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支庄严故。常善觉悟一切诸法。】
这一段是讲七菩提分,也称作「七觉支」。七觉支这个支就是指支分,觉在梵文里面就叫菩提,重点在「觉」字,就是让我们要觉悟。七觉支顾名思义是有七条,具体讲的是「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这七条。修学七觉支的作用或者说是效果,就是『常善觉悟一切诸法』,这「一切诸法」是包括世出世间一切法,也就是说,你对宇宙人生的真相都能够明了。
佛菩萨、圣人跟我们凡夫根本的差别,就在於佛菩萨是觉悟了,我们还在迷惑颠倒,不明了宇宙人生真相。所以会起心动念,这叫妄起无明,这些妄想分别执著挡住了我们认识真相。所以中峰禅师,大家如果做过「三时系念」的都很熟悉,这位元朝时代的国师,他修禅开悟,也是专修净土的。他在三时系念里面有句话讲得好,说「只因迷悟之有差,遂致现量之不一」。这是讲佛菩萨跟凡夫差别在哪里?就是一个觉,一个迷。觉什么?觉一切万法是我心所现,是唯识所变,所以万法不出自性,佛菩萨了解这个。凡夫他就不了解这个,所以他执著自己的身体,执著自私自利,从而造业受苦。所以要觉悟,要怎么修?这七觉支就是告诉我们具体修行的方法。
第一条是叫「念觉支」。念觉支根据《教乘法数》的定义是这样,「心沉时,念用择进喜以起之,心浮时,念用轻安定舍以摄之,觉令定慧均等」。这段话的意思,简单的说就是如何来调整我们的心念。当我们修行的时候总是有两种状况出现,第一种就是心沉的时候,就是昏沉,打瞌睡。我们如果在念佛堂念佛会看到这种情形,当人坐下来止静的时候,念著念著佛就摇头晃脑了,头慢慢低下去,就快碰到膝盖了,甚至还能听到打呼的声音,这都是昏沉。昏沉的时候应该怎么样?应该念用择、进、喜,「择」就是择法觉支,就是你要选择好的方法,「进」就是精进,「喜」就是你要用欢喜,让自己心生欢喜。具体怎么做?
另外一种状况,除了昏沉以外,就是掉举。掉举就是心七上八下,妄念很多,静不下来,想念佛,妄想就呼呼的往外冒,都压不住,这叫做心浮的时候。那个心很难控制住,念佛佛号抓不了。这个时候可以用轻安、定、舍这些方法,这都是七觉支里头的项目,就是让我们身心轻安一点。用定,禅定,比如说这时候可以打坐;可以用舍,舍就是放下。具体的做法,可以把自己的身体坐下来,打坐的时候集中精神专注在佛号上,不要去想那个妄想,这叫舍。什么叫舍觉支?就是舍掉你的妄念,妄念不要管它。你越想那个妄念,妄念越多。也不要想说我现在要把妄念压住,这个念头都不要想。有这种念头,那像古德所说的,「要断妄想是去一添两」,就是你妄想很多,这已经有了一个妄想,你还要加一个妄想说我要断这个妄想,叫去一添两。最好的方法是不要去想妄想,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在佛号上,妄想由它去想,我们专注在佛号上。这样子慢慢的妄想自然就没有了,心就能够安住下来,就能有定,有轻安。这所谓能够令定慧均等,定,定慧,它主要是指修学的对治的方法,当我们心掉举,妄念很多的时候就用定;如果是很昏沉的时候,用慧,就是具体来说,你可以用拜佛等等。总之,让自己能够摄心。
第二条是叫「择法觉支」。在注解里面讲,「观诸法时,善能觉了拣别真伪,不谬取於虚伪法故」。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观察这一切事事物物,这诸法,能够懂得拣别,就是你懂得分别善恶、真伪,对於虚伪的我们不要去取,不取於虚伪,取的是真实。这种就需要用方便,有智慧、有方便,你能够选择善法,去掉恶法。选择的标准是什么?最低的标准就是本经所说的十善业道。凡是符合十善的,我们就取,凡是跟十善违背的,就去掉,不取。这种择法觉支就是选择方面要有智慧,其实不仅佛法如此,世法亦复如是。选择行业要有智慧,不能选错行,选择婚姻也要懂得选择什么样的对象,俗话讲的「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选择的标准是什么?最好的标准用十善业。我们选择的行业要善的,比如说不杀生,我们不能选择杀生的行业,不能选择偷盗的行业,更不能选择那种邪淫的行业,以此类推,你就懂得怎样选择。选择对象、选择朋友,都需用这个善的标准。
在佛法里面说选择法门,选择法门也要有智慧。法门很多,佛讲了八万四千个法门,我们选哪一个?总要知道非常适合自己根性的这种法门,我们才选择。法门本身平等的,无有高下,但是我们根性不平等,所以我们选择的法门要契合自己。像我自己本人来说,我是属於中下根人,我就不敢选择修禅。你看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都讲,他所接引的是上上根人,什么是上上根人?六祖本人就是。《金刚经》听了半部,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八个字开悟了,那是上上根人。《金刚经》我也读过不少遍,可是都没有开悟,证明是中下根人,所以我不适合修禅。修密更不适合,为什么?修密,严格的要求能够修密的人是登了地的菩萨,严格讲是八地,不动地的菩萨,他是修密法,这是能够帮助他成佛,在染污的环境里面修他的清净心,我不是这个根性。想来想去,净土法门比较适合我,我能够念佛。念佛这个容易,一句阿弥陀佛谁不会念?谁都会念,谁都能念。只要真正明白教理,对净土有深信切愿,加以一向专念,一向专念就是每天都念佛不间断,尽形寿这一生不改变,我这一生还有指望能成就,往生净土就是成就。所以,选择法门真的要有自知之明。
第三个觉支是「进觉支」,「进」就是精进。选择了法门以后定下来了,就得精进,不能老选择,老选择你的心还没定下来,定下来之后就得真干,这叫精进。注解说「修道法时,善能觉了正不正行,不谬行於无益苦行故」。这句话是告诉我们,精进要在正的道上精进,正行上面精进,不能在不正行上面精进,那就不得了。所以我们在修行上面,首先你得有选择,知道哪个是正行,哪个是不正行。正行与不正行的区别,根本就在於十善业道,证明一个法门它是真正的佛法,还是邪法,从哪儿看?看它符不符合五戒十善,这是最起码的标准。如果跟五戒十善不相应,那就是邪法,一切佛法都建立在五戒十善的根本上。比如说有人劝你,我这个法门可以让你一下子能成佛,你要修一些男女一起双修的,这样的话你很快成就,所谓的密法。你一看,不行,不淫欲这条他没做到,他不是正行,我们要远离他。比如说有的道场告诉你,你来我这儿皈依,交一百块钱,保准让你修行上档次。你一看,他为了钱的,不贪欲这条他没做到,不符合十善业道,你就明了了。所以我们精进一定要在正道上精进。在十善业道上,精进真正做到「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这才是真精进。
精进当然要以苦为师,能吃苦。像师父上人最近告诉我们,一位八十岁的老人家,用一年的时间背诵了《无量寿经》,你看看不简单!很多人说,年纪大了,记忆力衰退了,八十岁老人家能够一年之内背诵《无量寿经》,很多年轻人赶不上。为什么?因为他真精进,他肯吃苦。所以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你肯真干的,没有不能成就。就怕你不肯真干,找很多藉口,我老了,记忆力不行了;或者说我现在没时间,工作忙。反正不想做事情,能找出一千个藉口,这就没有精进。但是虽然说以苦为师,我们也不能修无益苦行,无益苦行就是对你的修行、对你的进步没有益处的。比如说修饿肚子,我三天不吃饭,来念佛,你三天不吃饭能念佛,佛未必能念好,但是却是饿出病来,那叫无益苦行。到时候还得上医院,还得去打葡萄糖,这些反而会拖累你的修行。所以精进也要懂得科学。
第四条的觉支是讲「喜觉支」,喜觉支就是讲心里能够得到法喜。注解上讲「心得法时,善能觉了,不随颠倒之法而生喜故」。我们精进之后,就能够尝到法味,像我现在跟著师父上人学讲经,一开始师父上人让我每天讲,我自己都没有信心。以前师父刚刚开始学的时候,一个礼拜讲一个半小时,现在让我一开始就一天讲两个小时,我自己都没有信心。但是师父逼,这叫打鸭子上架,结果逼出来以后,坚持了也快两个月。每天确实讲这两小时真的没时间打妄想,每天备课,完了就上台,下了台赶紧走,然后备课。结果真的到现在不到两个月,心里觉得很有受用,有一点法味,尝到一点法喜。这是通过精进得来之后,真的就很愿意继续努力,自然就「不随颠倒之法而生喜」。颠倒之法是什么?世间的五欲六尘,具体来说,不爱出去玩了,不愿意跟人家聊天,不看电视,不听广播。为什么?听那些比起学经教来讲,那些都已经是黯然失色,真的「世味哪有法味浓」,尝到一点法味,世味真的觉得没有味道。不会随颠倒之法而生欢喜心,欢喜学习。像孔子老人家《论语.学而篇》开头便讲,「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个喜悦就是法喜,他尝到以后真的学习不会退步。最怕是什么?间断,不肯精进,那学习往往就会得不到法味,他就退了。
第五个觉支是指「轻安觉支」,注解上讲「断除身口粗重故,亦为减除诸见烦恼故,亦名为猗柔顺而无强暴故」。这些意思就是讲,通过学习、精进,尝到法味,这条是讲法喜充满,得到轻安,进步了。轻安之后,具体表现在这三条。一条是身口粗重能够减少,甚至断除。修行进步的表现在於发现自己身体轻盈了,平时走路好像挺沉重的,经过一段时间修学,轻快了。口里常常犯过失,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过去是忍不住会犯,现在慢慢没有了,断除掉了。身不做杀盗淫,口不做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这些身口的恶业慢慢就没有了,这就得到身口轻安。
下面讲「灭除诸见烦恼」,这是讲思想上,意业,意业里面烦恼也越来越少了。见烦恼,这里特别是讲见烦恼,就是见思惑里面的第一条见惑。这是六道轮回的根本,在於见思烦恼,也就是执著。比如说见烦恼里面第一条讲到身见,执著身体是我,现在这种执著少了。能够承认这个身体不是我,能够承认,能够接受这条理念,做起事来真的想自己的时候少了,为众生的时候多了,自私自利减轻,最后能够灭除掉,这就是轻安现前。还有「猗柔顺而无强暴」,这是指身心都调和、柔软。别人看你很顺,就是你能够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都欢喜跟你在一起。你没有那种暴躁的情绪,没有跟人家争强那种欲念,所以你身心得到很自在。这种轻安是禅定的基础,当我们有这种轻安以后,慢慢继续学下去,心就定了。
所以底下一条,第六就是「定觉支」。你得了定,禅宗讲是禅定,净土里面讲的是功夫成片。在注解里面解释这条说「发诸三昧时,善能觉了,诸禅虚假,不生见爱故」。随著你的功夫提升,慢慢的你产生了禅定,进入了三昧,三昧就是你的正常的享受,正受的意思。你能够自己做得了主,要知道,自己做得了主那才是正常的享受,凡夫自己做不了主。《无量寿经》里讲的「为心走使」,他被自己的妄心所驱使,那个妄心它不是主,真心是主。你得到三昧以后,你心定下来,妄心伏得住,这时候你就自己做得了主。你的六根接触外界的环境,能够不起心不动念,念头能够压得住。在顺境的时候你不起贪爱心,在逆境的时候,你不起瞋恚心,这正常的享受,凡夫的享受都不正常。所以《金刚经》里面跟我们讲的,「如如不动,不取於相」,外不取相,内如如不动,你得到禅定。
得到禅定你也不执著那种禅定的相,你能够善能觉了,当你发诸三昧时,你得到禅定以后善能觉了,诸禅虚假。如果你得到禅定,你就住在禅定的相里头,你将来的果报只能生禅定天。像四禅八定,这叫世间禅定,你能得到一禅、二禅、三禅、甚至四禅天,再往上你可以得四空天这个果报,所谓四禅八定。这八定包括前面四个禅,后面四个定,总共叫八定。你出不了三界六道,将来禅定功夫失掉的时候你就要堕落,所以那个不究竟。你善能觉了,你很明白这些禅定,你不会被它迷惑,要知道《金刚经》里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包括禅定的相也是虚妄,你不著它。不取於相,不单不取世间的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相,连禅定的相你都不取。这样子对它们「不生见爱」,不生见爱就是你没有贪染之心,真正断除了贪念。
念佛的人在这方面比较保险,你念这句阿弥陀佛,不要管你得不得定,也不要想我什么时候念佛念到功夫成片,什么时候念到一心不乱,是事一心,还是理一心?你有这些相在里头,你就得不到真正的定。哪怕是念佛念到很有法喜,很轻安了,也不要著这些法喜、轻安的相,就是直念去,老老实实。关键那个心就安住在佛号上,不要去体味它,不要去想我现在得什么境界,有这么个想那就打岔,反而破坏了你念佛的功夫。也不要想我念佛,什么时候佛来接引我?这些都不对,这些境界都要舍掉,安住在佛号上。真正像大势至菩萨所修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就一句佛号相继不断,没有打闲岔,那叫做真正能够成就。
底下告诉我们「舍觉支」,第七觉支。就是注解上讲,「舍所缘境界时,善能觉了取舍虚伪,不生追忆故」。就是你能舍,你对所现前的这个境界你不去执著它,不放在心里。好比说刚才念佛,念佛念得很不错,就觉得我现在是不是得到三昧了?这些都是著了境界,我们都要舍,能够善能觉了取舍虚伪。你能够觉悟,真正对於净土的理很明了,你就能够把心安住在佛号上面。对於佛号以外的所有念头,知道都是虚,都是假的。念佛当中见到了种种境界,你都不执著,哪怕是见到佛来了,阿弥陀佛现前,我们是不是一下子很高兴,佛号都丢掉了?也不要,还是一句佛一句佛的往下念。念佛见佛这是自然的。大势至菩萨早就告诉我们,「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必定说得很肯定,一定见佛。这是自自然然,法尔如是,何必起心动念?我们取的就是佛号,舍的就是佛号以外一切境界都舍掉。「不生追忆故」,不要想那些境界,也不要想我今天念佛念得很有法喜,老是琢磨著那种滋味,这种都是没有舍。
《金刚经》上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是真实的。既然一切相都是虚妄,那你何必要追忆?哪怕是昨天发生的事情,某个人他跟我过不去,把我打一顿,骂一顿,污辱我,陷害我,我要不要生气?不必。为什么?昨天发生的事情是虚妄的,那个相是虚妄的。它怎么出现的?我们妄念所现变现的。妄念是念念不住,每一念都能变现一个法界出来,整个宇宙就是我们念头变现出来的。要知道就在现前一刹那当中,我们这个念就现我们所看见的境界,所以念和我们的境界是一体的。念一起的时候,境界随著就起来,因为两个是一体,是一不是二。
念头生灭速度很快,就像我们打个比方来讲,假如我们进到一个黑屋子里头,像我们讲堂,没有窗,黑忽忽的,灯也没开,什么都看不见。这个时候你把灯一开,你马上就见到桌子、椅子,很多人都在这儿,还有佛像,一切庄严都现出来,依正庄严都有。马上一关灯,整个讲堂里都黑忽忽的,什么都看不见,一切法灭了。然后你再一开灯,一切法又现前,再一关灯,一切法又灭了,这叫生灭。虽然说生灭,其实它是不生不灭,本来就在这儿。生灭的速度有多快?生灭的速度取决你念头的起灭,就像你在讲堂里开灯的速度有多快。你喀嚓喀嚓的开关灯,假如开得很快速,我们现在说的交流电,交流电的速度很快,等於光速,一秒钟多少万次,这个灯的开合。实际上灯也是这样的,它的电是交流电,所以其实它的电是断一下,接通一下,断一下,接通一下,是这个道理。但是你为什么没有见到那个灯在闪?因为它速度太快,我们眼睛都追不上,我们原来留著这个相,前相我们印象还没灭,后面的相已经开了,我们的眼睛被它迷惑。
所以佛经里叫刹那生灭,生灭的速度比那交流电开关的速度还要快。交流电你都看不出它在生灭,电灯没有闪,你看房间里这些景象没有一闪一闪的,那是被我们的相的相续相给迷惑了。这种相续相也不是真实的相续,它是断开的,叫相似相续,我们是被迷惑,以为是有相续,不知道一切法是刹那生灭。这个宇宙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念头一开一合那一刹那,这宇宙已经是一生一灭了,就这么快。所以试问问,你还有什么追忆的?你现前这一刹那,在你这一念头所生的境界里面,这个境界跟前面的境界是隔开的,其实是没有关联的,是两个念头,所以是两个不同的法界,完全断开,没有办法追忆。所以《金刚经》告诉我们,「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连「现在心都不可得」,为什么现在心不可得?你刚想得,得的念头已经灭掉了,快得很,自己没办法觉察,真的想想这个宇宙里面叫了不可得。《般若经》里面告诉我们,「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真正了解这个事实真相,念头你就不动了,动有什么益处?所以就不会追忆,也不会想未来,这些念统统舍掉,这都是妄念。
妄念舍掉,真心现前,一看,原来本来是佛,宇宙与我原来是一体,为什么?宇宙是我念,所以我们说世界一家人,这个一家讲得很粗,应该说「宇宙在团结的一念当中」,你看是不是一体?就是不单只是一体,统统就是这一念。知道这样的一体,对於自己自性中的众生,你才能够生起无限的慈悲来帮助他们。帮助他们就是帮助自己,众生是我念所变现的,我自己也是我念中所变现的,我就在我念中帮助一切苦难的众生。这也是法尔如是,自自然然,不讲条件。这是讲七觉支,它也都是要在十善业道基础上,这样才能向真正的觉悟迈步。
我给企业家讲课,我问,你能让兔子拼命吃草吃成羊吗?你能让羊拼命吃草吃成牛吗?你的企业你不去改命,你天天想拼,兔子想拼成羊这行吗?你拼得比其他兔子肥这个是可能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1
十六、 四食 *一切有情皆以依食住*<<杂阿含经>>第535 (372) 经﹙中p89﹚四食之因缘观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食、资益众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5
那么这个地方就是,我们要讨论一个问题。这一段里面它主要是在探讨,「危人自安,减人自益」,就是说把祸推给别人,把灾难推给别人,把危险推给别人,而自己去享受那个平安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2
【能灭众生一切重罪。除诸障碍。现得安隐。】地藏菩萨就有这么大的加持力,有什么下地狱的罪业,他都给你免除。在地狱门口守着说:这是我的弟子,他信仰过我,不让他下。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8
净土教与庄严国土(1992年5月8日写于重庆慈云寺)一、净土教与净土宗净土教的阐扬源自释迦牟尼佛。根据大乘经的指示,有西方弥陀净土,东方药师佛净土、兜率弥勒净土、毗卢遮那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2
六交报之“闻报”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二者闻报,招引恶果。此闻业交,则临终时,先见波涛没溺天地,亡者神识,降注乘流,入无间狱。”“二者闻报”:第二种的六交报,是“
宣化上人时间:2024-12-23
在十斋日读诵《地藏经》的功德利益宣化上人慈悲开示:“复次普广。若未来世众生。于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乃至三十日
宣化上人时间:2024-12-21
无论今生我们以何种方式与佛法结缘,归根结底都会是一种福报的延续和显现。一份2500年经历无数风雨洗礼的真知灼见留存至今,点滴的教化与谆谆教导,并非是为了像其它的历史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0
我们去寺庙朝拜,经常会看到庙里挂着的经幡上写着四个大字香光庄严。何为香光庄严呢?在香道课堂第三讲里讲到,佛教把香引为修持的法门,以香来讲述心法与佛理。如大势至菩
香道文化时间:2024-11-18
(文:转载)现在的人对性行为总是喜欢说只要我高兴,有什么不可以,你看也没怎样啊,都什么时代了!不要太迷信什么因果之说!此话真是可怕啊。邪淫属现世报!什么是邪淫? 凡非自
邪淫果报时间:2024-11-10
钟茂森:梦人赠桂故事「梦人赠桂」选自《阴骘文注证》。讲元朝有一个人叫周德,家里很贫穷,但是他是乐善好施。在路上有一次遇到一个很污秽、滑人的东西,一种砖石、瓦片,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4-10-26
钟茂森:散心念佛的福善都不可计量,何况净念相继 你这里讲,希望用禅来开智慧,用密法来增加福报,蕅益大师说不用了,你果然能信愿持名,这一句阿弥陀佛,每一句佛号,一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4-10-25
〈楞严咒〉这句咒文能除一切横死非命之难(242)阿迦啰(e jia la)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横死非命太悲伤 陆海空难不胜防最上念诵除灾障 金刚大将度十方这句咒文能除一切横死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25
钟茂森:不识字,只一心念佛,不会诵经,能往生吗 如果真能一心念佛,那一定往生。往生极乐世界,佛在《无量寿经》里讲得很清楚,第十八愿就讲到,若有众生「闻我名号,至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4-10-08
觉悟与奉献新世纪佛教的修行与生活理念华方田说到觉悟与奉献,极易使人想起多少年来我们所经历的思想教育。这里我所说的觉悟与奉献是佛教对人生的阐释,是现代佛教徒所应提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28
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三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请为我等说言说分别相心法门,使我及诸大菩萨善知此言说分别相,通达能说所说二义,速得无上正等正觉,令一切众生于此二
居士人物时间:2024-09-19
一夜风流让他失去一切一夜风流让他失去一切 因为喝醉了酒,在客户的「巧妙」安排下,南通的于先生和「三陪女」有了一夜风流。虽然事情已过去了3年,HIV检测也做了四五次,
邪淫恶报感应录时间:2024-09-12
常了一切空 无一法当情分陀利 唐朝无业禅师是一位道行与德望俱隆的高僧,唐宪宗皇帝曾多次诏请他进京说法,无业禅师都以年老多病为由,婉言谢绝。后来穆宗皇帝即位,命令两
佛教知识时间:2024-09-08
早年章嘉大师就教我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到底是 先看破后放下,还是先放下后看破?众生根性不一定,所以从哪个先下手没有定法,完全看个人根性。大概是烦恼障重的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02
应该念佛,念佛就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所以,觉明妙行菩萨劝我们,「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这很有道理。说一句话是废话,念一声佛你在累积功德。真正明白的人、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01
一切都会好的就在那天,我明白了要做一个母亲,不仅仅意味着要送女儿去学舞蹈和参加家长会,不仅仅是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准备可口的饭菜,还意味着不掩盖家里的问题,不假装一
情感世界时间:2024-08-31
达真堪布:一若到位了,一切就都到位了“一念速疾皆消灭”:“速疾”讲的是速度。“皆”是全面的、彻底的。若能念诵《普贤行愿品》,一念当中,一切罪业迅速息灭。此处以“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4-08-29
布施就是给供养,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你别认为我在寺院就不能行布施,上供三宝,下施一切鬼神众,相信吗?修行要相信,我们的供养对象多得很:施给鬼神嘛。供养的心,有各种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08-27
苦集灭道四谛中,“苦”指轮回,“集”指烦恼,苦谛和集谛是因果关系。集谛是苦谛的因,烦恼是轮回的因。断了烦恼,也就不造业了;没有业力的牵引,也就不轮回了。尤其我们
因果报应时间:2024-08-25
社会上千变万化这个相,你看到了、你听到了,一定要晓得虚妄的。这相在哪里?相已经过去了,过去再不回来。昨天,能把昨天找回来吗?上午,能把上午再找回来吗?找不回来了。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24
新春祈愿文慈悲伟大的佛陀!一年容易又春风,新的一年终于又降临到人间了。寺院的钟声,邻舍的炮竹,家门的春联,墙上的新历,都在说明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慈悲伟大的佛陀
学佛导航号时间:2024-08-18
有一位云水僧听人传说无相禅师禅道高妙,想和其辩论禅法,适逢禅师外出,侍者沙弥出来接待,道:“禅师不在,有事我可以代劳。”云水僧道:“你年纪太小不行。”侍者沙弥
佛教知识时间:2024-08-13
总而言之,要依靠上'师瑜伽将一切都转为道用。我们现在修的是莲师的上师瑜伽,所以你首先应该将自己的住处观想成真正的铜色吉祥山——莲花生大士的刹土,时时拥有这样的正
清净的本源时间:2024-08-09
什么叫“实相”呢?“实相无相”,实相它没有相,这是头一个解法。又“实相者,无不相也”,所有一切的相,无不都是由这个实相里边生出来的,这是第二个解法。第三个,是“
宣化上人时间:2024-08-08
《佛遗教经浅释》◎一九七九年宣化上人讲述于美国加州洛杉矶金轮圣寺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此则略说持戒之相。戒是正顺解脱
宣化上人时间:2024-08-03
《佛遗教经浅释》◎一九七九年宣化上人讲述于美国加州洛杉矶金轮圣寺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汝等比丘,当知多欲之人”:你们
宣化上人时间:2024-08-03
1佛法是清净法,清净是心地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名闻利养、没有利害得失、没有人我是非,你的心就清净了;如果还有是非人我、还有名闻利养,你想想看,你的心到什么时候
向生净土时间:2024-07-22
早年我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教我:想发财不难,修财布施你就得到;想聪明智慧也不难,修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求长寿也不难,修无畏布施。世间所有一切众生,他们的福报,总离
向生净土时间:2024-07-20
《佛说十善业道经》讲记十(9)改变人生命运的秘笈九、方便庄严经文:方便庄严故,速得成满,为无为乐。我们都想修行,都想度众生,可是要想度众生必须有善巧方便,有了这种善巧方
汉传人物时间:2024-07-14
对治一切冤业、一切业障状况就用这些妙法业障(状况)是我们自己造的业很重,带到今生来。你今生虽然是过去的善根发现,遇到佛、法、僧三宝得救了,一天诵经、拜忏、礼佛。冤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06-23
韩焕忠禅宗与佛教经典之间的关系问题,是禅宗史上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禅宗研究中必须予以关注的问题。近读吴言生师长教师所著《禅宗思惟渊源》(禅学三书之一,中华书局20
向生净土时间:2024-06-17
钟茂森:十子异疾安士先生引徵了《迁善录》里面的一个故事,为我们说明嫉妒招致什么样的果报,让我们引以为戒。这是讲到「十子异疾」。宋朝有一位大夫叫蒋瑗,他有十个儿子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06-16
钟茂森博士:济人之急。救人之危 【济人之急。救人之危。】这是讲帮助他人的急难,救助他人的危困。救人急难,把人家从危险当中救出来,这个很大功德,古人讲「救人一命,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4-06-16
钟茂森博士:受恩不感。念怨不休 【受恩不感。念怨不休。】受到人家的恩惠一点都不懂得感恩,反而别人跟他有一点过不去就念念不忘,总想著机会来报复。即使找不到机会报复
布衣百姓时间:2024-06-10
钟茂森:要有这个理念—今天就是我生命中最后一天 你看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里面好几个愿,都是讲「若有众生,闻我名号」,很多个愿都是讲要「闻我名号」。这个闻名就是把经
布衣百姓时间:2024-06-10
钟茂森博士:不彰人短。不炫己长。 【不彰人短。不炫己长。】这条讲的是不要张扬别人的短处,不要炫耀自己的长处。张扬人家的短处,就是说是非,揭露人家的短,这最容易跟
布衣百姓时间:2024-06-10
安居第七十日(二):不舍一切是称性之说我们对前四门做了提示,所谓身、口、意、智,礼拜赞叹作愿观察。第五门——回向门。回向门中第一个受用者还是每一个作为的独立体,虽然是
汉传人物时间:2024-06-03
钟茂森:心里多障碍,境界里自然也多障碍 下面说,「荆榛瓦石,皆是眼前障碍,不能顺利之物」。这是把荆榛和瓦石的引申义说明了,它都是眼前的障碍,不能够使我们行走顺利
禅理故事时间:2024-06-01
钟茂森:常熟徐凤竹栻故事讲的是常熟徐凤竹栻。常熟是江苏省的常熟市,那个地方当时明朝的时候有一位徐凤竹栻,凤竹是这位先生的字,他的名字叫栻,徐栻,字凤竹。他的父亲
禅理故事时间:2024-06-01
钟茂森:心量小,再好的福田,果报很小在中国历史上护持正法的帝王里面可以说梁武帝是首屈一指,他对佛法非常的虔诚信仰,护持佛法,建立了四百八十座寺院,度出家众度了几
禅理故事时间:2024-06-01
在学校里做了个实验,老师说:“这部分都是学习好、智商高的好孩子。”指着另一边孩子说:“这一部分孩子都不好。”过一段时间,这部分孩子学习退步,考试就不行了。当你说
邪淫果报时间:2024-05-26
问:《金刚经》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是什么意思?成刚老和尚:一切法就是一切事物,体性空寂,法法皆实相。如果是佛法,我们妄想执着它,那么举体都是妄想,就不是佛法,而
佛答时间:2024-05-24
钟茂森:乐由中出,礼自外作 下面我们再看《正义》里的一段话,“案《礼记》云:乐由中出,礼自外作。中,谓心在其中也;外,谓迹见于外也。由心以出者,宜听乐以正之;自
禅理故事时间:2024-05-21
钟茂森博士:言语忍忿自泯 “言语忍,忿自泯。”这是讲兄弟之间讲话也要留心,不要讲得太过火,因为讲话往往无意中会伤了人心。当我们讲话不留神的时候,可能讲了一句话,
禅理故事时间:2024-05-21
钟茂森:嗜好一定要放下 所以学佛的人要放下嗜好,不要有什么嗜好。真正你要嗜好就是读经,就是念佛,深入经教,或者跟人讲经说法,这些都是正业,其他的世间人那些嗜好我
禅理故事时间:2024-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