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讲记三: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
主讲:纯祥法师
经文:‘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
阿弥陀经先说净土的安乐,然后劝导我们往生,我们的发愿是在佛的劝导下发起,实现这个愿望的方法就是念佛。
传统净土教劝导往生净土的条件为信、愿、行三资粮,不可以缺少。我们从阿弥陀经的次第上看,先说净土属行,这个行是从佛的那边来说,净土是佛发愿修行成就,到我们这边,往生净土的起点不是信心(信),而是发愿(愿),信心是结果,我们发愿也是通过经典了解阿弥陀佛的国土功德而发起。
我们能够发愿,愿心的产生跟佛的发愿、修行紧密相关,闻经是很重要的助缘。行是念佛,称念名号,但是如果你对名号的本愿力不了解,你在称念中对修行方法没有信心,对极乐净土的欢喜心和往生心也很小,你虽然在念佛,愿心也很难发起。只有通过对阿弥陀佛本愿力的了解,靠这些助缘,生起你往生的愿望。所以对我们来讲,如果你的愿望不真实或者是力量很小,那么净土教的真实利益就离你较远。闻说阿弥陀佛本愿很重要。我们好好地了解净土教,你就可以用同样的时间和精力获得更好的效果。
接着发愿经文下来就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这个善根福德因缘就是指要“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闻说阿弥陀佛”是在执持名号前面,如果你不了解阿弥陀佛国土功德、他的愿力光明、你就做不到真实执持名号。
通过发愿,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修行时间),一心不乱。一心不乱是集中点,也是最核心的地方。
汉传净土教近几年来信心成就说的多,以前一心不乱更受重视。我们学习阿弥陀经,首先要明确一点,一心不乱在真实的方面就是指信心。有些人勤修念佛就是要达到一心不乱,依有些开示需要达到成串、成片,或者事一心、理一心,没有准确的定位。现在你先确定,真实一心就是指信心,这是根据佛说无量寿经,“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这里是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而阿弥陀经的表述是: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一心不乱,两者表述虽有差异,但是一心不乱和信心欢喜在“真实方面”是一致的。
无量寿经中说“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阿弥陀经与无量寿经表述的差别是,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的时间在前面,后面是一心不乱,而在无量寿经中先是信心欢喜,时间乃至一念在后面。
经 | 信心(前) | 时间 | 信心(后) | |
无量寿经 | 诸有众生, 闻其名号 | 信心欢喜 | 乃至一念 | |
阿弥陀经 | 闻说阿弥陀佛, 执持名号 | 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 | 一心不乱 |
藕溢大师在解释阿弥陀经“一心不乱”时说到,若一日是指有的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一天就一心不乱了;若二日,有的人若二日就一心不乱。由于大家根器不一样,所以成就的时间上有差异,这是过去古德的解释。
我们上节课说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是指时间不定的意思。无量寿经在因愿文表述: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里的乃至十念与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的意思相同。从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这些说法来看,要想成就一心不乱,并不困难,时间也很短,一天或者七天。然而很多莲友念了很久,不止一个七天,为什么没有一心不乱?问题出在哪?首先一心不乱依无量寿经就是指信心,经上说很容易,时间很短,如果你觉得你没有往生,那就是你的念佛与经教没有相应。
如果你追求一心不乱,并按照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去做了,但是你没有达到,你不要自己乱想,必须依经来审定,你是哪里的想法、做法与经文不相应,这样你就能修正,就能随顺佛教。
执持名号就是念佛,念就是执持的意思。将执持名号与南无阿弥陀佛结合来解,名号由两部分组成,南无是皈命,阿弥陀佛是佛名。我们通常念南无阿弥陀佛,对执持的理解是放在自己这边,是通过自己用心勤念,把名号拿起不放下,认为是自己用心和口来念,重点落在自己的心口上,认为执持者是自己的心。实际上六字名号本身就具有执持的意思,当你念佛的时候,南无就是执持的意思。对比来说,如果你打妄想,你自己觉得你忘了念佛了。你嘴里念着南无阿弥陀佛,心里想着别的事情,在你的理解上就认为自己此时没有执持,但你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就具有执持的意思,不是你在执持,是佛在执持。经文我们可以这样断,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是阿弥陀佛在执持名号,释迦佛说的很清楚,不是你在执持名号,是阿弥陀佛执持名号,你要“闻”释迦牟尼佛说的这个。
你要知道不论你怎么想,这是你自己这边,而名号象咒语一样,本身有力量,南无就有执持不放下的力量,力量源于阿弥陀佛。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你信任的不是自己的心是否安静,打不打妄想,信的是名号,名号是产生作用的主体,做主的不是你的心。
南无阿弥陀佛中的“南无”,与其他“南无地藏王菩萨、南无普贤菩萨”等的“南无”不同。因为阿弥陀佛专门在“南无”中注入了愿力,南无与阿弥陀佛组合在一起,就具备了摄受你的力量。我们通常总是习惯把重点落在自己心(我)上,而不是名号(佛)上。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就等于是你听命于佛,随佛即名号的力量,不是你自己心的力量,你的心口只是一个被指挥者,被引导者。
听闻信解阿弥陀佛的愿力和光明,也就是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如果你不知道这一点,你念南无阿弥陀佛跟念其他佛菩萨一样,执持名号就与南无阿弥陀佛名号的真实义不相应。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是从哪里听闻呢?就是从净土三经、释迦牟尼佛说法中闻,主要是从佛说无量寿经法藏的发愿和成就中闻。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两者紧密相关,如果你不知道阿弥陀佛的愿力光明,你就没能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执持名号是靠佛的发愿力和光明力,你是闻说,由此产生信愿。
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你没有随顺佛愿,念佛与念其他名号一样,念佛变成了圣道修心,修戒定慧的方法,这就不能体现念南无阿弥陀佛的不共性和特殊性。南无阿弥陀佛,因为他在名号中注进了发愿的力量,所以我们念佛重点是相信佛发愿的力量,你是从对佛愿力的闻信中发起愿望获得成就。
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一心不乱,为什么这么快就成就了?是因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全都是阿弥陀佛已经完成的功德,如果是你自己发愿修行,肯定不会这么快就获得信心成就,往生决定。之所以能这么快落实在你身上,是由于信心早已为佛所成就。我们是没有任何修行的众生,但是你通过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就信心成就了,若二日就信心成就了。如果你把它当成自己的修行,别说若一日,就是若一年,若十年,若一百年也不能成就,所以观念要转变,一心不乱是佛已成就好的,回向给我们。
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力量在于佛即名号本身,所以你才能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快速成就。这里需要进行抉择,念佛依佛愿你往生净土是非常快速和容易,依成就文一念就可以往生,依因愿文乃至十念一定可以往生,依阿弥陀经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也一定可以往生。你念佛,执持名号,如果你没有信心,那么就说明你与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不相应,你没有好好听佛的话。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闻就是听话,没有听清楚释迦牟尼佛的话,也就没有听清楚阿弥陀佛的愿。你念佛是谁让你念的?是阿弥陀佛让你念的,你念是念了,你听了指挥,但是你没把佛的心意,佛的真实愿望听到,你只是听到佛叫你念佛,好象分配给你工作,你就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不能好好领会工作的性质,对工作没有热情和责任心,麻木的工作态度换来的自然是效率低下。有人说我一天到晚的念,起早贪黑的念,把所有的时间都挤出来念,你很勤劳,但是身体毕竟只是外相,念佛更重要的是你的信心,你的愿望。你既然念佛,接受了工作,分配给你工作的人是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你应该把工作的本质听清楚,工作效率才能提高。所以是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重点在“闻”,你真正的闻到了之后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就可以成就,效率很高。而为什么很多人念了很久,还没往生决定?就是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这上面出了问题。
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一心不乱这是贯穿下来。要往生净土,你有愿以后,要想成就它,就只有达到一心不乱才能。所以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为什么要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因为它是有结果的,获得了往生决定的人就一心不乱,如果你没有往生决定,即使你有愿望,你的心中还是有恐怖和担忧,心里很乱。你发了愿,成就了往生,就可以获得心的安定和大安慰。
一心不乱,一心即信心,信心即是“阿弥陀佛执持名号”,真正的执持名号就是信心称名,就是一心不乱。如果以你自己为主去执持名号就不是真正的一心不乱,我们的心本质就是妄想、执着,是乱的。在真实上,只有佛的无量寿和无量光才是真正的一心不乱,一心即是执持名号,执持名号即是南无阿弥陀佛。谁在执持?阿弥陀佛在执持,阿弥陀佛说:我发愿建设净土,就是要把十方的众生(你们)接到净土来,是佛在执持,执持就是把众生拿起、不放下,他用什么把我们拿起呢?用名号。所以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被阿弥陀佛用他的光明拖了起来。你不要认为我在念名号,好象我在拖阿弥陀佛,实际上是阿弥陀佛用名号把我们拖了起来,他拖起来以后就不放下,怎么样才能不放下呢?他用无量光,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为什么要照十方国呢?因为十方国中有我们,有众生,从光中示现出名号,光明名号照到了我们,将我们摄取了进来。照十方国,无所障碍,就是说你去了极乐净土,住在极乐净土,佛是用光明来保障你,也就是不放下你,如果他把你放下了,那你往生净土就会有障碍,他不放下你,你就一直在他的保护之中,佛的威德力是烦恼、业障任何东西都不能障碍。所以执持名号,是我们被阿弥陀佛执持,被阿弥陀佛的愿力和光明抓住了,你一念佛,就被阿弥陀佛抓住,南无就好象一只手抓了过来,这是谁的手?这是阿弥陀佛的手,南无阿弥陀佛,我被阿弥陀佛抓住了,你要这样的信受。阿弥陀佛的手是光明,是不间断的,光明照射到我们,摄取我们。执持名号就是执持者阿弥陀佛把我们转变成名号,你就成了南无阿弥陀佛,他让你变成南无阿弥陀佛。你说我不要无量光,不愿意去极乐世界,但是他已经成就了,不舍弃你了,你进入到他的愿力光明中,你就在不觉中被佛的愿力光明转成了南无阿弥陀佛,这是不可思议佛力在执持。
当然阿弥陀佛与我们是平等关系,他不勉强我们。佛先告诉我们极乐净土很好,你要发愿,能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所以你要发愿,你的发愿也是佛发起的,他就是用这个光明名号来拨动我们的心,让你发起愿望。实际上这也不是你自己的愿望,我们长劫以来一直到今天,都没有往生的愿望。法藏菩萨成就净土,成就光明名号,你念佛就是佛在触动你的心,唤醒你,招唤你,劝你发愿,用名号来摄取你。你的愿望是在听到了阿弥陀佛的招唤以后,你说我愿意往生,这时你的手和阿弥陀佛的手就牵上了。
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他的光明照下来是要追逐每一个众生,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佛要把所有的众生都抱在他的怀里。所以就派很多的佛来跟我们讲法,你听到了这个法,闻到了名号,就好比是搭上了手一样,这些是有缘。如果没有听过名号,光明是存在的,“因”是有的,但是你没有感觉到,没有看到,没有听闻到,就好象没“缘”。我们现在知道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也念了名号,这就是有“缘”,与佛已经搭上了手。有的人听了名号以后,只是搭上了手,心里不情愿,念了一声南无阿弥陀佛,转头又跑了,心没有被触动,没有发起真正的愿望。
闻说阿弥陀佛的“闻”,不单是指名号,还有光明。佛的光明超越我们的眼睛,进入我们的耳朵,进入到我们内心,光明变成了名号,变成了经文,让我们来听闻,你在佛的光明照射下,摄取下发起愿望。
所以要我们发愿很难,发愿的因在佛那边,在闻说阿弥陀佛之后。为什么我们在念佛前要念经,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发起愿望。通过善知识的教导指引,你才能够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发愿念佛。很多莲友虽然念佛,但没有好好闻经听教,念佛流于形式,没有从心上跟佛真正的接近,不知道佛是象慈母一样在招唤我们,在摄取我们,对佛没有这种情感,也就没有信任,即使长时勤修,仍然没有成果,在失望中退失,这是非常让人婉惜的。所以我们念佛,对名号的真实义,对佛的愿力和光明要好好地理解,然后再来信心中体现“阿弥陀佛执持名号,”就可以很快成就,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就一心不乱。
经文前后紧密相关。前面说极乐净土成就如是功德,成就了南无阿弥陀佛,你可以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到你这里,你就应当发愿,这句话是总结,也是转折。如果你不发愿,就说明你对极乐净土成就的功德还没有信解,对你来说极乐净土好象还没有成就,你虽然念南无阿弥陀佛,离成就还是较远。你发愿,经文然后说少善根福德因缘是不行的。你不要把方向定错了,你要依“阿弥弥佛执持名号”的善根福德因缘,所以少善根福德因缘不能得生。前面说彼佛成就如是功德,佛成就的功德就是要给你的功德,就是让你信受的功德,不是让你另外去修功德。所以紧接下来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如果你没有闻信净土殊胜功德,你就不能真实执持名号。所以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时间需要很少,一天就成就了,七天就成就了,十念就成就了。如果你们没有成就,那你就是没有如实闻经,没有信佛,虽然在念佛、念经,做了皈依,但是你就是不信佛,你就失去了很大的利益。所以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你在当下就要做一个选择,你的往生是由佛来执持,如果你相信的是佛,相信佛的誓言,实际上你的往生已经决定了。这样你念佛就没有白念,你听课就没有白听,依佛的誓愿执持来说,你是一定可以往生净土的,这是由佛来完成的事情。如果你不相信佛,相信你自己,你说我要达到什么样?你可能就会觉得听经、念佛是白听了、白念了,至少效果很小。你要抉择一下,你到底是信佛的愿望,还是信自己的想法,信佛你就一定往生,信自己就不往生。如果你没有信心成就,甚至你都没有什么愿望,那就表示你不信佛,你在信自己。如果你信佛,你肯定就会有愿望,往生也就没有困难。
如果你念佛,没有获得利益,没有拿到阿弥陀佛给你的保证,说明你口里念着南无阿弥陀佛,实际上是把阿弥陀佛放在自己的下面,你不尊重佛,还是你自己的心、自己的想法最重要,好象佛的愿力没有你的大。所以我们念佛就要真正信佛,皈依佛,你就往生决定,你不用等临终。一心不乱,真正的就是信心,信心就是无量光的作用,没有平时、临终,阿弥陀佛什么时候开始执持名号的?信心什么时候成就的?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阿弥陀佛成就一心不乱已经十劫,你进入到他这里面,你就是一心不乱。
你没成就信心但你有愿望,信心和愿望还是有差别,众生边的次第是先发愿,后成就信心。闻说阿弥陀佛,你“信”了发愿,这个“信”不是成就的“信”,这个“信”是“信”一部分,并不是具足的“信”。一心不乱的真实信心是指已经成就的信心,是阿弥陀佛已经成佛通过名号回向给众生的信心。不是你觉得极乐世界很好、想去,做功德,这些信是有一些,但不具足,信心的“信”不单是这样。真正的信就是获得往生决定,如果你没有往生决定,你就还没有真实信心。如果你认为有信心那也是假的,愿心也是这样;你没有获得往生,你有愿心、信心都是方便,还带有你自己的怀疑。你获得往生,你已经在极乐世界的光明摄取不舍之中,在“阿弥陀佛执持名号”之中,那么这个信心和愿心才是真实的。
所以我们依经说,发愿(愿)、执持名号(行)和一心不乱(信),信、愿、行都有真实和方便两方面。真实的就完全是佛所成就的,没有一点自力怀疑,信心成就往生决定,如果你有自力和怀疑存在,你就没有往生,虽然有信、愿、行,也是方便的。阿弥陀经中说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就是带有方便的意思。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三者广修供养”:广是广大,修就是要去行,广大去修行这个供养。供养有很多种,有以身供养,有以心供养,有以身心来供养。什么是以身供养?好像出家的
宣化上人时间:2025-02-21
居士:修净土的居士,在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的认识与实践上,应持什么看法、做法,请指示!法师:修净土的居士,首先,要建立一个与净土念佛法门相应的心态与知见,净土法门是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20
大安法师:拜佛的十种功德利益一、得妙音色:若多拜佛,相貌也会转变为好,音声和身体都会庄严起来。 二、出言人信:拜佛若专心诚恳,培植威德,说话自然会得到别人的信服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9
居士:请问法师,如何理解《佛说阿弥陀经》中“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之中的善根福德因缘?法师:《佛说阿弥陀经》的这句经文宜从净土法门“以果地觉作因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8
问:“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与“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请问法师如何正确理解? 答:前面的一个偈子是古德所开显的,意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7
我们众生都生活在种种幻相当中,分别、执著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破四相的根本首先要破我相。 我们现在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对“我”看不破它的虚幻性。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5
第一大愿:礼敬诸佛。普贤菩萨自己礼敬诸佛,是为行;希望大众各各礼敬诸佛,是为愿。愿与行,二而一、一而二也。礼敬诸佛者,即俗称拜佛。普贤菩萨拜佛,欲人人皆如彼拜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4
在风水学上,水晶有着风水石之称。水晶生长于地心,凝聚“地气能量”。用科学来解释水晶能量与地球磁场产生互动,从而可以调节人体五行的平衡。人体五行:金、木、水、火、
DIY配饰时间:2025-02-14
《答念佛600问》191、如何理解因果是治理天下和度脱众生之大权?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人每谓现生所享受苦乐吉凶者为命,岂不知乃自己前生所作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13
佛教告诉我们:神通抵不过业力,业力抵不过愿力。不管你信不信佛,都无法逃过因果业力。佛弟子深知,即使学佛之后,也不可能事事都如意,想什么来什么,但是一定会越来越好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5-02-10
佛珠,象征着佛法的传承。皈依,是为了获得如法的、由诸佛世尊一脉相承的皈依体,这正是佛法最殊胜的传承。我们平时念咒,就用菩提子佛珠比较好。现在很多人爱用计数器代替
佛珠文化时间:2025-02-06
佛下山游说佛法,在一家店铺看到一尊佛像,形体逼真,神态安然。佛大悦,欲买之,店铺老板要价5000元,分文不能少,加上见佛如此钟爱它,更加咬定原价不放。佛回到寺里对众僧谈起此
禅宗公案时间:2025-02-02
憨山大师:放生有十五种神奇的功德与利益放生的好处很多,我国明代著名的憨山大师说,放生有十五种功德与利益:一.放生合天心。二.放生顺佛意。三.放生免三灾。四.放生离九横。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1
念什么经文感应快,这是一个伪命题。念什么经文,你与经文相应,就能感应,不能相应,就不能感应。和念什么经文无关。一般来说,经文咒语都要念道以万为单位的数量才能逐渐
学佛感应时间:2025-01-26
【2011年农历十月初五讲于广东化州南山寺念佛七法会】佛在鹿野苑三转法轮,为五比丘说法,讲的是四谛法苦、集、灭、道。四中真谛中,第一真谛就是苦谛。我们来到人世,每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3
这4种人,不用拜佛,却离佛最近,有没有你?佛门里有句禅语: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心中有座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世人常认为佛菩萨住在寺庙里,但其实
谈佛说禅悟人生时间:2025-01-23
每年的岁末年初,总能听到很多人谈论“生肖和犯太岁”的话题。提到“太岁”,很多人都会想到“太岁头上动土”“太岁当头坐,无灾恐有祸”等民间流传的老话。在中国几千年的
佛答时间:2025-01-23
在你的生活中,或许见过这样的人:他们的长相不算好看,却会莫名给人带来一种很舒服的感觉,和他们相处会感到一股平静喜悦、简单纯粹的能量。同样,你的生活中或许也遇到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问:据说密宗行人修某尊法时,宜用某种念珠,其说是否有理?诺那活佛答:照密宗之理,修某尊法,须用某种念珠。譬如观音法用水晶,或用 菩提子念珠;修长寿佛法,用珊瑚念
凤眼菩提时间:2025-01-22
居士甲:初学净土者,应如何下手修学,方得真实利益? 法师:初学净土者,宜以培植坚固信愿为要务。信有事信与理信二种。事信(或曰仰信)是相信二有,即《阿弥陀经》所云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8
那么《阿弥陀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那怎么理解这句话?对这句话一般人会理解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定要多善根多福德,才能往生。他这样理解的时候,马上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6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它主要说明两个问题:1、因果相续,贯通三世,不会中断。我们今生所受吉凶祸福,都是自因自果。明白此理,自然不怨天,不尤人。2
昌臻法师时间:2025-01-14
静波法师:一点亏都不能吃的人最终会如何?“吃些亏处原无碍”,吃了点亏,有什么障碍呢?佛菩萨吃亏吃大了,释迦牟尼佛曾经有过九种灾难,有成就的修行人不也有这样或者那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5-01-13
清明,是我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国传统的清明节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几乎与佛教的历史一样久远。清明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0
编者按:再过几天是清明节,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一天有很多传统习俗,当然主要还是祭奠已故亲人。原本清明节与佛教并无直接联系,但一个孝字将两者紧密相连。虽然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0
体光老和尚禅七开示十二古代的佛教徒,现代的佛教徒,古代的佛教徒他在心地上聪明、有智慧,现在的佛教徒在外边聪明,能说能讲,所得的受益跟古代不同。古代得受益是实际的,现在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7
如何灭堕胎罪问:《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上说,堕胎是罪业极大的杀生罪,果报也重。您写的《现代因果实录》里为何没有这方面的实例?答:做流产(堕胎)是夫妻间的杀生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5-01-07
惟贤法师答:法门很多,但是走的路是相同,目标是相同,佛教在唯识学来说,分为五位: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这五位啊,各宗各派都是贯通的。资粮位就是广集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惟贤法师答:这个你就不要着相,要因机施教,在名句上不要执着,那就是辩才,因机施教就叫辩才。懂文学的人来问,你要跟他说内行话,要通达文学;一个做生意的人来问,你要有商业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5
惟贤法师答:静坐中保持静心,保持真实心,保持如来心,这样就可以起观。以静心、如来心摄持一切,那就小中有大,大中有小,一中有多,多中有一,众人即我,我即众人,空间、时间、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5
佛教讲修行的道路,离不开信解行证,什么是信解行证呢?一、信在佛教四众弟子里边,在家信众约占百分之九十,出家僧众只占百分之十,是少数。出家僧众专门讲修学佛法,就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理搞清楚了,我们相信会有这种现象产生,我们不怀疑了。所以在这个世间,有人衰老得很快,有人衰老得很慢,什么原因?古人有句话说「忧能使人老」。忧虑就是烦恼,有忧虑的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如何发起大悲心?观六道众生受苦如亲人想!大悲心等5种发心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薄伽梵告慈氏菩萨摩诃萨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为有情修大乘行。欲度有情置大涅槃
佛教知识时间:2025-01-01
净慧法师:做好事,不存功德想——关于《妙法莲华经》的开示佛说舍利弗的佛国土也是三乘教化众生,而且授记时佛说:你这尊佛出世的时候,虽非恶世,但你有本愿力说三乘法,劫名叫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4
摘自:《妙法莲华经》浅释观世音菩萨救我们三灾八难,和我们众生有缘。读诵到这一品,我们要知道法义在哪里。我们众生受持《妙法莲华经》,那么谁来保护我们呢?我们有难处,求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3
为了区分品质高低,沉香经常被划分成多个等级,这是在市场中沉香较难以辨别的原因之一。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分级杂乱,甚至不同品类之间也有很大差异。那么,常见的分
沉香知识时间:2024-12-21
弟子:如何能在每个当下、在在处处都能直入解脱境?上师:时时都能说是“解脱处”,就是进入到一个“很平静的状态”,你首先在座上要多下些功夫。这两天也有很多人都在问:
文殊花开时间:2024-12-19
观音是爱与慈悲的化身。我们的内在已经具备了爱与慈悲的种子─爱自己以及他人!爱与慈悲之种的反面就是仇恨之种,如果我们要对两者加以区分的话,可以说仇恨是破坏性的,而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17
如何诵经 梦参你若是读《普门品》,《普门品》是赞叹观世音菩萨功德,赞叹观世音菩萨说,你遇到什么灾难,只要一念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就能救苦救难。经文上是这样说,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2-17
梦参老和尚《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复次普广。若未来世众生。于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乃至三十日。是诸日等。诸罪结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2-15
念佛全摄佛功德成自功德道证法师讲述有人问我念佛要怎么念,我念佛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功夫,但是有一点可以提供给大家作参考。念佛的时候,全身要放轻松,每一个关节都要放得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3
《地藏经》是一部荐亡易诵的经典,在教界有佛门孝经的美誉,是佛陀在忉利天为其生母摩耶夫人所宣说的经典,主要内容是叙说地藏菩萨「因地」的孝行故事;本生的大愿大行--
地藏经感应时间:2024-12-13
佛像起立礼拜拜佛人 乃宿恶业力 道证法师一位童子说:『像我刚刚出去帮人家上课,讲点佛法,没有多久,下台来就有人跑来当场向我顶礼。我是赶快回三个礼不敢接受。也有人就跑来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0
黄念祖:念佛时散乱、妄想多,如何对治?问:念佛时散乱、妄想多,如何对治? 黄老答:现在念佛散乱,这也是必然的。这个不要怕,夏老师有两句诗:“任他妄想纷飞,听我念佛
为人处世时间:2024-12-08
如何发起愿菩提心愿菩提心,就是我要帮助一切众生出离轮回的愿望。对凡夫来说,这一愿望并不容易生起。可以说,我们从来不曾有过这样的愿望。当然,这不是说我们从未帮助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7
喝水的功德上传下喜法师开示所以平时生活的积累很重要,从今之后你们喝水啊,佛前要供,记得每天要供水。喝水的时候要观想水,玻璃杯里面透明的水,喝的时候心要很细,喝到嘴里面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4
为什么护持网站为护持正法呢?在以前年代,由于没有网络,所以经书及法宝都以手抄或印刷为主。现在网络普及很快,而且大大降低了佛法传播的成本,印一本佛书或许要几元钱一
佛教知识时间:2024-12-03
《七俱胝佛母准提大陀罗尼经》的记载 据《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所记载。诵持准提陀罗尼,能得到光明独照。所有罪障尽皆消灭。寿命延长。福德智慧增进。并得致诸佛
佛教知识时间:2024-12-02
来: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痛苦,有身体上的、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痛苦。所以我们要给人体贴的爱和关心,因为你所散发出的关怀和喜乐会带给身处痛苦之中的人极大的安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1
准提神咒在佛门的早晚课中列为每日必持的十小咒之一,也是僧人用餐前后也会持的一个咒,进而渐渐的为世人所熟知。准提佛母更是与中土最有缘的大菩萨,以前之中国,哪里有土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