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大义》修道之二十
为什么要弟子们培养福报,培养福德?与众相处的时候要替别人着想,不能替自己着想,你替自己着想,你永远就只有自己,你想成就是不可能的。有些人说:“法师,我要跟你学习佛法。”我说:“行啊,旁边有好多事情,你看这个地还没扫,还很脏的,你赶紧去把它扫掉,等一下还有事情。”他说:“那个叫他们去做吧,我想看经要紧,我要多学习法。”我就知道,这种人当不了法师的。你看他的心量,都不想帮助别人,这个法讲出去,还有谁得利益呢?——没有利益的!只有你的心想利益众生,你的法讲出去就是为他讲的,不是你在那里背书啊!你如果学了一大堆的知识,在那里背书,背下来,你的那个法听不听我看都差不多。
不想利益众生的人成不了法师,成不了菩萨,也成不了大气。这在自己最微细的心念当中,你可以注意。特别是我们出家人上早晚课,我就能看得出来,大家都在念,这个人不开口,念闭口真言的,他成就一定不会太高。我对他的希望就是,他能够保管自己就OK了,他只要不给别人捣乱就阿弥陀佛了,因为他的心没有别人,旁边的人都没有。他念两句,他说“我念很累”,别人念都不会累,他念就累了?他就怕自己累,不怕别人累。有些人就是这样,别人越累,越觉得:嗯,这人累,好!我不累了。这是持戒修福报的最基础的地方。
定呢,是长期培养的。我们诵经、念佛、打坐,都是培养定学。诵经有两种功德:一种是增长你的定学。经书的内容不告诉你,一部经让你去念,十遍、百遍、千遍、万遍你念下去。你从头到尾念啊念啊,念的时候最多心里想到是经书里面的内容,大部分都不会去想别的事情了,无形当中你的定力开始增长了;在增长的过程中呢,你已经在学定的这个定学上面了。
让你持咒,持十万遍、一百万遍,一听:“哎呀,师父,我要念这么多经啊,太难了!”哪里是难呢!在培养你的定力,你不知道,这是你人生最应该追求的东西。有些居士让我给他开功课,我让他先诵一千部《地藏经》,再诵一千部《普贤行愿品》,再拜佛,拜十万拜。有居士就说了:“师父怎么没有给你开功课,怎么给我开一千部啊,是不是瞧我不起,是不是看我业障太重了,师父是不是故意要折腾我?”你想想,这样去理解师父的。你不知道,这个定学是我们从始至终都要学的,直接在无苦之乐上让你去锻炼自己,你认识不到。
讲解经文,就是让我们增长慧学。我们也很重视这个道场,让大家要经常听课、听法,就是为了让我们增长慧学。这是非常重要的三无漏学,只有这三个,无论哪一个你安住了,你就是快乐的,你修行绝对不会痛苦。
持戒最根本的,《楞严经》里面给我们讲了四种律仪——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它是以淫、杀、盗、妄这样的顺序。佛跟阿难说:“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如蒸沙石欲成其饭,经百千劫只名热沙。”杀盗淫妄四根本戒,如果你不能遵守,而去追求世间的这些感官上、欲乐上的享受,这种心没有消除,那么你的心就被尘劳捆住,不能解脱生死轮回。其它的一切世俗的欲望都是如此,不唯杀盗淫妄。你追求名,也一样不能出尘劳,因为这个名利财色全是世间法。遵守戒律,心随时安住于守规则的状态,不规则的行为对你来说就不会痛苦了。
戒律又称为“波罗提木叉”,翻译成汉字就是“别别解脱”。每一条戒都是为了个别个别的一个解脱。不杀生,是为了不要遭受被众生杀的这种恶果,那么杀生所带来的痛苦、给众生带来的痛苦从此就解脱了,所以我们不杀生。偷盗有恶报,不偷盗,就没有偷盗的恶报,不会犯法,也不会让那些被偷的人痛苦,所以也是一种解脱。每一条戒都是一个解脱,大家不要以为戒律是用来束缚我们的,相反,戒律是用来解脱我们的。它翻译的名词就叫解脱,而不叫束缚。经常有人说,佛教用很多的戒律来束缚我们的行为,其实不对。它是规范我们的行为。我们行为不规范,让我们规范一下、正常一点,这是持戒。
修定呢,当你的心安住于定中的时候,你不会痛苦,也不需要去问师父:“我这个对还是不对。”你听闻了经教以后,就知道自己心情稳定肯定没有错。比如说,你听闻了修净土,知道念佛求生西方;参禅,知道要明心见性;知道在心性上,我们的心性跟一切诸佛菩萨、十方法界的众生都是一样的。你的心稳定了,去观照这种心性的妙用,一定不会错。然后你智慧生起来了,对于世间的因果越来越清楚,对于善恶好坏越来越明了。所以戒定慧这三者,我们要不停地去追求。
六神通中,第一最根本的是漏尽通——烦恼断尽。三无漏学——戒、定、慧,无漏就是没有烦恼,这是真正的大神通。有了戒定慧这三者,你行遍十方法界都没有障碍,没有戒定慧啊,寸步难行。所作一切、起心动念,无非是罪,无非是业,只有戒定慧这三学,在行为的时候不会痛苦,它的结果一定也不会痛苦,并且是快乐的。比如说你心安定了,很殊胜,他的结果一定也是快乐的。
要知道因果的道理,是慧学对世间最基本的一个看法,在现实人生当中。四种律仪在《楞严经》里面属于“四大清净明诲”,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大家读经文也可以看得出来,佛陀斩钉截铁地说,我们修三昧、修正定,目的是为了出离尘劳。尘就是六尘,六尘——色身香味触法,使我们劳累不堪。你很辛苦,为什么会辛苦?你的六根不停地随外面转了,就辛苦了。你今天看什么东西看一天,你就很累。你听东西听一天,也是很累,所以我们上午听两个小时,下午两个小时,晚上就不能再听了,你听得再多就累了,耳朵受不了。接触也是一样,你的六根追逐六尘的时候都是很辛苦的,叫尘劳挂碍。我们把心挂在六尘当中,又劳累又障碍,所以叫尘劳挂碍。修行是为了出离尘劳挂碍,你把这个心收回来,安定了,不落在六尘上面了,你就不会犯戒了。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盗心不除,也是尘不可出;杀心不除,也是尘不可出;妄语不除,也是尘不可出。杀盗淫妄这四根本,扩展开来,一切不法的行为全部都是要戒掉的,都是让我们心随境转。
大修行的人看到十八界一切法都成为妙用,前提是已经安顿了。大家通过见道的学习,你就可以感受到能所双亡,你已经安定了。这个时候你再看前面,说那是墙,这是柱子,虽然心随境转,你的心分别这个是墙还是柱,但是你并没有一个随它转的那个我,因为你能所一直都是双亡的。“心随万物转,转处实能幽”,在转的时候还是非常悠闲自在;“随缘认得性,无喜亦无忧”,随所缘的境界,你在所缘的境界上面就认得这个性,生起作用的这个性,随缘都能认得,那你就没有喜也没有忧,这样我们智慧就生长起来。如果你功夫是成片的,在这种状态底下,不会犯任何的戒,也不会做任何错误的事情,包括你的想法都是合理的,不会想不该想的事情,不会想让自己、让别人烦恼痛苦的事情。
真正的大神通就是,没有烦恼才是大神通。因为长期处在没有烦恼的状态,我们原本被掩盖住的很多功能慢慢会显发出来。比如说这个五种神通,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这五种通,只有你心定下来,稳定下来以后,它慢慢地就会在展开了。用现在的心理学说就是,你心灵的敏感度越来越高。有些人,你给他讲话,他听不懂,你给他讲这个意思,他会理解成那个意思,这说明他的心太乱了。如果他的心很稳定,像镜子一样,不要说讲出来,你还没讲他就知道了,看你的眼神,看你的这个行动,他就能知道这个意思。当然,如果心再粗一点,可能需要你讲,你讲一半,后面一半还没有讲,他就知道你后面一半是什么意思,这就是他心通的开始。我们不要把神通看得很神奇,实际上你的烦恼断尽了,万无一失。然后在这个状态下,神通是慢慢地开发出来的,并不是很神奇的东西。神足通,其它的任何通,包括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也是一样,都是在你心性本来的当下,在戒定慧三学当中,一点一点都圆满具足。
我们在念一句阿弥陀佛的时候,很清楚的就是念阿弥陀佛。就在念阿弥陀佛的时候,你的心已经慢慢地蕴含着佛的功德,佛的功德、佛的三十二相在你心中已经慢慢地展开,但是还没有成形,你还不知道。你如果听了见道的这个道理,在根、尘、识处都能够用功,我们叫做“心里已经诞生了圣人”,叫做“长养圣胎”。像十月怀胎,一开始是没感觉的,我们现在如果一下子明白了心性,你也没有多少特别的感觉。好像还是一样吃饭、一样穿衣、一样走路,感觉像是一样的,实际上在你的观念上是完全不同了。本来是承认有一个自我,从小到大牢牢地抓住一个我,现在你认识到了,这个只是一个缘起的,妄想也只是一个缘起的,根尘识的世界也只是一个缘起的,只是一个工具,这些的背后——它们的性能,才是我们的心性。但是这个性能,它没有形象,所以不能称为我,如果一定要称为我也可以,但不是我们现在凡夫心当中的这个我。
《涅槃经》里面又说,佛性具足常、乐、我、净四种功德,叫“涅槃四德”。常,是不断,不会变化的,永恒的;乐,是没有受苦的;我,是可以作主,不会变化、不会改易、不会离开的;净,就是没有污染的。自性具足常、乐、我、净四德,随时在显现,显现了,就显现了;不显现,也在那里。它没有来,没有去,没有离开,没有减少。一旦见到了这个,我们安住于这个来用功,来修行,一开始你感觉不是特别强烈,但是你只要确认了这种观念以后,一旦认识、确定了这种观念,那么以前那个确实在斤斤计较,在去追求世间这些享受的那个“我”啊,慢慢就模糊掉了,就淡化了。甚至有些感觉敏感的人,那个东西就没有掉了,再不会承认有一个“我”在这个世界。
我们现在这一生,就是借助一个工具在这里用,这只是一个工具。这个工具我们贴个标签,叫做“我”,你也可以说“我”怎么样怎么样了,它只是一个标签而已。工具用到什么程度,都没有关系,这里不用了,还可以到别的地方用。甚至还可以千百亿化身,你的心量很大,想同时利益很多众生的时候,你就能够千百亿化身。如果你不想利益众生,你只想度一个人,你就是一个化身;你想要度两个人,你就有两个化身;你想度千百亿众生,你就有千百亿化身,这是按照我们发心的程度来展开的。不发心的人,没有菩提心的人,他成就不了化身佛,就没有办法去度众生,这是有因果关系的。所以呢,我们自己看到了,把这种强烈的我执放下来以后,在日常行为当中就是“长养圣胎”,这就是修道。你看“二十五圆通”,随处都在修,不行了,我们在一个根上修,在耳根或者在根大上,或者在念佛、或者在持咒、或者在诵经,都不离开戒定慧三个原则。
云南有一位秤锤祖师,明朝人,姓蔡,住昆明小东门外。父母去世,遗下财产田园,生活过得很好,勤俭劳动,自种菜蔬出卖作零用。妻年轻貌美,好吃懒作,和野汉子私通。蔡虽明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1
达照法师:打坐的基本坐法很多人都知道打坐禅修是有一定的坐姿和寓意的,但是很多人不知道具体该怎么打坐。也有很多人知道打坐的姿势,却不知道打坐各个姿势的内在原因。所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08-20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宣化上人慈悲开示:色类自有道 各不相妨恼离道别觅道 终身不见道波波度一生 到头还自懊欲得见真道 行正即是道自若无道心 闇行不见道若真修道人 不见
宣化上人时间:2024-08-07
圣赞法师法语精选(之二)○ 如不依正念,开启无上般若智慧,无论逃到哪里,一样有因错乱心行而制造的无边障碍如影随形,潜藏在身。○ 一切罪障,由己而造,需如法修炼,改变自我心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26
《讲义》释“法有我无门”之二释华梵 著(续释:第一、法有我无门)【然十八界中各有三种,谓内界、外界、中界。又就三种中各分为二:一者病三,二者药三。言病三者:一、内执六根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14
十种佛身是中国本土汉传佛教八大宗派之一的禅宗的著名经纶典著《严华经》之中所提出的一个概念,用于区别众佛之身,用途较为广泛,并且至今仍在被众信徒进行使用。所谓的十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09
三论宗是我们国家本土的一个佛教宗派文化,虽然其思想是起源于印度,但是成宗和发展其实都在中国本土被进行。但是因为一些外界因素的影响以及自身的原由,三论宗在隋朝盛行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08
普贤菩萨在佛学之中强有力的功德无非就是传统佛学思想中的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法论,请佛往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善皆回向,普贤菩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07
吕洞宾成道前的十次考验一、吕洞宾自外远归,忽见家人皆病死,洞宾心无悔恨,但厚备葬具而已。须臾,死者皆醒,无恙。洞宾视家人死而不动声色,莫非无人性感情乎?非也!
因果报应时间:2024-05-25
二、通教的修证次第通教就是阐述从现实通往理想的人生,所以通教是通前藏教,通后别圆,即把我们从现实的局限当中解脱出来,迈向理想和超越的生命,这也是每一个生命都本来
汉传人物时间:2024-05-24
一、序 讲讨论佛法判断一个法门是不是正法,是要以佛经和祖师的教言为依据,所以,教理是基础,是方针。莲友们讨论得很热烈,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所谓「闻、思、修」,听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27
南无羌佛教言:“学道之识依师导故,为人师表德识照或,学者奋修诸识而积其品,终可至学于渊,是为人道之学道也”。《世法哲言》关于传道授业,我们来看看玄奘法师的《大唐
学佛受用时间:2024-03-08
在一百个和尚里边一定有一个真正修道的人,在一千个和尚里边一定有一个证果的阿罗汉。在大丛林的庙上,出家人过堂吃斋的时候,有时有几百个或几千个也不一定。若有三千个和
宣化上人故事时间:2023-12-31
两个修道人从前有两个人,一个叫提耆罗,一个叫那赖。他们立志要有所成就,遂远离人群,住在深山老林里修道。不论春夏秋冬,他们都睡在石洞里,穿着野草编成的粗糙衣服,铺
佛教故事:佛经民间故事时间:2023-09-15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问: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请问如何把这句话落实在待人处世中一切时、一切处? 答:你要读《华严经》五十叁参,学习善财童子不见世间过,要明白看到
佛学常识时间:2023-09-08
第二篇 业壹·业的定义与轮回说‘业’,梵语karman,音译作羯磨,是‘行为’(个人)、‘行动’(社会)、‘运动’(自然界)或‘造作’的意思。它包括各种行为、所作、行
星云法师时间:2023-09-01
第二篇 发心立愿壹·前言我们做任何事情,一定要先订定目标,有了目标才有努力的方向;有了方向,做事才能著力。订定目标就是“立志”,在佛教称为“发心立愿”。贰·何谓
星云法师时间:2023-09-01
含丰富的钙、磷、镁、铁、硒及维生素A、B1、B2、B6、E和胡萝卜素等,还富含纤维质。常食玉米可降低胆固醇并软化血管,对胆囊炎、胆结石和糖尿病等有辅助治疗作用。
素食健康时间:2023-08-27
利他是什么?总概而言,是指一切有利他人的行为举止精神思识,这些包括言谈,动作,思想,甚至个人习性、脾气等等,只要是对其他的众生有帮助,无论帮助是大是小,都可称为
学佛常识时间:2023-08-13
文/智行法师清修师说他们村上发生了一件非常奇怪的的事。有一男子夜宿桥下,忽听得俩精怪说话。甲怪说:“咱俩吃了他吧?”乙怪说:“不可,此人之妻时常在家念佛烧香呢。
因果报应时间:2023-08-12
到底有谁认得佛法?(之二)——从修行人的“种”与“品”谈起拉珍昨天在新浪网上看到一句话,让我哑然失笑,同时想到很多。这是一个匿名网友的回应,是回应一篇质疑某知名
拉珍文集时间:2023-08-12
吴云青,清代晚期人,原藉河南省荥阳县高山乡余顶村。吴云青18岁出家后,云游四方,道佛双修。清末,36岁的吴云青在济源王屋山学习道教九转内丹功法。1900年左右到陕西延安
佛教故事:人物故事时间:2023-08-01
一、陈昭妃为何如此年轻陈昭妃博士,是著名美国华裔科学家,营养免疫学的创始人。1992年获得全球第三大学术单位国际本草协会最高荣誉马帝拉库兹奖。1995年,被美国《世界日
素食资讯时间:2023-07-17
第二十三则龙施女出家修道古时候,有一位名叫须福的长者,他有一个女儿,名字叫龙施。龙施从小聪明惹人喜爱,家教很好。在良好的家庭环境里,她无忧无虑地长大了。在她十四
佛教故事:大德讲故事时间:2023-07-15
尼弥王的故事--二上一集已经讲了尼弥王,勤修愿波罗蜜者故事的序言,即是清清楚楚地比喻了愿波罗蜜即是坚定,如一座不会因风吹袭而摇动的山一般,此愿波罗蜜的性质就是宁死
佛教故事:尼弥王的故事时间:2023-07-14
大悲咒是观世音菩萨的大慈悲心,无上菩提心,以及济世渡人,学佛成就的重要口诀。本咒出自《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是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
观音菩萨时间:2023-07-14
二障是什么意思?二障的意思二障是指烦恼障与所知障。烦恼障是与生俱来的,所知障是后天的。是唯识学上对贪、嗔、痴等诸惑,就其能障碍成就佛果的作用所作的分类。烦恼障由
佛教名词时间:2023-07-11
学佛修行人都喜欢的大皇宫大皇宫-雄伟宫殿进入大皇宫庭院,如茵的大片草地和姿态各异的古树便映入眼帘的是,草坪周围栽有一些菩提树和其它热带树木。大皇宫的佛塔式的尖顶
名寺古迹时间:2023-07-10
真的为什么也要否定呢?(图片来源:资料图)道光禅师有一次问大珠慧海禅师道:禅师!您平常用功,是用何心修道?大珠:老僧无心可用,无道可修。道光:既然无心可用,无道可
佛教故事时间:2023-07-08
修道是什么意思?佛教修道的意思「修」是修造,「道」是道理,理是人人的本心。《大集经》中佛说:末法中亿万人修道,难见一个人得道,只有念佛法门仍能救度众生。这心是怎
佛教名词时间:2023-07-07
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修学律宗的有源就教大珠慧海禅师说:和尚修道,有没有秘密用功的窍门?大珠:有!有源:若何秘密用功?大珠:肚子饿时吃饭,身体困时睡觉。有源不
佛教故事时间:2023-07-07
黄柏霖警官:赵阅道修道有得的一生『赵阅道』,这一位圣贤,我们好好来介绍他。在《了凡四训》里面,也有「赵阅道焚香告帝」。「赵阅道」本身他是宋朝衢州西安人,在今天的
入门知识时间:2023-07-06
【贰】念佛免难一、弥陀冥护巧免空难 大凡一个人如果亲身体验过念佛的灵验,对于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大悲本愿,也就比较容易相信。 今年五月,在四川温江明星寺,和几个游客
念佛感应时间:2023-06-20
【贰】念佛必光一、晨起念佛顶现圆光民国七十三年(一九八四)秋天(月日已忘),净与几位同修在中北部的一座山顶上的寺院挂单一夜,早晨起来即在床上跏趺念佛(净的早课极
念佛感应时间:2023-06-19
利他是什么?总概而言,是指一切有利他人的行为举止精神思识,这些包括言谈,动作,思想,甚至个人习性、脾气等等,只要是对其他的众生有帮助,无论帮助是大是小,都可称为
文论选学时间:2022-09-12
净律社时间:2022-08-28
当家师父慈悲,诸位法师、诸位新戒、诸位在家菩萨,阿弥陀佛!今天学人跟大家研究的主题是《修道宗范》。很多人都会认为:所有的宗教都是劝人为善,所以佛教的修学跟一般的
直达彼岸时间:2022-06-23
受人之敬者,由布益于或而所至也,如众之赞游池妙哉,原在它之解暑施凉故耳。有的人在社会上很受人尊敬,这是什么原因呢?主要是他有高尚的品德和丰富的知识,能给人们带来
佛陀住世时间:2022-06-18
修道人有几点应注意:一、忌:自以为自己很聪明,知道的或不知道,妄加判定。心意识不能了解的,妄言无,或没有、不存在,为入邪见。二、习气重:习气太重了是障道法,如瞋
界诠法师时间:2021-10-29
世间一切幻化,如露如电。故祖师说:一切都是假,唯有修道真。一个人一生下来,身弱脆碎,娘苦心哺育小乳婴。喃喃之时教学语,能举步时教儿行。儿未露齿娘先笑,儿未啼时娘
方海权时间:2021-10-05
修道人,好像眼睛那样地清净,不能容纳一粒沙子。如果眼中有沙子,一定不舒服,总想找个法子把它拿掉,否则身心不安宁。修道也是这样的情形,这粒沙子是什么?就是贪心。有
宣化上人时间:2021-09-24
现讲一讲魔的境界,你如不修道,魔不来找你,你一修道,魔障就会来找你,为什么呢?因为人在没有修道时,是个穷人,魔等于土匪一样,土匪不会去抢穷人,因为知道他根本没有
宣化上人时间:2021-09-13
苦与乐是没有一定分界线的,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何谓苦,何谓乐呢?这些无不都是依据每个人所养成的习气,对身心感受而产生的妄想、妄见。如果符合自己的习气,满足了自己
元音老人时间:2021-07-20
凡夫众生,你要一直精进的比较困难,一段时间会很精进,出家人也是如是,在家居士也会这样。出家人一生都住在寺院里,天天那么精进他很难,一段时间,他就会懈怠,乃至会退
界诠法师时间:2021-07-20
中医是如何治疗肝炎的?—之二错误的治疗当前最多见的是慢性乙型肝炎,因为有个炎字,因此,抗炎成了医生治疗的首先方案。那是,肝炎真的要抗炎吗?一般临床所见,肝炎病人
传统中医时间:2021-03-28
真灸——我对灸疗的认识之二(六)灸疗最常用的七个穴位灸疗最常用的七个穴位(1)关元(2)气海(3)中脘(4)天枢(5)足三里(6)肾俞(7)脾俞【关元】1,取穴:在下腹
传统中医时间:2021-03-11
人们做着种种苦力,才能够造一个房子。所以建庙造伽蓝,一定要有人修道,否则就是祖师讲的广造伽蓝,不体道本,天堂未成,地狱已就。不要以为建庙功德很大,功德大是因为有
界诠法师时间:2021-01-17
缘见因明,暗成无见;不明自发,则诸暗相永不能昏。根尘既销,云何觉明不成圆妙?缘见因明,一般人眼根的见都必须要因,就是假借,要假借外在的光明才能够看到种种诸物。我
净界法师时间:2021-01-04
当你碰到冤家对头现前的时候,瞋恨心有可能会上来,巴不得他倒霉,巴不得他碰车,巴不得他得癌症赶快死了,见不到你,我很清净。瞋恨心上来时,是没有一点慈悲心的,这个念
大安法师时间:2021-01-04
印祖在《文钞》中说,在苏州有一位吴引之先生,是晚清科举第三名(榜眼),这个人长得很庄严,也很有学问,德行也比较好。他有一次到印祖那里去,说他的前生是一个僧人(出
大安法师时间:202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