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禅,是以见性契悟涅槃妙心为主,除此皆是助道之法。禅之一字,本是天竺语音,具体应名禅那,翻成汉语意为思维修。
禅的体性,经教祖语,立种种不同名称。《梵网经》说名心地。《般若经》说名菩提,亦称为涅槃。《华严经》立为法界。《楞伽经》说名如来藏识。如是等名,不烦多举。一法千名,应缘立号。祖师门下,有时呼为自己,有时名为正眼,有时号曰妙心,有时名曰主人翁、无底钵、没弦琴等等,不可俱录。若见性悟心,诸名尽晓,迷昧自性,诸名皆滞。
禅定一行,最为神妙,能发起自性的无漏智慧。一切妙用,万德万行,乃至神通光明,皆从禅定生。故三乘人欲求圣道,必须修禅,离此无门,离此无路。但禅有深浅、内外、大小,三乘各异。如来禅、祖师禅,必须心无所著,方可参究妙悟。
修禅之法,在形式上必须静坐,诸佛菩萨,三乘圣者,没有不通过静坐修禅而悟道解脱的。在行住坐卧四威仪中,端身静坐,最易定身息心,有利于用心参究。
释迦太子,修苦行六年,不得解脱,悟知苦行非道,非菩提因,遂从座起,至足连河沐浴,受牧女难陀波罗乳糜供养,气力充足,诣佛陀伽耶,厚敷净软草座于毕波罗树下,跏趺而坐,端身正念,发大誓言:我今若不证无上大菩提,宁可碎是身,终不起此座。于是端坐思维,经过降魔等阶段,终于十二月八日明星出时,豁然大悟,得无上正真之道,成最正觉。
开创中国禅宗的菩提达摩大师,梁普通年间来到中国,武帝迎入宫中问法,帝不能领悟。大师知机不契,遂到河南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九年如一日。终日默默,人莫之测,谓之壁观婆罗门。
这是佛祖给修习禅定者做出的榜样。虽然六祖为破斥死坐不用心者,而向薛简说:道由心悟,岂在坐耶的方便语。但参禅最正确的形式,还是应以佛祖为榜样,以结跏静坐为主,于参禅易得成就。若为保任禅心,亦须在行住坐卧时,融化贯彻于生活中。故永嘉禅师在《证道歌》里说: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参禅在形式上来说,以坐为主,坐是四威仪中最稳健中正的方法,姿态形式最为端正,故结跏趺坐是修禅的要道。
坐禅首先要发心,百丈禅师《坐禅仪》说:夫学般若菩萨,起大悲心,发弘誓愿。精修三昧,誓度众生,不为一身独求解脱。常住大悲心以无量功德回向众生。誓断烦恼,誓证菩提,一切莫为,只管打坐,放舍诸缘,休息万事,身心一如,动静无间,一定能得到禅定而开悟,作祖成佛。
静坐之先,选择环境,亦至关重要,必须选择寂静处,即远离喧杂,不闻杂乱的人畜之声的处所。其次调和五事:
1.调食:饮食本为滋身进道之所需。但食之过饱,则气急身满,百脉不通,令心闭塞,坐即不安。若食之过少,则身体羸虚,意虑不固。多食少食都非得定之道。还有吃了杂秽之物,令心识昏迷。若吃与自身不相宜的食物,则触动旧病,使四大相违,身心不安,也不利于修定。所以说身安则道隆,饮食知节量,常乐在空闲,心静乐精进,是名诸佛教。吃饭之后,必须休息半小时才能入坐,否则身息不调。
2.调睡眠:睡眠本是无明惑覆,不可纵之,若睡眠过多,非唯废修圣法,亦复丧失功夫,令心暗昧,善根沉昧,要经常思念无常,调伏睡眠,令神气清白,念心明静,如是方可栖心圣境,三昧现前。故经云:初夜后夜,亦勿有废。无以睡眠因缘,令一生空过,无所得也。
3.调身:调身就是关于坐禅时对自己身体的调整。先需厚铺坐具,使身体能安稳久坐,无所妨碍。次当整定,即调整定式。坐法有两种:一、结半跏趺坐,即以左脚置右脚上,牵来近身,令左脚指与右膝齐,右脚指与左膝齐。二、全跏趺坐,先将右脚置于左膝上,再将左脚安于右膝上。古来分别称为吉祥坐与降魔坐。禅宗本来没有这种区别,唯以坐久疲劳时,左右上下交替结跏都无否可,但总以半跏趺坐方为相宜。
其次宽解衣带,使衣带周正,不令坐时脱落。衣带勿使过紧,过紧身体窄迫,气息亦不调。迥松时易生颓堕,以松紧适度为要。
次当安手,以左手掌置右掌上,两手大拇指相接,当心而安。照印相说,名为法界定印。
次当正身,先当摇动其身及诸支节,约反覆七八次,如按摩法,勿令手脚差异。如是坐已,则身端坐直,令脊骨勿曲勿耸,不得左倾右斜,前躬后仰。坐时不可依靠墙壁及屏障等物,否则久坐成患。
次当正颈,鼻子与脐对,不偏不斜,不低不昂,平面正坐。
次当口吐浊气,吐气之法,开口放气,不可令粗急,宜缓细深长,绵绵恣气而出,想自身百脉不通处俱随放息而出。闭口,鼻纳清气。如是至三至七次,若身息调和,但一次亦足。
次当闭口,唇齿相依,舌顶上颚。
次当闭眼,只令断外光而已。
当端身正坐,犹如奠石,无得身首四肢辄尔动摇,是初人禅定调身之法。举要言之,不宽不急是身调相。
又极寒极热或过寒过热及迎风处,皆不宜静坐。光线也应选择适当,过明过暗,都非所宜。
如上所讲,住处衣食似乎与坐禅无关,实则不然,住处影响于心,饮食影响于身,睡眠影响进修,衣带松紧影响于调息。所以调和五事不可轻忽。
4.调息:调息就是调和呼吸,健康人的呼吸,大都正常;一旦四大不调,或精神异常时,脉搏就会变动,呼吸也就不规则了,这是每一坐禅人都有的经验。坐禅的时候,呼吸不调,心自然也因之而不调,身体浮动,就不能把心镇静下来,不能心安意悦,就不能明净入定。
息有四种相:一风、二喘、三气、四息。前三种是不调相,后一种为调相。
坐时鼻中之息,出入有声,叫做风相。
坐时鼻息的出入,虽无声音,而息出入结滞不通,是为喘相。
坐时息已无声,亦不结滞,但出入不细,是为气相。
坐时鼻息出入无声音,不结滞,不粗浮,出入绵绵,若存若亡,资神安稳,情抱悦豫,此是息相。
守风则散,守喘则结,守气则劳,气息则定。
静坐时有风喘气三相,是名不调。若用功参究,复为心患,心亦难定。若欲调之,当依三法:一、下住安心,即把心放于气海丹田(气海丹田即脐下一寸五分之处)),把心镇静下来,将下腹部徐徐用力,使之稍稍向前,精神安住,呼吸自然调顺。二、放宽身体,不要矜持,放舍一切,使身体轻松愉快。三、想气从遍身毛孔出入,通行无障。
息调则众患不生,散心易定。总起来讲,无声音,不结滞,不涩不滑,是息调相。
5.调心:调心之法有两种:一、调伏乱想,令心与参究相应,不令越逾。二、当令沉浮宽急适得其所。什么叫沉相?若坐时心中昏暗,心非明历,无所参究,头好低垂,是为沉相。这时当系念于鼻端,坐安心于发际、眉间(两眉中心),或令心明历,专注本参,无分散意,此可对治沉相。
什么叫浮相?若坐时心好掉动,身亦不安,念外异缘,寻思杂事,这是浮相。这时应安心向下,最好安住在气海丹田、或肚脐中。更主要者,振奋精神,心住本参,止住散念,心即定住,则心容易安静。总起来讲,心无乱想,不浮不沉是心调相。
调身、调息、调心这三种方法,在初、中、后(也就是入、住、出),特别是在初、中阶段,若有不调相,皆需随时适当调整。
若欲出定,徐徐动身,安详而起,不得卒暴。出定之后,也要常作方便,护持定力。
禅之可尊贵者,以得法的要道,全在实修、实证、真参,真究,因此称之为坐禅办道。
今引百丈怀海禅息《坐禅仪》全文,以资共勉。
夫学般若菩萨,起大悲心,发弘誓愿。精修三昧,誓度众生。不为一身,独求解脱。放舍诸缘,休息万念。身心一如,动静无间。量其饮食,调其睡眠。于闲静处,厚敷坐物。结跏趺坐,或半跏趺。以左掌安右掌上,两大拇指相拄。正身端坐,令耳与肩对,鼻与脐对,舌拄上颚。唇齿相著,目须微开,免致昏睡。若得禅定,其力最胜。古习定高僧,坐常开目。法云圆通禅息呵人闭目坐禅谓黑山鬼窟,有深旨矣。
一切善恶,都莫思量,念起即觉,常觉不昧。不昏不散,万年一念,非断非常,此坐禅之要术也。坐禅乃安乐法门,而人多致疾者,盖不得其要,得其要,则自然四大轻安,精神爽利,法味资神。寂而常照,寤寐一致,生死一如。但办肯心,必不相赚。然恐道高魔盛,逆顺万端。若能正念现前,一切不能留碍。如《楞伽经》、天台《止观》、圭峰《修证仪》,具明魔事,皆自心生非由外有。定慧力胜,魔障自消矣。
若欲出定,徐徐动身,安详而起,不得卒暴。出定之后,常作方便,护持定力。诸修行中,禅定为最。若不安禅静虑,三界流转,触境茫然。所以道探珠宜静浪,动水取应难。定水澄清,心珠自现。
故《圆觉经》云:无碍清净慧,皆依禅定生。《法华经》云:在于闲处,修摄其心。安住不动,如须弥山。是知超凡超圣,必假静缘,坐脱立亡,须凭定力。一生取办尚恐蹉跎,况乃迁延,将何敌业。幸诸禅友,三复斯文。自利利他,同成正觉。
参话头的功夫,需要经过长时间才能有所成就。◎一九八○年十二月禅七开示佛教传到中国之后,演变成五宗,就是禅、教、律、净、密。禅是禅定,教是教理,律是戒律,净是净土
宣化上人时间:2024-12-22
第三篇 回归内在的声音 - 心与物的调和第三篇 回归内在的声音心与物的调和哲学上有所谓的「唯物论」和「唯心论」,但是心和物其实是分不开的。人的心,是属于精神层面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1
第二篇 十字街头好参禅 - 佛法的政治观每当选举时节来临之际,许多候选人、助选人都很希望获得佛教团体的认同或推荐,而关心政治的民众,往往也争相了解佛教团体的想法与作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9
第二篇 十字街头好参禅 - 为善要让天下皆知有些佛教徒问我说,把佛法用在工作场合中,是不是就要凡事退让忍耐、不与人争;而且要默默努力付出,别问成果如何;更不应该常常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9
第二篇 十字街头好参禅 - 慈悲的智慧有许多人跟我谈到,他们旅行到贫穷国家时,经常看见满街的乞丐和游童,虽然心中悲悯,却又为了自己的爱莫能助而备感煎熬。总不能从此闭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9
参禅以修止观为下手。止观功深,而得定慧。参禅以修止观为下手。止观功深,而得定慧。止观二字,必须并重,不可偏废。若止过于观,必落昏沉;若观过于止,必至掉举。昏沉与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2
从各种茶诗、茶文和名茶的出现,无不表明茶与佛教的关系密切,佛教需要茶,而茶藉由佛教寺庙的建立、寺僧的研究采制技术、讲究品饮艺术及茶文学的宣传等等过程逐步发展。
禅茶文化时间:2024-07-15
一段婚姻的联结是很值得庆祝的喜事,结婚之后就要开始面对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生活中琐碎的小事了,婚后生活需要两人的磨合和互相理解包容,才能走得更远。家是温馨的港湾,
风水知识时间:2024-06-29
芜湖广通大师问:参禅与念佛的分别?月溪禅师答:华严经中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迷昧不能证得。故我佛如来说法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开示众生,悟入佛之知
汉传人物时间:2024-05-18
龙牙山的居遁禅师,为求大彻大悟,就诚诚恳恳的到终南山翠微禅师处参禅,一住多月,均未蒙翠微禅召见开示,有一天鼓起勇气,走进法堂问道:学僧自到禅师座下参学以来,殿堂随众,进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时间:2024-02-11
元杨暹《西游记·诏饯西行》:“京师大旱,结坛场祈雨。玄奘打坐片时,大雨三日。”这里所谓“打坐”指的便是佛教中的珈跌而坐,使心入定,是僧道修行坐禅的一种方法。即双
佛答时间:2024-02-05
念佛的人。每每毁谤参禅。参禅的人。每每毁谤念佛。好像是死对头。必欲对方死而后快。这个是佛门最堪悲叹的恶现象。俗语也有说。家和万事兴。家衰口不停。兄弟阋墙。那得不
佛经论著时间:2024-01-14
清代有个和尚,住在华严庵,日常平凡话也不多,好吃冬瓜,人称冬瓜和尚。冬瓜和尚有一同参道友,叫慧照。慧照和尚照样蛮精进的,每日里佛号赓续。但其石友冬瓜和尚则相反,
佛教故事时间:2023-12-29
星云大师参禅念佛会有什么毛病呢?你想求神通就有毛病了,各位护法信徒们,学佛老老实实的,千万不能求神通,神通对你们不利呀!门口有人骂你,你听不到,你还是安心在这里
星云法师时间:2023-08-31
第十四回 榜文叩阍惊天子 酒令参禅动宰官话说松长老又买酒来请济颠吃得醉了,十分快活,便提起笔来写道:伏以大千世界,不闻尽变于沧桑;无量佛田,到底尚存于天地。虽祝融
佛教故事:济公活佛传奇录时间:2023-07-27
一年之计在于春。伴随着纷纷扬扬洒落的几场春雪,辛卯春天真正来临了。万物开始欣欣然起来,处处涌动着蓄势待发的盎然春意。对于注重健康、美丽的女性朋友,养生保健也伴随
素食健康时间:2023-07-16
倓虚法师讲故事:参禅的和尚与念佛的和尚恭录自《影尘回忆录》我记得说过,前二年说过,近来很少说,一个参禅的、一个念佛的,这两样比较一下。我以前跟谛闲老法师学教,在
念佛感应时间:2023-07-14
心静则国土净,热闹场中作道场,当下处处可参禅。(图片来源:资料图)有一位忠诚的佛教信徒,天天都从自家的花园里,采撷鲜花到寺院供佛,一天,当他正送花到佛殿时,刚巧
佛教故事时间:2023-07-12
参禅(佛教解释)参禅是禅宗用以学人求证真心实相的一种行门。 参禅最要生死心切。和发长远心。若生死不切。则疑情不发。功夫做不上。若没有长远心。则一曝十寒。功夫不成
佛教名词时间:2023-07-11
两个僧团——调和僧团 佛法久住 一时,世尊在果新巴,有一施主迎请果新巴的僧众去安居(Vassa)。果新巴的比丘们行持三藏,但性格暴躁,广严城的一群比丘也是象果新巴的比丘
佛教知识时间:2023-07-11
我们人生住在娑婆世界里,犹如在苦海中,因此没有一个人不想脱离苦海的。但脱离生死苦海,便需佛法。佛法的真谛,严格的说起来,是无法可说,那有言语文字形相呢?《楞严
南普陀寺时间:2021-12-30
参禅,究竟是坐呢?还是卧呢?还是站呢?六祖大师说,禅非坐卧;坐、卧、立都不是禅。所以,六祖大师曾对志诚禅师说:住心观静是病,不是禅。那么,如何才是禅呢?紫柏大师
星云大师时间:2021-09-21
老和尚慈悲,大和尚慈悲,各位班首师傅和各位法师慈悲:本来我是到这里来参访、挂单的,常住一再客气,要我跟师傅们讲讲禅堂的一些用功方法。老和尚过去一直对我们云居山的
绍云法师时间:2021-07-30
一、参禅的先决条件参禅的目的,在明心见性;就是要去掉自心的污染,实见自性的面目。污染就是妄想执着,自性就是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智慧德相,为诸佛众生所同具,无二无别
虚云老和尚时间:2021-06-07
禅宗一门,为传佛心印,本非细事。始自达磨西来,立单传之旨,以《楞伽》四卷印心。是则禅虽教外别传,其实以教印证,方见佛祖无二之道也。其参究工夫亦从教出。《楞伽经》
其他文章时间:2021-05-30
过祖师关参禅人,根器有大小不同,力大直透三关,力小透两关,力再小,透个祖师关;还费了多少曲折,吃了多少辛苦,才进此关。一进关来,谁知无量劫,作善造恶,生死轮回,
来果老和尚时间:2021-05-08
参禅用功这一法,首先要明白道理,这个道理呢,就是路头。如果你道理不明白,路头就辨不清楚了,一旦你走错了路,就会离开正道越来越远。所以古人说:修行无别修,贵在识路
绍云老和尚时间:2021-05-07
元来禅师的《参禅警语》,言简意赅,言无虚发,对如何参禅、做功夫,作了简明而中肯的开示,堪称学道者参禅指南。现摘其大要如次,供读者参考O学者先发破生死之心,要观破
其他文章时间:2021-05-03
我们参禅为什么开不了悟?就是偷心不死啊。其实话头无所谓死不死,之所以说死话头,是说一成不变一门心思就参这个念佛是谁,死心塌地地参这个念佛是谁。那么到底该怎么参这
德林老和尚时间:2021-05-03
很多学佛的人,想通过参禅的方法冲破凡圣关,了脱生死累,转凡成圣,成为无挂无碍的见道人,证得自由自在的大解脱。但是对于参禅怎样用心、怎样体会、怎样实践、怎样参究、
正果法师时间:2021-04-15
禅宗一门是佛法的骨髓,但以心印心,原不是言语文字可以表达。过去佛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那时大家都默然不识,只有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互相默契。当时佛说:吾有正法眼藏,
徐恒志时间:2021-04-09
参禅要有绝对、不动摇的信心,这对我们的修行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当然,决定的信心不是凭空产生的,也要有因缘。要具足这样绝对的信心,需要我们自己去努力。人们常说,
明海法师时间:2021-02-26
智者大师原文:夫初欲入禅调身者。行人欲入三昧调身之宜。若在定外。行住进止。动静运为。悉须详审。若所作粗犷。则气息随粗。以气粗故则心散难录。兼复坐时烦愦。心不恬怡
其他文章时间:2021-02-15
参禅人,工夫能做到不打失、不走作、不间断,三能办到,许是工夫持久。何以故?正提起念佛是谁句子,审疑清彻,念无浮昏,见无细妄,任见色闻声,工夫尚在,名不打失,不被
来果老和尚时间:2021-02-13
《佛印了元禅师痛谕文》,其略曰:一念静心,终成正觉;蛙步不休,跛鼈千里。根有利钝,器有浅深,及其成功,一也。独在乎发愤立志而已矣。吾今痛谕道俗,当知四易、四难。
明本禅师时间:2021-02-05
参禅人没有过:日用中一切时参,一切处参,一切事参,无造过余地,何云有过?非也,大非也!殊不知无量劫来,所造五逆十恶,过于须弥山,直使今日禅也参不上,道也办不好,
来果老和尚时间:2020-11-17
今之参禅不灵验者,第一无古人真实志气,第二不把生死无常当作一件大事,第三拌舍积劫以来的积习不下,又不具久远不退转心。惟有痛以生死大事为己任者,死尽偷心,方堪凑泊
中峰明本禅师时间:2020-11-17
【原文】夫以念为念,以生为生者,常见之所失也。以无念为无念,以无生为无生者,邪见之所惑也。念而无念,生而无生者,第一义谛也。是以实际理地,不受一尘,则上无诸佛之
宗赜禅师时间:2020-11-07
原文:有自负参禅者,辄云达摩不立文字,见性则休。有自负念佛者,辄云止贵直下有人,何必经典。此二辈人有真得而作是语者,且不必论。亦有实无所得而漫言之者,大都不通教
莲池大师时间:2020-11-03
问:历代祖师,皆因参禅得悟。念佛亦有悟否?莲池大师答:试问渠悟者悟个甚么?岂非破生死惑,得自本心,脱然如大寐之得醒耶?若向是谁念佛处觑破,一生参学事毕。更说往生
佛学入门时间:2013-12-19
问:请问能否调和我国传统的念佛法门和日本的本愿法门?本愿法门即使是错误的,但是否可以吸收相似的部分?净空法师答:你们必须懂得中国净宗的法门,也要懂得日本的本愿念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02
我以前跟谛闲老法师学教,在他那里参学。听谛闲老法师说:自己有好处,给人家讲讲说说也有好处,不会用功的也会用功了,会用功的就更会用功了。所以我也说说,也有听过的,
佛教故事时间:2014-02-14
经云:「宁静安详者,禅定中来。」参禅修定是佛教的重要修持法门,透过禅定的功夫,以显发人人本具的真如佛性,古来即为各大宗派所共行的修持之道。禅,汉译为静虑。禅,充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16
1、二六时中不间断的看取本来面目。看到“心路绝,妄情消,知解泯,能所亡”,自有通透之时。2、万法唯是自心之幻化,那么心之本来面目是何?如是疑,如是参。3、万法归一
汉传法师时间:2014-05-21
你在参的时候,过去的种种习气烦恼,就会在身心中翻出来。翻习气分三个部分。一、心念上的强软魔头第一个部分是你念头上的习气,最早翻出来,最后才彻底了断。心念上,比如
汉传法师时间:2014-08-07
近代禅宗泰斗虚云大师(图片来源:资料图片)《虚云和尚方便开示》:“妄想人人有,连念佛也是妄想。除妄想则要做到魔来魔斩、佛来佛斩,这才脚踏实地。‘不怕念起,只怕觉
汉传法师时间:2014-09-25
人生最要紧的事,就是念佛了生死!无论如何大家要按照自己的环境,忙里偷闲来静坐一会儿,念一个时间的佛。在工作时间也可以心里默念。不然,如果整天淫、杀、盗、妄,作奸
汉传法师时间:2014-10-23
参禅的目的,究何所在?简单的说,在明心见性。心性者,众生本源,了生脱死,超出三界,不受后有,度己度人,普利群生。明心见性,必须真参实证,非徒能诵经说法便谓之。昔
汉传法师时间:2014-10-23
《虚云和尚方便开示》:“妄想人人有,连念佛也是妄想。除妄想则要做到魔来魔斩、佛来佛斩,这才脚踏实地。‘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如此用功,久久自然纯熟,忙碌中、是非
汉传法师时间:2014-10-28
平时上网,放纵自己去看奇闻轶事,甚至不健康的东西,会使到一个正常人的心绪浮躁波动。原因在于,信息是携带磁场的(什么样的心态的人写的东西,这东西就带着什么样的磁场
其他文章时间:2014-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