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来汉地流行有几种净土文,但以这篇《西方发愿文》作得最圆满,因此得到先贤古德一致推崇。印光大师说:此文词理周到,为古今冠。意思是这篇净土文不论文词、义理,都完备周到,是古今最好的发愿文。
根据省庵大师的解释,这篇愿文分为六大章节:一、发菩提心;二、忏悔业障;三、立四弘誓愿;四、求生净土;五、回入娑婆;六、总结回向。这六大章节包含了净业行人从始至终必不可缺的发愿。以下逐一观察抉择:
念佛法门以发菩提心为最紧要的前导,不发菩提心,就难以证入净土,所以首先要发菩提心。虽然立了菩提志愿,但凡夫被烦恼和业障缠缚,不修忏悔,就为业力所障而难以成就,因此需要忏除业障。虽然忏了业障,但不在心中建立四弘誓愿,就仍然会忏后重犯,而且没有坚固誓愿,修行容易退转,因此要建立大誓愿。有以上发起大心、忏悔、立愿的基础,净业就能成就,净土就容易往生,因此接着对往生净土祈愿。如果往生净土之后,只求一己解脱,则堕在小乘中,因此要发回入娑婆的大愿。
这一整套的发愿,不仅有自利的发愿,而且有利益一切众生的发愿。不仅有显发自性佛的发愿,而且有求他佛摄受加持的发愿。不仅有往生净土的发愿,而且有回入娑婆、遍入十方的发愿。从阶段上看,对于近期,有发大心、忏障、立愿乃至成就净业的发愿;对于临终,有正念往生的祈愿;对于往生之后,有速疾成就普贤行愿的发愿,所以包括无上佛道从因至果的一切发愿。像这样,做了极圆满的发愿之后,总的以普皆回向结束。
其次,反显这六章发愿的内涵缺一不可:缺少发菩提心,则沦为人天小果;缺少忏除业障,要受恶趣果报;缺少立大志愿,容易滋生懈怠;缺少求生净土,难免轮回;缺少回入娑婆,只是小乘行为;缺少总结回向,因果不圆满。其他《净土文》或者只有求生净土的发愿,没有回入娑婆的发愿,或者缺少发菩提心和四弘誓愿,或者没有涉及到忏悔、回向,或者没有祈愿上上品顿速成就,因此说文词义理未能圆满。
解释名义:
西方发愿文
西方是所愿的目标。发愿是发誓往生西方。发是激发,愿是希求。激发就像离弦之箭,不达目的,誓不中止。希求就像喜好美色或追求财富,心心好乐,念念希求。如果起初发愿往生,不久就退转懒惰,这并不是发;如果口谈净土,心里耽恋娑婆,也不是愿。所以发愿就是以西方为目标矢志不渝,念念不舍地求取。
有人说:像行善生天、造恶入地狱,不必发愿也都实现了。念佛往生也一定如此,哪里是依靠发愿才得以往生呢?
答:三界受生都是随业感召。求生西方是出世正因,如果没有大愿决定心的方向,纵然念佛也不能成就。就像牛走熟路,无人驾御,也知道归宿。而让牛走生路,就决定趣向不了。一定要有驾御者手牵绳子,再加鞭策,才能对准目标行进。众生的心就像牛,三界就像熟路,西方好比生路。愿就像驾御者,信心像手,正念像绳子,立誓作为鞭策,往生如行路。无愿不能生,如牛走生路,无人驾御则不能趣向。所以要靠发愿驾御住自心,使心决定趣向西方。
我们凡夫只要还没到业尽情空地位,就一定死后有生。而有生,就一定有生处。与其在三界中受生,流转生死,不如在净土中化生,永超轮回。在十方净土中,又只有西方净土是凡夫最易往生,往生后又能现前不可思议利益的净土。因此就认定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唯一以西方为归。这就是只以西方发愿命名的意思。这要求行者把志愿唯一定在西方,专一地趣向。
愿有共通、特别两种,共通是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特别是随自心所发的种种誓愿。而求生西方的愿,总括了一切菩提誓愿及十方三世一切佛法,无一余漏,因此用西方发愿作为统摄一切的标题。
这篇愿文内涵十分圆满,事、理周到完备,行愿又极为深广,确实堪作净业行人尽未来际奉持的愿文。有智慧的人应仔细体会其中的大义,努力依之发起行持。果真能这样实行,就能现前自他极为深广的利益,成就菩提道的一切因行果德。所以这不只是文字语言、口头唱诵而已,实在是引导法界众生速疾成佛的微妙灵文、堪称千古杰作![4]
初总序归敬三:初标主;二明愿;三请加。
愿文的序分是皈依礼敬阿弥陀佛。有三部分:一、标明主尊阿弥陀佛;二、表明自己往生的心愿;三、祈请佛加被自己。
初标主
稽首西方安乐国 接引众生大导师
我们这么念时,应该观想自己在用头部顶礼西方安乐国土接引众生的大导师阿弥陀佛。
稽首是礼佛的仪式,用头部叩在地上,稍微停留一下再起来。这是为了竭尽自己的恭敬。一想到西方凈土是自己此生的归宿,阿弥陀佛是接引自己成佛的导师,有一种恭敬至极之心,情不自禁地向着西方、向着阿弥陀佛归命顶礼。这时全身心都归向了阿弥陀佛。正这么礼拜时,实际也真实礼拜了阿弥陀佛、礼拜了极乐世界。
这西方的主尊阿弥陀佛、无量清净海众菩萨以及国土不可思议的庄严,就是我们归投礼拜的境界。由于所礼的境无比深广、不可思议,所以在一顶礼间,就得到无量功德,也一定得蒙阿弥陀佛和菩萨海会摄受加持。所以在此要发出最大的信心和恭敬来顶礼。
【稽首者。以首叩地。敬之至也。西方国土无量。今归敬者。西方之安乐国也。安乐。极乐之异名也。或名安养。或名清泰。其义一也。】
稽首,就是把头叩在地上,恭敬到了极点。所顶礼的方向是西方。西方有无数国土,在这当中,是皈依敬礼西方的安乐国土。安乐是极乐的异名,也叫安养,也叫清泰,都是指同一个国土。
【接。摄取也。引。指导也。众生沉沦。接取置之善地。众生迷昧。指导归之正途。凡知识罗汉菩萨如来。皆接引导师。如畋猎之有虞人。涉川之有舟长。问路之有土民也。惟佛为群导师之中大导师也。大。二意。一普度群灵无遗失故。二究竟成佛无退转故。】
这是解释接引的涵义:接是摄取;引是引导。众生沉沦在苦海中,用慈悲之手把他从苦海中接取出来,安置于善地。众生处于愚昧迷蒙的状态,引导他,使他归向光明正路。这就是接引的意思。
凡是善知识、阿罗汉、菩萨和如来,都是接引众生的导师,因为都发了慈悲心,有愿力、有行动,要把众生接到安乐善地,指示他安乐的正途。好比打猎要有人带路,过河要有船长,问路要有当地的人民,众生走这样一条陌生的从未经历的解脱之路,需要有导师来作指引。在这一切导师之中,只有佛是六凡三圣一切众生的大导师。
之所以称弥陀世尊为大导师的原因有两个:第一、阿弥陀佛普度下自五逆十恶、上至文殊普贤在内的一切众生,无一遗漏。这是从接引的范围上说,涵盖了一切凡圣有情。其次,从接引的效果看,一切凡圣万类往生之后,以佛愿力摄持,都必得不退转,毕竟成佛。
或者解释为:阿弥陀佛已证得无住大涅槃,不执著生死此岸、不居于涅槃彼岸、不住烦恼中流,以愿力从法身中流现报化二身,接引九法界众生到达涅槃彼岸。这样的利益遍满十方、穷尽三世,没有一刹那停止。这是尽虚空、遍法界的接引,是尽一切众生种类的普度,是到达究竟的引导,因此称为大导师。
这样认识之后,就把自己的解脱成佛全心托付给阿弥陀佛,因此就一心恭敬顶礼安乐国土主尊、接引法界群生成佛的无上导师阿弥陀佛。
总之念这两句,就是在了知阿弥陀佛具有无上智悲力和无上救度的恩德后,做出全心的皈依。
二明愿
我今发愿愿往生
我今愿往生是在佛前表白自己的心愿。
顶礼之后,内心要这样作意:我现在发愿,愿往生阿弥陀佛您的国土。这是真心的祈愿、一生的所求。所以每一次都要真心发起。
【信行愿三。净土资粮。但言愿者。惟信故愿。愿之切者。必其信之真也。行以愿立。愿之切者。自能行之力也。是以弥陀经中。专说发愿愿往。不一而足。】
大家知道,信愿行是得生净土的三种资粮。古代去一个地方,必须有资粮,资是钱,粮是粮食;有粮食不饿,有钱能够坐车、住店。所以资粮是一路安乐顺利到达的保证。
那么,往生极乐世界的资粮是什么呢?就是信愿行。拿现在的事情来比喻,到极乐世界是坐阿弥陀佛的愿力飞机去,什么是机票?就是信愿行。有了信愿行的机票,就能直接登上飞机,顺利到达极乐世界。
在信愿行中只讲一个愿字,是因为愿是其中的关键。怎么讲呢?因为只有真正相信,你才会发愿,也就是对弥陀世尊的悲愿、极乐世界的庄严、净土法门的简易直捷、往生所获的利益等,心里不是迷信,不是犹豫,而是真实信解,由此就发愿求生。所以,人要是发愿恳切,他的信心一定真实。再说,实际的修行也是以愿力推动才建立的。由于有愿力,就会发自内心,为实现所愿而行动,所以愿恳切的话,自然会真修实行。因此《弥陀经》中有多处专门说到发愿往生。
这样了达三资粮的关键是愿之后,念到这一句时,就要在佛前表白:佛为我作证,我现在发愿,愿生您的国土!佛眼圆明,你如是顶礼、如是发愿,佛清清楚楚地见到。
三请加
惟愿慈悲哀摄受
惟愿摄受,就是求佛加持护念。佛爱念我,叫慈。佛怜悯我,叫悲。就像母亲爱念孩子,心不舍离,叫做摄受。惟愿,就是唯一希愿阿弥陀佛大慈大悲,哀悯摄受我。
如果你不想往生极乐世界,那没有什么好说的。如果你想往生,那就是去做阿弥陀佛的弟子。你想做佛的弟子,就要求佛摄受你,所以这里要祈求阿弥陀佛摄受自己。最好把求摄受的心发到最大量,就是祈求佛在今生和未来世一切时,念念摄受自己,永不舍离。能发出这样的心就成了全心皈依佛。
往生极乐世界的根本,说到底就是对阿弥陀佛生起虔信,全心全意地皈投。这就是关键!
【愿文备矣。】
愿文意思明显,不必多解释。
【或问。古云把手牵他行不得。惟人自肯乃相应。何乃求佛摄受耶。】
这问的人偏在自力上。修行人有两种病:一是执著自性是佛,不求他佛摄受、他力加持;二是只依赖他力,自己不切实用功。其实,自他二力双修,成就才快。内要发起自己的真实修行,外要祈求佛力加被。问的人偏执一端,他说:古人讲,用手牵他是上不了路的,人要自己肯才相应,怎么还求佛摄受呢?
【答。一者弥陀本愿力故。二者求佛摄受正自肯故。三者感应道交正相应故。】
回答有三:一、弥陀本愿神力摄受一切有真信切愿的人,所以由我诚恳祈求,佛一定以悲愿摄受。就像孩子诚恳祈求母亲摄受,母亲一定会摄受。二、我求佛摄受我,以慈悲光明护念我,正是我自己肯忆念佛、肯求生佛的国土,是我发了真心,是我肯修净土法门!三、以我的诚恳祈求为感,以佛的无缘大悲为应,自然心与心相通、相应!而且这毫无空过,我的心和佛心之间没有毫厘许间隔,既然我的祈求之心真实,佛的悲愿真实,那就一定当时祈求、当时摄受,绝不会落空。
这样明白后,就应当发出最大的诚心来祈求佛摄受。
小结:
以上发愿的序分要做到三点:一、要把至诚顶礼阿弥陀佛的心发出来;二、要把求愿往生的心发出来;三要把求佛摄受的心发出来。念这一颂时,一定要发出这三个心来,不能只是有口无心地唱唱,失去此法的大义。
这三点都真实做到了,就有很好的开端、很好的缘起,往下在佛前正式发愿时会很相应、很如法。
二正述愿文分三:初求生西方正因;二得生西方明验;三已生净土大用。
正式叙述西方发愿文的内涵,有三部分:
一是求生西方的正因。这方面的发愿必须具足。求生西方需要正因,就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具足正因,就必然得往生的果。所以发愿在此生临终前的这段时间,如法地修积往生正因。
二是得到往生西方的明显效验,也就是祈愿这一生临终得到决定往生的验相。
三是发起更长远的往生之后速得成就、现前大用、普度众生的大愿。
所以整个这套发愿包括从今生到往生、到成佛之间的一切发愿,次第和内涵极为圆满。能按这样不断祈愿,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愿力,引导自心往所愿之处去实现。
初求生西方正因五:初发起大心;二忏除业障;三立愿自要;四求佛冥加;五净业成就。
对于往生之前还在人世的这段时间,我们需要祈愿五个方面:一是发起自利利他的大菩提心;二是由忏悔来净除业障;三是立下四弘誓愿;四是求阿弥陀佛在冥冥中加被自己;五是祈求净业有所成就。
初发起大心
弟子(某甲众等)。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
这一句是自己在佛前发心:弟子我普遍为四恩三有,乃至一切法界众生,为求证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誓求往生西方净土!
【先出念佛求生净土之本志也。】
正式愿文,首先要发起念佛求生净土的根本志愿。说到根本,是因为这里发菩提心是后面各种发愿的所依,没有发起这一大心,后面种种发愿都无从建立。
到这里,应审查自心:是否立下了为利众生持名求生净土的志愿?如果没有立志或立志狭小,就要按此处的愿文来建立。
【普为者。兼利为怀。不为自身独求解脱也。一乘者。佛果为期。不于余乘妄有希冀也。发如是心。乃修净土。是谓正因。苟为不然。虽勤念佛。因地不真。果招迂曲。】
说到普为,就是兼利法界众生为怀。心中所怀的志愿,不是只利益自己一人,而是利益尽虚空界一切众生。这是发起普度众生的大心。
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就是以佛果为目标,不对人天乘和声缘二乘有所希求。为什么呢?因为只有佛果是究竟涅槃,其它或者是有漏果,享尽仍然堕落;或者是暂时化城,并非究竟。因此唯一希求无上佛果。这是发起誓求菩提的大心。
发起这样为利众生誓求佛果的大心,以此摄持,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就是成就净土的正因。要知道,证入常寂光净土就是成佛,所以,无上净土的正因是菩提心。不按这样发起大心,即使精勤念佛,也由于没有菩提誓愿,而不成为佛果种子。对于成佛来说,就是走了弯路,这叫因地不真,果招迂曲。
【四恩者。在家则父母众生国王三宝。出家则父母师长国王施主也。三有者。欲有色有无色有也。】
不论在家出家,都受人恩惠,受恩就要知恩图报。在家有父母生养之恩、众生恩、国王恩、三宝恩。没有父母,不可能得到宝贵人身。十月怀胎,母亲备受辛苦。出生之后,母亲三年哺乳,时时小心照顾。之后学走路、说话都要依靠父母。再长大上学读书、工作、成家,父母又要费尽很多心血。所以,父母的生养之恩重如须弥,不能不作报答!就修行来说,只有得到暇满人身,才能闻思修行,成办一切暂时和究竟的利益,这修行所依的人身宝就是父母赐予的。所以父母恩极重,应当时时想着报答。
其次是众生恩。看看自己穿的衣服、吃的饮食、住的房子、坐的车子,哪一样没有众生的血汗在里头!自己的生存样样离不开众生,所以众生对自己的恩德极大。就修行而言,尤其修大乘法,只有缘众生才能发菩提心,没有众生就没有诸佛菩提。而且布施、安忍等的六度万行,每一样也都是依靠众生成就的。
再说国家恩。生在这一方国土,就有国家守护的恩德。没有国家守护,连基本生存也无法保证。
最后有出世间三宝大恩。因为三宝给我们开示三乘正道,才能得到一切暂时和究竟的安乐,这其中下至夏天一丝凉风的乐受终究也是三宝赐予的。
出家的四恩包括:父母恩、师长恩、国王恩、施主恩。其中师长恩,指开示善恶取舍,引导进入解脱正道,指示诸法实相,去往无上菩提等等无比的深恩。施主恩,指出家人不从事工作,衣食住行都靠施主供养。施主以辛苦得来的钱财供自己修行办道,有大恩德,理应报答。
三有就是三界,指欲有、色有、无色有中无量无边的众生。这些众生都沉溺在生死苦海中,如果我们不发心救度,他们就会无止境地随惑业漂流生死,往后要受的苦是无法用数字计算的!所以要对三有众生发悲悯心、发救度心。
以上发心要把握三个要、三个不要。要发利益一切众生的心,不要发只利益自己的心;要发唯一求佛果的心,不要发求人天福报和小乘涅槃的心;要发专心持名期生净土的心,不要发命终再来人间或来三界受生的心。
如果以前只是愿我离苦得乐、愿我舍秽土得净土,这是小乘发心,愿很狭小,不叫做发大心。心中希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一切众生舍秽土取净土,为实现这一目标,上求佛果,而专心念佛求生净土,这样就是发起了大菩提心。以此愿心为种子,便能成就无上菩提的妙果。因此这是念佛求生净土的根本志愿。
二忏除业障
又以业重福轻。障深慧浅。染心易炽。净德难成。今于佛前。翘勤五体。披沥一心。投诚忏悔。我及众生。旷劫至今。迷本净心。纵贪瞋痴。染秽三业。无量无边。所作罪垢。无量无边。所结冤业。愿悉消灭。
为什么要忏悔业障?愿文中说:又因我业力深重,所修福德又非常轻微,障碍深、智慧浅,使得染污之心容易炽盛,清净功德难以成就,就像一块金子要打成金器,由于杂有很多杂质,便难以成就。
凡夫心中贪嗔痴的染心非常强盛,随境任运就起,而且起得很猛利,清净功德却难以成就,三年五载也不见有多少进步,所以急需忏悔业障。
这里要在阿弥陀佛面前翘勤五体,就是做最恭敬的五体投地;披沥,就是披肝沥胆,表示极为真诚坦白;一心,就是诚心诚意;投诚忏悔,不是虚假,而是真正对原先所作的罪业,倾注诚心在佛前忏悔。
所忏罪业从造者、时间、起因、种类、数量这些方面来说。第一、造罪者,要想到不是为我一人忏悔,而是包括无量无边的众生在内。第二、所忏的罪业不只是今生一世的罪业,而是旷劫至今所造的一切罪业,旷劫就是遥远不见边际的劫数,是这么漫长时劫中造的罪业全部忏悔。第三、造罪的起因是迷失了自性清净心。我们凡夫是念念不觉,在境界上攀缘执著,由此放纵贪嗔痴,染秽三业,也就是由贪嗔痴,造下身、口、意无量无边的恶业。所作罪垢,无量无边,从这一生类推无量世,就会知道罪垢无量无边。就看一天之中造了多少杀盗淫,有多少妄语、恶口、绮语、两舌,又有多少贪嗔痴,再推算到无量世,罪垢当然是无量无边的。和众生所结的怨业必然也是无量无边。像这一切染污三业、一切罪垢、一切冤业都愿消除。
【承上虽发大心。恐宿世今生业障多而福慧少。欲净偏染。故须忏悔。】
这是忏悔的原因。虽然发起大心要成就佛道,但恐怕前世今生业障很多,福慧又很浅薄,自己很想成就净业,却偏偏遇到境缘就起烦恼,所以必须忏悔。
【本净者。心本自净。因迷成染。今始觉知。惭愧修省。若本不净。如销顽铁欲成真金。纵经百炼终不成就。】
本净就是这一念心性本自清净,在这心性的体上本没有惑、业、苦的染污。只因一念不觉,在虚妄六尘里攀缘执著,由种种执著而造成了三杂染。什么是三杂染?就是烦恼、业障、生老病死无量苦报。这条路是彻底走错了,走到生死轮回里去了。
我们都是痴迷的人。现在才醒悟,晓得惭愧。一尊天真佛迷在六尘里干颠倒的事、起那些贪嗔痴,去做杀盗淫妄,怎么不令人惭愧?懂得惭愧,就能时时反省自心。既然知道是自己的心起惑造业,把自己推入生死,现在就要念念反省,把心修正过来。
为什么说是本净呢?如果心性本来不清净,那再怎么修也不可能修成清净。就像销顽铁成真金,纵然千锤百炼,也不会成功。但本来是清净心,只因迷失而成染污,所以只要觉悟,就能现前清净。
知道了这个道理,就应当止息虚妄分别,妄情一消,不必另求,本心自然显现。
【三业者。身业意业口业也。三业各具贪瞋痴故。】
三业就是身体起的造作、内心起的造作、口上起的造作。这里面动一念、出一语、做一行,无不是业,就有这样严重。而在这三业里,有以贪造的、以嗔造的、以痴造的,从早到晚念念不断都是造业,所以忏悔是迫切紧要的事。
三立愿自要
忏悔之后,很关键是断相续心。以前造业是因糊涂迷惑,现在已经忏悔认错,就不能再犯。如果忏了又犯,那就永无了结。怎么断相续心?方法是立愿自要。以誓愿的力量制住自心,使它远离恶法,只往正道上走。
从于今日。立深誓愿。远离恶法。誓不更造。勤修圣道。誓不退惰。誓成正觉。誓度众生。
念这一句时要作意:从今日起,我立甚深誓愿:远离恶法,誓不更造身口意的种种恶法都远离,誓不再造。勤修圣道,誓不退惰日夜精进修持圣道,发誓绝不退惰。发誓修成正觉,发誓普度众生。
【虽已忏悔。不发誓愿。是谓有忏无悔。】
虽然忏了以往的罪业,但不发起今后永不再造的誓愿,那就叫有忏无悔,并不能截断罪业相续。所以忏悔之后最要紧的是立誓。
【要者。犹俗云胁制。古曰要君。今自要故。】
要,好比一般所说的胁制,就是以威力控制强迫。古语说要君,就是大臣以威势要挟、控制君主。现在是自己以誓愿的力量管制自心。
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多生的习气坚固,没有强制力量管束它,一遇境界,就会无法自控地随恶习气走。现在拿一根铁链子拴住这个像猴子般的心,这根铁链子就是誓愿。
【四句。即四弘誓也。远离句。即烦恼无尽誓愿断也。勤修句。即法门无量誓愿学也。誓成句。即佛道无上誓愿成也。誓度句。即众生无边誓愿度也。】
这里四句就是四弘誓愿:远离恶法是烦恼无尽誓愿断;勤修圣道是法门无量誓愿学;誓成正觉是佛道无上誓愿成;誓度众生是众生无边誓愿度。
所以这里是立起四大志愿。能这样立愿严格要求自心,就把原先迷本净心、纵贪嗔痴、造杀盗淫一整套都翻过来了。以前是迷本净心,现在是返染归净,一切的行为、心念都按四弘誓愿来作,就把原来整个一套翻过来了。从此要修的就是断恶行善,要求的就是成佛度众生。
大乘行愿的总纲就是这四弘誓愿。能至诚发起,人就会真正出现大转变,跟从前完全不一样!
所以,念这一句时不能只是口里溜过。要真心立愿:以后一切恶业不去做,要防护好自己的心!然后,一切善行,凡是力所能及的,就要尽心尽力做到圆满,然后日夜精进,修行圣道,求证菩提。再不把时间浪费在追求世间享受、追求名利上,从此要为普度众生而努力。这样的四大志愿一定要立起来!
下面是一则事例:
宋朝时,临安有个叫吴琼的人,先出家后来还俗。前后娶了两个女人,生了两个孩子。他是杀生、卖酒等的恶业无所不为。他做厨师杀鸡宰鸭时,先提着鸡鸭说:阿弥陀佛子,好脱此身去。(阿弥陀佛的孩子们,脱掉此身去超生吧!)再念几声佛,就一刀杀掉。每当切肉时,也不间断念佛。后来他眼睛上长出了鸡蛋大的瘤子,这时恐惧万分,把妻子、儿女打发走后,自己搭一个草庵,在里面念佛礼忏,昼夜精进,如救头燃。
绍兴二十三年一天,他跟大家说:我明晚就走了。大家不信,反而笑话他。第二天晚上,他用衣服换来酒喝完,留下一偈:似酒皆空,问甚禅宗,今日珍重,明月清风。写完端坐合掌念佛,大声说:佛来了!随即坐化往生。
吴琼原来也是造恶多端的人,但他觉悟到因果可畏之后,就昼夜如救头燃地念佛礼忏,后来得到大自在,临终潇洒往生。所以如果以前造了很多罪业,就要真心忏悔,立誓再做一个新人。这样的话,以前种种都是一时愚痴做的,未来还有光明的前途,还能成就、还能往生。所以忏罪立誓极为重要!
四求佛冥加
阿弥陀佛。以慈悲愿力。当证知我。当哀悯我。当加被我。愿禅观之中。梦寐之际。得见阿弥陀佛。金色之身。得历阿弥陀佛。宝严之土。得蒙阿弥陀佛。甘露灌顶。光明照身。手摩我头。衣覆我体。
念这一段时,要祈求阿弥陀佛在冥冥中加被自己。具体这样求佛:阿弥陀佛您以慈悲愿力要证知我、要哀悯我、要加被我,愿我在禅观之中,或梦寐之际,见到阿弥陀佛金色之身,游历阿弥陀佛七宝庄严的净土,得阿弥陀佛甘露灌顶、光明照身、以手摩顶、以衣覆体。要这样祈求佛力加被。
【古净土文谓。佛以天眼遥观。天耳遥闻。他心速见。故行人既发大心。佛必证知。既证知已。佛大慈悲必垂哀悯。既哀悯已。佛大威神必垂加被。显如禅观。幽如梦寐。所云金色宝严。甘露光明。手摩衣覆。精诚之极。感应自然。或不精诚与精诚未极。则不能也。】
古代净土文里讲:阿弥陀佛以天眼通遥观一切世界,以天耳通遥闻一切世间音声,以他心通照见一切众生的起心动念。所以行者发起大心后,佛必定现量证知。佛既然证知你内心的祈求,就必以大慈悲垂以哀悯!佛既然哀悯,佛的威神就必然作加被,或者在觉醒禅观中,或者在梦境里。所说的佛现金色之身、游历宝严净土、甘露灌顶、光明照身、以手摩顶、以袈裟覆体等,都是精诚至极自然出现的感应。如果不精诚或精诚不够,就不能显现。
下面是一则事例:
宋朝有一位吴氏县君,常年持斋戒清修。她有一个侍女也精进念佛。有一天,忽然见到三朵金莲花现在面前,上面隐约现出双足。过几天,又见到膝盖;又过了几天,见到身体;再过几天,面目全部见到,相好庄严。中间是阿弥陀佛,左右两边是观世音、大势至菩萨。接着,又见到宫殿、楼阁、树林,就像看到自己的手一样清楚,圣众在里面经行。像这样经历有三年,极乐圣境恒时现在眼前。后来她自己说往生时日已到,坐化而去。
【然行人但须一心精诚。不必因此生著。作意求现。】
这是教诫净业行人只需自己一心精诚,不必对见光见佛等生耽著,而作意追求。也就是不能一边念佛,一边盼望见光见佛。有这样妄求的心不仅不能得感应,反而容易着魔。
印光大师说:念佛未得一心之前,断断不起想见佛之念。能得一心,则心与道合,心与佛合。想见就能当下见,不见也没有妨碍。如果急着想见佛,心念纷飞,想见佛的念头盘踞在心中,就成修行大病。时间一久,多生怨家趁着这个躁动妄想,现作佛身,来报宿世的怨债。自己心无正见,全体是魔气氛,一见就生欢喜。从此魔入内心,着魔发狂。
所以念佛人重要的是一心精诚,不作非分的妄想。印光大师教导说:但期心不乱,不计见不见。这里是祈愿现生能见佛,并不是让你边念佛边希求见佛,那样早已不是精诚,而是妄想躁动了。
五净业成就
使我宿障自除。善根增长。疾空烦恼。顿破无明。圆觉妙心。廓然开悟。寂光真境。常得现前。
这是祈求阿弥陀佛加被自己净业成就。净业成就,不是指别的,是指现前自性清净心。因此,求佛加被是求净业成就、证得本心。
具体这样作意:阿弥陀佛!请您加被弟子,使弟子宿世以来的种种障碍得以消除,内在的善根得以增长,快速空尽烦恼、顿然破除无明,圆觉妙心豁然开朗,寂光真境恒时现前。(现前就是洞然明白的意思。)
【既以自力。又蒙佛力。内外交资。故障灭善生。有如是等大利益事。空而曰疾。不劳肯綮修证也。破而曰顿。不历阶级次第也。了悟圆觉。常住寂光。至是得本净心。故曰净业成就。】
既然自己内有精诚一心的力量、外又得佛力加被,这样自力佛力互相资助,就能迅速消除障碍,生起善根。有这样的极大利益。
空而曰疾,就是不劳勤苦修证,很快就空尽烦恼。破而曰顿,就是不经各种阶级次第,顿然破除无明。了悟本具圆觉,恒时安住寂光真境。到这里,得本净心,就是现前了自性清净心,因此叫净业成就。
【宿障者。贪瞋痴等。善根者。戒定慧等。妙心真境。言之似分。实则即心即境。即境即心。二而不二。】
宿障就是以往所造的贪嗔痴等烦恼障、业障、报障。善根是指持戒、禅定、修慧等善法,由于能引生涅槃,故称为根。说到妙心真境时,心和境似乎是两个,其实没有离心的境,也没有离境的心,即心即境、即境即心,二而不二。
下面是一则事例:
清朝省一大师,扬州江都县人。世世代代以务农为生。大师十二岁时,因为母亲去世,想出家,受到父亲阻止。十九岁时,父亲去世,于是到天峰寺剃度。
大师从焦山僧听受净土法门后,几年中专修念佛。后来发愿闭关,克期求证。闭关120天,感觉妄念纷飞。期满出关时,一无所得,心中抱恨不已。就又订下期限,再次闭关。开始时,跟以前一样妄念纷飞。到第50天,还歇不下来。大师非常悲伤,念佛却更加恳切、真诚。大约又过了二十多天,觉得妄念渐渐止息下来,心中稍稍觉得安慰。
又过了许久,感觉一天之中,妄念才出现不过三五次。这时,见到阿弥陀佛在空中卓然而立,面容金色,庄严微妙,不可形容。
大师向佛礼拜后,心想:佛已经现前,躺卧、睡眠、便溺都不方便,怎么办?转而又说:父母对自己的孩子,还不因污秽而嫌弃,何况佛呢?由此勇猛精进,持诵更加虔诚。
又过了许久,心境廓然,如太虚空。善念、恶念,以及微细杂念,丝毫也不存在。动静如一,心口之间,只剩下了佛名,想找一个妄念也不可得。从此,精神气力倍感充沛,不再躺卧、睡眠,也没有饥渴。食物送来就吃,也没有苦受。
在外境上,光明洞彻,极乐世界和此方融通为一个。所在的房屋,墙壁全部隐没。诸佛菩萨充满太空。金地莲池,七宝行树,以及空中地上的宫殿楼台,视力所及之处,多得不可计数。行坐之处,境界如一,光耀无间。
见到前面有两朵宝莲,花上的天人容貌和菩萨相同,而神气像自己的父母。在他一注视时,其中一位缓步来到面前,果然是自己的母亲,非常欢喜地对大师说:你为我发心出家,现在你已经证道,我和你父亲也因为你而得超生净土。今天阿弥陀佛叫我们特地来安慰你。
大师想起身,母亲制止说:佛正在前面,不能因为我而扰乱你的定力。你的愿已满足,日后我们在净土好相见。说完,隐没不见。
从证得三昧后,大师的心境及净土圣境不变不退,直至期满出关。大师证三昧时才三十岁。此后虽成无事道人,但念佛诵经每日不断,毫不懈怠。
所以志在净土的人应当发大愿,精诚用功,以期现生有所成就。
二得生西方明验三:初临终正念;二感佛来迎;三往生极乐。
这第二部分是祈愿得到往生西方的验相。包括:临终时正念分明;感得佛与圣众前来迎接;一刹那间就往生到极乐世界。
初临终正念
至于临欲命终。预知时至。身无一切。病苦厄难。心无一切。贪恋迷惑。诸根悦豫。正念分明。舍报安详。如入禅定。
念这一句时要作意:愿我在临终前预知自己往生的时日,而且在神识即将离体时,身体无有病苦、厄难,内心无有贪恋迷惑,眼耳鼻舌身五根喜悦安乐,意根正念分明,在舍弃业报身时内心安详,如入禅定。
这一段祈愿很紧要。先要想清楚为何对临终这样祈愿。想清楚了,每次发愿时就会主动按这样祈愿。
临终是决定升沉的关键时刻,是往净土去,还是往六道里走,取决于当时一念。这一念缘着佛就能往生,缘着世间法,就必然入于生死。所以临终的关键是具足正念,这个正念是指心念着阿弥陀佛。
那么,怎么才能在临终保持正念呢?能具足愿文中说的这些条件,就能保持正念。也就是预先知道什么时候往生,提前就做好往生准备,交代好后事,然后谢绝外缘,一心求生;而且往生时身体没有病苦厄难,内心没有贪恋迷惑,诸根悦豫,正念分明,那往生就绝对顺利。如果临终出现病魔缠身,起种种贪恋、生种种恶念,或处于昏迷状态,就都会失去正念不能念佛,一生的修行很可能功亏一篑。
以前发生过这样的事,一位出家师父临终快要走了,大家为她助念。关键时刻,女儿赶来,叫了一声妈呀!,被这一声惊吓就死去。还有老太太贪恋儿孙,别人为她助念,劝她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她说:我不去净土,我舍不得我的儿孙。是这样颠倒愚痴。还有人说:我到死前再念他一个月佛。结果佛号提不起。这些都在警示净业行人,切切要在生前好好祈愿,好好用功。
平时常这样祈愿对临终有什么作用呢?如果平时没有这样祈愿,到临终往往就随业力走了。但常常猛利祈愿,愿力就会引导自心往这样的方向上走。
再一次提醒大家,平时一定要精进用功,平时多做一分功夫,临终就多一分保证。平常泛泛悠悠、散散乱乱,不精进修集往生资粮,不如救头燃地办道,临终时手忙脚乱,那就危险了!
【至于者。前修净因。故至临终。感斯净报也。平日散心杂念。临行挥霍[6]慞惶[7]。念佛若至一心。临终安得不定。】
至于是讲由于之前勤修净业,到了临终就感得如此的净报。平时只是散乱心杂念,临终要走时,就犹豫恐慌,做不得主。如果平时念佛念到了一心,临终怎么会不定呢!
【然行人但贵已离贪恋迷惑。勿虑或遭病苦厄难。倘遭病厄。当知念佛人死此往生。如脱敝衣。得换珍服。如出牢狱。得还故家。不亦乐乎。况古云还有不病者么。则亦有不厄者。复何虑哉。】
修行人只贵平时已经舍离贪恋迷惑,不必担心临终遇到病苦、厄难。假使临终遇到了,这时要晓得:我死了得往生,就像脱掉破衣服换上华贵衣服一样,这是大好事!能这么想,受点病苦也不怕。你就想:这是最后一次受苦了,这次苦一受完,就换上净土莲花化身,永远超出苦海!一想到这里,虽然身上有苦,但心里是欢喜的。又像人长年关在监狱,现在到了刑满释放能回家的时候,也就是自己在轮回里被囚禁了无数劫,现在就要回极乐世界的故乡了!这是大欢喜的事,应当安下心来念佛求生净土。
况且古德说:还有不病者吗?身体疼痛,这是病者。但还有不病的自性,这是不坏灭的。想到这里,担心什么呢!遇到了厄难,也想虽然身体遭到厄难,但还有不厄难的自性!不必要恐惧!
【病苦者。身所生。厄难者。身所遇。贪恋者。或贪眷属。或贪财产。不能舍故。迷惑者。心念颠倒。如不知地狱。而曰我欲往中。我欲往中故。】
病苦指身体所生的四大不调。厄难指身体遇到水火、毒药、战争、凶杀等厄难。贪恋就是贪著爱恋,或者贪恋妻子、儿孙,或者贪著财产,心里放不下。迷惑就是当时心已经糊涂,在迷乱中见到一些景象很适合自己的心,就说:我要去那里!我要去那里!这一过去就糟了,入地狱了!知道这些,平时就要能放下,能把世间事尽可能地舍开,临终就心无牵挂,自在往生。
这里有个很好的事例:
清朝杭州有位叫百不管的老婆婆。有一次,她去问孝慈庵的道源和尚:修什么法门,一生决定脱离苦海?和尚说:没有超过念佛的,但念佛不难,难在持久。持久不难,难在一心。如果能一切不管,专心持念佛号,至诚发愿往生,临终佛来接引,就脱离苦海了。
她听了很高兴,拜谢和尚回家,把家里的事全部托付给儿子、媳妇等,自己在一间干净屋子里供佛、修持。
过了一年,她又去和尚那里问:承蒙师父开示,弟子舍弃家务,专心念佛。自问可以说做到了持久不懈。但苦于难以做到一心,师父定有什么方法能教我。
和尚说:你虽然把家务抛掉了,但对儿孙眷属不是心无挂念。这样爱根没有拔除,怎么能做到一心?你现在要用功首先拔掉爱根,一切都放下,然后才能得一心。
老婆婆说:师父说得对,虽然我不管身体,但做不到不管心。从此真的要百不管了。
从此她更加精进念佛,爱心偶尔萌动时,就口里默念百不管来驱除它。有时家人以家事问她,也用百不管推掉。
又过了一年多,她到庵里来致谢,说:师父没有骗我。弟子往生西方已经预知时至。几天后,没有任何病就往生了。
这位老人做出了很好的示范。要想临终走得自在,平时就应放下世间万缘。要晓得,世间的缘都是生死因缘,牵扯得多,拉入轮回的绳索就多。百不管就是截断种种把自己拉向生死的因缘,一心专注在往生净土的修行上。这样就能使净业快速成熟,往生也会越来越有把握。大家要记住:对世间少一分贪恋,对净土多一分希求,净业就能多成熟一分;平时能放得下,临终就走得自在。
再举近代律航大师往生的事迹来说明。书上这样讲述:
1960年春天,律航大师把他在台湾住持的慈善寺交给广化法师接替。从此隐居静修,预备往生资粮。
农历五月二十八号早晨,在寮房里结跏趺坐,随众持诵早课。到念完十小咒,就寂然入定,看见一场大法会,非常庄严,人数之多,世间从所未见。又见到好多位已往生的莲友。大师由此知道自己往生的时日就要到了,随即谢绝外缘,一心念佛,每天由念一万声增加到五万声。
初七,他立好遗嘱,交代后事。十一号下午,沐浴完毕,到客堂面向西方坐着,向大众开示说:你们有幸信佛,又能出家,是幸运中最幸运的人。我现在告诉你们,修行的法门很多,以念佛法门最为方便、最圆顿殊胜。你们看我念佛二十多年,现在临命终时一心不乱,求生西方,这是最好的证明。又站起来,举起两袖说:看我不是很好吗?身无病苦,心不贪恋。后来又说:这一生多么幸运,老了能出家,又得到你们这些道友助念往生,如果不出家,这时候被妻子儿女啼哭纠缠,哪里能一心念佛?不能得一心,怎么能往生?说完就独自回到寮房。
不久又叫来广化法师。广化法师问他是否往生的时间到了?大师点点头。随即鸣钟招集大众助念,大师也随众念佛。刚开始,声音紧凑而急促,渐渐小声而安定,随即安详往生。
律航大师临终的表现证实了上面的祈愿完全能实现。在他身上每一条都有:提前很多天就有往生的祥兆,所以他预先就谢绝外缘,做好一切往生准备。不像一般人不知道走的日期,临走时手忙脚乱、惊慌恐惧,种种业障、干扰缠在身上。律航大师预知时至,事先就把一切都打点好了,走的时候身体没有病苦障难,心里没有贪恋迷惑,从容安详地得以往生。所以真修净土的人,平时信愿真切,精进用功,临终往生就非常顺利。
二感佛来迎
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诸圣贤众。放光接引。垂手提携。楼阁幢幡。异香天乐。西方圣境。昭示目前。令诸众生。见者闻者。欢喜感叹。发菩提心。
念这一句时要祈愿:愿我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观世音、大势至等西方圣众,放光照在我身上,然后垂手把我接上莲花台,同时虚空中出现楼阁、幢幡,飘来奇异妙香、奇妙天乐,西方净土的宝池、莲台、楼阁、宝树等圣境明显现在眼前,使有缘众生都见到、听到,在见闻的同时欢喜感叹,发起菩提心。
【经云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也。】
《阿弥陀经》上说:平时执持佛号,达到一心不乱,临终就自然有佛和圣众现前来作接引。
【众见发心。则自他兼利矣。又众人皆见。其事乃真。独己见之。或是魔事。】
为什么祈愿临终现往生瑞相使大众见到呢?这有两个原因:一是人们见到瑞相,会发起道心,这样就做到了自他兼利;二是大众见到,就证明是真的。如果只是自己见到,有可能是魔事,因为魔也会变现佛菩萨相等。
下面是一则事例:
唐朝贞观年间,永安县般龙村有位姓梁的老母,双眼失明。有师父劝她念阿弥陀佛,她善根深厚,一教就开始念佛,从不间断。三年过后,双目复明。从此念佛更加精进。又过了四年,业报穷尽,安详往生。
往生的当天,全村的人都见到佛菩萨和幢幡、宝盖下来迎接她,老母随着就往生了。全村的人因为敬仰她,不许土葬,共同在村庄西边建塔供养。村里人往来经过塔时,都恭敬致礼。全村男女老少从此就都开始念佛了。
这位老母就是榜样,她实现了愿文所说的自他兼利。她以临终的实际表现化导了全村人,使人们对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生起信心和欢喜心,从此全体念佛,归向极乐世界。
平时大家常说发愿利益众生,每次念《普贤行愿品》也说: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临终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如果能在临终时出现愿文所说的这些瑞相,让众生现场见到,就能使众生由衷发起念佛的心、求往生的心。古人说:身教大于言教。临终能把奇特的瑞相现出来,这比口头上说多少都有力量,真正起到了摄持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的作用。所以念这段愿文时要这样做自他兼利的祈愿。这是大乘行人应有的发心。
三往生极乐
我于尔时。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生极乐国。七宝池内。胜莲花中。
这一句是祈愿:我在佛与圣众前来迎接的这时,乘着金刚台跟随在佛身后,弹指间就生到了极乐国土七宝池的殊胜莲花中。
金刚台就是莲花座。由金刚所成,称为金刚台。上品上生才有金刚台。胜莲花指金刚台上的莲花。
【上见佛来。今随佛去。无来去中而来去也。】
上面见到佛来,现在又随佛去,这是无来去中而来去。
其实,佛是无来而来,我是无去而去。比如梦中从东走到西,似乎有来去,实际没有来去。所以是无来去中而来去。不是一尊实有的佛从极乐世界越过了十万亿佛土,一步步地走来。也不是一个实体的人飘飘而去,飘到了极乐世界!实际上只是因缘和合,佛身就现在心前,自己登上了莲台,刹那间就在净土莲花中化生了!
【胜莲花者。上上品也。】
金刚台、胜莲花都是指上上品事。
古来有很多修行人都得到上品上生。比如唐朝高僧怀玉,一生念佛誓取金台。平时日中一食、常坐不卧,诵《阿弥陀经》达到三十万遍,每天功课念五万声佛,常修忏悔。
天宝元年的某一天,忽然听到空中说:你头上已经有了光晕,请结跏趺坐、结手印,等候佛来。过了三天,屋中遍满光明。怀玉说:我闻到妙香,业报就要尽了。此后香气充满虚空,有无数圣众显现在虚空中,见到阿弥陀佛和观音、势至,身体呈紫金色,持着金刚台来迎接。怀玉就在此时含笑往生。
当时的郡太守作偈赞颂:我师一念登初地,佛国笙歌两度来。唯有门前古槐树,枝低只为挂金台。(意思是:大师一念登入初地,佛国圣众两度奏天乐来迎接。门前的古槐树枝头低下,只为了托住迎接大师往生的金台。)
怀玉大师平生立下誓取金台的大愿,一生都在为实现这一大愿而努力。他日中一食、常坐不卧,全副心力贯注在净业上,一生诵《阿弥陀经》达三十万遍,每天功课五万声佛号。功夫不负有心人,临终他如愿乘上了金刚台,含笑往生。留下的偈颂说:一生苦行超十劫,永离娑婆归净土。意思就是:这一生的苦行非常值得,超出十劫的修行,由凡夫地顿证初地,从此就能分身十方、普度众生。所以是极快速地成就。
怀玉大师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我们也要以上品上生作为一生的目标。发愿应当往上发,不能往下发。往上发才会勇猛进取,愿力大、精进大,成就才大。志愿狭小,成就就很有限了。
三已生净土大用四:初见佛得记;二蒙记具德;三成德利生;四普皆回向。
这部分是对往生后的祈愿。一是祈愿往生后,见佛就得到成佛授记;二是祈愿得授记后,具足三身四智、五眼六通等一切功德;三是祈愿成就功德后,立即化现十方,普度众生;最后普皆回向。
初见佛得记
花开见佛。见诸菩萨。闻妙法音。获无生忍。于须臾间。承事诸佛。亲蒙授记。
念这一句时应当祈愿:当我生到净土中时,莲花当即开放;花开放时,就见到佛、见到观世音、大势至等菩萨;一见佛菩萨,就闻到佛为我宣说妙法;一闻妙法,当即就证得无生法忍;一证得无生法忍,就在须臾间分身十方,承事诸佛,亲自得到诸佛授记。也就是诸佛给我授菩提记:善男子!当来你在某国土成佛,名号如何,眷属如何等。
【上言平日求生。临终得生。然岂徒得生而已乎。今言得生之后。亲蒙佛记。具足功德。广度众生。有如是等大用也。】
上面讲了平时常常发愿求往生,临终就能如愿往生。但这哪里只是往生而已呢?生净土的好处太大,这里就更进一层地说,往生净土之后,亲自得诸佛授记,然后具足功德、广度众生等,有不可思议的大用。
原来在娑婆世界说来可怜,只有三样东西,一是全分的烦恼,二是无数的业障,三是无穷的生死!但如果往生西方,就会现前无量无边的功德!在佛力加持之下,自性本具的无量功德会如莲花开敷般,广大显发,所以这哪里只是生到一个安乐之地呢!这会获得由弥陀愿海赐予的无量利益。
【凡生西方者。花开有迟速。见佛有早晚。悟道有先后。今是举念即生。生已即花开。即见佛。即闻法。即得忍。即授记也。皆上上品事。】
凡是往生西方的人,莲花开的有快慢,见佛有早晚,悟道有先后[8]。而这里是祈愿上上品成就,所以是:一举念,就到了净土;一生净土,莲花就开敷;花一开,就见佛闻法;一闻法,就证得无生法忍、蒙佛授记。中间不经过阶级次第,都是上上品顿悟、顿证的事。一定要按这样作祈愿。
二蒙记具德
得授记已。三身四智。五眼六通。无量百千。陀罗尼门。一切功德。皆悉成就。
这是进一层祈愿:得到诸佛授记之后,成就三身四智、五眼六通、无量百千陀罗尼门等的一切功德。
【或疑。如是广大功德。累劫修习未必能得。云何一生西方皆悉成就。】
也许有人怀疑:这样广大的功德,恐怕累劫修习也未必能获得,怎么一生西方就都成就了呢?
【不知万法唯心。既得一心。何法不得。文殊般若称念佛为一行三昧。得此三昧。所有多闻智慧辩才远过阿难百千万亿倍。余可知矣。】
万法唯心,指三身、四智、五眼、六通、无量百千陀罗尼等一切功德法都是心性本具。因此证得一心后,无一法不得。《文殊般若经》称念佛为一行三昧,一行就是念佛这一行。证得一行三昧后,所有多闻、智慧、辩才远超阿难百千万亿倍!其他神通、陀罗尼等功德也是如此。所以修净土一法能圆成一切功德。
【三身者。法报化身也。】
三身就是法身、报身和化身。
法身好比月亮,报身好比月光,化身好比月影。月亮的功德相、所起的作用都是依月亮的本体而来,这个本体好比法身。月亮的光明好比报身。随着河水清澈的因缘,就在河水里现出月影,这个月影好比化身。三身不出一念心性的体、相、用。
【四智者。大圆镜。平等性。妙观察。成所作智也。】
四智都是本性智慧。只是为了好介绍而说成四个,懂了都融归一心。
首先,大圆镜智是以比喻得名,比喻智慧如一面大圆镜子。大指彻照法界;镜是能照之意。在照见法界万相的同时,没有是此、是彼的分别功用而自然遍照,这就是大圆镜智。这是后三者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的所依。也就是,依于大圆镜智而说平等性、妙观察、成所作这三智,这里面有照见法性的平等性智、照见法相的妙观察智、任运利生的成所作智。
平等性指轮涅本来平等的自性,从性体上看,它不偏于任何边,既不偏在轮回,也不偏在涅槃,而是周遍一切染净诸法。如果说性体是此是彼,那就偏于一端,但这是平等性,性体上没有任何差别相。了达平等性的智慧,就叫平等性智。同时从法相上看,万象森罗,林林总总,在一心智慧之中,了达这一切,这叫妙观察智。成所作智,就是现种种身语意,作种种利生的事业。这都是一心本具、天然本成的。
【五眼者。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也。】
眼是能见之义。肉眼是欲界凡夫的眼睛,只能见障内不能见障外。比如在屋内,被墙壁所障,就只能见屋里的东西,不能见屋外,这叫肉眼;天眼能见障外[9],就是能见墙壁外或山那边的事,更广阔的能见到十方世界的粗细色法;慧眼是见真,就是见到万法的真如法性或空性;法眼是见俗,就是见到世俗差别事相;佛眼是彻见一切。
这五眼也唯一是心性本具的能见作用。
【六通者。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漏尽通也。】
通是无碍之义。天眼通:普见十方一切粗细色法;天耳通:普闻十方一切粗细音声;他心通:普见一切众生心念;宿命通:普见众生无量劫来的因缘、果报、事相等;神足通:无障碍遍入十方世界,一刹那间就遍游十方,供养诸佛利益众生;漏尽通:无碍了知从轮回出离的方法,了知怎样修道获得解脱。
这六通也唯一是心性无障碍的作用。
【陀罗尼者。此云总持。】
就是总一切法、持无量义。陀罗尼不是一种,而是无量百千。大致分为法、义、咒、忍四类。
法陀罗尼,是指对一切佛的教法忆持不忘。佛说的种种教法,都是名词句积聚的篇章,听完能一字不忘地记在心中,就叫法陀罗尼。义陀罗尼,是指对教法所诠的义理总持不忘。咒陀罗尼,是指诸佛在光明中化现的密语,也叫密咒、明咒、真言。忍陀罗尼,是指心安住在不生不灭的实相中无有动摇。这四种陀罗尼广展开来,就是无量百千陀罗尼门,都是一念心性的妙力。
总之,三身四智、五眼六通、无量陀罗尼门,乃至一切道果功德,都是一心本具,无一法出于心性之外。因此在证得无生法忍之后,就自然会广大显发。因此应按愿文所说如理作意。
三成德利生
这是祈愿净土成就功德后,遍入十方,普利众生。往生法门分入、出两步,先入净土,后出净土。为什么要入净土?因为虽然发了普度众生的愿,但目前功行不够,不具智慧、方便,没有无生忍力、神通变化等,度生的能力极为有限,因此必须往生净土成就功德。
《大乘庄严经论》中说,安住胜解行地的凡夫菩萨以四摄法摄受而成熟有情,除少数得成熟外,绝大多数不能受益,原因是:尚未证得法性真如,以及不能了知有情的意乐等。一至七地菩萨以四摄法成熟有情,绝大多数能成熟。八地以上菩萨以四摄法摄受有情,一切成熟,无一空过。所以,首先一心求生净土,在净土成就无生忍力之后,再遍入十方,普度众生。是为这个目的求生净土。
省庵大师注解中设有两重问答。第一问:直接在此土化导众生有什么不可以,何必舍此土而去彼方,然后再返回呢?
回答:如果不舍离此方秽土,就堕落有分,凭什么能化导众生?如果不去西方净土,连利益自己都做不到,怎么能利益他人?就像穷人没有见帝王而得授官职,连自身的温饱都顾不过来,怎么可能周济邻里亲戚呢?因此,不愿度生则已,发愿度生就一定要求生西方;不生西方则已,一生西方就必须回入娑婆。
又问:刚想去又想回来,不是进退踌躇,志愿不决定吗?
答:先求自利,所以发愿往生;后求利他,所以需要回入。虽然发心时是一次性发下往生和回入两种愿,但做起来有先后次序。如果不预先发起回入娑婆的愿,生到净土再要回入就难了,那时四恩三有怎么办呢?因此就知道:在没有获得往生之前,绝对没有再入胞胎的想法;而已经生到净土,绝对没有不回入的心。可见志愿是决定的,没有不决定。
然后不违安养。回入娑婆。分身无数。遍十方刹。以不可思议。自在神力。种种方便。度脱众生。咸令离染。还得净心。同生西方。入不退地。如此大愿。世界无尽。众生无尽。业及烦恼。一切无尽。我愿无尽。
这是整部愿文到达究竟处的祈愿:在我成就一切功德之后,不违安养净土的同时,回入娑婆世界,以及分身无数遍在十方刹土,以不可思议的自在神力、种种方便度脱众生,使众生都远离垢染,还得自性清净心,共同往生西方,入不退地。像这样的大愿,以世界无有穷尽、众生无有穷尽,众生的业及烦恼无有穷尽,我的愿力也无穷尽。
不违安养,就是法身不动;回入娑婆,指化身应现;分身无数,遍十方刹,好比千江有水千江月,以众生善缘所感,自然在其心前化现身相,这是法身妙体任运起用。不可思议自在神力,就是不必作意,任运变化;种种方便,就是以布施饶益众生,令众生生欢喜心而成为闻法法器;以爱语令众生对于菩提道生起信解;以利行将众生安置在菩提道的实修中;以同事令众生坚持行菩提道,而得解脱。总之,四摄法中包含的种种就是摄持众生的方便。以方便使众生远离烦恼业障,叫做离染。使众生自性清净心得以显发,叫还得净心。咸令离染,还得净心是现世利益;同生西方,入不退地是后世利益。
【然后者。古所谓既生西方。得无生忍已。还来此世救苦众生也。】
然后,就是古德所说:往生西方证得无生忍后,再来此世界救度众生。
我们现在说普度众生只是初步的发愿,实际上做不到。往生之后再来就真正能做到了,那时智慧广大、神通无碍,有极大的能力普度众生。
【不违而入者。常居九品。常在十方。时时堪忍度众生。刻刻西方入正定也。】
堪忍是梵语娑婆的涵义。不违而入指常住净土,又常在十方。时时在娑婆度众生,又刻刻在西方入正定。总之是法身安住不动的同时,在十方世界应化,度脱众生。
【还得净心者。上言迷本净心。此言昔迷今悟。如久失方得。得其本有之净心。非新得也。】
还得净心:就像穷人衣里本有宝珠,自己不晓得,到处去讨饭。后来人家告诉他:你讨饭干什么,你衣里就有宝珠!他得见本有如意珠,就获得尊贵了。这样的宝珠不是几十年打工能赚来的,几辈子也赚不来,但这是本具就好说了。这里的还得净心,也是如此,不是前无而新得,而是本具,如今重见。
上面说迷失了自性清净心,即一念不觉,不识自心,反而往外寻求,导致轮回不已。这里说:从前在迷中,今天终于醒悟!就像宝贝丢了很久,现在又回到手中,所以只是恢复自性清净心。
【愿无尽者。前来发起无上大心。故今成满无尽大愿也。】
上面发起无上大心,为普报四恩、普度三有誓成佛果而求生净土,因此在成就功德之后,就要圆满所发的无尽大愿。也就是从此之后,永无休息地普度众生。
四无尽句是描述愿力无尽。世界有穷尽,我的愿力才有尽,世界无穷尽,我的愿力就无尽。众生、业和烦恼也是无有穷尽,因此我的愿力永无穷尽。
到这里就明白,求生西方和圆成普贤行愿是一件事。《普贤行愿品》中明确说到:临命终时,身体诸根散坏,象马车乘、国城妻子、什么东西都跟随不去,只有愿王摄持自心,一刹那顷就往生极乐世界,然后立即花开见佛、得蒙授记、圆满功德,顿成无上菩提。这就看出本愿文和《普贤行愿品》完全是一味的。
四普皆回向
愿今礼佛发愿。修持功德。回施有情。四恩总报。三有齐资。法界众生。同圆种智。
最后要这样回向功德:愿我这一天的修法,从顶礼阿弥陀佛开始,一层一层的发愿,乃至修持念佛等的功德,都布施给一切有情。总的报答包括父母、众生、国家、师长、三宝在内的一切有恩,利益一切三界众生,与法界众生一同圆满一切种智而成佛。
这里要注意两点:一、要把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不要只回向自己;二、要回向自他成就佛果,不要回向成就人天福报和阿罗汉果。
【初始发心求生净土。本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故。今回向亦如是。】
初始发心求生净土的本愿是为了报答四恩、利益三有法界众生。现在修完所得的功德也如是回向。最初的发心和最终的回向完全一致。
所以这篇《西方发愿文》非常圆满!考虑得非常周到,义理极为完备。一整套发愿把行者如何发心、忏悔、修行,如何与佛相应,乃至临终怎样往生,往生之后怎样成就,整个一套都设计好了。能依照这篇愿文而发愿,又能由愿起行,由行满愿,就会顺利完成从凡夫地到往生净土成就圣果、普度众生的完整佛道。
末后,盼望大家能把这张大愿蓝图铭刻在心间,时时用它引导自心,精修净业,直趋无上菩提。
释迦佛在世时。有翁婆二人。用谷一斗。记数念阿弥陀佛。愿生西方。佛云。我别有方法。令汝念佛一声得多谷之数。乃教以念《南无西方极乐世界三十六万亿一十一万九千五百同名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1
图一香道在隋唐时代已经完备,唐代鉴真东渡日本,不仅把佛教传了过去,也把与佛教密切相关的香文化带到了日本,奠定了日本的香道的基础。可见出中国和日本两个不同国度对于
香道与佛法时间:2024-10-28
念佛精进 西方莲开 (刘宋 悟性尼)南北朝刘宋时,比丘尼悟性,住庐山,笃志念佛,求生西方。一天忽然听见空中有音乐声,对旁边的人说:"我已得中品往生了,并且亲见同志中念佛精进
释门法戒录时间:2024-10-09
明华居士整理于无量寿经再者,极乐世界所有的众生,或已经往生的,或现在往生的,或将来应当往生的,他们都能得到如上所说,远胜第六天王千万亿不可计倍的种种微妙色身。相
佛教知识时间:2024-09-12
问:人往生后烧出舍利子,一定是去西方极乐世界了吗?答:不能简单的这样说,能够烧出舍利子,说明他还是不错,有修行,也感得了加被的力量,但是它不是往生的必要前提。曾
舍利瑞应篇时间:2024-09-10
今生富贵人是前生修来的,若今生不乐善好施,福报享尽,来生就要受苦,穷人造业机会少,富人造业机会多,富人天天吃馆子,图享受,杀生必多,故富人死后堕落三恶道的机会亦
因果报应时间:2024-08-24
达真堪布:若具备了这四个因,临终的时候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昨天给大家简单介绍了光明大圆满,今天给大家简单讲一下藏传净土法。这两个法是我们主要学修的法门,也是我主
为人处世时间:2024-08-20
功德宝山神咒 是《早晚课诵集》中十小咒之一。诚心读诵此咒,可以消除罪业,不堕地狱,往生极乐净土。功德宝山神咒功德简介:大集经云。若人诵此咒一遍。如礼大佛名经四万
清净的本源时间:2024-08-09
我们从净土三经中,获悉西方有一尊伟大的阿弥陀佛,和那里有一个无比庄严、清净、美妙的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美妙,天下没有一个词儿足以用来形容它,它就如阿弥陀佛四十八
净土法门时间:2024-07-16
1*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真正的条件,心净则佛土净,跟极乐世界才产生感应。染污的心不感应,分别心不感应,迷惑的心不感应。放下的,真正的弥陀弟子;没有放下,假的,假心假意
向生净土时间:2024-07-03
阐教中入了西方教的神仙的佛教原型上次说了阐教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道人和惧留孙的原型是佛教中的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和拘留孙佛。阐教中副教主燃灯道
布衣百姓时间:2024-06-30
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纪实我姥姥毕素云,家住黑龙江省泰来县克利乡克利队,于九六年阴历十二月初三夜十二点醒来告知家人: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还有众多菩萨来接引
阿弥陀佛的故事时间:2024-06-04
大明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诏令江南大德,于蒋山为阵亡将士设追荐大法会。梵琦禅师奉命升座说法。帝大悦。第二年三月,朱元璋再诏梵琦禅师于蒋山说法,并赠内府白金。洪武三年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时间:2024-02-23
理论上,小福特(William Clay “Bill”Ford Jr.)是最不可能成为遵循东方哲学的西方CEO。他的曾祖父亨利.福特(Henry Ford)发明了用来大规模生产便宜汽车的装配线,并且
素食名人时间:2024-01-03
前付时间:一九六七年地点:中国福建省德化县导游:观世音菩萨访客:释宽净法师整理:刘世华居士原产:无名氏感恩:所有善书均不设立版权,是我国一种优良传统,在此谨向有关
佛经论著时间:2023-12-23
五︰下品莲花—带业往生处所说着,说着,我们来到了下品莲花池。放眼望去,只见那里地平如掌,皆黄金铺成,隐隐发光,而且是透明的。不多时,眼前出现一个十分宽敞的广场,
佛经论著时间:2023-12-23
九︰阿弥陀佛的开示 九品莲花,参观完后,我们又回到阿弥陀佛的跟前,我跪在阿弥陀佛面前,拜了三拜,诚心恳切地求祂给我开示。不一会,自阿弥陀佛金口中,一句一
佛经论著时间:2023-12-23
愿在西方 生莲花中 (隋 灵干)隋朝西京大禅定道场释灵干,俗姓李,金城狄道人。为人恭敬勤奋,修持净业,依照《华严经》作莲花藏世界海观和弥勒天宫观。至开皇十七年(公元597年)
佛教故事:释门法戒录时间:2023-12-01
一、出家的功德释尊在《贤愚经》中这样赞叹了出家的功德:“出家的功德比须弥山还高,比大海还深,比虚空还广;出家能灭除魔的眷属,延续佛的家族(种姓),出生、增上善法,
文殊花开时间:2023-11-10
请问有西方极乐世界、天主教耶稣世界、伊斯兰真主世界吗? 请问有西方极乐世界、天主教耶稣世界、伊斯兰真主世界吗?答:确实有。就像我们地球上有中国、新加坡、美国,都
佛学常识时间:2023-09-18
行人临终的时候,因缘怎样才能够具足?能够往生西方呢?答:如有一种大根机的人,平素的时候,真信、切愿、念佛,信愿既极真切,念佛功夫又极纯熟,临终的时候,不须旁人助
佛学常识时间:2023-09-13
索达吉堪布:证悟空性后都生死自在了,为何还要求生西方?问:我是矿业大学的研究生,有个问题想请您开示一下:既然证悟空性的圣者都生死自在了,那为什么还要求生西方极乐
佛学常识时间:2023-09-02
达真堪布:具足什么条件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很多人学佛修行,就是想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但往生不是很容易的。具足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呢?答:往生到
佛学常识时间:2023-09-01
达真堪布:具足什么条件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问:很多人学佛修行,就是想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但往生不是很容易的。具足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呢? 答:往
佛学常识时间:2023-09-01
印光大师最赞叹的发愿文,吾等当如是发愿西方发愿文 [明]莲池大师 作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我今发愿愿往生,惟愿慈悲哀摄受。弟子某甲(众等),普为四恩三有
念佛法门时间:2023-08-30
王妙根往生西方事迹我妈妈王妙根,今年(一九九八年)八十四岁,家住江苏省常熟市淼泉镇陈张村十一组。青年时期,受村里佛友影响,二十八岁时就吃了长素,皈依三宝,进了佛门。常到
佛教故事:净土往生时间:2023-08-29
达真堪布:如果五戒和十善没有持严,到时侯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吗?问:如果五戒和十善没有持严,到时侯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吗? 达真堪布答:我们讲往生四因: 第一:明观福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26
达真堪布:如果我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佛,这种想法是不是一种执着问:如果想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想成佛,这种想法是不是一种执着? 答:所谓“以妄治妄,以毒攻毒”,刚开始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25
西方的十字信仰和东方的圆形信仰东西方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决定了东西方信仰的不同。西方人选择的是基督教、天主教这样的信仰,他们尊奉的是十字架,是十字信仰。而这个十
佛教故事:拈花智慧时间:2023-08-22
阿难白佛言:“世尊,此菩萨摩诃萨,名字何等,善能宣说如是陀罗尼?” 佛言:“此菩萨名观世音自在,亦名捻索,亦名千光眼。善男子,此观世音菩萨,不可思议威神之力。已
念佛功德时间:2023-08-22
【下品下生】 所以即使父母、亲人无论如何不信佛,也要善巧方便让他们念这十念!!————————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
念佛功德时间:2023-08-18
学佛修行者的依怙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其名号梵音为amitayusa(无量寿)、amitaba(无量光),别名无量寿佛、无量光佛、观自在王佛、甘露王。密号为清静。农历十一月
佛像唐卡时间:2023-08-17
阿弥陀佛和他的西方极乐世界下 十一、一个简单的念佛仪式 念佛仪式,有繁有简,可随各人喜欢;功德大小,则胥视行者心存诚敬多少而定。若无诚敬,任何仪式,皆失意义。 这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0
阿弥陀佛和他的西方极乐世界上 目录:一、极乐世界的有无问题二、十方赞誉的阿弥陀佛三、美妙绝伦的极乐世界四、说之不尽的往生利益五、特色如云的念佛法门六、净土三经的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0
阿弥陀佛和他的西方极乐世界中 六、净土三经的特别提示 大家都知道,净土三经就是《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和《阿弥陀经》。就在净土三经之一的《无量寿经》里,佛
入门知识时间:2023-08-10
益西彭措堪布:观世音菩萨在哪里,他什么时候在,是什么形象观世音菩萨就在我们心中,没有距离。 观世音大士证得耳根圆通,由此身心微妙周遍法界,一身即是无量身。 问:观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08
益西彭措堪布:宇宙中最不可思议的救护力量-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就在我们心中,没有距离。 观世音大士证得耳根圆通,由此身心微妙周遍法界,一身即是无量身。 问:观世音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08
益西彭措堪布:观世音菩萨在哪里,离我们有多远?观世音菩萨就在我们心中,没有距离。 观世音大士证得耳根圆通,由此身心微妙周遍法界,一身即是无量身。 问:观世音菩萨在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08
益西彭措堪布:观世音菩萨在哪里,他什么时候在,是什么形象?观世音菩萨就在我们心中,没有距离。观世音大士证得耳根圆通,由此身心微妙周遍法界,一身即是无量身。 问: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08
益西彭措堪布:三界众生的命运哪个不悲惨呢有人问:有情的相貌、寿命、受用等千差万别,岂能无差别? 答:譬如,水有咸、淡、香、臭等差别,但又同是湿性,所以差别中有平等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08
益西彭措堪布:金刚萨埵心咒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忏罪如意宝今天我们以问答方式,再讲讲有关金刚萨埵法会和修忏悔法的问题。1.问:什么人可以修这个法呢?答:任何人都可以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08
益西彭措堪布:宇宙中最不可思议的救护力量—观世音菩萨 益西彭措堪布:宇宙中最不可思议的救护力量—观世音菩萨——关于观世音菩萨的问答观世音大士证得耳根圆通,由此身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08
这篇文章原是梅襄阳医师在中央银行的演讲,里面的信息具有相当的革命性,值得大家阅读。防癌长炼是梅医师主持的志工团队的名称,他们奔走各地,只为向大家倡导正确的饮食观
免疫系统时间:2023-08-08
余铭生居士,浙江定海县人。家里从事农耕工作,生性纯真朴实,不知什么是佛法。其子余鼎镛,年轻即崇奉佛法,一九四一年前往上海,皈依圆瑛法师,专心听闻开示,深信净土为
佛教故事时间:2023-08-04
我友李警官,今年41年,系广西上林县公安局法律界权威,为人精明能干,非常热心帮助人。自2002年接触佛法后,因工作繁忙,念佛时间较少,但总怀慈悲之心放生、劝人念佛。20
因果报应时间:2023-07-31
满一上师:西方极乐世界存在么一、西方极乐世界存在吗? 问:《金刚经》上说没有西方极乐世界,也没有庄严净土,而《阿弥陀经》又把极乐世界讲得非常好,如何理解这个问题?
佛学常识时间:2023-07-28
在“素食者”──vegetarian这个新词汇尚未被发明出来之前,甚至现在有时候到希腊时,素食者在跟人说明自己的饮食原则时,或许都还会听到类似的话,这是因为,古代毕达哥拉
素食名人时间:2023-07-25
人生之大问题,曰衣、食、住、行。单论食之一项,吾人自累世来,缺乏合理思想,习成肉食。迨知识渐进,习亦渐改。故素食戒杀,为进化程序中当有之事。吾前曾往德国,于著名
素食慈悲时间:2023-07-22
达真堪布:莲花生大士的邬金刹土和西方极乐世界有什么不同吗?问:莲花生大士的邬金刹土和西方极乐世界有什么不同吗? 答:这看自己的心,自己的心清净,心净则土净。但就一
佛学常识时间:2023-07-22
念佛助念,感应西方三圣出现本人罗俊鹏,是马来西亚人。多年来一直都深信净土法门,常劝家人和朋友们念佛。但家人中,真正相信我的,只有二哥罗俊波一人。二哥俊波从小就喜
念佛感应时间:2023-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