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学人最怕习气,不知如何用功,方可除习?
答: 用功就为除习,除了除习,即无功可用,汝只抱定一句,现在怎么样,即现在心对境时,能脚根把持否,如外境力强,我之空力如何,世间一切一切法,本来又怎么样,当体两下俱空。我之习气,是应化除,不是压迫,是移换,不是保留,是化之无力,不是搁置一旁,如春日之冰,融化而尽,盖习气者力也,力用于彼,即不及此矣。
除习气,总在明心之后,心不明,则自己之习气不见,无下手处也,明心后,只要勤修毋怠,自然而除于不觉,此如轮之左右转,此下即彼上,我之力量,不知何时增加,我之习气,亦不知何时消除耳。
世人颠倒,习于纷乱,纷乱又成为习,如债之累积而不觉也。修行人喜于清净,是喜即是习,习上加习,于是动静二见,坚固执持,不肯舍弃,又成为习,亦债之累积而不还也。总之佛以究竟觉为义,心才起念,不管善恶,都是妄,然人不能无念,念不管善恶,不觉即是妄,以觉则虽恶亦可转善而转空,不觉则虽善亦入比量而转为恶也。
问: 已明心地后,除习气之法如何?
答: 习气者,平日之积习,来于自然而不觉者也,当初成习时,亦由勉强而自然,由生而熟,熟于不知不觉,乃成为习。且其成也,非止一习,由其他多分之习气与因缘汇集之,助成之,行且促成之。如为盗一事,不独有盗之一习,更有贪得心、胆大心、好胜心、报复心,一齐缘会,助成其熟练。今即改除之,则亦自有各种好缘及好习气以助之,如戒杀一事,另有功德心、因果可怕心、面子好胜心、趋善心,亦一齐缘会,助其成熟。故明心后,根本已明,助力亦日见增长,若夫习气不易除者,则因其他习气种子,既杂且多,阻力增强之故。我人于此,当细细考察,不是本习气难除,有他习气助力未除,遂感困难也,譬如我人于法忽生疑怖,明知之而不敢决定,此习气由于善恶二见之他习气潜伏于内,而不平等之老习气,又隐伏于后,足以助成我现在之胆小。再细推之,则所谓旧习气者,如求速心、得失心、我恐上当心、误我精进心,又一齐来于不觉,总之发生于我见而已。人所最不肯布施者此也,不肯放下者亦此也,今正欲取以研究者,亦此也。若与此时,能如香象渡河,截断众流,不被一切法缚者谁哉。故悟后用心,只有二法,一曰推求因中之因,习中之习,不留半点人情,忍以处之,空以破之,无我则疑破,不二则平等,此不得已而对治者也。二曰如是放下,不再立幻,知幻即离,无喜无恼,亦无追悔,亦不再去追索,当下寂然,此当毅然决定,勿稍犹豫者也。弃此则进进退退,或疑或决,犹豫不定,谓之根本未明也可,谓之退转也可。但既明即不退转,只是中止不进,求速反迟,求明白更糊涂矣,此时只有一法,曰赖信任者,或师或友,再为之决定,则可救转,并可于一转中,增加体力无量。若并师友而亦疑之,则不必再向前用功,因舍此二法,越用功越多疑,越执而不化,终其身,止于此而已,虽然此中未尝无一线生机也,只要虚心放下执着,暂把疑人之见,疑法一点,一齐放下,另由本来上加意一参,自问我即使如此,于本体上究有碍否,能一破时间相否,我究已会入不二而已能平等否,如是息心一参,必更有扩然开朗之一日,若仍立我见,则误己者大,于人无关,汝试一思,岂非汝之胆小心、好胜心、人事之情见心,作汝之障耶,佛云回头是岸,斯正此岸耳。
三岁孩儿,见十岁之小哥哥走路,非常之快,而自叹不如,此力不足也,岂可疑我之走路,另有他道而可改之哉。此贪速好胜心之自误也,夫复何言。人不论古今中外男女,心性非二,法不论禅宗密教净土,开悟则一,禅密净者,乃未悟前之法用,皆用以制心者,心制于一,悟入本来,则一切法用皆无所取矣,非禅之悟入,有异于密,而密又异于净也,只所说法,立场不同耳,师之引机方便,亦不同耳,何多疑焉。
人之习气,有现习夙习二种。现习者,现世所染受之习也,如官有官气,商有市气,贵家子有豪气,穷人有寒酸气,修行人有功德气,部分妇女有脂粉气,军人有威武气,乡下人有土气,年高人有老气,医生有药气,皆现生所染者也。然有官气而贪者,有市气而狂放者,有豪气而多疑忌,有寒酸气而孤寂者,则夙世带来之习染也,除习之法,只在自觉。觉知恶习固是习,善习亦是习,能去善习,是名真去习者,此中不可有半点客气,半点人情,稍有即是因循不痛切。由习气而成一最坚之根性,此约有六,为诸习气中之最难去者:
一曰量小,为贪中之最微细坚固习气,量小于财,尚易救,量小于学问为尤难,由此嫉忌心、争胜心、嗔心、疑人心,皆随比量而起,其所不肯承当者,亦量小习气之根也。
二曰胆小,以心量小,则胆亦小,凡拘守心、井心、河心、疑心、退缩心,亦皆随比量而起矣。
三曰知足,不求进取,以所望本心,得此已足,仍由量小而来,于是习于善者,所作有相功德,亦不肯再弃,明知成佛乃最大之业,我竟无意寻求,不知财可知足,此则无满足也,岂可止而不进,若以为足,则骄慢心、保守心、轻他心,又随比量而起,所谓焦芽败种者也。
四曰老颓,老者未必颓,然自以为此生无望,不觉意气颓唐,或有一世所创事业,由艰难中来,安肯忘却,于是知足心、胆小心、以及面子心、功德心,念念不忘,其根终由于量小,而福亦随薄,不可救药者也。
五曰先入,由先入之见为主,牢不可破,且一切不入,自以为定力坚固,而知足心、胆小心,又根于量小而起矣。
六曰俗见,其人平日思想,惟随世俗衣食住满足为念,一闻此道,或不屑研究,或恐他人讥为腐化而误其生活,宁远而避之,或随人诽谤以为时髦,此亦量小为根,而怕上当心、骄慢心、自是心、疑心、嗔心,皆随比量而起矣。
此六种人,或已修,或未修,皆无法使之上路,去明心更远而远矣,虽已明心,而量小之根病,不痛切割除,则习气万无下手处,盖求其一个肯字,已千难万难,终入二乘道,是以布施二字,为难之又难,不舍爱欲,不能成菩萨,不舍佛见,不能成佛,此又最高之佛习气,虽身为大德,尚不免此,我若劝之,不识者必骂我为狂悖放肆之魔,又奈之何哉。
大凡量小之人,其先必有所执持,而患得之心乃其总因也。患得即自然而患失,于未得前则患得,于即得后则患失,但患者果是何物,必有一目的,是其境也。境执于内,遂成为见,是其心也,法也,倘能转而空之,则执持之力松,不被所惑,即不动摇,自然而放大,由是小而成大,习之即久,生化为熟,难化为易,勉强化为自然,此对治之总诀也。
学佛人在未明根本以前,最忌以世俗情见与佛理相混,盖明本体,在超然出世,若我以情见测之,越研究越糊涂矣,至稍明本来,欲痛除习气,又最忌分开世法,盖离开世法,即无习练之资,世之学佛者,在佛堂与出佛堂,判然二人,诚以切于世情,重于衣食,一曝十寒,永无消除习气之机会矣,此倒向东者也。
及贪乐禅味,又恶麈嚣,不是怕世染,即不肯离佛法,消极之意念渐生,法见之我执加重,将世习强自压制,或逃避之,不知根潜于内,除习之机会亦少矣,虽比前者为胜,然倒向西者也。此两种人,同一病也,皆可名曰保留习气,皆未起妙观,会入不二。深痛其体力之未充,八识之根本智未圆也,前为可怜,救之易,后为可惜,挽之难,虽苦口劝之而不听,岂缘之满耶,是因缘之未至也。
除习气最简捷了当之法,如前所云,曰如是放下,此中又分几点:
一、放下即放下,勿再有丝毫依恋勿舍。
二、勿执取于即今放下者为是,在先未放下者为非,由此而生悔心,则又坚持时间相、得失相,及是非相对相矣,此切不可。前几年,余曾屡诫学人,当如一两岁小孩学走路,无所容心,只要朝于斯,夕于斯,自然及时而能走能跳能奔,初不因不会跳而忘其如何步也,何也,以明心后,永不再忘失也,以本不生灭,只怕时间不到,空着急,或更生疑,反而耽误耳。
三、即今正放下时,忽又有人事来扰,切勿生厌恶心,我仍随缘应付,照样提起,切勿再放下与提起二见相对,而增是非之见,以放下者心,提起者事,放下不放下,非关于事,我虽应付一切,不以成败得失萦诸怀,心不流浪而去,是即放下也,故动亦如是,静亦如是,斯真放下矣。此中过程,约举三则如下:
(一)在未明心以前,痛除习气,可云毫无办法,门之未开,物在屋内,终无法搬运,只移动而已,不名除也。
(二)在初明心时,门已打开,习气正可动手搬运,若未知搬动之法,且大物件,尚无力以搬运之也,此时最易生疑,每误以为门尚未开,又生退缩也。
(三)在彻悟后,凛觉之次数已多,力量亦增加,只怕不恒不动,当知门则永无再关之理,习气自能消于无形,从前自以为万不能搬运之物,此生已若无望者,然不期然而竟能之矣,但此不到时间,则不可能,此层苦无法告人,亦无法先以取信于人也,只有一法曰: 向前比较,即今与上半年比,今年与去年比,已明后与未明前比,庶可证得而放心矣,然必赖其胆力与承当力之大不大,与用功之勤不勤、松不松、活不活、妙不妙,是在自己,非师之责矣,亦非师之咎矣,盖一隅已举,则不复也。
用功除习气,是自己事,非他人事,切勿衡量他人,反以误己,明根本是一事,除习气又是一事,亦不可并为一谈,以为习气未除,并认其为根本之未明也,如一恶人,已发心改过向善,而习气尚在,不能再指为恶人也; 又如一人,好赌,已知痛改,但赌之法门,终未忘记,不可再责以为犯赌也; 又如到一生地,路径已明,不至走失,偶而迷路,不得认为不明路径也。
前云痛除习气,在世法上下手,故于儒学不可不研究,佛法无人情一语,是对自己,不是对他人,是除自己毛病,不是废却道义,倘人事不尽,离世觅菩提者,定不入六祖之门也。
习气 可爱与可厌的分界同样是患了老人痴呆症的老人,一位令人心生欢喜,另一位却让人心起烦恼!年轻时心念的养成,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晚年境遇。有位中年妇人来看我,诉说家中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14
1 晓得这世间一切法一样都带不去,不再留恋这个世间,一切都放下,我们有这种认知,也算是觉悟。在我们还没有离开之前,起心动念要利益众生,跟诸佛菩萨一样。用什么样的心
向生净土时间:2024-08-11
1 佛在经上劝导我们,人要行善、人要积善,死的时候就没有恶念。善心善行能够提高自己的层次,可是一定要知道,恶念是妄念,善念还是妄念,善念感三善道,恶念感三恶道,你
向生净土时间:2024-07-15
习气毕陵伽婆蹉尊者是一位断尽烦恼的阿罗汉,受到人天恭敬供养。尊者久来患眼疾不癒,若逢托钵需渡恒河,行动甚为不便,於是常会对恒河水神大喊一声:「小婢,住!莫流!」
佛典故事时间:2024-06-29
“你什么意思?就不能好好说话吗?”一阵怒吼之后,不欢而散。因为公司的一个流程没有明确,而同事的说话方式令自己感觉到不舒服,对方后续的做法也令一个小事升级,把第三
学佛受用时间:2024-02-13
达真堪布:若是能发自内心地这样做,对断除烦恼习气有很大帮助“愿以吾身心,恒献佛佛子,恳请哀纳受,我愿为尊仆”:在十方诸佛及菩萨前做身供养。“身”代表身口意,将三
布衣百姓时间:2024-01-21
四月二十九日开示讲起办道,诸佛菩萨只叫除习气,有习气就是众生,无习气就是圣贤。圣贤的妙用,识得则烦恼是菩提,识不得则菩提成烦恼。烦恼与菩提,如反掌覆掌。这些话说
佛经论著时间:2024-01-11
五月二十日开示佛所说法,千经万论,总是要众生明自己的心。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众生无量劫来,被物所转,都是心外见法,不知自性。本来无一物,万法了不可得,妄执心
佛经论著时间:2024-01-10
胡小林:习气重如何对治问:胡老师您好,听了您的感恩改过的报告很受感动,您确实是我学习的好榜样。我所存在的问题是学佛近十年,佛学常识稍知一些,由於未能将老法师的教
佛学常识时间:2023-09-08
每个人都有习气,每个人也都有习惯。习气多数是不好不坏,例如好吃、好买、好睡、好美,这都是习气;而习惯则有好有坏。好的习惯,例如整齐、端庄、礼貌、微笑等;坏的习惯
星云法师时间:2023-08-26
索达吉堪布:修行很难克服贪玩懈怠的习气,修法也提不上日程,该怎么办?问:自己虽然闻思很长时间了,但还是很难克服贪玩懈怠的习气,修法也提不上日程,该怎么办? 索达吉
佛学常识时间:2023-08-23
有一天,舍利弗与佛陀站在太阳下,忽然飞来一只鸽子,停留在舍利弗的影子上。可是在舍利弗影子里的鸽子始终处于警备、不安的状态,好像惊弓之鸟,身体不停的颤抖。过了一会
因果报应时间:2023-08-12
佛有弟子名迦楼陀尊者,证阿罗汉果后,有一天要过河,适逢那河神是女性,故对她说:“小婢住流”(小婢含奴婢丫环之意)。阿罗汉过河,有神通可令河水不流,而阻水不流是河
因果报应时间:2023-08-10
5.习气难断的罗汉习气在人的身上,就像装过酒的酒瓶,虽然将酒倒光了,但瓶中仍有酒味一样的难以断除。像毕陵伽婆蹉阿罗汉就是一个例子。毕陵伽婆蹉阿罗汉曾经五百次投生在
佛教故事:菩萨与罗汉的故事时间:2023-07-26
习气(佛教解释)习气,汉语词汇。拼音:x q释义:1、 佛教语。谓烦恼的残余成分。佛教认为一切烦恼皆分现行、种子、习气三者,既伏烦恼之现行,且断烦恼之种子,尚有烦恼
佛教名词时间:2023-07-09
钟茂森:如何改掉邪YIN的习气?问:这位同修提到:我长期看色情片、手淫,欺骗佛祖、欺骗自己的良心,我会有什么报应?我如何才能改掉?我已经知道它的危害了,为什么我的
佛学常识时间:2023-07-07
人们的误区:认为每个人都需要改变,但是,需要改变的不是我。事实上,不要企图改变任何人,只有先改变自己,再慢慢影响身边的人。有些佛教徒,总想用自己的知见去纠正别人
佛与人生时间:2023-06-20
一个人身患疾病,首先要及时确诊并实施有效治疗,学佛也是这样。佛慈悲应世,讲经说法浩如烟海,简单讲八万四千法门。这些法门就是佛陀为众生的八万四千烦恼开出的对症之药
佛与人生时间:2023-06-20
济群法师:习气刚形成时怎样对治问:习气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当习气刚刚形成时,怎样察觉、怎样对治呢?济群法师答:佛教所说的戒定慧,就是帮助我们改正习气的具体方法。
佛学常识时间:2023-06-17
念佛人为什么不要染上虚张声势、自诳诳人的坏习气?染之则徒劳无功,小则无而为有,大则以凡滥圣,非徒无功,其罪有不可尽言者。一日念佛三十万,则是意根舌根俱利。然不可
净律社时间:2022-10-13
僧团是讲求六和无诤的团体,但由于摄受的对象普遍,难免有一些根器比较顽劣的弟子,因此有时也会有纷争发生。罗诺伽是个桀傲不驯的青年,虽然跟随佛陀出家多年,但是个性乖
其他文章时间:2022-03-14
我们要学会观察自己的内心,要知道在兴风作浪的主意识之下,还有一个染污识,但它也不是我们的灵魂。灵魂这个词,最早源于中国道家,佛法里没有灵魂的说法,但为了便于理解
嘎玛仁波切时间:2021-10-30
问:我整天瞌睡多,上早课都起不来,一天到晚看到床就困, 这怎么办?仁清法师答:日嗑睡,睡觉多,昏沉大,然后看见床就想睡,哎呀,那是不是条件反射啊?我们是欲界的众
仁清法师时间:2021-09-27
这个习字,早先它是什么意思?就是小鸟依靠树林的意思。这个小鸟常常要练习飞,它不能离开树林,等它练习得疲倦了,它要依靠这个树林,这是习的过程。等到它学会了,翅膀也
大安法师时间:2021-08-02
习气不除,无出生死分。然习气熏染,非一朝一夕之故,不痛加锥拶,何由顿革?须猛念身世无常,幻缘虚假,人道难生,佛乘难遇。失此不求度脱,千生万劫何期?便将是非人我,
蕅益大师时间:2021-05-22
第一种是贪,有了贪心,就这样也要、那样也要,贪不到就发脾气了。第二种是瞋,这个就是愚痴。碰到一点点不称心的事情你就发火,不能够忍耐一点。因为发了这种的瞋心,就要
悟公上人时间:2021-02-23
众生如果不修正自己的习气,随着自己的习性去造业,那就是放纵扩大自己的错误;如因着而不改变自己的恶习,就会永远受到习惯的支配,不断地在六道中轮回。平日除了随时修正
慧律法师时间:2021-02-18
我们要随时观照自己,检视是否有贡高、我慢的习气,如果有,就一定要修正。想改掉骄傲的毛病,首先要懂得谦虚的哲学,因为谦虚是保护自己的方法。例如:有人称赞我们:事都
慧律法师时间:2021-02-16
原文:修行之要,在于对治烦恼习气。习气少一分,即工夫进一分。有修行愈力,习气愈发者。乃只知依事相修持,不知反照回光,克除己心中之妄情所致也。当于平时,预为提防。
印光大师时间:2020-11-26
消除不孝之习气颜光衷说“天底下哪有不孝顺的人呢?纵然有不孝的人,说他孝顺就高兴,说他不孝就发怒,并且感到羞愧。凭此天赋的良知,便知这是大孝的根由,只是由于习心习
汉传法师时间:2013-08-18
问:在家居士如何去除贪、嗔、痴、慢、疑等习气?慧律法师答:在家居士首先要懂法,多看师父的光碟,做笔记,与家人互相勉励,修行是点滴功夫,不能急,慢慢来。问:修行有
其他文章时间:2014-01-11
问:在生活中很自然地想到下一刻要做的事情,如何可以保持念佛不中断?这样是不是杂念?如果只做不想又如何生活?如何过活?如果犯有不治之症,念佛功夫还不能伏住烦恼习气
汉传法师时间:2014-01-24
问:妄念很多,习气很重,请问如何消除?净空法师答:在妄念多、习气重的这种情况下,祖师大德告诉我们,对于世缘要看得淡。如果不能看淡,这个问题很难解决,所以自己一定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03
有位女士的说话音量惊人,即使只对一、两个人谈话,也是非常大声,尤其是在群众中,只要她讲话,别人的声音都听不见了。我问她说:有没有人说过你的声音太大了?她不承认地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16
问:烦恼、习气是造业的因,而声闻缘觉证悟了人无我,断除了烦恼障,就不会造业了,但他并没有断习气障。那么这和习气是造业的因是不是有冲突?达真堪布答:习气有粗大的习
藏传法师时间:2014-02-16
在同修道友中普遍存在这种现象:我遇到对境、遇到事情的时候就不行,自己也很懊恼,很失望。那当然了,你连闻慧都没有,怎么能降伏烦恼,怎么能在对境中如如不动呢?闻慧圆
藏传法师时间:2014-02-16
很多人修行很长时间,也懂得一些因果。但是对境现前的时候,控制不住,一样起贪心,起嗔恨心,起嫉妒心,甚至恶口、邪淫。过后自己也很后悔,也忏悔了,但是再一面对的时候
藏传法师时间:2014-02-16
问:什么是习气障?达真堪布答:习气障是非常微小的所知障。就像把蒜放在碾蒜的臼里,然后把蒜倒出来了,还有那个味儿。习气障就是这样,没有粗大的烦恼障和所知障,但是有
藏传法师时间:2014-02-16
问:为什么修行过程中烦恼习气会更猛烈呢?在日常观修中,如果修得比较精进,有时候会发现烦恼习气会变得更猛烈。这是正常的现象吗?达真堪布答:没事,自己能够觉察到,这
藏传法师时间:2014-02-16
我们都有如来智慧德相,都有佛性,都可以成佛。但是因为有业障、烦恼障、所知障、习气障等很多罪障,所以我们没有成佛。第一、业障。主要是由我们的身口意造下的。业障分性
藏传法师时间:2014-02-16
问:在日常修行过程中,按照上师的要求,要时时刻刻观察自己的心,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可有时习气上来的时候,不知不觉又随境转了。应该怎样当下对付习气?怎样时刻观照自己
藏传法师时间:2014-02-16
布施是六度万行里最基础的一个修法。布施的对境是什么呢?是一切众生,而且完全是平等的。首先要有平等心,这很重要。佛法是对治烦恼、对治习气的。若是没有对治烦恼,没有
藏传法师时间:2014-02-16
大家聚合在一起学习坐禅,实际上禅不仅是坐,而是站着、走路、躺着都在参禅,所谓行住坐卧,不离这个,离开这个,便是错过。这个是什么?就是禅,即是静虑。把念虑归一,即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17
问:习气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当习气刚刚形成时,怎样察觉、怎样对治呢?济群法师答:佛教所说的戒定慧,就是帮助我们改正习气的具体方法。社会上,帮助吸毒者改正,是让他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24
人从无始以来,常因无明和习气而使得自己意乱情迷、颠倒人生,「修行」的目的即在去除无明习气、回归清净的本性。习气可以从现在开始用心修改,若不改,从过去再迭上新的坏
佛教故事时间:2014-03-17
我们在修行中经常会遇到不如意的境界,往往会引发嗔恨的烦恼习气现前,面对瞋恨心你不能去对立,你不能跟他站在对立面。就是说你不能把他当假想敌,其实他呢跟你是一条线的
汉传法师时间:2014-07-23
你在参的时候,过去的种种习气烦恼,就会在身心中翻出来。翻习气分三个部分。一、心念上的强软魔头第一个部分是你念头上的习气,最早翻出来,最后才彻底了断。心念上,比如
汉传法师时间:2014-08-07
但是我们这些烦恼习气也不是一生养成的,过去无量劫来生生世世养成的这种贪瞋痴慢种种的习气。现在要发心作佛,那就要下狠心痛自改革,把自己的烦恼习气真刀真枪的去打磨、
汉传法师时间:2014-09-03
问:下面一个问题。我一直在听老法师讲经,知道要在生活中修行,在生活中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放下分別执著。可是当我面对真实的生活时,总是茫然无措,不知我该放下的东西
佛学入门时间:2014-10-27
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说,这个孩子有一种“习气”等等,该怎样理解“习气”呢?我们平时经常会说这个人很有福报,那个人没有福报,但真的去解释就很困难。再请堪布简单地
佛学入门时间:201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