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连传统文化同道会议“的开示 这么几年来,我对这些居士,一个方面是修行,一个方面是思想,另外一个是团队方面的状况,现在回想起来,虽然交流的不多,作为一个粗的印象,在前期,大家思想行动上都不如以前,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走到今天这个地步,那现在呢,是在这个十字路口,是进是退,个人和这个团体怎么融合,修行和我们的生活怎么融合,在这些方面产生了问题,因为每个人的境界和每个人用功不一样,每个人的起跑线本身就不一样,所以说今天到这个情况,我们寺院的建设,外面的学堂,内部每个人的承受,现在看起来都是一个因。按一个大的框框来说,在这个因果当中,每时每刻都是充满着危机,危机本身也就是机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这么一个多变复杂的社会当中,我们既想满足自己的生存,还想利益社会,我们的压力必然大。压力大不怕,问题是什么呢,是我们有没有大理想,大的格局。如果有了一个战略的高度以后,我觉得问题都不大。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战略的格局定了以后,我们根据这个格局每个人自己做好自己的定位,看自己在这个当中能做什么。这样一个整体的流程、整体的配合在整个未来就会长期有效的持续发展,所以这一次大连的会议很重要,这次会议实际上是在搭台一样,搭台的同时每个人就应该考虑自己的角色,根据自己的角色,术业有专攻,必须先把自己的优势先配合起来,这也是外面的生存之道。如何把几年来有效培养的福德资粮,以及对佛法的一些见地,让它先安住下来,先是安住,安住就是生存,生存就牵扯到定位,以及和未来的一个关注。面对这样的一个问题,对于这么一个参差不齐的队伍,又有这样重要的一个任务——道场要建设,就是千头万绪,越是这么乱,就越是要心不乱。大家首先要做到每天自省其身,要省三个方面最重要的问题:如何自我调伏的问题。如何与人相处的问题。特别是团队更加如此,这种尊重和包容;还有宁肯少说不要多说,宁肯少想也不要多想。因为到了这个生存的阶段,你首先要考虑的是不能扰乱自己,因为很多事情不明朗,你只能够定下心里往前走,你不能说谁错谁对,谁会谁不会,你看我们整个社会都是这样子,慢慢的往前走一步看一步,左一步右一步,所以有错误有失败,这个是非常正常的。所以大家有理想,并且都想规划的最好,实际上都是患得患失,就是都想获得世间法的行,都是想获取最大的利,并不是说在奉献,这就牵扯到发心里去了,这个问题我们先不谈。让我们最重要的是第三个方面,你要照顾的是什么。在这个不断落实当中,你怎么洞察你的方向,这三点是每天临睡前最重要的,所以这在佛法上讲的,一个人的角色不是固定的,你从一个小孩到一个老人,中间要经历过很多的阶段,很多的名称,在每一个阶段都要学习不同的,表现在我们这个事情上,那就是说,团体是活的,你早上起来,面对上级是什么态度,面对下级是什么态度,面对你做的事情应该是什么态度,你怎样降服其心,心安住在这个事上,又不失其宗旨,还要把这个事情落实。这实际上就是每天和自己的心打交道,不要认为有任何人给你带来障碍,或者说有任何其它脱离实际的想法,心要越单纯越好,你就只顾着三个字,把身心安静下来,一切家庭的杂念,个人内心的快乐不快乐的感受,这些都要客观理智的放下,要做一个客观带有醒觉的人,每天就是奉献,没有这种心思不可能有一个成熟的因果。如果你是这么一种高度,以修行的高度,以出世的决心来做入世的事业,肯定不会错。那么我们这么一个团队,一加一不等于二,你如果不会用心,你在这个团队当中,说实话,就像一个苍蝇掉到一锅饭里,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每个人没有什么叫做好人坏人,没有什么叫做有能力的人没有能力的人,大家千万不要忘记你的本分,你本分的时候才能自己保持一个醒觉,就不会失言,更不会失心。你一失心这个磁场,在这一个变化万千的团队当中,肯定烦恼会传染,很多事情人多以后,人浮于事,互相玩起了世间的游戏,不是在做事,要么就玩起了感情的游戏,这个已经不是在修行了,在造业。所以我们发心,第一个为求福,第二个为求解脱。所以每天,你要清清楚楚知道自己今天在这个战场上,心念把握住了吗?认识到佛法了吗?珍惜了自己吗?对别人有过奉献吗?这是非常简单的事情。宗旨不是大众定的,宗旨一定是前面的人把握的,这是他的责任,他要带领我们,这个事情怎么落实,今天有什么计划,到年底落实不了,这是带头人的问题——无能,不用任何人去羯磨,因果就是铁板上钉钉子——无能。如果在年初,你不能定位,把该做的事情定下来,那你就失算,所以很多事情一定要简单化,只做该做的,只想该想的,只说该说的,从语气,从发心,事缓则圆,我们不用着急,我们定了心,到时我们年终总结,就哪怕是失败了,我们有这么一种计划,有这么一种兢兢业业的一年的落实,就算是失败,也能得到一种成就,而最重要,最可怕的是中途的混乱,以及最后的总结一无所得,那你这一年就空过了。所以说不要忽视小事,待人接物、进退、语言这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我们能够小处着眼,那么大处也自然不会失去这个恭敬心,那这个带头人他今年的计划,他想落实什么,我们不用问,我们只是跟着。你看那个老鹰抓小鸡一样,后面的不用看老鹰在哪里,你只是抓住你前面这个人,不能脱节的,你说你能,我再起一个头,老鹰在那边,我躲,这就是恶了。这完全就是“我执”嘛,所以叫做“恶”,因为团队就是一盘棋,如果和这个团队分离了,你怎么会有团队的功德呢,基于团队的功德,共修的殊胜,以及传承的殊胜,我们首先要做到就是听话照做。在年终的时候,你说你可以去批评,你可以去总结,说我们这个计划没做好落实没落好,你可以批评的时候,我们才可以分析自己站岗站得好不好。每一个人有一个职责,这样才是团队,这个是不需要问理由的。所以就像我原来经常说:我在做什么没必要对大家说,因为你们一定不理解。但是你们要的是什么,无非是要的一个是福德,一个是解脱。如果我们大家要的不一样,没有必要在一块,但是问题是你要解脱,你要福德,在这个当中它是现实的,这就是说你不求解脱,但是福德是每个人离不开的,五乘佛法就是从这里开始了,你连一个人身都保持不了还怎么谈福德,如果你急功近利、杀鸡取卵、不明因果的去追求这些,那你肯定是和道违背的,那你只能走像生命的黑暗了。我们在保证生命光明的同时,你可以追求人天的一切福报,但是它是最有效率的,这个是毫无疑问的,这个只有佛法当中才有可能带来,所以说佛法某种程度是我们的伟业啊。那么为了这个原因,佛法当中这个菩萨道,我们就要好好去走.至于菩萨道,为什么好像我们老在付出没有结果呢?因为这符合因果,成佛是未来的。春天种下的小麦秋天才能熟么,所以你一定要有耐心,你要有忍耐。如果不能够忍耐你能够成就什么事情呢?你连自己都对付不了,何况去教化别人呢?不欣赏别人,不赞叹别人,你只能是活在“我执”里,是一个完全黑暗的人,所以这样一个团队本来就是给我们智商的,不是给我们打麻痹针的,所以有人批评我们,真的是有人成就我们,有人给我们压力,真的是培养我们的能力。就是这样的,这就叫因果,这就叫正道,它一定是这样的,绝对不是感情的依赖,因为种种的污染的因缘在一块,那是很可怕的事情,所以我们一定要考虑到这一点。这是从思想上。那么通过这几年的一个参差不齐,大家的这个善根已经有了,大家是有因缘可以听进去这些话的,那我们现在不谈思想不谈理论,只谈规矩,因为什么呢?我们每个人都有劣根心,都有惰性,这是与生俱来的,谁也不用笑话谁,但是既然我们要想修行就是要去掉一个最高的,拉着一个最低的,就站在中道。这中道怎么站呢?也就很简单,我们就要按照这些综合的一些规范去落实,比如说虽然身体不舒服,坚持随众,这就是基本的荣耀,基本的光荣,作为佛弟子有一个基本义务和责任尽到,那你责任尽到,你必然有利益。所以要咬紧牙来、打起精神做人做事。这个精神不打是起不来的,不论我们遇到什么样的身心的种种不安适的觉受都要把它放下,我们要有一份欢喜,吃苦了苦,所以这个就做正见,这个正见是落实到每一个事情上的理念不同,一是要培养平等心,一是要培养欢喜心,遇到考验的时候一定要站得稳脚跟,这是修行人和非修行人的差别,修行人不是说你一定要什么样的思想,那不是,修行人就是难忍能忍、难行能行,这就叫修行人。 通过这么几年一个自己认识自己的过程,现在虽然参差不齐,那我们能够觉得互相种种包容的话,那绝对不是问题,有些看法可以保留,但是不能去传播,每个人做好自己的定位,心就静了,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行道,最简单的方法。在做事的时候,同时自己有一个原则,这个原则就是与道相应,也就像“中胜师”现在讲的那个,依什么样的理念,佛教的戒律它本身是一种制度化的东西,要知道制度化的文明一直在保持某一种。它这个是不可以间断的,思想上的起伏,情绪上的起伏这都是很正常,但是这绝对不是一句话一个思想能够代替的,制度文明一定是扎扎实实,每天太阳都要从东边起来,那就是必须是这样,这个不能断,这个不能变,一变很可怕。那么人也是这样,每天该起床的时候一定要起床。如果不能起床,今天身体就不行,不是病了,就是思想有问题了,所以平平淡淡的日子是靠着平平常常的坚持,越是有考验的地方,越能够磨练我们,越能够锻炼我们的身心,我们要为能够获得这份锻炼的机会而欢喜。所以每一个人在每一个城市去行菩萨道,没有心力,光想着利益,那个“果”肯定起不来,你静不住心,思想太多,老喜欢玄的、虚的东西。这种人一定要有人以“制度化”去管理、引导,大家才能够互相获得最终的快乐和福德。所以都不要自恃过高,都以敬人的态度看别人优点缺点,要赞叹别人,不要看不起任何人。这就是说有了这样,我们每个地方的修行、以及对外的弘法才能够用心,才有可能。传统文化它就是一个符号,它说的实际上就是人心,人的感情。这主要是来源于你的生活经验,你也有这种苦难的经历,你把这种经历去回味去总结的时候,你觉得什么最重要?跟大家分享,一定有共鸣,一定有人支持你,这个不是求来的,这水和油沾不了,强迫它没有,这样思想上差距太大,用尽心思都不行,所以不要做这种徒劳无力的事情,因为每个人面对人需要珍惜,但是有些事情是不可避免的,大的因果局限在那里,小的因果就起不了作用。所以大的是因果,小的是情感,因果展现出来的是制度,情感展现出来的是因时因地的,不成熟的但是很管用的方法,所以说服教育不是万能的。我们佛教徒的坚强不需要说服教育,人人是自觉而来,自然而来,自觉觉他,觉他一定是很自觉的产生的。我们在这个时代,做一个引路上的调整,是什么呢?第一,要想行持菩萨道离不开福德,阿罗汉道是可以离开福德远离人群的,但是这个时代阿罗汉道成就不了,所以我不赞成只学习阿罗汉道。阿罗汉道是发心,阿罗汉道的方法是独善其身,严格的持戒,对生命有一个最究竟的不可动摇的意志,寻求解脱,把解脱当做第一位,那个是理想,把菩萨道当做第二位。阿罗汉道的意思是告诉我们一定要脚踏实地,菩萨道意思是让我们在生活中去修行,不是远离人群。所以有了这两个道,有了理论的支持,我觉得要用心去面对一切自己未知的修行境界。因为人有一个惰心,一过了几十岁以后不善于学习,老是想在过去的影子下去生活,习惯性地去生活,因为这个不用心嘛,我们就会被时代抛弃,就会跟不上年轻人的步伐。我们要越活越年轻,跟年轻人的心一样,做任何事情都保持一个清净心、感受心,以及一个好奇心。菩萨道就是众生有什么样的感受,你没有尝试过,那你一定就要尝试,感同身受。你才能了解他们的问题,了解问题你才会有办法,以佛法的理论和实践,你才能够给他们提供某一种参考意见,这才能够引起共鸣,才能够指导他的生活。行菩萨道就是对众生生活的关注和指导,以佛法的一个理念为他们做一些参迷定位。特别讲课,他本来就是这样,不是你偶尔的一些感悟、一些管理,那个它都是因时因地的。社会在不断的变,要不断的去学习,你才能够有超前的意识,所以你不能够站在众生的前面,你这个菩萨怎么做呢?这个时代的众生有什么情况,你都不了解,你这个菩萨是屋里面的菩萨,实际上是个罗汉。实际上就很简单,我们若这样子的话,有很多没用的话就少一些。一个制度它需要一个理念,基于菩萨道趣及解脱道的理念,我们要绝对的服从,因为它来源于自觉,而非公司式的管理,我们就变被动为主动,每个人才能自己有智慧,才能看得到自己的定位。自己有慈悲,才能包容周围的每一个人。自己有一种生命的高度,才能够遵从善知识的教诫。有这三种的话,我们随时随地,任何时候可塑性都很强,充满了生机,我们时时刻刻就可以调整自己的战略,调整自己的方向,能够守住自己的本分,一年一年的,三年就不一样了。
你说这么一种大的思想战略格局下面,有些人还会校对,那是正常的,有些人心量跟不上,福德因缘跟不上,他在校对,但他不是远离,所以我们不要责备他们,让他们自己在那里慢慢地去养一养,在养的同时也有他的任务,并不是远离。所以这就是我们要用心,去照顾到每一个人都要做什么,该给他说他该做什么,就一定要说,不说不行。但是说绝对不是从上而下的强制性的,是探讨型的,所以我们有预补的几个人的核心,这个核心一定是对于现行问题的羯磨,羯磨会议制度,而非是对大的战略格局,大的战略格局是波罗蜜的羯磨层面。那只有几个人去把握,而负责落实的人一定是第一线的人,和他去商量怎么实践落实,所以处在中间的这个人就很重要,对上对下衔接,对下负责实践的落实,对上负责理论的定位,所以这个框架就搭起来了。一个从时间上——年中年尾,一个从形式上——羯磨,从人事上中间的这个人一定要厚道,要懂得尊重和包容,要把上面的意思吃透,要把下面实践遇到的问题想到解决的办法,这么一个人就是我刚才和你说的,我们缺少的这么样一个丞相式的人,这个要去发现,这个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啊,这个人话不能多,口一定要谨慎,讷于言而明其位。而且要绝对的不掺杂,述而不作的人。在这个团队中去说,看谁能够主动请缨。
参禅以修止观为下手。止观功深,而得定慧。参禅以修止观为下手。止观功深,而得定慧。止观二字,必须并重,不可偏废。若止过于观,必落昏沉;若观过于止,必至掉举。昏沉与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四、密教之兴与佛教之灭──『印度之佛教』第十七章──一 秘密思想之滥觞佛元八世纪以降,秘密教日见风行,以身语意三密相应行,求得世出世之成就果也。密咒远源于吠陀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1、与佛有缘,一切生命平等受用有友问了一个问题,俺就这样为您作答吧。先认识什么叫佛教?佛教——是佛陀对生命的教诲而不是仅对佛教徒。所以,若信佛、若敬佛、若学佛、若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7
1、如何拜佛?礼拜时要注意,如果礼拜时很轻慢,怀着我慢心礼拜是不可以的,我的老师教我,绝不蹲摆拜垫,所以我们磕头都是往地下磕。弘一法师说礼佛还要摆个架子,这叫我慢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17
1927年秋,弘一法师到上海,寓江湾丰子恺家。印光大师阴历七月十七下普陀山,七月十九到上海,处理《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等书的印送事务。七月二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3
今天承诸位善友请我演讲。我以为谈玄说妙虽然极为高尚,但于现在行持终觉了不相涉,所以今天我所讲的,且就常人现在即能实行的约略说之。因为专尚谈玄说妙,譬如那饥饿的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3
沉香一两、檀香末一钱细锉,鹅梨十枚刻去瓤核,如瓮子状,入香末,仍将梨顶签盖。蒸三溜,去梨皮,研和令匀,梨汁干,才得香味纯郁。这就是在热播电视剧《甄嬛传》里多次提
香道资讯时间:2024-11-07
药师佛法门小常识药师法以药师如来为本尊﹐为息灾﹑除病﹑延命等目的所修的法门。其中﹐天台密教则以七佛药师为本尊﹐故谓为“七佛药师法”。药师净土药师净土(净琉璃世界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7
香,不仅要芳香养鼻,更要养神养生,开窍开慧,这是传统制香工艺的一个核心原则。正是由于秉承了这一理念,才使传统香品不仅成为芳香之物,更成为开慧养生之药,在从秦汉到
香道与生活时间:2024-11-06
近日,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法师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以新形势下如何推进宗教文化建设为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在谈到宗教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时,学诚法师表
文化资讯时间:2024-11-05
香道中常用的香为沉香与檀香。北宋诗人黄庭坚所作的《香之十德》中,曾说香的好处是:“感格鬼神、清净身心、能拂污秽、能觉睡眠、静中成友、尘里偷闲、多而不厌、寡而为足、
香道资讯时间:2024-11-04
世尊的开示:警惕——若谤法师即是谤佛 若以嗔心看法师者,恶业过彼挖一切众生眼罪聚看到多有一些学佛的同修,言语极其的随意、浅薄无智、斗争坚固,真的是造业无量,自己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4
现在我讲一讲如何念佛,我们念佛人人都会念,人人还不太明白,人人都念,人人还都不太得力。什么叫真正念佛,如果给它下个定义就是:无心是真正念佛。什么叫无心念佛呢?就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6
法师品第十此品明五种法师:一受持,二读,三诵,四解说,五书写。大论(大智度论)明六种法师:一信力故受,二念力故持,三看文为读。四不忘为诵,五宣传为说,六圣人经书难解须解释。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佛教徒常会犯一个相同的错误:他们不做小事积聚福德,例如每日做净水供养——因为他们觉得这微不足道、没有价值。可是他们也不做大动作,例如捐一年的预算给佛教大学、每个
文殊花开时间:2024-10-25
虽然从政治和社会的权力关系而言,现代化一重要的意义在于宗教与政治之间形成了政教分离的格局,从而把公共性的社会空间交于俗世性的政治去处理,宗教逐渐从全能性的意识形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2
只要皈依三宝,能念三宝,都是修行;能这样的思想,这样的用心,不贪财,不恋色,这就叫修行。常时观身体是无常的,是不干净的,是幻化的,是要死的。你这样观,你的烦恼就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0-21
善恶因果不能抵消,这是一定要懂的。那不能抵消怎么办?佛教导我们,对于善因加强,对于恶的,过去所造的,不再做了。让善的力量强大,恶的力量薄弱,将来往生的时候,力量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20
禅之和谐观的历史内蕴与现代意义以《坛经》中的惠能禅思想为中心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图书馆馆长 洪修平禅源于印度,但兴盛于中国,不仅在后来千百年的发展中成为中国文化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9
【解】因果相背,为是处,作恶业希望乐报,因果相背,为非处,犹言“无有是处”也。“无有是处”是没有这个道理。这一条,诸佛如来,法身大士没有疑惑的,“十力”这个摆在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8
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民族和宗教的冲突仍然不断发生。特别是霸权主义的强权政治、宗教极端主义和民族分裂势力,都是引发战争的因素。因此,我们倡导的和谐世界建设还面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7
大修行人指的是谁?诸佛如来、法身菩萨、阿罗汉这些人,应化到这个世间,与没有成佛时的这些众生又碰头了,有缘,都遇到了,这时候还有没有因果?有,清楚。我们在《高僧传》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7
第三章、佛法究竟主张什么样的人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只顾耕耘,不问收获。尽心尽力,不贪不求,无疚无愧,自在自得。领悟了佛法的宇宙观和因果观,佛法的人生观也就顺理成章了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第四章、究竟应当怎样修行佛法不离佛法行世法,不废世法证佛法。佛法之修行,被蒙上了太多的神秘色彩。结果,不仅佛门之外的人如堕五里云中,难明真象,而且连诸多佛门之内的人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前言佛教,严格地说,并不是一种宗教,因为它不仅不信仰一个至高无上的神灵,而且根本是无神论的。佛教是佛陀的教诲,一定要说它是宗教,也只是意味着它有所宗(宗旨)有所教(教诲)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第一章、佛教如何看待宇宙有乃空现,莫讳空而执有;空在有中,非灭有以明空。本章副标题中的后一句(空在有中,非灭有以明空),是江味农居士所著《金刚经讲义》卷三第37页的一句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问题】顶礼嘎玛仁波切!请活佛开示,从佛法因果角度来看,应该如何理解犯太岁和本命年?【嘎玛仁波切答】总体来讲,犯太岁、伤太岁等,是依照道教的说法。藏传佛教里面,一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6
将谈斯旨,须先声明者二事。一、凡学各有其学之相貌,如一般人有一般人之面貌,瘦者、肥者、白者、黑者不一而足,今欲认识其人。则只认明其人之为白、为黑、为肥、为瘦而已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5
老年人的学佛方法按照传统的说法,六十岁以上就称为老年人了。在中国佛教徒中,老年人约占百分之八十左右。因此,如何使老年人在学佛修行的生涯中,沿著正确的方向进取,得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3
[释了幻]婚姻与佛法:声闻、缘觉乘的离欲观 声闻、缘觉乘的离欲观声闻乘:指听闻佛陀声教而证悟之出家弟子。缘觉乘:不必亲闻佛陀之教说,系独自观察十二因缘之理而获得
悟性时光时间:2024-10-11
黑龙江大庆市佛教协会举办第二届学习佛法交流会交流会现场法喜充满2012年7月14日至15日,黑龙江省大庆市佛教协会第二届学习佛法交流会在大庆市净觉寺隆重举行。大庆市佛教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10-10
《观音感应记》云:饶州军典郑邻,死至阴府,以误追来,放还。阎罗王告云:汝还人间,勉力为善。汝见人杀生,但念阿弥陀佛与观世音菩萨,彼得受生,汝亦得福。由此推之,足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6
前言根源于佛陀自觉的佛法,自印度南北分传,为了有益于人心,为了解决世间的苦痛,法门竞出:或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或说世间一切善法皆是佛法;或说不净观是甘露门;或说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9
人生本来存在着许多的苦。 面对着接二连三的苦难境地,好似是个急需逃离的不堪,人有时的自我意识会在这个地方慌了手脚。 在人生屡遭苦难的际遇中,假如出现一种很好的感觉
戒邪淫故事时间:2024-09-29
首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人与自我的矛盾、人与社会的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三大基本矛盾,自古及今,这三大矛盾始终存在着。正是在努力缓解这些矛盾的过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7
佛宝网讯 近日,首届海峡两岸佛门书画艺术展作品征集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目前已陆续收到很多书法家、画家作品,投稿作品题材丰富,艺术表现形式多样,佳作精彩纷呈。现选
文化资讯时间:2024-09-27
勉强找时间来学一学,不能一心一意去做,拔除“根本业缘”是不可能的,刚强众生难调难伏就在这里。不说一般的道友,我们出家弟子对这种道理人人都懂,也知道修行好,也是下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5
摘要:禅宗是佛教的一个流派。在中国历史上管理阶层和社会精英分子,从苏东坡到雍正,都格外重视禅宗。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禅宗又名心宗,在开发人的心智方面有不可估量的作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4
佛教的现代价值(上)肖永明佛教,对人类的终极关怀提供了一种解决之道,成为了众多人群的精神信仰,沿续两千五百多年,至今已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这,充分显现了佛教之于人类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4
一、禅的文化禅文化的发达显现了现代人心对古老智慧的需求。但就禅的本义来说,非属东方,也与时间上的古老无关。禅是令心灵觉醒的方法和觉悟心灵的智慧,原本不属于宗教,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3
无论谁学佛都想改脾气,为什么改起来那么难,甚至继续挑丈夫或妻子的毛病?想管对方,遇到不同意见的时候还在辩论,总是生不起恭敬心,这一般都是不深信因果造成的,这个因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2
1在因果法则里面是不成立的。作善就在自己心田里落下善种子(善因),作恶就在心田里落下恶种子(恶因),善种子和恶种子不能互相抵消,到它们因缘成熟时,各结各的果报,不会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2
人间佛教近几十年来的发展,既是中国佛教信仰传统的继承与光大,同时也是当代中国人间佛教新传统的建构。其中,净慧长老于1993年提出的生活禅信仰理念及其20年来的刻苦实践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0
一个大灾难来了,许许多多人丧失了生命财产,但是还有少数人很平安,没有受到大灾难。这些人,你仔细去观察,你去做一个统计,然后你就晓得,从统计上看到,绝大多数心行善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0
问:“佛菩萨还受不受因果报应?”答:这个问题,过去百丈大师遇到老狐狸曾经问过,问的话就是“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跟你这话的意思完全相同。老狐狸过去生中是讲经说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0
现在在中国谈起佛教,常常会受到别样的眼光。反应常常会是那是迷信、太消极,太保守。把佛教作为智慧之学,最起码作为哲学思想来看的,真是少得可怜。智慧的佛教,教人获得
文化漫谈时间:2024-09-19
人生世间,父母,寿命,相貌,学问,夫妻,儿女,皆是前生所作之业之所感召。若有大功德,则会过于前生所培。若有大罪过,则便不及前生所培。是以要认真修持,以转前业也。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09-17
佛法在世间(三则)刘先和一、善良与慈悲我长久以来总是认为,善良就是慈悲,慈悲就等于善良。从对妻子的观察中我才得知,二者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妻子心地很善良,极富有同情心,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6
自古以来,信佛的人很多,而成佛的人很少。仔细检讨一下,不是佛法不灵,而是信佛的人动机不纯。绝大多数人,名义上在学佛,而潜意识里却只想求佛——求佛菩萨保佑我逢凶化
佛答时间:2024-09-04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浅释》◎一九八三年宣化上人讲述于美国加州洛杉矶金轮圣寺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如是我闻”,在
宣化上人时间:2024-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