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僧
慧深法师
出家人看到戒腊高或年纪较大的长老法师、大德,要赶快端正站立,不能躺着或坐着不肯起来。在家居士看到任何法师或年纪较大的大德,也要有这种恭敬心。
什么时候不必起来?诵经诵到一半,虽然有长老法师来,应该把经诵完再问讯。做法会诵经时,长老来了,由旁边没诵经的人去招呼就好,等诵完经再去打招呼。病很重,无法起床,不必硬着起来而伤了身体。如果还有能力,则应该起来问讯或顶礼。剃头发剃了一半也不必起来,剃好再作礼。工作很忙时也不必特意问讯,比如午供时间已经近了,忙着切菜、煮菜准备上供,不必因为长老来而丢下工作,站在旁边侍候,顶多向他问讯就该忙自己的工作。
在家居士对任何法师都不可以批评,背后不说长老法师的过失。批评人家如何如何,若换成自己来做,未必做得更好。如批评:“某某长老在大众面前吐痰,非常没有威仪。”指名道姓说人家的缺失,很不应该。某些长老早年养成一些习气,已经改不了了,不要因为一点过失抹煞了他的优点而在背后批评指责,应该多向他们的好德行学习。
在家人不可以叫出家人的俗名,也不应该只叫他的名字,即使那位出家人的年纪比我们小,也要遵守这项规矩。例如我的同学,看到我也不叫我的俗名;知道我的法名叫慧深,打电话来,也不会说:“慧深在吗?”他们都称呼我“慧深师”、“慧深法师”或称师父,因为对出家人直叫名字很不礼貌。
在家居士对任何出家人都应该称呼某某师或某某法师,乃至通称为师父。譬如在家居士拜某老法师为师父,遇到老法师的徒孙,不能说:“我的辈份比你大,你应该叫我师叔。”看到出家人,不论他是否比我们年轻,或许他是我们的平辈或晚辈,甚至是我们的家庭有人出家,他所剃度的徒弟,也不应该叫他的名字,应该说“某某师”,或者称呼“师父”,希望所有的在家众都能懂得这些礼貌。恭敬出家人,可以称呼“某某法师”,提到年岁和德行都很高的法师,可称呼“某某长老”、“某某老和尚”、“某某老法师”或“某某大师”。但是与出家人在一起时,不应该提出他的名字,譬如当场面对老法师时,对他只称呼“长老”,或称“法师”,或“老和尚”、“老法师”,绝不能对着他,连他的名字一起称呼。
对于长老法师,我们自称为学人,表示自己还在学习,要向他学习。如果法师与自己的师父平辈,可以称呼他某某老法师;我们是出家人,就自称后学。不可以贡高我慢,认为自己在佛教界很有名气,在称呼上失了礼仪。
书信往来方面:对出家人应该写某某法师,或某某老法师,例如在左边上面要写上星下云老和尚来尊称星云老和尚,或者写上星下云大师,“上”和“下”字写在名号的左上角,竖排则写在右上角,可以较小些,意思是表示不敢直呼他的名字,但又不能不写,否则不知道谁接这封信,所以用这方式来表示恭敬。
下面的落款不要像一般世俗人自称为“不慧”、“不才”或“不佞”、“晚辈”,或“愚”等等,学佛人应该用“后学”或“学人”,表示自己是学佛的人。
对方是较长辈的老法师,应该称呼某某老法师座下,表示在他的座下向他请教。或者写杖下,意思是要他教训我们,不能直称某某方丈。对女众可以用某某大士,或某某法师莲下、莲前,不要直接称名,应该称呼某某师;若很年轻,还不老,就称“师”。有人认为自己在佛门中已经是老资格,为什么还要称对方为师呢?也许自己的佛学底子比他还好!这是贡高我慢心作祟,不应该有这种想法。
请教出家人的法号时,要说:“这位菩萨尊上下?”或问:“这位菩萨上下?”意思是不敢直称其名号。不能问:“你的法名是什么?”法名是师长给他的,自己的师长或年辈较长的出家人才能问。对于出家人,我们只能称他的外号,问他上下称呼。居士请教出家人——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都应该注意这些。
刚出家的沙弥或在家居士,不能听大沙门说戒——比丘戒,也不能听比丘诵戒经。不能因为要了解戒律就去听,这样违犯戒律的规定。
不论在家或出家众,与某位法师很熟悉,也不可以迳自打开门进去找他,一定要预先经过通报;甚至要进入出家人的室内,也应该谨守礼仪。不论进入出家人的哪一间居室,如客厅或他的卧室,不可以莽莽撞撞的推门进去,必须在门上敲三下,或弹指(到一般人的居室亦同)问有没有人在,里面回应请我们进去,我们才能够推门进入,假使里面没有回声,我们就应该离开。
进到出家人的居室,里面若有小佛堂,应该先礼佛,或在佛前问讯,如出家众有专门读经的桌子,我们再向读经的桌子前问讯,表示对经典尊重,也代表对大德的问讯,不一定要面对那位出家众问讯。有些人一到佛寺就先要顶礼师父,等到和师父聊一阵子了,才去大殿礼佛,这是错误的,从外地到达寺院,应该先到大殿顶礼佛菩萨,然后才见师父。
遇到大德长老,应该如同见佛一样,对他们非常恭敬尊重。有人曾经到戒坛受过五戒或菩萨戒,看到授戒的师父,连打个招呼都没有,甚至故意走远些,这样很不礼貌。见到一般没教过我们的法师,都需要尊重,何况受戒时曾经指导过我们的法师?有人遇授戒的法师假装不认识,或者指给旁人看,说:“那一个,就是那一个,他是我受戒时,传戒的法师。”这种态度是不礼貌的。
看到出家不久的修行人,也应该像见菩萨一样,虽然他不是资历很深,甚至有些才出家不久,威仪还不具足,也不应该藐视他。即使知道某位出家人破了很多戒,甚至在众人面前行住坐卧四种威仪也都不具足,还是应该尊重他,因为他有沙门的形象,就是代表出家众,出家众就代表佛教。何况,过去许多高僧大德示现游戏人间,很多平日的作为表现,不像一个正正经经的出家人,事后证明他们是佛菩萨或阿罗汉的示现,不过这不是我们一般肉眼的众生所能透视的。
过去寒山、拾得在厨房工作,和狗一起吃饭,甚至吃馊食,大家都看不起他们,不知道他们就是文殊、普贤菩萨化身。布袋和尚的衣服穿得很不整齐,连胸部都看得见,手里拿着一个布袋,看起来疯疯癫癫,谁也料不到他是弥勒菩萨示现,等他走了以后大家才知道。所以我们对出家众都要有恭敬的态度,不应该因为看到某出家人的行仪不如法,而用轻慢的态度对待,甚至予以毁谤。
出家人如果还是凡夫,故意学过去高僧的事迹形相,将来他自己就会吃亏,恭敬他们是尽我们的本份,至于他们有没有真本事,我们无需过问。记得贤顿老法师曾经说过:“看到不如法的师父也应该一样恭敬,也许他们很想放逸戏耍,听到有人叫他师父,而且恭恭敬敬顶礼,他那放逸的心也会立刻收敛起来。”意思是他本来有些不好的行为,因为你的尊敬,而使他能够越来越如法。
在家人看到出家人,若时时生起恭敬的心意,自己会受到好处。经典记载,常不轻菩萨看到人就说:“你们将来一定会成佛,所以我不敢轻视大家。”不论行为多不好的人,他都用同样恭敬的心来对待。假使每个学佛的人都用这种心态,将一切众生看成和佛一般平等,佛是已经成就的人,众生则是将来会成就的佛,都一样尊重,就能折服自己的贡高我慢心了。平时很多在家或是出家众,也能够用常不轻菩萨的态度对待人,非常令人感动,他们不只读经,而且真实依照佛的教诲来对待一切众生。由于常不轻菩萨把众生都当成未来佛,不敢加以轻视、毁谤,我们应该觉悟:对待任何人应该恭恭敬敬,出家人对在家菩萨也应该客气。
一切居士,不论男众或女众,看到沙弥、沙弥尼或比丘、比丘尼,都应该生起恭敬心,与他们讲话时要站起来。沙弥还没受戒,看到比丘就要站起来。现在有些四、五十岁的人,厌烦五浊的社会生活,经过家庭许可,出家了。他们看到二十几岁就出家受具足戒的比丘,心里想:“哼!我比他老,我在家时就接近佛法了,如果讲经说法,或许他还胜不了我。”有这心态就错了。不论自己的年纪多大,对佛法了解多少,做沙弥的,看到比丘就应该站起来,表示对戒的恭敬。
女众即使年纪很大,而且从小就出家,甚至把一座寺院办理得有声有色,但是看到比丘也应该站起来。
居士看到比丘尼也应该站起来,不能因为自己大力护持那座寺院,是大居士,就以为出家众应该将他当成上宾款待。在家男众看到比丘尼能起立,对出家人有恭敬心,这样学佛才学得如法。有这种举止动作,反而使人更尊重你。
如果看到身分相同,辈分相同的人,我们坐正了就可以,如居士对居士,或比丘对比丘,都可以合掌打个招呼就好,比丘尼遇到比丘尼也一样。如果知道对方的戒腊比我们高,就应该谦恭的站起来。
在家居士或刚刚出家的人,到另外一所寺院,先往大殿礼佛之后,看到大德就应该顶礼。礼佛一定是顶礼三拜,不必说明。顶礼比丘、比丘尼,甚至是很有德行的高僧,我们说:“顶礼师父三拜。”他如果回答:“顶礼一拜就好。”我们拜起来念一声“阿弥陀佛”即可,绝不可硬要拜三拜。不论对老法师或年轻的法师,我们顶礼,都应该一拜就好,不要为了表示对他特别恭敬,执意要拜三拜。法会期间,大家应该一道向法师顶礼,因为一个一个轮流,时间浪费很多。
到寺里要见某位师父,见个面就好,不一定要和他说话,如果当时他正在打坐,我们不应该说:“师父!师父!我要顶礼您了!”这样叫会打扰他修行。
师父经行时也不可向他顶礼。譬如出家人早晚课绕佛,或者饭后在大院经行,不论只有他一个人,或很多人在一起经行、持咒、念佛,我们都不可以要求他受我们顶礼。
师父正在用餐,端着饭碗,你一顶礼,他不知道嘴里的饭应该吞下还是吐出,来和你打招呼?所以吃饭时不要向师父顶礼,必须等他用过餐。
师父剃头时不可以顶礼,剃头剃了一半,该怎么回礼?在浴室洗澡,我们不应该在外头喊:“师父!我在外面向您顶礼了!”
师父躺在床上休息,也不可向他顶礼。师父身体不好,正在休息,我们去探病,敲门后他要我们进去,一进去,根本不给他准备的时间,就向他顶礼,这样不对。要让师父有时间坐起来,再向他顶礼。
有些出家众很早就需要出门,师父还没起床,或者日正当午,师父正在午睡,都不可以在门外或进里面向师父告假。刚从外头回寺院,去向师长敲门销假,师父要我们进去,他还没准备好时,就向他顶礼,这也不对。
所以,师父在打坐、经行、吃饭、剃头、洗澡、睡觉时,不要顶礼。
师父的门关着,我们不可以在户外拜。如果师父在房里,要进去向他顶礼,不能在外面顶礼。
请示佛法,不能随随便便穿衣服,应该穿着整齐。作务时穿作务的衣服,如果要请问佛法,比较恭敬的做法是穿好海青,至少应该将罗汉褂穿好。
在家人不能随意穿件衣服就去拜佛,向师长顶礼也要把衣服穿整齐,最少合掌问讯也要站好,不能一路走,一路把手合起来上下动一动就算问讯。
请法时正巧师父在看书,我们不能人俯着,两手撑在桌面,手托着下巴,或靠着墙壁,一副懒散放逸的模样来请问佛法,这很没礼貌。应该先问讯,站好,合掌,表示我们对佛法恭敬。
或许我们请法的时间长些,师长让我们坐下,他要慢慢解答,我们可以坐下来。师长回答问题时,我们要静下心来认真听讲,不可以心不在焉的盯着桌面,手又一面玩弄东西,这样师长说的话就听不进去了。听师长解说的时候,应该耐心有礼貌,师长还没回答完,不可以插嘴打断他的话头,使他没办法解释完整。
上面说的师长并不只指自己的师父,佛学院的学生,或者在家居士,当皈依师父或其他师父指导我们时,都应该仔细听完,再来发问。师长才说了几句,我们马上反应听不懂,这也不可以,必须等师长全部讲完,还不明白时再发问。例如师长说三宝就是佛法僧,我们马上问他什么是佛法僧?这样不好,说不定他本来就打算接着解释什么叫做佛?什么叫做法?什么叫做僧?如果他还没说完,我们就一直插话,使他无法完整回答,我们就不能得到整体完善的答案。所以请教佛法时,向大德提过问题以后,就要安心听他解释,等他说完,还有不明白的,再接着问。
另外在家居士也应该知道:所有的出家众都还是凡夫,只是他们发心出家,过着与世俗不同的修行生活。好比说:无论读哪一所幼儿园,不可能制服一穿就会写字了。出家众出家了,也不能在三五天内就把出家人应该了解的地方都了解,难免存有些微过失,或有一些不好的习气。我们应该了解,出家人有过失,寺里自然有年纪较大的长老,在他们诵戒的时候告诉他,要他改善。我们在家众既然要学佛,就不应该说出家人的过失,不能在他们面前说,也不应该在他们的背后说。学佛就是要从出家人的地方学一些佛法,今天无意中向人说某出家人的过失,说不定他本来打算学佛,听你这么说,认为出家人和在家人也差不多,就不再想向出家人学习了。其实每个人的过失不同,背后不负责任说人长短,因而害人不能学佛。自己是佛教徒,却唆使人对佛教有坏印象,这就是谤僧。出家人的过失,自然有出家人按禅林规距来管理,这一点在家人应该非常注意。
在寺内或在寺外遇到出家人,如果正在上、下楼梯,出家人从我们后面走来,我们要有礼貌的让一步,让他们先走。不可以认为自己走快些,何必让他们先走还跟在后面浪费时间?让出家人先走,是对出家人的尊重。
较窄的通道,像寮房,巷道虽然没多长,多走两三步就到尽头了,依礼貌我们还是闪避一旁,让出家人先行。即使宽度恰巧能容许两人擦肩走过的楼梯,不是太宽敞,我们也要让行。
与长老或大德同时出门,应该出家大德走在前面,而且要替大德提东西。
走在大马路上,有车辆来来往往,我们应该走在马路靠车道的一侧,让出家众靠路边走,目的就是保护他们的安全。爬山时,一边是溪涧,一边靠山,我们要走溪涧那一边,靠山这边比较安全,让大德走。这是晚辈和长辈同行的时候,应该遵守的礼貌。如果我们是在家居士,他是出家众,就照这个原则来做。
坐位子时,要分清楚哪个是上位,哪个是卑位,让大德坐上位。赴宴也一样,桌子分主桌和宾桌,我们不可以占据主桌,把主桌和上位,尽量让给戒腊比我们高的人坐。
坐在上位或主桌的师父和我们很熟,因为还有其他出家众,而主桌是给出家人坐的,在家众不可以去坐。曾经在开会的场合中,虽然席位上明白写着“法师席”,却有在家人不理会,看到有空位就坐上去,出家人来了也不肯让座,认为自己在这座寺帮忙很多,担任重要的职务,堪坐在那个席次。这表示他们没学好佛法。即使因为没座位,我们先坐下来,看到出家众来了,也应该赶快起来让座。
参加开会时,明知某位出家众虽没什么学识,可是出家比我们早,我们为了听得清楚,故意坐在他前面,这是错误的;不论他的学德如何,如果知道出家众在后面,都应该起来,请他们坐到前面,我们到后面去。
见到比我们戒腊高的人,绝对不可以两手叉腰,一副高傲无礼的样子。合掌问讯后,应该放掌。在家居士看到出家众也一样,虽然他们只有二十几岁,我们四、五十岁了,和他们说话也不可以叉着腰。
看到大德长老,问讯后放掌,不可以两手摇摇晃晃。与他们谈话,面前拿张纸画来画去,不理会别人说话,这样对大德不尊敬。我们要站立端正,如果他让我们坐着,也要坐得端正,不可以手托下巴,就算已经谈了很久,姿势都要端正。不可以蹲着和尊长讲话,因为这时候种种不礼貌没威仪的形态都很容易出现,我们可以在地上结跏跌坐,单盘或双盘都可以。在大殿,出家人有个座位坐着,我们也不可以蹲着和他说话。
走路要端庄,不可以跳跃。爬楼梯,也要一步一阶梯,不能两阶楼梯当一步走,这样有失威仪。
做任何事情宁可提早动身,走路不仓促,有威仪,才会受人尊敬。出家人走路用跑或跳的很难看。在家居士也尽可能不那样,尤其在出家人面前跳跃或跑步更要避免,除非临时有紧急事故赶着处理。无论做什么事,应提早动身,譬如十一点上午供,在十点五十五分才又跑又跳的进大殿,有失威仪。如果有急务,快来不及了,可以大步走,尽量不跑不跳。凡事能预料得到,准备得及,一定事先准备完善。意外的紧急状况:如某处发生火灾,或某人受了伤急需救护,就不受此限。这种情况下,救人最要紧,如果往下一跳就救得了人,却慢慢绕个圈子走远路过来,就可能错失先机,当然只好抄捷径以跑或跳的方式赶到待援的人身边。不过这种情况很少,所以平时我们就应该稳重,养成不蹦蹦跳跳,也不跑步的习惯。
出家人不可以用东西缠绕脖子。有人天还不冷就用一条围巾缠在脖子上,头上盖着头巾,或者天天戴着帽子,这样不好。有人已经六、七十岁都不这样做,有些才二、三十岁就不时缠围巾,头上还用巾布罩住。假使已经生病,不能受风寒,不得已只好这么做。中国有些地区的气温往往低到零下几度,出家人不得不戴上风帽,但也不曾像现代人围着宽大的围巾,碍手碍脚的很难做事情。
听经或师长对我们讲话时,不可以把头转来转去。师长讲话,不专心听训,还找旁边的人开玩笑,看隔壁的人听训时的反应,这都不好。有人听到师长讲的不怎么好,就故意转头看看邻座有什么反应,这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
出家人不可以爬树或爬墙。橱子很高,要拿东西时,也应该用椅子垫脚。假使故意爬高,实在有碍观瞻。
若想引导大家改善不当的行为,特别是微细常忽略的地方,学佛的人尤其出家众自己更应该威仪具足,端正、庄严,不可以大声嬉笑,才是好的典范。我二十几岁讲佛法作节目,很注意口气稳重、正经,有人写信来猜我的年纪,以为我已有五十多岁;说话要有可信度,口气就要很庄严,一个讲经的法师,如果有一天信众看到他放肆的玩闹,他们会想:“他的话,十句我听十一句,结果还不是很不正经?”说话的可信性就被打折扣了。因此一个出家众,不论在什么地方,都不应该放逸而失去威严。
见过我的人大概知道,在佛殿我不笑,一般的场合,和大家喝茶时,可能面带微笑和大家说说话。不过玩笑和慈祥的笑容不一样,慈祥和气使人觉得很好相处,不会为了我是出家人就不能亲近我,不过玩闹的话,形象就完全破坏了。因此希望所有的在家居士,能尊重出家众,即使过去是他的同学或亲戚,知道他在家时很爱玩,既然出家了,现出家的形象,就不可以故意和他玩,弄到让他下不了台。而出家师父也该小心,如果在家众要和我们玩,我们不要翻脸,应该很诚恳的疏导:“过去我也很爱玩,但是现在出家,已经不一样了,并不是我的身分高,而是必须庄重,别人才会尊重佛法,所以别再和我玩。”这样说,相信大家都能谅解。
特别是现在的出家人和过去不同,以往住在大丛林中,有丛林的规矩;现在丛林里也许只住三、四位,五、六位,如果住了十几位,就算是有规模的道场了,要像过去那种大丛林很严肃的生活已经不多见。所以很多在家居士说:“我都跑那一家寺院,那里的师父与我很熟,很随便。”其实,如果希望我们所亲近的师父受人尊重,我们更应该注意守这些规范。不要让别人看到出家众与在家众玩得没有分寸,出家人和在家人之间要有个分寸,在家人对出家人也要尊重。我们要了解,不止我们尊重那些师父就好,应该让别人也能够尊重他们才对。
◎对寺众开示★出家为求解脱—在最基本的日常生活中去修—于衣、食、住、香、味、触、法中不起贪念。★我们累世所造的恶业比山还要高,今生出家修行就会现前,所以有时候觉得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一、以佛法研究佛法来宝岛一年,对于佛教的近代作品,读了不少,而最使我同情的,引起非常感想的,是这样的一句:「我们应以佛法来研究佛法」。这是绝对的正确!「佛法」,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3
二、佛教之兴起与东方印度一 东方与西方印度文明的开拓者,属于西方移入的阿利安人。印度的每一区域,都曾渗杂了阿利安人的血统;每一思想,都曾受过阿利安传统文化的熏陶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3
四、密教之兴与佛教之灭──『印度之佛教』第十七章──一 秘密思想之滥觞佛元八世纪以降,秘密教日见风行,以身语意三密相应行,求得世出世之成就果也。密咒远源于吠陀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学佛不要贪名利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往真处来做。◎一九七七年三月十五日开示我们学佛的人,要脚踏实地修行,老老实实用功,不要贪图虚名。若是爱好假名,对修道是没有
宣化上人时间:2024-11-22
梦参长老,当代高僧,出生于1915年,现在五台山真容寺静修。1931年在北京出家,法名“觉醒”,他认为自己没有觉也没有醒,再加上是作梦因缘出家,遂自己取名为“梦参”。梦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20
上师教言集:并非我有神通,不过我确实可以通过一个人说话做事等各方面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佛陀也曾说过,有烟之处必有火。想知道自己前世是什么,只要看看今生过得是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6
22.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意义是什么?阿弥陀佛于往劫中,发四十八愿,度脱众生。有一愿云,若有众生闻我名号,求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阿弥陀佛誓愿度生。若众生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5
我们推广的是 圣 玄奘大师的如来藏妙义亲爱的朋友,您想了解:什么是真正的佛法?如何快乐学佛?佛法如何让我们断除烦恼?请联系我们电话:151 9580 6515微信:151 9580 65
文化资讯时间:2024-11-15
今天承诸位善友请我演讲。我以为谈玄说妙虽然极为高尚,但于现在行持终觉了不相涉,所以今天我所讲的,且就常人现在即能实行的约略说之。因为专尚谈玄说妙,譬如那饥饿的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3
佛学在我国非常的盛行,很多人都会去学佛、拜佛,那我们为什么要学佛、拜佛。学佛是为了利益众生、自利利他、离苦得乐的。拜佛是对诸佛菩萨的礼敬、感恩,是为了折服我们的
学佛感应时间:2024-11-11
经言:人之谤我也,出初一字时,后字未生;出后一字时,初字已灭。是乃风气鼓动,全无真实。若因此发嗔,则鹊噪鸦鸣,皆应发嗔矣!其说甚妙。而或谓: 设彼作为谤书,则一览之下,字字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9
药师佛法门小常识药师法以药师如来为本尊﹐为息灾﹑除病﹑延命等目的所修的法门。其中﹐天台密教则以七佛药师为本尊﹐故谓为“七佛药师法”。药师净土药师净土(净琉璃世界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7
药师山近期发现有些修行人,因为因果业障关系,修行上无法突破,又急于上求佛道以致于身心俱疲。由于佛菩萨的慈悲心,故而以方便法协助修行人有一个身心的避风港。这就是净土法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1
学佛最大的毛病各位善知识,我们学佛主要不要在佛教里造罪业。如果造了罪业,这就是得不偿失;你在佛教里头,应该立功、立德、立言,不要造罪业。在佛教里头,一天到晚就给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26
学佛人不能脱离生活,日常的起居都包含着禅意的存在,修行不离世间觉,修行是改变自己的心境,使自己的心境得以升华。当你的心还不能转物时,你的一切要顺其自然,生病时一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0-24
虽然从政治和社会的权力关系而言,现代化一重要的意义在于宗教与政治之间形成了政教分离的格局,从而把公共性的社会空间交于俗世性的政治去处理,宗教逐渐从全能性的意识形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2
有一次,佛陀住在迦毗罗卫城的尼拘律园中。当时,佛陀的叔父斛饭王之长子摩诃男来到尼拘律园拜见世尊。抵达后,摩诃男向世尊顶礼问讯,于一旁坐下。摩诃男请示佛陀:‘世尊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8
第三章、佛法究竟主张什么样的人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只顾耕耘,不问收获。尽心尽力,不贪不求,无疚无愧,自在自得。领悟了佛法的宇宙观和因果观,佛法的人生观也就顺理成章了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第四章、究竟应当怎样修行佛法不离佛法行世法,不废世法证佛法。佛法之修行,被蒙上了太多的神秘色彩。结果,不仅佛门之外的人如堕五里云中,难明真象,而且连诸多佛门之内的人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前言佛教,严格地说,并不是一种宗教,因为它不仅不信仰一个至高无上的神灵,而且根本是无神论的。佛教是佛陀的教诲,一定要说它是宗教,也只是意味着它有所宗(宗旨)有所教(教诲)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第一章、佛教如何看待宇宙有乃空现,莫讳空而执有;空在有中,非灭有以明空。本章副标题中的后一句(空在有中,非灭有以明空),是江味农居士所著《金刚经讲义》卷三第37页的一句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有些人老埋怨:“你看那个人作恶多端,但是人家现在就有钱花,花也花不完。你说我一天辛辛苦苦,又善良又做好事,一天穷得当当当!”实际那个作恶多端的人,他以前修的善业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6
【问题】顶礼嘎玛仁波切!请活佛开示,从佛法因果角度来看,应该如何理解犯太岁和本命年?【嘎玛仁波切答】总体来讲,犯太岁、伤太岁等,是依照道教的说法。藏传佛教里面,一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6
将谈斯旨,须先声明者二事。一、凡学各有其学之相貌,如一般人有一般人之面貌,瘦者、肥者、白者、黑者不一而足,今欲认识其人。则只认明其人之为白、为黑、为肥、为瘦而已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5
周六下午,一到道场,某女莲友笑嘻嘻地对我说:“给我女儿的宝宝挂个往生牌位。” 我心里咯噔一下,因为我知道她的女儿并没有生孩子,所以她所指的宝宝应该是流产或堕胎的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5
老年人的学佛方法按照传统的说法,六十岁以上就称为老年人了。在中国佛教徒中,老年人约占百分之八十左右。因此,如何使老年人在学佛修行的生涯中,沿著正确的方向进取,得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3
[释了幻]婚姻与佛法:声闻、缘觉乘的离欲观 声闻、缘觉乘的离欲观声闻乘:指听闻佛陀声教而证悟之出家弟子。缘觉乘:不必亲闻佛陀之教说,系独自观察十二因缘之理而获得
悟性时光时间:2024-10-11
黑龙江大庆市佛教协会举办第二届学习佛法交流会交流会现场法喜充满2012年7月14日至15日,黑龙江省大庆市佛教协会第二届学习佛法交流会在大庆市净觉寺隆重举行。大庆市佛教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10-10
这位大神既称菩萨,又是佛,几度现身红尘道场开示众生这位大神既称菩萨,又是佛,几度现身红尘道场开示众生 | 文 三只眼读史弥勒佛的道场在梵净山,此山有“天下众名岳之宗
金玉良言时间:2024-10-02
前言根源于佛陀自觉的佛法,自印度南北分传,为了有益于人心,为了解决世间的苦痛,法门竞出:或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或说世间一切善法皆是佛法;或说不净观是甘露门;或说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9
5月4日,云南昆明市民上街,反对一大型石化项目落户。通过网络,看到一幅引人注目的标语:任何执政者,不过是历史的匆匆过客。请勿恣意妄为!落千古骂名!我意识到,随着现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6
勉强找时间来学一学,不能一心一意去做,拔除“根本业缘”是不可能的,刚强众生难调难伏就在这里。不说一般的道友,我们出家弟子对这种道理人人都懂,也知道修行好,也是下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5
把财色关过了,修学佛法才算入门。古来大德经常说这个世界只有两种人:一种贪财的,一种好色的。很多人学法学了很久,信佛也信了很多年,始终不知道怎么样修道、怎么样入道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5
无论谁学佛都想改脾气,为什么改起来那么难,甚至继续挑丈夫或妻子的毛病?想管对方,遇到不同意见的时候还在辩论,总是生不起恭敬心,这一般都是不深信因果造成的,这个因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2
呷绒多吉上师 开示连载(406):因果是不虚的,但很多人都不相信因果。为什么呢?他觉得看不见,看见了也认为不存在因果。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呢?有些人看见某一个人一辈子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2
佛教传入中国,作为外来文化的移植,首当其冲的便是本土化或者说中国化的问题。净慧认为,佛教中国化是在魏晋时期完成的,代表人物是道安。对于禅学而言,这无疑也是正确的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1
现在在中国谈起佛教,常常会受到别样的眼光。反应常常会是那是迷信、太消极,太保守。把佛教作为智慧之学,最起码作为哲学思想来看的,真是少得可怜。智慧的佛教,教人获得
文化漫谈时间:2024-09-19
这几天,有些同学在信息中见到世界一些地区流行「禽流感」。我们应该用什么心态来面对这种瘟疫?慈悲。心清净慈悲,什么样的灾难都可化解。禽流感是怎么发生的?根本的业因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8
1 学佛第一个阶段的收获是法喜充满,这种法喜,不是受外面境界刺激,是从内心里面发出来的。2 法喜是从清净心里面生的,不是外面五欲六尘的刺激。保持自己心清净,能与佛菩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8
我在初学佛的时候,第一次遇到章嘉大师,我就向他请教,我说:“佛法好,我们每个人都晓得好,从什么地方能入得进去?”佛法真实的受用和利益,我们总希望很快地就能得到。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7
佛法在世间(三则)刘先和一、善良与慈悲我长久以来总是认为,善良就是慈悲,慈悲就等于善良。从对妻子的观察中我才得知,二者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妻子心地很善良,极富有同情心,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6
1 我们学佛,学什么?学佛的存心、学佛的大愿。佛的心,念念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佛的愿,希望一切众生破迷开悟。2 诸佛如来都是用真心,不用妄心。我们今天学佛,无非是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3
一、《六祖坛经》什么是功德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名为功德。内谦下是功、外行礼是德。自性建立万法是功、心体离念是德。不离自性是功、应用无染是德。
佛教知识时间:2024-09-13
达真堪布:与你最有缘分、最需要自己照顾的众生是谁?一定要把握住自己的心,要知道一切都是自心的显现、自心的幻化。我们能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当中,接待人处理事的时候把握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09-06
自古以来,信佛的人很多,而成佛的人很少。仔细检讨一下,不是佛法不灵,而是信佛的人动机不纯。绝大多数人,名义上在学佛,而潜意识里却只想求佛——求佛菩萨保佑我逢凶化
佛答时间:2024-09-04
我们学佛人最重要的一点,就会有一个什麼藉口?就是什麼?「冤亲债主。」就完了,下边故事就没了。什麼「今天我妈说我了,跟我发脾气了业障现前!」就把自己堂而皇之地给避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01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浅释》◎一九八三年宣化上人讲述于美国加州洛杉矶金轮圣寺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如是我闻”,在
宣化上人时间:2024-09-01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我们想要影响其他人生一种信心,自己就要实实在在地去行持佛法,所谓“依教修行”,依佛所说的教法去修行。这个修行,我们知道一点就修行一点,知道多少
宣化上人时间:2024-08-31
什么叫灵验?古人有句话说,「诚则灵」。法门,《金刚经》上说得很清楚,「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为什么这个人念得灵,那个人念得不灵?不是法门的问题,是诚敬心的问题。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