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手机看

55如何一门深入?

如何一门深入? 

近代的思想家胡适之先生曾经说过:「为学应如金字塔,要能广大要能高。」博览群籍

是学问的基础,一门深入是学问的造诣。如果仅是博大而不精深,不能成为学问,只能算是

常识,所谓门门通,门门稀松;不能在任何专门的范畴中出类拔萃、登峰造极,就不能够见

其成就和独到的特色,那不是专家,而是一般的通才。所以,佛制规定,出家的比丘应该专

精于经、律、论的修学,如果资质优秀,也可以五分之一的时间,旁览教外的典籍,因为人

在一生中的时间有限,不可本末倒置。 

佛教的三藏圣典浩如烟海,虽皓首穷经,尽毕生之力,也无法尽学其精奥。因此,自古

以来,学佛之人探究经论是有选择的:在初入门时,可以从概论的书籍及通论和通史性的著

作著手,以俾知其大端;而后即应该有所选择,依据个人的心向、兴趣,从事某一部经和某

些相关的经,某一部论和某几部相关的论,某一部律和相关的律书,如此尽一生之力,学

习、修持、研究、弘扬,就可以成为一代大师;尔后继者再循著他们的成果续加钻研,即造

成分宗分派的现象。 

目前对于一般的佛教徒来说,最迫切需要知道的所谓「一门深入」,倒不是有关经、

律、论的问题,而是在于宗教经验、修持法门,以及善知识的选择和追随上。因为一般人不

知道自己适合修行那一宗派或那一些法门,以致于不论是修苦行、修乐行、修显教法、修密

教法,均可能不知所从而样样都学。在显教方面,如果净土、禅、律、天台、华严、唯识等

宗都各有一位,乃至几位知名的僧俗大德,都可足以使得那些患得患失、见异思迁、浅尝即

止的人,处处参学,常常变更他们的老师。时至今日又有某些没有师承的密教,以及民间信

仰的鬼神教徒自称上师、自立活佛,纷纷出现世间,而他们也都有一套自圆其说、自成其

理、自创其法的宣传,琳琅满目,使人目不暇给。一般没有佛学基础的人,在对修持方法和

修行急效有所要求下,也不免处处摸索,见一样学一样,结果很可能遭致精神错乱、心理失

常、生活失调等下场,而与社会脱节,变成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这是非常遗憾的事。 

因此,我们主张要一门深入,不要见异思迁,得陇望蜀。如果你已认定所学的是正统的

佛法、正信的佛教,只要没有发生副作用,不论念佛、参禅、持咒,在正常心态下,日积月

累不断的修持,都必定会有成效可见。切莫求好奇心的满足、官能的刺激和思想的激汤,应

该以平常心去修学佛法的正常道,也就是合理的、人本的、自力的、清净的、利他的,最多

加上佛力救济,以求临终往生佛国净土,就够了。否则,既想成为佛教的高僧和大德居士,

又想通晓古今中外的文、史、哲学、宗教等各种知识学问,便无异是浪费生命。如此,既不

能自利,也不能利他;既不能够充分地自修,也不能够以自己的所长去帮忙他人。

更新于:2023-07-31 0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