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们也许知道下一步的目标是什么,但很少有人了解他这一生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没有对自己欲望的觉知和醒悟,人的一生就只是在欲望这个狱卒不断驱使和鞭打下的终身苦役。
2
如果一个事物欠缺质量,那么它就会倾向于以数量的增长来作为替代,贪婪就是这样产生的。我们之所以有欲望和贪婪,正是因为我们的内在欠缺某种品质。一旦我们拥有了那种品质,所有的贪婪和欲望都会消失。
3
多数人都是被他们的欲望所主导,他们的心智非常微弱。对于事物的判断,他们的感官嗜好和主观欲望完全占据了上风。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对事物的真正了解是不可能的,要他们承认自己无知也是不可能的,误解和曲解是唯一的可能。
另外,因为大多数人的头脑意识中欲望占据了主导地位,他们普遍缺乏客观的认知能力,所以他们永远只关注个体和现象,无法上升到事物整体和本质的高度上来洞察这个世界。
4
最终决定我们行动的通常是我们的意欲,而不是我们的理智,因为我们的理智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为意欲服务的。尽管理智可以做出大致正确的判断,尽管理智一直在计划、衡量和安排,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但是当意欲开始蠢蠢欲动并且最终冲破理智的封锁一跃而出的时候,理智的一切成果都将被意欲践踏得一片狼藉。这种情形就犹如一个农民小心辛苦地播种和料理着自己的一块菜地,但是一天晚上一头野猪闯了进去,于是这个农民所有的劳动都化为乌有。我们的理智就像是这个农民,而我们的意欲就如同这头野猪。
5
欲望产生了贪恋,贪恋意味着对某种东西或某种关系的依赖,这种依赖产生了对安全感的恐惧,而从恐惧中只会滋生出憎恨和暴力。所以欲望最终必然会演化为愤怒和暴力。
6
欲望导致我们内在的复杂和混乱。如果我们是宁静的,那么一切都会变得清晰。
7
欲求和头脑使我们分裂,你的身体永远在此时此地,但你的头脑却不在这里,而是进入了一个虚幻的世界。但身体和头脑是两样不同的东西吗?也许头脑精致一些,身体粗糙一些,但它们两个其实是一体的。当一体的东西被拉向两个不同的方向,这个拉伸产生的张力就是我们痛苦和焦虑的根源。
8
欲望使你离开你的真实本性,你的本性是一种存在,而不是成为;你的本性是一种放松,而不是一种紧张。另一方面,欲望使你离开此时此地,进入一个由头脑构筑出来的虚幻世界,而真实的存在就在此时此地。你的本性和此时此地这两样东西才是整个存在中最真实的,和不真实的东西在一起,你就会受苦。所以每当我们欲求什么的时候,每当我们在头脑里谋划什么的时候,我们总会感到一种紧张和焦灼,甚至有一种被挤压和撕扯的感觉。欲望就是这样把人引向地狱的。
9
眼睛聚焦,我们才能看清楚一个东西,意识聚焦,我们才能思考一个东西。这两种情况都让我们产生紧张和疲劳,因为它们都是欲求的过程。如果没有欲求,你就不会想要把一个东西看得那么清楚,甚至连看都不需要,思考也与此类似。
10
正是欲望使灵魂变得赢弱。欲望使生命的能量向外发散,本来同样这个能量可以用来向内凝聚,被内在的灵魂所吸收,从而使灵魂得到强化。另一方面,也只有当灵魂足够的强大,它才不会成为欲望的俘虏。
11
欲望意味着你已经离开了这里,但是你也没有到达那里,其实你也根本到不了那里,只是你的头脑象征性地去了那里。所以,欲望永远让你处于一种悬而未决的焦虑状态,一种无家的流浪状态。直到有一天你完全看清了这整个事情的荒谬,并且从欲望中醒悟,那么你就瞬间到达了那里,其实那里就是这里。
12
欲望来自于对现状的不满足,于是产生出改变现状的冲动,但是一切变化只有在时间中才有可能。我们因为欲望而被放牧,而时间就是那根驱赶我们的皮鞭。
13
欲望的本质就是它永远无法被满足,追随欲望就等于踏上一条不归之路。
14
抓住我们欲望的东西是很困难的,而欲望抓住我们是很容易的,这本身就不是一个很对称的游戏。
15
欲望是指向目标的,但是它自己却从来不会停留在目标上,这是一场令人绝望的追逐。
16
欲望永远跑在你的前面,你永远都不可能追上它。如果你在后面快追,它就在前面快跑,如果你慢下来,它也慢下来,但它总是超前你一个身位,你会觉得它是触手可及的,但实际上它是遥不可及的,因为它就是你自己的影子。
17
过去得到的东西并没有使现在的你满足,那么以后得到的东西也不可能使你满足,但是你还在继续追逐和忙碌。
18
满足意味着此时此地你感到喜乐,你感觉到这样就足够了,不需要添加什么东西进来,你不再需要别的什么了,所以满足总是产生于此时此地。欲望意味着你欲求不在此时此地的东西,那个东西一定是在别处或将来的某个地方。所以满足总是在现在,而欲望总是在将来,欲望与满足永远无法相遇。
我们大多数人的生命是这样运作的:我们想要从欲望中获得满足,或者我们想要去满足我们的欲望。但这是永远做不到的,因为它的基础就是荒谬的。当你处于欲望之中,你就离开了此时此地,你的思想就跑到了将来,你就不可能有满足感。当你感到满足的时候,你就活在此时此地,你的意识不会跑到将来,你也就不会产生欲望。
18
欲望指向未来,我们的兴趣一直停留在未来的目标和结果上面,因为这个缘故,当下这一刻,此时此地就被空洞化了。这就是我们常常感到空虚和无聊的真正原因。
19
欲望就像毒品一样,除了给你制造出幻觉外,别无其他。只是毒品制造出来的幻觉是短暂的,但是欲望制造出来的幻觉却可以持续笼罩你的一生。
20
欲望相当于昏睡。当你昏睡的时候,你的梦一个接着一个,当你欲求的时候,你的念头也是一个接着一个。
21
白天我们一直在思考,而晚上我们一直在做梦。因为我们有欲望,但我们欲求的那个东西并没有在我们手上,作为一种替代性的方式,我们只好透过头脑不停地去想象它来缓解我们的焦虑和饥渴。尽管在真实的层面上什么都没有发生,但至少在头脑里,那个事情好像正在发生和达成。欲望一贯就是以这样的技巧来安慰自己的。
很多人喜欢在别人那里吹牛基本上也是出于同样的缘故。
22
也许,我们内在的意欲就是我们自己命运的秘密导演。这可以从我们的一些梦境中得到揭示,如果我们带着饥饿感进入睡眠,我们的头脑就常常会在梦中创造出一个酒宴的场面来满足和安慰我们,这样我们就不必醒来,可以继续昏睡下去。还有如果在睡眠中我们的膀胱胀满了,我们常常就会在梦中找厕所,这些都是我们的意欲创造出来的梦境。如果我们的意欲完全消失,那么这整个世界就随之在我们面前消失,因为这整个世界只是为我们的意欲而存在的,它只是我们意欲的梦境。
23
欲望永远都带着乐观的情绪,如果不乐观,它要怎么去编织美梦呢?如果不乐观,它怎么能够去追逐这些美梦呢?那就是为什么世上的人大部分都是乐观的。
24
欲望就像是电阻,消耗着能量,散发着热,发出像镇流器那种嗡嗡的噪音。
25
所有的问题都来自头脑,所以头脑是唯一的问题。而头脑是受欲望驱动的,所以欲望是所有问题的根源。
26
欲望是我们的唯一枷锁,我们都是自己捆绑了自己。
27
我们以欲望驱动我们的生活,我们胸怀理想,心系未来,为实现希望和梦想不停地忙碌,但所有这些最终都变成了我们的恶梦,所有这些都引领我们趋向死亡。或许存在着一条完全相反的路,通过寂静无为和无欲无求,可以引领我们趋向一个不朽和永恒的境地。
28
这个世界,对欲望来说,它是极度的空虚,对无欲来说,它是极度的丰盛。
29
欲望和野心越大,在死亡面前遭到的挫折就越大。这就像一团烧得很旺的火,突然遭遇了滔天的洪水,只听到水浇灭火时所发出的一声闷响,然后就什么都没有了。那堆火把自己烧得这么旺,总不至于只是为了听到这一声闷响吧。
30
欲望是盲目的,它对于自己没有认识力。即使我们那微弱的智力,也只是用来充当欲望的辅助工具,为欲望提供照明的。但任何事物中都蕴藏着自我毁灭的种子,当一个生命的智力发展到某个高度,那么这个智力不仅照亮了欲望的客体,还同时照亮了欲望这个主体,当这个智力看清了欲望本身的盲目、荒谬以及它所产生出来的痛苦,那时欲望本身的末日就为期不远了。
31
欲望总是在追求单方面的东西,但任何东西都是和它相反的东西粘在一起的,它们就像一个硬币的正面和反面,就像白天和黑夜总是交替出现。这个世界的一切事情都是以一种圆周的方式在循环,像生老病死、吃喝拉撒、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以及得失成败等等。如果我们执着于一极,那么我们迟早会被相反的那一极所捕获。欲望看不到这一点,那就是为什么每个欲望最后都无一例外地遭到挫折。
所以,无论我们追求什么,我们所追求的那个东西的相反之物就隐藏在它的背后,那个相反之物迟早会来临。当你为一个年轻美貌的女人着迷的时候,你并没有看到她的祖母或外祖母就隐藏在她的背后。恋爱的时候你觉得自由快乐,但随后的婚姻却给你带来监禁和痛苦。当你发迹的时候,离破产就不远了。当你声誉日隆的时候,毁谤已经开始悄悄靠近。
最后,每一样东西都变了味道,每件事情都转变为吃不了兜着走的难局。即使我们这个身体,我们把这个身体当作生命,但它同时也是疾病和死亡。也许你年轻的时候为自己拥有一个俊美的身体而自豪得意,并且通过它攫取各种快感享受。但疾病的时候,同样这个身体却让你遭受病痛之苦,尤其到了临终的时候,同样这个身体将成为你的负担和耻辱。
欲望永远看不到整体,它总是只能看到局部和碎片,并且被它所看到的东西迷住。除此之外,欲望还非常的近视,它只能看到眼前的,而无法瞥见远处掩藏的。
如果我们去买水果,我们通常会拿起那个水果,看看它的背面是不是有虫眼,或者是不是已经烂掉了。同样地,当我们想要追求某个东西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先看看那个东西的背面呢?
32
欲望的寂灭不是透过严厉的苦行,也不是透过刻意地去抑制欲望,而是透过智慧的成长。当你的智慧成长到能够完全看清欲望的愚蠢、荒谬以及它所带来的极度痛苦,当这个看变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透彻,突然,欲望自己就脱落了。
33
只有在欲望消失的时候,一个人才会看到纯粹的美。
34
欲望是通向死亡之路,无欲是进入永恒之门。
35
欲望使人坚硬,寡欲使人柔软,无欲使人溶解。
36
欲望的受挫是痛苦,欲望的满足是快乐,欲望的消失是极乐。
01.猫和猪是好朋友。一天猫掉进大坑,猪拿来绳子,猫叫猪把绳子扔下来,结果它整捆扔了下去。猫很郁闷的说:“这样扔下来,怎么拉我上去”猪说:“不然怎么做?”猫说:“你
佛教知识时间:2025-01-30
一代文豪鲁迅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和佛教文化的滋养,他的人格力量与创作成就跟佛教有着重要的关系。鲁迅生于1881年,他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写于1918年,时已37岁,在此
金玉良言时间:2025-01-26
佛教是公元前6至5世纪由古印度释迦牟尼创立的(大致与我国的孔子、老子时代相当),最初由西域传入我国,东汉初年开始广为流传,在隋唐和盛唐时,全国已经有了很多的佛教寺院,寺
禅宗公案时间:2025-01-25
鬼道众生的故事:借住一下 借住一下南宋时,有位叫司马文宣的人,平时虔诚信奉佛法,也时常礼请僧人来家中诵经念佛。司马文宣有一个弟弟,兄弟俩平日感情很好,经常在一起
谈佛说禅悟人生时间:2025-01-24
每年的岁末年初,总能听到很多人谈论“生肖和犯太岁”的话题。提到“太岁”,很多人都会想到“太岁头上动土”“太岁当头坐,无灾恐有祸”等民间流传的老话。在中国几千年的
佛答时间:2025-01-23
请购佛教饰品有什么讲究 第一, 佛教饰品不宜说买,应说请,或者说请购。表示一种尊重。第二, 佛教饰品如果在不佩戴的时候,不要随便放在裤子口袋里,放在上衣口袋,或者
佛珠文化时间:2025-01-16
戒杀生的故事-又哭又笑的山羊佛在舍卫国祗園精舍时,比丘众问佛杀牲畜以祭供祖先有什么好处?佛以此因缘告诉众比丘们∶杀牲畜以祭供祖先没有好处的。然後佛陀就说了一个故事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5-01-14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它主要说明两个问题:1、因果相续,贯通三世,不会中断。我们今生所受吉凶祸福,都是自因自果。明白此理,自然不怨天,不尤人。2
昌臻法师时间:2025-01-14
再来我们看下面这个,『一活蚁也,沙弥易短命为长年。』这个我们前面有讨论过,在《放生文》注解里面,也把它编进去,「活蚁二事」,一则短命长年。他这是讲有一位小沙弥,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2
惟贤法师答:法门很多,但是走的路是相同,目标是相同,佛教在唯识学来说,分为五位: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这五位啊,各宗各派都是贯通的。资粮位就是广集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法字的梵语是达摩(Dharma)。佛教对这个字的解释是:任持自性、轨生物解。任持自性:指法能保持自体的自性(各自的本性)不改变,例如,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自体性相,花草树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众善奉行——佛教思想与企业的和谐发展惟贤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一.善的定义善者以利他为前提,利他必利已而致自他俱利,性纯净此世后世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2
魏德东:佛教的婚姻观 婚姻的条件 在婚姻的条件上,佛教强调尊重当事人的意志,明确反对将自己的信仰强加于婚姻,主张可以与不信仰佛教的人士通婚。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反对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5-01-01
有一个年轻人去买碗,来到店里他顺手拿起一只碗,然后依次与其它碗轻轻碰击,碗与碗之间相碰时立即发出沉闷、浑浊的声响,他失望地摇摇头。然后去试下一只碗。他几乎挑遍了
佛教知识时间:2024-12-28
从前有个人非常贫穷,无以自立,但志行高洁,从不做非法、非礼的事。因家里实在太穷,无法生活,他就去给一些商人当仆人。这些商人带着这个穷人,一齐入海采宝。他们采到了
佛教知识时间:2024-12-28
黑叶猴报恩的故事在重庆金佛山密林深处,猴子和人演绎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去年7月底,北基山脚下的山民王志成在林中采药时遇见一只两岁多的左手受伤的黑叶猴。王志成把黑
护生故事时间:2024-12-23
念佛的功德感应是非常多的,我们平时修行佛法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恭敬,只有对佛菩萨充满恭敬,我们持诵佛法才能够获得无量的功德,我们多多的读诵佛法也是有很多的感应的,下
学佛感应时间:2024-12-12
佛教鼓励发菩提心的人赚大钱虽然学佛与道德、修行并不是对立的。但无始以来的贪心,使我们很容易对财富产生执著。所以说,佛教徒要不要追求财富?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与否,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9
转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亲身经历和聆听过很多有关于人的因果报应、地狱这方面的事,在本地的庙宇里或古迹里都详细的有这方面的记载、雕塑画像、壁画等等。使得人看后触目惊心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09
达真堪布:有人为了佛教事业想经商赚钱却苦于没有机会 怎么 现在很多人都说,“我做生意赚钱是为了众生,为了佛教事业。”这只是在嘴上说说而已。没有看破放下的时候,真正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2-08
救龟奇遇的故事黄叔达在京城的高等学府里念书,见到友人捉得了一只龟,将要把龟壳剖脱下来(多残忍呀!)黄叔达可怜这只乌龟,把它买下来放生了。后业,黄得了病,很严重。他的儿子
护生故事时间:2024-12-07
心是所有法的先导,心是所有造作的主导,若人造作身口意恶业,必定受苦报,一如牛车紧随牛的足迹。有一天,盲尊者迦丘帕喇到祗树给孤独园向佛陀问讯。当天晚上经行时,他意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07
禅宗叫宗。我们佛教讲的宗教和我们书上读的宗教,和我们概念中的宗教不是一回事。最近我开玩笑跟大家讲,我说实际上我们讲的东西跟我们心里想的有时候不是一回事。像我们讲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3
编者按:今天这篇故事,出自《宋高僧传》,主人公是唐代高僧圆观法师。圆观法师之事在历史上影响极为久远,后世所谓“三生石”即源出于此。只是在流传过程中,法师名字也已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30
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印顺一 教乘应机的安立施教宗旨: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佛教之涅盘观一 涅盘之意义我国佛教徒,都说学佛是为了了生死。是的,了生死是佛教的主要目标。真能了生死的,就是得到涅盘。涅盘是学佛者的最高理想,被称为「一切圣者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人间佛教要略印顺一 论题核心人菩萨佛:从经论去研究,知道人间佛教,不但是适应时代的,而且还是契合于佛法真理的。从人而学习菩萨行,由菩萨行修学圆满而成佛──人间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4
二、佛教之兴起与东方印度一 东方与西方印度文明的开拓者,属于西方移入的阿利安人。印度的每一区域,都曾渗杂了阿利安人的血统;每一思想,都曾受过阿利安传统文化的熏陶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3
第六十二节 蒋总统与佛教的关系煮云法师著有人说:蒋总统是不信仰佛教的,因为他已公开承认是基督徒。关于这个,我不否认,可是我要说,总统信仰佛教也是真的呀!同时我们
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时间:2024-11-23
三、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一 教乘应机的安立施教宗旨:佛法是适应众生的根机而安立的,需要什么,就为他说什么。如『智论』所说的四悉檀,即是佛陀应机说法的四大宗旨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四、密教之兴与佛教之灭──『印度之佛教』第十七章──一 秘密思想之滥觞佛元八世纪以降,秘密教日见风行,以身语意三密相应行,求得世出世之成就果也。密咒远源于吠陀之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有一个卖气球的老人,拿着把五颜六色的气球,每当生意不好的时候,他就放出一只艳丽的气球。于是招来了一大批踊跃的购买者。老人在一阵忙碌之后,又放出一只黑色的气球。忽
香道资讯时间:2024-11-22
克兰佩的中国佛教季刊──三十五年夏作──十七年中国佛学会筹设中,及全国佛教代表会议准备中,曾出中国佛教旬刊一种;而抗战期中余在四川缙云山,亦有中国佛教之讲着。今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8
黄柏霖:讲佛典故事化解老菩萨心结我以前在讲佛典故事给老菩萨听的时候,有一个老菩萨,她在做资源回收,她讲给我听,她说她儿子非常地不孝,要夺她的财产,还逼她把房地产
悟性时光时间:2024-11-16
黄念祖:佛教中的“四依法”非常重要“了义中无上了义”。“了义”是什么呢?简单说来,就是分明显了真实究竟的义理。注解中的“分明显了”,就是常说的了了分明。其中的“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11-16
这样来打坐,身体香如玉如果你以清净心打坐,过一段时间就会闻到奇异清香,这个香气来自你的身体。这就是南怀瑾所讲的将津液转化为长生不老之液学佛打坐之道。我们打坐坐得
悟性时光时间:2024-11-15
争什么争酒疯 - 争什么争 在今日科学昌明的时代,科学愈发达,佛教的教义,且有愈因而显露其无比的光辉;佛法的理论,随科学的进步而愈得到印证。科学是理智的产物,而佛教
文化资讯时间:2024-11-15
印光大师讲故事 之 往生篇《高僧传》三集《法照大师传》云:大师于大历二年栖止衡州云峰寺,屡于粥钵中现圣境,不知是何名山。有曾至五台者言:“必是五台。”后遂往谒。大历五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4
我是一名从医三十年的临床医生,也是个在家居士。在我的工作中,遇到过很多奇特的疾病,用医疗很难治愈,有的时候真是束手无策,自从学佛以后,通过佛法解决了一些医学难以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4
在清朝顺治年间,顺治甲午这一年,有一位书生叫汤聘,他是溧水县人,有一次要到省城去应试,结果在旅店里面就患了重病,到了半夜就断气了。他冥冥之中就感到自己的灵魂从头
邪淫果报时间:2024-11-13
方海权:讲因果故事二十二信诺施乞,考中高第有一个乞丐,总是喜欢躲在寺庙一个角落静静念佛。然后去乞讨,每当有人施舍他的时候,他总是面露笑容,并不停地说:“因缘,因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2
云南有一位秤锤祖师,明朝人,姓蔡,住昆明小东门外。父母去世,遗下财产田园,生活过得很好,勤俭劳动,自种菜蔬出卖作零用。妻年轻貌美,好吃懒作,和野汉子私通。蔡虽明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1
在中国,香的使用不但起源甚早,且与宗教有着紧密深刻的联系;这其中,佛教的用香不但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并在二千余年的历史长河里,持续地发挥它深远的影响力。中国香道
香道资讯时间:2024-11-11
佛陀和阿难入城乞食的时候,看见一群男孩在路边游戏,堆积泥土当作粮食、宫殿。 有个小男孩远远看见佛陀到来,心生欢喜,想要供养佛陀,就把泥土当作米,上前施给佛陀。佛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11
故事二:书到今生读已迟 书到今生读已迟“这句话是明朝一位进士袁枚说的,他是说宋朝的黄庭坚字山谷的故事。黄庭坚,字山谷,江西省修水县人,他的诗书画号称“三绝”,与
因果报应时间:2024-11-09
黄柏霖:忍辱仙人与歌利王的故事这让我们想到,《金刚经》里面讲了佛陀的过去生,他在当忍辱仙人,就能够随时观照自己的心念,他当忍辱仙人的时候,在山上修行。那个时候有
为人处世时间:2024-11-08
论印光法师的佛教修持及其弘法取向编辑:陈永革来源:闽南佛学内容提要:本文以印光法师(1861-1940)的佛教修持及其净土弘化为论述主体,透过其迁单南下普陀后的修学行持、刻经
居士人物时间:2024-11-06
不知道是狩猎收获颇丰,还是礼物起了作用,或者觉得高昌国离西突厥那么远,麹文泰还不忘让这位僧人带礼物来敬献给自己很有面子,叶护可汗收下礼物后,对玄奘非常客气,先派
玄奘精神时间:2024-11-05
长修,姓汪。住在皖北某村,活了五十多岁,心特别毒害,一辈子谁也不怕,一点亏都不能吃,光占便宜。村里人都不敢惹他。从下面几事中即可看到他人怎么样。九十年代中期,由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02
暴发户买智慧的故事《经律异相》:从前有一个人,又贫穷,又愚痴无智慧,他不自觉无智慧之苦。但知贫穷难以度日,为了发财,故入海采取珍宝。这人入海,居然被他采得很多宝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