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案本文
沩山灵佑禅师问仰山慧寂曰:「涅槃经四十卷,多少是佛说,多少是魔说?」
(缘起於现象界,世尊说法四十九年,终究无一法可说,有所说法均是对初基佛子权宜设巧而已。)
仰山曰:「总是魔说!」
(《金刚经》言:若谓佛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解佛所说义。)
师曰:「以後无人奈子何!」
(汝了悟佛经真实义,身心均能自主,以後无人可谩汝也。)
仰山问曰:「慧寂即一期之事,行履在什麽处?」
(吾已接近一期修证之段落,未知下来应如何行履保任?)
师曰:「 贵子眼正,不说子行履。」
( 要汝有正法眼、正知见,不必言及其他行履功用事,盖眼正者,即有能力度过去也!)
(二)玄祥释解
1.前言
修行者依各自境界不同的追求,所要用的法门还是不同,在初发心行者,仅在於行善、助人。继之,在地前菩萨的修行,是以佛、菩萨为主,求诸佛、菩萨的庇佑,祈求护法神 的护持;或者像是西方宗教徒们,还是以上帝为主,或祈求耶稣、阿拉等的庇佑,在没有要脱离叁界以前,都是依附在世间的因缘果报中,这就是一般的宗教。
真正的出世间佛法里,是佛教徒在开悟後,要求得自我的觉醒,脱离叁界,不再受轮回之苦,就只有一法可行,那就是出世间智的修证。而出世间智是在空一切相、空一切法,证得我空的智慧。禅宗行者是地上菩萨的修证,讲的法很简单,法要离不开「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过程间要「六亲不认、诸法不生」,心守得像「铜墙铁壁」,像石头一样,了无缝罅。
在空一切法中,对一向指导的老师或诸佛菩萨,要抱着什麽心态?以禅宗行者来讲,师徒间的棒喝,激发自我觉悟,超越世间一切的认知,最後能悟入不执一切法,而得脱黏、无碍的修证。另以世间法来说,像儒家思想「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但对禅宗行者而言,禅师教导徒弟,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不是尊师重道的问题。就像世尊所说的:众生皆有佛性,故也都能成佛,若悟得无上正等正觉,诸佛体空,本无高下,这就是空的最高修证。而禅宗行者如何报师恩、报佛恩?一个悟得真理的行者,慈悲心自生,发菩提心之下,以度众生为职志,这就是对诸佛、菩萨最佳的报恩。不是像儒家所教导的,世间五伦,揭橥人与人之关系,君臣、师徒、父子、夫妻、上下、尊卑之论理。
谈到《金刚经》中「佛陀说法四十九年,无一法可说。」为什麽叁藏十二部经,虽比不上龙宫所典藏的佛法,但也可说浩瀚无边?为什麽说「佛无所说法,若说佛陀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佛陀所说法,盖包括世间法、出世间法、出出世间法,总规 为「了义经」及「不了义经」。「了义经」讲阐释「诸法无我、诸行无常、寂灭为乐」的解脱修证;而「不了义经」如世间善行、因缘果报、世界安立、宇宙观等现象的阐述。这些法都是权宜设施而说,还没修证到成佛前,菩萨道前及菩萨道中的修证,都用佛所说的法在超越心里的无明与障碍,若修证到空、无相、无愿的叁昧之後,即能不用一法,即能体会佛所说的法,一法也使用不到,因自己佛性的觉醒後,自然能对一切法无黏、无着,如如不动。故一乘佛乘即是无一法可说,无一法可用,若还强说佛有所说法,即是谤佛,要有这种认知。但佛所说的法,实为未得超出叁界的众生,使他们能够有法依循而修证,故这些法确实是很管用的。
2.释题
本公案名为「不被物谩」,谩字有两种读音,不同读音其意义也不同,若读四声,即有谩骂之义;若读二声,则有欺骗之意,如欺谩,在本公案的读法是後者,能不被非人所欺骗。「物」者在佛教里是指非人,是另类众生等,系指神鬼之类。
一般而言,宗教离不开藉靠神鬼等,有的当护法神,如天龙八部都可成佛法的护法神。有的教徒会使用咒语,驱神鬼做某些事,不知者会以为这就是宗教,此等有道家符咒法,或婆罗门教或佛密教等,尤其是初级的藏密或东密等。原则上,初修空观智者不能用符咒来驱神鬼等做事,因要修空观,故连这些都要空掉,亦即要舍弃一切有为法,才能悟得空性。除遇有严重的障碍,才要求诸佛、菩萨的加持,不然应要逆来顺受,学习空掉一切法,认一切法为不真,得证解脱知见。
待证得解脱知见後,修行不是就此完结,很多的无上密法要学习,就是要学习神通示现的部份,此已接近入佛地的阶段,当然佛地还有十位阶。以前因色、受、想阴等的虚幻不实,不能认贼为父,待证得空理後,在行阴、识阴中可能探究高层次的密法,此密法非德性高超者所能学,有德者学後始能得,即能求得诸佛的加持,此心与佛心等齐,而能成就无量神变的能力。
本公案的「不被物谩」意即能超越一切非人的考验,忍受它们所加诸於身、心的一切,身能自主,心能无碍,无着无黏,对种种逆境能坦然承受,对种种事情能不祈求,抱着平常心、无求心、无愿心,使心地能真实地自在无碍。如此,当能「不被物谩」,为神鬼等所操控。而是对一切法能如实知,不会迷失在有为法中,而能证得六种无为境。
3.语体文解
沩山灵佑禅师,有天见仰山修行得差不多了,有如博士学位要论文口试一样,就问仰山慧寂说:「涅槃经四十卷,多少是佛说,多少是魔说?」一般而言,修行人对佛是很尊敬的,对师父也是很尊敬的,但修空观的人有一法,即要能否定一切法,当然能「否定」魔还不行,还要能「否定」佛。问题是您否定佛时,佛可能会生气?不是的,会生气的佛无有是处,既然是佛怎会患习气而生气?
透露一点讯息给诸位,若您是大乘菩萨的料子,菩萨或佛教您的方法,是以一切法都是不真、空无为主,如此魔所起的一切法对您,都能引起您随时警觉,这样才不会迷失掉。不然,魔都可化成佛的样子,若也像佛的善心加诸於您的身上,您很容易认贼为父,把魔当成佛在礼拜、供奉,听它的意旨在行事。故我常说,如何分辨佛、魔,不是在能见的化身上计较,这是佛像,是魔像。而是要在影响您的心思、行为上,来判定佛、魔,例如:它都以有为法在教导您,或以名闻利养在成就您,或让您认为修空就全部都要空掉,连戒律也要扔掉,广行淫欲,认为自在、空无碍,等等都是魔的行径。
刚刚提到博士考试,很多得到博士学位的人,名片上都印有电脑博士、化学博士、物理博士等等,这些人虽得到博士学位,但其实不知自己是什麽,博士又是什麽!这是中文语言翻译偏差害人,「博士」用英文来说,是ph.D.---Doctor of philosophy,是称为哲学博士,一得哲学博士是超领域的,不能讲我是营养博士、化学博士,要精专於营养或化学,那只有硕士(master)才能说是专精於某门学问。那博士与硕士分别又在那里?哲学博士应该能发现问题、提出对策、步骤实施、最後解决问题的人,有此能力者就叫做博士,也就是哲学博士,不是他在某领域懂得比硕士多。这是我在美国读硕士时,有位与我同一指导教授的台湾同学被指导教授提出来考问的问题,当时他也不会回答,由教授指正後才知道。故结论是不管任何领域的问题,您能发现问题 结,能提出对策,最後能解决问题的人,都能称为哲学博士。
所以有的虽得博士学位,但对本领域的问题没办法解决,更不用讲其他领域的问题;有的政府官员虽无博士学位,但对国家大事都能处理得很好,这些人都能称为哲学博士。我们读硕士还是要做试验、写论文,我的指导教授Dr. Dyer很忙,他只提出要做那一方面的,所有的试验都要自己找资料、自己想、有步骤地自己去印证,最後写出有逻辑的报告,提到committee去受询问。後来回国後,指导教授去中东做技术外援,写信到台湾时,还称我为某某博士,真是有点受宠若惊。
回到本公案,按语说:缘起於现象界,世尊说法四十九年,终究无一法可说,有所说法均是对初基佛子权宜设巧而已。就如前述,世尊说法300会,为何说无一法可说?一入空或证佛性者,对一切法已无用武之地,就如古僧大德所说:「佛说一切法,唯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故最後对佛法的认知,似多馀的。但也全非如此,若发菩提心,欲行菩萨道者,是要懂得更多,深入经藏,智慧如海,才能以此正知正见,度化众生。
仰山答说:「总是魔说!」一个证悟真理的行者,最後能体悟真实法,能悟知一切相为空,既然《金刚经》言:若谓佛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解佛所说义。那一切佛经不是佛说,当然是魔说罗!仰山慧寂敢把佛说成魔,或如禅宗四祖在石椅上写上「佛」字,要牛头法融禅师坐下,牛头不敢坐下。前者是心中已佛不立,後者心中还有佛,故修证的境界两者还有不同。
灵佑禅师说:「以後无人奈子何!」一个能把佛说成魔的人,其悟境是一等一的,当然任何人要来考他,或要来耍他,当然是没办法的。故按语说:「汝了悟佛经真实义,身心均能自主,以後无人可谩汝也。」就像《楞严经》教中的五十种魔相,修行人都能懂的话,就不会出差错。或者行者真开悟後,一直抱着空无的心,面对一切境,不为一切有为法所迷,当然也不会走错路。
时下很多欲修行人,为什麽常会走错路,或跟随不对的人?一方面是因缘法,前世与他有缘;另一方面是智慧不够,只要有一个人会宣传或敢乱宣传的人,因认识不清而去跟随他,这也是缘份。若所追随者不是着魔,只是悟境未透彻,那也没关系,因他的境界也许就是适合当你的老师,你只要认为有受益就是好的。
要如何 定你的老师是好不好?对不对?首先,其有无受佛教的戒律?如在家菩萨戒。再以戒律来评估他,以言行是否一致来看他,是否喜欢名闻利养?执爱世间的物欲、性欲?例如,世尊告诫在家佛子,不得说出家师父的是非,经云:於诸求法,莫生讥嫌;於诸佛教,遮护过恶。若一个修行人对出家众或正知见佛道场,因所证不同, 於无知而常行诋毁,若他不是着魔,可能是无正护法神在守护,才会让他畅所欲言,常常在造业,这都有因缘果报的,故要特别小心。
仰山忽然想到另一问题而问说:「慧寂即一期之事,行履在什麽处?」按语说:吾已接近一期修证之段落,未知下来应如何行履保任?我已修证到空体的认证,能不为一切魔所欺骗,再来是要修什麽呢?要用什麽方法来修心呢?当一个行者修证到空无境界时,不知往前要怎麽走。
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依我所知,行者至此境地应去闭关,求诸佛菩萨的加持,使您的色身经络改变,回复到凡夫或世间禅境界的路径。开悟的人,其色身的经络走向,是与一般世间禅行者是不同的,因此才能产生无量智慧般若智慧,修得解脱知见,也才能摆脱业缘的纠缠。一个没真正开悟的人,当然不会知道。认为一开悟就不得了了,就是成佛了?真是不够虚心。
灵佑禅师曰:「 贵子眼正,不说子行履。」按语说: 要汝有正法眼、正知见,不必言及其他行履功用事,盖眼正者,即有能力度过去也!到底修证到空无的人,已能了知诸法实相,不会再迷惑於一切法,或错着於一切因缘诸法,这时要如何往前走下去?其实只要有正知见,然後等待时机,随缘去做,冥冥之中都有诸佛、菩萨在主导的。不要沉不住气,又犯了法执的毛病,而迷失正法眼藏。
单念大悲咒这一句,就是成就法,求什么都会成功的。(1)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namoheladanuoduolayeye)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慈观悲观喜舍观普度众生化大千有缘无缘同摄受离苦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1
人生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个问题是很高深。我们都想要健康,都想要发财,都想要家庭好,都想要子孙好,可是到底怎么样才能好?这些事情背后其实是有些特别的规律的。比如我们梅花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9
请购佛教饰品有什么讲究 第一, 佛教饰品不宜说买,应说请,或者说请购。表示一种尊重。第二, 佛教饰品如果在不佩戴的时候,不要随便放在裤子口袋里,放在上衣口袋,或者
佛珠文化时间:2025-01-16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它主要说明两个问题:1、因果相续,贯通三世,不会中断。我们今生所受吉凶祸福,都是自因自果。明白此理,自然不怨天,不尤人。2
昌臻法师时间:2025-01-14
“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一旦无常至,方知因果不虚。”我要讲一个10多年前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事——这件事在当时震动了新闻界。此事涉及我的三位同事(为了尊敬,我不提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3
惟贤法师答:法门很多,但是走的路是相同,目标是相同,佛教在唯识学来说,分为五位: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这五位啊,各宗各派都是贯通的。资粮位就是广集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法字的梵语是达摩(Dharma)。佛教对这个字的解释是:任持自性、轨生物解。任持自性:指法能保持自体的自性(各自的本性)不改变,例如,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自体性相,花草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众善奉行——佛教思想与企业的和谐发展惟贤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一.善的定义善者以利他为前提,利他必利已而致自他俱利,性纯净此世后世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2
魏德东:佛教的婚姻观 婚姻的条件 在婚姻的条件上,佛教强调尊重当事人的意志,明确反对将自己的信仰强加于婚姻,主张可以与不信仰佛教的人士通婚。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反对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5-01-01
你到什么地方去?我就跟你到什么地方去。从前有位最富有的人,他一生最欢喜珠宝和金银,可以说“珠宝满仓库,金银堆成山。”成为世界第一大富翁。因为他最欢喜金银珠宝,所
宣化上人时间:2024-12-23
那些丧尽天良,制作、拍摄,贩卖传播日本AV色情电影,所播映内容完全违背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古圣先贤所提倡“五伦、五常、四维八德”的伦理道德,国家法律,自然规律。为的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3
佛教鼓励发菩提心的人赚大钱虽然学佛与道德、修行并不是对立的。但无始以来的贪心,使我们很容易对财富产生执著。所以说,佛教徒要不要追求财富?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与否,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9
达真堪布:有人为了佛教事业想经商赚钱却苦于没有机会 怎么 现在很多人都说,“我做生意赚钱是为了众生,为了佛教事业。”这只是在嘴上说说而已。没有看破放下的时候,真正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2-08
禅宗叫宗。我们佛教讲的宗教和我们书上读的宗教,和我们概念中的宗教不是一回事。最近我开玩笑跟大家讲,我说实际上我们讲的东西跟我们心里想的有时候不是一回事。像我们讲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3
访问日本立正佼成会庭野日敬会长一九八六年六月,中国宗教代表团应日本立正佼成会的邀请,我作为中国佛教协会的代表,有幸再度访问了庭野日教会长(最早是一九七八年访问该会)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5
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印顺一 教乘应机的安立施教宗旨: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佛教之涅盘观一 涅盘之意义我国佛教徒,都说学佛是为了了生死。是的,了生死是佛教的主要目标。真能了生死的,就是得到涅盘。涅盘是学佛者的最高理想,被称为「一切圣者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人间佛教要略印顺一 论题核心人菩萨佛:从经论去研究,知道人间佛教,不但是适应时代的,而且还是契合于佛法真理的。从人而学习菩萨行,由菩萨行修学圆满而成佛──人间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关于日本香道中的御家流,上篇文章已有详细介绍,下面再为大家介绍另一种入门组香赏月。香道流仪入门仪式之一的赏月是适合静坐、阅书、抚琴的闻香礼仪。流仪方式和之前中国
香道资讯时间:2024-11-24
二、佛教之兴起与东方印度一 东方与西方印度文明的开拓者,属于西方移入的阿利安人。印度的每一区域,都曾渗杂了阿利安人的血统;每一思想,都曾受过阿利安传统文化的熏陶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3
第六十二节 蒋总统与佛教的关系煮云法师著有人说:蒋总统是不信仰佛教的,因为他已公开承认是基督徒。关于这个,我不否认,可是我要说,总统信仰佛教也是真的呀!同时我们
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时间:2024-11-23
三、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一 教乘应机的安立施教宗旨: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四、密教之兴与佛教之灭──『印度之佛教』第十七章──一 秘密思想之滥觞佛元八世纪以降,秘密教日见风行,以身语意三密相应行,求得世出世之成就果也。密咒远源于吠陀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10月21日下午,作为日本大使馆举办的中日集中交流月活动之一,日本香道艺术讲座在日本国驻华大使馆举行。来自日本的香道世家传人蜂谷宗苾老师为在场观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
香道资讯时间:2024-11-21
克兰佩的中国佛教季刊──三十五年夏作──十七年中国佛学会筹设中,及全国佛教代表会议准备中,曾出中国佛教旬刊一种;而抗战期中余在四川缙云山,亦有中国佛教之讲着。今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8
黄念祖:佛教中的“四依法”非常重要“了义中无上了义”。“了义”是什么呢?简单说来,就是分明显了真实究竟的义理。注解中的“分明显了”,就是常说的了了分明。其中的“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1-16
争什么争酒疯 - 争什么争 在今日科学昌明的时代,科学愈发达,佛教的教义,且有愈因而显露其无比的光辉;佛法的理论,随科学的进步而愈得到印证。科学是理智的产物,而佛教
文化资讯时间:2024-11-15
这是抗日时期的和尚连,曾被日本间谍欺骗:国家不保,寺庙何存?抗日战争时期,五台山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晋察冀边区的发祥地,负责开创边区
金玉良言时间:2024-11-15
人活一世,受恩无数。总结起来有十种恩情需铭记终生,没齿难忘。 香道哥1、天地呵护之恩人在天地之间,衣食取天地之精华,享日月之灵光,健壮成长,享度一生。应报天地之
香道资讯时间:2024-11-13
在中国,香的使用不但起源甚早,且与宗教有着紧密深刻的联系;这其中,佛教的用香不但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并在二千余年的历史长河里,持续地发挥它深远的影响力。中国香道
香道资讯时间:2024-11-11
故事二:书到今生读已迟 书到今生读已迟“这句话是明朝一位进士袁枚说的,他是说宋朝的黄庭坚字山谷的故事。黄庭坚,字山谷,江西省修水县人,他的诗书画号称“三绝”,与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09
论印光法师的佛教修持及其弘法取向编辑:陈永革来源:闽南佛学内容提要:本文以印光法师(1861-1940)的佛教修持及其净土弘化为论述主体,透过其迁单南下普陀后的修学行持、刻经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6
第三章 娑婆世界从空间上看,宇宙是没有边际的。从时间上看,宇宙是前前无始、后后无终的。佛将银河系称为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组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9
问:佛教的确立,首先在于戒律,经过道安的努力,以后还有哪些律部的传译?赵朴初答:道安和他的弟子们寻求戒律的热心,对于律藏的充实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道安在世时,已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8
佛教与婆罗门教的“虚妄”观念比较姚卫群佛教与婆罗门教在分析外部事物或人的认识时经常使用“虚妄”观念。这一观念在印度宗教哲学史上的出现频率较高。在印度早期的宗教圣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7
佛教经典中常赞叹佛陀有三十二种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所以我们在佛教寺院中看到的佛像或菩萨像,不仅身形健硕、相貌庄严,而且神情愉悦、慈祥,这实际上反映了佛教对于健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论中国佛教参与宗教间对话的《理惑论》模式董群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对于本土的中国文化、中国人来说,有一个接受的过程,有些人基于其本土文化的立场,特别是儒学、道家和初期道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4
融合的佛教第一章 宗密其人及其佛教发展观宗密,在中国佛教发展到最高峰的时候,撰写了大量的著作,想表达这样一个重要的观点:融合。中国佛教应走会通的一路,具体地说,禅宗诸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4
世之所尚者,皆沉檀龙麝等难得之物,更有奇楠之香锱铢即倍于黄金。以为如得奇香便可契道,岂知闻香悟道全在平常处积累,一旦因缘具足乃可得之。若嗜其嗅,徒慕乐受而已。乐
香道佛教时间:2024-10-24
第十五章 禅宗的理论要旨与慧能前禅师的心性思想第一节 禅宗的理论要旨——心性论禅宗是最为典型的中国化佛教宗派,因重于禅,主参禅,故名。禅宗的禅法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禅师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3
第三节 禅门三宗心说宗密在《禅源诸诠集都序》中,为了调和禅教,分别以北宗、牛头宗和南宗为禅门的代表,以唯识、般若和华严为禅外其它教派的代表,将其互相参照、比附,以示禅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3
第二十章临济宗的一念心清净与无事是贵人说唐代末期,禅师义玄(?-867)创立了临济宗。临济宗人忠实地继承了马祖、希运等禅师的心性思想,在平常心是道、无心是道的思想基础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2
虽然从政治和社会的权力关系而言,现代化一重要的意义在于宗教与政治之间形成了政教分离的格局,从而把公共性的社会空间交于俗世性的政治去处理,宗教逐渐从全能性的意识形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2
论秦巴山区佛教的几个特点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王亚荣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 李利安秦巴山区地跨汉江南北,位处川陕交界,山高水长,川岭交错,将我国西北和西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8
"无"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世间上的人总是在“有”上求,有车、有子、有钱、有名等,其实“有”还是有限、有量、有穷、有尽。佛法教我们从另外一个“无”上去思考,你“无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10-18
龙珠英雄:我是大神官的徒弟孙悟空,成功掌握完美自在极意功!龙珠英雄目前已经迎来了宇宙争乱篇的故事,整个的剧情也渐渐进入到了高潮。除了爆出的混沌神器宇宙之种以外,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10-18
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民族和宗教的冲突仍然不断发生。特别是霸权主义的强权政治、宗教极端主义和民族分裂势力,都是引发战争的因素。因此,我们倡导的和谐世界建设还面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7
第一章、佛教如何看待宇宙有乃空现,莫讳空而执有;空在有中,非灭有以明空。本章副标题中的后一句(空在有中,非灭有以明空),是江味农居士所著《金刚经讲义》卷三第37页的一句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老年人的学佛方法按照传统的说法,六十岁以上就称为老年人了。在中国佛教徒中,老年人约占百分之八十左右。因此,如何使老年人在学佛修行的生涯中,沿著正确的方向进取,得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3
净土九级教学次第论佛教事业的发展,首在教育。只有通过各种层次与不同方法的教育,佛法的真实修证才能如理付诸实践,佛教信仰的层次才能普遍提高,才会出现更多绍隆佛种、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