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于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则莫若念佛求生净土。
既然来学佛法,入哪个法门,起哪个行门,这是大有来头的。对于净土法门我们一定要把目光最后锁定到以下几个核心要点。首先是,在往生之前,我们要知道往生快速成佛之法的的确确与你我都有关,只要听法入心,老实肯干,自己这辈子是完全能成道的,成佛与你我并不遥远。其次就是掌握住利用心地法门来往生的这个诀窍。再有就是从教法上了解到往生后意味着什么,一旦成功往生,成为清净海众的一份子,经典里面讲说,皆是阿鞞跋致,多有一生补处,他们有什么待遇,一个凡夫一旦入到这个清净的极乐会所里边,这个人脉圈里边,能够得到什么样的加持。只有以上三点都了解了,有把握了,才能够说把自己的心依在净土上。
接下来我们看到,蕅益大师在一切方便之中,推出来说莫若念佛求生净土。一切念佛法门之中,莫若信愿专持名号,这是从佛的通途摄化中又格外地引出了这个横超的圆顿法门。这两句话是从法门和行门上开始拣择。蕅益大师形容净土法门为直捷圆顿。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理解净土法门的圆顿之处。
第一个圆顿即是可以以信代解。一切佛法的修证过程无非是信解行证。要先见道才算开始修道,然后再论证道,其中最难的就是见道一关。可是要论见道,也就是开悟,依照着教下叫大开圆解,依照宗门叫明心见性,是很不容易的,这一关过不去都叫盲修瞎练。哪怕是密宗里边的即身成佛,也并非是说即身成就同佛一样三德圆满的报身,而是见与佛齐,即开悟。净土的圆顿之处就在于它不必求非得开悟,只要信心纯粹,不夹杂,就能凭借信心起到四两拨千斤之效,导入念佛之圆修正行,凭借信愿行三资粮即可以往生。一旦往生,即如常说的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所以净土第一圆顿之处就在于它不必求开悟,但凭信之一字打通念佛圆修之正行。
第二圆顿是从法门校量上来看净土的直捷圆顿。通常说所有法门之中最直捷不过禅宗,所谓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然《观无量寿经》亦有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之表述。诸佛菩萨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所以我们在忆念观想阿弥陀佛的时候,当体就是心作佛,作就是向那儿靠拢,是就是当体本来就是。所以就这么一个法,更为痛快直捷。净土一法首先就是举信,讲信的同时已经把悟连带过来了,然后讲到举修的时候,证就给它带过来了,就不说先修后证,而是修的时候就是证,证本身就是修,这就叫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所以大家要留心,这就是往生的关键点所在,所谓的直捷圆顿,就是看我们的纯真信心。
确实从难易上相校而言,持名观想比起见性来说显然更适合大部分现代人。就拿近代大德虚云老和尚来说,早年经历了多少坎坷磨砺,就为了这桶底脱落、应无所住之一念。然对于一般根性之人,想要离开心意识向上一着去用功夫,实在不啻于离开地球引力腾空而跃一般。但若是换成持名观想,只要我们想着阿弥陀佛,想着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作佛是佛。
所以第十二代祖师彻悟禅师就评价过净土法门,他说如此看来,见性难,作佛易。甚至有的讲到说,得人身比往生都要难。这个虽没有经典依据,但若从策励修行的角度权且来看,得人身,杀盗淫妄酒五样儿你得持全,至少一样儿要全了,无漏了,才有资格得人身。往生只需要三个资粮:信、愿、持名。所以诸位应该算明白这个修行账。
第三圆顿之处,就这个净土法门可以临时抱佛脚,能够抱得住。在《观无量寿经》里边说到下品下生之条件,临终十念,哪怕是五逆十恶的这不善之人,只要有重悔,发自内心的忏悔和善知识的开示,再重的业只要受持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念念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所以大家可以自己琢磨,真的是一句名号,千稳万当,直捷圆顿之法。
除以上三个圆顿之处以外,我们还要把握住一个知见,那就是凡夫为什么能够带业往生?其原因就在于净土得度一法成就的标准不同于通途修法在断烦恼之多少上来论,而是在遇缘之大小上来论。遇什么缘呢?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就相信这个四十八愿与决定的增上的强缘,可以摄受我们带业往生,就能成功。这又是它的直捷圆顿之处。很多时候,我们若了解不到这个点,就会觉得修行很难,或者我自己还是个罪恶生死凡夫,就觉得往生与己无关。
但我们其实没有看清遇缘大小的微妙玄机。就拿我们世间里面的一件事情举例:比如一样的碳元素,它在常温常压下就是一块儿煤球;但是一样的碳元素在高温高压下它就是金刚石。元素是一样的,差别就在于遇缘大小不同。因此就是再陋劣的一个罪恶凡夫,只要你有往生的愿力,跟这个四十八愿一对接,众生有感弥陀即应,就像磁铁跟铁一样,则一定能够往生。因为得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所以净土法门殊胜奥妙的圆顿之处就在于此。故蕅益大师在这里说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则莫若念佛求生净土。
行门抉择
于一切念佛法门之中,求其至简易、至稳当者,则莫若信愿专持名号。
蕅益大师在这里就从行门上把念佛法门之中的执持名号一法给它单提出来讲其殊胜。
我们先看下三种念佛方法中的实相念佛。《佛说阿弥陀经》里边的唯一的提到的就是执持名号,但依着华严宗宗密祖师的分判,其实念佛有很多种方法。比如说禅门下的参究,本质上也未超出念佛之外,只不过叫实相念佛,就是念这个自性天真佛,本来面目。再如天台宗的一心三观,也是同样道理,都是念我们本有的这个与佛无二无别的自性清净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但是它这个根基要求很高,所谓实相无相,如果我们教理吃不透,不修行还好,若一旦修行,越到高处越危险,还容易着魔。比如咱们山上很多出家师父闭关,有的比较顺水顺帆,修得渐入佳境,有的有时候就会有问题。因为随着心地越清净,那么但凡起一念,就很容易一下子一发不可收拾,这个时候就看出来善知识的重要性了。
犹记得那会儿在普陀山,关房里边有一位师父,可能就是一念着相生起来,有了一点烦恼想要出关下山参善知识去,那会儿大和尚给他去开示说:你哪里去参善知识,哪里有?你不参自己的自性善知识,你跑去向外参什么善知识。就这么一点拨,帮助他把这个妄心给息掉了。另外我们去念这个实相的时候,有时候还会入到断灭空。因为实相无不相,一切万法都是实相的一相。有的就认不清这个路头,误以为是这个了,那么就可能执着断灭空,比那个执着贪嗔痴烦恼更麻烦。所以说,这个念实相佛对于根基要求非常高。
观想念佛就是《观无量寿经》中的十六种观想法,从落日观开始,进而水想观、地想观、慢慢开始到宝树、宝池、宝楼等等极乐世界的依报庄严,再到西方三圣的正报庄严,都要一一观成。我本人还是很相应这样的观法,那会儿初宏净土五经,第一部讲的就是《观无量寿经》,平时学修生活中,不论站在哪,心会下意识的系缘西方,然后再加以持名,这样子去念。可是善导大师讲到若心不定,障重心粗,在观很细的境时,心识就很容易飞扬散乱,观法不易成就。比如境细心粗,观一下阿弥陀佛,可能观着观着就成了冤亲债主或者贪恋的人或事了。所以对于目前大部分人,观想念佛也不太容易相应。
观像念佛,顾名思义就是观与自己相应的佛像,盯着他念佛,这个虽然不容易走神,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不对特定的这尊像境界就容易打失,就修不起来了。
蕅益大师在序文里提倡的是莫若信愿专持名号,指的是持名念佛:南无阿弥陀佛。这样就简洁明快,下手易,成功高。所以后来的祖师们,虽然注释净土经典时也会讲到这样那样的念佛法,可最后都导归到这个持名上。智者大师在《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中就讲到观虽十六虽然有十六种观法,言佛便周就只要你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全了。在《无量寿经》里面讲到说汝好持是语就是你好好念这句话,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就是你好好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一部《无量寿经》最后落脚点,还是让我们执持名号。所以,从上面祖师和经典的开示里面我们了解到,确实执持名号是最简单的方法,不可思议。
持名一法确实是非常不可思议,唯佛与佛才能究竟明了。有时我们念佛久了会慢慢产生麻木和疲厌,这都是正常的现象,但身边偶尔总会有些念佛往生的消息引发激荡我们的信心。比如像现在北京等很多一线城市里面都有助念团组织,有一些发心的居士志愿者自发的、有秩序的轮番给往生的有缘人助念,而且有的甚至自带水、自备饮食,有的亡者走的时候身体僵硬,志愿者们念着念着,他身体就给念软了,去火化的时候面色还很红润。这就是持名念佛给他成就的功德。
有些同修可能听到这样的消息可能还是有些将信将疑,其实善导大师在给《观无量寿经》写注释的《观经四帖疏》里,已经回答了相似的疑虑,当时教内的很多祖师用通途的教理来给净土三辈九品进行判摄,说只有登地菩萨才有上品上生的资格、声闻圣者才有中品的这个资格、而薄地凡夫只能靠下品而往生。这就是典型的讲横超法做竖出解,善导大师有感于很多人因此对净土望洋兴叹,于是每天晚上他写《观经四帖疏》之前都虔诚祈祷,最终阿弥陀佛在定境中指导他写了这部论典,被称作楷定书,道出了净土法门就是摄凡夫入报土的本怀。
意即三辈九品全部是给生死凡夫而设的,是为了救水深火热中的凡夫众生,只是在凡夫的修证差别相里边论品位的不同,从祖师的正法眼中我们才了解到了净土一法的不可思议,虽然往生了,可他还是一个凡夫,但处凡圣同居土,却又和圣人在同一法境,同享上三土的一切功德。所以净土一法确实简易至捷、又非常不可思议。
圆瑛法师就曾对念佛的稳当至极做过开示,说念佛众生,只要一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就被佛的光明所照,阿弥陀佛常住其顶,魔事就不会来扰,所以现世稳当。另外念佛人一生精进,临命终的时候蒙接引,他可免这个隔阴之迷。因为在四大分离的时候一般人第六意识不起现行,是做不了主的,一旦认错了消息,凭着阿赖耶识里面积攒的业力,就随业而去了,所以进入中阴身阶段就很麻烦。
我们看《弥陀经》后面讲是人临命终时,说明念佛人将要终而未终之时,阿弥陀佛就会现在其前,这时我们就不怕做不了主,由阿弥陀佛给我们做主。此临终接引法,可以说法界独此一家,虽然十方法界净土无量,药师琉璃净土、藏传的莲师乌金刹土等等也各有殊胜之处,但至少从我们娑婆世界所知的教典来看,只有阿弥陀佛巧妙的把临终接引与他的四十八大愿整合在了一起。
愿文中透露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这是很惊心动魄的信息,这个稳当甚至到了什么程度,就是说你能够修到哪儿,佛就能够接到哪儿,唯一的条件只要你愿意。再进一步,从往生之后意味着什么来看,念佛一法更是稳当至极。且不管你什么品位,反正往生到西方哪怕边地疑城,都不会再堕入轮回,这是其一;另外一个蒙佛接引,到了那儿即刻入不退位。哪怕你是个凡夫,还没有到这个位不退,位不退至少要证到阿罗汉了,不会再退入生死了。但是,往生了以后,他就圆证三不退,就是也不会堕入到生死了,也不会退失这个大菩提心了,也不会退你不断修行的六度万行这个资质。所以蕅益大师在序文这里也讲到说,念佛法门是稳当至极之法。
当然说了这么多,都是从法门从行门上来独显净土的圆顿和简易保险,当然一切的法门行门都是方便,我们说一切方便都是为引导我们解脱成佛而服务的。因此回过头来看,即便是再殊胜方便的描绘,我们得领这个情,换句话说我们自己得首先切实生起想了生死的心,真想了生死,想快点了生死,速速成就佛道,那么这个法才有价值、才对我们有意义,我们才能吃透它的相关利害。这两段序文蕅益大师给我们提炼得非常到位。
是故净土三经并行于世,而古人独以《阿弥陀经》列为日课。岂非有见于持名一法,普被三根,摄事理以无遗,统宗教而无外,尤为不可思议也哉!
这里的净土三经就是指的《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和《阿弥陀经》,而古人独以阿弥陀经列为日课,这就是说所有天下丛林道场早晚课诵中为什么有《弥陀经》,就是因为持名一法,普被三根,这就是蕅益大师对净土一法的盛赞,即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有千经万论同宣,前有文殊普贤、后有龙树马鸣诸大菩萨劝修示现,无论是上根利智如智者永明等诸大祖师,还是下愚凡夫如《净土圣贤录》所载打铁杀牛等辈,都能成功往生。一想到往生之法人人有份,与你我息息相关,成就佛道就在此生,我们应该生起无限的法喜。摄事理以无遗,我们后面会说什么叫事执持名号,什么叫理执持名号。
统宗教而无外,尤为不可思议也哉蕅益大师这里把净土一法提到了统摄宗门教下的高度,这并不过分。实际上虽然禅宗叫教外别传,净土也叫教外别传,它不但是别传而且教内也是别传,因为是横超法,故尤为这不可思议。
从广义的念佛涵义来看,一切三藏十二部所讲皆不出念佛所摄之外,无论是思维教义还是实修实证,只有心常住于净土法门之中,才确实感叹祖师爷的那句若人但念阿弥陀,便是无上深妙禅是真实不虚。穷极而论,连散心念还是摄心念你都不要想,你就只管念,便是无上深妙禅。这就是不可思议法,我们只有信的份儿。在《西方合论》里面讲到说,净土法门是摄受一切有情之不思议之究竟不思议净土,拟议就不堪,所以诸佛菩萨吐心吐胆也只说一个稀有难信而已。
宏海法师《弥陀要解》
念佛法门 不可思议蕅益大师示王心葵法华一经,殷勤称叹方便;须知有世间方便:布施、爱语,孝、悌、忠、信等,是也。有出世间方便:苦、空、无常、无我、不净、数息、因缘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2
蕅益祖师五十六岁,这一年卧病灵峰,整个夏天,大病发作两次。发病当头,即使是酷暑三伏天,身子冷到要裹上几条棉被。分分秒秒的痛烈,跟在地狱里上刀山一般。平常人一夜到天明,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2
1我们今天学佛,我们念佛,为什么念佛?为清净心念佛。清净心现前,清净心就生智慧,然后你念佛,这个佛号才得力、才有力量。2我们的心为什么不清净?杂念太多。杂念,不管是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禅定是清净心,六根面对外面六尘境界,「外不着相,内不动心」,这叫禅定,这是真正修禅定。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还会被外头境界勾引、还会起心动念,完了!真正的功夫、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1 学佛一定是越学越欢喜,所谓法喜充满、破迷开悟、离苦得乐!2 迷惑、烦恼、妄想一天比一天少,不容易做到;至少是一年比一年少,这总是一定要做到的。功夫再好一点,一个月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后面这一句很重要,明白之后就不至於发生误会,没有得一心以为得一心。得一心是什么样子,至少要了解一些。「七日不乱后,更无趋惑造业之事」,这才叫真正得一心。打佛七,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1 我们学佛的目的是什么?是修心地清净。大家要牢牢记住六祖大师的教训,“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我们要常常看到自己的过失,不要看别人过失。看到自己的过失自己会改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缘是什么?外缘。你要想修清净心,你必须要离开外缘。这个外缘是常常在诱惑你,常常在扰乱你,你要把这些诱惑、干扰把它离开。所以古时候佛门的道场都建立在深山,为什么建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摘自净土法门《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203集 2015年6月24日 我们修净土,真正能得受用是清净心现前,得小受用;平等心现前得大受用。清净心现前,生凡圣同居土;平等心现前生方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无论用什么法门,法门无量,修行方向目标是一个,就是清净平等觉。终极的目标就是见阿弥陀佛,生极乐世界。「及彼国土」,经念熟了,想经中的境界,就是想念极乐世界。「盖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示容玉居士古德有言: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梵语阿弥陀,此云无量寿,佛者觉也,乃吾人本然天真之觉性,尤见性之第一妙门也。原夫此性,先天地而不为老,后天地而不为终,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1
智慧、德能、相好,无量大法都从自性流出来,只要见性全都现前,那就成佛作祖了,不需要多学,放下就是。在哪里放下?眼在色尘放下,耳在声尘放下,让六根对六尘的时候不起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我们供佛,供养佛,什么是真供养?要用心去供养,这是真的。要用心去修行,真修。凡是有生有灭都是假的,不生不灭是真的。佛用水做比喻,我们看海水、江水、湖水,有染污、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鬼见念佛人,是什么样子?鬼见念佛人有三个反应:一敬,二怕,三退让。 第一,很恭敬。一看念佛人,合掌,马上像卫兵一样,站着,看你过去,合掌恭敬。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讲
为人处世时间:2025-01-31
我们身有病痛,这是讲内忍,有内忍,功夫不错,但是如何把这些病痛化解这更重要。病痛的化解就是从念头,错误的念头、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要放下,要把它修正过来,心裡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你看菩提心,我在三十年前在美国的时候讲的,我讲大家好懂。古人解释不好懂,我说的好懂,我说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真诚是体,下面这四个:清净、平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清是清净,听到不生染浊心,浊染心,看到也不生染浊心,这个很重要。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生起正念,不生邪念,这一点非常重要。“扬者宣扬,由能宣扬实相法故”。这个音声讲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净一切眼病经是一个非常殊胜的治疗眼病的经文,我们平时可能都会或多或少的被眼病所烦恼,比如近视眼,老花眼等等,这些虽然都会可以通过配戴眼镜来矫正,但是谁都很烦恼带
学佛感应时间:2025-01-27
睡眠占我们一生三分之一的时间如果我们能在睡眠中也修行那么我们的修行时间将大大增加并且我们真正做到了不间断念佛往生大事可成如何睡觉?睡觉前跪于床尾,三叩首,和掌称
地藏菩萨平台时间:2025-01-25
这是真正消灭战争的法门也是消灾延寿的法门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明天(一九七六年四月十二日)举行一个西方人所不了解的法门——放生。因为西方人没有见过放生的仪式,所以不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5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阿难!若诸国土,州县聚落,饥荒疫疠,或复刀兵,贼难斗诤,兼余一切厄难之地。写此神咒,安城四门,并诸支提,或脱阇上。令其国土所有众生,奉迎斯咒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5
问:据说密宗行人修某尊法时,宜用某种念珠,其说是否有理?诺那活佛答:照密宗之理,修某尊法,须用某种念珠。譬如观音法用水晶,或用 菩提子念珠;修长寿佛法,用珊瑚念
凤眼菩提时间:2025-01-22
我给企业家讲课,我问,你能让兔子拼命吃草吃成羊吗?你能让羊拼命吃草吃成牛吗?你的企业你不去改命,你天天想拼,兔子想拼成羊这行吗?你拼得比其他兔子肥这个是可能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1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佛说阿弥陀经》提到:“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佛。”这一位阿弥陀佛,是十方三世一切佛之中的最第一,所以才说:“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1
居士:法师,您讲《净土资粮》时,总是提到“六字洪名”,好像印光大师也提到最好“六字洪名”。我想知道净土宗祖师和您是怎么念的?我每天早晚课百余声六字,其他时间都是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9
问:冤亲债主与土地十方有什么区别?念多少声(六字)弥陀佛号,再可以念四个字弥陀佛号?大安法师答:现在很多人害怕冤亲债主。实际上你在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就不要怕冤亲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7
大安法师 这两者并无冲突,印祖在这里这个开示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往生只要信愿真切感通佛力,一定能够往生。你如果总是怀疑,哎呀怕我功夫不够啊,我功夫没有成片啊,我没有得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7
我们在修行过程当中,总是会选择很多法门,在七觉分里面,择法觉支是摆在第一。所以我们读很多经典,接触了很多法师,跟我们讲了种种的法,搞得我们眼花缭乱啊。我修这个念
大安法师时间:2025-01-16
对于这样的法门,凡夫根本不要来思惟,你怎么思惟呀?阿弥陀佛的大愿经过五劫思惟,你怎么去思惟?所以,我们就老老实实念「南无阿弥陀佛」,真为生死考虑,你就念 「南无阿弥陀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5
十六、 四食 *一切有情皆以依食住*<<杂阿含经>>第535 (372) 经﹙中p89﹚四食之因缘观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食、资益众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5
八、 佛为何开示蕴、处、界、缘起法门(外道与众生皆于蕴、处见我)第157(45)经(上p157)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云何为五?色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5
「深信因果」。我早年刚刚念《观无量寿佛经》时,念到这一句就起了疑惑:三福第三条是菩萨修的,菩萨还不相信因果吗?后来念《华严经》念到「十地品」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5
净土法门是易行道,用难行道来解释,那是不合理的。往生极乐世界,善导大师的解释,都以阿弥陀佛的第十八愿为标准。传承不同,解释不同,得到的效果也不同。我们之所以学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4
八十七、恽铁樵耳聋闻念佛沪上名医恽铁樵君(寓梅白格路金椿里廿号),患耳聋十余年,前因信仰地藏菩萨,忽闻念佛之声。聂云台君(前上海总商会会长)笔记其事喜洋,原文如下(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4
第五章 众生缘深 唯有弥陀我们这样学下来,只要各位来听,保证跟阿弥陀佛的关系越来越亲近,感情越来越浓厚,肯定喜欢念佛!请往下看:若论缘份,则十方诸佛、诸菩萨中,唯有阿弥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3
人生的凶相如果你不念佛,恶鬼恶神(我们生生世世和众生结的恶缘),他就找机会来报复你,你稍不留神,得了一种恶病,到医院怎么看也看不好,原来是恶鬼恶神来找你麻烦,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3
唯说念佛(六)正定业与助业这五种正行,包括了我们在此土愿求往生极乐世界的所有行法。这五种正行互相之间的关系如何呢?是不是五种平等呢?五种都要做呢?如果是那样,有人心中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2
【正讲】第十三条「唯叹念佛」之文第十三条文:不赞杂善,唯叹念佛行者之文。这段文也是出自《观无量寿经》,标题的意思是说:释迦牟尼佛虽然在《观无量寿经》当中说到念佛往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2
唯说念佛(十五)极其容易谤佛谤法关于这个诽谤,我最早听到有一位法师讲的录音带里边说:我们众生最容易造下来的就是谤法之罪。我当时听了,心里猛地一震,因为每个人都认为我是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2
那么这个地方就是,我们要讨论一个问题。这一段里面它主要是在探讨,「危人自安,减人自益」,就是说把祸推给别人,把灾难推给别人,把危险推给别人,而自己去享受那个平安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2
人要相信命运!你命裡有多少财富,有多高的地位,一定的,否则的话你享受不了。人要懂得因果,就会规规矩矩做人,一生快快乐乐、圆圆满满。果报,最好是老年时候享,年轻时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1
现代这个社会,由于我们为科学所迷了。西方科学文明四百年,两百年前传到中国。日本人接受西方的科技文明,比我们早,他四百年。中国西方科技文明从日本传来的,二百年。这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0
【能灭众生一切重罪。除诸障碍。现得安隐。】地藏菩萨就有这么大的加持力,有什么下地狱的罪业,他都给你免除。在地狱门口守着说:这是我的弟子,他信仰过我,不让他下。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8
1940年,我们也是打佛七,慈舟老法师打佛七开示:念佛,应该觉照。我们念佛的人应该有觉照。照的意思就像大家念《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8
现在我们这个世界,依报的环境非常不好,这大家都知道的,佛在经上讲,这个世界「五浊恶世」。我们在四十年前、五十年,我学佛四十九年,讲经讲了四十一年,我初学佛的时候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07
惟贤法师答:法门很多,但是走的路是相同,目标是相同,佛教在唯识学来说,分为五位: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这五位啊,各宗各派都是贯通的。资粮位就是广集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990423早餐开示) 【见和同解】 新加坡净宗学会是由李木源会长领导,他非常热心于弘法利生的事业。此道场很难得,这么多人上下一条心,没有意见,这真正是希有难逢。谚语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06
前面一段讲的四个字,我们一定要记住,自性的体是「湛寂」,自性的用是「虚灵」。佛教没有传到中国来,中国儒家、道家的圣人都懂得用「虚」,高明到了极处。你要用实就错了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6
一念时间多长?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秒钟有多少个念头?有一千二百八十兆的念头。所以我们能肯定这一生当中,一念清净的时候决定有。但是第二念就迷惑。一念清净还来不及感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06
由此可知,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应当全心全力依靠净宗经论的教诲,认真努力的学习,求生净土,这才是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净土怎样能够有把握的取得?你要记住「心净则佛土净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