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丘资格的取得《受戒缘集篇》解读
第一章 具缘成受
济群
第五节 事成究竟
第五,事成究竟。
始从请师,终至白四,九法往来,片无乖各。界非别众,僧无不足,羯磨无非,受者心至,则成受也。与上相违,则成非法。
今引文证。《母论》云:五缘得成:一、和尚如法。二、二阿阇梨如法。三、七僧清净。四、羯磨成就。五、众僧和合与欲①。
《多论》云:若受者在家受五戒、八戒,出家受十戒,随五戒破一重,受八戒不得,乃至不得受具足及作和尚,即十三难中初难摄②。
必有受者,前准上缘。必不堪任,圣教不许。
①《毗尼母经》卷1
有五处而得满足。一者和上如法,二者二阿阇梨如法,三者七僧清净,四者羯磨成就,五者众僧和合与欲。(T24-806中)
②《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1
凡破戒法,若破重戒更无胜进。后还舍戒后更受者,更不得戒也。如破八戒中重戒,更受八戒,若受五戒、若受十戒、若受具戒兼禅无漏戒,一切不得。若破五戒中重戒,若更受八戒、十戒、具戒并禅无漏戒,一切不得。若破五戒中重戒已,欲舍五戒更受戒者,无有是处。若舍戒已,更受五戒,若受八戒、十戒、具戒并禅无漏戒,一切不得也。(T23-507中-下)
所谓事成究竟,就是指受戒的成就。
始从请师,终至白四,九法往来,片无乖各。从最初受戒请师开始(戒和尚、羯磨阿阇梨、教授阿阇梨、尊证阿阇梨),一直到白四羯磨完成,其中共有九个步骤,每个步骤都不能有丝毫差错或不如法之处。
界非别众,僧无不足,羯磨无非,受者心至,则成受也。与上相违,则成非法。在受戒过程中,界内不能有别众现象,参与作法的比丘应足数并具相应资历,羯磨过程如律如法,且受戒者真诚祈求受戒,内心始终与受戒境界相应。具备这些条件,便能成就受戒这一行为。若有所违背,就是不如法,是不能得戒的。
今引文证。《母论》云:五缘得成。一、和尚如法。二、二阿阇梨如法。三、七僧清净。四、羯磨成就。五、众僧和合与欲。以下引文说明受戒的必备条件。《毗尼母经》说,应当具足五项条件才能如法授戒。其一,得戒和尚是如法的。其二,羯磨阿阇梨和教授阿阇梨是如法的。所谓如法,包括戒腊、德行及作法三个方面。其三、七位尊证师的戒行是清净的。第四、受戒羯磨的内容是成就的。五、作法范围内的僧人都表示认同,没有出现反对等别众现象。
《多论》云:若受者在家受五戒、八戒,出家受十戒,随五戒破一重,受八戒不得,乃至不得受具足及作和尚,即十三难中初难摄。《萨婆多论》说,如果受戒者在家时曾受五戒、八戒,或曾出家受过沙弥十戒,若违犯其中的根本重罪,再受具足戒时就不能得戒了,也不可为他人作戒和尚。只要破了根本戒,就属于十三难中的第一难,将失去继续受戒的资格。
必有受者,前准上缘。必不堪任,圣教不许。作为受戒来说,必须遵照前面所说的这些条件。若条件不具足或有欠缺的话,都是戒律不允许的。
懂得受戒应该具足的各项条件,才知道何为如法受戒,知道我们所受的戒究竟得戒与否。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义—192006年4月4日讲于戒幢佛学研究所昨天讲到随烦恼。随烦恼分为小随、中随、大随。小的烦恼有十种,昨天讲到第四种,今天讲五种:诳。诳,是一种欺骗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0
《大乘百法明门论》讲义—202006年4月5日讲于戒幢佛学研究所昨天讲到八种大随烦恼。大随烦恼在心理的活动中,主要是遍于一切染污心;中随烦恼是遍于一切不善心;小随烦恼是个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0
佛教鼓励发菩提心的人赚大钱虽然学佛与道德、修行并不是对立的。但无始以来的贪心,使我们很容易对财富产生执著。所以说,佛教徒要不要追求财富?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与否,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9
今天,我要讲的经典是《佛说十善业道经》。这是一部大家比较陌生的经典。有人可能会问:佛教的经典很多,就我们平常比较熟悉的如《普贤行愿品》、《金刚经》、《地藏经》、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9
第三大愿:广修供养复次善男子,言广修供养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种种菩萨海会围绕。我以普贤行愿力故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8
五、佛教对欲望的态度佛教对欲望所持的态度是什么呢?同样是遵循中道法门。佛陀不主张偏离中道的禁欲。他通过六年苦行,体会到一味禁欲对修道并无意义。盲目的自苦,既没有理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8
解深密经 第五章 诸法唯识诸法唯识是唯识宗的核心理论,最能反映这种思想的著作,是世亲的《唯识三十论》、《唯识二十论》,玄奘糅译的《成唯识论》,及窥基注的《成唯识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8
一、什么是欲?欲就是人类的欲望希求,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精神上的希求;二是物质上的希求。前者属于心理欲望,后者属于生理欲望。人类的欲望无穷无尽,所以,经典中将我们这个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8
【物质财富 PK 精神财富】我们可能会失去财富,但不会失去智慧;我们可能会失去健康,但不会失去慈悲;我们可能会失去家庭,但不会失去爱心;我们可能会失去事业,但不会失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8
文化自觉需要自觉的文化现在政府提出了文化自觉,这种自觉应该包括两方面。首先,是认识到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价值。现代文明基本是全面西化的,鼓励人们追逐物欲,纵情享乐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7
制造苦,缓解苦,没完没了现代社会物质丰富,也比古人有了更多缓解痛苦的途径。古人离别时,天各一方,音讯渺茫,这种思念因难以解决而与日俱增。一旦相见,由此产生的喜悦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7
寻找调心之道所谓无明,就是看不清自己的内心,看不清生命的真相,看不清那些此起彼伏的念头是什么时候生起,又是什么时候占据我们的心。我们以为,所有念头都是这个我想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7
如何发起愿菩提心愿菩提心,就是我要帮助一切众生出离轮回的愿望。对凡夫来说,这一愿望并不容易生起。可以说,我们从来不曾有过这样的愿望。当然,这不是说我们从未帮助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7
【需求带来的危机】我们对世界的每一种需求都是自己培养出来的,是环境培养出来的。尤其是今天的人,需求似乎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多,更大。一方面,我们自己在不断制造需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7
【借我一双慧眼吧】《金刚经》有个广为人知的偈颂,那就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只要对佛教稍有涉猎,多半都会知道这个偈颂,也知道它在说些什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6
无须千里追寻,解脱当下即是人是什么?相貌吗?地位吗?身份吗?这些都是外在符号,暂时和我们有关而已。真正的内涵不是其他,正是我们当下的心态、性格和人格。这种心态和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6
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沙弥别行篇》解读第一章 出家的意义济群沙弥是出家身份的起点。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个人来说,当好如法的沙弥,将给未来僧伽生涯奠定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6
【知苦,是为了给心灵排毒】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的感受时时被各种刺激所麻痹,被各种诱惑所分散,终日在妄念中蝇营狗苟,已经失去感知痛苦的能力。但这种痛苦并不会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6
夫受戒者,超凡鄙之秽流,入圣众之宝位也。既慕心弥博,故所缘弥多。以多缘故,法事攸难。以难知故,理须详检。而世情尘染,每昏教法。为师为匠,实易实难。但由习俗生常,不思沿革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6
四分律行事钞选读标宗显德篇第一章律宗纲要第一节叙宗劝学【赞戒殊胜】夫律海冲深,津通万象。虽包含无外而不宿死屍,腾岳波云而潮不过限。【劝勉大众】故凡厕豫玄门者,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5
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沙弥别行篇》解读第一章 出家的意义济群第二节 劝说出家的利益这一部分,律祖引用《华手经》、《大智度论》等经论,进一步阐述劝说或辅佐他人出家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5
出家剃度及沙弥生活——《沙弥别行篇》解读第一章 出家的意义济群第五节 出家者之凡福行谓有比丘出家已后,但知持戒,不志尚道。以戒为上,余悉不为。用为非道,内多嗔怒。自污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5
融合的佛教第一章 宗密其人及其佛教发展观宗密,在中国佛教发展到最高峰的时候,撰写了大量的著作,想表达这样一个重要的观点:融合。中国佛教应走会通的一路,具体地说,禅宗诸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4
第三章、佛法究竟主张什么样的人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只顾耕耘,不问收获。尽心尽力,不贪不求,无疚无愧,自在自得。领悟了佛法的宇宙观和因果观,佛法的人生观也就顺理成章了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第四章、究竟应当怎样修行佛法不离佛法行世法,不废世法证佛法。佛法之修行,被蒙上了太多的神秘色彩。结果,不仅佛门之外的人如堕五里云中,难明真象,而且连诸多佛门之内的人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第一章、佛教如何看待宇宙有乃空现,莫讳空而执有;空在有中,非灭有以明空。本章副标题中的后一句(空在有中,非灭有以明空),是江味农居士所著《金刚经讲义》卷三第37页的一句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诠释七十空性论科摄圣龙树菩萨造胜友与智军论师译藏法尊法师由藏译汉法尊法师讲授科摄弘悲听受敬礼曼殊室利智慧萨埵第一章 标宗立义生住灭有无,以及劣等胜,佛依世间说,非是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3
达真堪布:在此处所讲的力,是一种真正的究竟的力量以违品不能夺取、不可侵犯叫“力”。我们经常讲“要有愿力”,也经常发愿。但如果经常违背自己的誓言,就说明这个愿没有
谈佛说禅悟人生时间:2024-10-11
佛陀曾说:无论你死后去往哪里,你的亲人、眷属、财产等一切名闻利养,都会烟消云散,唯一跟随你而去的,是你的业。不论过多久、经历多少大劫,业都不会凭空消失。一旦因缘
佛答时间:2024-10-11
心经广义达庵居士冯宝瑛演讲第五节 智得并空智之分类不一,有二智三智四智五智等等。今分述之:照理不迷曰慧;对理顿决曰智。智之起,必依乎慧;故智慧二名常合称之,依智而细加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0
第九卷 第一章 四禅天界《大佛顶首楞严经》原文:阿难世间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禅那无有智能。但能执身不行淫欲。若行若坐想念俱无。爱染不生无留欲界是人应念身为梵侣。如是
楞严经感应时间:2024-08-17
第十卷 第一章 行阴境界十种魔境(上)《大佛顶首楞严经》原文: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想阴尽者。是人平常梦想销灭寤寐恒一。觉明虚静犹如晴空。无复麁重前尘影事。观诸世
楞严经感应时间:2024-08-17
来看省庵大师的一首净土诗:都言净土唯心是,十万余程是外求。但执妄心居在内(若言十万亿佛国之西方是外求者,则认方寸妄心居内,便同阿难所计七处之一),不知真性体全收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4
成刚法师答:念佛成片,究竟怎样才能达到成片呢?问:念佛成片,究竟怎样才能达到成片呢?师父:佛在阿弥陀经里,首先说极乐世界但有诸乐,没有众苦,说极乐世界的依、正二报,正报,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23
从小大家从奶奶的嘴里,可能就听说过手相,小的时候总是想要知道自己的爱情线,而等到成年记入到社会之后,大家可能更加关注我们的财运线。虽然在手掌中的位置不算显著,但
风水知识时间:2024-07-07
对于女人来说,很多时候,拥有一份好的运势,过一生富贵的生活,可能往往比自己在事业上取得的成就更让人向往。女人有没有好命,很大一部分是在先天就定下来了,今天我们就
风水知识时间:2024-07-07
佛光禅师解读《楞伽经》第十三讲上回说到“以三昧水而灌其顶,复现无量莲华围绕,无数菩萨于中止住,与诸众会递相瞻视,如是境界不可思议”,这些境界都来自安住于智慧所观察到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04
佛光禅师解读《楞伽经》第二讲我们一般想罗刹应该是很凶的,实际上各个所谓世界的王,对他那个世界的众生来说都是福德智慧庄严的。我们看他的偈诵,他赞佛,以美妙音节相和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04
女人在中国古代历来都是一个家庭钱财和家运的象征,很多的古代家庭在选取老婆的时候一般都会选择比较珠圆玉润、身体健康的女人,他们认为这样的女人不仅可以成为一个贤妻良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12
第三章_《般若经》──甚深之一切法空第五节 空之解说(p.167~p.174)一、《般若经》之空义(p.167~p.170)「空」在《般若经》中,说得非常广,到底怎样的说明呢?【(一)十八空1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09
道教是我国目前政府认可的三大主要宗教之一,并且也是这三大主流宗教当中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宗教,所以在中国人的心目当中地位是很高的。那么道教当中的一些命理知识,对于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03
轮回虽然有如此深远的意义与价值,但是一般人对于轮回的存在与否、轮回的觉察、自的等问题,仍然有深刻的疑惑,我简单归纳成下列几个项目:一、轮回的存在对吾人究竟是好,
星云法师时间:2024-05-31
第一章 生命无常多少人把一生的时间和全部心血用于追求荣华富贵,然而,却往往不尽人意,即使获得一点成就,不期而至的洪水烈火、强盗贪官、不肖子孙、无常死神等,随时都
邪淫果报时间:2024-05-26
知小而不知大。见近而不见远者。此众生之常分也。如阿弥陀佛。于诸众生。有大恩德。众生不知也。佛于无量劫前。对世自在王佛。普为恶世界苦众生。发四十八种大愿。依愿久经
汉传人物时间:2024-05-03
业的造作与积聚部派佛教和大乘佛教,对业的体性存在不同观点。有部将业解释为无表色,而唯识则将它与心法统一起来。按唯识的观点,业本身表现在身语意上,而身语意发动之后,又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22
分别与执著分别,有地前分别和地后分别之分。《道次第》的观修,主要是指地前分别。宗大师认为,地前的修行,应从分别获得无我正见,然后进入无分别。格鲁派的这一修行套路,和唯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22
我见为一切烦恼之本坏聚见、边执见、见取见、戒禁取见、邪见,皆属于恶见的范畴。坏聚见,又称身见、萨迦耶见。坏为毁坏、无常之义,坏聚指五蕴色身,于此五蕴法上,妄生执取,计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22
止观的实质《道次第》建构的实修理路,指导我们将本论阐述的各个法门落实于心行。一切教理能否在心行上产生作用,归根结底,不外乎止观。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经教都是为止观实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22
烦恼、业、果报没有学过教理的人,说起业障时会很笼统。最近妄想很多,他会说是业障现前;最近诸事不顺,也会说是业障现前。我们学习教理,必须明确业障究竟是什么,也必须分清烦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22
华严宗简论余昔年从华严座主应慈老法师学习华严大教已达十六年之久。为报师恩,使师的教诲发扬於世,现著《华严宗简论》,以飨读者。第一章 《华严经》的传译华严宗,依《华严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