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大海,信为能入,众生对于至极圆顿、唯佛与佛乃能究竟的净土法门,生信尤难。而信在净土法门的修学中又起着关键性作用,何以故?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为三资粮,非信不足以启愿,非愿不足以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足以满所愿而证所信。三者具有内在钩锁、相辅相成的关系,信心不具,所谓的修行便是戏论。
莲宗十二祖彻悟大师悯众生之苦,对症下药,以十信劝导众生修学净土法门,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本文拟对十信试作解读,以期一切有缘坚固信愿,净业早成。
大师《示修净业者十种信心》原文曰:
一信生必有死(普天之下,从古至今,曾无一人逃得)。
二信人命无常(出息虽存,入息难保。一息不来,即为后世)。
三信轮回路险(一念之差,便堕恶趣。得人身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四信苦趣时长(三途一报五千劫,再出头来是几时)。
五信佛语不虚(此日月轮,可令堕落;妙高山王,可使倾动。诸佛所言,无有异也)。
六信实有净土(如今娑婆无异,的的现有)。
七信愿生即生(已今当愿,已今当生,经有明文,岂欺我哉)。
八信生即不退(境胜缘强,退心不起)。
九信一生成佛(寿命无量,何事不办)。
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义,如上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信佛语故,则造后四。不信佛语,但造前四。故深信佛言,即深信自心也。修净业者,能具此十种信心,其乐土之生,如操左券而取故物,夫何难之有?!
大师所说十种信心中,前四表明娑婆众生所面临的困境,后四高扬净土的超胜。大师还从信佛语不虚信实有净土的角度,诠释佛的真实语、不诳语,其意图就是在于让众生生起知苦、离苦、了苦的解脱心,以深信愿求生净土。
下面从透视娑婆之剧苦、深信佛语与实有净土、高扬净土之超胜三个方面对大师所示十种信心进行深入解读。
一、透视娑婆之剧苦
《法华经》云: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彻悟大师在前四中向我们传达了这个事实真相。
(一)信生必有死
一则信生必有死。死亡是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之一,当我们面对生死的时候,要知道普天之下,从古至今,曾无一人逃得。秦始皇令人去出海寻仙药以求长生不老,以及后来的某些皇帝迷信炼丹寻求长生不老的事例,都说明人们对于死亡充满恐惧,并且希望通过外在力量能够摆脱死亡。尽管他们作过种种努力,可是到了最后却是事与愿违。
彻悟大师说:世间一切重苦,无过生死。生死不了,生死死生,生生死死,出一胞胎,入一胞胎,舍一皮袋,取一皮袋,苦已不堪。(《彻悟大师遗集》)因此,一味地追逐功名利禄、高官富贵,对于生死问题又百般回避,会使众生长久地沉沦在痛苦的生死漩涡中。
(二)信人命无常
二则深信人命无常。即使是现前看起来鲜活的生命,实际上也极为脆弱。《四十二章经》记载,释尊有一次问诸沙门:人命在几间?一沙门答:在数日间。释尊说:子未能为道。佛又问一沙门,沙门答:在饭食间。释尊说:子未能为道。释尊又问一沙门,沙门答: 呼吸之间。释尊说:善哉,子可谓为道者矣。
生命在呼吸之间,尽管我们不愿相信,但现实还是不断地上演着一幕幕生死无常之剧。通过各种媒体,我们经常能获知世界上发生的各种令人揪心的惨剧:地震、海啸、水灾、火灾、风灾、战争、传染病、车祸、自杀种种灾难伴随着无尽的哭嚎愁叹之声,古人所谓的 昨日街头犹走马,今朝棺内已眠尸并不夸张。
当人们面对这些讯息时,内心悲痛的情绪犹如火山一般,一涌而起,瞬间笼罩,以致无法呼吸。只要是对自己生命负责的人,都应该认真地思考生死问题。彻悟大师因遭受病苦而舍禅归净,无疑是对生死轮回、人命无常有了更深的体悟。
(三)信轮回路险
其三,彻悟大师还指出众生轮回路险的苦恼。死亡只是一期生命的结束,并不是苦难的终结,未来仍然是无休止的六道轮回。凡夫众生烦恼炽盛,刚强难化,因而在轮回之路上充满凶险,一失人身,万劫不复。释尊在《大般涅槃经》中说,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
在《杂阿含经》中,释尊也有一个譬喻:有一只盲龟生活在茫茫大海中,每过一百年钻出水面一次。海上有一段带孔的木头,到处漂流。当盲龟恰好钻出水面,遇到浮木,盲龟的头恰好钻进木孔,就能得度。众生得人身的概率,比盲龟遇到浮木孔的概率还要小。由此,我们应当深刻地认识到人身实在是得之不易。
彻悟大师说:得人身已难,况得男子身、六根具足尤难;闻佛法已难,况闻弥陀名号、净土法门尤难。何幸而得难得之人身,何幸而闻难闻之佛法,闻之而犹不肯信,不深为可惜也哉!(《彻悟大师遗集》)
所以,彻悟大师鼓励净业行人,坚信人身难得,佛法难闻,特别是殊胜的净土法门,若是不能生信,则是最为可惜的一件事!
(四)信苦趣时长
其四,决定相信,苦趣时长,备受众苦。众生得人身的概率很小,那么相对而言,堕恶道的概率就会很大。人身难得,也易打失,一念之差,即落于恶趣,难有出世之机。
彻悟大师说:三途易入而难出,地狱时长而苦重。七佛以来,犹为蚁子。八万劫后,未脱鸽身。畜道时长已极,鬼狱时长尤倍。久经长劫,何了何休,万苦交煎,无归无救。 (《彻悟大师遗集》)意谓一旦失人身而落于恶趣,则久经长劫,无休止地遭受苦难,很难出离。一旦失此人身,来生又有几人能复得呢?来世又有几人能不堕入恶道呢?来世又有几人能遇到佛法并依教奉行呢?
综上所述,彻悟大师为我们揭示了我等六道凡夫众生的险恶处境,真如当头棒喝。大师劝诫净业行人,对于生死、无常、轮回、苦趣需要有清醒的认识,从而体察到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对于剧苦极刑的五浊恶世,要生起强烈的怖畏厌离之心,更要对极乐净土生起强烈的欣慕向往之心。
二、深信佛语与实有净土
(一)信佛语不虚
净土法门是释尊现量亲证的境界,远远超出凡夫众生的认知能力与范围。针对这种情形,彻悟大师劝导众生要深信佛语,并说:此日月轮,可令堕落;妙高山王,可使倾动。诸佛所言,无有异也。
《金刚经》云: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世间的仁人君子尚且不会妄语欺诳众生,何况是已经证得圆满菩提的释尊呢?《佛说阿弥陀经》中,释尊在宣说净土法门之时,他方世界无量诸佛皆出广长舌相,为作证明,更加印证了释尊所说之法的真实不虚。
(二)信实有净土
彻悟大师继而劝导众生深信西方极乐世界的存在。众生障深慧浅,对于极乐世界的存在常存怀疑心态,既有此疑,便不能入道。释尊在《佛说阿弥陀经》中明确告诉我们: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
《佛说无量寿经》《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等经典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进行了生动的描绘。西天东土历代祖师如马鸣菩萨、龙树菩萨、慧远大师、智者大师、善导大师、永明大师等,对净土的殊胜也有过诸多发挥。
《净土圣贤录》记载了大量往生公案,比如东晋慧远大师,一生三次见佛,后于八十三岁时又一次见到极乐世界与西方三圣,同时见到白莲社中先前往生的佛陀耶舍、慧持、慧永、刘遗民等人。七日后,大师自在往生。
又如宋朝可久法师,八十一岁时坐化。三天后,回来对人们说:我去游历了净土,见到种种胜境,与佛经所说的相符。尘世修净业的人,莲华台上已经标了名字。标金台的,有成都广教院勋公、明州孙十二郎和我。标银台的,有明州徐道姑。说完又化去。后来徐道姑去世时异香满室,孙十二郎去世时天乐鸣空,足见可久法师所言不虚。古往今来,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足以证明极乐世界之实有,不须存任何怀疑。
三、高扬净土之超胜
(一)信愿生即生
彻悟大师原是已获印心的临济宗第三十六世禅师,后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因病缘故,闻净业之殊胜,忆古德之推崇,舍禅归净,大扇莲风,遐迩仰化,道俗归心,被推尊为莲宗十二祖。大师勤修净业,于临命终半月前即告知弟子:净土相现,吾将西归矣。(《彻悟大师遗集》)嘉庆十五年(1810)十二月十七日申时又告诉众人:吾昨已见文殊、观音、势至三大士,今复蒙佛亲垂接引,吾今去矣。(《彻悟大师遗集》)
大师面西端坐合掌说:称一声洪名,见一分相好。遂手结弥陀印,安详而逝。大师舍禅归净一着,深具悲心,凡夫众生障深慧浅,非仗佛力不能得度;净土法门至极圆顿,勤修自可带业往生。大师在后四中,对净土法门有直截精当的开示。
往生净土不难,愿生即生。关于这一点,大师有过多次开示,比如在示众法语中说:净土门中,以愿为最。凡有愿者,终必能满。(《彻悟大师遗集》)并以《神僧传》中一僧戏发作将军愿、另一僧代他人发愿而事成、莹珂法师读《往生传》念佛往生、怀玉禅师念佛志在金台、刘遗民居士感佛手摩其头衣覆其体等一系列的事迹,表明阿弥陀佛悲心无尽,只要众生发愿求生,阿弥陀佛即满其愿。所以彻悟大师说:信愿行三种资粮,唯一愿字尽之矣!。(《彻悟大师遗集》)
难信而易行是净土法门的突出特点,对于往生的条件,蕅益大师曾说: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这么殊胜的利益,皆是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所成就。《佛说无量寿经》第十八愿云: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十念往生,可谓简易至极。
《净土圣贤录》记载,唐朝张钟馗以杀鸡为业,临命终时见绯衣人驱群鸡至,啄其双目,血流不止。有僧人为其设像,劝其念佛,忽然香气满室,群鸡散去,钟馗端坐而化。又,唐朝张善和以屠牛为业,临终见牛数十头,作人言对他说:你杀我!即请僧人为其念佛。僧人说:佛经中说,如果有众生作不善业,应堕恶道,至心具足十念,称念阿弥陀佛,能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张善和说:地狱已经现前,来不及取香炉了!即以左手擎火,右手拈香,向西厉声称佛。未满十声,急忙说:佛来了,已给我宝座。 说完就化去了。可见,只要具足真信切愿,往生净土实在不难。
(二)信生即不退
彻悟大师接着开示,净土法门对众生修行成佛有无与伦比的殊胜利益生即不退。按照通途法门修行,要经历三大阿僧祇劫,因为众生修行过程中会退转,进一退九的情况并不罕见。相比之下,净土法门奇特殊胜,众生往生极乐世界以后,即得三种不退转。《佛说阿弥陀经》云: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蕅益大师注曰:阿鞞跋致,此云不退。一位不退,入圣流,不堕凡地。二行不退,恒度生,不堕二乘地。三念不退,心心流入萨婆若海。(《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关于得不退转的原因,智者大师说:得生彼国,有五因缘不退。云何为五?一者,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摄持,故得不退。二者,佛光常照,故菩提心常增进不退。三者,水鸟树林风声乐响,皆说苦空,闻者常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故不退。四者,彼国纯诸菩萨以为良友,无恶缘境。外无神鬼魔邪,内无三毒等,烦恼毕竟不起,故不退。五者,生彼国即寿命永劫,共菩萨佛齐等,故不退也。(《净土十疑论》)这些殊胜因缘,使极乐世界众生的心念念都安住在道上,如同进了保险箱,不必再担心会退转。
(三)信一生成佛
此外,众生往生净土之后,就拥有了无量寿命,又由于周围皆是善缘,无纤毫之恶缘,使往生彼土的众生的修行念念增上,因而成佛之事即可一生成办。由《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可知,众生哪怕下下品往生,也只需十二大劫(这是按娑婆世界的时间计算,在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十二天)即可华开见佛,斯事胜妙,不可思议!
(四)信法本唯心
彻悟大师最后开示,要相信法本唯心。在事相上要相信在十万亿佛土之外,确实存在极乐世界。同时要明白,极乐世界不在我们心性之外。正如彻悟大师所说:况吾人现前一念心性,全真成妄,全妄即真。终日随缘,终日不变。横遍竖穷,当体无外。弥陀净土,总在其中。(《彻悟大师遗集》)大师又说:西有者,谓西方的的是有,但含事理空有等种种义相耳。(《彻悟大师遗集》)
并从常有、非有而有、有即非有、真空妙有之有、非空非有之有、即空即有之有等角度诠释西有的观念,并论西有者,乃是自性本具真善妙有之有,而西方依正庄严,皆一切众生性所本具,特借弥陀大愿为增上缘因,一发突显。大师的开示理事具备,故知四十八愿乃阿弥陀佛称性而发,极乐世界乃理具事造,其深广境界非凡夫心量所能测度。众生修行,既不可执理废事,亦不可执事废理,须知全事即理,全理成事,理事圆融,乃是正途。
《大方广佛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法。彻悟大师以十信激扬众生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之心,为众生作净业修行之良导,悲心无尽,意味深长。我等净业行人当切记大师提出的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十六字纲宗,彻底靠倒阿弥陀佛,信愿持名,带业往生,成就无量劫来第一盛事!
马祖道一大师开示大珠慧海禅师大珠慧海禅师,初次到江西见马祖道一大师的时候,马祖大师问他:“你从什么地方来?”大珠慧海禅师回答:“我从越州大云寺出发到这里来的。”
佛教寓言故事时间:2025-02-14
伍、八识规矩颂讲话《八识规矩颂》为玄奘大师所造。“圆”必依“规”,“方”必依“矩”,此造物的法则。玄奘大师欲在“八识”之下,分配“心所”的多寡,以及“性”、“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3
玖、因明入正理论讲话大前提——凡主张断欲者,都是会灭种族,小前提——佛教是主张断欲,断 案——故佛教是会灭种族。这是对于“民族主义”相冲突。大前提——凡主张戒杀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3
七、几个小问题今天我要随意讲的几个问题:(1)宣传佛教与国家有没有关系?(2)佛教徒对于国民有没有利益?(3)要国家还要佛教否?(4)要国家不要佛教可以吗?希望在座诸君,以学者的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3
二、迷信的辩论在一个野外,遇到一班远足的朋友,我们的辩论会,就在一条小溪边,濯足的濯足,洗脸的洗脸,拭目的拭目情态下开始了。起初由一个在旁边乱石上坐着而颇为滑稽的甲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3
叁、唯识三十颂讲话《唯识三十论》之本颂系世亲菩萨最后所作,惜自未释论。迨后由陈那菩萨等先后作释,共有十家,而以护法菩萨的正义,玄奘法师为之传译。后由窥基法师所请,遂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二六、怎样叫做清净怎样叫做清净?现在把它分作五段来说明:甲、清净的内容清净这一句话,在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很单纯,其实,分开来也有好几种:(1)一般人所说的清净,以为是只要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四三、作人希望世间作人,倦眠晨作,饥餐渴饮,类皆已易数十寒暑;或望购爱国奖券作富翁,或望造时世之豪杰,诸如此类无不知之熟矣,岂尚有其他作人之希望应讨论欤?虽然,人富不易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八、人和畜究竟在什么界线上分别人和畜究竟在什么界线上分别呢?如果说人是有衣,有食,有住,有行,有工作,有生殖,有团结,有智巧;这样简单答覆的话,那么,畜生虽然没有衣,但是它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七、人类的道德究竟有没有标准人类的道德,究竟有没有标准?已成为现代一般人的疑问。例如以酒敬客,也算是宾主间道义上应有的事,算不得是一件违反道德的行为;但是,一遇到饮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四四、成佛希望四大希望——第一,作人希望,第二,脱苦希望,第三,得乐希望,业已次第讲过;今天继续来讲第四《成佛希望》。在讲《成佛希望》以前,应当讨论如何叫做佛?觉悟世间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2
五、佛教与宗教有一班人以为佛教是宗教,还有一班人又以为佛教是哲学,又有一班人还说佛教是合乎科学。佛教究竟是不是哲学和科学,现在暂时撇开不说;至于佛教是不是宗教,倒要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二七、佛教与佛学佛教、佛学、佛化、佛法,从普通的一般眼光来看,似乎没有什么分别,但是过细思索一下,它每一个名词,都有它的用意与解释的,否则为什么不用一个就够了呢?诸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三、责任与光阴一个人看他肯做事不肯做事,那是看他肯负责任和不肯负责任来判断。假定不肯负责任的话,连自己家庭中的事业,他也是不愿意去做,何况与他不关痛痒的事情呢?果能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一一、辩论术的结构今天在座诸位多半是知识份子,所以我今天讲的题目是辩论术的结构,作一种学理的研究,不是对普通人讲的。佛经上所谓三藏是《经藏》、《律藏》、《论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11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唐终南山草堂寺沙门宗密述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序金紫光禄大夫守中书侍郎尚书门下平章事充集贤殿大学士裴休撰夫血气之属必有知。凡有知者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8
壬二、略明因人灭恶生善功德因人指的是菩萨,菩萨受持楞严咒有什么好处呢?灭恶生善。假设我们今天不受持楞严咒又有什么过失?癸一、明不持之失【汝等有学未尽轮回,发心至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5
观心论(并序)(亦名煎乳论)天台修禅寺沙门智者述问曰。佛经无量。论亦甚多。弘法之人诜诜盖世。听受之众无处不有。是则法雨普津四众。露润利益无边。何所见闻。更何利益而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5
维摩义记慧远大师 著刊维摩经义记序余尝见天僧统教藏总录曰。维摩经义记四卷。慧远撰。因谓吾祖智者大师疏观经也多采用净影。于维摩经想亦当然。顷一书贾赍义记一帙至。余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5
现代高僧广元老和尚住在承天寺时,他说自己没有福报,不敢接受供养,于是就去住山洞,一住就是13年。13年后,他回到寺里,还是不住寮房,而要求守大殿。但大殿不能安床铺,因此他只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5
刊维摩经义记序余尝见天僧统教藏总录曰。维摩经义记四卷。慧远撰。因谓吾祖智者大师疏观经也多采用净影。于维摩经想亦当然。顷一书贾赍义记一帙至。余得之欣然。读之虽不如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5
四教义卷第六第四约圆教明位。释净无垢称义者。圆教诠因缘即中道不思议。佛性涅槃之理。菩萨禀此教门。理虽非浅非深。而证者不无浅深之位。今明圆教入道。亦具有四门。一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4
摩诃止观卷第二上二劝进四种三昧入菩萨位。说是止观者。夫欲登妙位非行不阶。善解钻摇醍醐可获。法华云。又见佛子修种种行以求佛道。行法众多略言其四。一常坐。二常行。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4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第九明修证无漏禅。今明无漏有二种。一者对治无漏。二者缘理无漏。故大集经云。有二种行。一者慧行。二者行行。行行者。即是九想背舍等对治无漏也。缘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4
(正入道场用六斋日。此日太子四天王使者等。诸天善神下来人间。检校善恶。见修善者。即注善簿。安慰守护。为现瑞相。令行者心生欢喜。增益善根故)行者初欲入道场之时应自安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4
摩诃止观卷第四下第三闲居静处者。虽具衣食住处云何。若随自意触处可安。三种三昧必须好处。好处有三。一深山远谷。二头陀抖搂。三兰若伽蓝。若深山远谷途路艰险。永绝人踪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4
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第二分别禅波罗蜜前方便第六(释此一段有三卷。今之一卷正释外方便。是中明调伏欲界粗心中。浅近方便寻者。想不便疑一向涉事浅近说易行难。岂得即论理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4
蕅益大师示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名宝王三昧。三昧中王。凡偏圆权实种种三昧。无不从此三昧流出。无不还归此三昧门。盖至圆顿之要旨。亦三根普利之巧便也。众生心性。一而已矣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3
蕅益大师简介明代高僧(1599~1655),吴县(江苏)木渎人,俗姓钟。号智旭字蕅益,又号八不道人。由于晚居灵峰(浙江杭县)建寺、创社、著书,故世称灵峰蕅益大师。少好儒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3
灵峰蕅益大师著录自学菩萨戒法狮山净业学人会性敬辑稽首三身圆满尊,一切真如觉性海;称彼法界等虚空,种种庄严大愿海;果因交彻不思议,菩萨一切修行海。亦礼阿弥陀如来,观音势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3
蕅益祖师五十六岁,这一年卧病灵峰,整个夏天,大病发作两次。发病当头,即使是酷暑三伏天,身子冷到要裹上几条棉被。分分秒秒的痛烈,跟在地狱里上刀山一般。平常人一夜到天明,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2
我初出家,虽然有很多复杂的因缘,而最主要的还是仙佛不分,想得神通而出家。所以受戒、读经、参禅,都是想得神通。出家的最初一年,是在这样莫明其妙的追求中度过的。第一年已
禅宗公案时间:2025-02-02
憨山大师:放生有十五种神奇的功德与利益放生的好处很多,我国明代著名的憨山大师说,放生有十五种功德与利益:一.放生合天心。二.放生顺佛意。三.放生免三灾。四.放生离九横。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1
憨山大师(1546―1623),名德清,字澄印,明金陵全俶人(今属安徽)。憨山大师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他不仅通宗通教,而且在文学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他一生著述颇丰,诗
汉传人物时间:2025-02-01
示容玉居士古德有言: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梵语阿弥陀,此云无量寿,佛者觉也,乃吾人本然天真之觉性,尤见性之第一妙门也。原夫此性,先天地而不为老,后天地而不为终,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1
按:憨山大师是末学最为敬仰的大师之一,他的这番开示全面总结了修行的核心内容,信息量很大,不可不细心读取。图为在广东南华寺的憨山大师几百年不坏之肉身。末学对原来的文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1
净慈宗镜堂示持准提咒准提咒大家一点儿都不陌生,可能我们每个居士、每个出家人都会背,但仅仅只是背一背而已,并不一定了解其中的深意。憨山大师就此给了我们一个开示!这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1
若论此段大事因缘,虽是人人本具,各各现成,不欠毫发。争奈无始劫来,爱根种子,妄想情虑;习染深厚,障蔽妙明,不得真实受用。一向只在身心世界,妄想影子里作活计,所以流浪生死。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1
念弥陀憨山大师但观一句弥陀佛 念念心中常不断若能念念最分明 即与弥陀亲见面只想净土在目前 日用头头无久缺佛土全收一句中 便是往生异方便只在了了分明时 不可更起差别见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1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第六法语示归宗坚音慈长老行乞庄严佛土匡山金轮峰顶。有释迦如来舍利。乃法身常住之地。从昔诸祖。建大法幢。先后三十七人。其闲发明心地。超脱生死。不知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0
佛说一大藏教,只是说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及佛灭后,弘法菩萨解释教义,依唯心立性宗,依唯识立相宗,各竖门庭,甚至分河饮水,而性相二宗不能融通非今日矣。唯马鸣大师作起信论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0
林清玄大师写了一篇《沉香茶》,文字不到一千,却让我读了如大师喝沉香茶般久久回味。掩书静思仍意犹未尽,拿出保存了十几年的一把雕花檀香扇,轻拂轻煽,檀香气味淡淡的扑
沉香知识时间:2025-01-11
太虚大师的教导与当今佛学院教育—— 惟贤长老生前对重庆佛学院师生的最后开示【按】 2012年9月19日,受重庆佛学院领导委托,佛学院佛照法师、开智法师、延定法师、照仁法师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3
太虚大师永远是我们学习的典范释惟贤我于上世纪一九三六年至一九四一年在太虚大师创办的重庆汉藏教理院读书,亲自接受了大师的教育。一九四五年抗日战争胜利,又曲开县赴重庆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2
比丘资格的取得《受戒缘集篇》解读第一章 具缘成受济群第五节 事成究竟第五,事成究竟。始从请师,终至白四,九法往来,片无乖各。界非别众,僧无不足,羯磨无非,受者心至,则成受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05
一切法门。以明心为要。一切行门。以净心为要。然则明心之要。无如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此。念佛非明心之要乎。复次净心之要。亦无
净土法门时间:2024-12-03
圆瑛大师文集—杂感圆瑛大师著洪启嵩、黄启霖主编世界提倡素食会十周纪念宁波佛教分部成立七周感言印光大师生西一周年感言印光大师西归二周年纪念印光大师往生三周年纪念颂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1
戊二 列上首名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慧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辩音菩萨、净诸业障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贤善首菩萨等而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0
一切众生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此乃释疑。前说身、心、生、死,由于无明;又说无明本空,何以而有生死?故释之曰:一切众生,于圆觉本无生灭之中,妄见有生有灭,以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0
集团的恶止善行昔圣天对异道庶民立论曰:吾教以恶止善行为宗。而异道论敌无以难之。夫此岂御人以口哉?以人群事实所须,要不外此,诚凡下凡愚所共喻,圣中圣智所莫逾者也!
汉传人物时间:2024-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