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沙文主义何时了?——《愤怒的兽笼》序释昭慧
当代“动物权”的经典之作,首推peter Singer教授所著的《动物解放》。该书之中,除了历述经济动物与实验动物的种种苦难之外,对于种种将奴役、剥削、残虐、杀害动物的行为加以合理化的说词(诸如“人有意识而动物没有”之类),透过极其绵密的逻辑推理与实例举证,予以一一评破。
破而后立。在正面的立论部分,他抓住一个主轴,就是:“动物与人平等,所以不应受虐”。原来它们与人一样有忧苦、欢乐、恐惧等等情绪,并有趋生畏死、趋乐避苦的本能。依此而言,人们不应对它们施以人类自身所不愿领纳的苦切待遇。进而言之,动物应从被人类奴役、剥削、残虐、杀害的悲惨情境中解放出来。他那丰富的辩证内容,被归属于哲学上的“目的论”;他本人不知是否曾接触过佛学?无论如何,笔者认为:他已是在用不同的语汇,讲述与佛法相同的护生观——“众生平等论”。
自此以后,“动物权”一直是西方应用伦理学界的重要议题,义务论、目的论与契约论各擅胜场,互相论辩。可是,在现实社会里,动物的苦难依旧殷重,而且随着生物科技、基因工程的发达,人类对动物之觊觎愈益深切,动物苦难有增无已。
我们明显看出一点:就如同提倡“人权”的过程一般,对“动物权”的提倡,绝对不能光作道德诉求与思想辩论,而必须将此诸诉求与辩论的成果,落实到法律的层面,这样才能形成实质上对动物苦难的疏解,与对动物生存权的保障。
攸关动物的习惯法或成文法,过去不是没有,但大抵停留在“财产权”的认知层次。易言之:杀牛未必有罪,其构成犯罪的前提必须是:杀了张三或李四的牛,这样就构成了对张三或李四财产的“侵占罪”或“毁损罪”。很明显地,牛在这样的法律体系里,没有主体性,而只是人的“财产”;它没有“法定人格”而只有“法定物格”。“动物权”观念倘能落实在法律层面,其意义自然深远,因为这意味着:动物不再因其作为张三或李四的财产而具足“物格”,而是具足它们自己的“法定人格”;它们和人一样拥有生存权、拥有免于痛苦、免于恐惧的权利。
但是,法律的形成有赖于立法委员(或国会议员),法律的执行与解释有赖于行政官僚与司法官。由于关怀生命协会过往推动修订“野生动物保育法”与制订“动物保护法”,并抵制所有促成“赌马”或“赌狗”合法化的相关条例,所以对于争取动物立法过程的艰钜曲折,实有深刻的认知:首先,如何让“动物权”的理想落实为法律的条文?那就必须先说服立法委员。这就是一件极其艰钜的工程:我们必须先争取得舆论的同情,才有可能争取得立法诸公的重视,因为他们的权力来自民选。而如何说服人民改变其根深蒂固的人类沙文主义观念?又如何让他们看到(被刻意隐在暗处的)动物受难的现况,而打动他们的恻隐之心?这都是相当高难度的工作。
即使好不容易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拥有了多数民意的支持,也还不足以保证能够顺利完成立法,因为这必然抵触相关学术界、科技部门与业界的利益。所以,如何让立法诸公能够抗拒他们隐在台面下的关说压力与利益输送的诱惑?那就更是难矣哉!
就算是法案业已通过,如何让行政部门所制订出来的相关政策或施行细则,能够符合动物的利益?这也没那么简单。就关怀生命协会过往与行政官僚互动时所遭遇的经验来看:要求行政部门在面对相关学术界、科技部门与业界利益时,还能站在动物利益的立场来考量问题,有时比要求立法委员还困难。因为他们时常是着眼于经济利益,周边又包围着一群御用学者,以似是而非的学术论证来合理化学界与业界对动物的暴行。更麻烦的是:他们比立委更没有“面对民意”的压力。
至于面对司法官的部分,我们的经验就很稀薄了。而本书作者史帝芬·怀斯,正好以其法律人的专业背景与学术训练,及其实际参与诉讼的丰富经验,在这方面提供给读者极其丰富的资料与观点。他先回顾过往西方的哲学与神学中对动物极不友善与不公平的理论并作批判,其次举出自古至今呈现着鲜明对比的相关法条与案例,并以此作出法哲学、法历史学上的比较、分析与批判。他甚至以极大的篇幅来陈述奴隶制度在欧美两国的相关案例,让读者明瞭:过往所认为理所当然的,“奴隶只有法定物格而没有法定人格”的法律观念,也有被推翻的一天,并具体落实在法理、法条或判例的解释与法官的判决上。以此类推,“动物只有法定物格而无法定人格”的法律观念,又何尝没有被推翻的可能性呢?
他当然知道:人类沙文主义者绝对会振振有词地说:奴隶作为“人”,与动物还是有所不同。他当然也知道:西方宗教的神学思考,容或有利于促成“废除奴隶制度”的运动,但却无助于动物的解放。因为:人依神的肖像而受造,动物却不然。所以他另辟蹊径,依达尔文的进化论为哲学基础,广引科学实验的例证(这一部分似乎稍嫌冗长琐碎),来分析人类在演化史上的近亲(黑猩猩与侏儒黑猩猩),所具足的心灵功能与敏锐意识。
表面上看,这似乎只是在维护类人猿的人格权,意图终结其被杀被虐被奴役的悲惨命运;但是,笔者认为:作者其实是在运动过程中,以有步骤的方式说服人们,以达到“动物解放”的终极目的。首先,倘将所有动物的法定权益一并提出要求,必然会因人类社会政策性的实际需求,而一并遭到封杀。但是,假使改变方法,不采“鲸吞”策略,而行“蚕食”步骤,能抢救的就先予抢救,最起码也减少了动物界受害者的种类与数量。
其次,这样做,虽然看似不究竟,然而重要的是:一旦类人猿被赋与法定人格,那么,这已在动物权奋斗史上,为所有其它动物,投射了第一道“争取法定人格权”的曙光。尔后,我们可以分阶段逐步举出类人猿与其他脊椎动物(最后及于一切动物)的相似点,辩证性地要求将其比照类人猿而赋与法定人格。然则《愤怒的兽笼》之价值,就决不仅止于成为“黑猩猩的法律诉讼代理人”,因为它的终极目标是“建立所有动物的法定人格”。
思及于此,作为一介长期从事“动物关怀”之理论建构与实务推展的人,笔者欣见本书即将出版,不但赞叹作者史帝芬·怀斯先生与译者李以彬先生的人道精神与学术功力,而且赞叹希代出版社“不惜成本选好书以出版之”的前瞻性眼光!既然随喜功德,当然也就义不容辞,因兹遵嘱撰作本书中译版序如上。
八十九年十二月十二日 于尊悔楼
一代文豪鲁迅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和佛教文化的滋养,他的人格力量与创作成就跟佛教有着重要的关系。鲁迅生于1881年,他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写于1918年,时已37岁,在此
金玉良言时间:2025-01-26
佛教是公元前6至5世纪由古印度释迦牟尼创立的(大致与我国的孔子、老子时代相当),最初由西域传入我国,东汉初年开始广为流传,在隋唐和盛唐时,全国已经有了很多的佛教寺院,寺
禅宗公案时间:2025-01-25
真正修行人远离名利不为名利动摇其心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参禅的人,参到火候的时候,绝对不发脾气,不与人争论,到了无诤三昧的境界。也不求名,也不求利,看富贵成为花间的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4
每年的岁末年初,总能听到很多人谈论“生肖和犯太岁”的话题。提到“太岁”,很多人都会想到“太岁头上动土”“太岁当头坐,无灾恐有祸”等民间流传的老话。在中国几千年的
佛答时间:2025-01-23
请购佛教饰品有什么讲究 第一, 佛教饰品不宜说买,应说请,或者说请购。表示一种尊重。第二, 佛教饰品如果在不佩戴的时候,不要随便放在裤子口袋里,放在上衣口袋,或者
佛珠文化时间:2025-01-16
第六条原则:慈心不杀,吃素念佛念佛之人,当吃长素。如或不能,当持六斋,或十斋。由渐减以至永断,方为合理。虽未断荤,宜买现肉,勿在家中杀生。以家中常愿吉祥,若日日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6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它主要说明两个问题:1、因果相续,贯通三世,不会中断。我们今生所受吉凶祸福,都是自因自果。明白此理,自然不怨天,不尤人。2
昌臻法师时间:2025-01-14
答:读诵佛经,一定得至诚恭敬,如是方可消业障、开智慧。如果漫不经心,甚或污手翘腿等不敬,不唯难获利益,而其亵慢之罪,有不堪设想者。是故,诵经前,宜将经文的生字查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2
惟贤法师答:不矛盾。佛教讲五明,五明里面就有科学。《瑜伽师地论》讲:菩萨当于五明中求。五明中的内明是佛学,其它医方明、工巧明、声明、因明,都是世间上的,不过,要以佛法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惟贤法师答:法门很多,但是走的路是相同,目标是相同,佛教在唯识学来说,分为五位: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这五位啊,各宗各派都是贯通的。资粮位就是广集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需要的仅仅是陪伴 看过很多公益短片,也知道很多留守儿童的悲惨境况,更加清楚那些年三十晚上苦苦等候的眼神,很多人一直都在说他们的处境是多么、多么的可怜,他们的生活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5-01-06
法字的梵语是达摩(Dharma)。佛教对这个字的解释是:任持自性、轨生物解。任持自性:指法能保持自体的自性(各自的本性)不改变,例如,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自体性相,花草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众善奉行——佛教思想与企业的和谐发展惟贤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一.善的定义善者以利他为前提,利他必利已而致自他俱利,性纯净此世后世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2
魏德东:佛教的婚姻观 婚姻的条件 在婚姻的条件上,佛教强调尊重当事人的意志,明确反对将自己的信仰强加于婚姻,主张可以与不信仰佛教的人士通婚。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反对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5-01-01
小叶紫檀佛珠的盘法很多人都知道,是需要先用棉布或者是棉布手套先盘一段时间,再用手直接盘。为什么要先用棉布或者戴手套盘呢? 善财佛珠和善财佛教饰品解释其中的原因如
佛珠文化时间:2024-12-31
沉香刚开始结香的时候是黑色的,经过几百年、上千年的演变,颜色才慢慢变黄、变绿、变红~~沉香的色泽变化跟年代息息相关。天然沉香树结香需要特殊的条件,还要经历漫长的
沉香文化时间:2024-12-23
佛教鼓励发菩提心的人赚大钱虽然学佛与道德、修行并不是对立的。但无始以来的贪心,使我们很容易对财富产生执著。所以说,佛教徒要不要追求财富?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与否,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9
达真堪布:有人为了佛教事业想经商赚钱却苦于没有机会 怎么 现在很多人都说,“我做生意赚钱是为了众生,为了佛教事业。”这只是在嘴上说说而已。没有看破放下的时候,真正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2-08
文化自觉需要自觉的文化现在政府提出了文化自觉,这种自觉应该包括两方面。首先,是认识到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价值。现代文明基本是全面西化的,鼓励人们追逐物欲,纵情享乐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7
禅宗叫宗。我们佛教讲的宗教和我们书上读的宗教,和我们概念中的宗教不是一回事。最近我开玩笑跟大家讲,我说实际上我们讲的东西跟我们心里想的有时候不是一回事。像我们讲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3
黄念祖:密宗破瓦法是否有助于往生 黄念祖大德:更有进者,既承下问,敢不掬诚!行人于临终紧张关头,仍能自在修习颇瓦者,恐百中无一,甚至千万中亦难有多少也。例如宋代
谈佛说禅悟人生时间:2024-12-01
智渡法师答:众生能度尽吗?地藏经里提到,地藏菩萨要度空地狱和六道众生才会成佛,《金刚经》里也问到众生是否会度尽,可是末学愚钝,不理解世尊的话。智渡法师答:彼非众生,非不
地藏经感应时间:2024-11-27
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印顺一 教乘应机的安立施教宗旨: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佛教之涅盘观一 涅盘之意义我国佛教徒,都说学佛是为了了生死。是的,了生死是佛教的主要目标。真能了生死的,就是得到涅盘。涅盘是学佛者的最高理想,被称为「一切圣者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人间佛教要略印顺一 论题核心人菩萨佛:从经论去研究,知道人间佛教,不但是适应时代的,而且还是契合于佛法真理的。从人而学习菩萨行,由菩萨行修学圆满而成佛──人间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二、佛教之兴起与东方印度一 东方与西方印度文明的开拓者,属于西方移入的阿利安人。印度的每一区域,都曾渗杂了阿利安人的血统;每一思想,都曾受过阿利安传统文化的熏陶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3
第六十二节 蒋总统与佛教的关系煮云法师著有人说:蒋总统是不信仰佛教的,因为他已公开承认是基督徒。关于这个,我不否认,可是我要说,总统信仰佛教也是真的呀!同时我们
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时间:2024-11-23
三、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一 教乘应机的安立施教宗旨: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四、密教之兴与佛教之灭──『印度之佛教』第十七章──一 秘密思想之滥觞佛元八世纪以降,秘密教日见风行,以身语意三密相应行,求得世出世之成就果也。密咒远源于吠陀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克兰佩的中国佛教季刊──三十五年夏作──十七年中国佛学会筹设中,及全国佛教代表会议准备中,曾出中国佛教旬刊一种;而抗战期中余在四川缙云山,亦有中国佛教之讲着。今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8
黄念祖:佛教中的“四依法”非常重要“了义中无上了义”。“了义”是什么呢?简单说来,就是分明显了真实究竟的义理。注解中的“分明显了”,就是常说的了了分明。其中的“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1-16
争什么争酒疯 - 争什么争 在今日科学昌明的时代,科学愈发达,佛教的教义,且有愈因而显露其无比的光辉;佛法的理论,随科学的进步而愈得到印证。科学是理智的产物,而佛教
文化资讯时间:2024-11-15
在中国,香的使用不但起源甚早,且与宗教有着紧密深刻的联系;这其中,佛教的用香不但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并在二千余年的历史长河里,持续地发挥它深远的影响力。中国香道
香道资讯时间:2024-11-11
故事二:书到今生读已迟 书到今生读已迟“这句话是明朝一位进士袁枚说的,他是说宋朝的黄庭坚字山谷的故事。黄庭坚,字山谷,江西省修水县人,他的诗书画号称“三绝”,与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09
论印光法师的佛教修持及其弘法取向编辑:陈永革来源:闽南佛学内容提要:本文以印光法师(1861-1940)的佛教修持及其净土弘化为论述主体,透过其迁单南下普陀后的修学行持、刻经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6
第三章 娑婆世界从空间上看,宇宙是没有边际的。从时间上看,宇宙是前前无始、后后无终的。佛将银河系称为一个「小世界」,一千个小世界组成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9
问:佛教的确立,首先在于戒律,经过道安的努力,以后还有哪些律部的传译?赵朴初答:道安和他的弟子们寻求戒律的热心,对于律藏的充实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道安在世时,已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8
爱民而安,好士而荣。领导者除了爱民之外,就是要任用贤才。中国古人说,如果你这个领导者亲近的是君子人,远离小人,你这个事业就会发达。如果相反,你亲近的是小人,远离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7
佛教与婆罗门教的“虚妄”观念比较姚卫群佛教与婆罗门教在分析外部事物或人的认识时经常使用“虚妄”观念。这一观念在印度宗教哲学史上的出现频率较高。在印度早期的宗教圣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7
佛教经典中常赞叹佛陀有三十二种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所以我们在佛教寺院中看到的佛像或菩萨像,不仅身形健硕、相貌庄严,而且神情愉悦、慈祥,这实际上反映了佛教对于健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论中国佛教参与宗教间对话的《理惑论》模式董群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对于本土的中国文化、中国人来说,有一个接受的过程,有些人基于其本土文化的立场,特别是儒学、道家和初期道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4
融合的佛教第一章 宗密其人及其佛教发展观宗密,在中国佛教发展到最高峰的时候,撰写了大量的著作,想表达这样一个重要的观点:融合。中国佛教应走会通的一路,具体地说,禅宗诸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4
世之所尚者,皆沉檀龙麝等难得之物,更有奇楠之香锱铢即倍于黄金。以为如得奇香便可契道,岂知闻香悟道全在平常处积累,一旦因缘具足乃可得之。若嗜其嗅,徒慕乐受而已。乐
香道佛教时间:2024-10-24
第十五章 禅宗的理论要旨与慧能前禅师的心性思想第一节 禅宗的理论要旨——心性论禅宗是最为典型的中国化佛教宗派,因重于禅,主参禅,故名。禅宗的禅法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禅师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3
第三节 禅门三宗心说宗密在《禅源诸诠集都序》中,为了调和禅教,分别以北宗、牛头宗和南宗为禅门的代表,以唯识、般若和华严为禅外其它教派的代表,将其互相参照、比附,以示禅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3
第二十章临济宗的一念心清净与无事是贵人说唐代末期,禅师义玄(?-867)创立了临济宗。临济宗人忠实地继承了马祖、希运等禅师的心性思想,在平常心是道、无心是道的思想基础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2
虽然从政治和社会的权力关系而言,现代化一重要的意义在于宗教与政治之间形成了政教分离的格局,从而把公共性的社会空间交于俗世性的政治去处理,宗教逐渐从全能性的意识形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2
论秦巴山区佛教的几个特点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王亚荣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 李利安秦巴山区地跨汉江南北,位处川陕交界,山高水长,川岭交错,将我国西北和西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8
"无"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世间上的人总是在“有”上求,有车、有子、有钱、有名等,其实“有”还是有限、有量、有穷、有尽。佛法教我们从另外一个“无”上去思考,你“无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10-18
有一次,佛陀住在迦毗罗卫城的尼拘律园中。当时,佛陀的叔父斛饭王之长子摩诃男来到尼拘律园拜见世尊。抵达后,摩诃男向世尊顶礼问讯,于一旁坐下。摩诃男请示佛陀:‘世尊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