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遇到的这十种善知识,大有学问_般若电影
扫码手机看

学佛遇到的这十种善知识,大有学问

般若电影 2022-07-03

我们学习佛法,常听到“善知识”一词。对其含义的认识,则往往较为笼统。其实,善知识是佛教中的一个专有名词,不同于现代汉语中指代的某种学问。在佛法中具有的含义大体是:闻名钦德曰知,睹形敬奉曰识。知其心而识其形,能够于修行者有益,引导修行者到达善处的,就叫做善知识,反之则为恶知识。

唐译《华严经》则着重从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利益众生、开佛智慧等角度,举出了十种善知识:

一、能令安住菩提心。

二、能令修习善根。

三、能令究竟诸波罗蜜。

四、能令分别解说一切法。

五、能令安住成熟一切众生。

六、能令具足辩才随问能答。

七、能令不着一切生死。

八、能令于一切劫行菩萨行心无厌倦。

九、能令安住普贤行。

十、能令深入一切佛智。

//能令安住菩提心善知识//

菩提心,《华严经·十回向品》中的两句话是最好的诠释: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能令修习善根善知识//

发了菩提心,还要修习善根。一切与菩提心相一致的善法,都叫善根。心存善念,口说善法,心行善事,坚持不懈,不可动摇,就是善根。

//能令究竟诸波罗蜜善知识//

究竟波罗蜜,就是能圆满地来实践六波罗蜜、十波罗蜜,一切自利利他之行。波罗蜜者,到彼岸也。得到究竟,一定以无漏的大智慧、大慈悲来圆满地来实践六波罗蜜、十波罗蜜等一切自利利他的行为。

//能令分别解说一切法善知识//

能够分别什么是善法,什么是恶法,什么是世间法,什么是出世间法。能分别解说,就能使我们从善弃恶,舍小向大;若不能善分别,善恶不分,大小不明,修行就会出现误区。善分别一切的法,才能于第一义谛而不动摇;善分别一切法,才能按照究竟的法门去修去行。

//能令安住成熟一切众生善知识//

善知识要具备,使一切众生成熟菩提心。安住菩提心,成熟菩提心,世间则会有更多的人行菩萨道,修菩萨行。不圆满、不究竟的事则能愈少。

//能令具足辩才随问随答善知识//

善知识需具备善巧方便智慧,大众的疑问提出来,随时都能够给予圆满的解答。甚至能够使之改邪归正,弃恶行善。具足辩才并不是口头的游戏、耍口头禅,而是为了使大众安住菩提心,成熟菩提心。

//能令不着一切善知识//

善知识能够教导我们如是行如是修,不染着与执着,远离一切不善法。“外能善分别诸法相,内于第一义而不动。”

//能令于一切劫行菩萨行

心无厌倦善知识//

行菩萨道乃无休止之事,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以智慧心、慈悲心行菩萨道,修菩萨行,心无厌倦,便是菩提心。“众生无边誓愿度,能度否?”具体做起来就是要发广大心,发广大菩提心。菩提心就要上求佛道,下化众生。

//能令安住普贤行善知识//

这十种善知识,次第来教导,一步一步地提升,终至成就普贤行。《普贤行愿品》将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的无边愿力浓缩在一卷经当中,我们经常读诵《普贤行愿品》,就能培养菩提心,安住菩提心,成熟菩提心。

//能令入一切佛智善知识//

上面的九条,最后归于一条——能深入佛智。什么是佛智呢?就是承担一切苦难而没有负担。佛之所以成佛,不是自己有什么需要,而是看到一切众生,在生死轮回当中苦难不息,所以要成佛度众生。佛的智慧就是指导如何度众生,如何不执着。

这十种善知识,可以从种类与功能两个方面来加以理解,从种类来说,有十种老师、善友;从功能来说,可以是一位善知识就具备这十种功能,或者几位当中分别就具备某一种或多种善知识的功能。所以不要小看亲近善知识这样一件事,这既是学佛的必要前提,也是修行路上不致歧邪的保证。

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


评论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