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在佛的时代,并没有分别什么大乘和小乘,佛法是一味的,只是由于说法的物件不同,所说的内容和境界也有不同罢了。
佛对根器浅薄的听众,说做人的根本道理,持五戒,修十善,称为人天乘;对于厌世观念很浓的人,便说解脱生死的方法,称为声闻的小乘;对于根器深厚而有悲愿化世的听众,便是菩萨大乘。
事实上,佛法共分五乘:人乘、天乘、声闻乘、独觉乘、菩萨乘。修上品五戒十善的生天,中品五戒十善的生人,综合五戒十善,称人天道;声闻是由于听法修行而得解脱生死的,独觉是不由听法无师自觉而解脱生死的,综合声闻独觉,称为解脱道;菩萨道是既求取解脱道而又不舍人天行的一种法门,所以大乘的菩萨道是解脱道与人天道的综合。
仅在人天道修持五戒十善的人,尚是凡夫。证了解脱道,不再受生死的人才是圣人,因他们只顾自己乘著佛法而解脱,不愿回头过来救度其他的众生,所以称为小乘。菩萨是上求无上佛道而自己解脱生死,下化无量众生同离生死苦海,所以称为大乘。
从佛教的分布来说,通常说北传的梵文系佛教──以中国为中心而至日本、韩国、蒙、藏的佛教,是大乘佛教;南传的巴利文系佛教──以锡兰为中心而至泰、缅等国的佛教是小乘佛教。其实,这是出于北传佛教徒的区分法,南传佛教徒根本否认这种区分法的正确性,因在根本有部律卷四十五及杂阿含二八.七六九均有大乘之名,那是指八正道的修持者;杂阿含二六.六○四以行四摄法为大士,增一阿含卷十九明白载有大乘的六度。除了理论境界上的发挥,北传佛教,超过了南传佛教,在佛教的生活实践上,北传地区未必全是大乘的,南传地区也未必全是小乘的;北传的中国佛教,除了素食而外,没有什么比南传佛教更出色,尤其在中国大乘佛学的成就,因了中国老庄思想所形成的玄学清谈,在魏晋时代特别风行,所以上流社会的士君子们,也把佛学当做消遣及清谈的玄理,中国的天台宗及华严宗的理路,确也受有这一风尚的若干暗示,所以近代有一位日本学者木村泰贤,批评中国的佛教是属于学问的佛教,而非实践的佛教,实亦不无理由,事实上,天台华严的思想架构,也多出于中国高僧的自悟境界,在印度的佛教思想方面,并没有足够的依据。因此,中国真正的大乘精神,从未普及到民间去过,更说不上成为中国民间生活信仰的依归了。所以也有人说:中国的佛教乃是大乘的思想小乘的行为。
雍正四年,江南举人考试,当时聘为房考官的,都是近省进士出身的官员,个个少年英俊。有个叫张垒的,中进士年份很久了,自以为是前辈,性格尤其迂腐迟滞。每天晚上,他必定
佛教知识时间:2024-12-30
什么叫菩提?菩提是觉的意思,也就是佛果的意思。心是众生能发之心,菩提是所得之果,发有激发的意思、激活的意思、发生的意思,就是我们凡夫众生发成佛的心,就叫菩提心,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9
“上品下生者,亦信因果,不谤大乘”。你看这个“不谤大乘”老是这么说出来,为什么呢?在无量寿经上有一句话,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后面紧跟着乃至一念即生彼国,“唯除五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9
常用的念珠,通常为108颗,有说是因为佛教常说到百八烦恼。即:1、三界的见惑八十八:迷欲界苦谛的见惑有五钝使(贪、嗔、痴、慢、疑)五利使(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
汉传人物时间:2024-08-04
编辑净业三福又作清净业。即世福、戒福、行福之三种福业。据《观无量寿经》载,此三福业为:孝养父母,奉侍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发菩
佛教知识时间:2024-07-15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讲记 (厌舍品第三)太虚大师讲述二十一年十二月在闽南佛学院丁二 色无色天乘之三乘共法戊一 出家戒之超欲界法──十信己一 厌舍出家厌舍品第三‘厌舍\’即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18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讲记 (序品第一)太虚大师讲述二十一年十二月在闽南佛学院释 经甲一 教起因缘分乙一 证信序丙一 五重证信丁一 略叙闻时主处序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18
茗山就五戒来说,数字虽小,分量报重。在家出家,如能守持五戒。可以称为清净居士,清净比丘。而且能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断诸恶法,行诸善法,逐步趋向解脱。在世消灾免难
皈依修学手册时间:2024-04-14
大小乘以发心别。小乘修行人深深体会到轮回的痛苦,他最大的愿望就是从这种痛苦中摆脱出去,永断生死,入于涅槃。他所有的行为都是围绕这个目的展开。小乘修行人不是没有慈
放生问答时间:2024-03-19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五】大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无垢性品第四尔时智光及诸长者既出家已。齐整法服五轮着地。礼如来足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等从佛闻所未闻。在家
佛教知识时间:2024-02-08
什么是“道”?什么是“德”?身在现代社会,我们现在不缺钱,也不缺技术,但是大家找不到那种幸福、安全、和乐、和谐的感觉,为什么?不学传统文化,不知道道德已经很久了。
陈大惠居士时间:2024-01-22
我叫张尊厚,今年 7 岁。来自河南郑州行知小学一年级!今年突然的疫情让我们这个寒假变得特殊而难忘。这场疫情让我们失去了很多户外活动,但让我懂得了生命的脆弱和宝贵,
学佛受用时间:2024-01-01
后 记修行建言青年人:广学经教 专修净土中年人:一门深入 专修净土老年人:一句佛号 专修净土信愿念佛,莫换题目;求生净土,决定成就。印光大师开示开示一:无论在家出家
邪淫果报时间:2023-10-15
十二、根、道、果学习和修行的氛围、思想、心态、次第等,一切都可以量化和表述。有时我们把修行都想象得过于抽象,其实是可以量化的。只是需要达到一定高度,才可以回过头
邪淫果报时间:2023-10-14
自佛灭后百年余,佛教产生异议而逐渐分裂,义学纷纭。直至佛灭后九百年初,世亲造《俱舍论》;又九百年中,诃梨跋摩造《成实论》。因这二部论典的传播,而形成俱舍成实二宗
佛教知识时间:2023-09-25
达真堪布:佛法里经常讲“殊胜”,其实什么叫殊胜?佛法里经常讲“殊胜”,其实什么叫殊胜?让你受益的就是殊胜的。尤其对学佛人来说,让你的相续有所变化,这叫受益。比如某
佛本生故事时间:2023-09-21
达真堪布:什么叫相似三轮体空的回向?什么叫相似三轮体空的回向?达真堪布解答:过去诸佛菩萨怎样回向,我也怎样回向;现在诸佛菩萨怎样回向,我也怎样回向;未来诸佛菩萨
佛学常识时间:2023-09-09
纯智法师:为何先要了解大乘义理然后才能发菩提心呢?(358-360)358、为何先要了解大乘义理然后才能发菩提心呢? 答:是不是成为一个大乘行者,关键全在你是否已发了大菩提
佛学常识时间:2023-09-02
佛门中,为上师者应因材施教,学法者当依法修学,此为治学之本。因此,大乘教法既非个个可传,亦非人人皆能得修,必视乎其因缘方予以定夺,绝不能教法泛滥遍施,此为法义之
学佛常识时间:2023-08-31
索达吉堪布:大乘佛法去除痛苦、得到快乐的方法有何殊胜之处?问:大乘佛法去除痛苦、得到快乐的方法有何殊胜之处? 索达吉堪布:诸佛菩萨告诉我们:要想获得快乐,必须要有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25
什麽叫「罗汉斋」?罗汉斋就是罗汉菜,就是比平常吃的菜要稍微好一点的菜。平常大众吃的菜,或者只是单调的一种菜,放水、放油、放盐就下去煮,谈不上是美味。而罗汉菜就有
佛教故事:罗汉菜时间:2023-08-18
陈兵:大乘根本加行论 加行,又译方便,或称前方便、方便道、前行、道前基础,指正式修行之前的必要准备。就象行军之前的备办粮草,出车之前的加油打气,正式修道之前所修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7
其实菩萨二字当做梵语「菩提萨埵」,菩提是觉悟之意。什么叫菩提?觉悟叫菩提。什么叫觉悟?察见般若的道理叫觉悟,六识五蕴空寂无相,无相之相,得其妙有,叫做觉悟,找到
学佛常识时间:2023-08-14
什么叫做三界?(详见《藉心经说真谛》)答:三界指的是欲界、色界和无色界。 欲界呢首先有两种锁套,首先有两种,就是凡夫生死往来的世界,就是指的我们这个
学佛常识时间:2023-08-13
祈竹仁波切:有人说小乘是低级佛法,大乘行者不应修持,对吗 问:很多人说小乘是低级的佛法,所以大乘行者不应修持,这是对的看法吗?答:轻视任何部份的佛法,都是极不善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12
这四位当中到底哪位不是《西游记》中的人物?据说公务员考试曾有这样一道题:下面选项谁不是《西游记》中的人物?A. 张百忍 B.唐三藏 C.吕洞宾 D.嫦娥项吕洞宾是八仙之一。
修行受用时间:2023-08-08
第五章:大乘佛法话说在鸠摩罗什未成名之前,以萨多为首的五位论师是剡宝国国王的座上宾。国内每遇盛典,都由他们主持,因之,他们除了有优厚的报酬,还享有盛誉。当有天鸠
佛教故事:鸠摩罗什传奇时间:2023-07-23
第六识是什么?第六识是意识。八识之一,依第七识末那为根(意根)生起。意识分为五俱意识和独散意识二种:第六意识若与前五识同时生起作用,称为五俱意识;若第六意识不与
佛教名词时间:2023-07-13
比丘是什么意思?比丘,是出家受具足戒者的通称,佛家指年满二十岁,受过具足戒的男性出家人。比丘是梵语(bhiksu)的音译,华言乞士。乞是乞求之名,士是清雅之称。谓出家
佛教名词时间:2023-07-13
化身什么意思?化身,佛的三身之一,百千万亿,随缘应化,指佛菩萨为了济度众生而变化出来的各种形相之身,又名应化身、变化身。释迦牟尼佛是佛为度化世人而应现的化身,化
佛教名词时间:2023-07-12
护法:梵语Dharmapala,音译“达摩波罗”,意谓“护法”,原是公元六世纪印度佛教史上一位著名学者的名字,著有《唯识三十颂释》,是戒贤的老师,年仅三十二岁而卒,我国唐
初识佛法时间:2023-07-12
三业(佛教解释)一、身业身不履邪径,不染恶习,不任伤生,即不杀、不盗、不淫,则身业清静。二、口业口不妄言、绮语、两舌、恶口,则口业清静。三、意业不贪、不嗔、不痴
佛教名词时间:2023-07-11
大乘论大乘佛学所属论书的总称。又称大乘阿毗昙、菩萨对法藏等。相对于小乘论而言。一般把阐发大乘佛教修习的六度和诸法性空等义理以及注解大乘经的著作,都称为大乘论。历
佛教名词时间:2023-07-11
小乘佛教是什么?经典有哪些?(佛教解释)小乘佛教又称上座部佛教,上座部佛教主张恪守戒律,严守原始上座部佛教的戒律,注重上座部比丘众的自身的戒律修行。小乘佛教的主
佛教名词时间:2023-07-10
佛教五盖是什么意思?五盖是指五种烦恼,五种覆盖众生心识,使不能明了正道的烦恼。即「贪欲盖、瞋恚盖、惛眠盖、掉悔盖、疑盖」。这五盖把善根盖住,把能够开智慧、除烦恼
佛教名词时间:2023-07-10
大乘是什么?(佛教解释)「大」含有广大、崇高、无量之含义;「乘」运载、运乘之含义。谓之诸大菩萨众将无量无边众生从生、老、病、死的苦难中度化到西方极乐世界,故名大
佛教名词时间:2023-07-10
无为法(佛教解释)佛教名词,梵文Asamskrta的意译,略称无为。与有为法相对。指不依因缘 和合而成的不生不灭、无来无去、非彼非此的绝对。原本是涅盘的异名。大乘佛教,尤
佛教名词时间:2023-07-10
佛七(佛教解释)设立道场以七天为一周期做佛事,若念阿弥陀佛,则称念佛七,若念观世音菩萨,则称观音七,若禅坐,则称禅七,此外还有楞严七、大悲七等等说法,可以统称佛
佛教名词时间:2023-07-10
邪见(佛教解释)五见使中,拨无因果之见叫做邪见。2.凡是不合正法的外道之见都可叫做邪见。简述邪见:有身见(sakkya-dintilde;ntilde;hi),是指执着有我的邪见。kya是身
佛教名词时间:2023-07-10
善法(佛教解释)善法,多是佛学用语,通俗的讲就是修善果的方法。除此之外,还有好的方法、好的法令的意思。什么样的法叫善法?一切普世、入世的法,都是善法。善法是讲这
佛教名词时间:2023-07-09
如法是什么意思?如法,指契合于法理,契合于佛所说的教法,随顺佛所说的教法而不违背。如《无量寿经》卷下:应当信顺如法修行。又《维摩诘经方便品》:夫说法者当如法说。
佛教名词时间:2023-07-09
出世间是什么意思?(佛教解释)出世间,即超脱生死,不生不灭之涅槃为出世间。世有时间性的意思,如三十年为一世。出是超过或胜过的意思,能修行佛法,有智慧,通达宇宙人
佛教名词时间:2023-07-09
佛身(佛教解释)佛身,证得无上正觉之佛陀身体也。就中有法身化身等之别。总名为佛身。指佛的肉身。或指佛所具有的种种理想的德性,此时的佛身,即与宇宙真理的法或法性同
佛教名词时间:2023-07-09
苦行是什么意思?苦行是为了什么?苦行,即用艰苦的方法修行,是印度各宗教所修行的一种方法,在印度提倡苦行的宗教有耆那教、印度教等。印度早期的沙门多崇尚苦行。他们认
佛教名词时间:2023-07-09
止观(佛教解释)禅定属功德边,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属福德边。福德可以给人,功德不能给人,亦如财物可以赠送他人,聪明智慧无法赠送他人,功德是自己专有的。宝志公为
佛教名词时间:2023-07-09
授记(佛教解释)基本意义: 1、十二部经之一2、佛教语:佛对发心之众生授与当来必当作佛之记别也二种授记一无余记佛现前授记某甲众生于某劫中作佛,号某如来,如是有国土眷
佛教名词时间:2023-07-08
加行是什么意思?加行,是指用自利利他的心,勇猛地修行不退。《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二载,接近见道的四善根之位,特称加行,然亦广通资粮位。《瑜伽师地论》卷三十一,于白
佛教名词时间:2023-07-08
成道是什么意思?成道的意思成道,即领会佛道而得证正果。佛陀出家之前是净饭国王子,名悉达多,也像世间千万平常人一样,有着种种迷惑和烦恼,有着对生老病死的迷惘和恐惧
佛教名词时间:2023-07-08
什么叫安忍?安忍的意思安忍是指安心忍耐。安即不动,忍即忍耐。安忍是佛法中很重要的一环,是世界上的一股大力量。止观七之四曰:安忍者,能忍成道事。要达到面对、遇上任
佛教名词时间:2023-07-08
宿世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宿世因缘?宿世是指过去世,前世的生死。宿世因缘即前世的因缘。《法华经授记品》:宿世因缘,吾今当说。每个人、每一桩事情,都有宿世的因缘。我们
佛教名词时间:2023-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