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看

永信法师:中国佛教与中国文化

更多文章 2020-03-31

在海外的少林文化中心

释永信

从1990年起,我开始带着少林僧人出访,足迹遍及6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0年之前,我们到世界各地,是以少林功夫的表演、推广为主。外国人相信中国的养生方法,要学习中国人强身健体的项目,所以我们就以少林功夫的普及、交流和演出为主。2000年以后,中国的国际影响越来越大,地位也有了根本的改变,外国人开始关注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尤其是中国的禅宗,视其为东方文化的智慧结晶,喜欢它所包含的哲学思想。于是,我们在推动少林功夫交流的同时,因势利导地引入禅宗文化和少林寺独有的健康生活方式。

我们之所以这样做,其实还是沿着祖师的步伐在往前走。将中国的禅宗文化,让更多人接受,完全符合大乘佛法的道理。大乘佛法追求的不是一个人独享。当年的达摩祖师,他远道而来,面壁九年,就像周恩来总理所说:“面壁十年图破壁。”达摩祖师面壁九年是为了要证得心法,然后传播给弟子、信徒,把美好的东西给更多人来分享。而这个分享呢,就意味着需要传播。坐以论道,不如走出去沟通。现在,不仅中国在世界上慢慢崛起,东方文化也处在一个新的复兴时代。大乘佛法告诉我,要行路、做事、普度教化,不能独善其身。佛教不仅是磕头烧香的这点事,应是更高层面的文化传播。作为中国禅宗的祖庭,少林寺不能不承担起这一重任。

所以,我们是按禅宗的心法在做事,按照祖师的真传在行走。如果看不到东方文化复兴的大势,我们就会失去发展的机会。

现在,世界到处都有孔子学院,我们少林功夫走出去,在海外几十个城市设立文化中心,形成官方和民间相结合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局面,这是直接的。还有很多世界各国的朋友,用我们的标准,我们的课程,我们的规范,设立各种培训中心,一起弘扬少林文化。这也是少林寺走向国际化的重要一步。

国家领导人出访韩国、日本、巴西、澳大利亚、北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时,少林寺武僧团也作为中国的文化使者,去当地访问演出,传播禅宗文化,受到了热烈欢迎。伴随着少林功夫的传播,在世界上,少林寺已成了中国的一张名片。

有人问我,现在全世界学少林功夫有多少人?我说,告诉你有几十万,几百万人,甚至几千万人都不过分,因为我们海外有很多会员,次生的学员更多,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难以计数。他们主要是学武功为主,逐渐对禅修产生了兴趣。

当年,玄奘印度求法,达摩祖师中原传法,今天,我们乘势走向世界。在交流中,不仅传播了文化,更产生了智慧,使我这个身处中国山中寺庙的和尚,不自觉中具有了国际视野,拓展了思路,产生了新意,做出了一些旁人看不懂的事,不理解的事。其实,不是我太入世,而是太超前了。为了维护和发展禅宗,为了少林寺香火更旺,我别无选择。

形成这种意识,出于一种理念,出于对少林文化的信仰,出于对少林文化在更广的范围内传播的追求。少林文化走出去,除了以上的理念外,有时还出于对少林文化的保护。

改革开放以来,少林寺不仅在国内红了,在国际上也红了。90年代开始,在德国、法国、意大利、奥地利等国,每年都有号称中国少林寺武僧的商业演出活动,参与演出的这些人,其实根本不是来自少林寺的武僧,而是一些文化商人从国内各地武校招募来的学员。这种商业演出的目的,只有一个,挣钱。这些人打着少林武僧的旗号,不仅曲解了少林功夫的完整内涵,还吃肉喝酒,损害了真正少林僧团的形象。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期间,有两位少林寺方丈和两个少林寺武僧团同时露面,在世界舞台上演了一出“真假美猴王”的闹剧。

问题并没有到此为止。随着少林寺影响力得到扩大,精明的商人们更是看到了“少林”两个字背后蕴藏的无限商机。于是,在世界范围内抢注少林商标的事情接连发生。在美国、日本、荷兰、南非等国,“少林寺”、“少林拳”等商标被抢注。

记得在2002年的4月,我收到一份意外的礼物,是日本商标事务所的一名负责人送给我的:一份日本国内注册“少林”、“少林寺”、“少林拳”、“世界少林寺”等272项相关商标的报告,以及在全球28个国家连锁注册的查询结果报告。这名负责人善意地提醒道:你们再不行动,这个世界都快搞不明白谁才是正宗的少林寺、少林文化继承人了。

我们去世界各地交流,接待方往往都要提醒:能用“少林”、“少林寺”做宣传吗?不会有纠纷吧?那年我们随***总理出席中日韩三国建交庆典并演出,当场就有人要求先向他们申请许可,因为他们注册了少林寺商标。少林寺历经1500年的传承,我在日本、韩国、世界各地,不能堂堂正正合法地用少林寺三个字。这对局外人来说,几乎是难以相信的事情。

面对形形色色被抢注的“少林”商标,我说道:“少林寺首先是人类的,民族的,国家的,佛教的,不是我们几个僧人的,也不只属于河南,它属于中国,属于世界。但不能因为它是世界的,就可以盗用。作为传承人,如果失去对它的控制,少林文化的气脉就会中断。对人类文化来讲,这将是无可挽回的损失。中华民族的文化资源流失得太多,再也丢不起了。”

这段话,是2002年10月2日,我在德国柏林向记者讲述的。我之所以讲这番话,是我面对世界范围内盗用少林名义,滥用少林商标现象,不得不以主动的姿态进行出击。当然,这不仅仅是越洋跨海,与各种肤色的人打国际官司,更多的是要用智慧去取胜:既然世界看重少林寺,那我们为什么不能在全世界形成保护少林寺品牌的共识呢?

2001年7月,少林俗家洋弟子戴勒在德国柏林开办了少林文化中心,就是第一个由少林寺直接授权合作的海外分支机构。1989年戴勒只身来到嵩山少林寺参观旅游,寺院、僧人、功夫……这一切深深吸引了这个德国年轻人。他向我提出要留在少林寺中习武修行,但当时还没有接纳外国弟子的先例。我觉得他是块修行少林功夫的料,决定成全他的愿望,入少林寺习武并改信佛教,成为第一个少林俗家洋弟子。在他即将返回德国前夕,我建议他方便时在欧洲推广少林文化,而这正是戴勒思索了很久却一直未敢提出的问题。

戴勒回到德国后一面在大学里攻读法律,一面继续修炼少林功夫。一天,他把埋藏在心里很久的想法告诉了父亲,希望得到他的支持。戴勒的父亲是德国著名企业家,当过运动员,做过外交官,经过商,对中国文化十分感兴趣。他听了儿子的想法后决定鼎力相助,出资100万欧元建立了欧洲第一家少林寺。

我知道这些事后,请律师与戴勒谈判。法律专业毕业的戴勒深知少林品牌的重要,他在德国还没有成立少林寺时就抢先在欧盟范围内注册了包括医疗用品、计算机、服装鞋帽、食品等11种类别的少林商标。少林寺代表与戴勒进行了历时半个月的艰苦协商,其中一次的谈判长达10个小时,其间,没喝一口水,没吃一口饭。最后彼此以诚相待,达成协议。戴勒向嵩山少林寺无偿转让在德国的少林商标权;为回报戴勒,并进一步解决遗留问题,双方签订正式合同,嵩山少林寺授权戴勒在德国成立少林文化中心,即德国少林寺。这是少林寺在国外第一个授权成立的少林文化中心,也是少林寺最成功的一次以协商方式争回少林商标的例子。

德国少林文化中心厅堂的面积一度超过2000平方米,可用绿地1万平方米,是目前欧洲最大的禅武中心。

少林寺选派了几名功夫好、修行好的僧人在那里教授少林武功、太极拳和佛学。少林寺的出家人以四海为家,随缘度化,他们不忘佛教传统,在更广泛的范围传播着佛家的爱心,这也是在更高层次上对禅的阐释。

德国少林寺的兴建不仅在柏林更在全德国引起轰动,掀起前所未有的少林旋风。柏林市外国人事务部负责人说:“德国少林寺丰富了柏林人的文化生活,为德国人民开阔了视野,它为人们了解中国文化打开了一扇窗子。”德国发行量最大的《图片报》将德国少林寺在柏林的建立称为当时柏林最轰动的新闻事件。德国少林寺的兴建是一项弘扬中国民族文化的举措,少林武功能在五洲四海生根、开花,标志着它已成为全人类的宝贵文化财产。

中国文化走出去,不仅要有民族的和传统的特色,更要站在更高层面,与世界共同寻找属于大家的元素。看得远一点,共同点就多一点。

德国少林寺发展到第三年的时候,他们在中国请了三尊两米高的佛像,还把我请去,准备在那里做法会。

那一天他们请了800位德国主流社会的人士,包括王室成员、议员、政府的部长、各大报的总编,都来了。我决定在开光法会举行庄严的佛教仪式。开始我有点犹豫,这些人几乎都是基督教徒,这个仪式能搞成吗?

没想到,出于对少林寺和中国文化的尊崇,这些人一开始就进入了状态,全部跪下来,跟着法会的程序,一步步全走完,满心欢喜,没有一点抗拒心理。

在管理上,柏林少林文化中心也经历了从西方的文化经营模式,向少林寺传统的、非盈利模式的转变。现在,德国合作方已经从经营领域彻底退出,柏林中心全部由少林寺法师武僧管理,因为他们知道,真实的、地道的少林文化,包括少林僧人、传承制度、以及他们的生存方式,对德国人更有吸引力、更有价值。

我们在海外活动的起点一般都很高。艺术家、体育明星,都在帮我们做事,他们是公众人物,有影响,有交际圈子,这群人帮我们做事,少林寺就很容易进入国外的主流社会。

近20多年来,我和我的弟子走过了世界六个大洲的六七十个国家,我深深地感悟到,少林寺已成为中国的一张名片。作为少林寺传承人的代表,高兴之余,更感到身上所承担的压力和责任。大乘佛教注重传播,注重对现实人生的责任,所谓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我经常说的“动身,不动心”,其中就含有这么一层意思。

更新于:2020-03-31 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