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佛法研究佛法
来宝岛一年,对于佛教的近代作品,读了不少,而最使我同情的,引起非常感想的,是这样的一句:「我们应以佛法来研究佛法」。这是绝对的正确!「佛法」,「佛法」,我们经常的在说着,写着,假如离开佛法的立场,本着与生俱来的俗知俗见,引用一些世学的知见,拿来衡量佛法,研究佛法,这还成什么话?还能不东倒西歪、非驴非马吗?「以佛法来研究佛法」,这是必要的,万分的必要!然而,什么叫「以佛法来研究佛法」?论题容易提出,而内容却还等待说明。趁这还山度岁末的余暇,不妨将我所理解的提出来贡献大家,作为新年的供养。但这是我所理解到的佛法一滴,不敢说绝对正确,不过贡献「以佛法来研究佛法」的同人作参考。
我,也是自以为「以佛法来研究佛法」的。我以为所研究的佛法,不但是空 [P2] 有,理事,心性,应该是佛教所有的一切──教,理,行,果。教,是一切经律论;也可包含得佛教的艺术品,六尘都是教体,这都有表诠佛法的功能。理,是一切义理,究竟深义。行,是个人的修行方法;大众的和合轨律。果,是声闻、缘觉与佛陀的圣果。这一切佛法,要以什么去研究,才算以佛法研究佛法?我以为:所研究的佛法,是佛教的一切内容;作为能研究的方法的佛法,是佛法的根本法则,普遍法则──也可说最高法则。佛所说的「法性,法住,法界」,就是有本然性,安定性,普遍性的正法。这是遍一切处,遍一切时,遍一切法的正法。大而器界,小而微尘,内而身心,一切的一切,都契合于正法,不出于正法,所以说:「无有一法出法性外」;「一切法皆如也」。这是一切的根本法,普遍法,如依据他,应用他来研究一切佛法,这才是以佛法来研究佛法。研究的方法,研究的成果,才不会是变了质的,违反佛法的佛法。
怎样是「法性」,「法住」,「法界」的正法?从相对而进入绝对界说,法是「空性」,「真如」,也称为「一实相印」。从绝对一法性而展开于差别界说 [P3] ,那就是缘起法的三法印──诸行无常性,诸法无我性,涅槃寂静(无生)性。因为无有常性,所以竖观一切,无非是念念不住,相似相续的生灭过程。因为无有我性,所以横观一切,无非是展转相关,相依相住的集散现象。因为无有生性,所以直观一切,无非是法法无性,不生不灭的寂然法性。龙树论说:三法印即是一法印。如违反一法印,三法印也就不成其为法印了。不错,真理是不会异样的。这是佛所开示的──一切法的究竟法,也是展开于时空中的一般法。研究佛法,应该把握这样的法则,随顺这样的法则来研究!我以为,这才算是以佛法来研究佛法,才能正确地体认不违反佛法的佛法。然而,我们果曾应用这佛法去研究佛法了吗?
一、诸行无常法则:佛法在不断的演变中,这是必须首先承认的。经上说:「若佛出世,若不出世,法性法住」,这是依诸法的恒常普遍性说。一旦巧妙的用言语说出,构成名言章句的教典,发为思惟分别的理论,那就成为世谛流布,照着诸行无常的法则而不断变化。至于事相的制度,表显佛法的法物等,更在不 [P4] 断演化中。
且以佛教的制度为例:释尊最初在鹿苑度五比丘出家,人数少,根性利,所以只简单的提示了师友间的生活标准。到出家的信众一多,不论从人事的和乐上看,修学的策导上看,环境的适应上看,都非有团体间共守的规约不可。十二年后制戒,组织也就一天天的严密起来。僧团的规律,因种种关系,制了又开,开了又制。佛灭后,弟子间因思想与环境的不同,分化为大有出入的僧制:有从严谨而走上琐碎的,如上座部;有从自由而走上随宜的,如大众部。佛教到中国来,虽没有全依律制,起初也还是依律而共住的。后来,先是律寺中别立禅院,发展到创设禅院的丛林,逐渐的产生祖师的清规。这清规还是因时因地而不同。到现在,又渐有不同于过去戒律中心,禅那中心,而出现义学中心的僧团。总之,佛法的思想、制度,流行在世间,就不能不受着无常演变法则所支配。若把它看成一成不变的东西;或以为佛世可以变异,后人唯有老实的遵守,说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推之百世而可行」;或以为祖师才能酌量取舍,我们只有照着做: [P5] 这就是违反了佛法──诸行无常法则的佛法。
无常是生灭的。生是缘起的生起,不是因中有果而生,无果而生。我们得应用诸行无常的无性缘生,去研究理解佛法中某一宗派,某一思想,某一行法,某一制度,某一事件的产生。且以无着的唯识学为例:如果说:像无着所说的唯识学,在佛世已圆满而具体的成立,无着不过从慈氏那边听来,原样不动的把它传出而已。这等于说,本来成就了的东西,从新出现,这是「自生」,不是诸行无常的因缘生。若说:佛世根本没有,无着假托弥勒而独创的;或从某一学派直接产生的,这也不正确,这是「它生」。如果说:唯识学虽是本有的,但由种种学派的引发,种种环境的需要而出现的,这还是「共生」,而不是缘生。若说:自然而有,没有因缘可说,那更是「无因生」的邪见了。那到底是怎样产生、成立的呢?是缘生,缘成,是幻化无性的发展过程。先须理解:无着的唯识学,是发展中的成立阶段,到此时,充分而确定地成立了唯识学的特质,唯识学的精义。本没有不变的自体性,在不断的演化中成立,成立了也还是不断的演化。佛世, [P6] 有唯识的倾向,有可以解说为唯识的章句。演化到无着学的阶段,是从种种问题,种种思想,经无限错综演化而来;这其中自然有主要的因缘。成立唯识思想的条件,在印度佛教界的某一角落里,发展到快要成熟;除了时代思潮或顺或逆的激发,特别是受了无着的师承,熏修,与个人的严密思想的融合发挥,才有无着唯识学的出现。成立了,经世亲、陈那、护法诸大师的传宏,还是在不断的演化中。然而,始终不曾离弃唯识学的特质,主要的意义,始终还是唯识学。如含有大量墨色素的流水,水虽不息的流变,而在不失墨色的特征以前,永远还是墨水一样。
再说到诸行无常的灭,在空行缘起的见地中,灭不是没有,断灭,是因缘和合中的一种现象,它与生是同样的存在。忽略了灭是缘起法之一,才说「灭不待因」。所以研究佛学,对于学派、思想与制度的衰灭废弃,都应一一研究它的因缘。同时,灭是缘起,所以它必然要影响未来,成为后后的思想制度生灭的因缘。的确,灭去的已经灭去,历史不会重演,但历史的事实,在缘起的演化中,对 [P7] 未来始终起着密切的影响。
现代的佛法研究者,每以历史眼光去考证研究。如没有把握正确的无常论,往往会作出极愚拙的结论。有人从考证求真的见地出发,同情佛世的佛教,因而鼓吹锡、暹式的佛教而批评其它的。这种思想,不但忽略了因时因地演变的必然性,并漠视了后代佛教发掘佛学真义的一切努力与成果。愈古愈真愈善的见地,把清代的汉学者,送到孔子托古改制的最后一步,我想拙劣的原始佛教者,也必然要作出释尊是印度文明发展中的成就者的谬论。有些人,受了进化说的眩惑,主张由小乘而大乘,而空宗而唯识而密宗,事部行部一直到无上瑜伽,愈后愈进步愈圆满。这与上一类见解恰恰相反,但是同样的错误。从诸行无常生灭的见地去看:前一生灭系与后一生灭系,前因后果的钩锁演变,不是命定的进化与退化。不论是佛法全体,或其中某一思想,某一制度,某一行法,都在或上升或下降或维持现象中推移。在每一阶段中,还都有新的确立,旧的废弃。从个别观察到整体,是异样复杂的。愈古愈真者,忽略了真义的在后期中的更为发扬光大。愈 [P8] 后愈圆满者,又漠视了畸形发展与病态的演进。我们要依据佛法的诸行无常法则,从佛法演化的见地中,去发现佛法真义的健全发展与正常的适应。
三世如幻,没有前后隔别的剎那生灭,前因后果的相续,是缘起的,不即不离的相续。因此,因灭果生,不是从甲的断灭而生起截然不同的乙,甲乙间有着不可离的关系。所以研究佛法,要从无限错杂的演变中,把握它相续的一贯共同性。这或者是密教的共义,大乘的共义,出世法(三乘)的共义,世出世法(五乘)的共义;这或者是一时一地的共义,一宗一系的共义:这必须在新新非故的无常中去把握它。所谓共通一贯的理论或制度,近于变易中的不易,但它决非有一真常自体的存在,而是流变中的相对安定性,是唯识学所说的似一似常。这样的研究,佛法才能成为一贯的,有条不紊的。
二、诸法无我法则:诸法无我,是缘起三法印的中心,是完成学佛目的的枢纽。深入无我而体证的实义,姑且不谈,现在从两方面说明怎样把它应用到研究中。研究佛法,应有无我的精神。无我,是离却自我(神我)的倒见,不从自我 [P9] 出发去摄取一切。在佛法研究中,就是不固执自我的成见,不存一成见去研究。若主观的成见太强,就难得正见经论的本义。依佛法的见地,认识是能知所知间互相缘成的觉用,本没有离却主观的纯客观的认识,并且还是特别受着过去熏习的限制。但如能不有意的预存成见,那在构成认识时,能更逼近经论的本义;经论本是依着人类共许的假名而安立的。一般宗派的学者,固执他所宗的行解为标准,在研究讲说时,不问经的内容如何,只将自己所学的那一套凑上去。等于不问对方的头大头小,就拿自己头上的帽子去套。如果有了这种成见去治佛法,结果是可以想象的。这一步工夫不容易做到,但我们总得注意去学,渐渐的减轻自己的私见。减少成见的方法,这里不妨一谈:嘉祥大师说:「将此等戏论扫尽:自见经论本意」,这实在是难得的名言。在研究一经一论时,切莫自作聪明,预存见解;也莫偏信古说,大翻注释。最好,在这一经一论的本身上去寻求解说,前后互相发明。若不能获得明确的定义与见解,再从与此经此论思想很接近的经论中去参考。如研究『般若』,可以参考『思益』,『持世』,『无行』,『无 [P10] 尽意』等经;『中观』,『智度』等论。如一时不能理解,这尽可由它不懂,应该「多闻阙疑」,把它笔记下来,再慢慢的求参考。勿穿凿附会,自以为然!只要知道没有懂,那将来见闻稍广,一定会恍然明白,于无意中得之。这样的研究,确乎要多用点思惟,但所得的成果,决不是那些背注解,抄注解,翻(文言为白话)注解的学者所可及的。「无我」,我们说得多也听得惯了,在治学办事中,也该多少拿出一点来!
再从法无我的见地研究:世间没有独立存在的东西,都与其它的一切有关,在展转的相摄相拒中,成为现实的一切。所以一切法无我,唯是相依相成的,众缘和合的存在。一切法如此,佛法当然不能例外。如中国的天台宗,是以龙树论意为中心的。在这个基础上,它融摄了北地的地论师与禅宗,南方的成论大乘与三论大乘,同时又批判它。若离了这些──禅宗、地论师、成论师、三论师的思想,就是悟到三智一心中得,也不会有五时、八教、四悉、六即、一念三千的妙论。北地的地论师,又在自己的根本思想上,取舍天台的思想,成立贤首宗。天 [P11] 台到荆溪以后,渐渐引用『华严』、『起信』的教义,这才演成了山外派。这展转相关,不但是异时的,内部的,也与同时的其他的学术,有着密切的关联。这是无我诸法的自它缘成。还有,诸法的存在,是众缘和合的。是众缘和合,所以在那现起似乎整个的一体中,内在的具有多方面的性质与作用。像释尊的本教,不论从它的真实或方便适应上看,这融然一体的佛法,是无限深广的。因此,种种差别,必须从似一的和合中去理解;而一味的佛法,又非从似异的种种中去认识不可。这是无我诸法的总别无碍。也就因此,在佛法的演变中,真实与方便,都有偏重发展的倾向。从众缘和合的一体中,演为不同的思想体系,构成不同的理论中心,佛法是分化了。它本是一体多面的发挥,富有种种共同性,因之,在演变中又会因某种共同点而渐渐的合流。合而又离,离而又合,佛法是一天天的深刻,复杂。这里面也多有畸形的偏颇的发展,成为病态的佛教;这是无我诸法的错综离合。它虽离合无端,但依然很明显的表现出几个不同的思想体系,几个不同的理论中心。它不是单纯的从甲发展到乙,也不是本有甲乙两者不相关的平 [P12] 行发展,它是错综离合的。所以或想象佛法派别思想本来就有种种,或以为单纯一线的演进而成,如从小乘而大乘,从空宗而有宗等,都是不解无我诸法的错综离合的真相,颠倒说法。
三、涅槃寂静法则:涅槃,是学佛者的归趣所在。有的经中,从诸行无常去成立它,所以说「以生灭故,寂灭为乐」。有的从诸法无我去成立它,所以说「无自性故,不生,不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也有从无常到无我,从无我而显示这寂灭性的。总之,这是缘起法的寂灭性,是有情(缘起流转中的众缘和合体)离却颠倒戏论而体现到的真实自在的圣境。像波浪掀腾,而转为风平浪静的一池春水;像从炎热的骄阳,而移住露湿桂香的月明之夜。佛法研究,是为了它。它就是一一法离染的实相。它从没有离却我们,我们却不能理会它。凡是佛法的研究者,不但要把文字所显的实义,体会到学者的自心,还要了解文字语言的无常无我,直从文字中去体现寂灭。古来多少大德,读一经,闻一偈,就廓然悟入这寂灭的圣境。像舍利弗的听说缘起偈,慧能的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等, [P13] 都能直下悟入。「文字性空,即解脱相」,能具足深入这个见解,多闻正思,到工夫成熟时,也不难直入个中。文字研究,不一定是浅学,这在研究者的怎样研究用心吧了!
涅槃,有真实、解脱的意思。佛法研究者,在还没有直接接触到它的时候,也就该把它作为最后的归结,勇猛前进。所以,学佛者具备真理的探求,解脱的实现的信念,研究佛法,既不是学点谈话资料,又不是为自己的名誉利养作工具,是要想从修学中去把握真理。如释尊的为真理而牺牲一切;玄奘的去印度求法,不惮一切的危难;赵洲的八十岁行脚,无不是为了真理的探求。研究佛法者,若有了这一念心,一切都有办法。佛法的探求真实,在解脱自他的一切苦痛,这需要兑现。如把真理放在书本上、口头上,不能净化自己的身心,治学、办事、待人、接物,还是从前一样,这显然没有把涅槃一事放在心中,并没有体验真理,实现解脱的企图。佛法研究,是不应如此的。
依缘起三法印去研究佛法,也就是依一实相印──法空性去研究。我以为这 [P14] 才是以佛法来研究佛法,这才能把握合于佛法的佛法。
一 中论作者释者与译者一 作者本论的作者,是龙树菩萨。他本是南印度的学者,又到北印度的雪山去参学。他正确的深入了(南方佛教所重的)一切法性空,于(北方佛教所重的)三世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3
昨天下午,印顺大和尚接受媒体记者集体采访。深圳商报记者 薛云麾摄【CUTV报道】据深圳新闻网(记者 陈晓薇)消息 “他走的时候像睡着了一样,充满了安详和平静。”昨天下午,本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3
唯识学探源自序妙钦与光宗法师,愿意负责印行本书,为本书服务;因此取出多年的旧稿,从头校读一遍,拿去校印流通。此时而能有此事,自然也有一番法喜!这是民国二十六年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3
二、佛教之兴起与东方印度一 东方与西方印度文明的开拓者,属于西方移入的阿利安人。印度的每一区域,都曾渗杂了阿利安人的血统;每一思想,都曾受过阿利安传统文化的熏陶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3
第六章 比丘尼?附随?毗尼藏之组织第一节 比丘尼毘尼第一项 比丘尼毗尼的内容佛教的僧伽sam!gha体制,比丘bhiks!u与比丘尼bhiks!uni^,是分别组合的,所以佛教有「二部僧」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三、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一 教乘应机的安立施教宗旨: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四、密教之兴与佛教之灭──『印度之佛教』第十七章──一 秘密思想之滥觞佛元八世纪以降,秘密教日见风行,以身语意三密相应行,求得世出世之成就果也。密咒远源于吠陀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药师佛法门小常识药师法以药师如来为本尊﹐为息灾﹑除病﹑延命等目的所修的法门。其中﹐天台密教则以七佛药师为本尊﹐故谓为“七佛药师法”。药师净土药师净土(净琉璃世界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7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菩萨离开迷惑颠倒之后,心中非常清净,常常相续不断,善巧使用神通自在的力量,度脱无量的众生,包括你我他在内。只有菩萨才能离开迷。什么迷?就是酒迷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28
虽然从政治和社会的权力关系而言,现代化一重要的意义在于宗教与政治之间形成了政教分离的格局,从而把公共性的社会空间交于俗世性的政治去处理,宗教逐渐从全能性的意识形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2
龙树‘回诤论\’中的“空”之研究提要:《回诤论》是龙树批判正理学派(Nyāya)的作品之一。正理派以为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真实而不空的,而且还以为认识这些事物的四种方法 ─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8
第三章、佛法究竟主张什么样的人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只顾耕耘,不问收获。尽心尽力,不贪不求,无疚无愧,自在自得。领悟了佛法的宇宙观和因果观,佛法的人生观也就顺理成章了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第四章、究竟应当怎样修行佛法不离佛法行世法,不废世法证佛法。佛法之修行,被蒙上了太多的神秘色彩。结果,不仅佛门之外的人如堕五里云中,难明真象,而且连诸多佛门之内的人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前言佛教,严格地说,并不是一种宗教,因为它不仅不信仰一个至高无上的神灵,而且根本是无神论的。佛教是佛陀的教诲,一定要说它是宗教,也只是意味着它有所宗(宗旨)有所教(教诲)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第一章、佛教如何看待宇宙有乃空现,莫讳空而执有;空在有中,非灭有以明空。本章副标题中的后一句(空在有中,非灭有以明空),是江味农居士所著《金刚经讲义》卷三第37页的一句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问题】顶礼嘎玛仁波切!请活佛开示,从佛法因果角度来看,应该如何理解犯太岁和本命年?【嘎玛仁波切答】总体来讲,犯太岁、伤太岁等,是依照道教的说法。藏传佛教里面,一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6
将谈斯旨,须先声明者二事。一、凡学各有其学之相貌,如一般人有一般人之面貌,瘦者、肥者、白者、黑者不一而足,今欲认识其人。则只认明其人之为白、为黑、为肥、为瘦而已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5
[释了幻]婚姻与佛法:声闻、缘觉乘的离欲观 声闻、缘觉乘的离欲观声闻乘:指听闻佛陀声教而证悟之出家弟子。缘觉乘:不必亲闻佛陀之教说,系独自观察十二因缘之理而获得
悟性时光时间:2024-10-11
黑龙江大庆市佛教协会举办第二届学习佛法交流会交流会现场法喜充满2012年7月14日至15日,黑龙江省大庆市佛教协会第二届学习佛法交流会在大庆市净觉寺隆重举行。大庆市佛教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10-10
前言根源于佛陀自觉的佛法,自印度南北分传,为了有益于人心,为了解决世间的苦痛,法门竞出:或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或说世间一切善法皆是佛法;或说不净观是甘露门;或说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9
佛教还有个特点就是普世主义。佛教讲众生平等,每个人都可以成佛,这就是众生平等,包括一条狗也可以有佛性,狗好好当狗,下辈子就有可能成人,再下辈子有可能是修罗道,天
文化漫谈时间:2024-09-28
复兴近代佛教之先行者——杨仁山居士佛学思想研究吕建福清末杨仁山居士,以其创办金陵刻经处的弘法利生事业而闻名于世,他的精印佛经、广为流通及创办“祗洹精舍”培育佛教人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3
无论谁学佛都想改脾气,为什么改起来那么难,甚至继续挑丈夫或妻子的毛病?想管对方,遇到不同意见的时候还在辩论,总是生不起恭敬心,这一般都是不深信因果造成的,这个因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2
附录一 第二节 无有、无有法第二节 无有、无有法一、龙钦饶降巴尊者对大圆满法的见解与著作中引用的典籍诠释大圆满法无有、无有法(一)无有肯定无有义之心要者,三有涅槃轮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0
现在在中国谈起佛教,常常会受到别样的眼光。反应常常会是那是迷信、太消极,太保守。把佛教作为智慧之学,最起码作为哲学思想来看的,真是少得可怜。智慧的佛教,教人获得
文化漫谈时间:2024-09-19
佛法在世间(三则)刘先和一、善良与慈悲我长久以来总是认为,善良就是慈悲,慈悲就等于善良。从对妻子的观察中我才得知,二者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妻子心地很善良,极富有同情心,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6
自古以来,信佛的人很多,而成佛的人很少。仔细检讨一下,不是佛法不灵,而是信佛的人动机不纯。绝大多数人,名义上在学佛,而潜意识里却只想求佛——求佛菩萨保佑我逢凶化
佛答时间:2024-09-04
(二十九)从因果的观点来研究忍辱相信凡是接触过佛法的人,都知道因果这个名词,也都知道善因会生善果,恶因会结恶果。但是,因如何生果?要多久才结成果?因是不是一定会结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03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浅释》◎一九八三年宣化上人讲述于美国加州洛杉矶金轮圣寺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如是我闻”,在
宣化上人时间:2024-09-01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我们想要影响其他人生一种信心,自己就要实实在在地去行持佛法,所谓“依教修行”,依佛所说的教法去修行。这个修行,我们知道一点就修行一点,知道多少
宣化上人时间:2024-08-31
什么叫灵验?古人有句话说,「诚则灵」。法门,《金刚经》上说得很清楚,「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为什么这个人念得灵,那个人念得不灵?不是法门的问题,是诚敬心的问题。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30
不以凡夫衡量佛法至尊上师达真堪布仁波切致佛子们的一封信(连载一)各位佛子大家好: 随喜你们为了父母众生的解脱而精进修行的功德! 随喜你们在各自的生活与工作中为父母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08-29
基本佛法 3布施供养法增比丘(Bhikkhu Dhammavaro)布施是以自己所拥有的物品施与他人,这是舍与的思念(cetanā),在执行时能消除对布施物的执著,在业报上是能获得财富。布施能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3
轮回真实案例:毁谤佛法后世成哑女自从看了邓老师网站上的有关催眠案例后,心里非常激动,一直想联系邓老师,凑巧的是邓老师刚好有空,我便匆匆的赶到邓老师的工作室。第一
因果轮回时间:2024-08-22
现在的人到寺院,烧烧香、拜拜佛,保佑我发财,保佑我开智慧,你说佛怎么这么倒霉啊?佛就是干这个的?愚痴到了极处了!我们现在做到的话,当下就是了。烧香,烧这么一个又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4
顶果钦哲仁波切:佛法,修行重于传授和讨论在过去许多生世中,我们曾经历各种状况,曾经富裕,曾经被敌人战胜,失去一切。我们曾享尽天道的欢娱,也曾是政治迫害的受害者。
禅理故事时间:2024-08-14
佛法本来就是教育,是一门学问。我们通过学习,来认识宇宙间的真理,正确地生活,希望生活得更美好,这是佛真实的含义。不是说,我一定要上西方,一定啥活儿都不干,就念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3
佛法的基本知识日慧法师第五章 观察生死谈寂灭第四节 入道的方便持息念最后,想藉此提供一个最简单易行的修四念处法门,这法门就是念息十六行。念息一词,新译持息念,亦有依音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31
我们多多的修行佛法是非常好的,我们平时修行可以找一些讲解,这样我们有什么不懂地地方我们可以查找资料。而且我们平时修行也是和别的同修一起的,也可以和同修一同去做一
佛经感应时间:2024-07-27
学习佛法需要靠悟。没有悟,很难深入真正的佛法。因为,佛陀、菩萨讲的,都是一种境界,表面看似是语言,实际是内心的一种境界、内心的一种感受。他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书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30
星云大师“人生七十古稀,我年七十为奇。前十幼小,后十衰老,中间只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里过了。算来只有二十五年在世,受尽多少奔波劳苦。”唐伯虎的这句话说明人身难得
星云法师时间:2024-06-28
佛法解冤唐朝京兆尹(掌治京师)殷安仁,家财富裕,向来奉事慈门寺僧众。隋恭帝义宁元年,有远客在殷安仁家住宿。暗中偷取人家的驴,在殷家宰杀,临走将驴皮赠送安仁。到了
放生功德时间:2024-06-21
1.内外分别:很多人正见未立,法义未透,只爱好静坐,或有一些觉受定境,便会以此为尚而轻视经论研习,须知此种通于外道,纵有多种觉受境界,于了脱死活涓滴无干;佛法体验
向生净土时间:2024-06-21
信,有四种层次:一、初信;二、正信、三、深信;四、证信。初信一般人由于生活上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或者是身体不健康、家庭不和谐,或者是情感、事业上的问题东求西拜,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17
崇慈法师答:当然行,为什么不行?全世界那么多没学佛的人,不照样过得很好吗?关键是要搞清楚这么几个问题:什么是佛法?学佛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学佛与我们的生活是不是有也可无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16
韩国高丽时期的著名僧人知讷生活在毅宗(1147~1171)至熙宗(1205~1212)时代。现存和知讷直接有关的资料有:(一)金君绥撰《泰平承平府曹溪山松广寺佛日普照国师碑铭并
向生净土时间:2024-06-16
说是从前有一位果农信奉佛教思想观念,常常与寺庙禅师进行谈话,但是却不喜爱持戒以及禅坐。别人问他原由的时候他只说,他修持佛法是为了让自己练就无限量的大神通,而非为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09
由佛之四大教法谈佛法的弘扬与发展释恒强一切事物都是缘起的,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中。这是佛教的缘起观与无常观。佛法在弘扬过程中同样也要发展,也要与时俱进。从阿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01
导读: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佛菩萨教给我们的这四种方法,要以无私广大的慈悲心为基础,一切起心动念皆是为别人着想,而不是为自己,没有分别、执着,这样才能更好地向
佛答时间:2024-05-30
达真堪布:学修佛法让心灵超越烦恼痛苦佛法是种活法,生活是种修行。学佛修行能让人轻松自在,快乐幸福,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工作顺利,心想事成。我们明理了,心里就没有
为人处世时间:2024-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