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念回复清净本心
各位同修:大家好!
(众):师父好!我们会更好!世界会更好!
好,好。请问一下在座之中的您有看过儒家《四书》里面的《大学》这本是的请举手。你以前看过或是有听过空海讲过《大学》的请举手,好,OK。
大多数的人还是没有看过哦,那你有学过读过研习过中庸《四书》里面的《中庸》这本书的请举手?举高一点,还不到十位,更少。上个礼拜在文庙那边,就是纪念孔子诞辰的时候,那应主办单位的邀请,去讲解了两个小时的有关“中庸之道”。《中庸》这本书,这是属于儒家四本很重要书的其中一本,而且也是算是很高深的一本。《论语》比较好理解,《论语》比较普遍。《中庸》的主要精神内容也都是孔子所讲。但是这是属于他们里面高层师生真正在……也就说不传之密,没有向外广传,那只有里面在内部流传的。孔子教学一样有显学嘛,对外一般大众,然后有比较高深的,就好像说要培育你成为老师资格的,那就会讲到这方面。如果只是一般的学生,那就讲《论语》,《论语》就是一般的授课,一般的学生。那如果要培育具备老师资格可以指导别人的,就是要学《大学》跟《中庸》。那《大学》跟《中庸》这两本,《大学》他是属于强调一个人要“平天下,立天下”的话,你必须要…那是有次第有步骤。所以追跟究底来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是有次第步骤这样,那提到的就是追根究源,我们要来到“格物致知”。
那《大学》一开始就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些都是非常重要,非常重要的为人处事很重要的原则。问题是《大学》之道,它所讲的只是讲一些比较原则性的,比较原则性,包括说要“明明德。”那怎么样“明明德,”这个不容易。所以《大学》它是精简然后讲一些重要的,那《中庸》呢,它就更一步怎么样来“明明德”。所以如果《大学》跟《中庸》两本来讲的话,《大学》是教我们大人之学,怎么样去把生命意义发挥出来来利益众生,《大学》讲的是这方面。那《中庸》呢,是进一步告诉我们,你怎么样修身养性,怎么样真正让自己的本心本性开发出来,流露出来,让我们能够拥有,来到高等的心灵品质,高等的智慧的呈现。
所以身为中国人,这四本书,大家应该要好好地珍惜,因为这里面含有非常多的智慧珍宝,智慧珍宝。将来全世界各国都会向中国儒家跟老庄的“道”的智慧来挖宝。未来全世界的趋势一定会朝向这方面,因为现在的世界是以经济物质工业方面挂帅,但全世界却呈现出人类心灵的空虚,动荡不安,以及错误的对待生态环境,让全世界出现蛮多的危机。所以以后全世界要解决全世界的这个大问题,世界各国会陆陆续续一定是向东方。尤其是向中国来挖宝,那这些宝呢,就是在儒家跟老子还有佛教,中国拥有这三大世界的文化,非常珍贵的资产。三大世界文化资产。这些都是拥有高等的智慧。那这些高等的智慧呢都在中国汇合结晶,所以老祖宗留下给我们非常多的珍贵的珍宝,我们要好好地去珍惜它,然后进一步把它弘扬光大,让世界都能够受益,这是未来世界的趋势。
再来《中庸》这一本,我今天稍微简短的跟大家讲一下《中庸》里面的精华,因为儒家是孔子他是向来不强调那些怪力乱神的,孔子向来是讲求求真求证的。所以怪力乱神那些孔子是不喜欢的,所以不搞迷信的,所以儒家所讲的都是,也是尽量以历史还有事实为主来讲。那《中庸》讲的,我现在念几句,然后等下再我们要切入重要的核心,《中庸》一开始就提到:“天命之谓性,天,老天爷的天。率性之为道,修道之为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这里用的名词跟老子所讲的《道德经》有些不一样,有些不一样,但大致都相同,而且这个核心跟老子所讲的道是相同的。
因为孔子曾经拜访过老子,向老子请教过,所以孔子对这方面他也有相当的深入的了解,加上孔子后来他一样学会去看这个无字天书。大地风云经,《中庸》里面都有提到,你真正要开启高等的智慧。就是要见贤思齐。还有要向法界大自然来学习,以大自然为师,孔子很多智慧都是向大自然看齐学习的。《中庸》里面都有记载。再来我们等一下会讲,什么叫“天命之谓性,率性之为道,”等下会讲,再来要跟大家分享,现在讲的都是《中庸》里面很重要的辞句,《中庸》的第七章里面提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这句话意思就是说,一般人都认为自己很聪明,人皆曰“予知”很有智慧,我很有智慧啦,也就是说一般人都认为自己很有智慧,但是呢,却是“驱而纳诸罟”,这个罟就是捕抓捕抓动物的那个网,猎人设下网。捕抓动物的那个网。“擭”就是捕抓野兽的器具。还有陷阱,也是捕抓野兽用的。所以这里意思是说,一般人认为自己很聪明,但常常是“驱”。就是冲,冲,冲一直地冲、冲、冲。结果冲向哪里呢,冲入了猎人的网里面,冲入了猎人的陷阱里面,冲入了那些猎人所设下的那些捕兽器里面,也就是所谓的冲入了苦海。
你看呢,儒家一样,《中庸》里面,这个都是中庸里面的词句,“而莫之知辟也”。一般人却不知到要去避开这方面的陷阱。这方面的束缚,牢笼,一般人不容易避开,那因为它不知道,也就是说没有智慧的话,没有择法能力,通常就是这样,肓目地冲冲冲,结果冲向了苦海。所以很多人很努力打拼、奋斗。结果到后来,他发现怎么事与愿违,怎么现实呈现出来的是这么多的忧悲恼苦,痛苦。所以你看哦《中庸》里面一样都有清楚地提出这方面。
再来十三章:“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孔子一样讲出来,就是说“道不远人”而且第一章就讲,“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者非道也。”这就是孔子一样他体会到:道就是我们生命的总源头,你把它用什么名称都无所谓,儒家比较惯用的就是无极。《易经》里面讲的“无极”,就是我们所有众生,所有日月星辰山河大地的总源头。中国的《易经》把它称为“无极”,儒家比较惯用“无极”在讲,那《中庸》里面孔子一样用“道”这个名称在讲。有时候讲“天”,都是指的都是我们生命的这个总源头。
所以孔子一样了解“道”,我们这个生命总源头,就是“不可须臾离”呀,我们要了悟生死大事啊。这个很重要,为什么孔子他体会到,“朝闻道,夕死可也”朝闻道,早上能够听到真正的“道”,了解生死大事。噢,孔子他就觉得:我生生世世在找寻的那个生命的归依处,那个真理实相,终于我听到了,我了解了,那这时候呢内心深层,最深层里面那些慌恐不安呢,通通消失。所以安心自在。所以那这时候呢生命已经超越了所谓的生死大事。所以很安心自在,就算晚上死也一样无所谓,但那个绝对不是悲观消极,绝对不是这样,而是一种安心自在。不再慌恐。
所以“朝闻道,夕死可也”。所以要了解,你要听到什么叫做真正的道不容易,千万不要以为这个很简单啊。“道可道,非常道,”这个我们会背呀,千万不要以为说,这个我已经知道了。没那么容易,真地要好好去了解道是什么。因为攸关我们,不管每个人,你否定那是你个人的事,你现在否定,将来你年纪大了。尤其是面对生死的时候你一样啦。会要去了解生命的生死大事啦。一定要会了解生命生从哪里来,如果你生死大事,你没有真正了解的话,你的内心一定不会真正的安心哪,不会的。你再怎么否定,到最后你还是要低头了,因为这是每个人,他的生命都要找寻的,生命的生从哪里来,死往何处去,你才会真正地安心自在。所以孔子就讲那句话“朝闻道,夕死可也”。那孔子他也很清楚,“道”它是“不可须臾离,可离非道也”。这个都是很重要,如果我们的观念知见错误。好,我现在继续在讲详细一点。孔子也提到,“道也者,不可须臾离,可离非道也。”一样,你可以继续把它延伸。包括说我们生命所要追求的,你认为说那个终极目标是什么,不管你用什么名称,一样你都可以把它套进去。比如说你认为说把它称为天堂,假设你把它称为”“天堂”,天堂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天堂。类似这样的,你可以把它套进去,你生命所在追求的那个终极目标。
一样,所以儒家是不要那些肓信迷信,但是一样会要来到会来探讨生命的实相,了解生命的实相。再来《中庸》里面又有提到“为天下至诚”至就是最高,诚实的诚。“为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占天地之化育,可以占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你看哦,这一段话讲的就是,一个人要来到真诚真心。你如果是真诚真心的话,那这样,你就能够把老天爷给我们本心本性,清净的本心就可以流露出来,这个叫做“为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真诚真心可以说是我们的本心本性的流露,它的用,用出来,它一定是真诚真心。有体、相、用嘛。体,本心本性,它有体的呈现,然后它也可以观察到那种相的存在,那它作用出来呢就是真诚真心善待每一个人,没有虚伪,而且呢它是慈悲大爱的流露。
所以有学员问到,什么是我们的本心的情况,我们的本心也可以把它解析为,体、相、用,体、相、用。本身的“体”,就是它呈现出来的就是空、明、觉。空,你真正本心的呈现,不会心量狭窄,不会自私自利。空,心量无限的宽大,而且它是明的。 光明的,内心是明。再来,觉,它一定很有觉性,清醒明觉。所以空明觉这个本心,不是一般人所了解的那个,空,然后又是负面的消极的,悲观的,空无一物,顽空,不是那一种,那个都是错解,所以我们的清净的本心,也就是我们的佛心,你称它佛心也好啦,儒家把它称为“性”天命之谓“性”那个性就是我们的本心啦。老天爷给我们最初的这个生命的原状,那个心就是称为本心,儒家把它称为“性”,“所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率性”不是一般人那一种任性的那个“率性”,就是我们遵循着、依循着我们原有的本心本性。然后去应用,去做,实现出来,这个叫作我们在行道,合乎道,与道合一。也就是让我们的清净本心,不受污染,没有污染的情况之下,然后让它完整的呈现。
像这样的人,他是属于合乎道,与道合一的人。所以这就是“率性之谓道”。也就是我们这两天来,都有陆续跟大家讲的,我们要回复到我们清净的心灵就是这个意思,回复到清净心灵之后。让我们清净的本心流露出来,用心灵来来触,用心灵来听,用心灵来看,用清净的心灵来善待一切人事物,这就是所谓的“率性之谓道”。做什么事情,从我们的清净的良心,本心出发来做,这就是合乎道的精神。那你只要是从清净良心,清净的本心出发来做,你绝不会去伤害任何人;你绝不会勾心斗角,去设计去陷害别人。绝对不会;也不会在那里把自己膨胀为自己是圣人,看不起别人,或认为别人是邪魔外道,不会这样。所以体就是空明觉,我们清净本心,它的体就是空明觉,然后它的相,呈现出来的相就是自在安祥。它呈现出来就是一种自在安详,它流露出来的用就是慈悲大爱,智慧,还有真诚真心。
刚才讲的这个都是很重要的原则,让我们了解,我们离这个清净本心是很近的,还是很远,还是已经能够来到完全合一,这些都可以让大家参考。那我讲的这些,不是我个人所创造发明。孔子也可以证明;老子也是可以这样证明;耶稣也是一样可以这样来证明。因为真正的那一种清净本心的流露,它就是慈悲、大爱。再来孔子一样有讲到,在《中庸》的三十章,孔子就讲到——因为这是他的——《中庸》是孔子的孙子——孔子的第三代孙子,再把它记录下来,然后传给孟子的啦。所以后面子思,他就做一些记录,一些叙述。他说:孔子“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三十二章“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所以要知道,儒家的《四书》《五经》里面,《中庸》算是非常高深的。那这里面都会讲到,像刚才三十章所讲的就是孔子的门人,他们很清楚地知道,因为孔子以前自己也讲过,孔子的学问跟智慧,是来自于两大方面,第一就是见贤思齐,向古圣先贤来学习,第二就是法天择地。刚才这一段讲的就是这个意思,法天择地。看到——“上律天时,下袭水土,”这个就是法天择地,然后从天地呈现出来的那一种,无我无私大爱里面,去启发出我们的清净本心。
所以孔子就能够流露出,有教无类。孔子流露出的那种智慧,很多都是来自于受天地的启示。所以《中庸》事实上它的核心就是要来到我们要了解我们的清净本心。这就是属于明心啊,明心见性那个明心啊,我们要了解我们的清净本心,是来自于天地的化育。天地的恩赐。所以第一章就讲“天命之谓性”,“天命之谓性”讲的就是我们的生命,是来自于天地的恩赐,天地的化育。一般人都只认为说我是父母生的,父母只是一个因缘的聚合,因缘的聚合,包括我们的父母,我们的祖先,全部都是天地的化育,就算父母把我们生出来之后,从小到大,一样我们整个生命能够存在的主要的背后因缘,都是天地在化育。
所以我们要知道,“天命之谓性”,老天爷给我们的——我们这个身体呢,我们的生命是含有物质和精神。“天命之谓性”,讲的就是我们的那个清净的本心本性。这些都是老天爷给我们的,老天爷给我们。那老天爷给我们的,最初都是没有污染的,清清净净的。就像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的水,最初的水——流水,都是清净没有污染的。像长江,你追溯到上游源头都是非常的清净的,污染是人类把它加进去的,如果以大自然来讲,给我们的水都是清净的水,大自然给我们的空气是最新鲜清净的空气,大自然的空气没有那些污烟瘴气污染。大自然给我们的山水都是清净的山水,大自然给我们的天空是蓝天白云。所以要知道,我们要了解,大自然给我们的——最初的都是清净的。那大家可以以此类推,我们的生命——身跟心都是来自于大自然给我们恩赐,所以我们的身跟心最初都是清清净净的,这就是佛教所讲的,人人皆具有佛心,都具有佛性。因为我们全部都是来自于大自然的恩赐。
所以我们说要修行,事实上你观念知见正确之后就很简单。我们就只是恢复我们的清净本心,就这样而已。修行要迈向解脱很简单,你有了正知正见,有了正确的观念知见之后,真的很简单的,我们就只是恢复我们本来的清净本心。就好像说,如果你……这是比喻,如果你本来就没有钱,很穷,那你要一块钱一块钱这样去累积去赚钱,那为了达到富有,所以我们要很努力打拼,然后向外不断地抓取,赚取进来,但是,这是比喻哦,你不但要用很多的时间生命去抓取去赚取。再来,这些通通很快会生不带来,死不带走,这是外面的。但是我们的生命,是这样噢,如果你本来——现在是比喻,如果你本来你家庭里面就拥有非常多的资产,非常多的金银财宝,本来就有,那今天你只是去把它找出来而已。所以这个找出来就很简单,很容易。
好,我们现在要回到,我们真正修行,不管任何宗教,不管任何的宗派,宗教,你用的名词再怎么不一样,全部通通都是要让协助人类,了悟生死大事,找寻到生命的究竟归依处,协助人类来到解脱自在。那要知道:真正的最终极的目的,那都是来到恢复我们的清净的本心,让我们的清净本心,跟宇宙的心合一,这就是与道合一啊。所以如果我们没有这个清净本心的话,那就要向外去求了,或是向外用各种方法来努力修。但是如果你观念知见不正确,你要修个三大阿僧祈劫,至少一百忆年,如果你了解了关键核心之后,哦,原来清净本心我们就有,我们本来就有这些潜能,只是没有开发出来而已。所以现在很简单,你不用向外去求,不用向外去追去抓,不用像个乞丐,然后一直在乞求别人的同情、怜悯。别人给我们什么,别人恩赐给我们什么,你不用这样,你只要回来,净化,净化、净化我们自己,我们的清净本心,就是被我们自己的贪嗔痴、我慢,自卑,被这些无明污垢,把它遮障住而已。只要我们把这些尘埃,把这些污垢拨开,你就可以看到,它就会流露出来,那要把这些贪嗔痴这些无明污垢拨开,就是我们现在大家所在做的心灵的净化,让我们逐渐的静下来,定下来,让我们那些贪嗔痴我慢渐渐的静下来,静下来,也就是把我们那些污垢遮障呢,慢慢把它拨开,拨开后那个暑光就会流露出来。加上知道我们内心里面是有佛心佛性,有清净没污染的本心本性,好,我们把它流露出来,所以很快你就可以体会到,噢,什么叫作“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哦,什么是我们的清净的本心本性。当我们回复到那样的情况的时候,浸泡在那样的世界的时候,我们是多么的安祥,多么的自在,所有的忧悲恼苦不安,通通会消失止息。
所以希望大家掌握住这样的核心,不管儒家或是老庄老子所讲的都是人类朝向相同的目标。这就是儒释道都是同根同源,问题是我们要了解真正的意思,以及生命的真正究竟归依处在哪里。以及怎样把我们的生命真的把它发挥出来,如果我们了解殊途都会同归,儒释道本来就是同源。如果我们不了解的话,就会在那里见诤没完没了。
好,前面简单的跟大家再做一些分析介绍,这样让大家更清楚知道我们修行要扣住的是什么。你能够这样的话,你这一生这一世,一两年,两三年你就会有明显的成长蜕变。再来我们昨天有讲到六字真言,有的人没有听清楚,我现在再讲一遍,这个不是那个咒语啊,不是那个咒语的六字真言,不是那个。那些一般人了解的那个六字真言,那是可以帮助你把心静下来,定下来,但是未必能够让你能够了解实相,我们所讲的这六个字,可能因为我发音没有很清楚,所以有人没有正确了解啊。因为记得啊,我们本来就有,只是我们把它忘了,遗忘掉了。现在我们是把它回到,回来,回到我们的清净本心。或是把它恢复过来,那我是比较喜欢用回来,因为众生心都习惯向外,向外追呀,向外求啊,甚至向他方世界在向外追在求啊,所以《中庸》里面一样有提到,你越向外去求道离你就越远,这是真的。
所以老子一样有讲到,如果你不了解真正的核心的话,你越追求,道离你是会越远的,如果你不了解真正的净土是什么,你向他方世界去追求的话,净土离你越远。同样的,不管任何宗教,你要求的那个什么理想世界啊,包括说你要追求升天堂,如果你的观念知见是错误的话,你越想升天堂,天堂离你越远,真的是这样啊,我讲的是实相。
老子,孔子都有清楚地叮咛交待,所以为什么解脱道会强调要有正知正见做基础。你没有正知正见做基础,观念知见错误的话,你真的,用错误的观念知见在修不知道,然后你越修你想要的那个目标却——越修离你就越远。所以本来原始佛法,佛陀讲解脱是这生这世的事情。你了解之后就好办了,这一生这一世,那为什么演变到后来,竟然要三大阿僧祈动,这就是是因为目标你模糊掉了,你不知道了。所以把正知正见建立起来非常重要,你就能扣住这个核心。这六个字就是“回来的回,回来修复或是把我们的清净本心找回来嘛”把我们的本心找回来。“回复清净本心”或是你要用恢也可以,恢复,不是维护啦,也就是说把我们遗忘掉的,把它恢复过来。我为什么讲回,因为一般众生心就是向外跑啊,向外追啊,向外求啊,现在要把那个向外求的心把它找回来,拉回来。回来。然后恢复——回来我们自己的身上,然后恢复我们的清净的本心本性。把我们本来具足的佛心佛性显露出来,你最初是要透过一些有为法。因为我们累积不良的习性已经很久。那现在要把这个不良习性呢,要慢慢把它等于说净化掉,然后养成良好习性,你慢慢的浸泡,把这个清净的本心流露出来之后,慢慢的你就很快就能浸泡在里面。慢慢的然后与之合一,这就是从有为法来到无为,这样大家了解了哦。还有修行很重要的,前面的正知正见要有,再来要进入实修,这是闻思修,有正知正见然后实修。这样你才能够来到所谓的明心见性,见法。我们再来让大家……等一下我们练习打坐,也来练习让我们清净的本心流露出来。
好,请大家调整一下,放松端坐。请大家放松,放松。不要刻意折磨我们的身体,放松端坐。你端坐是最容易放松的姿式。我们每个人跟诸佛菩萨都一样,跟古圣先贤都一样,我们都拥有清净没有污染的本心本性。你没有欠缺什么,只有我们有没有把我们的潜能开发出来,发挥出来而已,现在就让我们的清净本心流露出来,不要瞻前顾后,活在当下。放松,没有任何包袱,没有任何包袱,活在当下。您可提醒自己回复我们的清净本心。把我们的清净本心流露出来。或是你只要提醒自己“清净本心”四个字,唤醒它。让我们当下清净本心就流露出来,我们的清净本心就是佛心,没有污染的清净本心,那是充满着祥和、慈悲、大爱与光明。
“天命之谓性”性是什么,就是我们的清净本心啊。我们的本性。我们的本来面目,唤醒它。让自己就浸泡在清净本心里。所有的贪嗔痴我慢,自卑都会消失。如果有种种妄念升起,那也是你空明觉的本心里面的那些云朵,不迎不拒,让它飘浮而过,你只要让自己处在清净本心的世界就好。如果你真地浸泡在清净本心的世界里,内心自然很祥和,很安祥。空明觉,这是清净本心的体,呈现出来的就是祥和、自在、安心,这是呈现出来的相。你可以从空、明、觉的心起作用。也就是从我们的清净的良心,本心起作用。自然的就是慈悲、大爱、智慧,现在让自己就浸泡在慈悲大爱的世界里。让自己的内心充满着慈悲大爱。先好好地爱护自己,爱护我们生命的全部。爱护我们的身体,也爱护我们的心灵。
我们的身体是由非常多的众生的集合体,每个器管都是由许多众生所聚集而成。每个细胞每个原子都是个有觉受,有识别能力的众生,我们的器官就是众生的集合体。从小到大,我们的身体一直当牛当马,为我们服务了几十年,我们有好好爱护它吗?我们有好好地感恩它吗?如果我们没有好好爱护我们自己,你就很难真诚真心去爱护别人,慈悲大爱要从善待自己开始。你内心充满着慈悲大爱,你才能够真地向外流露,将慈悲大爱的磁场向四方流露出去。好好地用慈悲大爱来化解一切的冲突与痛苦;好好地用慈悲大爱来抚平一切的伤痛,自己身心的伤痛一样用慈悲大爱来化解。
我们和众生所形成的对立、冲突、伤痛,也是一样用慈悲大爱来化解,宇宙最伟大的力量就是慈悲大爱。记得宇宙最伟大的力量就是慈悲大爱。用慈悲大爱来化解一切的冲突与对立;用慈悲大爱来抚平一切的伤痛;用慈悲大爱来化解一切的恩恩怨怨。你如果真能流露出慈悲大爱,自然的你的内心一定会充满着祥和,我们的内心能够真的祥和。我们就能把这种气氛磁场向外来流露,散发出去。慈悲大爱的心灵品质每个人都有,每个人都可以开发,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如果你能真地面对一切人事物,都用慈悲大爱来对待。你所到之处都会渐渐地呈现祥和,当我们用慈悲大爱在善待一切人事物的时候,当下是清净的心灵在流露,你也会逐渐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净土?什么是真正的心净佛土净?这是人人本自具足,我们只要好好地把它开发出来,流露出来。你能够这样做的话,你就一定会越来越安祥、快乐、自在。而且你也很乐于把我们的生命意义来和全世界的人分享。不管你到哪里,你都会分享生命的成果、喜悦,慈悲、安祥之道。你也会慢慢去体悟到什么叫做佛光普照,你把你的慈悲大爱,祥和的气氛磁场流露出来,就是你生命在佛光普照。我们所讲的慈悲大爱那是含有智慧的,你的清净本心是含有高等的智慧的,不是错爱不是溺爱,不是世俗有抓取的爱,不是那些。你的本心本性是高等的智慧,高等的心灵品质。让我们把它流露出来,发挥出来,来利已利人。好,我们准备下座。好,可以把灯打开,把灯打开。先点亮我们的心灯,然后才帮助苦海中的众生也点亮他们心中的心灯。
——本章节由静缘一萍听打
——本章节由一叶知秋校对蓝莲花二校
1、与佛有缘,一切生命平等受用有友问了一个问题,俺就这样为您作答吧。先认识什么叫佛教?佛教——是佛陀对生命的教诲而不是仅对佛教徒。所以,若信佛、若敬佛、若学佛、若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7
1927年秋,弘一法师到上海,寓江湾丰子恺家。印光大师阴历七月十七下普陀山,七月十九到上海,处理《增广印光法师文钞》、《印光法师文钞嘉言录》等书的印送事务。七月二十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3
从前有位虔诚的佛弟子,每天都从自己的花园里摘来鲜花用以供佛,法师见了,非常欣喜地告诉她,常常用香花供佛的人,来世会有庄严的相貌。这位佛弟子听了也很欢喜,她说:这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7
世尊的开示:警惕——若谤法师即是谤佛 若以嗔心看法师者,恶业过彼挖一切众生眼罪聚看到多有一些学佛的同修,言语极其的随意、浅薄无智、斗争坚固,真的是造业无量,自己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4
法师品第十此品明五种法师:一受持,二读,三诵,四解说,五书写。大论(大智度论)明六种法师:一信力故受,二念力故持,三看文为读。四不忘为诵,五宣传为说,六圣人经书难解须解释。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第二十章临济宗的一念心清净与无事是贵人说唐代末期,禅师义玄(?-867)创立了临济宗。临济宗人忠实地继承了马祖、希运等禅师的心性思想,在平常心是道、无心是道的思想基础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2
只要皈依三宝,能念三宝,都是修行;能这样的思想,这样的用心,不贪财,不恋色,这就叫修行。常时观身体是无常的,是不干净的,是幻化的,是要死的。你这样观,你的烦恼就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0-21
善恶因果不能抵消,这是一定要懂的。那不能抵消怎么办?佛教导我们,对于善因加强,对于恶的,过去所造的,不再做了。让善的力量强大,恶的力量薄弱,将来往生的时候,力量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20
【解】因果相背,为是处,作恶业希望乐报,因果相背,为非处,犹言“无有是处”也。“无有是处”是没有这个道理。这一条,诸佛如来,法身大士没有疑惑的,“十力”这个摆在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8
大修行人指的是谁?诸佛如来、法身菩萨、阿罗汉这些人,应化到这个世间,与没有成佛时的这些众生又碰头了,有缘,都遇到了,这时候还有没有因果?有,清楚。我们在《高僧传》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7
佛宝网讯 近日,首届海峡两岸佛门书画艺术展作品征集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目前已陆续收到很多书法家、画家作品,投稿作品题材丰富,艺术表现形式多样,佳作精彩纷呈。现选
文化资讯时间:2024-09-27
1在全世界的佛教,只有中国佛教吃素。中国的素食运动是梁武帝提倡的,这个要知道。2梁武帝读《楞伽经》,《楞伽经》里面讲“菩萨大慈大悲,不忍食一切众生肉”,他读了之后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7
勉强找时间来学一学,不能一心一意去做,拔除“根本业缘”是不可能的,刚强众生难调难伏就在这里。不说一般的道友,我们出家弟子对这种道理人人都懂,也知道修行好,也是下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5
「从实智以求权智,亦即从根本智而达差别智,故曰增长了知」。像密宗,刚才讲用莲花做比喻。「莲瓣之盛敷,可喻增长」。在莲花表法里头,「莲瓣之初开,可喻了知。心莲八瓣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3
1在因果法则里面是不成立的。作善就在自己心田里落下善种子(善因),作恶就在心田里落下恶种子(恶因),善种子和恶种子不能互相抵消,到它们因缘成熟时,各结各的果报,不会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2
一个大灾难来了,许许多多人丧失了生命财产,但是还有少数人很平安,没有受到大灾难。这些人,你仔细去观察,你去做一个统计,然后你就晓得,从统计上看到,绝大多数心行善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0
问:“佛菩萨还受不受因果报应?”答:这个问题,过去百丈大师遇到老狐狸曾经问过,问的话就是“大修行人还落不落因果”,跟你这话的意思完全相同。老狐狸过去生中是讲经说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20
近行定与安止定慈济瓦法师讲郑栢青译按:慈济瓦(Sujiva舍弃我)法师是一位马来西亚籍佛教上座部比丘,献身于佛法内观的教导。法师在1975年完成大学学业不久后,就出家。在修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9
财富是你命里有的,不用去争,命里有的丢都丢不掉,命里没有争也争不来,所以你要跟人竞争那岂不冤枉?《了凡四训》把这一桩事情讲得透彻、明白,把《了凡四训》多看几遍,
因果报应时间:2024-08-27
第五章清净的七个阶段(七清净)为了证悟,我们必须经历七个阶段的清净:一、戒清净 (Purification of Moral Conduct )第一是戒清净(sila-visuddhi):指道德行为的清净。禅修者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6
社会上千变万化这个相,你看到了、你听到了,一定要晓得虚妄的。这相在哪里?相已经过去了,过去再不回来。昨天,能把昨天找回来吗?上午,能把上午再找回来吗?找不回来了。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24
《佛说梵网经讲录》◎慧僧法师一九八O年讲于万佛圣城法界大学养秋堂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诸佛子。是四十八轻戒。汝等受持
因果报应时间:2024-08-23
第二章 四圣谛在佛陀的教法中,四圣谛可算是其中的心要了。他在波罗奈附近的鹿野苑(今印度沙纳特地方),向他的老同修----五苦行者作第一次说法时﹝注一﹞,所讲的就是这个。这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0
1. 总论这世间上的一般人常认为可以从财富、权力和社交活动中得到快乐、安祥与调和,也想由家庭关系、职位、朋友和感官得到快乐。他们试着运用各种方法来改变自己的物质、社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18
来看省庵大师的一首净土诗:都言净土唯心是,十万余程是外求。但执妄心居在内(若言十万亿佛国之西方是外求者,则认方寸妄心居内,便同阿难所计七处之一),不知真性体全收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4
没有出离心能往生吗?这是绝大多数净业行人非常关心的问题。当然这里要注意,我们以下根据《观经四帖疏》疏文作的分析,虽然是在讲中品下生是否要求出离心的问题,实际上,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4
元朝至顺(元文宗年号,13301333年)庚午年间,浙江西部连年饥荒,当时杭州城中有许多人饿死。于是官府就雇人把这些尸体丢到六和塔后山的大坑中。其中有一个老太婆的尸体,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4
三主要道佛教的经典非常的多,如果你现在去寺庙的藏经阁,或者图书馆,佛教的书整个屋子都摆不完。如果你学的是天主教、基督教,事情还好办,也就一本圣经;偏偏你接触的是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3
学习奉献自己,要用智慧去奉献自己,把最美好的自己奉献出去,奉献给你最亲爱的人,奉献给在这个世界跟我们有缘的人,甚至奉献给这个世界上我们不喜欢的敌人。这个奉献自己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3
平衡的自在当心和外在的事物互动的过程能够保持平衡,自在才会生起。种种不满足的心、嫉妒的心、傲慢的心,当你有这些心念的时候你就会痛苦啊!是不是?我们现在生活里面经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2
护念众生一个菩萨去观照众生苦的时候,就像是看着一个迷路的小孩。他跟我们一样,想要得到一个最圆满、平安的快乐,想要远离所有人间的烦恼和痛苦,但是用错方法了,一直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2
1 佛教是教育,跟宗教没有抵触。佛法固然讲因果报应、固然劝善规过,但这不是主要的目标,主要目的是把宇宙人生真相为我们说明。如果把这个撇开,光讲因果报应、劝善规过,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12
请问:打坐过程中该怎样呼吸,才能对打坐更有帮助?法清法师:对于佛家的打坐来说,开始的时候,只是数息就可以了。就是说,你的意识要顺着呼吸走,只注意你的吸气跟呼气。但是,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0
请问:在家里如何供佛?法清法师:大家在家里供佛,如果有专门的房间当然很好,如果没有,可以供在书房。供在书房很好。如果没有书房,供在客厅也可以。如果房间很小,没有客厅,那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0
请问:法师今天讲到出家修道就要“断爱去欲”,爱有大爱小爱之分,断爱去欲断的应该是小爱吧。经常也听到一些人说,人如果没有爱和欲了,是不是就会变得冷酷无情?法清法师:这里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10
那就是说,《华严经》上所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四十一个阶位的人不晓得有多少,没有一个不知道。你那不善的心、不善的行为这能见人吗?你不想见,他全知道。他看到你造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10
他不修行,你也不修了?皈依僧,是皈依整个僧团,不是皈依某个僧人。任何一位僧人的言行,都不能代替整个僧团。不必因看不惯个别出家人而退失学佛的信心,除非你觉得所有的出家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9
从搁置的电子表突然走动谈起我的一位学生送给我一只新加坡出产的电子表,据他说,价格不贵却耐用,走时也准,换上新电池,至少可用两年。可是到了我的手上,换上新电池,仅使用了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9
常听一些学佛的居士说:某某人的脸色又白又亮,所以她修的好;某某人的脸色发黑,所以她业障现前,修的不好,因为相由心生。应该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相由心生是很正确的道理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8
经常教人家打坐,主要是按照智者大师《小止观》一书中来讲的。在与很多亲朋好友的联系中,自己也常常要他们学学打坐。但是,他们往往因缘不具足,不能来寺院,自己就没有机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8
自己很喜欢禅修,所以也经常带领别人禅修,所以通过禅修后的人得到的好处自己是经常能看得见的。身体的好转、疾病的减轻、记忆力增强、专注力的提高、现实生活中的烦恼减轻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8
第八觉知原文: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八大心普济觉我们学佛皆知「依惑必造业,依业必造报」,有业报果报身即有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8
随境转,心就会变质 师父说:我们常常喜欢用心生气,用心烦恼,又用心谈恋爱,用心做事业,用心做善事。 我们一直在用心呀!怎么会找不到呢?原来是你在烦恼,心一烦,念头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7
生命为什么会苦?为什么会轮回?其实,这些都是我们自己造来的。因为迷惑而造了轮回的因果,这些因果成为生命的因、生命的业力。如果没有佛陀的引导,我们终将不知因果业力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7
把念头停泊在心的机场学佛就是学习戒定慧,戒就象是飞机导航,飞机如果没有导航,就无法飞到停机场,所以戒就是导航,让我们航向成佛之路的导航系统。导航系统有了,接下来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7
在泰国这个佛教国家,供养三宝,请出家人到家里用斋,是最平常的事,因为学佛的弟子相信这是累积福报最好的机会。为什么供养法师会有福气呢?因为出家人所做的事情就是佛陀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7
居士百年之后骨灰能否进入寺庙存放?答:完全可以。不过要看那些寺院有条件存放,目前国内寺院并不是所有的寺院都具有存放骨灰的“海会塔”。近几年也有不少寺院建了“普通塔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6
慧是指佛法的般若妙慧,这种智慧能够洞彻宇宙人生真相。佛法的般若妙慧并非从学习中获得,而是从实践修行中证悟到的。我们常把世间的聪明与佛法的智慧混淆,其实二者是有区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5
由口念弥陀心散乱 喊破喉咙也枉然谈如何选择修学净土的善知识我们如果遇到其他不同的知见,不同的观点,来障碍我们净土法门,我们要有个标准,就是:唯信佛语,不可相信菩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5
如何理解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因缘和合的产物?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这段话即是说明佛法的核心缘起法。佛陀告诉我们:宇宙世间的万事万物,包括精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