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也是一种修行(1)
唐朝天台山国清寺隐僧拾得与寒山子是佛教史上的两位著名诗僧。拾得的身世不详,据说他年幼时被人遗弃在赤城道侧,恰巧被正在经行的丰干禅师发现,带回国清寺中,因此名为拾得。寒山子,又名贫子,经常栖身在天台山始丰县西的寒岩幽窟中,因此被称为寒山子,苏州的寒山寺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二人不仅行为怪诞、而且语言非常,非一般凡夫俗子所能领受,《古尊宿语录》中记载着他们这样的问答:
寒山问拾得:如果世间有人无端的诽谤我、欺负我、侮辱我、耻笑我、轻视我、鄙贱我、厌恶我、欺骗我,我要怎么做才好呢?
拾得回答说:你不妨忍着他、谦让他、任由他、避开他、耐烦他、尊敬他、不要理会他,再垢年,你且看他。
寒山问:还有甚诀可以躲得?
拾得回答说:我曾看过弥勒菩萨偈,你且听我念偈曰:
老拙穿衲袄,淡饭腹中饱,补破郝遮寒,万事随缘了。
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涕唾在面上,随它自干了,我也省气力,他也无烦恼。
这样波罗密,便是妙中宝。若知这消息,何愁道不了?
人弱心不弱,人贫道不贫,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办。
世人爱荣华,我不争场面;名利总成空,贪心无足厌。
金银积如山,难买无常限;古今多少人,哪个活几千。
这个逞英雄,那个做好汉,看看两发白,年年容颜变,
日月像抛梭,光阴如射箭,不久病来侵,低头暗嗟叹,
自想年少时,不把修行办,得病想回头,阎王无转限。
马上放下手,回头未为晚;也不论是非,也不把家办,
也不争人我,也不做好汉,骂着也不觉,问着如哑汉,
打着也不理,推着浑身转,也不怕人笑,也不做脸面,
几年儿女债,抛开不再见。好个争名利,转眼荒郊伴。
我看世上人,都是精扯淡。劝敬回头,单把修行干。
做个大丈夫,一刀截两段;跳出红火坑,做个清凉汉。
悟得真常理,日月为邻伴。
在这段经典睿智的对话中,寒山问得好,拾得答得妙,所以传世不衰至今让后人赞叹不已。
人生在世总会遇到些不如意,许多冤枉,许多无理横加,这时,忍辱不仅是日常生活中与他人接触时最容易遇上的考验,更是每个人修行中必经之磨炼过程。忍辱就是要忍受不管来自什么方面对自己造成的心理、心理上的种种痛苦、种种侮辱。包括不发怒、不结怨,心里没有恶意。
广钦法师是现代的一名高僧,诞生于福建省惠安县,因家境清寒,投泉州承天寺出家。他认为自己福薄,不敢接受寺院的供养,就去住山洞,一住就是十三年。回到寺里后,他还是不住寮房,要求守大殿。大殿不能安床铺,只能天天晚上在大雄宝殿打坐。
但是,他回寺里不久,大殿里功德箱的香火钱不翼而飞,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这一消息传开,举寺哗然,这自然让人们的目光不约而同地集中到了广钦和尚身上。谁都知道他每天夜间都在大殿里坐禅,如果有贼潜入,那么他不会看不见,既然他没有反应,那香火钱一定是他偷去了,这就是他不愿意住寮房,情愿守大殿的目的所在。
从此以后,人们都对他以白眼相向,他却一点不为自己辩白说自己是冤枉的,还是一心一意地念经打坐,就跟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
忍辱也是一种修行(2)
广钦和尚遭受一个多礼拜的非礼之后,当家师父和香灯师向大家揭示真相说:其实香火钱没有被盗,只是想借此考验一下老和尚究竟潜心修行到什么程度,没想到他的功夫确实不同一般。众人听了,很惭愧对老和尚的非礼,而老和尚仍然淡定如初,没有为此而欣喜。
面对他人的侮辱而不怒,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这应该是我们努力修行的方向。中国人有一种倔强的个性,这就是古书上常说的士可杀不可辱,什么都可以忍,连杀头都可以忍,唯独对侮辱不能忍,这是不能成大事的。如果先学会忍辱,能控制自己的愤怒,那还有什么不能忍的呢!
胡适曾经对别人的辱骂这样分析道:有人骂我们,自然很生气,非要和他拼命不可。要是拿我们的思维力来一分析,骂,到底是什么呢?不过是由空气传来的一种音浪,对于音浪,自然用不着生气。至于骂我的人呢?依着化学的分析,也不过是几分之几的氢气氧气等的化合物,而被骂的我呢?也是和骂我的人一样,几种元素的化合物而已。等到死后,大家都物归原所。如此,则所有詈骂,不过是一种气体的流动,两个机关打无线电而已,有什么了不得?我们在气头上的时候,也能这样转念一想,心中的怒气就会消失一大半。
忍辱还要做到无忍。忍而无所执著,做到有若无,实若虚,才算真忍。有人骂你,你若执著忍受他人责骂,仍是有所执著。若无所执著,根本不会有被骂这个念头,完全若无其事,才是真忍。
忍辱需要善忘,处世豁达、超然、大度、洒脱,别人对于我如何,我从不记在心上,凡事过后就忘了,这就高了一步。再进一步,虽然人家对我无礼,侮辱我、陷害我,我不以牙还牙,而是反思自己的不对之处,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一定是什么什么原因,由我引起来的,并完善自己,境界就又提高了一层。
对于他人的侮辱不但不生气、不报复,而且还给予他人好处,这又是一层境界。净空法师说:如果我们能在忍辱上下工夫,就容易入道。因为我们能忍辱就能感动别人,教化别人。别人的种种无理取闹,是愚痴的人所为,我要怜悯他,以自己的人格道德使别人受到感化和超脱,那么你的福德就会增加一分。
一个人的福德,就是在践行爱与慈悲的过程中逐渐累积而得的。修忍辱有利于持戒,有利于得定,有利于开发智慧。《佛遗教经》说: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欲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
此外,忍辱能解除烦恼,利于修清净心;忍辱有利于广结善缘,有利于处理人际关系;忍辱能得相好庄严,成就自利。
按:憨山大师是末学最为敬仰的大师之一,他的这番开示全面总结了修行的核心内容,信息量很大,不可不细心读取。图为在广东南华寺的憨山大师几百年不坏之肉身。末学对原来的文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1
面对佛陀,我们就能得到很多修行启示从佛陀盘腿端坐在莲花坐台上,右手结降魔印置于右小腿,左手托钵于腹前,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示。我们先来看看,佛陀为什么左手托钵。佛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5-01-28
从前,有位幻术师非常精通幻术,他有一位朋友是出家师父,俩人非常要好。有一天俩人像平时一样坐在幻术师家里边喝茶边聊天。闲聊中,出家师父对幻术师说:“我想看看你的幻
佛教知识时间:2025-01-28
文:梦参长老持诵地藏菩萨、恭敬地藏菩萨,这位菩萨能够让你持戒坚固,就像妙高山那样子,“精进难坏,如金刚宝,安忍不动,犹如大地。”说到精进难坏,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佛答时间:2025-01-27
在修行当中,应该身体力行能够有成就的人,他是身行这个理想,而不是口说这些大言、大语。讲出来给我们听啊,是在指导我们,希望我们能够照着这样来实践。现在正行完成了,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6
真实人生三要素真实人生的三项要素为:信心的定位基础、疑情的生命动力、智慧诞生的人生真谛。生命教育不是知识教育,是人类生命中的真实面,用知识的模式是无法追求的,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5
为什么我修行总是不得要领?色身上的变化,初学过程中有八种变化,是每一个修行禅定的人都会经历的。──────────────────当我们用功到一个足够的进度时,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5
这是真正消灭战争的法门也是消灾延寿的法门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明天(一九七六年四月十二日)举行一个西方人所不了解的法门——放生。因为西方人没有见过放生的仪式,所以不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5
真正修行人远离名利不为名利动摇其心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参禅的人,参到火候的时候,绝对不发脾气,不与人争论,到了无诤三昧的境界。也不求名,也不求利,看富贵成为花间的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4
修行之道无奇除开用心方法之外,其他皆是媒介。有些人是需要媒介作依靠的,但是媒介毕竟不是标的,是故不能执着不放!修行之道无奇!唯在追求生命中止于至善的境界途中,取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3
依报随着正报转,如果有十朵花,那就只会吸引十只蝴蝶,如果有一千朵花,可能就会吸引一万只蝴蝶,花多蝴蝶多。同样的道理,好心和福报能够感召美好的环境。厚德才能载物,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许多人都喜欢问这样一个问题:我怎样做才能让我的人生顺利,让生意顺利,让孩子顺利? 其实,拥有顺利的人生,只要八个字就可以了。按照这八个字去做,你的生命就一定顺利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1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佛说阿弥陀经》提到:“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佛。”这一位阿弥陀佛,是十方三世一切佛之中的最第一,所以才说:“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1
体方法师《杂阿含经选集讲记》精彩片断撷英(一)修行把握关键,先明白因果的必然性!今天要学法,要求法,你自己先具备什么条件?你发了什么样的心?你付出真正多少的努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8
这样诵经,能开智慧!凡是佛教徒都知道诵经,大部分的佛教徒都会诵一些经典。 可是没有几个佛教徒懂诵经的窍诀,他们认为诵经就是照本宣科就可以了。 其实诵经并非如此简单
为人处世时间:2025-01-17
第六条原则:慈心不杀,吃素念佛念佛之人,当吃长素。如或不能,当持六斋,或十斋。由渐减以至永断,方为合理。虽未断荤,宜买现肉,勿在家中杀生。以家中常愿吉祥,若日日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6
我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关于心地法门。一个老妪住在深山之中,每天念六字真言咒。将嗡、嘛、呢、叭、咪、吽念成了嗡、嘛、呢、叭、咪、牛。周围的山变得殊胜,有神气。一位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0
惟贤法师答:法门很多,但是走的路是相同,目标是相同,佛教在唯识学来说,分为五位: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这五位啊,各宗各派都是贯通的。资粮位就是广集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尊贵的阿秋喇嘛(龙朵加参尊者)01阿秋喇嘛珍贵开示修行者会逐渐生起三种障碍解脱的过失:首先,会将所学习到的知识当做自己谴责他人的资本,反而将信仰用来增加了自己伺察
文殊花开时间:2025-01-01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提倡知足,知足者常乐。知足的意思,就是说我们要珍惜已经拥有的一切我们就会有快乐。如果对已经拥有的不知道珍惜,不知道满足,我们的心总是在一种渴求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8
黄念祖老居士谈怎样忍辱 人生总不免有许多不如意的事情,有许多冤枉,有许多无理横加,种种的这些事情。但我们要怎样忍辱呢?第一种叫“力忍”,要用力量才能忍。也就是说
悟性时光时间:2024-12-24
修行既要有好的大环境作保证,如安定的社会和清净的道场,也要有好的小环境作保证,小环境就是我们自身。在修行的时候,我们自身要做好五件事情,即所谓的调五事饮食上要不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3
人生除了生活以外,没有第二件事。穿衣、吃饭、人来客往、工作上班,乃至起心动念都是生活的表现。处在迷惑的状态下,生活就是烦恼,而在生活中转烦恼为菩提,就是生活禅。工作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3
六交报之“思报”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六者思报,招引恶果。此思业交,则临终时,先见恶风吹坏国土,亡者神识被吹上空,旋落乘风,坠无间狱。”“六者思报,招引恶果”:第
宣化上人时间:2024-12-23
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 - 因缘与一厢情愿近年来,宗教对国内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生活、工作中常有人谈起应以「因缘观」面对周遭的一切,或以「因缘观」解释个人的想法或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1
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 - 觉察自己的偏执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觉察自己的偏执人生在世,总有许多烦恼。佛法的根本精神就是要教人断除烦恼,怎么做呢?方法很多。当我们追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0
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 - 请说忍辱一个人会用什么样的心态,面对自己所处的环境?这就要看他「忍辱」的工夫做得够不够。听说在监牢里一关十几二十年的囚犯,很多是带着满腔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0
第一篇 起心动念皆修行 - 何谓菩萨行?要了解什么是「菩萨行」,就得先弄清楚什么是「菩萨」?我们看到经典的记载,菩萨没有一定的身分;释迦牟尼佛成道之前,曾为出家比丘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0
我们此生幸运得到暇满具德的人身,对于细微的取舍道理能把握的到,所以有闲暇与机会去行持。其他生命如畜生等,虽然各自具备了一些特点,但是却没有机会行持细微的取舍。因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20
第二篇 十字街头好参禅 - 慈悲的智慧有许多人跟我谈到,他们旅行到贫穷国家时,经常看见满街的乞丐和游童,虽然心中悲悯,却又为了自己的爱莫能助而备感煎熬。总不能从此闭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9
当谈到“修心”、“调伏自心”时,很多人会带有误解,认为“修持”代表就是放弃俗务、逃避、或“所有事情通通都不用做了”。另外的误解,则是认为修行是在“压抑痛苦”,当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19
所以你看过去祖师们说,「你只要听到一句法,就要付诸实修」。很多人觉得修行就是一种舒舒服服的、身心暖暖的、懒懒的、松松的,好像修行是这样;有些人在城市中工作很繁忙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18
人生最美的心境一位老先生怀抱我家门前清洁,别人家门前也该干净的心念,每天都去打扫街道。他以实际的行动来爱乡里、爱别人。二、三十年来,不管是刮风、下雨,从未曾间断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辑四 至爱篇人生有爱无憾事罹患癌症的慈诚队队员,在队友的细心照顾下,生理与心理上都获得了一股温馨的暖流。人与人之间,若能彼此扶持、相互关怀,社会便能呈现一片祥和!慈济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无论今生我们以何种方式与佛法结缘,归根结底都会是一种福报的延续和显现。一份2500年经历无数风雨洗礼的真知灼见留存至今,点滴的教化与谆谆教导,并非是为了像其它的历史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0
黄念祖:忍辱一共有六个层次你到哪一层了?黄念祖 “忍辱”有六个层次,即力忍、忘忍、反忍、觀忍、喜忍、慈忍。我们学佛后知道六度波罗蜜中有一度叫“忍辱”,修忍辱是菩
为人处世时间:2024-12-09
黄念祖:忍辱的六个层次,你到哪一层了?“忍辱”有六个层次,即力忍、忘忍、反忍、觀忍、喜忍、慈忍。我们学佛后知道六度波罗蜜中有一度叫“忍辱”,修忍辱是菩萨成佛必经
为人处世时间:2024-12-09
五、佛教对欲望的态度佛教对欲望所持的态度是什么呢?同样是遵循中道法门。佛陀不主张偏离中道的禁欲。他通过六年苦行,体会到一味禁欲对修道并无意义。盲目的自苦,既没有理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8
一、什么是欲?欲就是人类的欲望希求,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精神上的希求;二是物质上的希求。前者属于心理欲望,后者属于生理欲望。人类的欲望无穷无尽,所以,经典中将我们这个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8
达真堪布:苦修不是痛苦的修行有些学佛的人,没有一个完整的修持方法,没有一个正确的目标与方向。今天学这个,明天修那个,什么都没有精通,都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脑子
谈佛说禅悟人生时间:2024-12-08
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然则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复次净心之要。亦无
净土法门时间:2024-12-03
达真堪布:精进是一种迫切,而不是一种勉强 有的人逃避心特别强,一讲轮回过患,地狱、饿鬼、傍生有如何如何痛苦,就不愿意听,这都是逃避心啊!执着,患得患失!你把轮回
谈佛说禅悟人生时间:2024-12-01
佛过去就和我们一样,都是造恶业的。不动如来,宝生如来,阿弥陀佛,不空成就如来,过去都是破重戒要堕落地狱的,但是碰到了中间「毗卢遮那佛」的慈悲,引导他们去大忏悔,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30
《堪布阿琼仁波切密传》堪布阿琼仁波切 著丹增嘉措活佛 译大堪布阿格旺波,又称堪布阿琼,生于公元1878年。乃圣地大班智达贝玛米札和雪域智者之王遍知者龙钦饶降巴的再显化
文殊花开时间:2024-11-27
每天诵一遍净行品这就是修行如果念净行品,你一天上厕所也好、吃饭也好,一举心一动念,把文殊师利菩萨教导的“善用其心”用上,你就入法界了。看着很难,这是你能做得到的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11-27
有一个县太爷,为了教化民心,计划重建县城当中两座比邻的寺庙。公示一经张贴,前来竞标的队伍十分踊跃。经过层层的筛选,最后由两组人马雀屛中选:一组为工匠,另外一组则为和尚
禅宗公案时间:2024-11-26
忍辱是最妙的法门。不要觉得比黄连还要苦,要觉得比甘露还要甜,这样,才有受用。宣化上人慈悲开示:菩萨怎样能得到圆满的羼提波罗蜜?羼提译为忍辱。忍字是心上一把刀,这
宣化上人时间:2024-11-20
梦参长老,当代高僧,出生于1915年,现在五台山真容寺静修。1931年在北京出家,法名“觉醒”,他认为自己没有觉也没有醒,再加上是作梦因缘出家,遂自己取名为“梦参”。梦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20
要如何修行?有几个重要的观点是我们应当要先认识的。一般来说,我们所谓的修行都是礼忏、念经、念佛,或者上早、晚课。其实这样的修行是不够的,我们往往忽略了现前的境界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20
《地藏菩萨本愿经》梦参老和尚 讲解【 为下贱人,又复短命。寿年十三,更落恶道。汝有何计,令吾脱免? 】我原来是这个家的主人,但是现在生下来变成这家仆人的孩子,寿命又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