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南居士主讲
弟子徐醒民敬记
净宗简介
念佛断障
预知时至
托梦
生处转熟
说信
真了生死
念佛妙法
恶知识
终日不忘弥陀
造境
须去险心
因地二力
庄严世界
清净世界
放下念佛
择法
信
愿
行
万修万人去
信能现佛
诸佛护念
月光影喻
道自道也
禅与净
法界藏身
华严与净土
法器
改过
二次横超
诸佛皆同一号
名号即法身
观意十事
华严讲前开示
弥陀经为小华严
成佛劫数
当愿众生
方便伏惑
无尽善根
修行之阶
西方合论修持门选
净宗简介
师曰:末法时期舍学净土法门,莫能成就,经论训之详矣,然如何修学始能有成,诸生不可不知,今分五节,为讲其要。
一者,指归净土,虽可见诸千经万论,然数专经,则有如是三部:一为无量寿经,可谓极乐世界之史籍。二为十六观经,乃修观之法。三为佛说阿弥陀经,乃专授念佛之法。是称净土三经,为净宗之依据。
二者,学佛必求了生脱死,方为正的。他宗须断见思二惑,生死方了,然此二惑,复有多品,学者断惑一品,其难如断四十里之瀑流,是以自古迄今,学佛者多,而成就者少。惟净宗不然,以念佛之功,伏其二惑,即可带业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经云:‘彼佛国土,无三恶道’,既云无三恶道,是知尚有人天善道也。人天善道,乃具足见思之凡夫,是知伏惑即可往生也。一经往生,即了分段生死,此为净宗之义旨。
三者,往生极乐,胜妙无穷,举其要者,一为往生而后,即得神通,经云:‘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襟,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如无神通,何克臻此。二为彼国之水鸟风树罗网,皆演妙法,是故一经生西,惟有进境,而无退缘。三为极乐世界,皆是诸上善人,生西之人与之俱会一处,不论工夫深浅,皆得成就。四为极乐国中,多有一生补处,娑婆之补处菩萨,今惟弥勒,而极乐之补处,多至不胜算数。
四者,净宗念佛,约有四法,一为持名,二为观像,三为观想,四为实相。前三为事念,后一为理念,所求皆是一心不乱,然亦有事理之分。事一心,伏见思。理一心,断见思。惟持名一法,虽属事念,亦可得理一心,实为三根普被之法门,又称为径中径又径,是以莲池大师专主持名一法。
五者,持名念佛,亦分多门,要皆求得一心不乱。一心者,变千心万心而为一心也。众生之心,念念生灭,不得归一,故有生死流转,若得一心,则动念即是佛号,往生必矣。不乱者,八风不能扰乱也。众生遇事心烦意乱,不能自主,一旦临命终时,识田善恶种子,纷起现行,乱之尤甚。是以经云,心不颠倒,即得往生。然则持名念佛,如何始得一心不乱,此即持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或持念‘阿弥陀佛’四字洪名,朝暮定时念,余时散念,无论定念散念,皆须紧持一句佛名,念念不断,不杂异念,久之,惟一佛念,即可得一心不乱矣。初学求其不杂异念,至为困难,可以记数为方便之法,即记念佛之数,其法以三、三、四为十,由十而二十,而三十,以至一百,复从头记数,如此可无杂念。
念佛断障
华严云:‘摭重障山,见佛无碍。’师曰:华严会众程度不一,所见佛身自亦不等,其程度最高者始见佛之法身。惟究其实佛之法身无相无碍,遍一切处,众生本当举目即见,然而皆不得见者,以有障碍故也。如试以薄纸遮蔽两目,则诸景物即不见矣,必待去此薄纸,始复旧观。是故众生欲见佛身,必断除障碍而后可。
惟众生之障,非如薄纸,乃深重如山,亦非由他人所加,乃自心所生,复障自心。是障约有二名,一为烦恼,一为所知。所谓烦恼,即贪嗔痴等。尤以痴之一字,除之极其不易。此三者为学佛之大障碍,故古德常劝修行人云:‘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所知障者,障所知也。众生之心本自清净光明,宇宙人生万事万理皆为所知,然以有此障碍,则皆不得而知。此障随烦恼而生,有烦恼障即有所知障。众生之心既障于烦恼与所知,则如身入黑暗宝藏,所触虽然皆是妙宝,奈以不见不知,反致处处有碍,事事行之不通,其于佛身自必视而不见。
烦恼障,可以四分言之。一为分别烦恼:众生在此世间,不遇正法,惟受邪知邪见之蛊惑,妄生分别,始终囿于邪知邪见之门,无由而入解脱之道,是为分别烦恼障。今世众生障于此者,尤为深重。二为俱生烦恼:此为与生俱来之障碍。常人每谓小儿天真,可无烦恼。实则众生无始以来,轮回六道,烦恼无尽,故虽为初生之小儿,亦是携其累劫以来之一团烦恼,何天真之有可言。三为种子烦恼:众生于外界事物,耳濡目染,皆落八识田中,而为种子。今人所处之环境,无非杀盗淫妄,此种事物,经与诸根接触,一一落入识田,而为自家种子矣。四为现行烦恼:众生所见杀盗淫妄,虽非自我造作,然既落入识田,为自家种子,则遇缘即在自己心田发芽成长,亦即于不知不觉间而起杀盗淫妄之念,进而行其事实,以造生死重罪,长劫轮回。
所知障者,亦有分别、俱生、种子、现行之四种,乃指心理不净而言,如念佛而起昏沉,即是所知障作祟也。
此二重障,累世增进,愈增愈重。经文况之如山,尚是小而言之,实为弥满性天。欲求断除极为困难。此二障之分别障为见道断,即大乘登地菩萨,或见佛性者,始能断之。其俱生二障为修道断,即遇善知识示以修行法门,依之修持,可以断之,如修念佛法门,亦即是修道断之。其现行之二障,为地地断,即证得一地,始断一地,证得如何境界,即断到如何程度。惟种子之烦恼所知二障,断之极难,如种子深藏地下,须到金刚定始能断之。
二障断已,尚余习气,亦有分别俱生种子现行四种,不能详释,惟须断除粗重习气,始见佛之法身。
末法众生,欲摧如此重障,而见佛身,谈何容易,良以一切法门,皆是自力,惟净土念佛法门,合自力与佛力,求其带业往生,始有希望。是以台中主修念佛法门,他人或讥台中为老太婆念佛教。实则法无高下,以能当生成就者为佳,犹之药无良窳,以能对症起苛者为上,华严会众,尚须普贤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末法时代,如非大权应世之人,何能舍老实念佛而能成就。
预知时至
有问念佛预知往生时至者,其于一心不乱,得耶否耶?师曰:甚难断言,以余所见者,观其平素行止,似未得也,然何以预知,历代祖师亦未明示,窃以净宗为二力法门,注重与佛感应道交,念佛之人,心光乍露,方与弥陀合一之际,则能预知时至,是为离念灵知。世人之在两地相思者,若其一人罹于不幸,其另一人心亦不安,何谓其然,科学亦不得解,盖科学唯讲色法,若合心法言之,其理自明。
托梦
有问往生西方之人,亦得回娑婆托梦否?师曰:修净业者,往生之前,必须放下万缘,一心念佛,往生后,若断见思惑,则证罗汉果,心无挂碍,否则为人天,仍须放下万缘,制心一处。梦是意识之起现行。女子盖不曾梦为新郎,男子亦不致梦作孕妇,以无此意识故也。托梦者,当由彼此念念不释以致之,即所谓之感应。生西之人,既无挂念,此方亲友虽感,而彼不应,故无托梦之事。然有例外,明之袁中郎,一日梦见其兄,已往生者,导游西方边地,得窥胜景,后著西方合论,盛道其事,是托梦也。惟此非由情识,乃为度有缘之人,出于愿力也。
生处转熟
有问如何念佛始得往生?师曰:往生可必者,为能断惑。行人结七念佛求得一心,即在断惑也。不然,亦须伏惑,凡夫临命终时,前六识不行,第八识离身之顷,生前宿世善恶业种,竞起现行,如摇彩券然。现行者为善种,则投生人天,恶种则堕三途,念佛而至断惑,此际现行者,纯为佛号种子,故必得往生。若未断惑,但纯执持佛号,不复新加恶种,其旧业种,深伏于下,是为伏惑。命终之时,无论如何摇动,唯佛种先起现行,亦得带业往生。然今人伏惑亦不易得,一日二十四时,念念皆入新种,纵念佛一小时,尚余二十三时,所入新种,无非内起贪嗔痴,外造杀盗淫,佛种与惑业种,孰多孰寡,孰为能伏,不问可知矣。修圣人之道,慎勿自欺,惑既不能断,又不能伏,为复如何,惟得一熟字而后可。禅宗祖师常谓:‘生处转熟,熟处转生。’人所熟者,贪嗔痴慢疑,杀盗淫妄酒也。所生者,一句阿弥陀佛也。净业学人,若以一句弥陀,日日熏习,由生而熟,亦得往生。欲求其熟,自须多念,然在家之人,不能终日念佛,当另开方便,即求事业净业各不相妨。例如诸生在学,听课实验,其心即定于听课实验,此即制心一处。与参话头同功,事止,而佛号继之;或在工作时,忽遭他人掌掴,不遑究诘,先念弥陀;甚或面临枪击,亦不遑恐惧,但先念弥陀,是谓之熟。熟至自然,亦即伏惑矣。今人业障多,克期求证,因缘难具,可行者,其在如是方便而已。
说信
学子请示信字之义,师曰:学佛之历程,为信解行证。凡治百艺,不信不入其门,何况学佛之大道。故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惟既信矣,尚须解理,于善恶邪正之途,明辨不惑,始为正信,否则谓之迷信。然信正而未深,犹未可恃,若遇称讥毁誉,利衰苦乐之境,仍易为之退转,必俟八风不动,始称深信,如此方登真信不退之地。学者若树真信之基,惟须闻思并进,闻者闻善知识之宣讲佛经,思者自行思虑研求也。行之既久,自必深信不疑。然此深信不疑之事,究为何者?曰:一者深信当前之苦,天灾人祸,烦恼生死,交相煎熬,苦不堪言。二者深信此生不度,命终必堕三途。试思举心动念,皆是三途业种,而欲不起现行,有是理乎,可畏孰甚!三者深信欲破轮回,惟求佛法。世间一切外道,力皆不出三界,如陷火宅,自救之不暇,何能救人救世。四者深信不离佛法,自有光明前程。吾人当前所受之苦,皆是惑业所感,如依佛法修持,必能转苦为乐,化暗为明,远景无限。五者深信修道之乐。常人生活,不离饮食,学佛之人,不离佛法,不然,则有不能生活之感,斯可谓之乐道矣。六者深信念佛法门功德之利不可思议,惟佛与佛乃能知之。故修此法门者,为一切诸佛所护念,一句阿弥陀佛,定念散念,念念增信,永不退心,净业必能成就。学者苟能如是起信,自感若离佛法,则业海茫茫,前途黑暗,若与佛法念念不离,自得无边妙乐。信之一字,根力何如。
真了生死
师曰:佛陀应世之因缘,在了众生之生死大事。诸生学佛,直承此一因缘,方不辜负佛恩。惟生死大事,凡夫不解,故为不了。二乘但了分段,故为半了。必俟大乘行满,无明尽去,二死永亡,方为真了。此依通途法门,循序渐进,须经三僧祇劫。若修净土法门,一经带业往生,即了分段生死,行持不退,继了变易生死,是为特别法门。今值末法时期,惟修此一法门,当生始有成就。他如时尚之禅宗唯识,虽有助于文笔口才,然若求了生死,则无其分。何也?参禅唯识,皆须自力断惑。禅须大死一番,通彻三关,否则禅在口头,或为野狐,生死毫不自主。以言唯识,须修五重观法,一观未成,形寿已尽,成就何期。净宗则合自力佛力,谓之二力法门,故能当生成就。修此法门,须具三要,即信愿行也。净土之法,上智下愚,甚易起信,中根之人信之甚难,故为难信之法。今之学者,多为中根,于此须具三信。一信佛语不虚。凡夫语多虚妄,或为智力所不及,或为名利所驱使。佛具一切种智,万德庄严,为世所尊,故为如语者,实语者。二信极乐实有。娑婆世界,为众生业力所成。极乐世界,为弥陀愿力所成。孰实孰幻,至为显然。凡夫反谓娑婆为实,极乐为幻,病在障于所知。学者须具超凡知见,方能入道。三信我修决成。极乐世界,不出吾人之本心,修持如法,决定往生。如是信已,须发三愿。一者生死心切,专求往生,精诚感通,有愿必遂。二愿当生成就。众生得人身难,闻佛法尤难,闻净土之法,难之尤难。今者既闻此法,不求当生成就,更待何生。三愿广为人说。净土大法,自了之人不得往生,是以学者必须就其所知,普宣弥陀法音,以期自行化他,同生极乐。净土学人,既具信愿,尤须行持。行有正助,念佛是谓正行,行善持戒是谓助行。正行持念‘南无阿弥陀佛’,即是总持法门,辅以助功,坚持信愿,无始以来,轮回之苦,即可了脱于当生。诸生勉之。
念佛妙法
师曰:华严世界,重重无尽,众生八识亦重重无尽,此识不藏华严,乃藏烦恼恶种,一演为十,十演为百,以至无穷,此之谓尘沙惑,纵然学佛,亦汰之不尽,轮回路险,前尘漆黑,可不惧哉。惟有念佛可以救之,以佛号种子从心起念,复落识田,念念相继,即可转识成智,顿见此心原在华严世界海中。是故念佛一法,其妙不可思议。
恶知识
师曰:华严深赞念佛功德,会中大士,多为念佛者。如云:‘一切摩尼出妙音,称扬三世诸佛名,彼佛无量神通事,此道场中皆现睹。’念佛则与佛感应道交,华严会众,念何尊佛,何佛即现,若念弥陀,弥陀亦现。末世众生,常谓念佛法门,是老妪之教。出是语者,必为恶知识。远之远之。
终日不忘弥陀
师曰:念佛不得其力,则不得一心。一心之不得,临终往生,何能幸致。今之念佛而得一心者,吾尚未之见。何为其然?以有障也。苟欲去其障,惟求净念相继。或以在家学人,须营生计。勤于持名,则荒世务;勤于世务,则间持名。如之何而可。噫!有是疑者,信其未解念佛义也。势至菩萨有喻,佛念众生,与众生念佛,如母子相忆。母之忆子,何妨其操劳;子之奔忙,何妨其忆母。吾人居尘学道,除以朝暮定课持名,余若终日不忘弥陀,自亦终日不荒世务。如此念佛,可谓神念。习之既久,力自得之。
造境
师曰:境由心造,然人心之异,详之各如其面,约之有三:世人之心也,圣人之心也,出世圣人之心也。出世圣人之心所造之世界,则为出世圣人之世界。世圣之心所造之世界,则为世圣之世界。世人之心所造之世界,则为世人之世界。造何世界,则居何世界。愿居何世界,则须居何心。居心凡夫,则有生死六道。居心弥陀,则有极乐净土。是故修净宗者,能否往生,不必求征于人,但问自心如何耳。
须去险心
师曰:众生心险,诸佛心平。娑婆世界,成于众生之心,故有高山深海。极乐世界,成于弥陀之心,故无惊峰骇浪。心之不同,世界自异。念佛之人,愿就极乐之平,须去心中之险。
因地二力
师曰:净宗行人,但知本宗为二力法门,临终蒙佛接引往生,不知此乃果地之二力。欲得其果,必种其因,因者平日持名也。一句弥陀,具摄佛之愿力、我之心力,二力功深,而成极乐净土。如不种因,但望其果,是犹未造新厦,徒愿迁居。是故学者必慎乎因。
庄严世界
师曰:世界之庄严,古德分为三类:一者以众宝庄严。凡为供佛,暨利众生之物皆是也。如此道场之炉香瓶花,烛电桌椅,皆是众宝。二者以人庄严。如此道场之人,皆是闻经求慧者,非如舞厅中人之迷昧也,故为庄严。又如举行慈善会者,与会之人,皆具慈善之心,亦是人庄严,惟遂于求道者而已。三者以法庄严。有佛法处,即为道场,以能度化众生,超凡入圣,纵无宝物,亦是庄严。十方世界,无非佛之净土,庄严世界,即是庄严佛之净土,而庄严此心,即是庄严世界。三种庄严,以法为最。回向偈云:‘庄严佛净土’,即是法庄严也。
清净世界
师曰:庄严世界,以清净为因。华严所云之清净世界,兼世出世间而言,约分五等净土。其为世间者,一在人间,以五戒为因。一在色空诸天,以欣厌为因,十善行为助缘。厌者厌人间之‘苦粗障’也;欣者欣天上之‘静妙离’也。至于出世,则有罗汉所修之净土,有西方极乐世界之上上净土。所谓‘上上’者,以其易修不退也。是又有二:一为真极净土,惟佛居之。二为未极净土,乃菩萨所居。五等净土,虽皆清净,然非皆臻不退也。于娑婆修大乘法,位有三贤十圣。自三贤至登地,犹有退转,何况人天。七地菩萨仅得其半。必待八地,始得清净不退。而极乐世界之诸上善人,皆清净不退者。往生之凡夫,即与俱会,故谓之上上净土也。学道者,须远离恶知识,亲近善知识,否则无可成之理。弥陀经载,往生极乐者,先会诸上善人,次及念佛之法,足见善知识之要矣。既与上善俱会,即得不退之缘,是为等流果。不解华严,何知弥陀。
放下念佛
己酉仲冬,台中灵山寺佛七,师开示曰:修学净土,须求往生极乐。极乐能否往生,端视念佛能否得一心。一心之不得,则不能往生极乐。不能往生极乐,则必堕落三涂。同修今与佛七道场,旨在求得一心,一心既得,则离道场之后,无论顺逆境遇,皆不足以动其心,甚或遭原子厄,亦无害其往生。然则同修今得一心否?余不敢言得也。经云七日一心不乱,语实不虚。余在此道场,宣说已二十年,同修忆持一语,亦得一心,而今犹未者,盖是马耳东风也。今再为述一喻。某处,有一鸿沟,宽数丈,深万寻,东岸有茂林丛舍,西岸乃松竹田池。一日,东林失火,风疾火烈,势在燃眉。忽有善士,为架独木桥,引之西岸,度难通过,又系绳两岸树,以资手援。不意,灾民不舍家财,手提背负,以过独桥,竟皆失足,粉身沟壑。后继者,进退不堪,忽见桥端树偈曰:‘放下来过独木桥,一根绳索把持牢。请君试向沟中看,尸骨为何累累高。’有智者读偈已,遂放财物,得以逃生。此喻为何?东林,娑婆火宅也。沟壑,三涂也。西岸,极乐世界也。灾民,生死凡夫也。家财,五欲六尘也。独木桥,往生极乐之道也。一根绳索,一句弥陀也。同修若问,为何不得一心。须自问:为何不放下五欲六尘?惟余所谓放下,专语于佛七场中,若求行诸道场之外,功浅者势不能也。今但在此七中,放下万缘,一心念佛,自得一心。尔后入世,自能放下,不复退转,往生必矣。愿诸同修,放下一切,一句弥陀,一直念下去。
择法
师训明伦社诸子曰:众生大事,即在生死,佛法三藏,无非了众生之生死苦,然世人多不之觉。汝等青年学子,能知此苦,而求了脱,即是觉悟种子,由是勤学佛法,自能生菩提芽,结菩提果。学佛须重行解,解从多门,以求其博;行唯一法,以求其专。博能辨明行程,专则择定行具,行程行具既皆明定,惟须精进以之,方能达其所指。是以吾人所学佛法,初不厌其多,后必归于一,始可与言了生死也。此一法维何?须审时观机而定,若非至利之机,应以三时择取:一于正法时期,以戒成就。二于像法时期,以禅成就。三于末法时期,以净成就。今值末法,吾人自视非机,舍净土一法,莫能成也。此三时者,乃世尊金口所宣,重训后世,若谓此不足取,将不知何者可以为训矣。
信
师曰:净宗念佛,首当起信,蕅益祖师尝云:‘念佛工夫,只贵真实信心。’实者信之笃实也,真者信之真诚也,至诚至笃,不伪不杂,斯为真实。所信者何?当如蕅祖所示:‘要信我是未成之佛,弥陀是已成之佛,其体无二。’学者能如是信否?拘谨者不敢承当,高慢者不肯事修,皆无此信。废事修,不惟不能了生死,其陷生死泥沼尤深。昧佛理,则成老媪之教,不能与佛感应道交。信心之树立,何其难哉。然净业之基,必由乎信,故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也。’
愿
师曰:修净法者,须依祖师所示,一切时中,愿离娑婆,愿生极乐。一切时中者,学人无时或释此愿也。娑婆恶世,生死逼迫,最为可厌。释迦牟尼在此成佛,经三僧祇劫,历尽艰辛,六方诸佛皆赞其甚难。吾人若欲在此成佛,或了生死,实为不自量,故必须厌离娑婆,欣慕极乐。然世之学者,虽知欣厌,而犹耽染五欲六尘,实在娑婆继续生根,何能期其出离?必俟欲尘不染,方能断根于娑婆,生根于极乐。净宗之欣厌,为禅家所不许,此法门不同故也。约禅而论,欣厌皆是妄念,然约净而论,欣厌实为大愿船,必由乎是,始得越生死海,上极乐岸。法门不分,理路不明,何足以语道哉。
行
师曰:净宗学人,既具信愿,必事修行。行有正助,正者念佛,在求工夫之精进;助者行善,以求障碍之免除。正助双修,如鸟两翼,不可或无。今之学人,念佛不得其力,皆有亏于助行。苟有一手拂尘,一手撒尘者,人必见而笑之,然则短时念佛长时造业,可笑宁非甚于此者。汝等学子,必欲当生成就,可不慎欤。
万修万人去
师曰:古德无欺人之语,永明禅师四料简,谓修净土者,万修,万人去。而后世学人多不能去者,须自问修耶否耶?若未修而求去,是希无因之果。至若修而不去者,亦须自问如法否耶?修不如法,亦不能去。学者求其如法而修,则必勤于求学,以明其理,以理导修,念佛未有不得力也。
信能现佛
师曰:华严谓信能示现一切佛。一切佛无量无边,但约为二:一为自心佛,一为他心佛。吾人若真信自心佛,则自心佛现,真信他心佛,则他心佛现,自佛与他佛互现,是谓感应道交。是故阿弥陀经,信为首要。
诸佛护念
师曰:华严贤首品,谓若得信心不退,则得无能动之信力,由是诸根清净明利,能远离恶知识,亲近善知识,修广大善行,成就三因佛性之大力,得殊胜决定解,而为诸佛所护念。殊胜决定解,即正知正见,起心动念,皆合佛法,此即信所成就。阿弥陀经流通分,六方恒河沙数诸佛,出广长舌相,劝其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皆重此信,以有信根信力,始得诸佛护念。不闻华严,难解弥陀也。
月光影喻
师曰:修念佛法门者,皆知临命终时,蒙阿弥陀佛前来接引。或疑十方无央数世界众生,愿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何能与诸圣众,一一现在其前。此可以华严所举月光影三事喻之。月在天,光至地,遇千江万水,则现千万月影,而其体实未尝分诣。无央数世界众生念佛往生,自有无央数弥陀现在其前,而弥陀法身实未尝劳动也。然月光影,虽三而一,以无月,则无光影,佛之接引,亦可谓不来而来。
道自道也
师曰:中庸云:‘诚者天之道也。’又云:‘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世法如是,出世法尤其如是。古德常语人:‘各人吃饭各人饱,各人生死各人了。’其斯之谓也。今人念佛,多昧此旨,但期临命终时,由他人助念,蒙弥陀接引。使无助念,或弥陀不引,将若之何。佛法八万四千门,皆自道也。净宗虽曰二力法门,若舍自力,不净其心,唯希他力,助念云乎哉,二力云乎哉。
禅与净
师曰:禅与净,理同而事异。参禅必重乎疑,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则不悟。修净必重乎信,小信小证,大信大证,不信则不证。禅不能解,解则无疑,永不开悟。故参禅者不悟不得阅经。净必须解,解则明理,明理则信,信则愿之切,而行之深。故修净者,初学必须研经。法门不同,入处自异也。
法界藏身
师曰:法界藏身阿弥陀佛,遍一切世间。一切世间约为三类:一器世间,无尽虚空国土矿植等物是也。二有情世间,九界众生是也。三正觉世间,佛之境界是也。含三类世间而为法界,故无处不有弥陀法身。吾人眼之所见,耳之所闻,无一非弥陀。念佛之人,但去自心障碍,何患不能见佛。如燃此一炷香,即是法界藏身。然则是香既为弥陀,燃之宁非燃佛?应知香为假相,执相何能见佛。金刚经云:‘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学者参之。
华严与净土
华严偈云:‘诸法无真实,妄取真实相,是故诸凡夫,轮回生死狱。’师曰:或谓华严破净土,例如此偈,似与净土相违。其实经皆出于金口,何尝自相矛盾。诸佛皆有三身四土。报化,同居,方便,实报,皆有其相,唯法身寂光土无相。有相皆方便,无相始为真实。然真实法唯上根人了悟,若诸佛不以方便,则凡夫众生无由得度。华严但接上根,故专取法身,净土三根普接,故不舍报化。此偈明无相之理,即是弥陀法身,即是极乐寂光净土。由此观之,华严不惟不破净土,抑且助学净土者易得一心。
法器
师曰:佛法如甘露,众生心如盛器。甘露味无不美,而盛器有净有秽。器秽则甘露秽而恶,器净则甘露净而美。众生心器久矣甚毒,自无始以来,即熏于贪嗔痴,使未涤除,即受佛法,则佛法亦染其毒。吾人念佛,何以不与弥陀感应道交,三毒未除故也,苟能除之,变毒器为法器,法法皆能济度慧命,何况万德洪名。
改过
师曰:八四法门,皆须断见思惑,念佛虽云带业往生,实为不能断惑者说也。带业往生之后,仍须断惑,岂在此方能断而不断乎?不然,何须七日以求一心哉。然见思惑断之实难,求其方便可行者,厥为改过也。或谓改过与断惑,岂可相提而论?曰:断惑固难,改过亦不易也。人孰无过,然非贤者,孰能自见其过?过而不能见,而能改之乎?是以难也。虽难,可勉行之。行之安然,即是断惑。修道譬如行远,要必自迩也。勿以改过无关断惑,果能不见人非,但见己过,必欲改之,改至无可改已,复何有见思惑欤?
二次横超
师曰:修净土法门,求生西方,可横超娑婆三界,当生了脱生死,净宗学者多能知之。然往生之后,犹有殊胜者焉。诸佛之四土,不容躐等,而弥陀四种净土,可由同居横超寂光。寂光即佛之境界。娑婆成佛须经三僧祇劫,修学净土但经二次横超,即履佛位。是以弥勒菩萨劝众生西。世之修唯识者,不愿生西,但愿往生弥勒内院,能符慈旨乎。太虚大师初亦愿生弥勒净土,后则改愿西方,实为后世范。
诸佛皆同一号
师曰:华严十住品,法慧菩萨以三昧力,十方各千佛刹微尘数世界之外,有千佛刹微尘数诸佛,皆同一号,名曰法慧,普现其前。菩萨心在定中,无时空妄相,故有如是诸佛普现其前。佛佛道同,故能皆同一号。号由菩萨信念而定,在此方信弥陀,则释迦即号弥陀,若在西方信释迦,则弥陀即号释迦。不惟此也,诸位学净土者,亦可自号为弥陀。观经云:‘是心是佛’,心念弥陀,念念相应,即是弥陀。心真身妄,心为主人,身为屋宅。主人既是弥陀,屋宅著其名号,有何不可。诸位如是承当,举念言行,皆知自重,成就自易。
名号即法身
师曰:华严明法品云:‘常念诸佛,心无暂舍,了知音声体性平等。’足征诸大菩萨皆常念佛。惟其所念者,非一尊佛而已。然文殊普贤,则皆专念弥陀。念佛之法殊多,约而言之,有持名、观想、观像、实相四者。而四法中复开多门,如以观想念阿弥陀佛,则或观想佛之三十二相,或观想四十八愿,或观想其他种种功德,皆是观想念佛。诸法以持佛名号为易为速,故谓之径中径又径。然无论何法,皆须心无暂舍。心无暂舍者,非谓终日念佛不务一业,乃一切事业皆为念佛也。讲经听经,固当为念佛而讲而听,凡为四民百业,亦无不作念佛想,斯谓心无暂舍。了知音声体性平等者,了知即彻知,音声即佛号,体性即佛之法身。音声与体性平等,即是名号与法身平等。了知名号即是法身,则吾人日日所念之弥陀名号,即是弥陀之法身,若不以为然者,即当面错过也。或问余念佛有以异于人者乎?当于音声体性平等处悟之。
观意十事
师曰:华严梵行品‘观意十事’一段,闻之有助于念佛。念佛注重一心不乱,心难知,先知其意可耳。意者意识,八识中之第六识也。识为心王,王必有臣,以为所用,谓之
心所,王所相应,方能起用。念佛未能一心,但能一意,自著其功。‘观意十事’者,谓观意是觉、是观、是分别、是种种分别、是忆念、是种种忆念、是思惟、是种种思惟、是幻术、是眠梦。如是十事,皆非梵行,皆心所而已。心所五十一种,分为六位,谓遍行、别境、善、根本烦恼、随烦恼、不定。觉为寻,观为伺,其与睡眠梦,皆为不定,其余分别等七者,皆为别境。别境有五:一欲、二胜解、三念、四定、五慧。念者,谓于曾习境明记不忘。知此念已,则知所以念佛。吾人念佛,即是第六识与念心所相应,明记阿弥陀佛,而不起种种分别。通常所谓正念妄念者,实则念无正妄,端视其明记之境而言也。学佛之人明记所修之法,则为正念,明记余法则为妄念。吾人修念佛法门,明记弥陀洪名即是正念,正念相继,则得一意不乱,能得一意不乱,则能得一心不乱矣。
华严讲前开示
戊申之春,师开讲华严,语众曰:世尊说法四十九年,华严成其始,法华成其终,二经皆指归净土。华严普贤行愿品,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学者多能知之。法华观世音普门品,亦有偈赞弥陀。英国学者克尔恩氏,依梵本译成英文之实法莲华经,复由中国吕碧城居士译为华文,篇末多偈七首,皆赞扬弥陀之功德,其最后二偈云:‘至尊阿弥陀,宝座莲华上,花中放光明,照耀最无量。赞彼功德藏,三界无能比,彼为宇宙师,我辈速依倚。’吕居士曾谓为莲宗有力之证,不亚于华严之普贤行愿品。故知释迦如来一代时教,自始至终皆重净土。而华严义理,汪洋冲融,广大悉备,非有大因缘,尤不可得而闻也。台中同修今得而闻之,实由二十余年听经之功德而然,甚愿珍重,求其毕听,得其指归,心开意解,往生也,成佛也,皆利赖之。
弥陀经为小华严
师曰:华严法会六种成就中,主成就难解。此经七处九会,究以何身为主?通常所闻,法身佛不说法,然此经演自毗卢遮那,即是法身所说。而法身横遍十方,竖穷三际,故十方三世无不有法身演说大法,第以凡夫如盲如聋,不能闻见耳。阿弥陀经云:‘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然自是以后,至全经演毕,仅众鸟演三七道品,余未见有弥陀一语,究说之法维何?不无疑问。今闻华严,乃知西方净土,无处不是弥陀法身,亦无处不是弥陀说法,故可谓弥陀经为小华严也。
成佛劫数
师曰:云音净月菩萨,颂佛因地修行云:‘清净勤修无量劫,入于初地极欢喜。’常闻三祇成佛,此云登地之前即修无量劫者,华严如实说也。修菩萨道,例经三贤十圣,修之甚难,必具忍力,方能勤修,否则世法亦不能成,遑论学佛。忍有五种,澄观祖师引仁王奉持品,初为伏忍,为下中上,下忍十住,须经一僧祇劫,中忍十行,经二僧祇,上忍十回向,经三僧祇。初极喜地至第三发光地,为信忍,此时佛理已明,不复迷惑,故为信忍,经四僧祇。第四焰慧地,至第六现前地,为顺忍,至此已趋自然故也。第七远行地,至第八善慧地,为无生忍,净宗学者,常念花开见佛悟无生,然未至其境,不知其义也。至第七地,须经十僧祇,八地千僧祇,九地万僧祇,十地百万僧祇。由此观之,地前之贤位已历三僧祇劫,然经注多说三祇成佛者,疏谓地前菩萨,二乘圣者,见初入地,皆谓究竟,故说三祇成等正觉,亦佛随宜。而宝云经云,实经无量阿僧祇劫也。修大乘法,成佛时劫,如是遥远,孰敢发心。佛悯众生志微力薄,故说阿弥陀经,为开当生成就之法,又在华严以普贤之愿导归净土,其他经论亦是处处指归。近代杨仁山居士,教尚华严,行尚弥陀;梅撷芸大士,教尚法相,行在弥陀;圆瑛老法师力阐楞严,而自署三求堂主人,三求者:求福求慧求生净土也。余讲经已四十余年,愈知弥陀愿力之伟,今日不念阿弥陀佛,不求往生极乐净土,而欲当生解脱轮回者,不明理也。
当愿众生
师曰:净行品长行问所得之果,偈答得果之因。每偈皆有‘当愿众生’之语,足知愿力之为要也。净宗念佛,孰能二六时中不离洪名,每日念四小时者,已不多得,纵念四小时,尚有二十小时,又当如何?惟济之以愿可耳。无论士、农、工、商,皆可以其三业化为愿力,如此终日繁忙,终日不离其愿,乃知念佛不碍世事,世事不碍念佛。此品百余首偈,皆说发愿之事。惟菩萨之愿皆望众生而发,不为众生,其愿也小。小愿不能得大果。故每偈皆曰‘当愿众生’云云也,吾人学念佛法门,尤须注意焉。
方便伏惑
师曰:八行菩萨十善根中,第二难伏善根,谓于佛菩提行得广大解,一切障碍所不能伏。吾人善根尚不足以言难伏,惟须勉强伏惑。惑即烦恼、所知二障。烦恼障能障涅槃,所知障能障菩提,必须断之,方能证果。断惑至难,必先伏惑。伏亦不易,必有方便。迷昧之众,惑而不觉,惟明佛法方能觉之。觉已则须伏之,否则觉如不觉。然财色名食睡,无人不贪,贪之不得则嗔恚,得则贡高我慢,贪嗔痴慢等惑,念念相续,不能自已。惟众生之念,必俟前念心灭,后念方起,一心无二用,如窄水桥,只行一人。若前念烦恼既灭,不待后念烦恼生起,即念弥陀,则烦恼不续。若念念弥陀,则念念不起烦恼,是为伏惑。诸宗以自力伏惑,极其艰难。净宗念佛为二力法门,以自力随佛力,伏惑则易,是为方便。在家虽有谋生之业,不碍念佛。正作事时,一心作事,惑亦不起,事毕即以佛号续之,实不妨求一心不乱。
无尽善根
师曰:八行十善根之无尽善根,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故云无尽。此至八行位始得成就,净宗不必论位,一句弥陀即具如是善根。弥陀经题为‘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流通分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经受持者,及闻诸佛名者,是诸善男子善女人,皆为一切诸佛之所护念。’足见念佛功德不可思议。惟念佛时须以至心与佛相应,始得护念,否则无量光明无从加被。云何相应?喻如写字,笔须触纸,念佛亦然,心须合佛,心光佛光不为凡情间隔,心佛感应道交,是为相应。一念相应一念佛,善根岂有尽哉。
修行之阶
师曰:八行菩萨度化众生,了知众生非有,而不舍一切众生界,亦不于众生数有所著。此为圆教之机说法,经文要义在不著相,亦如金刚经云:‘度一切众生,而实无众生可度者。’吾人学力惟在藏教,必须著相而修,以其八识田中含藏无量善恶种子,皆生死因缘。首须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以善伏恶,令著善相,不堕三途,然不出人天二道。次须去其善相,不生人天,方超六道,此即六祖所云‘不思善,不思恶’也。时当末法,求其不思恶者,已戛乎其难矣,遑论不思善者,今日惟修净土一法,始能当生了脱分段生死。禅宗知识谓:‘智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此亦方便语。经云:‘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吾人修净土,心佛皆求。老实念佛,即是求佛,去恶行善,力求伏惑,即是求心。学者如此相劝,不论自性众生,他性众生,皆蒙得度,智乎愚乎,执此名相何为哉。
西方合论修持门选
国历六十年元旦三日,师在慎齐堂,选讲西方合论修持门曰:此论乃明之袁中郎宏道所编,由蕅益祖师辑入净土十要中,历代祖师赞叹不置,近世印祖尤为称颂。论文甚长,凡十门,今于其第九修持门,选讲三节,以契诸同修所需者。
净土法门,三根普被,讲述亦有三等,然通常十分八九皆讲中下根法,未及乎上根,盖惟恐不能契机,闻之或不入,或退转,故此法门,辄被老媪之教名。合论所讲,三根皆备,今惟讲其上法,诸旧同修,闻经已二十年,当不致退转。近余讲阿弥陀经于善果林,至执持名号,蕅祖要解,主张得理一心,七日即断见思惑,以限于时间,未能尽其义,今可藉此补述之。
净法三要,为信愿行,常人以为不必解理,实为大谬,不解理,事一心亦不易得,遑论理一心,故净宗学人,志其必成者,不能不求开悟。或引永明偈语‘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遂谓修学净宗者,不须求悟。不知此语是接中下根者,至于上根,持名七日,即能断惑,非悟而何?净宗经典,讲悟之处殊多,惟不显见耳,余昨讲弥陀经,至‘闻是经受持者’,即是讲开悟之理。
所悟者何?观经以心作佛,是心是佛,悟者即是悟此心。不悟此心,则不见道,不见道,如何修道。三藏十二部,但说一真,余皆方便,皆为一真之注解,此一真即是心,若避而不谈,成就难矣。汝等应知宇宙万有,皆现自吾人之心,若喻以电影,心如影片,万法如动影,吾人苟悟此真心,自解一切事理。是须参之,以下开讲论文。
‘(甲)净悟者,行者欲生实净土,当真实参究,如法了悟。’
净是清净,心无烦恼。净始能悟,悟是汝之本来面目。不净则是障碍。实净土者,即是自净其意,心净则土净,心秽则土秽。修行净土之人,应真实参究其心是否清净,非参究其心是何形色也。参究后,方知心染于污,遂如法去之,即是如法了悟。
‘何故?悟是迷途导师,如人入暗,当燃灯炬。’此释必须开悟之理,以悟是迷途导师,是暗路明灯,由此不入歧途。汝等学佛二十年,步步皆入歧途,不然皆有成就矣。或疑余何不示以正路,余示之久矣,奈何汝等未能由之,余之工夫虽不足道,然已不迷于路,是如识古董者,不能造之,但能辨之。
‘悟是净国图引,如人行远,当识邮程。’愿往净国,不藉图引,不识邮程,莫之能达。
‘悟是诸行领首,如人冲坚,当随将帅。’三藏十二部,八万四千法门,首须开悟,悟则入佛知见,故为诸行领首也。冲坚是攻战,不从将帅之令则败北,悟亦如之。
下举十条,闻后须自行参究。
‘一者悟能了知即秽恒净,不舍净故。’汝等但知娑婆是秽土,极乐是净土,不知极乐亦不净,娑婆亦不秽,净秽不在世界,全在乎心,心不净,极乐即不净,心不秽,娑婆即不秽。禅宗六祖谓:‘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后人遂妄谓西方不必生,然阿弥陀经云,极乐皆是诸上善人,岂有造罪者乎?抑祖师不知经乎?是皆后人不了祖师之意也。若不了心净则土净,顷闻极乐亦不净,娑婆亦不秽,亦病断章取义,失之远矣。是以惟悟方知即秽恒净,不舍净故,亦如前喻之电影,为净为秽,一切唯心现也。
‘二者闻净佛国土不可思议,不怯弱故。’往生极乐国土,目不识丁之人,亦侪于七地菩萨。在娑婆修行,别教满三贤位,须经一大阿僧祇劫,一地至七地菩萨,又一大阿僧祇劫,今闻净佛国土如是不可思议,不免怯弱。然此犹小而言之,弥陀经谓极乐多有一生补处,尤不可思议。教分藏通别圆,圆教菩萨分六即位,亦称六即佛,以众生皆有佛性,悟此佛性,则知成佛是理所当然,自应直下承当何必有所怯弱。
‘三者知毕竟空中,因果不失,止一切恶法,不更作故。’既悟本性,则知毕竟空。心经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未能彻悟者,但知空,不知有,遂误作善作恶皆是空,由是拨无因果,造三途恶业,而无忌惮,是不知毕竟空之患。吾人眼见空中,似无一物,然原子电子无一不在空中,空中有种种元素,阴阳和合则动,动则现相。毕竟空者,耳闻目见,灵明觉知,而心不动。念佛而心不动,谓之真念佛。不动,则不妄作,无妄作因,则无妄作果。不然,视之虽空而有造作相,有造作相,则有业系苦相。业系苦虽妄亦苦,如梦中被杀,或为虎噬,安得不苦。故毕竟空中,因果不失,善恶报应,丝毫不爽,但有迟速之异,是以彻悟毕竟空者,自止一切恶法,不更造作矣。
‘四者知彼土不去不来,此亦不去不来故。’念佛之旨,在求往生西方净土,然祖师常谓‘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或谓‘去则决定去,生则实不生’。诸如此语,学无根柢者,闻之必见祸。汝等今日闻之,必须善自参究。去则实不去者,念佛之人皆知临命终时,一心不乱,弥陀即来接引。其实弥陀不来,汝亦不去,汝所见者,非来自西方之弥陀,虽非来自西方,然与西方弥陀无异。喻如千江水月,不异天上之月,水月随人往东往西,天月未尝随往。弥陀光中,化佛无数亿,往生之人所见者,乃化身弥陀,至若法身弥陀,实未尝动也。生则实不生者,汝但能一心念佛,虽未命终,而西方七宝池中,已生汝一枝莲。汝勿谓身在此,岂能化生于彼。吾等凡夫虽不能化身,当能化心,例如曾游日月潭者,举念则心现之。此理见释于下文。
‘五者悟佛身量遍满虚空,众生身量亦遍满虚空,如地狱业力,一人亦满,多人亦满故。’地狱业力者,如无间地狱,刑具充满,无论油鼎、刀山、剑树,皆无量无边,其受刑人之身,亦无量无边,故一切刑具,同时服受,一人如此,无数人亦如此,不相妨碍,如一室众灯,光光不碍。佛之法身即是佛心,佛心遍满虚空,故娑婆界尽在弥陀心中。吾人之心亦遍满虚空,故极乐世界,亦尽在吾人心中。明乎此,则知不去不来之理矣。
‘六者闻阿僧祇劫无量诸行,如人说弹指顷事,不惊怖故。’近世科学,亦知时空之为妄,学佛悟明心性,则闻修行成佛,虽须三大阿僧祇劫,实如一弹指顷,故不惊怖。晋王质,入山采樵,见二童子对弈,童子与质一物,如枣核,食之不饥,弈局终,童子示质曰:‘汝斧锈矣,柯烂矣。’质速还家,其童孙亦白发皤皤矣。又如卢生在邯郸梦中,娶妻生子,举进士,作宰相,享富贵数十年,八十岁而卒,原为一梦,旅邸黄粱犹未熟。觉悟之人,闻如此事,自无疑也。
‘七者修十善三福,不住人天故。’毕竟空中,因果不失,故不应作恶,但须行善。既修十善三福,必得人天福报。然得之不享,以之去障,助行菩萨道,是谓福慧双修,化有漏为无漏。
‘八者如觉后忆梦中事,不作有无解故。’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著相则污本性。净土学人,但知净宗必须著相,不知亦有不著相法。中下根人,但能往生极乐同居土、方便土,故须著相而修。若生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净土,则视生死涅槃,皆梦中事,解有解无,皆是呓语,然须至法云地,始足以语此。
‘九者如眼见故乡,信不信不可得故。’一切不须著相,西方即汝之本性,即汝之故乡,人之于其故乡也,若谓不信其有,固属妄诞,若谓当信,亦是赘语。
‘十者知法无我,顺性利生,直至成佛,无疲厌故。’万法即我,我即万法,一切佛,一切众生,皆我一人,我亦即是一切佛,一切众生,是即真平等,亦即万法无我,但同一佛性。由是观之,众生未尽成佛,佛亦未能完成,是以释迦牟尼佛,来此世界,八千多次,若已完成,何须再来?众生皆佛身中之分子,必俟悉得成佛,始臻圆满,吾人惟有不疲不厌,自度度他,同证佛果,方云真报佛恩。
‘(乙)净信者。’
信为净宗之首要,八万四千法门,皆尚乎信,然皆不若净宗之特殊。净宗之信,语高惟佛能解,是为智信,语低惟下愚能从,是为迷信。吾人既不能以智信,又不能以迷信,惟须勉强信之,然亦须有信之之道,即是依唯识之比量,信而有征,若比之不得,则须依圣言量。佛语如实,信之则与佛一其心,和其光,当得现量信。诸经恒列信为第一,此居悟后者,以悟则明万法唯心之理,方属真信,真信则无纤毫之疑,佛法始能植其根,得其力,然后八风不动,始谓净信。
‘智度论曰。’
袁中郎为明代文豪,由儒入佛,禅净皆彻悟,曾亲履极乐胜景,晤已往生之兄宗道,后造合论,尚须引经据典,以视后世师心自用者为何如耶。
‘若人心中有信清净,是人能入佛法,若无信,是人不能入,譬如牛皮未柔,不可屈折,无信人亦如是。’无信之人,刚强难化,虽语以大道,暂似发心,不旋踵又萌故态,即如生牛皮之不可折也。
‘又经中说信为手,如人有手,入宝山中,自在能取,若无手,不能取,信亦如是。’信如是重要,是以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
‘昔王仲回问无为子曰:如何念佛得无间断?’经论皆引,又证以事实。净法之要,一为求一心不乱,二为净念相继。念佛无间断,即是净念相继。世学不继,秀才复为白丁,净念不继,则心路如茅塞,不能感通。惟净念相继,非谓不务一业,乃谓运水担柴,不妨净念也。如何不妨?见无为子之答。
‘无为子曰:一信之后,更不再疑,即是不间断也。’于净法,一信而不再疑,难矣哉,必须往生得三不退而后可。若在娑婆修行,纵断见思惑,证罗汉果,犹未之信也,必俟回小向大,修菩萨道,至七地,始云不退。七地以前,其信如羽毛,随风起落不定,七地以后,破一分尘沙惑,现一分真智,即得一分真信,方能信之不疑,亦即念佛无间断矣。
‘仲回欣跃而去,未几得生,还来致谢。’来去自由,有如是者。
‘是故若人修行,未能顿悟,当深植信根,不惊不动。’悟有顿渐,渐如步楼梯,顿如乘电梯,顿闻一而知十,渐闻一而知一二。顿悟之不得,惟求渐悟,渐悟亦不得,惟须信矣。信须植根,吾人非上智,亦非下愚,信依比量与圣言量,日求其理解,解得一分,信入一分,如植树根,日深一日。自信己是极乐中人,不计此方是非得失,如是始有力,八风摇撼,不为惊动。
下举十条,以阐信义。
‘一者信金口诚言,决定当生故。’金口诚言,即是佛言,亦即是圣言量。量如权衡,丝毫不谬。净土法门,乃世尊金口无问自说,十方恒沙诸佛同声赞叹,若复不信,莫如之何矣。
‘二者信自心广大,具有如是清净功德故。’世尊尝谓,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功德,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故成佛作祖,皆是本有,有而不觉,蔽于私欲之故。如镜蒙尘,涤之以药水,镜光乃现,愚人谓光赋自药水。不信自心具有清净功德,何异此一愚人。当知虚空之在心中,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吾人距日虽遥,举目则见,以日在吾心之故也。极乐亦在吾心,但能去蔽,往生易如反掌。
‘三者信因果如形影,决定相随故。’果之随因,如影之随形,不希其果,唯希无因。因出于动,动则变,变即是果。凡夫三业无能不动者,故无不在因果范畴。涉足于海,辄动全潮,念起于心,辄动法界。念佛求往生者,念即是因,往生即是果,但求无间断,往生必如影之随形。
‘四者信此身形识,及一切世界建立,如阳焰空华,无所有故。’或谓在此方享乐足矣,何必往生西方?岂知此方一切物质,皆聚诸元素,元素散则灭矣。人身亦是四大非有,五蕴皆空。信此身心世界,如阳焰空华,不求往生西方,何乐之有?
‘五者信五浊恶世,寒热苦恼,秽相熏炙,不容一刻居住故。’娑婆八苦交煎,实为万恶之薮,必须速离。前述即秽恒净,非与此言矛盾。前约已悟者言,故心净则土净,此约未悟者言,故净秽当分。娑婆之为五浊恶世,乃众生共业所感,居留之,必同受其苦。纵以世尊之通力,足按大地,示现净土,不按还为秽土。修净之士,悟亦可见净土,然须于定中见之,出定依然秽土。以视西方依正庄严之净土,则此方实不容一刻居住。
‘六者信一切法唯心,如忆梅舌酸故。’准此而论,极乐世界亦在心中,心忆则现之,如忆青梅,则舌发酸味,以酸味本在心中故也。
‘七者信念力不可思议,如业力故。’造善恶业,必得其报。造因时,虽不计果,而果必随之,是为业力。念佛之人,念念不忘西方,其力足以往生,诚能念念不忘,纵在梦中,亦能现境,如孔子之念周公,即得梦见周公。观经观成,无论开眼合眼,皆见弥陀,此即念力不可思议。
‘八者信莲胞不可思议,如胞胎故。’往生西方,莲华化生,相好光明,如赞佛偈所云者。娑婆众生,育于胞胎,五官四肢,犹成于自然,何况莲胞,故云不可思议也。
‘九者信佛无量身,无量寿,无量光,不可思议,如蚁子身,蜉蝣岁,萤火光,同一不思议故。’出生于莲胞,一切不可思议,身大无量,小如蚁子,无量光之与萤火,无量寿之与蜉蝣,皆不可说,不可思议,必俟开悟,方能了然。
‘十者信此身决定当死故。’娑婆之人,或有安适者,然终须一死,死后流转,不往西方,不知当往何道。
‘(丙)净忏者’
忏即是忏悔,无论修学何法,不忏,必无可成之理。等觉犹忏,遑论凡夫。世法如蘧伯玉者,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亦是忏悔。吾人念佛,工夫不纯,习染又深,忏之犹恐不及,不忏岂有生西之望。不求生西,而望另有成就者,不知几许阿僧祇劫而后可。忏是除旧更新,吾人日日洗濯洒扫,方能日日新,忏悔尤须时时行之,不令欲尘染污其心,是谓净忏。
‘经云:前心起罪,如云覆空,后心灭罪,如炬破暗。’前者,在此一念之前,忽动其心,而有罪业,是如乌云之覆虚空。罪业起于心,亦当灭于心。后心即是动念之后,随生忏悔之心,不再起罪,是如千年暗室,一炬即能破之。忏之力用大矣哉。
‘又云:百年垢衣,可于一日浣令鲜净。’垢虽久矣,但肯浣之,即得鲜净。
‘是故欲除重障,当勤忏悔。’众生累劫之重障,忏则能除,如何忏之?勤而已矣。然千年暗室,百年垢衣,入炬即明,一浣即净,何需乎勤?讵知暗室,入炬固明,出炬又暗矣,垢衣浣净,置之复垢,何谓不需乎勤?不勤忏悔,解脱惟在驴年。忏义甚难领悟,若能时时忏之,自然诸想不作。
下举十条,劝勤行之,视如日常饮食。
‘一内忏,谓忏心意识不净因故。’内忏即在心意识。心即第八识,迷本性而成之者,含藏累劫善恶种子。意乃第七识,执第八识见分为我,障一切善法。识即前六识,皆是虚妄分别。心意识三者,造不净因,必得不净果。修行之道,勿令恶种生芽,要在断其缘,如何断之?既造恶业,一忏之后,永不再造也。
‘二外忏,谓忏一切色一切声一切不净法故。’众生之根身以外,即是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尘,染污义,至为不净,世人美之贪之,学佛者不贪,而六尘自至,以有耳目,必有视听也,然须不著相,如镜之照物而不著物可耳。六尘之中,法尘乃五尘所入之印象,有净有不净者,博弈妓舞之印象,为不净法,须忏之,论道之印象,为净法,不须忏也,故法尘但言不净法。
‘三事忏,谓忏十八界二十五有八万四千种种尘劳结使,障学阿僧祇劫见佛利生诸行业故。’结使者,如以绳缚结之,牵使之也。十八界、二十五有、八万四千尘劳,皆是众生之结使。众生六根合六尘,则发六识,是谓十八界,乃身之大患。欲色空三界,分为二十五界,是谓二十五有,有者有因有果,缠之不解也。八万四千种种尘劳,即是种种烦恼。众生欲求了脱轮回,必须学佛见佛,修净土者,往生即得见之,学通法者,则须三大阿僧祇劫。若悟圆顿之法,三僧祇劫,如弹指顷,然以有如是结使,障之不悟,不得见佛,甚至弘法利生诸行业,皆不顺遂,故须忏之。
‘四理忏,谓忏入道以来,所得狂解,所学经论,所闻奥义,作止任灭等病,障佛无漏智故。’此须深入经藏,始明其义。盖谓学者,自入道以来,若自许博通,即是狂解。例如不通净者,强为人说净,不通禅者,强为人说禅。所学经论,所闻奥义既多,则生作止任灭等病。作止任灭四字出圆觉经,有此等病,则不得圆觉。圆觉经义,罗汉犹不解,凡夫释之,岂非狂解,今但依祖师之注,说其梗概。吾人修净土,何须说圆觉?实以净土法门三根普被,若徒解别教菩萨行位,不知圆教六即位,如何得理一心。然吾人去此甚远,故作止任灭虽障圆觉,若约吾人程度言,唯除任病,其余三者必须行之,方有成就。作者,身口意皆作善业。止者,止一切有为法,入无为三昧。任者,任之也,圆觉得与不得,皆听任之。灭者,求清净寂灭。此四者何有病诸?以言作者,则出于勉强,背乎圆觉。圆觉即是本性,非因缘,非自然。止者,但能止妄念,不能止圆觉。任者,但知任性德,不事修德。苟无修德,何彰性德?灭者,如罗汉之趣寂灭,何能得圆觉。然圆觉如何方能得之?今惟据经说其觉义,至于圆义,等觉以上方能理解,吾人但知其病而已矣。由是观之,参禅亦是病,既病,则障佛之无漏智。佛无漏智,乃无分别、无为、无不为,此境至矣,吾不知也。诸位闻此,究得何益?以能明乎理忏也。学者通病,学愈高,而行愈低,治学则以学为贡高我慢,修佛则以佛为贡高我慢。开经偈云:‘愿解如来真实义’。吾人自省能解否?若曰能解,即是贡高我慢。六祖、阿难,亦不敢如是自许,况此末法时期,惟惧增慢,速求忏悔,庶几无咎。
‘五过去忏,谓忏无始世来,所作黑业,如今生虽不偷盗,但所求不如意,即是盗业未尽;今生虽不邪淫,但值不随意眷属,即是淫业未尽;今生虽不谤法妄语,但言出人或疑信相半,即是谤法及妄语业未尽。于一切果中,察一切因,当知前生无恶不造,一一当忏悔故。’黑业,即是恶业,吾人自无始世来,所作黑业今犹存在,何以知之,由今所受者知之。此条在示吾人,于一切果中,察一切因,则知过去无恶不作,一一皆当忏悔。
‘六未来忏,谓一切恶法,即今便止,尽未来世,永不相续故。’未来恶业,如何造作?业未消,必相续也。忏之之道,使一切恶法,至今截止,永不令其相续。
‘七现在忏,谓忏现在世所有生老病死种种苦业,种种烦恼业,举足下足业,起口动心业,一切微细不可称量业故。’现世罪业,当随时忏,众生身口意,一切动作,无不造业。地藏经谓阎浮提人,举足动念,皆造恶业。今受生老病死之苦,种种烦恼,无一不是业报,皆须忏之。
‘八刹那忏,谓一念中有九十刹那,一刹那有九百生灭,一生灭一忏故。’不如是忏,三业皆烦恼。
‘九究竟忏,谓等觉位中,有一分无明,犹如微烟,究竟洗涤故。’纵至等觉,尚有一分无明,犹如微烟,亦当忏尽。
‘十法界忏,谓法性中,无我无人,普为十方过现未来一切众生忏故。’既成佛,仍须忏悔乎?一真法界,何分人我,释迦牟尼虽已成佛,吾人皆其身中之分子,实则未完也,故须忏悔。以无边众生尚未成佛,即当为众生忏。为众生忏,亦即为自身忏。经云:‘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释迦牟尼佛为吾人忏,吾人今已学佛,且学特别法门,即是未来佛,亦当为法界众生忏悔。
悟、信、忏三节,节各十条,十条之义开之无尽,今略说已毕,愿诸同修思而行之。
「深信因果」。我早年刚刚念《观无量寿佛经》时,念到这一句就起了疑惑:三福第三条是菩萨修的,菩萨还不相信因果吗?后来念《华严经》念到「十地品」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5
净土法门是易行道,用难行道来解释,那是不合理的。往生极乐世界,善导大师的解释,都以阿弥陀佛的第十八愿为标准。传承不同,解释不同,得到的效果也不同。我们之所以学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4
人要相信命运!你命裡有多少财富,有多高的地位,一定的,否则的话你享受不了。人要懂得因果,就会规规矩矩做人,一生快快乐乐、圆圆满满。果报,最好是老年时候享,年轻时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1
现代这个社会,由于我们为科学所迷了。西方科学文明四百年,两百年前传到中国。日本人接受西方的科技文明,比我们早,他四百年。中国西方科技文明从日本传来的,二百年。这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0
现在我们这个世界,依报的环境非常不好,这大家都知道的,佛在经上讲,这个世界「五浊恶世」。我们在四十年前、五十年,我学佛四十九年,讲经讲了四十一年,我初学佛的时候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07
(990423早餐开示) 【见和同解】 新加坡净宗学会是由李木源会长领导,他非常热心于弘法利生的事业。此道场很难得,这么多人上下一条心,没有意见,这真正是希有难逢。谚语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06
前面一段讲的四个字,我们一定要记住,自性的体是「湛寂」,自性的用是「虚灵」。佛教没有传到中国来,中国儒家、道家的圣人都懂得用「虚」,高明到了极处。你要用实就错了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6
一念时间多长?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秒钟有多少个念头?有一千二百八十兆的念头。所以我们能肯定这一生当中,一念清净的时候决定有。但是第二念就迷惑。一念清净还来不及感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06
由此可知,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应当全心全力依靠净宗经论的教诲,认真努力的学习,求生净土,这才是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净土怎样能够有把握的取得?你要记住「心净则佛土净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5
一切诸佛如来,为什么没有像阿弥陀佛这样做呢?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十方诸佛刹土是佛与众生共业所现的,所以这个业非常复杂,有佛菩萨的净业,有众生的善业、恶业、无记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净土仪规里面,朝暮课诵、佛七仪规里面常讲,一心称念阿弥陀佛。一心就是菩提心,菩提心是真诚心,真诚心里头有一个念头就不真,就不是菩提心,心就不诚了。所以曾国藩,这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得为叁界雄』,「雄」是对佛的尊称,就是大英雄。英雄两个字怎么解释?一般普通人做不到的他能做到,这个人叫英雄。世间什么事情人做不到?了生死出轮迴的事情,没有人能做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现在的教育只教人做事,没有教人做人,现在的人会做事不会做人。不会做人,事做得再好,纵然享受,心不安,提心吊胆,怕出祸乱,不安、不稳,死了之后叁途受果报。人不知道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大乘教里面告诉我们,经上讲的,一弹指有多少个念头?一个念头是一个画面,宇宙怎么来的?这个画面从哪来的?念头,「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才是事实真相。理解事实真相是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很多人看到我的时候,问我怎么修养的?我就很简单,叁不管: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钱,心就清净了。要放下,什么都要放下。佛家讲得透彻,效果殊胜。我刚学佛的时候,跟章嘉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理搞清楚了,我们相信会有这种现象产生,我们不怀疑了。所以在这个世间,有人衰老得很快,有人衰老得很慢,什么原因?古人有句话说「忧能使人老」。忧虑就是烦恼,有忧虑的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我们出六道轮迴,比他们简单、比他们容易、比他们彻底。他们离开六道轮迴到哪裡去?到四圣法界声闻法界去。我们到极乐世界去了,四圣法界跟极乐世界不能比,差太远了。我们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净土教与庄严国土(1992年5月8日写于重庆慈云寺)一、净土教与净土宗净土教的阐扬源自释迦牟尼佛。根据大乘经的指示,有西方弥陀净土,东方药师佛净土、兜率弥勒净土、毗卢遮那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2
清净心这个时代修行要想成就,只有念佛求生净土,除这一条路之外,确实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得通的。念佛要念到什么时候,才真正有把握往生?要念到心清净。心清净了就是功夫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2
顺境善缘,就是善人,在这个境界里头最容易生的贪恋,你要在这里头放下贪恋,就是没有贪爱的心,没有留恋的心,你心清净,修这个功夫。逆境恶缘,遇到人都不是好人,都常常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2
这些我们平常要细心去反省,观察自己,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有没有定意,就是有没有定的意思,心清净、杂念少。中国古人有两句话,谚语里所说的,非常有道理,「知事少时烦恼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2
佛法里头,古谚语所谓的「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看到大家互相赞叹、互相合作,兴旺的气象;互相瞧不起、互相批评、互相毁谤,决定败亡。兴旺的教学,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2
1古大德教给我们,“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没有必要知道的事情,不去接触,不去打听,我们的烦恼就少;没有必要认识的人,不去攀缘,不去认识,我们的是非就少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1
第八章 净土资粮印光大师云:“净土法门,其大无外,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九界众生舍此则上无以圆成佛道,十方诸佛离此则下无以普度群萌。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
净土法门时间:2024-12-31
末法的情形越来越深重 净土法门就越来越当机末法的情形越来越深重,这净土法门就越来越当机,当机并且又能够契理。所以这是十方三世诸佛慧命所在,是所有众生得救的核心所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7
学佛的好处是看开和原谅,老法师开示。不能造业,不能造业这句话容易说,不容易做到。我们试问一问,能不能原谅一个陷害我的人,羞辱我的人,毁谤我的人?能不能?不能,不能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4
「所生之处,果报追随,相从不舍」,这几句要记住,三句。我们的一生记住这句话,天天所遇到的,是果报追随,相从不舍。果报要受,受都不放在心上,都不会引起分别执着,这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1
净土精要法句一心顶礼极乐世界接引导师阿弥陀佛!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已愿
净土法门时间:2024-12-01
梦参老和尚《占察善恶业报经》讲记念我名号(地藏名号)这个人他这个报身尽了死了,终不堕恶道八难之处。死后不会堕三恶道,也不会堕八难。还能够听闻正法习信修行,亦能随愿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18
22.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意义是什么?阿弥陀佛于往劫中,发四十八愿,度脱众生。有一愿云,若有众生闻我名号,求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阿弥陀佛誓愿度生。若众生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5
这样来打坐,身体香如玉如果你以清净心打坐,过一段时间就会闻到奇异清香,这个香气来自你的身体。这就是南怀瑾所讲的将津液转化为长生不老之液学佛打坐之道。我们打坐坐得
悟性时光时间:2024-11-15
答净土四十八问[明]莲池大师 著答四十八问序净土之教,因地于法藏,肇端于韦提,开陈于灵鹫教主之金言,流衍于匡庐大士之莲社。专一心而向往,历三界以横超,诚哉末法之要津矣!然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0
[明]莲池大师 撰普劝为人必修净土天如《净土或问》云:今禅者见修净土,鄙之为愚夫愚妇。此非鄙愚夫愚妇也,乃鄙文殊、普贤、马鸣、龙树也。其言痛切如此,犹有未信者。因为考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9
净土宗是佛教发展极有影响的,所以历代高僧都是很推崇净土宗。我们学习净土宗的佛法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潜心修行净土法门对我们是有帮助的,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净土宗的感应
学佛感应时间:2024-11-02
药师山近期发现有些修行人,因为因果业障关系,修行上无法突破,又急于上求佛道以致于身心俱疲。由于佛菩萨的慈悲心,故而以方便法协助修行人有一个身心的避风港。这就是净土法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1
善恶因果不能抵消,这是一定要懂的。那不能抵消怎么办?佛教导我们,对于善因加强,对于恶的,过去所造的,不再做了。让善的力量强大,恶的力量薄弱,将来往生的时候,力量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20
【解】因果相背,为是处,作恶业希望乐报,因果相背,为非处,犹言“无有是处”也。“无有是处”是没有这个道理。这一条,诸佛如来,法身大士没有疑惑的,“十力”这个摆在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8
大修行人指的是谁?诸佛如来、法身菩萨、阿罗汉这些人,应化到这个世间,与没有成佛时的这些众生又碰头了,有缘,都遇到了,这时候还有没有因果?有,清楚。我们在《高僧传》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7
老年人的学佛方法按照传统的说法,六十岁以上就称为老年人了。在中国佛教徒中,老年人约占百分之八十左右。因此,如何使老年人在学佛修行的生涯中,沿著正确的方向进取,得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3
净土九级教学次第论佛教事业的发展,首在教育。只有通过各种层次与不同方法的教育,佛法的真实修证才能如理付诸实践,佛教信仰的层次才能普遍提高,才会出现更多绍隆佛种、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3
第九讲 人人心中有净土但净本心使六识出六门, 于六尘中无染无杂,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所以佛言随其心净,即佛土净。唐朝六祖慧能??今天我们能在净行法师主持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1
近代江胜观味农妙煦居士金刚经讲义节要念佛一法,尤为断念方便之方便。不令他念而念佛,亦是转换一个念头。而念佛更视作观亲切,念佛则是净念,换一个清净念,以治向来染浊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02
所有同修都有一个最困惑的大问题,就是家里有蟑螂、蚂蚁、苍蝇、蚊虫,怎么办?不杀牠,牠就来扰乱你的生活;何况蟑螂、苍蝇还会带来传染病的媒介。杀牠,犯了杀戒,造了罪
向生净土时间:2024-10-01
前几天,有一个居士有个附身的,来见我,见了我之后他跪在地下告诉我,他不是狐仙,他是黄鼠狼。为什么缠在这个人身上?这个人在过去生中伤害他们家十几口。也就是黄鼠狼,
向生净土时间:2024-10-01
黄念祖:净土法门特别适合于在家人为什么在这里头特别标出十六正士做为上首(这里注解没有发挥)?这就表示净土法门特别适合于在家人,因此这个法门也就契会于当前的社会环境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10-01
1我们念佛人,心里面唯一的愿望是往生西方净土,在没有往生之前,我们这个身体还在人间,我们不能离开这个社会,不能脱离这个社会,要跟大家在一起相处。相处要以什么态度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30
「本经会中,以普贤菩萨为一切菩萨之上首」,他做一个总的代表,代表出家的,跟《华严经》上所列的完全相同。「余文殊、弥勒、贤护等出家在家菩萨,暨十方来会无量无边之诸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9
故于一切众生,不计亲疏恩怨。心量大,以平等心待人接物,恩怨平等,亲疏一样。一切众生里面,年龄跟自己父母差不多大的是长辈,像对父母一样的孝顺、尊重,年龄跟自己相差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9
1现在这个世界,由于交通便捷,距离缩短了,哪个地区有哪些善知识,几乎我们都能知道。可是这些善知识都有自己的道场,请也请不来,想请他来住世,谈何容易?2今天交通便捷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8
在这个世间,哪个人不喜欢财?可是要知道,不义之财,决定不可以取;不义之财你要是取得,你命里头的财库就有亏损,你命中的福禄就大大地打折扣了。你用偷、骗、杀生等不如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