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禅用功这一法,首先要明白道理,这个道理呢,就是路头。如果你道理不明白,路头就辨不清楚了,一旦你走错了路,就会离开正道越来越远。所以古人说:修行无别修,贵在识路头,路头识得了,生死一齐休。那么就是路头明白了,在用功上面,还要注意善调身心啊!
在用功的时候,坐的姿势,以自然为好,不要故意地把腰挺得很直。应该顺其自然,端身正坐,头靠衣领,两目微开,然后把身心放下来。这样一切调整好了,再心平气和地提起一句话头来参。
有的人,坐下来便打昏沉,左摇右摆。昏沉呢,老是打不开,这个事要靠自己来觉察,因为昏沉多是来自妄想。有的人坐下来,妄想很重,他总想去除妄想,但老是去不掉,就像两个人打架一样,时间一长,就疲倦了,那个昏沉又来到了。所以去除昏沉,首先要注意妄想。
有人问:那么如果妄想去掉了,那个昏沉又怎样对治呢?实际上,那个昏沉很多时是裹着妄想的,只是你在昏沉中不觉察有妄想罢了,你如果把正念一提,你就发觉妄想在不停地翻腾。所以这个时候,你就要觉察你的本参话头在不在。你要是不专心觉察这话头,老是和妄想对拼,你始终拼不过它的。你只要不睬它,不随它转,单单的的地,时时照顾着这个话头。
如果在这个时候,还有昏沉呢?可把眼睛睁开,把两边肩膀动一动,腰部挺一挺,这个昏沉呢,自然就会消失了。千万不能认为那个昏沉是修行一个舒服的境界,不然你就会执着舍不得放,以致一坐下来,很快就会昏沉,左右摇摆,这个毛病就在这个地方。如果这样子长期下去,宝贵的时光都会被浪费掉了,你就被昏沉给度过去了。
又有人问,起疑情是什么状态啊?如何能起疑情呢?这个疑情啊!不是开始用功就能提起来的。开始用功的人,你不要管它得力不得力,只要把这一句话头随时照顾好,不让它被妄想打失。如果出现妄想,你就赶紧觉察,久之,你那个妄想心自然减少,照顾话头就能专一,你的心便静下来了。《楞严经》云:如澄浊水。贮于静器。静深不动。沙土自沉。清水现前。名为初伏客尘烦恼。去泥纯水。名为永断很本无明。这就是譬喻我们用功的过程。你把这一念话头,照顾得不让它打失,就如同那个浊水,放在那里长久不动,那浊水里面得沙土自然便向下沉淀,清水就现前了。清水现前就比喻我们的自性清净心啊!当自性清净心一现前呢,就名为初伏客尘妄想。
为什么叫初伏呢?因为那个沙土沉在低下,如果一搅动呢,那个沙土又翻起来了。就比喻我们这个妄想心,虽然暂时因为看话头而伏住了,但是我们这个妄想心还没有断根,这只能说是初伏客尘妄想。要把这个妄想心全部断根,这才叫永断根本无明,才能叫了生脱死啊!
参禅用功的人,出现了清净境界,身心出现无尽轻安的时候,千万不能得少为足,认为这个就是禅定境界,有的甚至把它当作三禅、四禅,那便会生起增上慢了。这时,如果不懂得加功进步,你就会倒退,或是走到歧路上去了。所以用功的人要具金刚眼睛来观察,简单来说就是要有正知见啊!有了正知见呢,就不会走瞎路了。
有的人又问禅堂里面跑香,是不是跑得愈快愈好?这个不能一概而论的,古来祖师是明眼人,过来人,他们制定这个规矩当然是有其道理的。因为跑香作用就是调和身心,我们这个色身,如果长坐不动,身体血液就不能畅通;因此下座走一走,就使血液能够恢复运行畅通。那么应该跑得快还是慢呢?那个也是不一定的。因为过去得修行人工夫用得好,能利用跑香这个动作来锻炼自己的工夫。光是在静中能有工夫用,动中没有也不行啊!要了生死,一定要把工夫用到动、静一如,所以就要在动中来锻炼。在动中锻炼工夫起来,有的跑得很快,因为他的心念已没有妄想了,他只是光照顾着这一句话头;他跑起来,身体都是轻飘飘的,甚至于不感觉到自己在跑。所以那些老参师傅跑起香来非常快,但是一声站板打下来,他一下子便站住,如同死人一样,没有粗气呼出啊!如果是一般的人,工夫没有用到那一个地步,快跑了一会儿后,停下来就喘粗气了。工夫纯熟了的人,跑起来和坐下来都是一样,你站在他身边,听不到半点呼吸声。
古人说:静中工夫十分,动中绕有一分;动中工夫十分,睡梦中只有一分;睡梦中工夫有十分,八苦交煎,生死临头,又只有一分。因此,动中有十分的工夫,在病中就只能够有两三分;病中有十分的工夫,到生死关头,就只能作得了一半的主。所以,若想了生脱死,定要清楚知道自己是否已到了那一步。
首先要从静中做起,当你打坐时,是否没有一念妄想,明明了了,历历明明,没有昏沉,没有无记。静中就是有了这个工夫,动中也不一定有。动中不单指跑香,出坡干活都是动啊!出坡干活有十分工夫的话,病中只能有几分工夫。病中能够真正有十分工夫的话,到生死关头,像活龟脱壳一般的痛苦才能止得住,你在生死关头才能做得主。所以用功的人,要自己考验自己,不能得少为足,不能有后退的心,要勇猛精进,一直用功下去,不达到目的,绝不能退失信心。如是十年、二十年的坚持下去,总会有成就的。
那么疑情又是怎样生起来的呢?当你把话头照顾到没有妄想的时候,你那个心就静下来了。那时,你再反问这个念佛的究竟是谁?就好像有一样很贵重的东西遗失了,不知道丢到哪里去,那么心里面就老是在思维这件事,当下就自然地产生了疑情。但是必须要注意,这个疑情只是一念,就是一个念头;并不是要你思量卜度的、东想西想的思维念佛是谁、究竟是谁,那样就不是在做工夫了,也不是起疑情啊!那时根本就在打妄想了。你只能在你的妄想心没有了,在不明白处生起这个疑情,当疑情一起,那么外面就没有世界了,对你自己来说,也不知道身心了,就只是这一念疑情在啊!好比那个冷火抽烟,一线绵延不断,在这个时候才叫真疑情现前。如果空空洞洞,清清净净,非常舒服,也没有话头疑情在,那个只是无记境界,它不是疑情,也不是工夫,这是用功的人要特别注意的。
一旦真疑现前,就会不分昼夜,不分闲忙,也不分病时,只是单单注意疑念,二六时中,不间不断,久而久之,若碰到因缘,就咚的一声开悟了,到那个时候,你就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了。最低限度,你就是证到见道位了,在宗门下就是破了本参,生死了了一大半,你的道眼也就打开了。所以说宗门下这一法,你要是真实行持,当生就能了脱生死!
古来这一法,了生死的人很多很多!祖师们说的话不是骗人的,就是我们信心不足,如果信心具足呢,一定能够办得到的。
又有人问,沩山祖师他教人的用功方法是怎么样?他的宗旨又如何呢?好吧!我就在这里和大家谈一谈吧。
沩山祖师又叫灵佑禅师,他是唐朝的人,是百丈怀海禅师门下的弟子。但是有一位异僧,人称司马头陀,本是三国司马懿的后裔。他虽出生名门,却不幕世荣,年少便于南岳衡山出家了,后来住于江西黄龙山永安寺,持头陀行。他认识典座,负责掌柜大寮炊煮饮食诸事。每次当他汲水时,都见到一只灵龟出现,咄食他簸箕出来的米饭余粒。
因此,他每次汲水,总把余饭放置于水边石上,留待那灵龟食用。如是过了很久,一晚,他忽然在梦中见到那灵龟对他说,由于长久以来受其施食供养饭粒,心中感恩殊深,现在它快要离开别去了,因为知道他有厄难,故特来相报。他在梦中便追问究竟有何厄难?灵龟说他将会患上非常严重的目疾,他便请求灵龟解救免难的方法。灵龟告诉他,为报他施饭之恩,会将其唾液流放在他所知道的水边石上,只要把它涂抹在眼目之上,病患即可痊愈。次日早晨,他醒来即觉双目非常疼痛,几至不可支持。
他便依梦中灵龟所示,摸索到那水边石上,将唾液涂抹双目。须臾之间,不但剧痛消失了,而且目力超胜过昔日万倍,以致能够上察天文,下知地理,勘与风水通达精微,时人皆称为神眼头陀仙。
一天,司马头陀来探访百丈禅师,对他说在湖南的沩山,找到一处会出一千五百人的善知识的地方,并要求百丈禅师拣选一个人去主持,百丈禅师就派灵佑禅师去了。灵佑禅师到沩山开辟道场的时候,得到当时的裴休宰相护法帮助。裴休宰相给他在那里盖了五千四百零八间的房子,又开了五千四百多亩田,还请了一部大藏经。办妥这些事情后,他问灵佑禅师还有什么需要帮忙?灵佑禅师说:你应办的都已经办了,但尚欠一件事没办啊!就是我还没有徒弟呀,就请你把你的儿子送到我这里来当和尚吧!裴休宰相说:这件事情,我现在不能立刻答应你,因为我只有这个儿子,他现在已经是翰林官阶了,我要回去请示皇上,还要和夫人商量。回去以后,皇上也同意,夫人也同意,裴休宰相就把儿子送去沩山出家了。
他这个儿子,就是后来的法海禅师,就是开辟扬州镇江金山寺的第一代祖师,而白蛇传里面讲的那位法海禅师,只是章回小说中的虚构人物,是杜撰出来的。这位法海师到沩山后,虽然他以前是当官的,可是灵佑禅师对他要求很严格,命他每天都要负责挑担一千多人吃、用的水。一天,他担水担得很是劳累疼痛,他坐下来休息时不禁埋怨地说:和尚吃水翰林挑,纵使吃了也难消。此话说过以后,当时那里的僧人的肚子竟然都发胀了,大众僧便把这件事情禀告灵佑禅师,禅师就召法海来问:你究竟说了什么话?法海就把这番话复述了一遍。灵佑禅师就说:老僧打一坐,能消万担粮,你挑一点水,算得了什么?从此以后,大众僧的肚子便不胀了。后来灵佑禅师又准许法海闭了三年关,闭了三年关以后,才叫他去金山开道场。
当时沩山祖师有一位师弟叫香严禅师,他本来跟沩山祖师一样,都是在百丈禅师门下的。香严禅师文化很好,辩才很高,当时他还没有开悟,他只是文学辩才了得。他在百丈会下呢,问一答十,问十答百,聪明伶俐。百丈禅师晚年,知道自己快要圆寂,他就对香严禅师说:我圆寂之后,你就到你大师兄那里,依止他去。两年后,百丈禅师圆寂了,香严禅师就遵师命,到沩山依止灵佑禅师了。
当时沩山门下有一位杰出的弟子,名叫仰山慧寂禅师,师徒俩加起来就成立了沩仰宗。那位仰山禅师已是彻悟了的人,他听说香严禅师来到,就跟沩山禅师说:这个人啊,辩才大得很,他在先师公门下问一答十,问十答百。沩山禅师就说:明天上堂,你叫他来,我来问他。
第二天上堂,就把香严禅师请来了,沩山禅师问:听说你在先师门下问一答十,问十答百,是不是真的呀?香严禅师答:不敢啊!沩山禅师说:我现在不问你生平所学所解,及经卷册子上所记得的言句,只问你本分事上一句话,你要是道得出来,你就行了。香严禅师说:请大师兄先问。沩山禅师就问:父母未生之前,如何是你的本来面目?就要香严禅师回答,香严禅师懵懵然答不出话来,窘迫得面红耳赤。沉吟很久后,尝试尽其所知解者酬答沩山老人说问,都为他所不肯。香严便说:请和尚为某甲说破吧!沩山禅师说:我若是现在给你说破,将来反会遭你埋怨责骂的。况且我就是说出来,也只不过是我的见解,于你有何相干,有何益处呢?
香严禅师回去以后,翻查了自己收藏的所有经书,都找不到答案,他不禁叹息说:画饼不可充饥!于是将所有经书都焚毁掉了,并说:此生不学佛法文字了,但作个长行粥饭僧,免役心神。
于是便离开了沩山,息止于南阳慧忠国师遗迹之处,在那里住茅棚了。
住茅棚要自己弄饭种菜,所以他又挖了一片地种菜。过了两年之后,一天在挖地种菜的时候,挖到了一块瓦砾,他便拾起瓦砾向外面丢去,凑巧丢在竹子上,啪的一声,就在这一瞬间,他豁然开悟了。他便沐浴更衣,焚香遥向沩山方向,礼拜赞曰:和尚大慈大悲,于我之恩犹过父母,假使当时就为我说破,我又如何会有今日之事啊!他就说了一首偈子:一击忘所知,便不假修持。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处处无踪迹,声色外威仪。诸方达到者,咸言上上机。
这个偈子后来就传到沩山祖师那里去了,沩山就对仰山慧寂禅师说:香严开悟了啊!仰山禅师就说:这个人聪明会讲,我要亲自去勘试过他。于是仰山就去到香严那里,对他说:和尚说师弟你开悟了,是不是啊?香严禅师就把偈子再说了一遍。仰山禅师说:这是你往昔习教记持而成,若真是证悟了,且再别说一偈试试看。那么香严禅师又说:去年贫,未是贫;今年贫,始是贫。去年贫,犹有卓锥之地;今年贫,锥也无。仰山禅师说:这是如来禅啊!祖师禅,你还没有梦着啊!香严禅师又说:我有一机,瞬目视伊,若人不会,别唤沙弥。仰山禅师就说了:且喜师弟,你开悟了,你会祖师禅了。
所以说,参话头这一法,在唐朝沩山灵佑禅师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他说父母未生之前如何是本来面目这是不是话头呢?
其实话头的起源可追溯至六祖时代。在《六祖坛经》中记载:惠能大师密接五祖弘忍大师衣钵后,便向南潜逃,被数百人所追逐,命如悬丝。至大瘐岭,被一位名叫惠明的僧人所追及,惠能将衣钵放在石上,说:此衣表信,可力争耶?跟着便藏身于草莽之中。惠明唤:行者,行者,我为法来,不为衣来。惠能大师便出来盘坐于石上。惠明作理说:望行者为我说法。惠能大师说: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明。良久之后,惠能大师说: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惠明即于言下大悟。这个坛经上的公案可说是看话头一法的苗头了。
一直到南宋时期,大慧宗杲禅师在云居山真如寺任住持。当时住了五百多人,只有两百人参禅,其他人都是念佛。为什么呢?因为江西九江的庐山靠近云居山,而庐山东林寺是有名的念佛道场,受到它的感染,念佛的人就多了。
大慧宗杲禅师看到这个情况,他便上堂对大众说法:你们只知道念佛,念佛的究竟是谁啊?若说是我自己念,你是口念还是心念呢?如果口念,睡着了你口还在怎么不念啊?刚死了口还在怎么不念呢?如果是心念,心又是怎么样子啊?如果是肉团心在念,睡着了肉团心还在,怎么又不念呢?所以就在这不明白处,他要大家来参。
当时由于参究这个念佛是谁的话头,开悟了几十个人,就把禅宗又振兴起来了,原来念佛的人也转过来参禅了。
这便是一句话头的来源,今天就跟大家说到这里吧!
第一个就是运用参话头的方法来停心!就一个修行人来讲,行住坐卧它都是禅。站也是禅、坐也是禅、卧也是禅,行住坐卧,四大威仪都可参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7
【2011年农历十月初五讲于广东化州南山寺念佛七法会】佛在鹿野苑三转法轮,为五比丘说法,讲的是四谛法苦、集、灭、道。四中真谛中,第一真谛就是苦谛。我们来到人世,每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3
每年的岁末年初,总能听到很多人谈论“生肖和犯太岁”的话题。提到“太岁”,很多人都会想到“太岁头上动土”“太岁当头坐,无灾恐有祸”等民间流传的老话。在中国几千年的
佛答时间:2025-01-23
在你的生活中,或许见过这样的人:他们的长相不算好看,却会莫名给人带来一种很舒服的感觉,和他们相处会感到一股平静喜悦、简单纯粹的能量。同样,你的生活中或许也遇到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2
居士甲:初学净土者,应如何下手修学,方得真实利益? 法师:初学净土者,宜以培植坚固信愿为要务。信有事信与理信二种。事信(或曰仰信)是相信二有,即《阿弥陀经》所云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8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它主要说明两个问题:1、因果相续,贯通三世,不会中断。我们今生所受吉凶祸福,都是自因自果。明白此理,自然不怨天,不尤人。2
昌臻法师时间:2025-01-14
静波法师:一点亏都不能吃的人最终会如何?“吃些亏处原无碍”,吃了点亏,有什么障碍呢?佛菩萨吃亏吃大了,释迦牟尼佛曾经有过九种灾难,有成就的修行人不也有这样或者那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5-01-13
清明,是我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中国传统的清明节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几乎与佛教的历史一样久远。清明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0
编者按:再过几天是清明节,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一天有很多传统习俗,当然主要还是祭奠已故亲人。原本清明节与佛教并无直接联系,但一个孝字将两者紧密相连。虽然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0
体光老和尚禅七开示十二古代的佛教徒,现代的佛教徒,古代的佛教徒他在心地上聪明、有智慧,现在的佛教徒在外边聪明,能说能讲,所得的受益跟古代不同。古代得受益是实际的,现在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7
如何灭堕胎罪问:《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上说,堕胎是罪业极大的杀生罪,果报也重。您写的《现代因果实录》里为何没有这方面的实例?答:做流产(堕胎)是夫妻间的杀生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5-01-07
惟贤法师答:法门很多,但是走的路是相同,目标是相同,佛教在唯识学来说,分为五位: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这五位啊,各宗各派都是贯通的。资粮位就是广集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惟贤法师答:这个你就不要着相,要因机施教,在名句上不要执着,那就是辩才,因机施教就叫辩才。懂文学的人来问,你要跟他说内行话,要通达文学;一个做生意的人来问,你要有商业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5
惟贤法师答:静坐中保持静心,保持真实心,保持如来心,这样就可以起观。以静心、如来心摄持一切,那就小中有大,大中有小,一中有多,多中有一,众人即我,我即众人,空间、时间、人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5
佛教讲修行的道路,离不开信解行证,什么是信解行证呢?一、信在佛教四众弟子里边,在家信众约占百分之九十,出家僧众只占百分之十,是少数。出家僧众专门讲修学佛法,就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理搞清楚了,我们相信会有这种现象产生,我们不怀疑了。所以在这个世间,有人衰老得很快,有人衰老得很慢,什么原因?古人有句话说「忧能使人老」。忧虑就是烦恼,有忧虑的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如何发起大悲心?观六道众生受苦如亲人想!大悲心等5种发心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尔时薄伽梵告慈氏菩萨摩诃萨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为有情修大乘行。欲度有情置大涅槃
佛教知识时间:2025-01-01
参话头的功夫,需要经过长时间才能有所成就。◎一九八○年十二月禅七开示佛教传到中国之后,演变成五宗,就是禅、教、律、净、密。禅是禅定,教是教理,律是戒律,净是净土
宣化上人时间:2024-12-22
为了区分品质高低,沉香经常被划分成多个等级,这是在市场中沉香较难以辨别的原因之一。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分级杂乱,甚至不同品类之间也有很大差异。那么,常见的分
沉香知识时间:2024-12-21
第二篇 十字街头好参禅 - 佛法的政治观每当选举时节来临之际,许多候选人、助选人都很希望获得佛教团体的认同或推荐,而关心政治的民众,往往也争相了解佛教团体的想法与作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9
第二篇 十字街头好参禅 - 为善要让天下皆知有些佛教徒问我说,把佛法用在工作场合中,是不是就要凡事退让忍耐、不与人争;而且要默默努力付出,别问成果如何;更不应该常常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9
第二篇 十字街头好参禅 - 慈悲的智慧有许多人跟我谈到,他们旅行到贫穷国家时,经常看见满街的乞丐和游童,虽然心中悲悯,却又为了自己的爱莫能助而备感煎熬。总不能从此闭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9
弟子:如何能在每个当下、在在处处都能直入解脱境?上师:时时都能说是“解脱处”,就是进入到一个“很平静的状态”,你首先在座上要多下些功夫。这两天也有很多人都在问:
文殊花开时间:2024-12-19
观音是爱与慈悲的化身。我们的内在已经具备了爱与慈悲的种子─爱自己以及他人!爱与慈悲之种的反面就是仇恨之种,如果我们要对两者加以区分的话,可以说仇恨是破坏性的,而
大宝法王时间:2024-12-17
如何诵经 梦参你若是读《普门品》,《普门品》是赞叹观世音菩萨功德,赞叹观世音菩萨说,你遇到什么灾难,只要一念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就能救苦救难。经文上是这样说,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2-17
黄念祖:念佛时散乱、妄想多,如何对治?问:念佛时散乱、妄想多,如何对治? 黄老答:现在念佛散乱,这也是必然的。这个不要怕,夏老师有两句诗:“任他妄想纷飞,听我念佛
为人处世时间:2024-12-08
如何发起愿菩提心愿菩提心,就是我要帮助一切众生出离轮回的愿望。对凡夫来说,这一愿望并不容易生起。可以说,我们从来不曾有过这样的愿望。当然,这不是说我们从未帮助过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7
来: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痛苦,有身体上的、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痛苦。所以我们要给人体贴的爱和关心,因为你所散发出的关怀和喜乐会带给身处痛苦之中的人极大的安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1
人,为什么会痛苦?为什么会烦恼?我们认为金钱可以代表地位,但金钱带给我们的烦恼也很多。我们认为赌博可以带来快乐,但为了赌博自杀或家庭破碎的事,却时有所闻。谈恋爱卿卿我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7
信众:阿弥陀佛!师父您好。就是我想问一下,每年过年我会念《地藏经》,念到清明这段时间,念几十遍回向给我去世的亲人。今年就是前天念到四十九遍,我听说念完《地藏经》还要有
地藏经感应时间:2024-11-27
护持三宝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定位要准确。居士要把自己放在护持位上,恭恭敬敬的对待三宝,尽心尽力的做好该做的一切。三宝给了我们成就的机会,给了我们因缘,是我们的福田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4-11-24
参禅以修止观为下手。止观功深,而得定慧。参禅以修止观为下手。止观功深,而得定慧。止观二字,必须并重,不可偏废。若止过于观,必落昏沉;若观过于止,必至掉举。昏沉与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第四章 马哈咖沙巴如何遇上佛陀继续我们的故事,现在要回来看马哈咖沙巴(Mahakassapa)。㈠在他来到十字路口之后,他去了哪里?如前述,当两个沙门分手时,大地被他们的出离
佛陀的圣弟子传时间:2024-11-14
弘一法师:如何改习惯?吾人因多生以来之夙习,及以今生自幼所受环境之熏染,而自然现于身口者,名曰习惯。习惯有善有不善,今且言其不善者。常人对于不善之习惯,而略称之曰习惯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12
经言:人之谤我也,出初一字时,后字未生;出后一字时,初字已灭。是乃风气鼓动,全无真实。若因此发嗔,则鹊噪鸦鸣,皆应发嗔矣!其说甚妙。而或谓: 设彼作为谤书,则一览之下,字字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9
从前有位虔诚的佛弟子,每天都从自己的花园里摘来鲜花用以供佛,法师见了,非常欣喜地告诉她,常常用香花供佛的人,来世会有庄严的相貌。这位佛弟子听了也很欢喜,她说:这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07
请看世尊往昔是如何放生救生的 金光明经卷第四流水长者子品第十六 佛告树神。尔时流水长者子。于天自在光王国内。治一切众生无量苦患已。令其身体平复如本。受诸快乐。以
戒杀放生时间:2024-11-05
首先,你必须认清一点,香道不是香薰,不是买一盒你最喜欢的香水或精油来熏房子的,香道是品尝各种天然香木发出的香味的变化的。所以只要是沉檀原味香,都是可以值得买来慢
香道道具时间:2024-11-02
单品香要选择用料纯正,不含化学粘合剂等化学成份的为好。真正的天然单品香在燃烧的过程中没有明显的香气,不使用亮丽的色彩(染料中含有甲醛)。从传统香品制作工艺及功效
香道培训时间:2024-10-27
五欲把灵魂弄丢了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世人都迷于财色名食睡,岂知那是地狱五条根。第一是嗜财如命,刚才已讲过。第二是好色。在很多家庭里,丈夫有不少女朋友,妻子也结交很
宣化上人时间:2024-10-27
香道,亦如茶道般,有一套繁琐的工具与礼节。其实,焚香是一件简单的事,但是如果进入欣赏的层次,甚或成为纯粹的艺术,就会变得严肃起来。繁复的香道仪式不仅成为了一门艺
香道与生活时间:2024-10-21
觅善知识,得有缘!你若想希望什么样才算是善知识?佛在世的时候,以佛所说的历来因缘,一个字,自己不认识,问到别人,别人跟我说,这就是善知识;一件事我自己不明了,别人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10-20
第一章、佛教如何看待宇宙有乃空现,莫讳空而执有;空在有中,非灭有以明空。本章副标题中的后一句(空在有中,非灭有以明空),是江味农居士所著《金刚经讲义》卷三第37页的一句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16
【问题】顶礼嘎玛仁波切!请活佛开示,从佛法因果角度来看,应该如何理解犯太岁和本命年?【嘎玛仁波切答】总体来讲,犯太岁、伤太岁等,是依照道教的说法。藏传佛教里面,一
因果报应时间:2024-10-16
问:三灾到时,天地亦坏,唯四禅天不坏。此时四禅天以下至阿鼻地狱之灵魂如何。范古农答:火灾坏初禅,水灾坏二禅,风灾坏三禅。此火水风三灾,仍自心三毒所感,不从外来。到此之时
居士人物时间:2024-10-07
我们去访问基督教所办的社会慈善福利机构,他们照顾乐龄老人、孤儿,这个功德很大。在佛法来说,如果着相,做这些慈善事业是修三界的福报;如果离相修善,就是无量功德。功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5
你有心想万缘放下、一心念佛,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要放在心上,老老实实一心念佛就行了。如果念佛,还想学这个,还想学那个,你就放不下了。特别是世间最关紧要的,就是是非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25
在学佛之后。很多道友总感觉自己所学的不够。了解的不够透彻。经典看的不够丰富。以念经来说,念一部经嫌少,念两部经又嫌太长,听说《华严经》最圆满,就只念《华严经》。
梦参老和尚时间:2024-09-24
如何拥有幸福的婚姻问:现代人如何拥有幸福的婚姻?大安法师答:首先,夫妻要有共识,爱与慈悲是幸福的能源。耕云先生言:什么是幸福的能源?就是爱与慈悲。爱也是道德的源泉。《
情感世界时间:2024-09-16
1 有个同修在没有学佛之前,曾经堕过几次胎;学了佛之后,知道忏悔,天天念经回向给这些被她杀害的胎儿,希望能化解怨结。但是,其中一个对她一直不谅解,使她感到非常痛苦
向生净土时间:2024-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