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法师《灵岩遗旨》
壹、悲化有情
二、老实念佛
(三)选择念佛
3.一心专称
(1)专修之法
念佛余行
力用迥别
积德修善,只得人天之福,福尽还须堕落。
念佛往生,便入菩萨之位,决定直成佛道。
(增广上.与广东许豁然居士书)
四种念佛
持名最胜
念佛一法,乃佛教之总持法门。但有「专念自佛、专念他佛、兼念自他佛」之不同。
「专念自佛」者:如诸经中,深穷实相,以期悟证,乃于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七大等诸法中,以般若智照,了达此一切法,当体全空,亲见本具妙真如性。及禅宗看念佛的是谁,并各种话头,以期亲见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者是。此于四种念佛中,名为「实相念佛」焉。
「专念他佛」有三种念法:一观想,谓依《十六观经》作观,或专观白毫,或但观丈六八尺之佛身,或观广大法身,及具观十六种观。二观像,谓对佛形像,想佛相好光明等。三持名,谓一心称念阿弥陀佛圣号。此三种念佛,法虽不同,皆需具有真信切愿,方可与佛感应道交,方可决定现生出此娑婆,生彼极乐。
此四种念佛,惟实相念佛,谛理最深,然颇不易修。以惟仗自己戒定慧,及参究照察之力,别无他力补助。若非宿根成熟,则悟尚不易,何况实证?
惟持名念佛,下手最易,成功最速。倘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必于现生亲证念佛三昧,临终决定往生上品。纵根机陋劣,未证三昧,但以信愿持佛名号,如子忆母,常时无间。迨至临终,感应道交,仗佛慈力,带业往生。末世众生,惟此是赖。否则但种来因,难得实益。果能志心持念,念到「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无念而念、念而无念,心佛两彰、而复双泯」时,则实相妙理,觌体显露;西方依正,彻底圆彰。即持名而深达实相,不作观而亲见西方。摄机最普,得益最深,最利末法钝根之士,大畅如来出世之怀。以故从上知识,多皆注重于持名一门,此念他佛之大致也。
至于「自他俱念」,即所谓「禅净双修」者。有以专看念佛的是谁,以期明心见性,不以信愿求生为事者。虽似禅净双修,实为有禅无净。既无信愿,莫由仗佛力以带业往生。倘未到业尽情空地位,又不能仗自力以了生脱死。是知禅净双修,惟具深信愿者方能得益,否则固不如专致力于持佛名号一门也。(续编下.弥陀圣典序〔民二十年
〕)
念佛一法,约有四种,所谓持名、观像、观想、实相。就四法中,惟持名一法,摄机最普,下手最易,不致或起魔事。如欲作观,必须熟读《观经》。深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及心净佛现,境非外来。惟心所现,不生取着。既不取着,则境益深妙,心益精一。能如是,则观想之益,殊非小小。如观境不熟,理路不清。以躁妄心,急欲境现。此则全体是妄,与佛与心,皆不相应,即伏魔胎。因兹妄欲见境,心益躁妄,必致惹起多生怨家,现作境界。既最初因地不真,何能知其魔业所现。遂大生欢喜,情不自安。则魔即附体,丧心病狂。纵令活佛现身救度,亦末如之何矣。须自量根性,勿惟图高胜,以致求益反损也。善导和尚云:「末法众生,神识飞扬,心粗境细,观难成就。是以大圣悲怜,特劝专持名号。以称名易故,相续即生。」诚恐或有不善用心,致入魔境也。宜自详审。又志诚恳切,亦消除躁妄魔境之一妙法也。宜竭尽心力以行之,则幸甚。(增广上.覆吴希真居士书一)
观想一法,非理路明白,观境熟悉,无躁妄欲速之心,有镇定不移之志者,修之,则损多益少。至于实相念佛,乃一代时教,一切法门,通途妙行。如台宗止观,禅宗参究向上等皆是,所谓念自性天真之佛也。《楞严》一经,实为念实相佛之最切要法。然又为持名念佛,决志求生极乐,无上大教。何以言之?最初征心辨见,惟恐以妄为真,错认消息。迨其悟后,则示以阴入界大,皆如来藏妙真如性。乃知法法头头,咸属实相。既悟实相,则觅阴入界大之相,了无可得,而亦不妨阴入界大行布罗列。所示二十五圆通,除势至圆通,正属持名,兼余三种念佛之外。余者总为念实相佛法门。以至七趣因果,四圣阶位,五阴魔境,无非显示于实相理,顺背迷悟之所以耳。如是念实相佛,说之似易,修之证之,实为难中之难。非再来大士,孰能即生亲证?以此之难,固为持名念佛之一格量劝赞。了此而犹欲仗自力以断惑证真,复本心性,不肯生信发愿,执持佛号,求生西方者,无有是处。以实相遍一切法。持名一法,乃即事即理、即浅即深、即修即性、即凡心而佛心之一大法门也。于持名识其当体实相,则其益宏深。外持名而专修实相,万中亦难得一二实证者。能得苏东坡、曾鲁公、陈忠肃、王十朋等之果报,犹其上焉者。了生脱死一事,岂可以志大言大而成办乎哉?宜自详审。是知实相之理,不可不知。息心研究《楞严》,则凡圣因果迷悟修证之若事若理,明如观火。而自力佛力、持名实相之利益大小,亦明若观火。固当若自若他,皆期以即持名而实相。决不致以好高务胜,离持名以修实相。致使徒有修心,而无证果也。(增广上.覆吴希真居士书二)
切不可谓持名一法浅近,舍之而修观像、观想、实相等法。夫四种念佛,惟持名最为契机。持至一心不乱,实相妙理,全体显露。西方妙境,彻底圆彰。即持名而亲证实相,不作观而彻见西方。持名一法,乃入道之玄门,成佛之快捷方式。今人教理观法,皆不了明。若修观想、实相,或至着魔。弄巧成拙,求升反坠。宜修易行之行,自感至妙之果矣。(增广上.与徐福贤女士书)
念佛一法
最易得益
凡做功德,仍以念普佛为事,不必改念《地藏经》。念佛一法,最易得益,以文少而易念。即有人持刀欲杀,亦能念,念即得益。苏州杨鉴庭因于城门向东洋兵鞠躬,心念观音圣号,其人不喜鞠躬,即以刀砍下,〔此盖前生怨家,今以破头皮了之。
〕及至头,则成平的。头皮已破,血流许多,而顶骨一毫莫伤。若非刀转为平,则头已成两块矣。是知最危险之时世,当以念佛为主。彼矜奇竞异者,皆不注重在救苦难,注重在显己之智识高超耳。《华严》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其数有无量无边,皆受普贤菩萨教,以十大愿王功德,回向往生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此其人为何如人,此其事为何如事?况我辈值千古未有之刀兵大劫,何可改向之念佛为念经乎?地藏菩萨救苦心切,然比阿弥陀佛临终接引,令得往生,则又相去悬远。宜婉劝慧甲,仍照旧规为事,易行而利益多多矣。(三编上.覆陈慧恭居士书)
观不能作
称即获益
第十六观,又令恶业重者,直称名号。由称名故,即得往生。是知:相有大小,佛本是一。观不能作,称即获益。于此谛思,知持名一法,最为第一。末世行人,欲得现生决定往生者,可弗宝此持名一行哉!(增广下.观无量寿佛经善导疏重刻序)
持名念佛一法,普利三根。观像观想,惟心地法门明白之人则可,否则或致起诸魔事。持名念佛,加以摄耳谛听,最为稳当。任凭上中下根,皆有利益,皆无弊病。(三编上.覆唐瑞岩居士书一)
观虽十六,行者修习,当从易修者行。或作如来白毫观,或作第十三杂想观。至于九品之观,不过令人知行人往生之前因与后果耳。但期了知即已,正不必特为作观也。观之理,不可不知。观之事,且从缓行。若或理路不清,观境不明,以躁心浮气修之,或起魔事。即能观境现前,若心有妄生喜悦之念,亦即因喜成障,或复致退前功,故《楞严》云:「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祈一心持名,以为千稳万当之行。待至心归于一,净境自会现前。(增广上.覆崇明黄玉如书)
下手易故
多主持名
念佛一事,固贵纯一无间。所以一切时,一切处,均宜念。诵经则不能如念佛之常不间断,又何必于污秽处诵也。持名若至其极,则不作观,而净境亦可具现。倘工夫不纯,妄欲见圣境者,或有着魔之虞。所以古德多多皆主持名,以下手易而成功高故也。(三编下.覆马宗道居士书二)
专修一法
何求不得
须知一句阿弥陀佛,持之及极,成佛尚有余。将谓念《弥陀经》、念佛者,便不能灭定业乎?佛法如钱,在人善用。汝有钱,则何事不可为?汝能专修一法,何求不得?岂区区持此咒、念此经,得此功德,不得其余功德乎?善体光言,自可一了百了,否则纵说的多,汝仍是心无定见,有何益乎?(增广上.覆周智茂居士书)
举一全收
无欠无余
且勿谓缘想一佛,不如缘想多佛之功德大。须知: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所有十方法界诸佛功德,阿弥陀佛一佛,全体具足。如帝网珠,千珠摄于一珠,一珠遍于千珠。举一全收,无欠无余。若久修大士,缘境不妨宽广,境愈宽而心愈专一。若初心末学,缘境若宽,则心识纷散。而障深慧浅,或致起诸魔事。故我佛世尊,及历代诸祖,皆令一心专念阿弥陀佛者此也。待其念佛得证三昧,则百千法门,无量妙义,咸皆具足。古人谓:「已浴大海者,必用百川水;身到含元殿,不须问长安」,可谓最善形容者矣。(增广上.覆高邵麟居士书二)
机有大小
修有专圆
善导专修净业,可名表专一心。永明万善圆修,何名遮专一心?直是一错到底。当云净土法门,修有专圆。由众生根器不一,致诸祖立法不同。善导令人一心持名,莫修杂业者,恐中下人以业杂致心难归一,故示其专修也。永明令人万善齐修,回向净土者。恐上根人行堕一偏,致福慧不能称性圆满,故示其圆修也。要之人未到大彻大悟地位,其立言决难无弊。譬如井蛙,只见一井量之青天而已。(增广上.覆永嘉某居士书二)
专修净业
方可了脱
解脱之门,惟有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一法。此系仗佛力了生死法门,即生可以做到。若不专修此法,修其它种种法门者,非博地凡夫一生两生所做得到。吾人从无始来,至今尚在生死轮回中者,皆因其中未遇净土法门,或遇而不修所致也。今幸遇之,切勿错过。今为汝取法名为宗信,以信愿行三法,为净土正宗。第一要有真信,有真信,必定有真愿真行,否则不名真信。(三编上.覆琳圃居士书)
今人固宜专修凈业,方可得其了生脱死之实益。倘不自量,妄欲学古大人之自力了脱,则恐一误以成永误矣。(三编上.覆陈飞青居士书一)
接手书,知由病中蒙三宝力,化险为夷。方知生死了手,非一门深入,不克济事。因研阅净宗各书,方知弥陀为我发愿立行,以期成佛。我违弥陀行愿,以故长劫恒沦六道,永作众生。了知弥陀乃我心中之佛,我乃弥陀心中之众生。心既是一,而凡圣天殊者,由我一向迷背之所致也。如是信心,可为真信。从此信心上发决定往生之愿,行决定念佛之行,庶可深入净宗法界,一生取办,一超直入如来地。如母子相会,永乐天常矣。(增广上.覆永嘉某居士书八)
净土法门,为佛法中至极简便至极深远广大之法。若依余法修持,谁能现生即了生死超凡入圣?若依净土法门,但具真信切愿,无一不往生者,此固宜专主于净土法门之大义也。(三编下.覆崔益荣居士书一)
阁下年未三十,已现衰相。固当舍博守约,专修净业。净业大成,再宏余法,庶得自利利他之实。否则虽能利人,亦非究竟现生获出生死之道。而自己本分事,既不能断尽烦惑,以了生死。又以素未专志净业,或致因通途教义,疑特别法门,则又无从仗佛慈力带业往生。虽种善根,倘以坯器未火,或被再生之雨为之消灭,则可惜耳。(三编下.覆李圆净居士书一)
凡夫修持
不宜夹杂
念佛法门,虽遍摄禅、教、律、密诸法,而在凡夫地修持,固当以纯一不杂为本也。(续编下.念佛恳辞序)
凡修持宜专不宜杂。念佛一法,超过一切,或荐亡,或祈亲寿,并一切所求,皆可如愿。但以求生西方为主,万不可求来生福报,若求来生,便无往生之利益矣。(三编下.开示五则)
修持功课
愈简愈妙
修持功课,随机而立,愈简愈妙。若都是久修者,不妨依禅门日诵而念。若初心者多,则无论朝暮,均可以念《弥陀经》、往生咒,即念佛矣。朝暮如是,日间如是亦可。不念经咒,即以「赞佛偈」起亦可。须知所有功课,均以念佛为主,经咒为宾。知此义,再按林员之身分而定,庶可适宜。光何能特订一章程,令人依从乎?天下丛林,均照禅门日诵。慈溪文溪西方寺,朝暮皆念《弥陀经》,固不宜执着而论。所不可稍有更张者,信愿行三之宗旨也。若用禅家参念佛的是谁,则是参禅求悟,殊失净土宗旨,此极大极要之关系。人每欲冒禅净双修之名,而力主参究,则所得之利益有限〔念到极处也会开悟
〕,所失之利益无穷矣。以不注重信愿求生,不能与佛感应道交。纵令亲见念佛的是谁,亦难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以无信愿求生之心故也。又未断烦惑,不能仗自力了生脱死。好说大话者,均由不知此义。
净土法门,超胜一切法门者,在仗佛力。其余诸法门,皆仗自力。自力何可与佛力并论乎?此修净土法门之最要一关也。(续编上.覆陈慧新居士书〔民二十二年
〕)
修行惟随己身分而立功课,非可执一以论。但决定不可不依信愿念佛,回向往生一法耳。一门深入,万善圆修均可。若弃舍净土,于别种法门一门深入,并万善圆修,均不可。以仗自力,决难现生了脱故也。世之聪明人,每小视净土。某甲之守秘传观法,动云有所证悟及先知等,盖已涉于魔外气分。既不受谏,当各行各道。不必与彼往返,亦不必屡言彼事,以免暗祸。(三编上.覆谢慧霖居士书七)
但念弥陀
莫加他法
吾人当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不须别修他法。若仗自力修禅定,欲了生死,甚难甚难。以其须至业尽情空,见思惑尽,方出生死。佛在世时,见思惑业断尽无余者,固不乏其人。末法时代,根性陋劣,断惑证真者,诚不易得。惟有净土一门,能于临命终时,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即已了生脱死,超凡入圣矣。又净土法门,不可看得太轻,以法身大士,如观音、势至、文殊、普贤等,皆不能出此法门之外。亦不可看得太难,以凡有心者,皆堪作佛。但持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则往生一事,如操左券。修净土者,当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身三口四意三,皆归于善,是为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次则受持三皈,具足五戒,不犯威仪。次则深信因果,发菩提心,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但皆以孝养父母等世善为根本。
若依余法门,皆仗自力。如渡海然,有翼者固能飞渡。能浮者,已不足恃,况不能浮者乎?仗佛力,则如乘轮渡海,须臾即达彼岸。又如平民致身贵显,殊非易事;而王子甫诞,即为储君。此其间自力他力,难易得失,不可同时而语也。顾号为通宗通教之人,往往不信净土法门,且目为愚夫愚妇之所为。曷不观夫大智律师,五祖戒草堂青之已事乎?大智律师,初颇藐视净土,后读《续高僧传》,见慧布法师云:「方土虽净,非吾所愿,假使十二大劫在莲华中,受诸快乐,何如我在五浊恶世教化众生乎?」遂生诽谤。后因大病,始知毫无把握,遂发愿尽此报身,弘扬净土。二十余年,手不释卷,以净土为依皈。五祖戒禅师,草堂青禅师,其功行之高,迥出恒流。徒以见思惑未能净尽,又复轮转人间。故知:了生脱死,入圣超凡,舍净土别无长策。念佛一门,须信愿行具足。信之既深,则发愿必切。发愿既切,则行持必力。但念弥陀,莫加他法。当以真信切愿,执持名号。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心念耳听,字字句句,念得分明,听得分明,便是往生正因。既以此法自行,必须又以此法化他,则化功归己,实为往生最胜资粮。(三编下.南京素食同缘社开示法语〔丙寅七月
〕)
下手易故
多主持名
念佛一事,固贵纯一无间。所以一切时,一切处,均宜念。诵经则不能如念佛之常不间断,又何必于污秽处诵也。持名若至其极,则不作观,而净境亦可具现。倘工夫不纯,妄欲见圣境者,或有着魔之虞。所以古德多多皆主持名,以下手易而成功高故也。(三编下.覆马宗道居士书二)
专修一法
何求不得
须知一句阿弥陀佛,持之及极,成佛尚有余。将谓念《弥陀经》、念佛者,便不能灭定业乎?佛法如钱,在人善用。汝有钱,则何事不可为?汝能专修一法,何求不得?岂区区持此咒、念此经,得此功德,不得其余功德乎?善体光言,自可一了百了,否则纵说的多,汝仍是心无定见,有何益乎?(增广上.覆周智茂居士书)
举一全收
无欠无余
且勿谓缘想一佛,不如缘想多佛之功德大。须知: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所有十方法界诸佛功德,阿弥陀佛一佛,全体具足。如帝网珠,千珠摄于一珠,一珠遍于千珠。举一全收,无欠无余。若久修大士,缘境不妨宽广,境愈宽而心愈专一。若初心末学,缘境若宽,则心识纷散。而障深慧浅,或致起诸魔事。故我佛世尊,及历代诸祖,皆令一心专念阿弥陀佛者此也。待其念佛得证三昧,则百千法门,无量妙义,咸皆具足。古人谓:「已浴大海者,必用百川水;身到含元殿,不须问长安」,可谓最善形容者矣。(增广上.覆高邵麟居士书二)
机有大小
修有专圆
善导专修净业,可名表专一心。永明万善圆修,何名遮专一心?直是一错到底。当云净土法门,修有专圆。由众生根器不一,致诸祖立法不同。善导令人一心持名,莫修杂业者,恐中下人以业杂致心难归一,故示其专修也。永明令人万善齐修,回向净土者。恐上根人行堕一偏,致福慧不能称性圆满,故示其圆修也。要之人未到大彻大悟地位,其立言决难无弊。譬如井蛙,只见一井量之青天而已。(增广上.覆永嘉某居士书二)
专修净业
方可了脱
解脱之门,惟有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一法。此系仗佛力了生死法门,即生可以做到。若不专修此法,修其它种种法门者,非博地凡夫一生两生所做得到。吾人从无始来,至今尚在生死轮回中者,皆因其中未遇净土法门,或遇而不修所致也。今幸遇之,切勿错过。今为汝取法名为宗信,以信愿行三法,为净土正宗。第一要有真信,有真信,必定有真愿真行,否则不名真信。(三编上.覆琳圃居士书)
今人固宜专修凈业,方可得其了生脱死之实益。倘不自量,妄欲学古大人之自力了脱,则恐一误以成永误矣。(三编上.覆陈飞青居士书一)
接手书,知由病中蒙三宝力,化险为夷。方知生死了手,非一门深入,不克济事。因研阅净宗各书,方知弥陀为我发愿立行,以期成佛。我违弥陀行愿,以故长劫恒沦六道,永作众生。了知弥陀乃我心中之佛,我乃弥陀心中之众生。心既是一,而凡圣天殊者,由我一向迷背之所致也。如是信心,可为真信。从此信心上发决定往生之愿,行决定念佛之行,庶可深入净宗法界,一生取办,一超直入如来地。如母子相会,永乐天常矣。(增广上.覆永嘉某居士书八)
净土法门,为佛法中至极简便至极深远广大之法。若依余法修持,谁能现生即了生死超凡入圣?若依净土法门,但具真信切愿,无一不往生者,此固宜专主于净土法门之大义也。(三编下.覆崔益荣居士书一)
阁下年未三十,已现衰相。固当舍博守约,专修净业。净业大成,再宏余法,庶得自利利他之实。否则虽能利人,亦非究竟现生获出生死之道。而自己本分事,既不能断尽烦惑,以了生死。又以素未专志净业,或致因通途教义,疑特别法门,则又无从仗佛慈力带业往生。虽种善根,倘以坯器未火,或被再生之雨为之消灭,则可惜耳。(三编下.覆李圆净居士书一)
凡夫修持
不宜夹杂
念佛法门,虽遍摄禅、教、律、密诸法,而在凡夫地修持,固当以纯一不杂为本也。(续编下.念佛恳辞序)
凡修持宜专不宜杂。念佛一法,超过一切,或荐亡,或祈亲寿,并一切所求,皆可如愿。但以求生西方为主,万不可求来生福报,若求来生,便无往生之利益矣。(三编下.开示五则)
修持功课
愈简愈妙
修持功课,随机而立,愈简愈妙。若都是久修者,不妨依禅门日诵而念。若初心者多,则无论朝暮,均可以念《弥陀经》、往生咒,即念佛矣。朝暮如是,日间如是亦可。不念经咒,即以「赞佛偈」起亦可。须知所有功课,均以念佛为主,经咒为宾。知此义,再按林员之身分而定,庶可适宜。光何能特订一章程,令人依从乎?天下丛林,均照禅门日诵。慈溪文溪西方寺,朝暮皆念《弥陀经》,固不宜执着而论。所不可稍有更张者,信愿行三之宗旨也。若用禅家参念佛的是谁,则是参禅求悟,殊失净土宗旨,此极大极要之关系。人每欲冒禅净双修之名,而力主参究,则所得之利益有限〔念到极处也会开悟
〕,所失之利益无穷矣。以不注重信愿求生,不能与佛感应道交。纵令亲见念佛的是谁,亦难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以无信愿求生之心故也。又未断烦惑,不能仗自力了生脱死。好说大话者,均由不知此义。
净土法门,超胜一切法门者,在仗佛力。其余诸法门,皆仗自力。自力何可与佛力并论乎?此修净土法门之最要一关也。(续编上.覆陈慧新居士书〔民二十二年
〕)
修行惟随己身分而立功课,非可执一以论。但决定不可不依信愿念佛,回向往生一法耳。一门深入,万善圆修均可。若弃舍净土,于别种法门一门深入,并万善圆修,均不可。以仗自力,决难现生了脱故也。世之聪明人,每小视净土。某甲之守秘传观法,动云有所证悟及先知等,盖已涉于魔外气分。既不受谏,当各行各道。不必与彼往返,亦不必屡言彼事,以免暗祸。(三编上.覆谢慧霖居士书七)
但念弥陀
莫加他法
吾人当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不须别修他法。若仗自力修禅定,欲了生死,甚难甚难。以其须至业尽情空,见思惑尽,方出生死。佛在世时,见思惑业断尽无余者,固不乏其人。末法时代,根性陋劣,断惑证真者,诚不易得。惟有净土一门,能于临命终时,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即已了生脱死,超凡入圣矣。又净土法门,不可看得太轻,以法身大士,如观音、势至、文殊、普贤等,皆不能出此法门之外。亦不可看得太难,以凡有心者,皆堪作佛。但持阿弥陀佛万德洪名,则往生一事,如操左券。修净土者,当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身三口四意三,皆归于善,是为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次则受持三皈,具足五戒,不犯威仪。次则深信因果,发菩提心,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但皆以孝养父母等世善为根本。
若依余法门,皆仗自力。如渡海然,有翼者固能飞渡。能浮者,已不足恃,况不能浮者乎?仗佛力,则如乘轮渡海,须臾即达彼岸。又如平民致身贵显,殊非易事;而王子甫诞,即为储君。此其间自力他力,难易得失,不可同时而语也。顾号为通宗通教之人,往往不信净土法门,且目为愚夫愚妇之所为。曷不观夫大智律师,五祖戒草堂青之已事乎?大智律师,初颇藐视净土,后读《续高僧传》,见慧布法师云:「方土虽净,非吾所愿,假使十二大劫在莲华中,受诸快乐,何如我在五浊恶世教化众生乎?」遂生诽谤。后因大病,始知毫无把握,遂发愿尽此报身,弘扬净土。二十余年,手不释卷,以净土为依皈。五祖戒禅师,草堂青禅师,其功行之高,迥出恒流。徒以见思惑未能净尽,又复轮转人间。故知:了生脱死,入圣超凡,舍净土别无长策。念佛一门,须信愿行具足。信之既深,则发愿必切。发愿既切,则行持必力。但念弥陀,莫加他法。当以真信切愿,执持名号。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心念耳听,字字句句,念得分明,听得分明,便是往生正因。既以此法自行,必须又以此法化他,则化功归己,实为往生最胜资粮。(三编下.南京素食同缘社开示法语〔丙寅七月
〕)
虽是菩萨
亦不加入
哆哆菩萨所示,可谓真实之极。觉明妙行菩萨,与哆哆菩萨,如出一辙。足见扶乩之不可依据。菩萨行于非道,通达佛道,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即此可见一斑。哆哆菩萨既有大恩,实不可忘,然亦不宜加入念佛仪中。念佛仪,虽文殊、普贤、地藏、弥勒尚不加入,况其它乎?然此等菩萨,同摄清净大海众菩萨中。若加入哆哆菩萨,在本社固无所碍,然他处不知,反招疑议。但宜另供一处,朝夕礼拜即已。(三编下.覆黄德炜居士书)
只此一句
圆成佛道
佛法广大,虽登地菩萨,不能尽知。然欲得实益,只此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便可出生死,证涅槃,圆成佛道。我等下根凡夫,非从极约之法门做,则只成种善根而已。欲得现生就了生死,梦也梦不着。(三编上.覆陈莲英女居士书)
能念佛者
有几人哉
念佛不分圣凡。圣指三乘,即声闻、缘觉、菩萨。凡指六道,即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但天以乐故,不能念者多。三途以苦故,不能念者更多。修罗以瞋故,亦不能念。惟人最易念。而富贵之人,便被富贵所迷;聪明人,以聪明迷;愚痴人,以愚痴迷。芸芸众生,能念佛者,有几人哉?既知此义,当勇猛修持,勿致欲念而不能念,则不负此生此遇矣。(三编上.覆卓智立居士书三)
彼此相助
其行易成
或谓念佛求生西方即已,何必结社。是不知世间万事,须待众缘相助,方得有成,况学了生脱死之无上妙法乎?……人之常情,若无依倚,则多涉因循怠忽之弊。大众同居,功课有定,虽欲懈怠,亦不可得。功课之外,其奋发精进者,即可摄彼懈怠者,勉力而行。人皆前进,谁甘后退?彼此相辅,其行易成。或有所疑,及有所见,有可决择。每日暇时,请诸耆宿,略示净宗纲要。则邪正去取,了了分明。有此诸益,故古人咸以结社为倡导。(增广上.庐山青莲寺结社念佛宣言书)
劝生净土
是真慈爱
夫劝一人生净土,即成就一众生作佛。凡成佛必度无量众生,而其功由我始,其功德利益,何可思议也哉?又自既修净土,尚须以此法门普告一切,况妻妾子女,岂可不劝令发心,而失此巨益乎?倘天性相近,则何善如之。如稍相远,亦须渐磨渐染,俾即远而成近耳。此所谓深爱,所谓宏慈,舍此而为慈爱,皆名有而实无耳。(增广上.覆永嘉某居士昆季书)
劝人念佛求生西方,即是成就凡夫作佛,功德最大。以此功德回向往生,必满所愿。(续编上.一函遍覆〔民二十一年〕)
谢谢来访!欢迎经常来上品莲生的空间访问交流
请在谷歌或百度中搜索“上品莲生的空间”,即可进入本空间。
点击(上品莲生的空间 )即可进入
《中篇》五浊恶世度有情佛陀的苦行因缘每个人与生具来皆有那分能分辨是非的智慧:但是,若不用心,便会分辨不清、错失良机,因而招来很多障碍自己的缘。在佛经里有这样的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5
印光法师《灵岩遗旨》壹、悲化有情二、老实念佛(二)判别教法2.出世本怀(1)入佛知见大事因缘出兴于世原夫诸佛为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所谓大事因缘者,无非欲令众生开示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6
印光法师《灵岩遗旨》壹、悲化有情(四)念佛实益1.现世利益重在往生亦有现益念佛所重在往生,念之至极,亦能明心见性。非念佛于现世了无所益也。昔明教嵩禅师,日课十万声观音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6
《灵岩法要》伍、决修学疑难一、法门辨异㈠禅宗与净土法门虽多其要唯二法门虽多,其要唯二。曰禅与净,了脱最易。禅唯自力,净兼佛力。二法相校,净最契机。如人度海,须仗舟船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6
《灵岩法要》捌、述个人行谊一、自行盛德㈠淡泊名利光之名心淡极淡极光之为人,绝不愿留虚名以污人耳目。但期临终仗佛力以往生,则所愿足矣。至于行履,有何可上纸笔,著述亦无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6
22.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意义是什么?阿弥陀佛于往劫中,发四十八愿,度脱众生。有一愿云,若有众生闻我名号,求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阿弥陀佛誓愿度生。若众生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5
第二章 雁塔感悟话说大哥见丹桂给三年前曾打过他的人写对联,心中甚为不解,忍不住上前质问,不想丹桂随口一笑道:“这有什么好说的?小人以怨报德,君子以德报怨嘛!”大哥听了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5
坐火轮船过海印光大师打了一个比喻:此如坐火轮船过海,但肯上船,即可到於彼岸;乃属船力,非自己本事。信愿念佛亦然,完全是佛力,不是自己道力。印光大师当年住在普陀山,那个时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5
独為特别法门於一代时教中,独為特别法门,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弘法,所说的一切法门、一切经教,唯独净土法门堪称特别法门。别的法门,你不修戒定慧、没有达到断惑证真,肯定不能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5
501、临终助念的重要作用是什么?临终蒙善知识开导,令生信心。又为助念佛号,令彼随大众音声,或出声念,或心中默念。果能如法助念,无一切破坏正念等事,亦可往生。以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5
清光绪二十一年,乙未(1895年)春,大师去宁波阿育王寺拜佛舍利。当时已经有三艘火轮船轮渡可以每天往返,交通比较方便。大师坐船,当天就到了阿育王寺,办好挂单手续,就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4
协助化闻请藏经,南下安单法雨寺光绪十九年(1893年),普陀山法雨寺化闻和尚,到北京请大藏经。大藏经是朝廷组织刻印的,请大藏经也要向朝廷申请,经过皇帝批准颁赐才能得到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4
民国二年(1913年),北京法源寺住持道阶法师做佛诞纪念会,以释迦佛像为徽章,去参加纪念会的人都佩戴一枚。这是国内第一次以佛像做徽章。事后道阶法师来普陀山,送给印光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4
南五台距长安县城20公里,由五座山峰组成,俗称五台,即大台(又称观音台)、文殊台、 清凉台、灵应台、舍身台。每当天清气朗时,登上西安古城城垣便可看见南五台。这里山势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4
印光大师讲故事 之 往生篇《高僧传》三集《法照大师传》云:大师于大历二年栖止衡州云峰寺,屡于粥钵中现圣境,不知是何名山。有曾至五台者言:“必是五台。”后遂往谒。大历五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4
1927年秋,弘一法师到上海,寓江湾丰子恺家。印光大师阴历七月十七下普陀山,七月十九到上海,处理《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等书的印送事务。七月二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3
著名实业家张謇是通过他的门生江谦(江易园)与印光大师结缘的。1925年,通过门生江谦的介绍,张謇给印光大师来了一封信表示敬仰之意。大师回信劝张先生念佛,信中说:今接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3
大师为近代之高僧,众所钦仰。其一生之盛德,非短时间所能叙述。今先略述大师之生平,次略举盛德四端,仅能于大师种种盛德中,粗陈其少分而已。一、略述大师之生平大师为陕西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2
人之修福造业,总不出六根三业。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前五根属身业,后意根属心,即意业。三业者,一、身业。有三:即杀生、偷盗、邪淫。此三种事,罪业极重。 学佛之人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08
怕什么东西?炮火连天,兵荒马乱,有人吓出了毛病,整天心神不定,一会儿急着看医生,一分钟都等不及;一会儿医生开了方子却不肯服药,医生请了一个又一个。印光大师笑他像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2
罗梓生居士生西记罗梓生居士,福建闽侯人,弟兄三人,排行最小。幼读诗书,八岁丧父,他侍奉母亲,善待兄弟,成年后参军。由于他忠厚老实,俭朴廉洁,从不自欺欺人,赢得军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2
学佛之人,先以知因果、慎独上下手。既能慎独,则邪念自消,何至有所不如法处。若有则当力令断灭,方为真实行履[1]。否则学在一边,行在一边,知见愈高,行履愈下,此今学
因果报应时间:2024-08-25
世界无边,非行可至;众生无量,唯觉能度。《相应部》根据佛教,在宇宙之中几乎是一微粒的地球不是有情众生唯一可以栖息之地,人类也不是独有的有情生命。世界无限,众生无量。受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17
六 劝注重因果甲 明因果之理因果者,圣人治天下,佛度众生之大权也。约佛法论,从凡夫地,乃至佛果,所有诸法,皆不出因果之外。约世法论,何独不然。故孔子之赞周易也,最
因果报应时间:2024-07-26
印光大师讲述的一个真实轮回故事宋朝太平兴国年间,有一位法名辨聪的僧人,游方到五台山,时值仲夏,便于清凉寺随僧众结夏安居。当时僧众中有一位老比丘,举止疯疯颠颠,大
印光大师故事时间:2024-07-20
印光大师文钞(民)印光汪含章夫人往生记汪含章夫人者。江易园居士之德配也。宿根深厚。赋性淑贤。其事父母。奉翁姑。相夫教子。律己持家。皆足为闺阁法。而且居心仁慈。故于
善女人往生传时间:2024-07-04
第四节 有情的延续有情是蕴、处、界和合的生命流,非一期死了为结束,在因缘合会时,他将无限止的延续下去。能无限延续、须因缘的资粮。如灯有不断加油,才能永放光明。约~期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28
道是无情却有情:张雅轩丧子实为善报你比如张雅轩,他是王凤仪先生最得力的弟子,他也是办女学使女学倡兴大发展的最得力的助手。他原来出身是一个马贩子,马贩子就是贩卖马
布衣百姓时间:2024-04-25
释迦如来真身舍利来仪记代撰中天调御,释迦世尊,尘点劫前,早成正觉。泯三际而住寂光,常享四德。愍九界而示受生,频垂八相。从初出世,乃至涅盘。演偏圆顿渐之法,施种熟解脱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17
捌、往生记实类弥陀如来在因地中,发四十八愿,愿愿度生,中有「念我名号,不生我国,誓不成佛」。今者因圆果满,故「我今念佛,必得往生。」——三编下.净土法门说要89、白鹅念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17
复包右武居士书一适接手书,不胜感愧。(印光)一粥饭僧耳。法门中事,概不能知。唯于净土,颇欲自他同生。以故凡有缁素见访,皆以此奉答。徐蔚如居士,以其于禅净界限,分析明了。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17
丙子年(1936年)十月十七晚,监院妙真法师,来大师临时寮房,恭请大师到念佛堂中,全寺僧众及在寺居士近百人已在堂中等候,见老法师来到,大家纷纷合掌口称南无阿弥陀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17
第六章 有情之身心 第五节 有情的出生有情是死活死生,生生不已。一旦前平生命停止,即转为另平生命。有清新生形态有四类:胎、卵。湿、化。胎生、如人、牛、羊等。最初自
佛学知识时间:2024-04-16
贵校四语,尽性学佛,尽伦学孔,道学为体,科学为用,实为学道不易之宗旨。自儒者以词章为事,遂将学道之法,变作学艺,曷胜痛惜。而今之新学,多皆捨本逐末,能如贵校之宗
初识佛法时间:2023-09-26
印光大师开示慧明居士整理1.佛为什么要说净土法门2.末法众生为什么必须念佛呢?3.现生想了生死应修哪个法门?4.什么是普通法门和净土特别法门?5.净土法门为什么是特
念佛法门时间:2023-09-03
印光大师两篇重要开示语译前言印光大师是近代著名高僧,弘一大师谓为“三百年来一人”者。他一生自行化他、开示做人和学佛的总纲领是: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
念佛法门时间:2023-09-02
56.女人临产怎样避免难产等危险?女人临产,每有苦痛不堪,数日不生,或致殒命者。又有生后血崩,种种危险,及儿子有慢急惊风,种种危险者。若于将产时,至诚恳切出声朗念
念佛法门时间:2023-09-02
31.盲聋喑哑等残疾人念佛能够往生吗?凡有心者,皆堪作佛。何得谓盲聋喑哑不得往生。佛说八难中有盲聋喑哑,谓其难以入道而已。果能专精念佛,虽聋子不能听经,及善知识开
念佛法门时间:2023-09-02
增广文钞卷一与陈锡周居士书若或事务多端,略无闲暇。当于晨朝盥漱毕,有佛则礼佛三拜,正身合掌念南无阿弥陀佛。尽一口气为一念,念至十口气,即念小净土文。或但念愿生西
念佛法门时间:2023-09-01
增广文钞卷一复高邵麟居士书四 若论念佛法门,唯以信愿行三法为其宗要。三法具足,决定往生。若无真信切愿,纵有真行,亦不能生。况悠悠泛泛者哉。蕅益所谓得生与否,全由
念佛法门时间:2023-09-01
大师简介:印光大师,俗姓赵,陕西合阳人,近代著名净土高僧,净土宗第十三祖。少习儒学,受韩愈、欧阳修等大儒辟佛思想影响,曾力排佛教。后因病困多年,继而猛醒,皈依佛
念佛法门时间:2023-09-01
印光大师最赞叹的发愿文,吾等当如是发愿西方发愿文 [明]莲池大师 作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我今发愿愿往生,惟愿慈悲哀摄受。弟子某甲(众等),普为四恩三有
念佛法门时间:2023-08-30
十三祖苏州灵岩印光大师印光大师(公元1861~1941年),讳圣量,别号常惭愧僧,陕西郃阳人。幼随兄读儒书,颇以传承儒家圣学自任,应和韩欧辟佛之议。后来,病困数载,始悟
佛教故事:净土大德故事时间:2023-08-28
今人稍于经教有得,即注重于研究;稍于宗意有所发明,便注重于参究。其源总因不知自己是业力凡夫,不能自证解脱耳。(三编下·复周群铮居士书)今见好心出家在家四众,多是
念佛法门时间:2023-08-27
一切有情皆父母兄弟日本的佛教,自圣德太子以来,皇室率先垂范,倍加尊崇,日本各宗名刹寺院,几乎都是皇室的敕愿所建。然而明治以后,当时的为政者将皇室和佛教分割开来,令皇室
佛教故事:和颜爱语时间:2023-08-25
链接 【宣化法师: 紧急关头念观音】=====印光大师:面对各种灾难,切记勤念南无观音菩萨●天灾、人祸,相继而至。当令家人,同念观音,以为预防也。(文钞续编复宁德晋居
念佛功德时间:2023-08-20
索达吉堪布:佛教认为,一切事物有情的来源究竟何在?问:佛教认为,一切事物有情的来源究竟何在? 索达吉堪布:一切事物显现生起的原因就是因缘聚合具足,如果进一步去追溯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20
来源:资料图推广素食的方法素食的好处诸多,学佛之人理应善巧方便令家人也获得利益,印光大师开示:当孝顺父母,无违无逆。委曲宛转,劝令入道。断荤吃素,持戒念佛,求生
名人素食时间:2023-08-19
(一)印光大师一生,于惜福一事最为注意。衣、食、住等,皆极简单粗劣,力斥精美。民国十三年(1924),余至普陀山,居七日,每日自晨至夕,皆在师房内观察师一切行为。师每
因果报应时间:2023-08-08
印光大师在灵岩寺圆寂。大师往生的瑞相,有护持大师闭关的侍者写了一篇《示疾记》可以知道,而且海内国中四众,不论出家众或在家众的大德,也都纷纷作了不少诗赋文章传记赞
因果报应时间:2023-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