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我们修道人为什么要修苦行?一天只吃一餐,就为要了苦的缘故。苦了了,便是乐。福,有应享的福和不应享的福。应享的福,是自己工作所得来的代价,能够住好房子,穿好衣服,吃好东西,坐好汽车,可以享受一番。可是,要知道享完之后,就消福了,而在福报的银行就没有存款了。
不应享的福,就是在本分之外求享受,由侥幸得来的福。好像强盗,抢人家的钱,自己享受,这是不讲道理的享受,必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在福报银行的户头就透支了。应享的福,享完之后,就报销了福,何况不应享的福,硬要勉强享受?这不但消福,而且还要亏本。因为这种关系,福不可享尽,享尽就没有福了;苦可受尽,受尽则没有苦。我们做人,要明白这种道理。在困难的环境中,欢喜接受逆境,这样便无怨恨,也没有不满现实的心在作祟。研究佛法的人,其思想和行为,与世俗人正好相反。世俗人是顺着生死去造业,修道人是逆着生死来消业。无论在什么境界上,处之泰然,心安理得,便不觉得苦。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是至理名言。现在讲一个受苦的公案,作为参考。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名叫崇祯。他虽有皇帝的智慧,可是没有皇帝的福报。为什么?因为他的苦没有受尽。他前生是个沙弥,因为未到受具足戒的时候,就死了,所以还是个小沙弥而已。他做沙弥的时候,凡是搬柴运水的苦工,都由他来做,任劳任怨。天天做苦工,来护持道场。有一天,他到房顶修理屋瓦,不慎失足,坠地而死。师兄弟就去报告方丈和尚。老和尚知道前因后果,想成就小沙弥,替他了苦。于是乎,对大家宣布:「这个小沙弥,做事不小心跌死,对道场有很大的损失。因为他犯了侵损常住的过错,要惩罚他。你们用马来把他的尸体拖散为止,免得买棺材埋葬。」大家一听方丈的话,不以为然。师兄弟们发恻隐之心,而不听方丈的命令,因为不忍心这样去做。于是共议:「我们是师兄弟,同修一场,应该把他安葬,不可用马拖尸。」乃出钱买棺材安葬于荒山中。这个小沙弥,因为替庙做苦工,积有功德,来生为人,做了皇帝,身为崇祯。可是只做了十六年的穷皇帝。他在位的时候,天下大乱,内有李自成造**,外有清兵侵境,没有过一天好日子,都是在忧患煎迫中度日。这事是被好心的师兄弟害了他,使他的苦未能了尽。如果他们当时听方丈的话,用马拖尸,苦便了了,不会害得崇祯在煤山自缢,而为国殉难。福尽而死是真理,故当惜福少享福。有人说:我自己赚的钱我自己花,不把钱花光享受,不是白赚钱了吗?我们可以通过比喻来思考,比如一个农民对着粮仓想:这是我自己种的粮食,当然应享受,不把它吃完不是白辛苦一年吗?这显然是愚人自绝后路的做法,不为明年留下种子,最后只会饿死而已。可见,不顾及后果的过分享受,将会耗尽福报,给自己的未来和后世带来无量的痛苦。我们再来看这样一则公案:明朝正德三年出现了大旱灾,楝塘地方因为有水库而得以避免。第二年又出现大水灾,也以堤坝高而没有遭灾。邻近的几个乡连续好几年没有收成,唯独楝塘地方接连丰收,而且他们乘形势
得到了官府的两次免粮。于是这些村里人廉价买进了各乡的产业,生活变得非常富有。从此之后,该地朴素的风气荡然无存,奢糜成风。当时,乡民陈良谟对他的叔兄说:“我们村子会有奇祸发生!”叔兄问他是什么原因,他答:无福消受罢了。不久果然全村发生了大瘟疫,存活下来的寥寥无几。先儒焦澹园说:“人生衣食财禄,皆有定数,当留有余不尽之意。故节约不贪,则可延寿;奢侈过求,受尽则终;未见暴殄之人得皓首也。”人的福报有限,能节约不贪着,就可以延寿,如果过分奢侈,福报享尽了必定福尽而死。
有人想:现在时代不同了,物质条件日新月异,过时的东西都可以丢掉。半碗饭、一张纸不值几个钱,不要搞得太约束。这也是以拨无因果的断见所滋生的邪见。从因果上思惟,就会知道其实浪费半碗饭、一张纸,也有很大的罪过。比如半碗饭来之不易,从播种、施肥、灌溉、收割、去壳、运输到最后煮成米饭,其间有多少劳动者的心血,要耗费多少自然资源,才能端到口边,供你享用。这半碗饭不是无因无缘产生的,随意浪费不会折福吗?实际上,因果丝毫不会空耗,浪费财富是损减自己的福报。因此,想起物品来之不易、业果不虚,我们不能不珍惜福报。古人说:“一茶一饭当思来处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有一首唐诗说:“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能在这个世界上生存,需要劳累那么多的父母有情,想到这一点,为什么还不珍惜福报,反而以浪费为光荣吗?弘一大师在他的一篇演讲中说:我五岁时,父亲就不在世了!七岁我练习写字,拿整张的纸瞎写,一点不知爱惜。我母亲看到,就严肃地说:孩子!你要知道呀!你父亲在世时,莫说这样大的整张的纸不肯糟蹋,就连寸把长的纸条,也不肯随便丢掉!母亲这话,也是惜福的意思!我因为这样的家庭教育,深深地印在脑海里,后来年纪大了,也没有一时不爱惜衣食。就是出家以后,一直到现在,也还保守着这样的习惯。诸位请看我脚上穿的一双黄鞋子,还是一九二○年在杭州时,一位打念佛七的出家人送给我的。又诸位有空,可以到我房间里来看看,我的棉被面子,还是出家以前所用的;又有一把洋伞,也是一九一一年买的。这些东西,即使有破烂的地方,请人用针线缝缝,仍旧同新的一样了。简直可尽我形寿受用着!不过,我所穿的小衫裤和罗汉草鞋一类的东西,却须五六年一换,除此以外,一切衣物,大都是在家时或是初出家时制的。在古德中这样的事例也随处可见。古时候,雪峰禅师和钦山禅师一起在溪水边洗脚,钦山见到水中漂有菜叶,很欢喜地说:“这山中一定有道人,我们可以沿着溪流去寻访。”雪峰禅师回答他:“你眼光太差,以后如何辨别人?他如此不惜福,为什么要居山!”入山后果然没有名僧。有人说:人生在世,应当好好享受,必须拥有豪宅名车、高档电器等,如果没有这些物质享受,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首先应当辨别哪些是生活的所需,哪些与生活毫无关系。身为欲界人类,虽然不能缺少衣食、卧具,但是普通的饮食、衣服,就足以保证生存,身高不到二米,也用不了多大的空间。除此之外的物品,都只是虚假的摆设而已。动物也知道寻求饮食、洞穴和配偶,如果生命的意义只有这一点,那就和动物没有差别。如果把一切精力都用于追求生活享受,这样造作非福业,则连动物也不如。人生的意义在于能成办自利利他的大义,不能少欲知足,就无法集中精力投入于修行,这样就不能成办大义,只是浪费生命而已。不但自己惜福,还要教育子女、学生惜福,为他们而惜福。袁了凡居士的妻子是一位善女人。有一年冬天,她给儿子做棉衣,家里本来有丝棉,她把丝棉卖掉换成棉絮。了凡先生问她:“家里有丝棉,为什么要换成棉絮?”她说:“丝棉太贵,卖了可以把钱送给别人,反正用棉絮也一样可以保暖。”了凡先生听了很高兴,因为这样做就不愁孩子将来没有福!再来看反面例子:古时候,有户富人在孩子满月时,请客大摆酒席,杀了许多生命。之前,有位算命先生给孩子算命,说他一生的命运如何如何好。可是孩子活到两岁半就死了,富人埋怨算命先生,本来以为他算命很准,为什么这次没有算对。后来遇到一位有道高僧,高僧说他“折福太深,福尽而死”。再看现代的青少年从小就知道享乐,乱花父母的血汗钱,衣服、鞋子、用具都要用名牌,每个月几百几千块的零花钱象流水一样用。家长也认为:现在时代不同了,宁可自己苦一点,也不能让孩子没面子。他不知道孩子从小养成骄奢的习惯后,由骄奢必然多欲,多欲则无德。长大之后,不是成为贪官,就是成为匪类、花花公子、寄生虫,百无一用。从结果来看,这不是爱护子女,而是毁掉子女。因此,从小要教孩子惜福培福。我们都是大乘修行者,应当念念关怀众生的苦难。想到自己享福的同时,世界上还有千千万万的人连饭都吃不上,为什么不能省下自己的福报施给诸母有情呢?以下是惜福舍福的事例:宋朝的范仲淹读书时,心中念念想着救济他人。后来他作了宰相,把自己的俸禄全部拿出来购置义田,赡养一个家族几百户的贫寒之家。他的几个儿子请求他买一所园宅,他说:“京城里的大官园林很多,主人也不能经常去游园,谁会不准我去游他们的园林?何必要自己有花园才能享乐呢?”范仲淹晚年把自己的住宅改为天平寺,用来兴崇三宝。他的几位公子共用一件好的衣服,外出时轮流穿着。范仲淹出将入相数十年,所得俸禄全部用来布施周济别人,所以死的时候连丧葬费都不够,而他的四个儿子都做到公卿的官位,个个能继承父志,舍财救济他人,因此范家的曾孙辈也极为发达。某年旧历十一月,天气正冷的时候,苏州城有位大绅士带着工匠到印光大师的关房装置洋火炉,印光大师坚决不肯接受,大师说:“人生不可享受过分,要是自己没有德,空去享用,那就是折福。”这位大绅士非常诚恳,再三请求,必须供养,弟子也从旁边劝请,印光大师说“安在外间的客厅里吧!那里时常来人,让大家一齐暖和,外间的空气暖了,这间的空气也会变暖。”我们应当随学过去的祖师大德,不仅惜福,而且把自己的福报舍给众生。自己的生活可以过得清苦一点,省下来的钱让别人享用,有这样的善心将来才能利益无量众生。心中应常常记挂天下苦难的众生,常以福报回向。“为利有情故,不吝尽施舍,身及诸受用,三世一切善。”又说:“如空及四大,愿我恒成为,无量众有情,资生大根本。”愿我们如地水火风空五大种一样,恒时成为维持无量有情生存的大根本。“人生衣食财禄,皆有定数,当留有余不尽之意。故节约不贪,则可延寿;奢侈过求,受尽则终;未见暴殄之人得皓首也。”人的福报有限,能节约不贪着,就可以延寿,如果过分奢侈,福报享尽了必定福尽而死。江苏宜兴潘书升,讳宗洛,康熙甲子年(公元1684年)秋,梦见自己来到关帝殿。正值分发考卷,殿上呼第一名人到,随即把他踢下去;第二名就是自己;呼第三名、第五名,都没到
佛教知识时间:2024-11-26
佛教的十大真理何谓真理?在古希腊,「真理」是指公开展现在人的理智之前的东西,具有确实、符合事理原则的意思。在中国老子《道德经》中论及,「道」是自然与天命相合的精
佛教知识时间:2024-10-09
佛教文化 何谓真理?在古希腊,真理是指公开展现在人的理智之前的东西,具有确实、符合事理原则的意思。在中国老子《道德经》中论及,道是自然与天命相合的精神境界,称之
文化漫谈时间:2024-09-23
李春潭观察使,于癸己年三月,押运粮船到怀宁县大长沟,这时有兵役龚恺,夜梦一位须发苍苍的老翁对他说:明天早晨,我有灾难,恳求你援手救我,来日自当图报。梦境清晰,醒
汉传人物时间:2024-04-15
生命现象的四个真理(四圣谛)四圣谛四圣谛是有情生命在世间的真实现象,是有情生命在世间的四个真实的事理。也就是生命现象在世间的四个真理。这四个真理就是:苦.集.灭.道
佛学知识时间:2024-04-14
第十八课无常「景物依旧,人事已非」,这是一般人对无常的感叹。其实,世间一切有为法都是因缘和合而生起,因缘所生的诸法,空无自性,随著缘聚而生,缘散而灭,它是三世迁
佛教的真理时间:2024-03-30
真理是怀疑的影子这是一件真实而又引人深思的小事。不久前,一位法国教育心理学专家,给法国的小学生和上海的小学生先后出了下面这道完全一样的测试题:一艘船上有86头牛,34只
滴水藏海时间:2023-11-07
壹·中道的意义佛世时,有一位比丘,名二十亿耳,出家前是一名琴师。随佛出家后,急于证果,日夜不懈的精进修行,结果不但久久没有开悟,反而把身心弄得疲惫不堪,因此生起
星云法师时间:2023-09-03
第一篇 空壹·前言自古以来,佛门就有‘空门’之称,因为‘空’是佛教最重要的教义之一,也是佛法不共其他宗教及世间学说的特质。当初佛陀在菩提树下、金刚座上证悟成佛,
星云法师时间:2023-09-03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这就是无常的写照!“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这也是无常的意义! 无常,就是迁流、变易的意思。世界上的人物你我、有情无情等,那有
星云法师时间:2023-08-24
与其追求绝对真理,不如做好自己单智禅师的门下有弟子数百人,其中仁惠、香严最为优秀。有一天,单智禅师正在休息,仁惠冒冒失失地闯进禅室。单智禅师听到有人进来,便转身
佛教故事:心生菩提树·佛教小故事时间:2023-08-07
《世法哲言》(十二)对人才之取舍何别?天下之或优劣和合之因,所汇果也,为一体之和,不可分割之,由是见劣而不取或,优之何获,故收或而取优舍劣是为理也。我们怎样去发
世法哲言时间:2023-08-05
人生的真理有一个国家很富有,拥有全天下的东西,但是他们的国王却仍然感到不快乐,因为他想要的东西都已经得到了,生活中没有期待,也没有惊喜。有一天,他对一位大臣说:你们到
佛教故事:金玉良言时间:2023-08-04
1真理听起来往往是很尖锐、很刺耳的,谎言听起来就舒服多了。也许,我们本身就是由谎言的胶皮鼓吹起来的气球,所以,任何尖锐的东西都足以造成我们的恐慌。2人们在虚假中已经浸
佛教故事:单独中的洞见时间:2023-08-01
第一节 为了众生的幸福与快乐,难道我不应该去探索真理吗?/悉达多太子迦毗罗卫国的深冬,数九寒天,凛冽的寒风,刺入心骨。四野茫茫,一片萧条。只有在中午时分,在微弱而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时间:2023-07-27
第二节 我唯一的希望就是要发现人生的真理。/悉达多太子耶输陀罗端来一盆水,准备丈夫洗脚时,太子说道:「耶输陀罗,你不要洗我的脚,你还是我的手洗一洗吧,把我的右手先
佛教故事:觉者的生涯时间:2023-07-27
近代日本的科学家,他们也是偶然的一个机缘(我看他们的报告),他们最初是看到冬天的雪花,雪花的形状非常美,但是从来没有两个雪花的结晶是相同的,他们一直都疑惑这桩事情
净土法门时间:2023-07-12
——摘自《长阿含经》世本缘品==========佛告比丘:“月宫殿有时损质盈亏,光明损减,是故月宫名之为损。月有二义:一曰、住常度,二曰、宫殿。四方远见故圆,寒温和适,天
佛教宇宙观时间:2023-06-20
有一回,佛陀在拘睒弥弘法,受到外道的嫉妒,故意收买不良份子,到处恶言中伤佛陀。在这种情况下,佛陀和弟子们想要靠托钵获得足够的食物相当困难。于是阿难代表大众向佛陀
其他文章时间:2022-03-14
《六度集经》原文昔者菩萨时为凡夫。博学佛经,深解罪福。众道医术、禽兽鸣啼靡不具照。睹世愦浊,隐而不仕。尊尚佛戒,唯正是从,处贫穷困。为商赁担,过水边饭。群乌众噪
其他文章时间:2021-08-20
人的身体是肉做的,受到刺激当然会有各种不同的感觉。舒服的感觉,不自觉的就过去了;疼痛的感觉,就要看各人的忍受程度了。有的人宁可以死,也不要痛,所以身体上疼痛难忍
星云大师时间:2021-04-09
壹·中道的意义佛世时,有一位比丘,名二十亿耳,出家前是一名琴师。随佛出家后,急于证果,日夜不懈的精进修行,结果不但久久没有开悟,反而把身心弄得疲惫不堪,因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16
壹·何谓因果几千年来,存在中国人心中‘举头三尺有神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善恶观念,维系着我们社会的道德于不坠,这种具有‘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16
第二篇 业壹·业的定义与轮回说‘业’,梵语karman,音译作羯磨,是‘行为’(个人)、‘行动’(社会)、‘运动’(自然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16
第一篇 空壹·前言自古以来,佛门就有‘空门’之称,因为‘空’是佛教最重要的教义之一,也是佛法不共其他宗教及世间学说的特质。当初佛陀在菩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16
明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为什么能够救人?下面提出五个重要理由。周安士居士是阐释得非常得正义,非常深刻。第一、对生命的长短有一种智慧豁达的见解。原来我们不知道有来世,
汉传法师时间:2014-02-22
用金钱帮人,用完就没了,只能解决一时的问题;用真理指引人,常会改变他的一生,使其终身受益。但有些人往往喜新厌旧,对没听过的道理兴趣盎然,对已听过的却从不深入挖掘
其他文章时间:2014-05-20
别忘了最初答应自己要做的事情,别忘了最初答应自己要去的地方,无论有多难,有多远,坚持对真理的追求!——加措活佛法语
藏传法师时间:2014-06-01
所谓“佛道”,就是佛教的真理。什么是佛教的真理?有四点:一、自由业力是佛道:佛教和一般宗教不同的地方,就是佛教不讲由一个神明来控制自我,不主张另有天神赏赐我们善
汉传法师时间:2014-06-19
编者按: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在佛教教义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但是有很多人看到“因果、轮回”这四个字,第一反应恐怕还是封建迷信,或者认为根本没有什么轮回。他们往往会
藏传法师时间:2014-08-25
佛教的正道是中道。中道不是一种折中,而是符合真理、符合实相、与解脱相应的方法,佛陀将其总结为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佛陀在鹿
汉传法师时间:2014-10-25
编者按: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在佛教教义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但很多人看到“因果、轮回”四字,第一反应恐怕还是封建迷信,或者认为根本没有什么轮回。他们往往会说:“谁
藏传法师时间:2014-11-08
路旁有两棵桃树,一棵在篱笆内,一棵在篱笆外。篱笆内的受保护,枝繁叶茂;篱笆外的常被人攀折,疏枝横斜。春天,它们都开粉红色的花,秋天都结黄红色的果,不同的是,外面
其他文章时间:2014-11-09
促进五教团结,提倡多元文化是真理五教是指儒教、道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五教和谐相处的问题,大德都是明确的教导。 一、南怀瑾老师:所以真正的佛法,对于世间出
大德居士时间:2014-11-17
如何才能正确认识佛教徒的人生态度?辩证地说,佛教徒既有消极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从世俗的生活方式来看,佛教徒是消极的;就人生的追求而言,佛教徒则是积极的。一、佛
汉传法师时间:2015-01-01
世间学问向外驰求,因明让人回归自心佛教五部大论中因明是比较难的,一般要从小开始学,有一定基础之后还要专学,如果没有打好因明基础,就像迷路之人找不到方向,一旦学好
新闻资讯时间:2015-04-26
5月25日,尼泊尔8.1级强震整1个月,受灾严重的中国西藏已开始走出震后的紧张氛围和悲伤情绪。图为孩子们正在安置点内玩耍。中新社发 唐朝杨 摄中新社日喀则5月26日电题:西
新闻资讯时间:2015-05-31
有人说:我自己赚的钱我自己花,不把钱花光享受,不是白赚钱了吗?我们可以通过比喻来思考,比如一个农民对着粮仓想:这是我自己种的粮食,当然应享受,不把它吃完不是白辛
其他文章时间:2015-06-22
编者按:这个故事取自《楞严经》,故事中的主人公波斯匿王是中印度憍萨罗国国王,兼领有迦尸国,与摩竭陀国并列为佛陀时代的大强国。波斯匿王与佛陀同龄,曾和佛陀辩论而结
佛教故事时间:2015-09-16
福尽而死是真理,故当惜福少享福。有人说:我自己赚的钱我自己花,不把钱花光享受,不是白赚钱了吗?我们可以通过比喻来思考,比如一个农民对着粮仓想:这是我自己种的粮食
佛学入门时间:2015-10-10
怎样证明佛教是真理?1、从空性观等方面证明一开始我就讲了,佛教是世间上唯一的真理,这一点可从两个角度来证明。首先,从佛教本身的话,着重以空性观来证明佛教是真理。
藏传法师时间:2015-11-13
【编者按】本文为寂静法师受邀参加空瓶子第三届【看见幸福】国际灵性论坛精彩授课内容节选。去南山寺有个好处,不仅可以帮我们消除灾难,还可以让我们获得幸福。为什么?因
汉传法师时间:2015-12-28
隐峰禅师晚年入五台山寺。他知道自己将死,就决定在金刚窟前向众人演示自己的死法。众人听说后,纷纷赶到金刚窟前观看。隐峰禅师见众人来到,即问:“许多禅师寂灭,有坐化
佛教故事时间:2016-02-19
还是不敢相信,久久不能平静。我欠小甲鱼一条活生生的命。它等了我两个星期,我却连皈依都没有给它念,我非常清楚的感受到它想要我救救它的愿望,可我没在乎,一次又一次错
佛学入门时间:2016-07-03
依法不依人一般的普通上师,即使他自称是大活佛的转世、成就者、空行母等等,曾经也给自己灌过顶、传过法,但违背佛陀要求的事情,还是不能做,这叫做依法不依人。现在经常
藏传法师时间:2016-08-05
因果真理指引我人生的方向文/觉亦——学习《佛教怎么看世界》的感想这节课导师首先讲了佛教中世界的含义,并且告诉我们佛陀时代宿命论、神佑论、偶然论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佛学入门时间:2016-08-16
众生平等佛法告诉我们,自己和他人是平等的。如果我们认为自己很完美,要想到他人同样完美;如果我们觉得他人有缺陷,要想到自己同样有缺陷。既然大家都是同处轮回的凡夫,
藏传法师时间:2016-09-07
四谛是圣人体悟的人生真理四谛是释迦摩尼体悟的苦、集、灭、道四条人生真理,四谛告诉人们人生的本质是苦,以及之所以苦的原因、消除苦的方法和达到涅槃的最终目的。四谛概
其他文章时间:2016-09-29
《六度集经》原文昔者菩萨时为凡夫。博学佛经,深解罪福。众道医术、禽兽鸣啼靡不具照。睹世愦浊,隐而不仕。尊尚佛戒,唯正是从,处贫穷困。为商赁担,过水边饭。群乌众噪
佛教故事时间:2016-10-13