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认识生命
一、教导孩子生而为人的目的
有一天,在爷爷丧礼上,当来奔丧,聆听阿毗坛摩经的亲朋戚友回去之后,儿子就问父亲说:爸爸,既然每个人生下来都跟爷爷一样会死亡,我们为什么要出生呢?我们生命的目的是什么?
学佛了一段时间的父亲,就回答他的宝贝儿子说:
亲爱的儿子,在每个人的心里,无论是贫穷或富裕,是贫民或国王,都有一样的问题藏在心里,即是我们生而为人有何目的?什么是人生真正的目标?爸爸也曾怀疑过,这也是促使爸爸认真学佛的动力。由于学佛了,使爸爸对世界与生命有了正确的见解,同时也能够回答此问题:
(1)我们死后不是什么都完全消失了,死后还有无数次的轮回。假如我们的烦恼还未断除,还是要继续地轮回。
(2)造作了善业或恶业,一定会有果报,而且会在今生来世报应,业力绝对不会消失。我们可以从一些迹象明显的知道果报是真的存在的。例如有的人生来聪明,但是有的人却智力不佳。有的人外貌端庄,有的人却五官不正。追根究底都是因为我们过去世所造的业不同所致。
(3)地狱与天界是真实的。地狱是折磨造作了许多恶业者的地方,天界是做了许多善业者享乐的地方。我们可以这样认知,在这世界上出生的众生,第一类必须依靠之胎而生(胎生);第二类从卵生出来(卵生);第三类从水生出来(湿生);还有另一类我们可能没有看过,我们却曾经听过,即是天人与地狱众生,这些众生一旦生出来(化生),就马上长大,不必依靠父母亲养育。
修了许多功德的人就会转世当天界里的天人,至于造了很多恶业的人就会转世当地狱众生,在地狱里受折磨。这三件事情都是爸爸学佛而得知的,这件事让爸爸能提升生命的品质,让心升华,而且能累积更多的功德波罗蜜。爸爸希望未来的某一生,当功德波罗蜜已经圆满了,就可以断除体内的烦恼,完全脱离诸苦,最终能跟随正等正觉佛陀进入涅槃。
当爸爸对这点有了正确的见解之后,所想的第一件事就是该怎么办,才可以为自己关闭地狱之门,并且为祖父祖母外公外婆关闭地狱之门,而且还不断地想,究竟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你的爷爷能往生善道。
当爸爸为自己设定了生命的目标之后,就开始检讨自己。现在爸爸还要工作,要养妈妈与孩子,要照顾祖父祖母外公外婆,到底有什么办法可以让爸爸一面工作,一面带全家去修功德呢?于是,爸爸就试着继续研究佛陀的教诲,就发现真的可以做到这点。佛陀为在家人开示了四个生活原则,称为居士之法,即是:
(1)必须诚实
第一个原则,使爸爸能当个忠实者、正直者、忠诚者。孩子,你要记得,目前大部分的人,为了让自己能继续地生存下去,都喜欢撒谎、胡说八道,真是令人不耻。
你可不要变成跟他们一样,一定要当个正直者,要对自己的任务与工作负责、守时,对别人诚恳、忠诚,而且要尽量行善,认真持五戒等。这样你才是个值得信任的人,永远走在幸福的大道上。这也是爸爸的光荣大道。
(2)必须训练自己
在工作方面,爸爸接受再训练,提高工作效率。什么都不懂的人,应该接受培训,使自己能自力更生。工作上的技术、灵敏度能跟得上时代、社会时,就可以约束自己,提醒自己不造作恶业。当烦恼生起想喝酒、想抽烟、想骗人的时候,你就能够克制自己,不去做不该做的事情。这是爸爸获得的智慧之道。
(3)在身心方面的逆境必须忍耐
无论疲累、痛苦来自爸爸的外在环境或内地的心,爸爸都会忍耐,同时,也会忍耐跟别人起冲突时的挫折感。最后还要忍耐来自内心烦恼的折磨。法师教导我们说,能够忍受这些事情,就能当个坚强者,具有坚忍不拔的个性,可以完成各种大事,这是爸爸获得财物之道。
(4)施舍,必须舍弃低落的情绪与心中的悭贪
第四个原则让爸爸时刻拥有开朗的心情,能经常帮助别人,成为亲戚、邻居、老板、属下所爱戴的人,因此,当爸爸在进行私人的工作时,就会有人来帮忙,而且这还能保护自己,免受各种灾难,这是爸爸获得善友之道。
爸爸遵循了四个佛法的准则,使爸爸的生命能进步,可以养活自己、家庭,能照顾你的祖父祖母外公外婆,让他们快乐地生活。而且当你的爷爷还在的时候,为了让他能关闭了地狱之门,能有功德相随,往生后转世到天界去,爸爸每天都准备食物给他盛钵。虽然今天他已经离开了,爸爸还是会每天修功德回向给他,直到爸爸年老体衰不能做为止。
如果你能认真地提升自己的品德与能力,如爸爸那样持之以恒、终身如此的话,你就不会再怀疑,我们生而为人的目的了:我们生来就是为了关闭自己的地狱之门,为了行善,提升自己,让自己的生命越来越好,直到能断除一切烦恼,而在未来的某一生能进入涅槃。
读完了这个故事后,您将会如何回答自己的孩子呢?
一、有关佛陀相关问题的解答
多年以来,现代的孩子们都怀疑,为什么佛教徒会以正等正觉佛陀为究竟的归依?他以前也只是个普通的人。为了消除这个疑问,笔者就开始探讨,结果从一位法师那里得到了答案。而这个答案即使子孙们都能清楚了解。
真正的佛教徒是理智的、不迷信的,所以要正确地选出智者来当自己尊敬的教主,就必须了解该教主的背景,即是:
(1)时代背景要清楚,即是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和有所记载,而不是背景不清楚、模糊或无法考据的人。
(2)是具智慧与品德高尚的人,了知有关于世界与万物生命的真谛,即是完全证悟,而且能显示出独特的教义,而不是盗用其他宗教的教义来教导众生,也即是要当真正的智慧者,要具备真正的智慧。
(3)该教主的教义是信徒或弟子都可以跟随实行,直到产生善果获得真正的快乐,如果没办法实行那些教义的话,就表示该教义是没用的。因为无法实践,也就没有价值。
当按照以上的原则来思考,就会发现佛教徒不但尊敬佛陀,而且愿意以佛陀当作究竟的归依。因为佛陀符合了这三项原则,即是:
(1)下等正觉佛陀是在人间曾经出现过的人物,在人类历史上是能够确认他曾经存在过的,佛陀出家前是皇族,是位太子。他的国家在历史上曾经繁荣过,并在现在仍保存有相关的遗址
(2)他精进努力地探索生命的真理直到自己证悟。他以自己的能力来制定教理,而不是抄袭其他宗教的教理。
佛陀的教理,我们称之为佛法,它是永远的真理,时至今日,如果谁能依教奉行,就会获得善果,不会堕落恶道。
如果鼓吹以天界有威德力者的教义来教导,这就是等于依靠别人的权威。正等正觉佛陀清楚地阐述,我们一定要依靠自己修行才能证悟,而不是在谁的命令之下去做,而且也从不强迫别人信仰佛教。
(3)佛陀所讲的话,每个字都是真理,全部都是事实,永远不会落伍。佛陀所教导的,如果谁跟着做,就会真正获得善果。至于佛陀告诉我们要舍弃,如果有谁不接受,仍然我行我素难免遭受苦果。
因此我们称佛法是永远的真理,即使到了现在,如果谁愿意照着去做,都会得到善果不会沉沦。例如:不会沦为盗贼、恶霸,不会当恶人,死后也不会堕落三恶道。
为了弘法度众,佛陀必需承受极度的疲累,而且还要面对生死的危险。但是,佛陀从不沮丧言弃,而且,他从来都不要信徒供养任何物品,当有人想要以贵重的物品供养他时,他会建议说:这样的供养比不上修行的供养。这显示了佛陀卓越的大慈悲与智慧。
除此而外,佛陀的弟子,无论是比丘或在家居士,当认真按照佛法与戒律来修行时,就可以成为身口意皆清净的清净者,没有烦恼,跟佛陀一样地拥有永恒的快乐。这说明佛陀的教义是直接的、正确的,每个人都可以跟着实行,而且能真正地获得善果。在佛陀住世时,有数几百万计的佛弟子,证得阿罗汉果。
因此,佛教徒是毫无怀疑地以正等正觉佛陀当作究竟的归依。佛陀本是一个凡人,他具有卓越的智慧,佛陀是人类当中最了不起的人物;他能干、勇敢地依靠自己灭除烦恼;他具有大慈悲心,致力将断除烦恼的佛法教导世人,一点都不感觉到厌烦,以真诚的心去做,从不期望任何方式的回报。
伟大的佛陀福慧具足,所以我们愿意以佛陀为究竟真实的依靠,遵循他的教诲如他一样除尽烦恼。
二、种善因,得善果的真实性
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你遭受不公平的对待时,脑海中一定会浮现这种想法:这世上哪有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这回事!因为大家都认为做善事就应该得善果,当发现造恶者的生活比自己还舒适,心里肯定不平衡而作如是想。不过,如果我们能冷静观察,就会发现造恶者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很舒适,其实,他们的心里是很不安的,一直担心自己会被仇人暗算,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警察拘捕,他们的安乐只是短暂的,他们的日子是过得战战兢兢,内心一刻也无法安宁的。
我们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必须灌输孩子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的正确观念。如果孩子没有这种观念,可能就不会相信做善事是正确的事情,而且还可能会以为行善者就是愚笨者,就如现在的许多成人都在做着愚蠢的事。
但是,问题在于父母本身,是否相信种善因一定得善果。种恶因一定得恶果?如果还不确定,就先来听一个故事吧!
有一天,一位居士向敬爱的法师问法:师父,我们种善因,真得可以得善果吗?我看到很多朋友行善,却没有看到他们得到什么善果?
师父就回答说:请居士不要浪费时间怀疑了!因果之律的事实,智者已经证明了几千年。但是大部分的人,包括你还在怀疑,这就说明你们是属于急性的人,做什么事都想预卜结果,却忘记了某些事的原则。
现在,师父先举个简单的例子,例如:如果今天我们栽种香蕉树苗,请问你今天就可以吃到香蕉吗?答案当然是还不可以,大约还要等一年的时间,而且在等待期间,必须经常辛勤地浇水、施肥、捉害虫,这样一年后才有可能吃到香蕉。
因此,不能说在等待的那段时间里没有得到什么结果,即是从开始种植果树开始,直到果实成熟了,才会得到初步的善果,我们种香蕉树,要吃到香蕉,必须等上一年,行善而想获得社会的认可,通常也要花一段时间,不可能马上立竿见影,所以不要心急想立刻得到回报。我们按照季节种植果树是正确的,而且还在果树成长的过程中,顺序地得到善果,从利用香蕉叶来包甜点,直到摘取香蕉蕾来拌辣椒吃,这期间我们还是没吃到香蕉因为香蕉还没到成熟的阶段,必须还要等上一段时间才可以品尝到。
第一层善果:当我们行善时,也是如此,无论有谁看到与否,我们就可以接受到第一层善果,心里感到舒适,告诉我们自己已经行善了。
第二层善果:当我们连续不断地行善,第二层善果就会跟着来,即是脾气会变得更好,就如拿到香蕉叶,来包甜点一样。
第三层善果:如果继续不断地行善,第三层善果才会出现,即是无论做什么事情,就好像运气好、有福报或感到轻松自在,做什么事情都成功,心情也特别好,就好像摘取香蕉蕾来吃一样。
第四层善果:如果不停不断地行善,其善果即是受到社会人士的认可。
我们种香蕉树,需等上一年,才能吃到香蕉。做善事而想让社会大众得到认可,通常也要花些时间,所以不要心急。
大部分的人行善时,心里总是很焦急,想让自己的善果马上回报。至于曾经造过的恶业却祈祷报应不要来得太快。
但是当别人造恶业,特别是这种恶业会损害到自己时,就会希望该人马上得到报恶应,而忘了那个人也曾经修过善业。以致令人怀疑,种善因真得会得善果吗?
个性急躁的人想让善业马上回报,他只往利益方面着想,假设他一旦布施就马上富裕才合心意。相反的,如果他一旦欺骗了他人导致牙齿全掉落,他就认为不公平。人就有这样的缺点,即偏袒自己,而且心急便一直怀疑因果之律的真理。
因此,从今天开始,不要再心急,不要再偏袒自己,要让心处于中道,给予周遭的事物公平的对待。要做到这样,唯有精进地打坐。
亲爱的读者可以从师父所举的例子中,得到答案吧!
行善如果不如法也不会得到善果的。因此既然已经行善了就要做到底,不要只达到行善的目的,还要做的如法,才会得到善果。总而言之,我们必须当子孙的好榜样,他们才会相信: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
三、如何种善因才能得善果?
在每个时代都有此问题:父母不知道如何培养孩子的惭愧心,让孩子明白即使别人看不到也不造恶。同样地,在别人看不到时也能行善。如果孩子能接受父母亲的教导,在人前人后都能当个好人,那么我们就可以放心,同时,也可以保证自己的孩子长大后,能在这个世上当个顶天立地的好人,绝对不伤害自己,也不伤害别人。
要让孩子喜善厌恶,是比较难的。当我们遇到外在的诱惑时,有时也无法控制自己的心。如果要父母亲自看管,或请别人随时监督,也不可能。他只有一个方法,即是孩子要自律。
能自律的人必需深知因果之律,若对这点彻底了解的话,当走在路上时,他的每一步都有原则为指引。如果有机会造恶业,即使当时没有人看到或知道,也可以自我克制。但是如果有机会行善,也会自我鼓励,根本不会去理会有没有人看到或知道。
四、教导孩子知道因果之律
至于这件事,笔者的解释能力也很有限,就去参考敬爱的师父所写的一本书,结果发现以下的答案:
若问师父,要了解因果之律很难吗?答案是不难,但是前提是要掌握重点。
首先,如果直接问谁相信种善因,一定会得善果?大部分的人会说不确定。
师父入寺院学佛四五年才出家。入寺前并不确定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心里确实怀疑,所以持有保留的态度。师父要你们注意这件事,就是要你们了解因果之律的重点。
许多人都怀疑:种善因真的得善果吗?因为他们还不了解行善而得善果,需要具备两个大条件,即是:(1)内在的条件;(2)外缘的条件。
(1)内在的条件共有三项:
1、必须要做得如法
做的如法的意思即是按照正确方法去做,而且没有错误。
简单地解释,要做某件事必须先了解目的,然后再去做。当开始动手做时,就要按照方法去做。在佛法里,经常将
做得好的事情与我们正在穿着的衣服作比喻。
通常衣服脏了,特别是在衣领、袖口以及裤脚部分特别脏。清洗时,如果没有特别冲刷衣领、袖口及裤脚夫,它就不会干净。不干净即是没有按照方法去洗衣服,就是它没有做好,没有达到洗衣服的目的。所以,虽然真的有洗衣服,但是却不干净。
行善而没有好好地做,只是属于用功而已,并没有智慧,是得不到善果的。虽然努力地做,却是无智慧般地瞎做。因此,除了不能获得善果之外,还有很多问题会接踵而来。
行善要做得好,只有唯一的方法,即是要先好好地学习,然后再依照方法去做达成目的。
2、完整地完成
完成即是尽力以知识、能力去完成工作,并做出最好成绩。
虽然已经根据目的使用方法去做了,如果以为做得好就会马上得到善果,那么答案是否定的。虽然已经做得好了,却还没有完成,只是做到一半而已,即是还没有完全尽力,虽然任务总会完成,但是结果却不理想。
例如:有关洗衣服的事情,我们已经知道了,要把衣领与袖口肮脏的部分清洁干净是很费时费力的。假设我们必须清洗三十次,肮脏的部分才会完全干净,但是,我们却只洗了十次,衣服肮脏的部分就没有完全的干净。做什么事情一样,虽然做得好了,但是如果做得不够完整,结果就很难有好的成绩。
做得到,但是做得不够完整,就只属于聪明而已,还不够勤劳,即是知道它的好处,也知道该怎么做,就是没有尽力地做。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做得很好,其实不然,即使做得好,不够全面也不行。他只能骗那些程度跟不上的人,有一天如果被人发现,这个人虽聪明,可是却不勤劳,那也不太好。
所以,不但要做得好,还要完成它,唯一的方法,即是要尽全力去做,让完成后的品质达到目标,不懒惰、不逃避、遇上任何障碍也不沮丧,不放弃。
3、做得刚刚好的诀窍
如果说做得好,而且也完成了,会得到善果了吗?答案是不一定。在质量上求精之外,在份量上也要拿捏得宜,要做得刚刚好。
刚刚好的意思,即是有觉知,不要做得太过分或太多,也不要做得太少,以致蒙受损失。
例如:要清洗的布料,我们已经洗到肮脏的部分了。我们本来应该清洗三十次,所有的肮脏才会不见。但是,我们却为了使布料更干净,就用力的清洗了一百次,结果普通的布料就会被洗破,而好的布料也会损坏,这就是没有做得刚刚好的缘故。
没有做得刚刚好,就犹如从白天到夜晚,日以继夜地拼命工作,以致身体衰弱。如果还去贷款投资,那将操劳过度,相信这样,生活也不会有所改善。因他没量力而为,没有调得刚刚好。
做得好做到好的人,如果要做得刚刚好,唯一的方法就是要有智慧的觉知,不要做得太多,也不要做得太少,以致蒙受损失,简单地说即是不要做得过分保守,也不要过分激进。
综合言之,行善而要获得善果的人,必须遵守这三个条件,即是要做得如法,要做到全面,并做得刚刚好。这些都是对自身要求的条件。
(2)外缘的条件
虽然我们已经做得好,并完成了,同时也做得刚刚好,但是,行善而想得到善果的回报,也必须要考虑到两项外缘的条件,即是:
1、时间、
时间是善果报应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例如:我们想在今天种香蕉,就要好好地挖土,然后把半公尺高的树苗栽种在土里,接着就必须加以浇水施肥。如果说明天可以马上吃到香蕉吗?答案是不能!
如果今天种香蕉,今天还未吃到,那就表示不好吗?答案是不是,其实,香蕉树苗已被栽种了,它应该不会枯萎,就只能作这样的保证而已。是否可以吃到香蕉还是个未知数。
种了香蕉之后,就要辛勤浇水施肥加以照顾保护,这样过了三四个月后,是否就可以吃到香蕉了吗?答案是还没只能拿香蕉叶来用而已。
接下去,继续辛勤地浇水施肥,过了八九个月,这个时候可以吃到香蕉了吗?答案是还没,只能拿香蕉蕾去拌辣椒吃,我们还要继续浇水施肥,直到满十二个月才能吃到香蕉。
这件简单的事情花了一年的时间,才可以吃得到香蕉。因此,行善而想马上得到善果,也没有那么简单,是需要时间等待的。
如果有人说为什么已经做得如法,做得完整,做得刚刚好了,但却还没有得到善果呢?答案是:因为你太没耐心了!
2、环境
除了时间以外,我们还要考虑另一个条件下,即是环境。例如:有一种香蕉是长在大水缸旁边的,不像生在高地的香蕉。长在大水缸旁的香蕉有一个特点,一早主人起身洗脸后,就会把洗脸水泼向水缸边,因此,它一大早就获得水分了。
当主人吃饱饭之后,就会洗碗,它又再获得水分的滋润。之后主人在上班前必须洗澡,此时它又再获得水分。接着佣人在家里洗衣服,它又会获得水分,到了傍晚时分,当主人下班回来洗澡时,它又获得水分了,尤其在天气炎热时期,主人会在深夜起来洗澡,这样又获得水分了。
这种香蕉会越长越结实,因为它长在大水缸的旁边,生长在好的地点,是非常特殊的例子。
行善的事情也是一样,我们去行善的地方也是很重要。如果环境许可,我们很快就会得到善果。如果环境出现落差,就会慢得到善果,这是正常的事情。
要注意的事情即是,不要只想得到成果,而不管当地的人是不是好人。如果他们不正直,是狡猾奸诈者,刚开始他们可能会支持我们,帮助我们,以便让我们加入他们的团体。但是,因为我们进步得太快,对他们造成了威胁,他们怕管不了我们了,因此便会顾忌我们、讨厌我们,处处想办法为难我们,甚至让我们变成了代罪羔羊。
所以,有的时候当株长在大水缸旁边的香蕉树也不错,但是,如果缸的主人不正直、狡猾奸诈,这样,还倒不如当高地的香蕉树比较好。
至于行善而得善果的事情,要自己看是什么时间,自己到底是在什么地方,重要的是评估生命的真实情况,这样我们才可以找到更多因果业报的依凭。当我们相信行善得善果之后,就会深信因果之律,那么我们有机会造恶时,虽然没有人看到,但我们也能克制自己的心。同样的,如果行善的机会来到了,虽然没有人看到,我们也会主动地去行善。
为什么有人怀疑行善而没有得善果?
这个问题,重点是在善果回报的时间。我们知道,当人们着手去做得如法,完整,并做得刚刚好之后,他就会得到善果,让他更相信行善会得善果,今后在人前或人后都会认真地行善。
相反的,如果时常造作恶业,即说该人一定是恶人,其报应一定没有地方可以居住。这种人我们都曾经看过。
不过,造作恶业而得恶果的事情,有时在时间方面也许会有些困难,要等到恶业报应的时间到了才受报。因此,这就可能让人怀疑,是否行善真的会得到善果。
我们要真正行善,那么,善果一定会给我们回报,但是,如果过去的恶业先报应,就会被误会,而让人改变心意再去造作恶业。
如果认真地考虑因为过去世自己曾造作了恶业,虽然造作了恶业,当时却没有人来责备。而当改变心意来行善时,只是作了一点点而已,此时却遭受他人的指责。所以就将行善与造恶的事情混淆了,而误以为行善不能得到善果,从此就不再行善了,而跟以前一样地造恶业,同时还发誓要造更多的恶业。
同样的,有时候我们看到某个人正在造恶业,其态度恶劣,手段狠毒,令人不齿结果却是他获得擢升两级,这就造成错误的现象;造恶却得善果。
其实,他能获得擢升两级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刚好领导人的能力比不上其属下,被品格卑劣的属下所蒙骗,如果有一天他的恶行被人揭露,那他就无法再继续行恶了,而尝到他自己所造恶业的苦果。
我们会怀疑:行善会得善果,造恶业会得到恶果的事情。主要的原因是来自善恶果报的复杂关系,这其中还包括了时间与地点的配合。
善的参考原则:
至于要做得好,做到好,做得刚刚好这三大原则,还要衡量属下是否是真善。
话说有一天,在银行里,有一个银行主管,被属下写了一封匿名信投诉他给属下不同的擢升程度,有的可以升一级,有的可以升两级,有的可以升三级。如果大家都没有擢升,就没有关系,但是,现在却得到不一样的待遇,因此,大家的心里都觉得愤愤不平。
当他被人质问时,就来请教师父,师父就给他建议说:这并不难,你就去设计一个表格,以要做得好,做到好,做得刚刚好作为参考的原则,以方便你今后办事。你可以向下属解释:
1、这个人不给他升级,是因为他做得不好,虽然他做事很勤劳,这种人不能获得擢升。因为他愚笨,做事毫无头绪,怎么会得到善。因为任务的成功并不能单以汗水来衡量的。
2、这个人虽然做得好,但还未真正的完成任务,就是只做门面功夫的人,是属于没有恶,也没有善的人。虽然他是聪明人,能做得好,但是却没有完全做得好,这种人是很可怕的。他只做了一点点,却大肆吹嘘,虚报自己做了很多,使大家受他的蒙骗而称赞他。导致我们被上司责怪,因为他只注重下属的表面成绩,而没深入地去观察与了解,因此,当遇到这种只做门面功夫的下属,就要收集证据来保护自己。不然,他一旦得不到所要的就会来攻击我们。这种人,即使出家人也会遇到,师父也曾经遇到。
所以如果谁做得如法、做得完整、做得刚刚好,就给他升两级。但是只做得如法,却没有做得完整,就给他们升一级。至于勤劳地做,但是却没有办法,就不给他升级,但是不要辞掉他。因为肯努力也算是好的雇员。但是,如果他很勤劳工作却常用造恶,就会影响到主管。总有一天,你会来拍他的肩膀说:老弟啊!你少做一点,因你越勤劳,老哥我就会越被人质问!这种情况也会发生。
听完师父讲的故事,如果能将此原则拿来调整后加以应用,就会发现其实因果之律,并不是很难了解。如果能抓到重点,即是做得如法、做得完整、做得刚刚好,而且要耐心地等待时间,这样,你若行善就肯定会得到善果。
总结
各位身为父母的读者在看过师父的开示之后,就会更相信行善会得善果,造恶会得恶果。进而将因果之律的真理,用以教导孩子。这样,他们无论是在人前或人后,都一定会当个好人。
五、正确的布施方法
虽然,现代人相信科学,但是,科学只能证明眼睛所看得到的东西。而在这世界上,还有很多东西,是人的肉眼所看不到的,但它却的的确确存在。而且,现在还有很多事情,是科学所无法解释的。
例如:我们的心与心脏,其实是不同的东西。当我们感到悲伤、难过、快乐、兴奋、欢喜时,我们的感受不是从心脏反应出来,而是从我们的心反应出来,我们也不知道它在哪里,但是,我们知道它是跟我们的身体在一起的。
至于心脏是身体的一个器官,当病人接受开心手术时,医生可以让心脏暂时停止跳动。因此,如果心就是心脏的话,那么,当心脏停止时,病人就应该死了,但是,当病人开完之后,医生却能让心脏恢复跳动。那就表示我们的心脏与心是不一样的。
时至今日,科学还不能证明,我们心的长相是怎样的,而且在哪里?但是,却知道是有心的,因为一旦没有心,那就表示我们已经死了。
当我们研究大藏经时,会发现许多事情是佛陀能解释的,而且比科学家证明得还要早。例如:宇宙的事情,佛陀在几千年前就已经讲过了,即是在宇宙里不中是有一个宇宙而已,而是有无数无量的宇宙,称为无量大千世界。但是,科学家却在近一百年的时间才真正发现。
至于功德也是如此,如果有人不相信有功德的话,那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因此,我们应该先来做个实验,证明给他们看。因为功德跟我们有密切的关系,是比宇宙还细腻的事情。因为宇宙可以用眼睛去看,但是功德我们还未看到,但却可以用心来体会。所以我们不可放逸,应该认真地护持佛教。如果有时间就应该阅读大藏经。那我们就能从中得到很多益处,而不是单单参加皈依仪式,说明自己是个佛教徒而已。
笔者有这样的想法,才不会拒绝功德,也相信有恶业。功德就是行善的结果,原则建立在因果之律的基础上,重要的是当我们的生命遇上危机时,我们心真正的依靠不是科学,不是经济学,不是人类学,也不是政治学,而是佛法及我们曾修过的善业。
因此,我们才需要研究有关修功德的事情,同时,也发现答案正确的修功德来自《师父解答问题》这本书,作者是法身寺副住持帕帕哇那威利亚坤(音译)施命法师,他慈悲地解释了能修圆满功德的方法:在佛教里修功德,根据佛陀的教导,有三个简单的方法,即是布施、持戒以及静坐。
(一)布施,即是将有用的东西与接受布施的对象分享,同时不伤害到自己。大部分的佛教徒常常布施物品给僧人与精进持戒者。
(二)持戒,即是谨慎自己的身口意,不要去伤害自己与伤害别人,至少每天都要持五戒。如果有机会在佛日的前一天、佛日当天或每个礼拜休假的日子,或调整适合自己的时间持八戒,最好是每七天持八戒一天。
(三)静坐,即是精进修行,让心透明、宁静的功德。例如;认真学佛,每天晚上入睡前诵经礼佛,让心宁静、开朗、透明,一个晚上最少要二十分钟至一个小时。
通常佛教徒修这三项功德的方法,都是以简单的原则来实行,即是:
若还未布施,该早上就先不要吃饭。
若还未求戒,该天就先不要出门。
若还未诵经静坐,该晚就先不要入睡。
经常如此修功德,生命才不堕落,前途才会一片光明,自己所发的愿,会因以上的三种功德的威德力,而变得容易成就。
这三个方法是让心透明的顺序方法。
为什么要让心透明?如果我们的心透明,心情就会好,进而会想好、说好、做好。至于修功德的第一步,师父认为要先从布施开始。
正等正觉佛陀说,修布施要得到很大的功德,必须能圆满四个布施时的条件,即是:
(1)供品清净,即是要布施的东西是自己的,不是欺骗别人而拿到的。
(2)所愿清净,即是布施的愿望是为了消除吝啬、自私,断除诸般贪欲,不以得到财物、地位、赞叹为奖励。并且有舍弃之心,才能真正的产生功德。希望得到功德并不是贪欲,我们要消除心里的贪念,以功德取代之。
(3)布施者清净,即是布施者本身至少要持五戒,布施前心情就轻松开朗。布施时心还是保持开朗。当布施后仍然很欢喜,一点都不觉得可惜。
(4)接受者清净,例如:如果是僧人,将他们视为无烦恼的僧人或阿罗汉,那就会得到特别大的功德,而且会马上会得到功德的回报,在今生就会获得布施的果报,不用等到下辈子。可能他还有烦恼,但因认真修行,总有一天将会断除烦恼。如果是在家居士,就要认真当个持戒的居士。
正等正觉佛陀教导我们布施的原则,从浅易到深奥。例如:佛陀常会把某个人布施的结果,开示给弟子听。我们发现来自供养的功德回报的多或少,就要看四项条件是否清净或有何差别。
如果很清净,就会得到很大的功德,如果清净性特别稳定,心向往涅槃的话,就会得到特殊功德,即是马上得到善果。你们可以去翻阅大藏经,例如:经藏里的小部、天宫品,对证一下跟师父所提的是否一样。
将《师父解答问题》里的资料收录在这本书的目的,就是希望读者能重视布施,我们就不会放逸,进而积极累积功德,并且可以培养子孙们布施的正确观念,让他们从小就累积功德。因为临终时,无论是我们有多少知识、拿过多少文凭,最终只能依靠自己所修的功德。
功德没得卖,想要自己修!
六、教导孩子持守五戒
如果说教导孩子持守五戒是父母亲伟大的任务,应该不会太夸张。父母亲应该要对孩子与社会负责的。孩子与国家未来的命运是掌握在父母亲手里的。为什么这件事会这么重要呢?请耐心地阅读下去吧!
教导孩子背诵五戒,但并不教导持戒对佛教徒来讲是很奇怪的事情:是我们会背诵五戒,问戒是什么却答不出来,既然大人也无法回答戒是什么,怎么能让孩子重视持戒呢?既然情形是如此,没有戒就是正常的事情了。有人持戒时
反而会被看成不正常的人,尽管持戒是很好的事情,是长辈们长久以来都实行的事情。但是在佛教徒的家庭里,认真持五戒的人却越来越少。
当现代人无法从家人那里学到如何认真地持五戒,那么,就会抵挡不住社会上各种烦恼的诱惑,而去制造各种问题,如打斗、偷盗、**、欺骗、卖毒品等等,变成社会上的问题人物。大人们还会推诿,就这是孩子的错误,必须从孩子那方面去解决。
解决了孩子的问题之后,如果家庭却未能培养子孙持守五戒,当孩子回到家一阵子后,又会故态复萌、重蹈覆辙,甚至犯上更严重的案子。问题就会日趋严重,这个孩子长大后,就会成为社会的渣滓,制造出许多问题。
如果没有彻底解决问题的根源,每个家庭必须教导孩子持守五戒,那么,我们将如何解决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呢?
父母必须了解五戒的意义。每个家庭都该教导孩子持五戒的事情,这是父母亲解决社会问题应负的责任。
若父母要教导孩子持五戒的话,父母亲必须先了解:
(1)戒是什么?
(2)五戒人的关系?
(3)持五戒不圆满的话,是否会被视为不正常?
父母了解了这三件事情后,再把五戒教导给孩子就不难了。
戒是什么?
戒的意思即是保护人不致偏颇的一种常理。
每件事必须有它自己的常理,例如:按常理雨季一定会下雨,雨季发生干旱没有下雨,就不正常;依常理马儿一定是站着的,看到马躺着,就表示马儿生病了。实践的观点来看,戒是维持正常的行为,不去伤害自己及伤害别人。
什么是人的常理?
人的常理有五项,即是:
1、行为符合常理的人,一定不杀生。
如果哪天杀生就是不合常理.畜生如老虎、熊、鱼、鳄鱼等杀生却是正常的。所以为了保持人的正常行为,第一条戒,就出现了身为人,定不能杀生。
2、行为符合常理的人,一定不偷盗。
畜生的正常习性,就是肚子饿时就会去掠夺同类或弱小动物的食物。例如吃饭时狗儿都会互相咬对方,以抢夺食物果腹。但是人并不是这样,因为人是有理智,有德性的,因此第二条戒就出现了身为人,定不偷,不贪污、舞弊。
3、行为符合常理的人,一定不邪淫。
畜生的习性是不懂得忍耐,只想满足自己,即使在杂交的季节里,还是互相打斗,抢夺异性。甚至还互相搏斗至死。人是不会抢别人的伴侣,而只忠于自己的伴侣,这是人的常理。因此第三条戒就出现了身为人,定不邪淫。
4、行为符合常理的人,一定不妄语。
畜生群居在一起时,会随时伤害同类。但是,人与人相处是真诚的。如果谁欺骗了谁的话,就是不合常理。所以就有了第四条戒身为人,定不打妄语。
5、行为符合常理的人,不饮酒及吸食有损身体的毒品或药物。
一般上畜生会比人健康,但是,畜生没有正念控制自己用在正确的事情上。无法将力气转变善业,只有尽性地发泄。例如:大象、马、牛、水牛,虽然有很大的力气,但是却无法用力气去行善积德。
如果父母亲不教导孩子持五戒,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能成为社会上的有用之人的期盼,终究只是空谈。因为,这些不教导孩子持五戒的家庭,是造成社会问题的源头。
人虽然力气比畜生少,但是依靠觉知,能将小小的力气转变成善业。例如孝敬父母,尊敬长辈。
人的正念坚定的话,整天不吃饭还有正念;整个月都上班不休息仍有正念;整年生病躺在床上,正念还存在。不过,如果去吸毒品、喝酒,就可能会神志不清,甚至动手伤害有恩德者,这样就丧失将力气转变成善业力的能力了。所以饮酒或吸毒者就有不正常的行为,那是越来越接近畜生的行为。所以,第五条戒就出现了身为人,定不喝酒,不吸毒。
五戒即是:
(1)不杀生
(2)不偷盗
(3)不邪淫
(4)不妄语,包括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
(5)不饮酒以及使用任何毒品
这些戒律是人性的正常规范,它能维持世间的和平与安乐。
如果五戒持得不圆满会如何?
五戒是出现在佛陀时代之前,正等正觉佛陀将其列入佛教里,而且解释持戒的重要性。戒也是做人的准则,即是:
我们能持满五戒,表示我们符合做人的资格满100%;
如果只剩下四条,人的资格只剩80%,接近畜生20%;
如果只剩下三条,人的资格只剩60%,接近畜生40%;
如果只剩下两条,人的资格只剩40%,接近畜生60%;
如果只剩下一条,人的资格只剩20%,接近畜生80%;
如果五条戒都破的话,就没有做人的资格了,虽然还活着,却像行尸走肉毫无意义,无法做任何善业。继续活下去,也只是害人害己。
为了保护做人的资格,必须持戒如生命,而持戒必须依靠智慧。但是目前,人一直在犯戒,甚至变相地演变成正常的习性。这种人越来越多,致使很多人将持戒者看成不正常者。有了这种错误的看法,本来安定快乐的国家,就会变得动荡不安,杀人事件、欺骗事件、邪淫事件等会层出不穷,以致人民睡不安宁,互相猜忌,互相陷害,令人心寒。我们迫切地等着有人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事实却令人失望,至今我们心目中的英雄仍然没出现。
如果父母亲不教导孩子持五戒,那么社会问题将很难解决,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只能是空想。而追根究底,不教导孩子持五戒的家庭即是造成社会问题的根源。
因此,教导孩子平时要持五戒,是父母亲必须承担的责任,这对孩子的人生与社会起着很大的影响。
七、为孩子解释五戒的意义
有一次,看到一位师父教导小朋友五戒的方法,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因此就恭敬地把他的开示与大家分享。相信家长们可以把它当作教导孩子持五戒的参考
五戒的起源
师父为我们开示,五戒是我们生命中最基本的事情,应该让每个小朋友知道。其实没有人知道到底是谁提出了五戒,但都知道正等正觉佛陀还未降生时,世界上就已经有五戒了。正等正觉的佛陀认为五戒非常好,每个人都必须持守。
小朋友们知道,五戒即是:
(1)不杀生
(2)不偷盗
(3)不邪淫
(4)不妄语
(5)不饮酒或吸毒品
今天师父向小朋友解释什么是五戒?这个世界上怎么会有五戒?如果从小就懂得持五戒,当你们长大后,就懂得怎样控制自己的心、约束自己的行为。有一天被人得罪了,就不会发怒起嗔恨去怒打对方,或去杀害动物。
怎么会有第一条戒:不杀生
师父: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小朋友们,你生命中最爱的人是谁?请回答师父好吗?
小朋友:爱爸爸妈妈!
师父:喔,除了爸爸妈妈,还有谁你最爱?
小朋友:有!爱自己。
师父:对了,每个人都最爱自己。好,现在师父再问你们,鸭鸡爱自己的生命吗?
小朋友:爱啊。
师父:确定吗?
小朋友:确定。
师父:为什么会那么确定?为什么认为鸭鸡会爱自己的生命?它们告诉你吗?
小朋友:它们没有告诉我。
师父:那你怎么知道鸭鸡会爱自己的生命?
小朋友:当有人抓它去杀时,它就会逃走。
师父:是的,因为动物也跟人一样,当有谁要去杀害它们时,它们就会赶快逃走。虽然它不会讲人话,但是从它们的表情看得出来,它们也会爱惜自己的生命,当有人要来杀害它们时,它们就会逃走。虽然它们不会讲话,但是,它们的表情可以告诉我们。我们爱自己的生命,鸡鸭也爱自己的生命,除了鸡鸭以外,猪猫爱自己的生命吗?
小朋友:爱!(男女童都齐声回答)
师父:因为我们都爱惜自己的生命,当我们要杀害猪、鸭时,它们就会逃走,因为它们也爱惜自己的生命。世界上的每个人都爱自己的生命,同时都怕死,没有谁不怕死,也没有谁不爱自己的生命。所以心里有佛法者、有正念的智慧者,都会异口同声地说,谁都爱自己的生命,每个人都不要去杀生。因此,才有第一条戒:不杀生。
怎么会有第二条戒:不偷盗
师父:这次,师父需要小朋友们继续思考,我们到底要依靠哪些东西才能活下去了?
小朋友:空气、食物、水
小朋友:药物!
小朋友:衣服、房子
小朋友:钱!
师父:很好,小朋友都回答得对!我们还在念书都没有工作,但是,小朋友的爸妈给你们什么东西呢?
(一)衣服
(二)事物
(三)住所
(四)医药,
在佛教的专有名词中,叫做四事。人类都依靠这些来生活。
除了四事以外,还有关联的事物,例如:除了我们住的房子以外,还要有家里的用具,包括小朋友的鞋子,每天都要穿它去学校。所以每个人必须要有金钱,才能生活。
因此,为什么会有第二条戒呢?那时因为生命都要依靠财物才能生活。如果有谁来夺走你家里所有的财物,你们能够继续生活吗?
小朋友:不能。
师父:不能是吗?如果他人不杀死我们,但是却来烧毁与抢夺我们的财物,那我们也不能继续生活。所以就有了第二戒。每个人都不要偷、不要抢别人的东西,因为谁都要依靠金钱来生活,这就是为什么会有第二条戒的原因。
怎么会有第三条戒:不邪淫
照理说,当他人不杀我们,不偷我们的财物时,我们就应该有安乐的生活,但是,如果他看上了我们所喜爱的东西,而来抢夺他们,那会怎样?人类还有那些比财物还要宝贵的东西呢?
(一)丈夫
(二)妻子
(三)孩子
所以有佛法者才说谁都不应该去抢别人心中的所爱,即是不邪淫。这就是为什么有第三条戒。
怎么会有第四条戒:不妄语
这次有件事要与小朋友们分享,即是在我们的生命中,除了我们最敬爱的父母外。无论是谁,我们也都应该敬爱他们。
我们的朋友,我们要爱。我们的哥哥姐姐,我们也爱要。我们的老师,我们更要爱。有时我们会说:在这世上,
我最爱的是某某。不过,如果发现他们对我们说谎,那我们对他们的爱就会消失。那他们对我们说谎是表示什么呢?即是打妄语。
师父:小朋友,你们哥哥姐姐对你说谎,你会生气吗?
小朋友:会的!
师父:那么,如果我们跟哥哥姐姐说谎,他们会生气吗?
小朋友:会的!
师父:说真的,小朋友,你们曾经对哥哥姐姐撒过谎吗?
小朋友:有!
师父:孩子们,你们要记的喔,我们爱的是谁。如果我们对他们说谎,他们对我们的爱就会消失。如果他们也对我们说谎。我们对他们的爱也会消失。所以,请小朋友们要记得,无论谁都要诚实,千万不要对任何人撒谎,这是有第四条戒的原因。
怎么会有第五条戒:不饮酒或吸毒品
现在,师父又有一件事要小朋友思考了。这是正等正觉佛陀教导我们的,小朋友可要把它写下来喔。佛陀讲一个人如果做到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与不妄语,那么,这个人一定有很好的正念。
第一项:只要你没有杀生,无论是小动物、大动物,或是人,那就是伟大的布施,即是给他人生命安全当作布施。
第二项:不偷盗,也可以称为布施,即是给予他人财物安全,当作布施。
第三项:不邪淫,也是伟大的布施,即是给他人伴侣安全,当作布施。
第四项:不打妄语,不欺骗,也是伟大的布施,即是将诚实当作布施。
因此,如果我们可以持前四条戒,就等于我们做了四种布施,但有件事,小朋友要仔细的思考第五条戒才会明白。
某个人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或不妄语,该人一定会有很好的正念。但是,当他失去了正念时,他就无法给予他人生命布施,无法给予他人财物安全,无法给予他人伴侣安全,也无法给予他人诚实当作布施。
我们人的正念非常奇特,当它严谨时,可以不可思议般地严谨。但是当它宽松时,也可以不可思议般地宽松。
正念是不可思议般的严谨,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例如:有个学生,他明天要考试,但是却突然发烧,于是,就赶快去找药来吃,烧未退他却照旧用功地温习,准备考试。那就表示他的正念非常坚强。
正念是可以不可思议般地宽松,又是什么意思?
同一个人,当他的正念坚强时而喝了酒,就表示他今后有可能被酒、有害药物或毒品伤害身体。
只要你控制不住自己的意志,去嗅了有害的物品,就会让自己的正念宽松或失去。为了保护自己的决知,就有了第五条戒。因此,任何人最好都不要去喝酒或服用任何有害身体的毒品,因为这会让我们失去正念。
如果我们失去了正念,那会如何呢?前四条戒都要有正念来维护。那么,就会很容易地犯了这四条戒。
例如:有位年纪跟你们一样大曾坐在这里的小朋友,就有过这样的事情。即是他的爸爸在未喝酒之前,是孩子们的好爸爸。但是,当爸爸喝醉酒时,就会马上想要杀鸭、杀鸡,有时还会殴打孩子,有时也会用污言秽语辱骂孩子。所以,师父要告诉小朋友们,长大后不可以喝酒,即使是啤酒也不可以喝,至于毒品药物更不能服用,它们会严重损坏我们的健康。
该如何才能持好五戒?
当师父还是学生时,就开始慢慢地持好五戒了。要如何圆满地持好五戒,师父会把方法告诉你们,你们可以试试看。
出家前,师父将佛牌戴在脖子上,上课前师父会将佛牌放在手里,然后在正等正觉佛陀像前虔诚地诵经:
Namotassabhagavatoarahatosammmasambuddhassa
(三遍)
诵完经师父就将佛牌戴在脖子上,然后发愿:
(一)今天我不杀生;
(二)今天我不偷盗;
(三)今天我不邪淫;
(四)今天我不打妄语;
(五)今天我不饮酒与吸毒品;
当许愿要持好五戒之后,师父就到去上课,就像你们到学校去一样。师父以为自己或许只能持五戒半天,、一、两天,一定无法持久,但是只过了半年,师父就能持好五戒了。
师父在连续六年持满五戒后,就到寺院出家了。师父是这样持好五戒的。小朋友,你们认为可以做得到吗?师父相信,你们一定可以!
总结
现在,师父要再一次复习给你们听。
为什么不可以杀生,因为无论谁都爱自己的生命。
为什么不可以偷盗,因为无论谁都依靠自己的财物安乐的生活。如果我们去抢夺他人的财物。他就无法生活或生存下来,而且生活将潦倒困苦。
为什么不可以邪淫,因为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兄弟姐妹、自己的朋友。
为什么不可以喝酒、不可以吸毒品,因为一旦染上酒瘾或毒瘾,就会失去正念,而后患无穷。而且,当我们丧失了正念之后,就有可能会同时犯戒。因此,在场的小朋友们。师父要告诉你们,如果你们想在未来当个好人的话,就必须持好五条戒。
希望这个故事,可以作为父母亲教导孩子持五戒的指导方针。如果平时大家都持五戒,那么,我们国家的人民就能成为好公民,为国家社会做出贡献。世上没有其他的事情,比得上拥有持戒、品德高尚孩子更有满足感。
八、让孩子爱上静坐
静坐能训练心、控制心、让心安定,连续地专注于某一件事,不会受外在事物的干扰而产生动摇。所有的父母亲都想好好地教导孩子,却没有教导孩子学习静坐,这导致孩子失去真正成长的机会。即使他们已经知道了善与恶,但是,如果心还是被烦恼所束缚的话,就会无法控制自己的心。因为他们未曾学习如何控制心,让心志坚强,积极行善。要控制心,不受邪恶力量的影响,就得带孩子到寺院去学习静坐。
要让孩子喜爱静坐,父母必须培养他们从小就习惯静坐。因为当他们的习惯宁静之后,无论父母要训练他什么,他们都会记牢。当父母亲培养了他们内在的品德后,就能使他们更茁壮地成长。如果遇到什么危机时,他们的心就会有正念,并能从容的面对所有将要发生的问题。
还有不少的父母亲,认为应该给孩子自由,不应该在孩子二、三岁时,就让他们学习静坐,这样孩子会受到太多的约束。现在我把一位师父的开示,与大家分享,即是静坐对孩子的心有何影响?
首先要问大家,在这个世界上有谁想当坏人?答案是没有。小偷也认为自己是好人。至于想当好人,就要有条件。如果他不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好人的准则,他把抢来的钱拿来与人分享,那就是小偷心目中好。
父母亲都冀望能把孩子培育成好人。关键不是在静静地等孩子当好人,而是父母亲必须有良好的行为当孩子的行为准则和榜样,要教导孩子讲悦语、态度谦卑有礼,必须懂得向家中的父母亲与长辈顶礼。
当儿女的就要按照父母的吩咐而做,虽然此时孩子还不明白为什么,也不懂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还是有效果,可以让孩子留在善的范围里。当孩子长大可以了解道理后,就慢慢地跟他们解释原因,即父母亲、祖父祖母、外公外婆具有哪些善,所以我们才要顶礼他们。
要给孩子真正的自由,即是孩子要发自内心,让他们自己愿意顶礼父母与长辈,而不是强迫他们。孩子长大后,如果我们希望孩子会来顶礼我们是不可能的。孩子知道这是件好事,但是没有从小养成习惯就会感到很尴尬,明明知道这是好事,但是却因感到尴尬而不敢做,因为不习惯。
顶礼是一种表达尊敬的方式,是我们重视该人之善的表示。我们顶礼他们,就是表示尊敬,之后,我们就要向他们学习、效仿他行善的方法,然后跟着他们一起行善。
如果我们未曾学习顶礼,我们就容易生起傲慢心,太过于执着自我。每天只看到他人的缺点,而看不到别人的优点。
我们看到现今社会里的人,都在找别人的毛病,学生找老师的毛病,老师抓学生的毛病,大人、小孩互相找毛病,他人的优点他们都看不到。如果社会继续维持这样的情况,不久,社会的组织系统就会失控。必须以尊敬来解决问题,即是要看到别人的优点。
孩子开始学讲话时,我们千万不要让孩子学会骂人,而是要教导他要讲好听话,然后带孩子到寺院来,教导孩子静坐,观想供奉在佛桌上的佛像,学习念佛等等,如果能如此做,在未来孩子遇上些什么问题,就可以自我克制,保持平静了。
静坐真得可以改变人的习性吗?
真的假的,就要思考一下!
通常当人睁开眼睛的时候,我们只看到周遭的人,却没有看到自己,连自己的脸,我们也没有看到,看到的只是镜子里的影子。
那么,怎么才能看到自己,必须闭上眼睛才能看到自己吗?
如果我们懂得静坐让心宁静。我们曾经造过恶业就会知道那是不好的,必须加以改善。好的我们都会接受,就不会去批评别人,而会自我检讨,改变自己,让自己达到真正好的准则,一直往善上走,这样,我们就可以过着身心快乐的生活。
从师父的教导中,我们确信孩子小时候要教导他们静坐,等于训练孩子从小就习惯宁静,这样,孩子才能终生当个好人。因为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的心,让心定下来,不会因外界事物的诱惑而不安,而继续保持父母亲所教导他的良好行为。
所以今年的时候,请不要忘记带你们的子女去学习静坐。你们可以到全国的各个寺院去参加陶冶品德的训练营,让您子女的人生充实而有意义,让孩子从小习惯于静坐,让心保持宁静。
九、出家可让父母亲得到功德
当今这个充满诱惑的社会里,大人们都只顾着去工作,没有闲暇好好照顾子女。如果儿子的年龄足以出家,而他本身也想出家报父母之恩,那么,他应该在三个月的雨季安居期间出家。这样,父母就能得到很大的功德。儿子为父母出家,并不是简单的事情,重点是一定要出自他的意愿,绝不是因父母的要求或奖赏而出家,例如:出家是为了得到车子或为了得到来自父母的赏金。
父母希望看到儿子披上袈裟
笔者曾看到刊贴在国际佛社布告栏上的一张海报,内容是邀请全国的大学生,在暑假的期间出家。
海报上刊登了一位年纪大约六十岁的母亲,手上拿着小小的茉莉花串的画面。她的脸上充满了喜悦,她亲爱的儿子穿着白衣,恭敬地顶礼她向他告别去出家。
海报上这么写着:趁母亲还活着,生命中至少一次出家,以报答她的恩德!
如果诸位母亲有机会看到该画面,并看到这段话,也应该让儿子为您而出家。
笔者曾经多次雨安居的期间为母亲出家,来自出家的功德是无法形容的。出家让我们学习到,我们的生活可以不用依靠财物就能得到快乐,我们行住坐卧的地方,只需要大概一平方公尺的大小,睡觉之处也只需三四平方公尺,我们就可以感到快乐。而此快乐比我们拿到十万百万元的快乐还要多。这种快乐是金钱买不到的。
出家是为了报答父母恩,却带给自己最丰硕的收获,让我们知道生而为人的目的,生命的目标为何,出家不要只是空谈,最好亲自体会更清楚和明白。
将要出家时,却差一点丧命
出家,让父母亲向儿子随喜出家的功德,并不是简单的事情。不要以为谁想出家就可以,那就错了。能出家的人,必须有过去之功德跟随,最重要的是他必须具有律藏里所指定的资格,才有出家的机会。
笔者的父亲,在笔者小时候就往生了,没有机会看到儿子出家所披的袈裟。
而我在出家之前,差一点就命丧黄泉,比父母亲早逝,幸好两次逃过鬼门关。
第一次我大概十几岁,过马路去帮妈妈买鱼酱。当时天正下着雨,之前看过中国电影的武士与强盗搏斗时,喜欢戴遮住脸的帽子。天性顽皮的我,就戴着此帽子过马路,看不到迎面驶过来的车子,就被一辆机车撞倒,鱼酱瓶也从手上掉落地上而摔坏。幸好机车行驶的速度不快,才能幸免于死。这是我第一次逃过鬼门关。
另一次是患重病而入院。一天晚上我阑尾忽然破裂。当时只有妈妈与外婆在家里,妈妈在凌晨一点才送我到医院。医生与护士却检查不出来是阑尾破裂!要命的是阑尾破裂腹部被细菌感染,家人就要准备后事了。
我在医院折腾了十五个小时,医生们都试着检查所有肚痛的症状,最后才发现是阑尾破裂了。医生就在当晚八点钟紧急进行手术。而我也幸运地逃离了死神的魔掌。
当麻醉剂失效,睁开眼睛时,已经是隔天的早晨了。我仍然感到昏昏沉沉,四肢无力。这时,我发现隔壁床的病人也是因阑尾破裂而动手术,他的病情很严重,他需要动用一架机器,把体内的脏污吸出来。因而觉得自己实在很幸运情况不像他。
当我回过神来,看见我的床边坐着两位老人家,她们看起来很累却不太担忧,我很感动,心里想:妈妈跟外婆一定是整晚都在照顾着我。我觉得在世上,她们俩就是我最爱的人。
我心中有种感觉,如果问这世上谁会以最纯洁的心来爱我们,不会跟我们要求什么,同时还愿意为我们而牺牲,这个人该会是谁呢?
这两位整晚都在照顾我的女人,即是世上最爱我的人,她们放弃了工作、家庭来照顾我。她们甚至可以牺牲她们的生命。我扪心自问,从出生到现在,我曾做过什么事情来报答她们的恩德呢?
毫无疑问她们从我这儿所获得的,实在是少得可怜。这令我感到惭愧不已,今后我一定要加倍地谨慎小心,绝对不惹她们生气,也不让她们难过或担心。
因此,能逃过两次鬼门关,是我出家的最大动力,我想让她们看到我穿袈裟,让她们当我是累积功德的动机,也让她们不再为我担心,因为我已经出家学佛了。
每天都很靠近死亡
笔者的决定是在读大学的最后一年开始的,当时开始反省发现人生是无常的,有时早上见面,到了傍晚可能就阴阳两隔了。
曾出席多次的丧事,看到父母亲为孩子办丧事而心力交瘁,看过外公外婆为孙子的丧事而操心痛苦。这是令人感到心酸的。我们也不想遇到这样的日子,但是,生命是难以预料的,谁也无法预知死亡,因此,有机会还是先出家比较好。
后来,妈**健康有了问题,外婆也逐渐衰老了,因此,恐怕再不出家,她们会记不得子孙的样貌了,因此决定一毕业就出家。
不过决定却因之后发生的事情影响了。刚一毕业,我就找到了一份优渥的工作,心里认为既然有了工作,那就先工
作赚钱来报答妈妈养育之恩,至于想为妈妈与奶奶出家的事就延后吧!
幸好笔者还有功德,有一天,敬爱的师父知道我想要出家的消息,就特地到我家来。一见面师父就说:这个雨居天去出家吧!
当时,我还三心两意,就回答师父说:现在我刚刚负责起公司交代的任务,我不太好意思请假!
师父似乎看透了我的心,就提醒我说:你死了,公司可不会为你回向。
师父的话就犹如空中响雷敲醒了我,我心里立即想到:如果我现在丧命的话,能回向给我的人就是妈妈与外婆而已。
于是,我立刻答应师父:好的,这个雨季安居我会去出家!之后,我遵守诺言而出家了。因为有了师父的提醒,妈妈跟外婆才有机会看到儿孙披上袈裟。
从儿子出家所得到的功成名遂德
当笔者出家成为比丘,就发现泰国人相信儿子出家是一种报答父母恩的方式。但是很多人还想不通儿子出家什么时候可以报答父母之恩呢?明明出家后,就要离开家庭,出外去托钵,单独去行善。
有一天,有人去请问师父类似的问题。为了解开大家心里的疑问,师父就慈悲地开示,现在,笔者就把师父的开示与大家分享:
有关信仰是个人的问题。我们是佛教徒,是现代人,要做出怎样的决定,就必须考虑原因和结果。佛法教导我们:谁行善谁就得到善果;谁造恶谁就得到恶果。
儿子出家会接受到功德,因为他们遵循正等正觉佛陀的教导,精进修行。
父母亲没有跟着儿子一起精进修行,无法得到这部分的功德,但是会得到其他部分的功德,即是:
(1)护持儿子出家
(2)儿子出家后,因关心儿子而去供养托钵。当供养托钵后,就不只是供养自己的儿子,还供养其他的法师,所以他们就得到了布施行的功德。
(3)有的父母很关心儿子,为了能看到儿子,而在寺院待了半天或是超过半天,就有机会听闻佛法,可以获得关于功德与恶业的知识,进而使自己更爱功德,惧怕造恶,他们也会得到这部分的功德。
(4)既然来到寺院,看到其他的居士认真持戒、打坐,就跟着他们进入了修行团体。所以,除了得到供养托钵的功德之外,还可以得到持戒与静坐的功德。
出家的功德是有部分的差异,但是一定会得到功德。某些父母亲,当儿子出家后,以为会自动得到儿子所修的功德,所以没有供养托钵,没有到寺院去听法,这样到哪里去得功德呢?但是也有父母没有去寺院,但是出家的儿子回家讲法,令他们感到法喜,然后就按照儿子的教导去做,去供养托钵、去持戒,那么,这些父母亲也会得到功德。
笔者对师父的解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师父对儿子出家的事情,及有关儿子出家后,父母亲如何得到功德都解释得十分清楚。
除了接引父母亲入寺修行之外,还要提醒出家的儿子,要经常邀请父母来累积功德,这样一来,儿子的出家,就能让自己与父母亲都获得很大的利益。
为世上最爱的人出家
在我们生命中,特别是男生年龄越大离父母亲越来越远,而想独自去开辟自己的一片天空。为了预防离父母太远,我们就应该无条件地为父母亲出家,就如他们毫无条件的照顾我们,无怨无悔。
我们仔细地想一想,就会发现,在我们生命中,自己曾经为很多人做过有益的事情。甚至有的人为别人所做的事情,比自己的父母亲还要多。我们好好地思考,别人我们都能毫无条件地为他效力,我们为什么不尽力地报答父母的恩德呢?
在我们生命中,不是随时都有机会可以出家的,而且出家的人也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出家。如果让生命离开父母亲越来越远的话,父母可能就没办法看到我们披上袈裟了。
因此这个暑假,笔者认为是最适合男生出家,让父母亲看到我们披上袈裟。这样,我们才是智者,正如佛法里的智者所讲的话:生为男生,要当今生与来生的智者,才会无愧于人。
三十多年以来,我本人在闻思修行的过程当中,密法是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在这个过程当中,我觉得每一次灌顶的力量的加持,好像比听课还多得多。有时候,一灌完顶之后,相续当中很多
清净的本源时间:2024-11-18
第五章 马哈咖沙巴与佛陀的关系我们已看到马哈咖沙巴(Mahakassapa)尊者与佛陀之间有深刻的内在关系。根据传统资料,这关系在他们的前世中就已缔结了。根据本生故事,马哈咖
佛陀的圣弟子传时间:2024-11-14
第六章 生命一、生命的价值我们虽然知道自己的生命并不长久,却沉迷于没有意义的事情上为自己带来烦恼,还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受苦。我们应该自我反省自问,倒数时光,我们
温暖之家时间:2024-11-08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正月初三,李世民为庆祝自己的全面胜利,借春节之时宴请文武百官,并命乐工高歌猛奏《秦王破阵乐》。贞观七年(公元633年),李世民根据多年戎马生涯
玄奘精神时间:2024-11-06
第十一章 胜任生命中的每一个角色于危难时方显英雄本色,勇气与责任,玄奘挺身而出!一个人只有为自己的事业、国家、民族感到自豪,才能赢得全世界的尊重;是顶峰,也是刀
玄奘精神时间:2024-11-06
佛教经典中常赞叹佛陀有三十二种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所以我们在佛教寺院中看到的佛像或菩萨像,不仅身形健硕、相貌庄严,而且神情愉悦、慈祥,这实际上反映了佛教对于健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5
三、中国禅门的主要旨趣禅宗的精神以对生命的智慧有哪些教益?我们可以从禅宗的一些文本和故事中,自然领悟到很多非常有趣的东西。禅宗在中国佛教各大宗派的发展中,我个人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22
第八章 空与智慧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宋无德禅师就佛学而言,当一个人把种种罣碍、尘劳和烦恼洗净之后,自己的心智获得自|由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2
第九章 在见性中实现生活云月是同,溪山各异,万福万福,是一是二。宋无门和尚禅的本质是示导见性。禅家说,见性成佛。见性是真我的自然流露,不是凡我的放纵与浪漫。禅的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1
第二十课 临终关怀应有的认识 有生必定有死,新生的喜悦常常令人忘记死亡的哀恸,人间也不知这边生命的结束原来是那边新生的开始。在这一生一死之间,只知道自己的悲伤,而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10
一个青年去寻访住在深山里的智者,想向他请教一些人生问题。“请问大师,在人的一生中哪一天最重要?是生日还是死日?是初恋开始的那一天,还是事业成功的那一天?”青年问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6
感恩是佛学、佛教对信众主张的一种基本生活态度。佛学理义中有报四重恩的教理,即:报佛恩;报父母恩;报国土恩;报众生恩。感恩一词,也极容易理解,莫说有点文化,即便是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7
我认识的一个捕蛇者的悲惨报应作者:灿烂阳光女我父亲年轻时候想学治蛇伤,要学治蛇,首先得学会捕蛇,他就找了个师傅——杨满爹。杨满爹是外地人,讨饭讨到我们那个地方,
因果报应时间:2024-09-15
平静的第一堂课:观呼吸第五章:练习德宝法师虽然禅修有许多主题,我们强烈建议你从专注于呼吸开始,以达到某种程度的基本定力。请记得,你这样做,并非修习什么高深或纯粹的禅定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8
第五章清净的七个阶段(七清净)为了证悟,我们必须经历七个阶段的清净:一、戒清净 (Purification of Moral Conduct )第一是戒清净(sila-visuddhi):指道德行为的清净。禅修者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6
没有一辈子的浪漫,只有一辈子的温暖;没有一辈子的缠绵,只有一辈子的陪伴。别说爱情太简单,平淡相守才是最真的暖;别说幸福太遥远,只要用心感念,其实都在生活的细节里
禅茶文化时间:2024-08-23
第五章:授记在须弥陀隐士成就了圣洁的修行和证得八定与五种神通之后,世上出现了三界之尊的燃灯佛(Buddha Dipavkara)。三十二瑞相(例如一万个世界震动)在燃灯佛出现的四个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22
青莲师兄:一经四咒已融入我的生命我是一个70后,父母是那个时代少有的知识分子,从小就是一个安静的女孩子,有3个姐姐1个弟弟,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我却很受父母的宠爱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08-19
生命就是一张福报卡,当我们没有去积累福报,福报卡里就没有积蓄,所以我们才会缺乏钱财。很多人在工作的时候能偷懒就偷懒,心想既然工资已定,就不需要这么卖力。这就是没
佛答时间:2024-08-18
诸比丘,此生命之始不要知。被无明覆盖、被贪欲束缚之有情众生,相续沉浮,轮回世间之最初无可知晓。《相应部》佛教徒不仅把生死轮回看成是一种理论,而且视其为可以被证明的真
南传人物时间:2024-08-17
第六卷 第五章 文殊选择的圆通法门《大佛顶首楞严经》原文:文殊师利法王子奉佛慈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承佛威神说偈对佛觉海性澄圆 圆澄觉元妙元明照生所 所立照性亡迷妄
楞严经感应时间:2024-08-16
能看到别人的错误,是清;能看到自己的错误,是醒;能够承认自己的错误,是坦;能够改正自己的错误,是诚;能够发现自己的优点,是聪;能够发现别人的优点,是明;能够学习
禅茶文化时间:2024-08-11
在泰国这个佛教国家,供养三宝,请出家人到家里用斋,是最平常的事,因为学佛的弟子相信这是累积福报最好的机会。为什么供养法师会有福气呢?因为出家人所做的事情就是佛陀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7
依空法师-人间巧喻:66不老的生命波罗奈国的年轻国王登上王位,励精图治,对于国家的内政、外交、财税、农林、粮食等方面施攻,大事改革,一心要把国家建设成富强兵的大国。国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4
达真堪布:生起一刹那的嗔恨,不仅生命缩短了一刹那,心的相续也被染污了一刹那贡高傲慢看不起你,凌辱你的这个人,若是各方面比你优秀,或者你做错了什么,他凌辱你也许能
为人处世时间:2024-08-02
佛法的基本知识日慧法师第五章 观察生死谈寂灭第四节 入道的方便持息念最后,想藉此提供一个最简单易行的修四念处法门,这法门就是念息十六行。念息一词,新译持息念,亦有依音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31
一个屡屡失意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普济寺,慕名寻到老僧释圆,沮丧地对他说:人生总不如意,活着也是苟且,有什么意思呢?释圆静静听着年轻人的叹息和絮叨,末了才吩咐小僧
品茶论禅时间:2024-07-25
咒语,是再科学不过的事了,持咒诵经不仅能让我们接收到宇宙的能量场,领受到不可思议的生命神奇力量,而且还能增长人的智慧,创造幸福的人生。但是,在浩瀚的佛学世界中,
佛教知识时间:2024-07-14
古人言,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温暖的话语能给人带来力量,挽留感情的句子温暖又感动,学起来。1、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从此我的悲欢离合只有它知道。曾经我
风水知识时间:2024-07-13
挽回老公的心的温暖句子1.我伤害了你,我知道是我不懂得珍惜,我活该失去你。但是我想说,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会好好呵护你,不让你受一点点伤,不让你流一滴泪,让
风水知识时间:2024-07-03
三、从死后的处理说到死亡的观念生死事大,世界各地因为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不同,对于死后的葬仪也各自相异。在尸身的处理上,有土葬、火葬、海葬、天葬、立葬……等不同
星云法师时间:2024-07-01
生命随笔我们每个人都是大海中的一朵浪花,不论我们如何的自以为是,爱恨情仇,互相咒骂打斗,终归是大海的寂静。当放下了“我”的狭隘观念时,当下即是无量时空的宇宙,无始无终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30
从生命的角度来讲,历史与文明,其实是无数先辈生命与境界的传递。小到每个家庭,家人之间也是心灵相连、荣辱与共的关系,再大到全社会甚至扩展至所有的生命形式,我们都以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29
第五章 方便品一、方便本义方便,就是权宜。圣人为教化故“以沤和之智,通权达变”,妙适时宜,随方曲济,利益众生。如疏赞云:“利乐仪轨曰方,应时而济曰便。”有三层意思: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19
尊重所有生命虽然禁止破坏树木看起来似乎微不足道,也不可行,但佛陀的重点在于强调,人必须尊重所有的生命,不管它们可能多么卑微,因为所有的生命都是相互依存的。今天,
佛典故事时间:2024-06-17
生命的前沿与后方文/释本性什么是生命的前沿与后方?我是站在其中的哪一端?一段时间,我一直在想。信仰的原因,每天,总见香在烧,烛在燃。这让我想起生命,总在燃烧,虽然,燃烧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13
第五章 自由自在的心境本我、超我、无我一、信心之力南北朝时代,南岳慧思禅师有此箴言:道源不远,性海非遥;但向已求,莫从他觅;觅即不得,得亦不真。意为,人活在世间上,经历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11
钟茂森:要有这个理念—今天就是我生命中最后一天 你看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里面好几个愿,都是讲「若有众生,闻我名号」,很多个愿都是讲要「闻我名号」。这个闻名就是把经
布衣百姓时间:2024-06-10
这就是因果人生病了,比如医生说,得了癌症,这个病人第一个就是恐惧。十个得癌九个埋,还有一个不是癌。许多人不是被癌症害死的,是因为心坎有强烈的恐惧。所以就过度治疗
佛学知识时间:2024-05-27
在过往的经验中,你肯定会遇到相当多不容易、让你很伤心、很失望的事。但也许就是因为这种伤心和失望的状态,让你有机会遇到佛法。曾经有一位居士跟我说:师父,您知不知道
汉传人物时间:2024-05-26
第一章 生命无常多少人把一生的时间和全部心血用于追求荣华富贵,然而,却往往不尽人意,即使获得一点成就,不期而至的洪水烈火、强盗贪官、不肖子孙、无常死神等,随时都
邪淫果报时间:2024-05-26
五台山的法师说“学佛要趁早”,等到有一天告别“年轻”的时候,就会越老越慈祥,越老越有力量。佛学家有两个与青年密切相关的判断:其一,佛教赞美青年;其二,大乘佛教是
道了法师时间:2024-05-24
唯识史观及其哲学第五章思量能变识(人生论)第一节叙言一、人类社会所要求的是自由平等,西洋人说:「不自由毋宁死。」当然不平等之奴隶生活,也毋宁死。因此,近世人类竞相斗争
汉传人物时间:2024-05-20
数年前的一天,我突然发现自己的脖子上肿了一块,摸上去不痛不痒,也就没太在意。后来,肿块开始慢慢变大,接着就是只要人一疲劳,耳朵就堵得慌,脖子又酸又胀,更可怕的是
学佛受用时间:2024-05-08
生命中的盲点,正是我们的缺点!学佛不只是念佛、诵经、拜佛、参加法会而已,最重要的是──要学着用各种方法提升自己、成长自己!华严是根本*轮,我们给予各位的是真味真
汉传人物时间:2024-05-01
每个人与佛结缘都有其不同的契机,我也一样,并是那般的独一无二。 经常地听朋友提起寂静法师,说着他不同寻常的经历,以及他的大慈大悲,很是触动。但是从小对佛产生的一
寂静法师时间:2024-05-01
生命的真相/生命的宝藏《华严经》是「人类五大古文明的精华」《华严经》是「解读生命奥秘的百科全书」《华严经》──就是生命的花园!................讲太多的「不可说」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30
[编者按]寂静法师开示“在佛法里告诉我们最核心的三大福田,可以让我们以最快的速度涨福报。这个福报一涨,就会长出一个无形的财富,我们再从无形的财富把它变成有形的财富
寂静法师时间:2024-04-24
大白菜正当季,便宜又好吃,做个白菜疙瘩汤吧,暖身又暖心。原料:大白菜芯、胡萝卜、西红杮、面粉、姜、油、盐、生抽、胡椒粉、香油 做法: 1.选用大白菜的嫩芯,洗净沥干
主食类时间:2024-04-20
宁舍身命,不谤正法;宁舍身命,不谤圣贤。宁舍身命,不近恶友;宁舍身命,不犯净戒。──《大宝积经》在这个世间上,什么东西最宝贵?有人说:‘钱财最宝贵!’事实却不尽然。
星云法师时间:2024-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