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我们为什么要修学药师法门
我曾给我的《药师经》讲座起了一个题目,叫幸福健康的佛法。《药师经》的核心,第一个是带给我们幸福,这个幸福包括今世的利益,也包括来世的利益。今世的利益是在财富、家属(就是你的家人家庭)、职场(即药师经里说的官位)、寿命等等方面给你帮助;同时,他会遮止你在世间的各种灾难,比如横死、犯小人(有人在背后作障碍)等,《药师经》对魇(yǎn)魅咒诅有遮止作用。来世的利益,就是我们死后的利益,比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生到药师琉璃光国土。
但是,这些利益、这些幸福还不是最终的。药师如来希望我们最终能够成佛,获得究竟解脱。另外,求健康是《药师经》一个重要的宗旨。虽然健康也可以包含在我们前面说的幸福之内,但是由于本经特别地提出各种各样的针对不健康的办法,所以我们把健康这块单独提出来。
《药师经》涵盖的两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幸福和健康。《药师经》是能给我们带来幸福和健康的一部经典。相信大家对目前的生态环境、生活状况都有深刻的了解。妙湛老和尚生前常说:莫忘世上苦人多。
释迦牟尼佛特别宣说药师法门,可以说正是为了利益这些苦难众生。今日专修药师法门,是极为契机的。
第二、释迦牟尼佛揭示的重要性
我们先看《药师经》凝聚着释迦牟尼佛和药师佛什么样的苦心。
古往今来,大家对《药师经》始终重视不够。追求利益是不是一件坏事,这是我们在学药师法门的时候必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如果《药师经》里面讲的各种利益是一些不正当的追求,释迦牟尼佛为何要苦口婆心地宣说此经呢?而且,为什么《药师经》不由他人发起,而是由曼殊室利(文殊室利)来做发起者(请问的人)呢?因为发起这个经典的人,要么是一个对此好奇一无所知的人,要么是一个久修通达,配合佛演一出戏的人。
因为只有他才明白这部经的重要性。这部经的发起人,既不是舍利弗这样的声闻大弟子,也不是普通的菩萨,而是被称为智慧第一、三世觉母妙吉祥的文殊菩萨来问。我们用佛教常说的一句话来说,《药师经》非文殊师利菩萨不能问,非释迦牟尼世尊不能说。没有文殊的大智问不出东方药师净土。
这在《药师经》的结尾是有呼应的。佛问阿难,你对我讲的药师佛的这些本愿功德相不相信?阿难拍胸脯保证说,我对佛说的一切肯定没有怀疑,妙高山王,可使倾动,诸佛所言,无有异也。
但是,在早期的东晋译本里,记载的是阿难是有怀疑的。因为《药师经》多次宣讲,第一次听经的时候,阿难是真的怀疑了,他假装说不怀疑,但是被佛识破了。我的意思就是要告诉大家,深信不易啊,信心的生起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在《佛说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脱经》(东晋帛尸梨蜜多罗译)这一段,佛对文殊师利讲完了药师琉璃光如来的种种本愿功德后,佛问阿难是否相信他为文殊师利说的内容。阿难回答说,既然是您所说的话,我哪里敢不相信呢。佛却马上说,阿难,汝口为言善,而汝内心狐疑不信我言。你是口里说好,但是内心深处是根本不相信我说的话,
阿难,汝莫作是念,自毁伤败汝之功德。你不要这样怀疑,你这样狐疑不信败坏的是自己的功德。阿难,我见汝心,我知汝意,汝知之否。我明白你的心意,你知道吗?阿难既以头面着地,长跪白佛言,甚如天中天所说,真的是您说的这样子啊。
造次闻佛说是药师琉璃光极大尊贵,智慧巍巍,难可度量,我心有小疑耳敢不首伏。我忽然听说,心里是有小小的怀疑。您现在点破了,我哪里还敢不承认啊!佛言,汝智慧狭劣少见少闻,汝闻我说深妙之法无上空义,应生信敬贵重之心,必当得至无上正真道也。你如果是真相信我说的,你将来就一定能够成佛。
佛说的不是大家都会相信,有的时候你口里应着我相信,佛是真语者、实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怎么会说谎话呢,但是心里想真的是这样的么?其实心里是在怀疑。所以,在《药师经》里面,佛对阿难说,这部《药师经》不是普通人能学能信能修的。
佛第二次说《药师经》再问阿难,这个时候阿难是真的没有疑惑了。佛接着说,《药师经》的甚深之境,不是普通人能够明白的。你现在能够接受是药师佛和释迦牟尼诸佛世尊的威神加持。佛说,阿难,一切声闻独觉及未登地诸菩萨等,皆悉不能如实信解。唯除一生所系菩萨。对于药师法门,普通的菩萨都信不了。只有一生补处菩萨,像文殊、普贤、观音、大势至、地藏这些菩萨,才对《药师经》深信不疑。
这是等觉菩萨才能学的一本经,他们才有真实的信心。大家今天肯信肯修肯受,是何等深种的善根,是何等大的福报!按照《阿弥陀经》说,不可以善根少生因缘得生彼国,同样,能够听闻信受《药师经》的也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的。
求长寿、求富饶、求官位、求男女,这四求有的人厌之如毒蛇恶蝎;但是有的人求它求不得,成为一个非常大的痛苦。怎么办呢?《药师经》明明白白地说,只要称念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求长寿得长寿,求富饶得富饶,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佛早就已经预见到我们这个时代的这些问题,所以佛才特意讲了这部经,解决我们越来越严重的现世的这些问题。
第三、大德对药师法门的感悟
古往今来弘扬药师法门的人虽然比较少,但清代以来,逐渐被大家重视。
清代玉琳国师讲人间亦有扬州鹤,是讲《药师经》是世间法和出世间法的统一,是不离于世间而能完满出世间的事业。玉琳国师在《题药师日课语》中说:
予辞恩绝尘,不暇披览。偶入藏,阅《药师如来本愿功德》,不觉手额失声,愿人人入如来愿海也。或问:何于此经惊叹如是?告之曰:予见世人顺境沦溺者不一,富贵可畏,甚于贫贱。今此如来,使人所求如愿,遂从此永不退道,直至菩提。则欲于王臣长者,一切人中,作同事摄,不乘如来愿航,何从济乎?大凡修持。须量己量法,直心直行。诚能厌恶三界,坚志往生,则专依《阿弥陀经》,收摄六根,净念相继。所谓执持名号,一心不乱,决定往生。此先自利而后利人者之所为也。若于现前富贵功名未能忘情,男女饮食之欲未知深厌,则于往生法门未易深信。即信矣,身修净土而心恋娑婆,果何益乎!则求其不离欲钩而成佛智,处于顺境不致沦胥者,固无如修持药师愿海者之殊胜难思也。癸巳之夏,山居不宁,偶奉亲归养江上。晏如程君以刻成《药师日课》见示,此出人意表。是经流传已久,编成日课未之闻也。乃得之吾江之善士为之助喜,信能修持,久久不懈,知不独富贵功名、转女成男、离危迪吉,如如意珠,随愿成就。即得于一切成就处直至菩提,永无退转,何幸如之!人间亦有扬州鹤,但泛如来功德船。
玉琳国师的侧重点在于学佛人无法忘记和放弃世情(世间的感情和物质欲望)的时候该怎么办。你如果想解脱,就要学习《药师经》。所以,玉琳国师强调的是不离世间法而修出世间法,一手抓住我们现世的享受,一手抓住西方极乐世界的往生(或者说出世间的解脱)。这就是《药师经》的一个特殊之处,并不要你完全放弃世间所有。
弘一大师则提出药师法门的四种利益。在《药师如来法门一斑》中说:药师法门甚为广大,今所举出的几样,殊不足以包括药师法门的全体,亦只说是法门之一斑了。
其所谓第一种利益:维持世法。《药师经》对于维护我们家庭、社会的稳定有帮助。第二种利益:辅助戒律。我们的戒律持起来都不圆满,都是有缺戒的,还有犯戒,怎么办?这个时候不是机械地像法院一样判你有罪,你要堕落下地狱,这个不能解决问题。《药师经》更多的是说犯戒之后怎么办,我指给你一条什么样的出路去弥补,如何忏悔还净。药师佛发愿,持我的名号,让你还复清净不堕恶趣,决定不堕三途恶道。这就给了我们末法时代这些犯戒破戒堕落之人一条出路。
所以,弘一大师说它能辅助戒律。第三种利益:决定生西。念《药师经》保证你百分之百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第四种利益:速得成佛。念《药师经》成佛很快。
特别对于东方净土与西方净土的沟通之处,弘一法师强调说:佛法的宗派非常之繁,其中以净土宗最为兴盛。现今出家人或在家人修持此宗,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者甚多。但修净土宗者,若再能兼修药师法门,亦有资助决定生西的利益。
依《药师经》说:若有众生能受持八关斋戒,又能听见药师佛名,于其临命终时,有八位大菩萨来接引往西方极乐世界众宝莲花之中。依此看来,药师虽是东方的佛,而也可以资助往生西方,能使吾人获得决定往生西方的利益。
再者。吾人修净土宗的,倘能于现在环境的苦乐顺逆一切放下,无所挂碍,则固至善。但是切实能够如此的,千万人中也难得一二。因为我们是处于凡夫的地位,在这尘世之时,对于身体衣食住处等,以及水火刀兵的天灾人祸,在在都不能不有所顾虑,倘使身体多病,衣食住处等困难,又或常常遇著天灾人祸的危难,皆足为用功办道的障碍。若欲免除此等障碍,必须兼修药师法门以为之资助,即可得到药师经中所说消灾除难离苦得乐等种种利益也。这些话,在今天看来,仍然有非常积极的指导意义。
第四、修药师法门与修念佛法门并无冲突
关于这个问题,向来多为专念阿弥陀佛的净土行人担心。其实,《药师经》中明明白白地指出:
若有四众:苾刍、苾刍尼、邬波索迦、邬波斯迦,及余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有能受持八分斋戒,或经一年,或复三月,受持学处,以此善根,愿生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佛所,听闻正法,而未定者。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临命终时,有八菩萨,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无尽意菩萨、宝檀华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弥勒菩萨。是八菩萨,乘(chn)神通来,示其道路,即于彼界种种杂色众宝花中,自然化生。或有因此生于天上,虽生天中,而本善根亦未穷尽,不复更(ɡnɡ )生诸余恶趣。天上寿尽,还生人间,或为轮王,统摄四洲,威德自在,安立无量百千有情于十善道。或生刹帝利、婆罗门、居士大家,多饶财宝,仓库盈溢,形相端严,眷属具足,聪明智慧,勇健威猛,如大力士。若是女人,得闻世尊药师如来名号,至心受持,于后不复更受女身。
这一段要点有二,一是药师佛发愿帮助那些想往生西方净土、但信愿并不坚定者,临终派八大菩萨送行者往生西方。所谓东送西迎,是真正的双保险。
二是,没有发愿往生的行者,因药师如来的愿力功德,临终生于善趣。即使是生在人间,也有各种殊胜过人之处。包括甚至可以做转轮圣王等。可以说,药师佛不仅解决我们现世问题,来世问题也负责解决。最终令众生速成佛道。
印光大师是净土宗的十三祖,终生都在弘扬西方净土法门,但是在他的《文钞》里保留下来了两篇为刊刻《药师经》写的序。他写道:《药师如来本愿经》者,乃我释迦世尊,愍念此界一切罪苦众生,为说药师如来,因中果上利生之事,实为究竟离苦得乐之无上妙法也。
请注意这句话。印光大师说,药师法门是能够让我们离苦得乐的无上妙法。大家今天来听讲药师法门,是不是跟平时修的西方净土法门矛盾了?不要担心。
印光大师告诉我们,药师法门是禅教律净之总持法门。意思是说,药师法门和西方净土法门一样,总摄禅、教、律、净,也是一个无比殊胜高妙的法门。
所以他说:故受持者,或生净琉璃世界,或生极乐世界。待至豁破凡情,圆成圣智,则直契寂光,东西俱泯,而复东西历然。随愿往生,则与弥陀、药师,同归秘藏。是名诸佛甚深行处。
他在《药师佛像赞》中写道:十二大愿德难量,称名即得脱苦缰。待到业尽情空后,东西原是一觉场。东方净土和西方净土是同一个道场,不要认为西方是西方,东方是东方。这个是针对念佛求生西方的人讲的。
因为有的念佛人说,我修其他的都是假的,念阿弥陀佛就好了,念观音菩萨都觉得是夹杂,念《金刚经》就是夹杂,更不要说念药师琉璃光如来。
印光大师告诉我们说,东西原是一觉场,这两个根本就是同一个地方,不要误以为东西是两处。印祖见地高明,破除我们念佛修净土的人在这方面的执着。这些话,加上前面弘一法师所谈到的决定生西,我们怎么还会有兼修药师法门会妨碍专修念佛法门的错误认识呢?
第五、应采用《药师经》的哪个版本
这个问题一般人可能没有想到,但研究过本经的,一定会想到《药师经》译本据经录记载有五种之多:
(一)东晋帛尸梨密多罗译(317~322)本,名为《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
(二)刘宋慧简译(457)本,名为《药师琉璃光经》;
(三)隋代达磨笈多译(615)本,
(四)唐代玄奘译(650)本,名为《药师如来本愿经》;
(五)唐代义净译(707)本,名为《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其中,刘宋慧简译本其实是抄录东晋译本,故后被剔除。其他四本均现存于大藏经。其中前三译强调药师佛之功德,简称《药师经》。义净所译者,简称《七佛药师经》,详述七佛药师之本愿及其陀罗尼。一般最通行者为玄奘译本。
但自古以来,民间流通本则是一种以玄奘译本为底本的补遗本,即在谈到八菩萨送往生的时候,玄奘译本没有列明菩萨名字,于是后人根据东晋译本补入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无尽意菩萨、宝檀华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弥勒菩萨,是八菩萨。
在后文若是女人,得闻世尊药师如来名号,至心受持,于后不复更受女身之后,据义净译本补入说咒一段,从复次,曼殊室利!彼药师琉璃光如来得菩提时,由本愿力,观诸有情,遇众病苦至如是便蒙诸佛护念,所求愿满,乃至菩提。
尽管这样的增补是何时何人所为尚待考证,但印光大师在《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重刻序中指出: 此经系唐玄奘译,文理畅顺。而八菩萨名,与说咒一段,二皆阙如。东晋帛尸梨蜜所译之《大灌顶神咒经》第十二灌顶章句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有八菩萨名。唐义净所译之《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有说咒一段文,凡四百二十八字。三经实本一经,以流通已久,致贝叶脱简,各据所得之梵本以译耳。而药师如来拯拔初机,咒力居多。以故前人取帛尸译本八菩萨名,义净译本说咒一段添之,令文义周足。
而药师如来救度众生之心,亦无遗憾。亦如《法华》之普门品重颂,《华严》之普贤行愿品,合之则称悦佛心,离之则有阙化导。况此经此咒,举世受持。若不添入,则诵经者不蒙密咒利益,持咒者不知出自何经。
前人此举,可谓契理契机。故数百年来,依之流通。张瑞曾居士,发心重刻。恐少知见者谓与藏本不同,致生疑虑。因略述源委,以期共知所以耳。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流通本多半是坊间刊刻,难免错误。而且会有把一些难认难读的字词加以修改的。最典型的是观诸有情,遇众病苦,瘦疟(n)干消、黄热等病一句,瘦疟流通本作瘦挛,然此词检索《大正藏》电子版无用此词之例。而瘦疟有宋智广、慧真集《密咒圆因往生集》、清受登集《药师三昧行法》引用为证,故据高丽藏本改正。疟,即疟疾。
还有把玄奘法师特有的译法,改为通行译法的情况。如经文开头佛十号无上丈夫、调御士,流通本及永乐北藏、径、清本均作无上士、调御丈夫,二义虽相同,但玄奘译经,多作无上丈夫、调御士,如《大般若经》初分缘起品第一之一,即云:东方尽殑伽沙等世界,最后世界名曰多宝,佛号宝性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善逝、世间解、无上丈夫、调御士、天人师、佛、薄伽梵,时现在彼安隐住持,为诸菩萨摩诃萨众说大般若波罗蜜多。故当从高丽藏本、碛砂藏等早期刊刻大藏经本。
又如杀诸众生,取其血肉,祭祀药叉、罗刹娑等一句,罗刹娑在流通本及径山藏、清龙藏本作罗刹婆。按:古有此二种译法,然玄奘译《大般若经》、实叉难陀译《入楞伽经》等均作罗刹娑,故应据高丽藏本。
更有不孝五逆,破辱三宝,坏君臣法,毁于信戒之信戒被流通本改作性戒,极容易被混淆而不易发现的例子。性戒,是佛法和世间法都不得违犯的戒条,如杀盗淫妄,不论佛陀制定与否,这类行为的本身就是罪恶,犯者将感得三途的果报。而信戒,其实就是信(净信三宝)和戒(净戒),丁福保《佛学大辞典》解释说:三宝及戒之四证净法总收于信戒之二种。盖三宝净者,以信为体,戒净即为戒也。
《俱舍论》二十五曰:由所信别故名有四,应知实事唯有二。谓于佛等三种证净以信为体,圣戒证净以戒为体,故唯有二。《药师经》曰:坏君臣法,毁于信戒。流通本的改动,是不符合本经之原意的。
所以,我在最初讲经时,往往不知所依。后来干脆发心,把今日所存的大藏经各种版本都找来,逐字核对。包括两处增补,也据大藏经版校正,最后编辑成一个底本完全依照大藏经版,又参考流通本增补两处经文的新流通本,并根据情况,对一些难字参考经义和辞典,予以注音。
这个流通本完全只是方便学人自己诵读,并不期望人人接受。但可以肯定的是,它起码符合大藏经的玄奘译本的旧貌,增补的也符合各自在大藏经中的旧貌,而非随意更改。读着可能有些不顺口,但熟读之后,没有任何窒碍。当然,校书如扫落叶,扫而复生。希望大家在使用中继续提出问题加以完善。
第六、诵经使用的仪轨
对于诵经来说,只要一个简单的仪轨就可以,不必太复杂。一般来说,安置佛像,陈列供养,燃灯焚香,尽力而为。若有办不到者,皆可省略,选择清静之处,虔诚读经持咒即可。现在有电子版,也可以用手机或者其他电子设备阅读,并不是非要纸质书。一切以能办到为限。弘一法师著有《药师法门修持课仪略录》,解说颇详,现敬录于下,供大家参考。
一、礼敬
十方三宝一拜,或分礼佛法僧三拜。本师释迦牟尼佛一拜。药师琉璃光如来三拜。此外若欲多拜,或兼礼敬其他佛菩萨者,随己意增加。礼敬之时,须至诚恭敬,缓缓拜起,万不可匆忙。宁可少拜。不可草率。
二、赞叹
礼敬既毕,于佛前长跪合掌,唱赞偈云:
归命满月界,净妙琉璃尊,法药救人天,因中十二愿,
慈悲弘誓广,愿度诸含生。我今申赞扬,志心头面礼。
右赞偈出《药师如来消灾除难念诵仪轨》。唱赞之时,声宜迟缓,宜庄重。(不会唱,朗读亦可。后同。)
三、供养
赞叹既毕,于佛前长跪合掌,唱供养偈云:
愿此香花云,遍满十方界,一一诸佛土,
无量香庄严,具足菩萨道,成就如来香。
供养毕,或随己意增诵忏悔文,或可略之。
四、诵经
字音不可讹误,宜详考之。诵经时,或跪、或立、或坐、或经行皆可。(经行,指在一定的场所中往复回旋之行走。)
五、持名
先唱赞偈云:
药师如来琉璃光,焰网庄严无等伦。
无边行愿利有情,各遂所求皆不退。
续云:南无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琉璃光如来。以后即持念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一百八遍(指念诵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108遍)。若欲多念者,随意。
六、持咒
或据经中译音持念,或别依师学梵文原音持念,皆可。或念全咒一百八遍。或先念全咒七遍,继念心咒一百八遍,后复念全咒七遍。心咒者,即是咒中 唵字以下之文。未经密宗阿阇黎传授,不可结手印。擅结者,有大罪。持咒时,不宜大声,惟令自己耳中得闻。持咒时,以坐为正式,或经行亦可。(此处即明确指,各人随各自机缘念诵即可。按寺院传统念法念可,念梵文或藏文发音亦无不可。不会持咒,仅诵经亦可。)
七、回向发愿
回向与发愿大同,故今并举。其稍异者,回向须先修功德,再以此功德回向,惟愿如何云云。若先未修功德者,仅可云发愿也。
回向发愿,为修持者最切要之事。若不回向,则前所修之功德,无所归趣。今修持药师如来法门者,回向之愿,各随己意。凡《药师经》中所载者,皆可发之,应详阅经文,自适其宜可耳。
(最常见的回向,如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或者愿以此功德,普及与一切等皆可。)
以上所述之修持课仪,每日行一次或二次三次。必须至心诚恳,未可潦草塞责。印光老法师云:有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有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吾人修持药师如来法门者,应深味斯言,以自求多福也。(完)
为方便初学,故长篇累牍,撰此缘起。普劝行者,不畏艰涩,受持此等真净大法,方可谓不负良师,不负妙药也。学人校点注音之简体版《药师经》,令行发布,以供学者参考。或有不当,盼指正是幸。敬白。
禅定是清净心,六根面对外面六尘境界,「外不着相,内不动心」,这叫禅定,这是真正修禅定。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还会被外头境界勾引、还会起心动念,完了!真正的功夫、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1 学佛一定是越学越欢喜,所谓法喜充满、破迷开悟、离苦得乐!2 迷惑、烦恼、妄想一天比一天少,不容易做到;至少是一年比一年少,这总是一定要做到的。功夫再好一点,一个月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后面这一句很重要,明白之后就不至於发生误会,没有得一心以为得一心。得一心是什么样子,至少要了解一些。「七日不乱后,更无趋惑造业之事」,这才叫真正得一心。打佛七,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2
1 我们学佛的目的是什么?是修心地清净。大家要牢牢记住六祖大师的教训,“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我们要常常看到自己的过失,不要看别人过失。看到自己的过失自己会改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缘是什么?外缘。你要想修清净心,你必须要离开外缘。这个外缘是常常在诱惑你,常常在扰乱你,你要把这些诱惑、干扰把它离开。所以古时候佛门的道场都建立在深山,为什么建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摘自净土法门《2014净土大经科注》第203集 2015年6月24日 我们修净土,真正能得受用是清净心现前,得小受用;平等心现前得大受用。清净心现前,生凡圣同居土;平等心现前生方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无论用什么法门,法门无量,修行方向目标是一个,就是清净平等觉。终极的目标就是见阿弥陀佛,生极乐世界。「及彼国土」,经念熟了,想经中的境界,就是想念极乐世界。「盖
净土法门时间:2025-02-01
示容玉居士古德有言: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梵语阿弥陀,此云无量寿,佛者觉也,乃吾人本然天真之觉性,尤见性之第一妙门也。原夫此性,先天地而不为老,后天地而不为终,生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31
智慧、德能、相好,无量大法都从自性流出来,只要见性全都现前,那就成佛作祖了,不需要多学,放下就是。在哪里放下?眼在色尘放下,耳在声尘放下,让六根对六尘的时候不起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我们供佛,供养佛,什么是真供养?要用心去供养,这是真的。要用心去修行,真修。凡是有生有灭都是假的,不生不灭是真的。佛用水做比喻,我们看海水、江水、湖水,有染污、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我们身有病痛,这是讲内忍,有内忍,功夫不错,但是如何把这些病痛化解这更重要。病痛的化解就是从念头,错误的念头、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要放下,要把它修正过来,心裡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你看菩提心,我在三十年前在美国的时候讲的,我讲大家好懂。古人解释不好懂,我说的好懂,我说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真诚是体,下面这四个:清净、平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清是清净,听到不生染浊心,浊染心,看到也不生染浊心,这个很重要。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生起正念,不生邪念,这一点非常重要。“扬者宣扬,由能宣扬实相法故”。这个音声讲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31
这是真正消灭战争的法门也是消灾延寿的法门宣化上人慈悲开示:明天(一九七六年四月十二日)举行一个西方人所不了解的法门——放生。因为西方人没有见过放生的仪式,所以不
宣化上人时间:2025-01-25
燃香疤的意义问:《四种清净明诲》其中有一段:若我灭后,其有比丘发心决定修三摩提,能于如来形像之前,身燃一灯,烧一指节,及于身上 (音ru,燃烧的意思)一香柱。我说是人,无始宿
其他因果故事时间:2025-01-22
关于教育教育三大原理:1、空瓶子原理2、种子原理3、唤醒原理人是什么?人什么都不是,像个空瓶子,装什么就是什么!坏人教我们掠夺,好人教我们创造,圣人教我们发现。一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21
对于这样的法门,凡夫根本不要来思惟,你怎么思惟呀?阿弥陀佛的大愿经过五劫思惟,你怎么去思惟?所以,我们就老老实实念「南无阿弥陀佛」,真为生死考虑,你就念 「南无阿弥陀佛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5
八、 佛为何开示蕴、处、界、缘起法门(外道与众生皆于蕴、处见我)第157(45)经(上p157)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受阴,云何为五?色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5
「深信因果」。我早年刚刚念《观无量寿佛经》时,念到这一句就起了疑惑:三福第三条是菩萨修的,菩萨还不相信因果吗?后来念《华严经》念到「十地品」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5
净土法门是易行道,用难行道来解释,那是不合理的。往生极乐世界,善导大师的解释,都以阿弥陀佛的第十八愿为标准。传承不同,解释不同,得到的效果也不同。我们之所以学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14
人要相信命运!你命裡有多少财富,有多高的地位,一定的,否则的话你享受不了。人要懂得因果,就会规规矩矩做人,一生快快乐乐、圆圆满满。果报,最好是老年时候享,年轻时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1
现代这个社会,由于我们为科学所迷了。西方科学文明四百年,两百年前传到中国。日本人接受西方的科技文明,比我们早,他四百年。中国西方科技文明从日本传来的,二百年。这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10
现在我们这个世界,依报的环境非常不好,这大家都知道的,佛在经上讲,这个世界「五浊恶世」。我们在四十年前、五十年,我学佛四十九年,讲经讲了四十一年,我初学佛的时候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07
惟贤法师答:法门很多,但是走的路是相同,目标是相同,佛教在唯识学来说,分为五位:资粮位、加行位、见道位、修道位、究竟位。这五位啊,各宗各派都是贯通的。资粮位就是广集福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6
(990423早餐开示) 【见和同解】 新加坡净宗学会是由李木源会长领导,他非常热心于弘法利生的事业。此道场很难得,这么多人上下一条心,没有意见,这真正是希有难逢。谚语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06
前面一段讲的四个字,我们一定要记住,自性的体是「湛寂」,自性的用是「虚灵」。佛教没有传到中国来,中国儒家、道家的圣人都懂得用「虚」,高明到了极处。你要用实就错了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6
一念时间多长?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秒钟有多少个念头?有一千二百八十兆的念头。所以我们能肯定这一生当中,一念清净的时候决定有。但是第二念就迷惑。一念清净还来不及感
因果报应时间:2025-01-06
问:唯识法相所明何事?有何重要意义?惟贤法师答:唯识法相系说明染净因果缘起事,此因果缘起不离于心。佛法重点是指出心灵的修养,达到心灵净化,证得解脱。无论大小显密,尽管修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5
惟贤法师答:容就是心胸要像大海一样,能容纳百川。心胸广大就是佛的境界,就是佛心。能够容纳一切、包容一切,心量要大,心量大所感的果报,容貌上也庄严。因此这个容字有两个含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5
由此可知,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应当全心全力依靠净宗经论的教诲,认真努力的学习,求生净土,这才是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净土怎样能够有把握的取得?你要记住「心净则佛土净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5
正行就是执持名号,六字洪名功德很大,以佛名消除妄想,以佛名净化自己,我念佛,我想成佛,必定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下是两种念佛的方法:(一)口念、心观、耳朵听三结合《观无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4
一切诸佛如来,为什么没有像阿弥陀佛这样做呢?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十方诸佛刹土是佛与众生共业所现的,所以这个业非常复杂,有佛菩萨的净业,有众生的善业、恶业、无记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净土仪规里面,朝暮课诵、佛七仪规里面常讲,一心称念阿弥陀佛。一心就是菩提心,菩提心是真诚心,真诚心里头有一个念头就不真,就不是菩提心,心就不诚了。所以曾国藩,这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得为叁界雄』,「雄」是对佛的尊称,就是大英雄。英雄两个字怎么解释?一般普通人做不到的他能做到,这个人叫英雄。世间什么事情人做不到?了生死出轮迴的事情,没有人能做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现在的教育只教人做事,没有教人做人,现在的人会做事不会做人。不会做人,事做得再好,纵然享受,心不安,提心吊胆,怕出祸乱,不安、不稳,死了之后叁途受果报。人不知道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4
大乘教里面告诉我们,经上讲的,一弹指有多少个念头?一个念头是一个画面,宇宙怎么来的?这个画面从哪来的?念头,「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才是事实真相。理解事实真相是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很多人看到我的时候,问我怎么修养的?我就很简单,叁不管: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钱,心就清净了。要放下,什么都要放下。佛家讲得透彻,效果殊胜。我刚学佛的时候,跟章嘉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理搞清楚了,我们相信会有这种现象产生,我们不怀疑了。所以在这个世间,有人衰老得很快,有人衰老得很慢,什么原因?古人有句话说「忧能使人老」。忧虑就是烦恼,有忧虑的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我们出六道轮迴,比他们简单、比他们容易、比他们彻底。他们离开六道轮迴到哪裡去?到四圣法界声闻法界去。我们到极乐世界去了,四圣法界跟极乐世界不能比,差太远了。我们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3
清净心这个时代修行要想成就,只有念佛求生净土,除这一条路之外,确实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得通的。念佛要念到什么时候,才真正有把握往生?要念到心清净。心清净了就是功夫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2
顺境善缘,就是善人,在这个境界里头最容易生的贪恋,你要在这里头放下贪恋,就是没有贪爱的心,没有留恋的心,你心清净,修这个功夫。逆境恶缘,遇到人都不是好人,都常常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2
这些我们平常要细心去反省,观察自己,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有没有定意,就是有没有定的意思,心清净、杂念少。中国古人有两句话,谚语里所说的,非常有道理,「知事少时烦恼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2
佛法里头,古谚语所谓的「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看到大家互相赞叹、互相合作,兴旺的气象;互相瞧不起、互相批评、互相毁谤,决定败亡。兴旺的教学,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2
深圳弘法寺毗邻港澳,珠江三角地区乃至国内外的香客到这里来的很多,香火旺盛,各方施舍多。有人问我这钱如何用?我一个百岁老人,睡觉只要一张床,饭有三顿,房有一间,穿衣有几件
汉传人物时间:2025-01-01
1古大德教给我们,“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没有必要知道的事情,不去接触,不去打听,我们的烦恼就少;没有必要认识的人,不去攀缘,不去认识,我们的是非就少
净土法门时间:2025-01-01
藏传佛珠玩法很多,我们很难见到两条一模一样的藏传佛珠。琳琅满目的藏传佛珠很容易给人造成一种随意的假象,但实际上藏族人民的信仰是非常虔诚的,每一条佛珠每一个构造都
佛珠文化时间:2024-12-30
末法的情形越来越深重 净土法门就越来越当机末法的情形越来越深重,这净土法门就越来越当机,当机并且又能够契理。所以这是十方三世诸佛慧命所在,是所有众生得救的核心所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7
一代时教,八万四千法门。每一个法门都有它的幽深之处,因为八万四千法门是依据众生的根机而加以施设的。以禅定的功夫开发我们本具的福德智慧,哪怕你一天用上十分钟、回归
汉传人物时间:2024-12-27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愿加被未来,于此门无惑,方便易成就。堪以教阿难,及末劫沉沦,但以此根修,圆通超余者,真实心如是”文殊菩萨说完了前边这
宣化上人时间:2024-12-25
学佛的好处是看开和原谅,老法师开示。不能造业,不能造业这句话容易说,不容易做到。我们试问一问,能不能原谅一个陷害我的人,羞辱我的人,毁谤我的人?能不能?不能,不能
因果报应时间:2024-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