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看

香港佛诞暨节日文化析

入门知识 2023-08-03

我国著名辞赋家、文化学者高志其撰写的《香港佛诞暨节日文化析》,说理明白、清晰。该文从什么是节,节的本性是什么?什么是节日?节日的本性是什么?什么是文化?文化的本性是什么?什么是宗教?宗教的本性是什么?层层解析,层层递进,阐述了文化的定义,以及从宗教文化到节日文化的原理和精义。该文精辟入里地分析了佛教、宗教、文化、科学、政治与技术、艺术、哲学、佛学的七大文化关系,以及七大文化各自对时空的包容度。

最后指出佛教在宗教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为什么要设立佛诞节、设立佛诞节的现实意义与世界作用。《香港佛诞暨节日文化析》既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又富有深入的哲理与超哲理的思想境界,读来令人兴味盎然,明白了平素许多迷惑与疑惑的问题,明白了事物的联系与关系,外延与内涵,性质与本质,一事物的运动形式与规律和多事物之间的运动形式与规律。现发表如下,以飨广大读者。

前 言

每年四月初八为释迦牟尼佛圣诞日。欣闻香港佛诞公众假期已成立十周年,深思之际,实觉意义重大而不可胜言。联想到世界节日文化与我国节日文化之种种现状,遂作《香港佛诞暨节日文化析》一文。盖为今日世界格局之形成,实为文化软实力之间的竞争与影响。它决定了一个国家以及一个盟约组织的内政.外交.军事与解决冲突纠纷的手段和途径,从而影响整个世界的发展与走向。同时对文化软实力的把握与弘扬,也关系到我国文化的伟大复兴与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

正如最近美国国会的研究报告称:“中国的软实力包括文化的影响力远未达到令美失眠的水平,还停留在非常狭小的基础上。”为此本文从文化及文化的佳日-----节日出发对中国文化软实力中尚未挖掘的重大因素做了种种分析与建议,从而更好的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建设而服务。

正 文

人类的一切节日,古今中外的一切节日都蕴含着童话、神话、历史事件、故事及文化的内涵。它是一种文化的昭示,文化的传播;它或是世界的文化节日、或是国家与民族的文化节日;它或是宗教的文化节日、或是传统的文化节日、或是科学与政治的文化节日。

一、何谓节?节的本性是指什么?

纵观词典、辞海对节的意思讲的很清楚。在物质世界中事物的两节交汇谓之节,如竹节、骨节、枝节、关节、环节;自然气候的节令如:时节、季节、年节、节气,以及由此而衍生出从物质到精神的各个方面如:节奏、节制、节约、节俭、节度、法度、符节、礼节、志节、名节、气节、大节、等等。节是界线之义。但恪守节不是为了分别,而是为了与客观环境、自然环境达到相为和合的作用。亦如恪守气节、节义,不是为了限制束缚,而是为了与精神大义的和合,它超越了表面的与环境和合、社会和合、自然和合。而由物质向精神和合的升华。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耕民族,农耕民族首重节气,所谓节气:即两个时令交汇谓之节气。从小寒起太阳黄经每增加30%便是另一个节气,计有:小寒、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十二节气,连同每一节气中的十二个中分。总称为二十四节气。如《史记?太史公自序》云:“夫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各有教令”。实际上不仅农耕活动与节气息息相关,人的生命生活也与节气息息相关,如:天气冷暖,必须适时增减衣服。秋冬进补,春夏清淡。凡衣食住行、饮食起居皆随时令节气的变化,相应而动,相应而和。由此可见,节气对人的物质生命而言是极其重要的。

总之,节与节气就是两力相交,阴阳相交,前后相交,新旧相交,上下相交,过去与未来相交,并在相交的临界点上相以和,这也是节日的最初来源。但仅仅是时令节气的节,还不足以构成节日。构成节日还必须与人的本性及本性的要求,文化的本性及本性的发展结合起来。

二、何谓节日?节日的本性是什么?

节日的本性是由人的本性和文化的本性所组成。什么是人的本性?人的本性是渴望命运的改变,平等和合的参与社会的良性律动与创造,并且与自然天地、宇宙时空相和合,所谓天地人和、天地物和、天地神和,这是人的本性及人类的文化本性。于是节日又形成了习俗的佳日,宗教的佳日。这二者又重新激发了人的内在向上的本性,俾使人的精神道德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所以,节日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需要而组成:一、时令节气的节日是物质生命的需要,是农耕播种的需要,是日常生活的需要。二、宗教信仰的节日是精神生命的需要,是追朔生命的来源与永恒存在的需要。三、传统文化的节日是追思先人,感恩列祖列宗的需要,是继承文化传统、汇集家族亲情与社会凝聚力的需要。

一切节日或予以人想像、希望和憧憬,洋溢着喜气与幸福感。或令人回顾过去,缅怀前人功德、圣贤精神,继往而开来。

总之,每一个人在跨越节日界限之前,都有一种对前景的瞻望、企盼、祈祷或祝福,祝愿未来更美好,无论是个人、家庭,还是整个人类。

同时,青年男女心理、生理阴阳二气的交汇也可谓之节。青年男女的奇遇、邂逅、再相逢、定情、结婚纪念日,这是每个人的个人节日、心灵节日。而演变为公共节日的就有中国的七夕节,西方的情人节。这不仅是男女情感和合的单纯需要,也是物质与精神生命交汇的需要,延绵子孙不绝的需要。

而由男女之爱必然泛爱天下。实际上,一切节日的设立,俱皆超越了狭隘的男女两性的情感,而达到了与社会和合、与自然和合,如: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国际残疾人日”、“国际艾滋病日”、“国际禁毒日”;关注生态环境的“世界地球日”、“世界环保日”等等。

这样从个我到大我,从物质到精神就必然引申到对精神生命的追求。对人的精神生命而言,上下两种精神交汇谓之节。如:“圣诞节”是三四维时空与多维时空两种精神交汇之节。如:“佛诞节”是相对时空与绝对时空两种精神交汇之节。

一般而言,精神的节日大多都是宗教节日,因为是与宇宙时空的和合、与生命生死的和合,而这也是宗教节日的真正来源。从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印度教的节日体系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事实。即令是作为美国、加拿大两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感恩节,也是与宗教有关,而洋溢着浓郁的宗教精神与色彩。

宗教节日是由天时地利人和、而至天时地利神和、天时地利佛和,是与宇宙时空维度相谐一致的。但它也会改变物质世界、自然世界。千百万人的共同气场、磁场、心愿,足以摄受宇宙时空的能量,呼应宇宙时空的精神而感天动地。因此,宗教节日大多是好天气,抑或由坏天气转化为好天气。如:开光、法会、诵经等等。而对个人的悼亡、忌日、伤思、骨灰播撒,也会使得天气发生变化。犹唐诗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在刘少奇先生的骨灰撒向大海时,忽然阴云四合,细雨飘零,海天皆悲。我母去世之冬日,从一七、二七、三七......直至七七,凡每临七,但见鹅毛大雪,一片白茫茫。

节日之谓,实由两力相交而产生第三种力。节日的来临总是给人予希望与遐想。因此,节日的本性是人类及每一个人渴望命运改变,参与和合,共同律动,一起创造,不管是现实的来临,还是期待的向往。

三、何谓文化?文化的本性是什么?

文化是大地、是母亲、是基础,一切科学都诞生于文化之中,自然科学产生了技术、工程,社会科学产生了政治、经济。哲学则是一切科学的终结与概括,并指导科学的发展方向,揭示科学的运行规律。因此文化是母亲,哲学是父亲。哲学是文化的原理与精义,也是文化的核心。当每一种文化产生时,这一文化的哲学也达到了应有的高度。随着这一文化的发展,哲学也相应地随之发展。那么文化的源泉又是来自于哪里呢? 确切的说,文化的源泉是宗教,宗教是一切文化的来源。我们到欧洲访问会对那里绚丽多彩的建筑、雕像、音乐、绘画等艺术叹为观止。但如果抽掉了基督教文化的精神、理念,那么所有的这一切就只剩下一堆空洞的外壳,只是物质的堆砌而已。所以美国对文化的两次定义是非常精确的,是值得我们深思的。第一次定义为“白人——盎格鲁 .萨克逊——新教”。这是物质与精神兼而有之的定义。第二次定义则为“新教——天主教——犹太教”,这说明美国对文化的定义已经由物质、精神兼而有之的层面转向了纯精神的层面,而这也是一个根本性的层面。如果按照美国对文化的定义,那么中国文化的定义应是儒学、道学与佛学。

而儒、道、佛又分别意味着什么呢?那就是与社会的和合、自然的和合、时空的和合。这三者的关系是拾阶而上,登堂入室,然后去轻扣真理圣殿的辉煌之门。

根据儒、道、佛的定义,我们的节日文化更应该深刻的去体现文化的原理与精义,体现文化的源泉,而不能只停留在浅显的苍白层面与外在的表现形式上。

由此可见,在宗教文化、传统文化与风俗文化、科学文化、政治与技术文化乃至哲学文化中,宗教文化是最重要的。

四、何谓宗教?宗教的本性是什么?

宗教信仰是人的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赋予生命于意义,引导生命寻找与回归真理的本体与本源。它在规范人类思想行为的同时,能够帮助人度过最艰难的人生时期。青年***也曾倡导:宗教的实干精神与哲学的理性精神相为结合。

的确,宗教不仅提高人的道德伦理水准,而且还培养人的大我、无我和本我精神。因为一切宗教都是在通往真理之路上,并试图生活在真理之中。而融化在真理之中就无我,无我所,无我见,亦无人众寿者见了。

实际上文化、科学、哲学所要表达的也都是通往真理之路,通往真理的本源之路。只不过它们都不如宗教来的更直接,因为宗教是以心来进入真理的。文化只是一种泛称。从人类文化而言,它是各个民族、国家文化的总称。从具体的文化而言,它是指某种文化,包括宗教、科学、技术、政治、哲学的普及与氛围,是普遍认同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并形成社会群体的风俗习惯。科学是以物质研究来进入真理的,哲学是以理性思维来进入真理的。而政治只是一种社会结构,技术只是一种物质方法,它们只能体现真理,而不能进入真理。

那么到了真理本源,融化于真理本源之后,还有我吗?还有我身、我见、我所吗?犹如身体中的一个细胞,群峰中的一杯土,大海中的一滴水,宇宙星河中的一颗星辰,时空大光明中的一片光,而这就是回归了本源的本我,并随着整体的律动而一起律动,那就是拯救众生,拯救生命。

的确,各种宗教都属于真善美的范畴,各种宗教在真善美的范畴中是平等的,但各种宗教对智慧和真理的占有却是不平等的。在各种宗教中惟有佛教对智慧与真理的占有度是最高的。我们将在下面论述。

五、关于节日文化的分析。

节日文化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宗教节日:

西方的圣诞节、复活节、升天节。伊斯兰教的把斋节、开斋节、宰牲节、圣纪节、古尔邦节、升宵日、阿舒拉日、白拉特夜等。印度的昆梅拉节、湿婆神节、拉玛节、保护节、十胜节、点灯节、佛诞节、罗其密(财神)节、哈努曼(神猴诞辰节)、象头神节等。(值得指出,伊斯兰的节日大部分都是宗教节日。印度亦然。同时,印度也设立了佛诞节,但它却默默无闻,湮没在印度教的大量节日之中,因为它不是印度的主节。就象中国大陆也在形式上过圣诞节一样。)

(二)传统文化节日:

中国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夏至节、七夕乞巧节、盂兰盆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腊八节、送灶节,元代之前还有春秋社祭;以西元命名的节日元旦。西方的感恩节(北美)、万圣节、鬼节、愚人节、情人节、酒神节、狂欢节(巴西)、啤酒节(德国)、仲夏节(北欧)、南瓜节(北美)、枫糖节(加拿大)、节日礼。印度的霍利节(洒红节)、比忽节、拜蛇节。日本的新尝节、樱花节、桃花节(女孩节)、筷子节、泰国的宋干节、水灯节等等。

(三)科学文化节日:

在中国有:全国科技周(五月第三周)、全国科普日(九月第三周)、科学与和平周(十一月第一周)。世界著名科学家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以及各类科学家的诞辰日,重大科学发明与事件日等等。

(四)政治文化节日(包括政府设立的节日):

中国的国庆节、三八妇女节、植树节、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国际儿童节、建军节、教师节。美国的母亲节、父亲节、劳动节、退伍军人节(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华盛顿总统诞辰日、马丁路德金诞辰日。印度的甘地生卒纪念日、泰戈尔生卒纪念日。日本的植树节、文化节、体育节、成人节、敬老节。北朝鲜的太阳节(金日成诞辰)。

还有世界各国的国庆节与独立日,各国国王与女王的诞辰日,以及世界性的各种纪念日,如:世界消费者权益日、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住房日、世界粮食日、世界卫生日、国际红十字日、国际护士节等等。

这里有许多节日都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节日,比如:某个历史事件或某个名人的诞辰、忌日等,它们不具备构成节日的诸多要素,而是由各国政府的行政规定,再加上一些庆典、仪式,而勉强冠以节日之名,目的是为了提请公众关注某一历史事件与社会问题。

关于政治文化节日,我们可以举例***时代,尤其是在***期间,每年12月26日是***的诞辰,虽然也举行一些庆祝活动,但始终不能成规模、长时间的开展。那时,凡“最高指示”发表之日,群众锣鼓喧天,上街游行,但一瞬之间,便作鸟兽散,再无印象,因为没有生命的意义在其中。北朝鲜金日成的诞辰,被称为“太阳节”,但也只是限于国内政府举行的庆祝活动。这就是政治文化节日的局限性和时效性。

纵观历史,历代帝王都不敢创造节日,而只是在传统节日上与民同乐而已。

目前中国最大的节日,最热烈、隆重的节日是春节,但春节是属于传统文化的节日,它与宗教文化的节日不是处于同一个层面,同一个级别。因此,在弘扬民族文化、宣传国家影响力上,它们的作用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一个国家或民族的节日能够维系凝聚社会、国民感情,能够走向世界并发挥重要影响与作用的节日,唯有属于宗教文化的节日。如:西方的圣诞节、复活节,伊斯兰的开斋节、大古尔邦节等。

而在中国历史上,从唐宋而至元明清皆有宗教节日,如上元节、观音节、浴佛节等,以及种种与佛有关的日子。比如隋文帝向天下派送、安奉佛舍利时百姓遍野、站满山岗欢呼的动人情景,历代唐朝皇帝迎请佛舍利时万人空巷、倾城出动的盛大场面。乃至于2002年佛指舍利赴台湾,数百万人莅会、头额礼地的隆重庆典。以及2007年本焕大师百岁诞辰,全国之士四面八方奔赴鹏城,每天数万人云集弘法寺的壮观景象,这样的盛况足以与西方的圣诞节相媲美。

今天我们应该更好的继承这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香港佛诞节公众假期已经在此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唯有这样中华文化才可以和西方文化、伊斯兰文化并立于世。实际的情况是,如果我们不弘扬我们的宗教文化节日,那势必让其他的宗教文化节日渗透进来。

六、佛诞节的意义和作用:佛祖面前人人平等,真正落实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建设。

释迦牟尼佛的诞生带来了佛法的传播与普及,佛法的临世,结束了二元对立,开创了一元平等境界与理想的追求。正如西方人说:“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而我们更可以说:“佛祖面前人人平等”。因为这是人人皆可成佛,一切生命皆可成佛的彻底根本究竟的绝对平等,而不是其它宗教的“使徒还是使徒,上帝还是上帝”的相对平等。而在世界的三大宗教中,佛教的诞生要远比基督教、伊斯兰教早五百年及千年以上,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中华民族是一个高智商的民族,中国的往圣先贤是一个绝顶聪明的群体,他们远超各个历史时期人类贤哲的智慧。那么,为什么他们要接受佛教,能够接受佛教?为什么佛教诞生于古印度?而能在今天的中国大地上开花结果?这是因为佛教的内在真理和可实证的境界是完全符合中国本源文化的原理与精义,并且进一步的深化与升华了中国的本源文化。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有容乃大的国度,她可以包容一切宗教文化,而不发生宗教冲突与战争。这就为极富真理性的佛教完全融入中国本源文化提供了极好的土壤与平台,并在本源文化的基础上完成了本土化的过程。

实际上,在中国历史上不仅有四大发明,还有三大奇迹:一、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皆有文化断裂,惟独中华文明没有断裂,一脉相传而百代赓续。二、在中国历史上,宗教越争越融和。西方有宗教战争,伊斯兰以武力征服世界,惟独中国没有宗教战争。三、民族越大越团结。中华儒、道、佛文化倡导礼仪、仁爱、平等、和合。它不以征服,而以信服;不以同化,而以融和,使众多的民族在保留文化特点与生活方式的基础上,融入中华民族而共存共荣。

这是整个世界所没有的现象,因为中华文化是和合文化,其文化的核心也是和合哲学。同时,中华文化是多维时空与超时空的文化,其文化的核心也是多维时空与超时空的哲学。所以,中国会成为世界的中心,盖为不争而争、无为而为,而皆由文化的这一软实力所决定的。

值得指出,四大发明是属于物质领域,而三大奇迹却是属于精神。

在撰写本文之际,我偶然翻阅了2008年3月15日所写的思想日记,那天恰恰是写的“七大文化关系”,及“对七大文化包容关系的分析”,七大文化关系不仅在于它产生的序化,而更重要的是在于它们的包容度,在时间与空间两方面的包容。现摘录于下,独立成章,以为读者披阅。

七、文化的包容性决定时间与空间

(一)、七大文化关系

佛教,宗教,文化,科学,政治及技术、艺术,哲学,佛学,堪称为七大关系。

佛教作为宗教的宗教,哲学的哲学即是融合了真理,代表了真理,所以佛教真理和佛学真理占据了七大关系的两端,而又贯穿于七大关系所有的环节与领域。

这七种文化在人类社会的基础、中层和高层的升华上,它们各自的和合包容度是不一样的,它们依次从无限到有限,从绝对到相对,也即从和合到对立,环环相扣,环环相套。反过来,也达到重重无尽、圆融无碍的华严境界,回到了从有限到无限,从相对到绝对。

(二)、对七大文化包容关系的分析

政治文化是分别的、对立的,缺少兼容的。技术文化亦是如此。电脑、克隆、纳米在不断的发展,一代又一代的更新发展。实际证明,空间的兼容、包容的少,其时间的寿命也就相应的短暂。

而作为政治、技术之母的科学文化,其包容度大,其寿命也就长远。

民族文化、人类文化的包容度更大,其寿命也就更为长久。

宗教文化其包容度更为宏大,其寿命也就更为的久远。

而宗教的宗教——在思想理论与智慧真理中包容了其它一切宗教的佛教,它的寿命是亘古恒永、不生不灭。它尊重其它的宗教,承认其它的宗教,但承认它们只是相对的真理,宇宙时空的局部真理,三、四维时空及多维时空间的真理。它的包容是无限的,故其寿命也是无限的。

佛教,宗教,文化,科学、政治与技术、艺术,哲学,佛学,我们可以依次列为:祖文化、母文化、儿文化、孙文化,父文化、祖文化,这七大文化的寿命是从时间上来讲,而每一种文化的包容度则是从空间上来讲,但实际上时空二者是融合的。

时间越长,包容度就越大;时间越短,包容度就越小;时间无限,包容度也无限。反过来说,包容度越小,时间就越短;包容度越大,时间就越长;包容度无限,时间也无限。

每一种文化与其它的文化关系,都是相互含摄与连系的,比如:科学政治、科学文化、科学宗教、科学哲学;哲学政治、哲学科学、哲学文化、哲学宗教;宗教文化、民族或人类文化、科学文化、哲学文化。这是三个不同的层面,但却彼此交融,彼此包含。因为事物是普遍地联系与发展的,从外到外,从外到内,从内到内,从内到外。

这就形成了一种大和合与大包容,而其中每一种文化的和合与包容度,则根据不同层面的文化而大小各自不同。

这是融合了一切文化宗教的大包容文化、大包容宗教,也是一切文化、宗教的源泉,因为,它超越了一切宇宙与时空,反过来又包容了时空、宇宙、世界、国家与民族。

它把各种文化视为地面时空上各种不同的区域形态,它把各种宗教视为宇宙时空中各个不同的时空世界。——而这就是佛教。

亦由此可见,今天我们提出的和谐社会、和谐世界是源于中国佛教的和合文化,和合一词在《大般涅磐经》中出现了数十次之多,而释迦牟尼佛的出家弟子又称法师。尽管历史上出现过误传、讹译,但中国古人最终还是定名为:“和上”“法师”一义。我以为这是极其恰当而准确的。法师之谓,即为崇尚和合,崇尚一切的和合,崇尚无上的和合,崇尚一切生命与精神的无上和合与包容。

八、佛教哲学的本性是什么?关于佛教哲学中的唯心唯物问题

我们谈到了佛教文化,那么,必然要涉及这一文化的核心——佛教哲学。

那么佛教哲学的本性是什么?它是怎样处理唯心与唯物的关系就至关重要了。因为,这决定了它的包容度与它的时空性,以及我们为什么要设立“佛诞节”。

佛教哲学实际上是超哲学,因为它是可以实证的哲学;佛教哲学实际上是超超哲学,因为它代表的是真理;佛教哲学实际上是超超超哲学,因为它已经无所谓真理与非真理的划分;因为它就是绝对境界,是超越了相对与绝对对立的绝对境界,是超越了一切分别的不可思议境界,是无以名之而姑以名之的——那个绝对存在。所以,无所谓:彼与此,是与非,善与恶,大与小,多与少,生与灭,物与心,因为它超越了一切分别与对立,超越了一切语言与意识。

现代社会的科学与政治已经非常清楚的证明了这一点。近十多年来,中国政府公开报道了十一世班禅与十七世大宝法王的转世灵童,并通过了严格的科学测试与传统的金瓶掣签。而欧美科学家在进行心理治疗的催眠术中,也普遍发现了生命转世轮回的科学事实,从而,确认了精神的恒远存在及时空轮回的科学真理,确立了六道众生无数劫来互为父母兄弟姐妹的事实,找到了六道众生普皆平等的科学依据。现代物理学关于宇宙大爆炸的理论与事实,也证明了佛教关于世界宇宙不断的“成、住、坏、空”往复循环的无可辩驳的真理。

在众多的科学领域:宇宙物理学、心理学、微生物学、细菌学等,从宏观到微观都莫不生动的证明了佛教的真理性。为什么一个宗教有如此大的真理力量?而究其原因却十分简单,因为,佛教所探求与实证的是事物的本质、本性;生命的本质、本性;宇宙时空的本质、本性;而本质、本性就包括了唯心与唯物。

物质是真实的存在,从物质角度出发的唯物也是真实存在。而精神也是真实的存在,从精神的角度出发的唯心也是真实的存在。但在物质与精神的分别对立中,它们却都是局部的真实、局部的存在、局部的真理。实际上,物质的作用与精神的反作用是同时存在的,是相互作用的,是一体两面的。是物质中有精神,精神中有物质。现代物理学对原子、中子、粒子、微子的本质、本性及运动形式与规律的研究莫不证明了这一点。

生命、人、社会、自然、宇宙时空就是由物质与精神共同组成的。物质与精神是一体的,而不是分别对立的,佛教的真理性实际上早就结束了人类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唯心与唯物的哲学流派的斗争,只不过现在才开始为现代科学所证明而已。

因此,佛教是超验的宗教,是包含物质与精神的大科学,是可以实证的哲学,是超越了唯心与唯物对立的真理。而这已是无数的个人与现代科学整体的发展普皆证明的事实。

因此,公开的设立“佛诞节”在知识、科学、哲学与思想理论上,以及人们的心理上已经是没有什么障碍了。今天我们应该看到一个属于真理的新世纪的开始,一个属于真理的新时代的开始,一个属于真理的新的历史时期的开始。

九、欧美宗教节日对“佛诞节”的启示

从欧美的宗教节日中,我们可以获得有益的启示,复活节是他们的一个重要的节日,这个节日从耶稣受难日开始,三天后复活,四十天后升天,前后长达四十多天,形成了耶稣受难日、复活节、升天节的系列节日。从而把节日的气氛与期望值不断的推向高潮。完成了一个圆满的过程和心路的历程,使人的精神得到了洗礼和升华。

从伊斯兰教的斋月到开斋节,亦前后首尾相连,长达三十天之久。根据这一启示,我们也可以设想佛诞节从2月19日观世音菩萨圣诞日开始,然后是普贤菩萨圣诞日,准提菩萨圣诞日,文殊菩萨圣诞日,直至释迦牟尼佛圣诞的公众假期,层层推进、环环相扣、起伏跌宕、相互呼应,致使节日的主节与伴节相为结合。多层外围与核心相得益彰,从节日的辐射光辉直至节日的内在晕圈,从而不断地推向高潮。在公众的精神与意识上应作如是义。

十、香港佛诞节设立的历史意义与世界作用。

虽然,由于历史的变迁与社会动荡,我们的传统节日缺失了许多内涵,需要我们去正视、面对,及时地抢救、挖掘。然而,纵观我国的节日文化体系,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科学文化、政治文化,可以说丰富多彩、种类齐全。但唯独缺少宗教文化节日,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一大损失,它严重地减弱了国家的影响力与号召力。

值得可喜的是,香港佛诞节开了一个好头,做了令人欣喜的有益尝试。并经历十年的岁月,迎来十周年的纪念,这是从根本上保护中国文化、弘扬中国文化。针对台湾地区***的去中国化,恰恰是复兴中国文化的强有力举措。同时也为中国大陆佛诞节的设立开了一个先例,我们当争取中国大陆佛诞节公众假期的早日实现。

的确,无论是从现实意义,还是从长远的历史意义来看,香港佛诞节设立的作用是怎样评估都不为过的。因为,这是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关键性一步,是可以与西方宗教文化节日传播、弘扬相媲美的一步。也是中国节日文化系列走向世界,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一步。

中国 “佛诞节”的设立,对我国藏地而言,能够起到进一步的凝聚与亲和作用。同时对邻居加亲戚的东南亚国家,更有一种精神上的天然联系与亲近感。东南亚的南传佛教国家,虽然都有佛诞节和浴佛节,但却影响甚微。因为,没有一个象中国这样重要的世界佛教大国站出来予以倡导。

惟有这样,才能把佛诞日变为世界性的节日,让世界人民沐浴在佛陀的和合真理的阳光下,开创一个平等发展的和谐世界,开创一个没有战争冲突的和平世界。

最后,在本文行将结束之际,让我们再次郑重地指出,佛教节日的本性与生命本性、文化本性、真理本性是一脉相通的。同时,精神节气、节日的无限良性循环,导致人类精神境界的不断向上升华,从而改变命运,与宇宙时空和合共律,创造佛世界,普度无边无际的芸芸众生。

而这正是佛教教义的根本宗旨之所在,也是所有人类生命的意义之所在,以及一切众生的生命意义之所在。

附:

贺释迦牟尼佛圣诞

——并祝香港佛诞节成立十周年偈诗

壮哉!释迦,

庄严广大,庄严深邃。

深邃广大,普皆无尽庄严。

以此恒度无边无量诸众生。

大哉!释迦,

慈悲广大,慈悲深邃。

深邃广大,普皆无尽慈悲。

以此恒度无边无量诸众生。

妙哉!释迦,

智慧广大,智慧深邃。

深邃广大,普皆无尽智慧。

以此恒度无边无量诸众生。

伟哉!释迦,

愿行广大,愿行深邃。

深邃广大,普皆无尽愿行。

以此恒度无边无量诸众生。

故为众生大怙主,娑婆人天大导师。

编辑:小月

更新于:2023-08-03 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