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仁焕法师:佛教文化是觉悟文化
广东化州南山寺2010年农历十二月念佛七法会(十九上午仁焕法师开示) 佛教文化是觉悟文化在座的同修,可能有半数的人是第一次闻法。本师释迦牟尼佛创造这个教是为了什么?是为
汉传人物时间:2025-06-27
-
道坚法师: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
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道坚【教学目的与要求】一个民族的崛起,必有相应民族文化的兴盛,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五千年文明的美誉,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唯一延续存在至今的国家
汉传人物时间:2025-06-18
-
中国香文化传统养生中香的基本地位
传统养生,内容又是丰富多彩的,由于其传统色彩浓厚,往往是现代人望而生畏,难知就里。实际上归纳起来大概有如下几个方面,即饮食起居与养生、道德养生、文化养生、环境养
香与生活时间:2025-05-31
-
香与中国文化
中国文人大多爱香,不知是时刻不可离的香使中国文人创造了迥异于西方的文化模式和文艺作品,还是因为文人爱香而促进了香文化的发展,总之,香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十
香的文化时间:2025-05-30
-
女性最需要的四种素食
豆类,天然荷尔蒙豆类中的异黄酮有助调节女性荷尔蒙以及减轻女性更年期的症状。吃豆还能减低乳腺癌的发生几率。每天至少补充25克豆类蛋白,大概是每天两杯半豆浆的量。燕麦
素食健康时间:2025-05-27
-
明证法师:忏悔业障,需要忏到何种现象,才算忏除业障?
忏悔业障,需要忏到何种现象,才算忏除业障?明证法师开示: 这个因人而异,看你犯的罪大小,如果你说,昨天我不小心,弄死了个蚊子,蚊子在这里一叮,痒痒的,我一摸,弄死了,这个就是
汉传人物时间:2025-05-22
-
汉传佛教服饰文化
佛法传入中国近两千年,但是在汉族、藏族、傣族等民族间存在着不同的佛教系统,流传时间也有先后。因此各族的僧侣服装各不相同。特别是在汉族中由于地区太广,南与热带接壤
僧服禅服时间:2025-05-20
-
不同特色的佛教服装文化
佛教的服装文化同佛教的教义一样,传入中国之后就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及风情民俗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且由于流传的时间之久远,地域之广阔、民族之众多、及风俗民情的
僧服禅服时间:2025-05-20
-
问问大家婴灵需要超度吗
问问大家婴灵需要超度吗问问大家婴灵需要超度吗?需要进行超度的,如此才能进行弥补堕胎的婴灵孩子,从而也是化解自己的堕胎业障因果。在当今这个社会,有一部分人没把堕胎
谈佛说禅悟人生时间:2025-05-14
-
隋唐时期:香文化的成熟与完备
隋唐时期:香文化的成熟与完备香文化在隋唐时期虽然还没有完全普及到民间,但这一时期却是香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香文化的各个方面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从而形成了一个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5-05-02
-
时间:1970-01-01
-
沉香熏香文化与现代生活
秉承传承中国香文化,引领时尚精致生活,公司坐落在山青水秀的青秀山对面,金汇如意坊A区101,专业从事沉香文化推广,公司现有产品主要有各种品级线香、香粉、香材、精油、
沉香文化时间:2025-04-09
-
沉香与中国宫廷的奢雅文化,原来古人这么浪漫!
沉香的美妙将中国皇室宫廷已有的尚奢传统又推进一个层次。对生活享受与心灵体验的极致追求,使得沉香融入到宫廷贵族生活的每个细节中。唐代朝堂设有香案,百官上朝,衣衫染
沉香文化时间:2025-04-04
-
古典文化浸中秋 沉香缭绕迎月圆
在物质日益丰盛的当下,因为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变得不再像过去那样对过节充满热情了,从表象上看传统似乎已经被丢到了脑后。而事实是,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对传统事物正充
沉香文化时间:2025-03-25
-
智海法师:临终的人为什么需要助念?
临终的人为什么需要助念?人到了临终的关头,四大分离,众苦交集,思想紊乱,六神无主,譬如螃蟹落在滚汤里一样。平时念佛功夫如果还没纯熟,到了这个时候,谁人不要旁人帮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17
-
挑选真玛瑙需要注意哪些?
鉴别玛瑙手链的方法也有很多,通常以纹带、颜色、透明度、裂纹、杂质、砂心和块重为分级标准。首先要看花纹和颜色。一款玛瑙手链是否真假,通常行家只要拿在手上掂量掂量,
玛瑙知识时间:2025-03-12
-
佩戴沉香手串或者饰品需要注意些什么?
佩戴沉香手串或者饰品需要注意些什么?花了大价钱买来自己心爱的沉香手串或是配饰,但是该如何保养、有哪些注意事项,各位喜欢沉香的朋友并不一定了解。今天就来为各位说一
沉香知识时间:2025-03-04
-
文珠法师:佛教对中国文化之影响
佛教对中国文化之影响文珠法师讲述1975年2月为响应罗省中国同学联合会主办中国文化周于加州州立大学一、佛教的始创者及其思想二、佛教最初传入中国年代三、佛教对中国文化
汉传人物时间:2025-03-02
-
时间:1970-01-01
-
大安法师:念完阿弥陀佛圣号后,是否需要回向?
问:弟子学佛时间较短,请问在念完阿弥陀佛圣号后,是否需要回向?如果需要,回向的内容是什么?答:需要回向。天亲菩萨讲五念门,其中就包括回向。回向是成就大悲心。如果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9
-
寂静法师:什么是“文化”_有知识就是有文化吗
什么是文化?常闻这人文化高,那人没文化。到底什么是文化呢?文是指人类的智慧、道德、修养和人格。在欲望与愚痴的黑暗中,文就如太阳一样明亮,光照大千,所以称文明。化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
宜君:既种核桃又“种”文化
眼下,正是核桃挂果时节。陕西有机核桃生产大县宜君,目前核桃总面积已达到40万亩,挂果12万亩,人均5.7亩。今年全县产量预计可达9000万吨,产值突破1.8亿元。仅此一项,农
文玩核桃时间:2025-01-18
-
大安法师讲《一函遍复》:修行中需要注意的原则 三
第六条原则:慈心不杀,吃素念佛念佛之人,当吃长素。如或不能,当持六斋,或十斋。由渐减以至永断,方为合理。虽未断荤,宜买现肉,勿在家中杀生。以家中常愿吉祥,若日日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6
-
《红楼梦》与中国香文化
在《红楼梦》中,我们可以读到诸多焚香场景:祭祖拜神、宴客会友,抚琴坐禅袅袅香烟,卷舒聚散,颇助于营造肃穆、亲切、高雅、温馨、恬淡的气氛。可卿的卧室里洋溢的是一股
沉香文化时间:2025-01-12
-
当代中国香文化的发展状况
虽然现在的香与香文化还都逊于古代,但随着人们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品香、用香,并对香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有更多爱香、懂香的
沉香文化时间:2025-01-12
-
需要的仅仅是陪伴
需要的仅仅是陪伴 看过很多公益短片,也知道很多留守儿童的悲惨境况,更加清楚那些年三十晚上苦苦等候的眼神,很多人一直都在说他们的处境是多么、多么的可怜,他们的生活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5-01-06
-
惟贤法师:响应“德”治,弘扬传统文化
响应“德”治,弘扬传统文化——儒释道三教文化漫谈惟贤法师(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重庆市慈云寺方丈)我今天到这里,很高兴,为什么呢?这里有许多传统文化的图书,现在中国讲“德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2
-
盘佛珠为什么需要先戴手套盘?
小叶紫檀佛珠的盘法很多人都知道,是需要先用棉布或者是棉布手套先盘一段时间,再用手直接盘。为什么要先用棉布或者戴手套盘呢? 善财佛珠和善财佛教饰品解释其中的原因如
佛珠文化时间:2024-12-31
-
济群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讲义 19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义—192006年4月4日讲于戒幢佛学研究所昨天讲到随烦恼。随烦恼分为小随、中随、大随。小的烦恼有十种,昨天讲到第四种,今天讲五种:诳。诳,是一种欺骗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0
-
济群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讲义 20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义—202006年4月5日讲于戒幢佛学研究所昨天讲到八种大随烦恼。大随烦恼在心理的活动中,主要是遍于一切染污心;中随烦恼是遍于一切不善心;小随烦恼是个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0
-
济群法师:佛教鼓励发菩提心的人赚大钱
佛教鼓励发菩提心的人赚大钱虽然学佛与道德、修行并不是对立的。但无始以来的贪心,使我们很容易对财富产生执著。所以说,佛教徒要不要追求财富?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与否,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9
-
济群法师:学习《十善业道经》的意义
今天,我要讲的经典是《佛说十善业道经》。这是一部大家比较陌生的经典。有人可能会问:佛教的经典很多,就我们平常比较熟悉的如《普贤行愿品》、《金刚经》、《地藏经》、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9
-
济群法师:第三大愿:广修供养
第三大愿:广修供养复次善男子,言广修供养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种种菩萨海会围绕。我以普贤行愿力故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8
-
济群法师:佛教徒人生态度——禁欲乎?纵欲乎?(5)
五、佛教对欲望的态度佛教对欲望所持的态度是什么呢?同样是遵循中道法门。佛陀不主张偏离中道的禁欲。他通过六年苦行,体会到一味禁欲对修道并无意义。盲目的自苦,既没有理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8
-
济群法师:解深密经 第五章 诸法唯识
解深密经 第五章 诸法唯识诸法唯识是唯识宗的核心理论,最能反映这种思想的著作,是世亲的《唯识三十论》、《唯识二十论》,玄奘糅译的《成唯识论》,及窥基注的《成唯识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8
-
济群法师:佛教徒人生态度——禁欲乎?纵欲乎?(1)
一、什么是欲?欲就是人类的欲望希求,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精神上的希求;二是物质上的希求。前者属于心理欲望,后者属于生理欲望。人类的欲望无穷无尽,所以,经典中将我们这个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8
-
济群法师:物质财富 PK 精神财富
【物质财富 PK 精神财富】我们可能会失去财富,但不会失去智慧;我们可能会失去健康,但不会失去慈悲;我们可能会失去家庭,但不会失去爱心;我们可能会失去事业,但不会失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8
-
济群法师:制造苦,缓解苦,没完没了
制造苦,缓解苦,没完没了现代社会物质丰富,也比古人有了更多缓解痛苦的途径。古人离别时,天各一方,音讯渺茫,这种思念因难以解决而与日俱增。一旦相见,由此产生的喜悦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7
-
济群法师:寻找调心之道
寻找调心之道所谓无明,就是看不清自己的内心,看不清生命的真相,看不清那些此起彼伏的念头是什么时候生起,又是什么时候占据我们的心。我们以为,所有念头都是这个我想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7
-
济群法师:如何发起愿菩提心
如何发起愿菩提心愿菩提心,就是我要帮助一切众生出离轮回的愿望。对凡夫来说,这一愿望并不容易生起。可以说,我们从来不曾有过这样的愿望。当然,这不是说我们从未帮助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7
-
济群法师:需求带来的危机
【需求带来的危机】我们对世界的每一种需求都是自己培养出来的,是环境培养出来的。尤其是今天的人,需求似乎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多,更大。一方面,我们自己在不断制造需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7
-
济群法师:借我一双慧眼吧
【借我一双慧眼吧】《金刚经》有个广为人知的偈颂,那就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只要对佛教稍有涉猎,多半都会知道这个偈颂,也知道它在说些什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6
-
济群法师:无须千里追寻,解脱当下即是
无须千里追寻,解脱当下即是人是什么?相貌吗?地位吗?身份吗?这些都是外在符号,暂时和我们有关而已。真正的内涵不是其他,正是我们当下的心态、性格和人格。这种心态和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6
-
济群法师: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 第一章 出家的意义 第一节 出家制度的缘起
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沙弥别行篇》解读第一章 出家的意义济群沙弥是出家身份的起点。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个人来说,当好如法的沙弥,将给未来僧伽生涯奠定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6
-
济群法师:知苦,是为了给心灵排毒
【知苦,是为了给心灵排毒】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的感受时时被各种刺激所麻痹,被各种诱惑所分散,终日在妄念中蝇营狗苟,已经失去感知痛苦的能力。但这种痛苦并不会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6
-
济群法师:附录:《四分律行事钞·受戒缘集篇》原文
夫受戒者,超凡鄙之秽流,入圣众之宝位也。既慕心弥博,故所缘弥多。以多缘故,法事攸难。以难知故,理须详检。而世情尘染,每昏教法。为师为匠,实易实难。但由习俗生常,不思沿革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6
-
济群法师:附录:《四分律行事钞·标宗显德篇》原文
四分律行事钞选读标宗显德篇第一章律宗纲要第一节叙宗劝学【赞戒殊胜】夫律海冲深,津通万象。虽包含无外而不宿死屍,腾岳波云而潮不过限。【劝勉大众】故凡厕豫玄门者,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5
-
济群法师: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 第一章 出家的意义 第二节 劝说出家的利益
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沙弥别行篇》解读第一章 出家的意义济群第二节 劝说出家的利益这一部分,律祖引用《华手经》、《大智度论》等经论,进一步阐述劝说或辅佐他人出家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5
-
济群法师:《受戒缘集篇》解读 第一章 具缘成受 第五节 事成究竟
比丘资格的取得《受戒缘集篇》解读第一章 具缘成受济群第五节 事成究竟第五,事成究竟。始从请师,终至白四,九法往来,片无乖各。界非别众,僧无不足,羯磨无非,受者心至,则成受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5
-
济群法师: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 第一章 出家的意义 第五节 出家者之凡福行
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沙弥别行篇》解读第一章 出家的意义济群第五节 出家者之凡福行谓有比丘出家已后,但知持戒,不志尚道。以戒为上,余悉不为。用为非道,内多嗔怒。自污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