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弟子规》,这是要在家庭里父母要承担起最重要的角色,然后还有学校的老师、社会的媒体、公司的领导、单位这些领导,统统都应该有这种意识共同来推动《弟子规》的教学。我们这里再看看为什么父母首先要担负起《弟子规》的教育父母得先学《弟子规》?很多父母都抱怨说孩子真是太难教,总是不听话。那试问一下,监狱里的服刑人员不更难教吗?为什么服刑人员都能教得好,孩子教不好,原因在哪里?细细去看看抱怨的父母,就发现原来父母早上很晚起床,而且很爱看电视,一看电视看到很晚,平时有很多不好的习惯,可能对自己的父母、对老人也并不是很孝敬,对孩子只知道溺爱,像这样子的父母,大家说能把自己的孩子教得好吗?他虽然也教孩子读《弟子规》,也读传统文化,但是孩子愈读愈不孝顺,他也早上不起床,晚上也爱看电视,这些问题都是出在父母自身。父母自己没做到,怎么可能让孩子们去做到?
孔子在《论语》里面曾经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父母教《弟子规》怎么个教法?自己要做得正,要把《弟子规》当作一个剧本演出来,演给孩子看,一条条,比如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我演给孩子看,我对我的父母就是这样子孝顺,孩子在旁边看到,你不用跟他解释什么意思,他就明白什么叫“父母呼,应勿缓”,什么叫“父母命,行勿懒”。如果自己没做到,拿着《弟子规》给孩子去背,让他背了自己又不管,那叫“虽令不从”,你的这个发号施令又管什么用?徒然增加跟孩子那种对立而已。孩子心里想,“你自己都没做到,还管我!”反而激发了孩子那种叛逆心理。所以父母自己要立志为儿女做好样子,为这个社会、为这个世界培养出一个人才出来,培养出一个圣贤出来,有这种心愿的父母,那真叫做功德无量,因为他的儿女将来可以帮助社会构建和谐。
我们看到宋朝宰相范仲淹,他就是一个非常有德行的人,也是个非常合格的父亲。范仲淹他从小,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他的母亲改嫁,改嫁到朱家,一个朱姓的人家。当范仲淹长到二十多岁的时候,因为朱家的这些族人排挤他,就把他的身世给抖出来,范仲淹才知道原来自己是范家的人。于是他就去到范家去寻根,认祖归宗,但是范家人开始就不允许他进来,经过范仲淹苦苦哀求之后,范家才勉强的答应,范仲淹才改了自己的姓氏,重新姓范。他发誓要重振范家,于是就拜别了自己的母亲,就跟他母亲讲,我现在要去读书,将来考功名,可以为天下百姓做些事情,母亲你等我十年,我十年以后来接你。于是就佩着古剑、古琴和书,带著书就离开了朱家,到了一个很破的书院里来苦读。
范仲淹因为心里有很高的志向,他读书非常用功,每天都是古人讲的“三更灯火五更鸡”,五年之内都是晚上睡觉不脱衣服,闻鸡起舞。吃饭非常简单,他是煲一锅粥,冬天冷,就把它冷冻起来,冻成块状,就把它切成一块块,一餐吃一块,然后配一点咸菜末,咸菜叫齑,“断齑画粥”,这是形容古人读书勤苦的一个成语。有一次同学看到这位年轻人这么样的艰苦,生了同情心,送一些美食给他,过了好多天这个同学又来这个书院里面看范仲淹,看到那些美食还原封不动,没有碰,范仲淹每天还是吃稀粥咸菜。同学就问他,为什么我送给你的美食你不肯吃?范仲淹就说,今日吃了你的美食,他日就吃不下齑粥了。所以你看范仲淹这种清苦的生活,用清苦来砥砺自己的心志。
有一次跟同学们出去外面大家一起玩的时候遇到一位相命先生,大家都相命,范仲淹先生就请教这位相士,说您看我将来能不能成为一个良相?他要当宰相。这个算命先生看了他,沉默了一下,就笑着说,你这个口气也很大,怎么想做宰相?说话的意思听起来好像当宰相没指望。于是范仲淹就改口说,既然我将来做不到良相,那您看我能不能当个良医?他要当医生。这个相士就觉得很奇怪,因为古时候医生跟老师的行业都是很清苦的,收入都很微薄,老师教学生不会开口要学费,看学生的家境,愿意给多少就给多少,医生也是如此,给人看病那是应该的,救死扶伤这是医生的天职,所以绝对不会开口要钱。我认识一位长者他告诉我,他的祖上就是开医馆的,自己的爷爷开医馆,从来不开口要钱,只是在门外放个小箱子,看了病之后,这个病人觉得看病还不错,好了,就把钱投到那个箱子里面,他想投多少就投多少,绝对不开口问。所以医生和老师的行业虽然生活都很清贫,但是在社会里非常令人敬仰,他有德。
这个相士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他一开口想要当宰相,荣华富贵做最高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一下又掉到了当个医生,这么清贫的行业?范仲淹就告诉他说,良相可以救人,良医也可以救人,如果我当不了良相,没有当宰相的命,就不能帮助天下百姓,我也要做一个医生,来为世人救死扶伤。当这个相士听到范仲淹的这番话,非常的感动,非常敬佩,就说了一句,“您是真宰相心也”,你虽然现在不是宰相,你的心已经是宰相了。果然后来范仲淹苦读八年以后考中了进士,就当了官,后来真的做到宰相。当他做了官以后马上信守诺言,把他的母亲接来奉养,这是提前了,原来跟他母亲说等我十年,现在八年就成就。这是什么?他的那种厚德,才有这样的成就。要知道,这种成就是他孝心的招感,是他为天下人服务的那种爱心招感的,这是《弟子规》上讲“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这种爱心根源还是在于他的孝心,对父母的这种爱扩展到对天下人就是大爱。
所以范仲淹一生做官,建功立业,到哪里都受到百姓的欢迎爱戴。虽然是一生四上四下,但是绝对不会因为自己暂时的不得志而忧虑,写下《岳阳楼记》这千古名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诗句正是他老人家那种博爱的写照。他自己的俸禄都拿来周济贫寒的人,对自己的族人,范家一开始都不肯认范仲淹,后来做官,有俸禄了,范仲淹不记前怨,以德报怨,给自己的家人、族人很多的奉养,甚至在家乡买了一千亩的义田,给家人、族人来耕种,让他们能够维持生活。家乡有个寺院,因为过去范仲淹曾经在这个寺院里面读过书,在范仲淹没有当官之前,还在读书的时候,在寺院里面,有一天在一棵树下看到有个洞,他把这个洞挖下去以后竟然挖出了一坛白银,这是雪花花的银子,当时范仲淹很清苦,但是看到这一坛的白银一点都不动心,立即把这个银子埋回到原处。这个事情过了好久,范仲淹都已经当了大官,寺院里的人有一天就来找范仲淹求他帮忙,为寺院修治一下,修复一下,需要些银两。结果范仲淹就批了个文让这个人带回去,告诉他,就在你的寺院里那个大树底下你们去挖,会挖出一坛白银,那个银子足够你们用了。结果这个人回去之后,寺院的人真的去挖,真的把这个白银挖出来。你看看,范仲淹先生年轻的时候这么清苦,但是看到这些银子都没有动心,这样的一种定力,《弟子规》上讲“凡取与,贵分晓”、“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范仲淹先生绝对不因利养而动心,这种德行才能使他有这么成功的一生。
而成功以后仍然不坠这个志向,一生都过着清寒的生活。他一辈子都不吃肉,自己的妻子、儿女甚至没有见过玉器是什么样子,出门儿女可能没有一件很好的服装。范仲淹不以家产来传家,他把家产全部统统都布施给贫寒的人,他去办义学,匡扶传统文化教育,把儒家教育兴办起来。当时他在自己家乡苏州南园那个地方办义学,他的家南园风水家来看过,说你这个家是个风水宝地,将来代代都会有人做官。结果范仲淹听到这样的话,既然这是风水宝地,怎么可以说只为我范家,应该把它捐出来,来为国家培养人才,让整个国家得益。所以就捐出来,当时兴办了儒家教育,为当时宋朝儒家文化的复兴做了很大的贡献。所以他是以孝悌传家,真是积德给子孙。司马光所讲的,积财给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给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德给子孙,用阴德来庇荫子孙,才真正是替子孙着想。当时范仲淹的厚德,范家所有的族人都非常的敬仰,族人有争执的时候,这个调解的人就会提起,你们怎么还会为这点财利争执,没有想到当年范公是怎么对人的?谈到范公,大家脸就耷拉下来了,面带愧色。
范仲淹的儿子范纯仁、范纯佑,都是大孝子。特别是范纯仁,他因为要服侍自己的父亲,他父亲到晚年,范仲淹晚年得病,范纯仁为了照顾自己的父亲,两次拒绝朝廷的邀请,不肯出来做官,来侍候自己老父。当他父亲走了以后,他的兄长范纯佑也是因为病,范纯仁在家侍候自己的兄长,也跟父亲一样,也两次的拒绝朝廷的邀请,他自己说“岂可重禄食而轻父母”,这个话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要把孝顺放在第一位,把事业放在第二位。孝顺父母有没有障碍他的事业?没有,范纯仁最后还是官拜宰相,也是一位贤臣。所以古人讲“忠臣出孝子之门”。范仲淹以孝悌传家,把圣贤的风范演示给自己的孩子来看,孩子自自然然就成为一个有德的君子。
我自己回想小的时候,母亲也是很重视对我德行的教育。我自己也是不幸,在我上大学的时候父母就离异了,我父亲就另外组织了家庭,于是我就跟母亲两个人相依为命。我从小母亲就启发我树立人生远大的志向,古人讲“读书志在圣贤”。当我上了大学以后,母亲就鼓励我,将来要真正为社会做贡献你要有本事,所以鼓励我出国留学。于是大学毕业以后我就考取了美国的路易斯安那理工大学去读工商管理硕士。在出国之前,我也是拜别母亲,我跟母亲说:“母亲,你在家里等我,等我七年”。因为我母亲跟我讲,她说我希望做个博士妈妈,做个教授的母亲,这是母亲对我的期望,我就请母亲等我七年,因为在美国读硕士一般要二年到三年,读一个博士大概是四年到五年,所以大概是要个七年时间。
到了美国留学以后,我想着要赶紧的去完成学业,所以用功努力,因为成绩也优秀,所以学校给我奖学金和学费的减免。
高级佛学院认真学习领会孙春兰同志重要讲话精神9月8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统战部部长孙春兰同志亲切接见高级佛学院建院30周年纪念大会的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中
金玉良言时间:2025-02-22
高级佛学院宗教界人士学习座谈十九大报告精神10月26日,高级佛学院嘉木样院长带领学院宗教界人士学习组认真学习十九大精神,交流心得体会。党组成员、副院长公保、刘鹏、南
悟性时光时间:2025-02-22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三者广修供养”:广是广大,修就是要去行,广大去修行这个供养。供养有很多种,有以身供养,有以心供养,有以身心来供养。什么是以身供养?好像出家的
宣化上人时间:2025-02-21
居士:修净土的居士,在世间法与出世间法的认识与实践上,应持什么看法、做法,请指示!法师:修净土的居士,首先,要建立一个与净土念佛法门相应的心态与知见,净土法门是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20
问:“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与“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请问法师如何正确理解? 答:前面的一个偈子是古德所开显的,意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7
我们众生都生活在种种幻相当中,分别、执著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破四相的根本首先要破我相。 我们现在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对“我”看不破它的虚幻性。
大安法师时间:2025-02-15
在风水学上,水晶有着风水石之称。水晶生长于地心,凝聚“地气能量”。用科学来解释水晶能量与地球磁场产生互动,从而可以调节人体五行的平衡。人体五行:金、木、水、火、
DIY配饰时间:2025-02-14
《答念佛600问》191、如何理解因果是治理天下和度脱众生之大权?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人每谓现生所享受苦乐吉凶者为命,岂不知乃自己前生所作
因果报应时间:2025-02-13
佛教告诉我们:神通抵不过业力,业力抵不过愿力。不管你信不信佛,都无法逃过因果业力。佛弟子深知,即使学佛之后,也不可能事事都如意,想什么来什么,但是一定会越来越好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5-02-10
佛下山游说佛法,在一家店铺看到一尊佛像,形体逼真,神态安然。佛大悦,欲买之,店铺老板要价5000元,分文不能少,加上见佛如此钟爱它,更加咬定原价不放。佛回到寺里对众僧谈起此
禅宗公案时间:2025-02-02
无论用什么法门,法门无量,修行方向目标是一个,就是清净平等觉。终极的目标就是见阿弥陀佛,生极乐世界。「及彼国土」,经念熟了,想经中的境界,就是想念极乐世界。「盖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2011年农历十月初五讲于广东化州南山寺念佛七法会】佛在鹿野苑三转法轮,为五比丘说法,讲的是四谛法苦、集、灭、道。四中真谛中,第一真谛就是苦谛。我们来到人世,每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3
每年的岁末年初,总能听到很多人谈论“生肖和犯太岁”的话题。提到“太岁”,很多人都会想到“太岁头上动土”“太岁当头坐,无灾恐有祸”等民间流传的老话。在中国几千年的
佛答时间:2025-01-23
在你的生活中,或许见过这样的人:他们的长相不算好看,却会莫名给人带来一种很舒服的感觉,和他们相处会感到一股平静喜悦、简单纯粹的能量。同样,你的生活中或许也遇到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父母需要增长家庭教育智慧,要让孩子独立自能,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把孩子当做私有财产,用私爱去伤害孩子的心灵,父母需要做的是滋养孩子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1
居士甲:初学净土者,应如何下手修学,方得真实利益? 法师:初学净土者,宜以培植坚固信愿为要务。信有事信与理信二种。事信(或曰仰信)是相信二有,即《阿弥陀经》所云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8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它主要说明两个问题:1、因果相续,贯通三世,不会中断。我们今生所受吉凶祸福,都是自因自果。明白此理,自然不怨天,不尤人。2
昌臻法师时间:2025-01-14
静波法师:一点亏都不能吃的人最终会如何?“吃些亏处原无碍”,吃了点亏,有什么障碍呢?佛菩萨吃亏吃大了,释迦牟尼佛曾经有过九种灾难,有成就的修行人不也有这样或者那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5-01-13
清明,是我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国传统的清明节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几乎与佛教的历史一样久远。清明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0
编者按:再过几天是清明节,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一天有很多传统习俗,当然主要还是祭奠已故亲人。原本清明节与佛教并无直接联系,但一个孝字将两者紧密相连。虽然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0
体光老和尚禅七开示十二古代的佛教徒,现代的佛教徒,古代的佛教徒他在心地上聪明、有智慧,现在的佛教徒在外边聪明,能说能讲,所得的受益跟古代不同。古代得受益是实际的,现在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7
如何灭堕胎罪问:《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上说,堕胎是罪业极大的杀生罪,果报也重。您写的《现代因果实录》里为何没有这方面的实例?答:做流产(堕胎)是夫妻间的杀生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5-01-07
惟贤法师答:法门很多,但是走的路是相同,目标是相同,佛教在唯识学来说,分为五位: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这五位啊,各宗各派都是贯通的。资粮位就是广集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惟贤法师答:这个你就不要着相,要因机施教,在名句上不要执着,那就是辩才,因机施教就叫辩才。懂文学的人来问,你要跟他说内行话,要通达文学;一个做生意的人来问,你要有商业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5
惟贤法师答:静坐中保持静心,保持真实心,保持如来心,这样就可以起观。以静心、如来心摄持一切,那就小中有大,大中有小,一中有多,多中有一,众人即我,我即众人,空间、时间、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5
佛教讲修行的道路,离不开信解行证,什么是信解行证呢?一、信在佛教四众弟子里边,在家信众约占百分之九十,出家僧众只占百分之十,是少数。出家僧众专门讲修学佛法,就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理搞清楚了,我们相信会有这种现象产生,我们不怀疑了。所以在这个世间,有人衰老得很快,有人衰老得很慢,什么原因?古人有句话说「忧能使人老」。忧虑就是烦恼,有忧虑的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太虚大师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典范释惟贤我于上世纪一九三六年至一九四一年在太虚大师创办的重庆汉藏教理院读书,亲自接受了大师的教育。一九四五年抗日战争胜利,又曲开县赴重庆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2
如何发起大悲心?观六道众生受苦如亲人想!大悲心等5种发心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薄伽梵告慈氏菩萨摩诃萨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为有情修大乘行。欲度有情置大涅槃
佛教知识时间:2025-01-01
雪公师训:父母到命终还挂念孩子啊! 父母健在时,吾人不能自由自在随心所欲,做任何事都要体念父母的心情。因为「天下父母疼小儿」,父母时时关心孩子,即使孩子做得很好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4-12-29
为了区分品质高低,沉香经常被划分成多个等级,这是在市场中沉香较难以辨别的原因之一。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分级杂乱,甚至不同品类之间也有很大差异。那么,常见的分
沉香知识时间:2024-12-21
弟子:如何能在每个当下、在在处处都能直入解脱境?上师:时时都能说是“解脱处”,就是进入到一个“很平静的状态”,你首先在座上要多下些功夫。这两天也有很多人都在问:
文殊花开时间:2024-12-19
观音是爱与慈悲的化身。我们的内在已经具备了爱与慈悲的种子─爱自己以及他人!爱与慈悲之种的反面就是仇恨之种,如果我们要对两者加以区分的话,可以说仇恨是破坏性的,而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17
如何诵经 梦参你若是读《普门品》,《普门品》是赞叹观世音菩萨功德,赞叹观世音菩萨说,你遇到什么灾难,只要一念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就能救苦救难。经文上是这样说,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2-17
道证法师讲述吃素而长寿健康的人,比比皆是,像虚云老和尚、广钦老和尚、雪公老恩师都是“人瑞”,而且活跃无比,世鲜能及。而说吃肉患病短寿者更多不可数;且吃素本非为求长寿,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0
今天,我要讲的经典是《佛说十善业道经》。这是一部大家比较陌生的经典。有人可能会问:佛教的经典很多,就我们平常比较熟悉的如《普贤行愿品》、《金刚经》、《地藏经》、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9
黄念祖:念佛时散乱、妄想多,如何对治?问:念佛时散乱、妄想多,如何对治? 黄老答:现在念佛散乱,这也是必然的。这个不要怕,夏老师有两句诗:“任他妄想纷飞,听我念佛
为人处世时间:2024-12-08
如何发起愿菩提心愿菩提心,就是我要帮助一切众生出离轮回的愿望。对凡夫来说,这一愿望并不容易生起。可以说,我们从来不曾有过这样的愿望。当然,这不是说我们从未帮助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7
来: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痛苦,有身体上的、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痛苦。所以我们要给人体贴的爱和关心,因为你所散发出的关怀和喜乐会带给身处痛苦之中的人极大的安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1
人,为什么会痛苦?为什么会烦恼?我们认为金钱可以代表地位,但金钱带给我们的烦恼也很多。我们认为赌博可以带来快乐,但为了赌博自杀或家庭破碎的事,却时有所闻。谈恋爱卿卿我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7
信众:阿弥陀佛!师父您好。就是我想问一下,每年过年我会念《地藏经》,念到清明这段时间,念几十遍回向给我去世的亲人。今年就是前天念到四十九遍,我听说念完《地藏经》还要有
地藏经感应时间:2024-11-27
护持三宝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定位要准确。居士要把自己放在护持位上,恭恭敬敬的对待三宝,尽心尽力的做好该做的一切。三宝给了我们成就的机会,给了我们因缘,是我们的福田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11-24
第四章 马哈咖沙巴如何遇上佛陀继续我们的故事,现在要回来看马哈咖沙巴(Mahakassapa)。㈠在他来到十字路口之后,他去了哪里?如前述,当两个沙门分手时,大地被他们的出离
佛陀的圣弟子传时间:2024-11-14
弘一法师:如何改习惯?吾人因多生以来之夙习,及以今生自幼所受环境之熏染,而自然现于身口者,名曰习惯。习惯有善有不善,今且言其不善者。常人对于不善之习惯,而略称之曰习惯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2
经言:人之谤我也,出初一字时,后字未生;出后一字时,初字已灭。是乃风气鼓动,全无真实。若因此发嗔,则鹊噪鸦鸣,皆应发嗔矣!其说甚妙。而或谓: 设彼作为谤书,则一览之下,字字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9
从前有位虔诚的佛弟子,每天都从自己的花园里摘来鲜花用以供佛,法师见了,非常欣喜地告诉她,常常用香花供佛的人,来世会有庄严的相貌。这位佛弟子听了也很欢喜,她说:这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7
请看世尊往昔是如何放生救生的 金光明经卷第四流水长者子品第十六 佛告树神。尔时流水长者子。于天自在光王国内。治一切众生无量苦患已。令其身体平复如本。受诸快乐。以
戒杀放生时间:2024-11-05
首先,你必须认清一点,香道不是香薰,不是买一盒你最喜欢的香水或精油来熏房子的,香道是品尝各种天然香木发出的香味的变化的。所以只要是沉檀原味香,都是可以值得买来慢
香道道具时间:2024-11-02
单品香要选择用料纯正,不含化学粘合剂等化学成份的为好。真正的天然单品香在燃烧的过程中没有明显的香气,不使用亮丽的色彩(染料中含有甲醛)。从传统香品制作工艺及功效
香道培训时间:2024-10-27
五欲把灵魂弄丢了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世人都迷于财色名食睡,岂知那是地狱五条根。第一是嗜财如命,刚才已讲过。第二是好色。在很多家庭里,丈夫有不少女朋友,妻子也结交很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