
道教养生讲究修身养心,心神不宁忧思过重会减弱心气,心气弱血气则不通,百病源于气滞,气滞即伤气伤神又伤五脏。道教养生追求的是精气神与身体的和谐,通过补气养血,固本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