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看

寺院门口的“玄机”,你留意过吗?

佛答 2024-12-16

你是否留意过,在寺院的大门常有一对又大又圆、形似石鼓的雕塑,有些还配有莲花纹样、瑞兽造像、须弥座等,这类雕塑就叫作“抱鼓石”。

那么为什么要在门口立抱鼓石,其中又有什么“玄机”呢?本期,我们来一探究竟。

抱鼓石俗称石鼓、门鼓、圆鼓子、石镜等。《营造法式》称为“砷石”。

抱鼓石是汉族传统民居,特别是四合院的大门底部位于宅门入口、形似圆鼓的两块人工雕琢的石制构件,属于门枕石的一种,因为它有一个犹如抱鼓的形态承托于石座之上,故此得名。其多在栏杆的最末端,用一块刻成鼓形或云状的厚石,将最下一根望柱扶牢撑稳。

抱鼓石是一座广义完整门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门墩的一种,它是具有支撑门框、门轴作用的石质构件。建筑学上称之为“门枕石”,门墩是门楼中比较有特色的一个建筑构件,也是中国老式住宅四合院中的建筑组成部分之一。

抱鼓石一般由轴底、基座、锦铺和主体四部分组成。轴底为长方体石块,上面有为安装门扇回转轴而穿凿的洞,一般没有装饰性雕刻;基座多为须弥座样式,表面雕刻非常精美;锦铺在基座上,其下垂的三角部分,有的刻有装饰性花纹;抱鼓石的主体即基座上的部分,有狮子、抱鼓、箱子、柱子等,上面一段有寓意吉祥的精美浮雕,部分主体上还有顶端饰物,有狮子、衔环的兽吻头、鼓环等,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抱鼓石是官衙门前升堂击鼓和守门狮子的结合体。抱鼓石的等级是由门的等级决定的。《说文解字》有:“鼓,击鼓也。”中国古代击鼓升堂、击鼓定更等已经形成了官制的行为特征,鼓成了官衙的符号。在明清时期衙门口有鼓是为了“击鼓升堂”用的,这里击鼓的目的就是传声。古代大户人家院落深深,光靠拍打铺首或门钹可能不足以让内院人听见,故击鼓传声也是情理之中的。于是安放抱鼓石便成了权利地位的门户象征。

同样,因为鼓是法事专用的乐器,把抱鼓石看作能够驱邪避灾的法力象征,在佛寺、祠堂等庙宇前面摆放抱鼓石也是顺理成章的。

现如今,抱鼓石通过不同题材的雕塑,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又寄托了人们对不息生命的追求和热望,这使得“石头”的存在超出物质功能本身,升华成为精神文化的载体。

文章来源:南普陀寺

更新于:1个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